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能源技术“十二五”实施方案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2.03.19•【文号】国能新能[2012]82号•【施行日期】2012.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82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一、按照《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285号)的有关要求,我局审核了部分省(区、市)报来的风电开发备选项目,同意将前期工作充分、电网接入条件落实的项目列入“十二五”第二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共计1492万千瓦,分别为北京10万千瓦、天津13万千瓦、河北124万千瓦、山西139万千瓦、辽宁98万千瓦、上海10万千瓦、江苏64万千瓦、浙江60万千瓦、安徽62万千瓦、福建54万千瓦、江西50万千瓦、山东147万千瓦、河南76万千瓦、湖北31万千瓦、湖南74万千瓦、广东79万千瓦、广西49万千瓦、重庆25万千瓦、四川34万千瓦、贵州69万千瓦、云南136万千瓦、西藏5万千瓦、陕西30万千瓦、青海50万千瓦。
另外,同意安排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83.7万千瓦、风电并网示范项目100万千瓦。
以上三类项目总计1676万千瓦。
具体项目详见附表一、二、三。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核准计划另行研究。
二、请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条件,特别是电网接入条件和消纳市场,督促项目单位深化前期工作,待各项建设条件及接入电网技术方案落实后按项目核准权限的有关规定核准项目或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项目核准申请报告。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06.16•【文号】国发[2012]19号•【施行日期】2012.06.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环境保护综合规定,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9•【字号】浙政发[2011]97号•【施行日期】2011.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1〕9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九日浙江省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人才大发展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制定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重大人才规划,人才强省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完善。
出台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大学生“村官”选聘等政策意见,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健全,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组织实施省特级专家制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151人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育引进人才科技创新载体,不断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为培养凝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2009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55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2.8万人,高技能人才100万人。
“十一五”期间引进各类人才15.8万人。
人才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但是,当前我省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仍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短缺,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尤其紧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较少,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改善;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国际化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等等。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26•【字号】浙发改投资[2010]135号•【施行日期】2010.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发改投资〔2010〕135号)各市、县(市、区)发改局,省有关部门:为统筹安排、规范有序推进全省各级“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我委制定了《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现将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共同做好我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附件: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附件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浙江省“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是我省“十二五”14项省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载体和抓手,也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的规划依据。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本规划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
现就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促转型、稳增长、重民生”,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促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编制要统筹把握投资的速度和结构、规模和效益、增量和存量、近期和长远、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等重大关系。
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注重规划的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和前后结合,充分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三个千亿”工程计划,以及各市县、各行业“十二五”相关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4•【字号】浙政发[2011]41号•【施行日期】2011.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物流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物流成本仍较高。
“十一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发展全面提速,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9%和13.5%。
2010年全省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550亿元,分别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的21.7%与9.4%;实现社会物流总额8.75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7.0%。
但从物流成本看,2010年全省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约为17.6%,仍大大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
2.物流企业成长迅速,经营业务不断拓展,但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功能较为单一。
2010年全省有物流法人单位1.1万余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5家,占全国总数的12.27%。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从原来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服务转变,从简单的承揽物流业务向根据客户需要开发专业物流服务转变。
公路港、“无水港”、物流金融、物流总包等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
但从总体结构看,小型物流企业居多,从事传统装卸、储存、运输服务的企业依然占很大比重,无序竞争还比较严重。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07•【字号】浙政办发〔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22〕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7日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更好推动“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供,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主要成绩。
1.能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02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2.4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1.31亿吨、石油及制品消费3900万吨、天然气消费143亿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4830亿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全省境内电力装机容量增长23.5%,基本形成东西互供、南北互通的电网主网架。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能力增长200%,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增长98.6%,形成“八气源、网络化、县县通”的发展格局;全省原油一次生产加工能力增长64.5%,石油储备设施规模增长90%,成品油总库容增长101%,成品油长输管道总长增长53.1%,成品油主线“两纵两横”网络基本成型。
2.清洁化水平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占比从52.4%降至40.1%,天然气消费占比从4.9%提高至7.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6%提高至18.3%。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5280万千瓦、占比52.1%,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装机1517万千瓦、是2015年的6.9倍。
