2020年最全面的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全国、云南适用)

合集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

2.《诗经》本名《诗》,又称《诗三百》。

3.《诗经》的“六义”指“风雅颂”三种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是民谣土乐,包括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是《诗经》中最有价值民主性精华最多的部分。

《雅》是贵族士大夫诗歌,分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时歌功颂德所用。

)4.《诗经》的特点:其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复叠式章法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

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是中国诗歌的辉煌开端。

5.分析“重章叠句”的特点以及作用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歌的主题,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了情感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的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情感,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伐檀》1.选自《诗经·魏风》,是魏国的民歌,2.主题:是一首嘲弄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伐檀》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艺术手法:(《伐檀》是如何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 )1.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这是明显不合理的。

结局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2.章法结构上采用的反复重沓的形式,为的是强化主题,突出重点。

句式长短错落、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

4.词语解释: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种田;穑:收割;胡:何,为什么;廛:束,捆。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狩;冬猎;县:同“悬”,挂。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一、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出的*应在主题、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二、阅读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灯下漫笔》、《论学问》、《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香市》、《爱尔克的灯光》、《饮酒》(其五)、《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山月》、《再别康桥》、《声声慢》(寻寻觅觅)、《前赤壁赋》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三、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的驳论性质,掌握*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及见于孔子曰(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5)谁之过与?(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陈情表》了解*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大全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日出》(节选)曹禺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

课文节选自《日出》第二幕。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黄省三、潘月亭和李石清性格的刻画,对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真相和罪恶的制度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概括。

3.人物分析黄省三是被银行经理潘月亭裁员的小职员,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他老实善良,体弱胆小,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只知干事,对资本家先前抱有幻想,最后发展为反抗斥责。

他被辞退的原因:一是没有后台。

二是已被银行榨干了油水。

三是只知道安分守己傻干苦干。

这是当时那个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结果。

后因哀求被打,毒死三个儿女,求死不成,被逼成疯子。

黄省三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小职员的苦难生活。

作者有意将他穿插在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人们中,在强烈的对比中,深刻揭露了潘月亭这样的剥削者们的享乐生活正是建立在对黄省三之类老实善良的弱者的残酷压榨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剧本“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

李石清:虽然他并不是资本家,只是银行的职员,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完全属于卑劣、冷酷、无情的市侩类型。

阴险狡猾的实力小人李石清,他也难逃厄运,儿子病死,自己最后也被潘月亭辞退,成了又一个黄省三,他与黄省三的命运,其实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

这也是当时那个罪恶社会的写照。

潘月亭:银行家,唯利是图,阴险狠毒,压迫剥削银行职员,辞退黄省三便是事实。

一“推”、一“拉”、一“滚”足以表现他的性格。

4.个性化的语言本场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

黄省三性格懦弱、善良,因此他的语言是断断续续,低声乞求,踌躇的。

李石清的语言反映了他性格中狠毒阴冷的一面,有居高临下的斥责,也不乏调侃狡黠的排比句式问句。

潘月亭本场中说的话不多,他不断地对黄省三喊“滚!”正是其凶残狠毒性格的体现。

5.人物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发展曹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是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性格在紧张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乃是《日出》最成功之处。

2024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考点汇总课件

2024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考点汇总课件

专升本 大学语文重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提分点提分点【综述】考查类型1.2.3.备考策略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形近致误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2.音近致误例题实战【正确答案:C】例题实战【正确答案:A】解题锦囊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从意义方面辨析。

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从色彩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从用法方面辨析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聘请】例题实战【正确答案: 遵照】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解题锦囊-关联词总结考查类型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1.望文生义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2.指代错位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3.褒贬误用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4.不合逻辑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5.重复累赘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6.轻重失度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7.搭配不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8.不够得体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9.忽视语境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D】例题实战例题实战【正确答案:B】解题锦囊备考策略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1.语序不当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单选)2.搭配不当。

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全

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全

1、写作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说理畅达,抒情委婉(2)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平易自然(3)李白的诗歌风格:雄奇壮丽,飘逸奔放(4)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5)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通俗(6)王维的诗歌风格:清丽自然,清新淡雅(7)孟郊的诗歌风格:诗中多苦语,与贾岛的风格并称“郊寒岛瘦”(8)李煜的词作风格:前期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9)辛弃疾的词作风格:雄奇豪壮,苍凉沉郁(悲壮沉郁)(10)陆游的诗歌风格:近似李白(豪放,气魄雄浑)(11)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前期清丽婉转;后期悲伤低沉(12)秦观的词作风格:前期情致缠绵;后期低沉哀伤(15)姜夔的词作风格:清雅空灵(13)戴望舒的诗歌风格:前期哀怨感伤;后期充满激情,爱憎分明(14)欧·亨利小说的风格:“含泪的微笑”2、文学主张(1)王安石:文章当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2)欧阳修:明道、致用、事信、言文(3)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4)龚自珍:更法,改图3、作者简介(1)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我国历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核心思想“仁”,政治提倡“仁者爱仁,克己复礼”,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至高境界“杀身成仁”(3)李密,名虔,字令伯,(西)晋初散文家。