“十二五”期间四大新能源产业将协调发展

《 划 》 ) 经 制 定 完 规 已
。 毕 , 目前 正 在 征 求 各 方 面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据 _ 悉 , 新 能 源 作 为 七 大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之 一 , 未 来 发 展 重 点 锁 定 在 核 电、 风 电、 太 阳 能 和 生 物 质 能 四 大 产 业 上 。 其 中 , 太 阳 能 和 生 物 质 能 发 电装 机 容 量 目标 基 本
布 实 施 , “ 二 五 ”期 间新 材 料 产 业 的 突 破 十 重 点 、 支 持 体 系 以 及 发 展 目标 即 将 得 以 明 确。 工 信部 人 士表 示 ,新材 料产 业 对于 支撑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 构 建 国 际竞 争 新 优 势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意 义 。 据 介 绍 , “ 二 五 ”期 十 间 ,新 材 料 产 业 将 积 极 发 展 特 种 金 属 功 能 材 料 、 高 端 金 属 结 构 材 料 、先 进 高 分 子 材 料 、 新 型 无 机 非 金 属 材 料 、 高 性 能 复 合 材 料 和 前 沿 新材 料共 六大 类 别 。 规 划还 将 明确 , “ 二五 ”期 间将 组 织实 十 施 一 批 重 大 工 程 和 重 点 项 目,促 进 产 学 研 用 体 化 , 推 动 材 料 产 业 升 级 换 代 。规 划 要 求 , 力 争 到 2 l 年 建 立 起 具 备 一 定 自主 创 新 05
.s 广 士 十 二五 战 略 ,- l ●一・ "  ̄ - ・L L 新 兴产 和 发展 关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意 见 》( 称 “ 见 ”) 下 意 提
出 ,  ̄ 2 1年 , 广 东 全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产 l0 5 J 值 超 过25 亿 元 ,增 加 值 占生 产 总值 的 比重 . 万
能源科技“十二”规划正式发布

加快构建 “ 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 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 四位一体 的 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更加重视能源体制改革 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研究和提出改革的思路、方案,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五 是加 强 民生 能源工 程建设 。
21 02年要 再解决 6 0万无 电人 口用 电问题 , “ 二五 ” 力 争 全 面解决 50万元 电人 口用 电 十 0
术创 新平 台 。
1 、在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中,确定煤炭资源与地质保障、煤炭开采、煤层气开发、油气
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名单

附件: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名单一、新能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计建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锦才教授级高工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成员江道灼教授浙江大学汪鹏君教授宁波大学唐志波教授浙江海洋学院邵千钧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燕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盛云庆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建民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鑫发教授级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王蔚国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叶杭治研究员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赵波高工绍兴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凌志敏高工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二、新材料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杨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马淳安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无机及高分子材料组成员王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郭玉海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黄少铭教授温州大学蒋剑雄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傅深渊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李勇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建君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辜同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贤柏教授级高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李荣年高工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张诚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组成员葛洪良教授中国计量学院严密教授浙江大学季振国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朱秀荣研究员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计亚平高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顾小龙教授级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涂江平教授浙江大学三、生物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陈剑平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吴平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钱前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沈志成教授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浙江大学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新品种选育组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孟智启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胡培松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成员朱丹华研究员省农科院杨悦俭研究员省农科院杨亚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骆文坚高级工程师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徐宁迎教授浙江大学顾志敏研究员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林志华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生物医药组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陈忠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厉力华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胡永洲教授浙江大学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章鹏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金勇丰教授浙江大学沈正荣研究员省医科院李昌煜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基民教授温州医学院姚善泾教授浙江大学李维金高工浙江海翔川南药业有限公司丁列明教授浙江贝达药业陈文森教授级高工省石化协会付俊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周海梦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吕圭源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宣尧仙研究员省医科院华邵炳教授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吴朝晖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严义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张朝阳教授浙江大学乐孜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苏开乐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骥教授宁波大学郭裕顺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何利力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凌云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董新永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戴宁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陈清华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陆堪教授级高工省电子技术研究所黄观仁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虞仲晓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马振南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伟教授级高工省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季白扬教授级高工信雅达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王健研究员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五、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傅建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国金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郑津洋教授浙江大学彭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旭华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赵治栋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胡旭东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吴桂初教授温州大学李东升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宋德玉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张煜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黄列群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一明教授浙江中控集团有限公司六、节能环保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节能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樊先平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林奕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韦巍教授浙江大学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姜周曙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文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金尚忠教授中国计量学院蒋春杭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冠华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何慧娟教授级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华桂潮教授级高工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李建军高工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涛高工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郭文平高工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环保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金均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副组长陈吕军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吴忠标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陈英旭教授浙江大学陈建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于涟教授浙江大学薛智勇研究员省农科院谭永文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沈东升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伍远康教授级高工省水文局周根娣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余淦申教授级高工浙江水美环境公司许阳教授级高工杭州排水有限公司姜培坤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谢开焱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姚玉鑫教授级高工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杨国华教授宁波大学七、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俞小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军高工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员戴国骏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梅德庆教授浙江大学谢伟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彭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李秦川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杨其华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八、海洋开发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副组长陈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阮飚高工省海洋与渔业局郑根江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丁玉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吴剑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海鹏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谢永和教授浙江海洋学院杨荣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金志江教授浙江大学许端清教授浙江大学陈全震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捷教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郑宏林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吴杰教授级高工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九、设施农业与精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设施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喻景权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应义斌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柴伟国高级农艺师杭州市农科院张宪教授级高工浙江工业大学吕晓男研究员省农科院农产品精深加工组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龙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成员陈昆松教授浙江大学鲍滨福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郜海燕研究员省农科院戴志远教授级高工浙江工商大学毛建卫教授浙江科技学院江用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十、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杨磊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组长封光华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郑树森教授浙江大学蔡秀军教授浙江大学瞿佳教授温州医学院谢幸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毛伟敏主任医师省肿瘤医院王建安教授浙江大学黄荷凤教授浙江大学赵正言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范永升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吕宾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王钦文研究员宁波大学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省立同德医院张幸研究员省医科院傅柏平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十一、农业新品种示范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徐子伟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方伟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徐汉祥研究员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王春琳教授宁波大学赵伟明研究员省种子管理站赵建阳研究员省农作物管理局戴旭明研究员省畜牧兽医局何志华教授级高工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何中央研究员省渔业技术推广站郭卫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十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周国模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副组长刘建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金千瑜研究员中国水稻所张国平教授浙江大学鲍国连研究员省农科院俞晓平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吕仲贤研究员省农科院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汪奎宏研究员省林科院包志毅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叶金云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郑寨生研究员金华市农科院十三、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王强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马灵飞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王俊教授浙江大学许荣年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钱俊青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杨秀芳研究员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孟岳成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刘东红教授浙江大学陈笑梅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陈顺伟研究员省林科院十四、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韩高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高明煜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杨德仁教授浙江大学钟英杰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孙林柱教授温州大学徐时清教授中国计量学院项新建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周俊虎教授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丁申冬教授级高工浙江古越龙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郭卫农高工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现代纺织、皮塑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陈文兴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组长王海平教授级高工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纺织生产技术组成员张森林教授浙江大学韩建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薛元教授嘉兴学院段亚峰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王亚卡教授级高工省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董锁拽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胡弘波教授级高工浙江方正轻