(4)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坛领袖第一人,北宋诗文革新家,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北宋文学成就最高者。

(6)李斯,秦朝唯一的文学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7)魏徵,字玄成,初唐著名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8)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两首,不过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作诗贵在创新。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

不过,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

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体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使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

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2023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必备知识点

2023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必备知识点

2023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篇目1.《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藏山经5篇、海外经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诗经》:基本信息: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305篇,约编成于春秋中叶。

别称:“诗”、“诗三百”。

代表作:《蒹葭》、《关雎》、《氓》。

内容:风(160)、雅(105)、颂(40)。

手法:赋、比、兴。

地位: ①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 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艺术特色: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多用比兴,讲究韵律和节奏。

3.《楚辞》:基本信息:战国后期产生于长江流域一带楚国(楚地)的一种新兴的诗体。

《楚辞》由屈原等作家的作品选辑而成的文集。

代表作:《离骚》、《九歌》。

特点: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地位: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

4.《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特点:语言简洁,富有格言色彩。

地位: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十三经”之一。

5.《孟子》:基本信息:完成于战国中期。

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言论的儒家经典著作。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内容: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组成,各分上下,共7篇14卷。

主张:“性善论”、“仁政”、“德治”。

地位: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

6.《道德经》:道家学派代表性著作。

作者老子。

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章。

《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7.《国语》:基本信息:别称《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代表作:《邵公谏厉王弭谤》、《史伯对桓公问》。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36.说“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的哲人是 ( 耶曼孙 )
37.“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陈情表》。
38.《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 ( 欧阳修 )。
39.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40.《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鲁国的贵族。
41.《马伶传》的作者是 (侯方域)。
136.唐代的散文作品有( 《师说》、《祭十二郎文》、《永州八记》、《张中丞传后续》 )
137.作品属于诸子散文的有( 《荀子》、《韩非子》、《庄子》 )
138.《孟子》一书的特色是( 观点鲜明,气势磅礴、词锋犀利,极具雄辩力、论辩技巧灵活 )
139.汉代文学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 散文、辞赋、诗歌 )
58.《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契柯夫)
59.茅盾是(文学研究会)文学社团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60.“逝者如斯”一语出自 《论语?子罕》
61.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诗风著称于世的唐代诗人是( 白居易 )
62.《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 俄国 )的作家
63.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 ( 1918年 )
84.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沉郁顿挫 )
85.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 苏 轼 )
86.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 诗中有画 )
87.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论语》)
70.综合运用两种说明方法的是(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
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
71.运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说明方法是( 定义说明方法 )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诸子散文1.诸子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分别是儒、墨、道、法诸家的著作。

( 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的)2.语录体阶段:代表作《论语》、《墨子》对话体阶段:代表作《孟子》、《庄子》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荀子》、《韩非子》●《论语》八则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四书五经”。

3.《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含义是“爱人”,就是对人的尊重、同情和爱护,“仁” 同时又是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

4.《论语》的主要特点: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5.通过《论语》八则的学习,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八则内容的整合) (参考: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成理想人格。

他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书本知识的学习,排在第二位。

他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而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

他强调追求利益名誉本无可厚非,但行为动机手段途径必须符合正途和道义。

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出发,他还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在孔子心目中,仁者和智者都是他心目中的君子。

)6.词语解释吾日三省吾身(检查,查看) 子曰:“盍各言尔志。

”(何不)谨而信,汎爱众(谨:寡言少语谓之谨;汎:同“泛”,广泛的意思。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吃完一顿饭;违:离开)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匆忙仓促;颠沛:跌倒,挫折,流离失所)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劳:表白功劳) 君子周急不济富(周济,救济)知者乐水: (同"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刚强)7.名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特殊文体(一)古代散文:语录体:《论语》(《论语十则》)纪传体:《史记》(通史)、《汉书》(断代史);史传:《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散文)书信体:韩愈《答李翊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史论体: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游记体: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寓言体:柳宗元《寓言二则》、《种树郭驼橐传》奏章体:李斯《谏逐客书》(二)古代诗歌1、古体诗:四言古诗(《诗经》体):《诗经》的《氓》(弃妇诗、叙事诗)、《关雎》、《蒹葭》(爱情诗);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田园诗)七言古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乐府古题、爱情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杂言诗:屈原《渔父》、王粲《登楼赋》(借景抒情诗)、李白《行路难》(乐府旧题诗)楚辞体:屈原《离骚》、《国殇》乐府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题乐府(《行路难》、《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新乐府(《游子吟》(五言古诗)歌行体:曹操《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白居易《怅恨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李白《行路难》3、歌行体:王昌龄《从军行》(七绝、边塞诗)、;曹操《短歌行》(四言诗);陆游《金错刀行》(爱国诗);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送别诗)4、乐府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乐府古题:曹操《短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行路难》、陆游《关山月》新乐府:白居易《卖炭翁》、《杜陵叟》;孟郊《游子吟》(五言诗)2、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1)绝句(四句一首):五绝:李白《静夜思》七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乐府古题)、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望天门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诗)(2)律诗(八句或八句以上一首)五律:王维《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七律:杜甫《登高》、《秋兴八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爱情诗)、《锦瑟》;陆游《书愤》(爱国诗)5、词的分类:(1)婉约词派:柳永《雨霖铃》、《八声甘州》;李清照《声声慢》;姜夔;周邦彦等。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1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常常苏辛并称。

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

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

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

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知识归纳2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史记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1、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

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复习课文解析

2020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复习课文解析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复习课文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重点课文)《作家作品》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

支持“庆历新政”,北宋诗***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本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主旨》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

《疑难词句》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与:给;其:语气副词,表命令。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匣子放入梁朝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喜讯向他报告时,他的气概盛大,可说是够豪壮的。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逃散,君臣面面相视,不知逃到哪里,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是何等衰败的景象。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部,所有的。

)5,智勇多困于所溺。

(溺:沉溺的人或事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本文是史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

见主旨。

本文的对比论证方法。

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

本文的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重点段落分析》文章第三段这段话的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归纳法,对比法。

这段话的论据: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论据。

《答司马谏议书》(泛读课文)《作家作品》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进行过变法。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语文知识点专升本考试对于许多专科生来说是一次提升学历、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机会。

而语文作为其中的必考科目,掌握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就为大家梳理一些专升本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1、诗词了解各个朝代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格。

比如,唐代的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掌握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能够赏析诗词的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

2、散文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

3、小说四大名著是重点,要熟悉其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了解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二、现代文学1、诗歌了解现代诗人如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的诗作,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时代特征。

掌握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2、散文鲁迅的散文,如《朝花夕拾》,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文风。

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

3、小说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分析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社会意义。

三、文学理论1、文学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清楚文学的不同分类方式,如按照体裁、题材、表现手法等分类。

理解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语言性等特征。

2、文学创作方法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创作方法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产生背景和主要观点。

四、文言文阅读1、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实词如“爱”“安”“被”等的多种含义。

重点虚词如“之”“而”“以”等的用法。

2、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3、文言文的翻译技巧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理解原文意思,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达。

五、现代文阅读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通过分析标题、开头结尾、关键语句等,把握文章的主题。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关系了解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常见结构,以及段落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2020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0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0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正在备战2020年专升本考试的考生有没有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给考生整理的2020年专升本语文复习考点,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定要认真查看。

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3、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4、范增这一人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5、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辩》6、《剑南诗稿》是陆游的作品集.7、《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郭小川8、《道德经》属于道家的作品.9、《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10、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孟子1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12、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汉书13、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王维1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15、明清传奇是:戏曲16、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聊斋志异17、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18、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长恨歌》19、《诗经》中的《风》:量大,多为民歌20、舒婷《致橡树》的主题是:爱情21、“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苏轼的《定风波》22、“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语自:《西厢记》23、“五四”时期 (散文、小品) 的成就最高。

24、下列小说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红楼梦》25、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柳永26、什么是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数? 答: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27、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口号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8、“吴中四士”是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29、在现存唐诗中,哪三位诗人创作存量? 答: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资料1《苦恼》契诃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的成就而著称。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

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

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

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

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

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

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

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

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姚纳的这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对沙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资料2《宝玉挨打》曹雪芹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29 - 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国中期邹国人。

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性议论文。

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题展开论述。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

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

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

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

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

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

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要使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

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

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

勉励他施行仁政。

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

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运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

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

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灾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4)直不百步耳。

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

数,细密的意思。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指须发花白。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怪罪。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斯,是这样。

焉,代词,指梁惠王。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翻译:丢弃了盔甲,托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那些跑了五十步的战士耻笑跑了一百步的战士行不行。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老百姓不饥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时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和“杂篇”是他的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自多。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

即河伯所想所说。

先写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到海边看到海以后,认识到最为天下之美近在已是错误的。

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是第二个自然段。

即写‘海神’北海若的谈话。

阐述天下万物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人不可自多,不可自满。

以上两大段还可以各分几个层次。

第一段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写何伯的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到海边后才认识到自己那种自多的观点是危险的。

第二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到“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阐述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只有对超越自己见识限制的人,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

第二段第二层从“天下之水”到“又奚以自多”,海若阐述海是比河大,但又比天地小,所以不能自多。

第二段第三层从“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到“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通过一系列的类力,阐述世界万物和人类都有大小、多少之比,人是很渺小的。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此为博都是自多。

而这些也像河伯开始时一样,尚未超越自己的局限表现。

本文的结构特色:本文的结构特色是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

先由河与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

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识的局限性。

那么海就是最大的吗?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

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那社会呢?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对的。

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旨。

本篇是议论文,但我们未见有抽象的说教,而是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海若象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

二、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

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衬托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三、援譬设喻使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