纺机械检测中心郭文登教授级高工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胡克勤高工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史伟民教授级高工浙江理工大学皮塑生产技术组成员申屠宝卿教授浙江大学钟明强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云军教授温州大学官敏健高工省皮革协会十六、先进化工、建材生产技术工程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李伯耿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钱晓倩教授浙江大学化工生产技术组成员任其龙教授浙江大学许丹倩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罗孟飞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陈忠仁教授宁波大学熊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吴建一教授嘉兴学院季根忠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游金宗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魏优昌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方银军教授级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蒲通高工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潘剑明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车大庆高工浙江九洲药业有限公司建材生产技术组成员杨杨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游劲秋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牛建华高工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余亚超高工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十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仲飞组长谭建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刘永清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潘晓弘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海天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林兰芬教授杭州威灵博群软件有限公司徐哲教授级高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束学道教授宁波大学周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任午令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薛伟教授温州大学陈乐教授中国计量学院林江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刘宏富高级经济师绍兴市卓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潘小明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十八、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朱利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德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严建华教授浙江大学符建荣研究员省农科院姚克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戴綦文教高工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吴明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高亮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舒英钢教授级高工诸暨菲达集团谢正苗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宇高工省固废监管中心吴斌教授级高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鹏伟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王建中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九、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姚克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组长曹毅教授省中医院成员李兰娟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茂德教授浙江大学陈智教授浙江大学严静主任医师浙江医院蔡宛如教授新华医院方剑乔教授省中山医院郭清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夏志俊高级实验师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蒋健敏研究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俞敏主任医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炜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国强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志敏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叶再元教授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杭州市中医院吕建新教授温州医学院二十、服务业数字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陈纯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琚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鲁东明教授浙江大学万健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姜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王万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邱飞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汉阳编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郭尚鸿教授级高工浙江中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姚建中高工省经信委张跃教授浙江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徐继东高工省广电集团何立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建平研究员省产业经济研究所陆均良教授浙江大学沈兵虎教授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省发展新兴产业内容详细说明

一、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我省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以下重点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物联网产业: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网络传输与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标准化,物联网应用及内容服务等。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及煤化工成套设备,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及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性能建材装备与工程施工装备,新型纺织机械,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高端电子、生物、医疗及制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轻工装备,高性能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检测设备,关键机械基础零部件等。
(三)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生物质能利用装备产业,光热产业,水电、潮汐能、洋流能发电装备产业,地源热泵等其他新能源等。
(四)新材料产业:磁性材料,光纤光缆材料,光电晶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新材料,半导体照明新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新型钢铁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焊接材料,特种玻璃玻纤,绿色建材及碳纤维,高性能陶瓷,氟化工,有机硅材料,合成材料,高技术纺织纤维,差别化纤维,产业用纺织纤维等。
(五)节能环保产业:余温余热利用装备,电机及拖动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装备,水污染防治与再生利用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控设备,环保药剂与功能材料等。
(六)生物产业:特色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生物医学工程,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生物保健食品与化妆品,农业良种选育,海洋生物开发,生物基材料,生物制造技术,生物环保技术等。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电动转向、电动空调、充电机、整车运行监测系统等配套产品及零部件。
(八)海洋新兴产业:特种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水下运载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海洋观测监测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水直接利用设备,海水化学资源提取设备;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利用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等。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产 乙醇、 丁醇等液体燃料及适应 多
种 非粮 原料 的 先进 生物 燃 料产业
我 国 家电市场仍 然潜 力 巨大 , ”变频 ” 乃是 大势所趋 , 国家电 用变 我
频 器市场 前景将 不可 限量。
化 关键 技 术等。
2 1 年 第1 ・走叛枝术 02 期 应甩 I4 7
求, 面对这些新 的挑 战 , 变频器行 业的发展 也显得越 来越 重要 。变 频 器企业应 更好 的树立 节能 的观 念 。以产品 节能行 走位 为走 向 , 树
农 户 ”等经营模 式 .提 高基 地供
材 能力 在利 用国外 纤维 资源 方
面.将 鼓励 国 内企 业 到境 外进 行
林木 资 源开发 或 投资 建设大 型林
器的节能效 果所起到 的作 用不容 小觑 。
从 ”十一 五 ” 始 国 家就 出台多项政 策 支持推 广 变频 节能技 开 术 , 以 高效 节能技 术和装备 为 首的领域 列 为重点 支持 目标 。这 些 把 也 都 为变频 器未来发展 应 用空 间提 供 了政 策保证 。以此为例 , 果 如 每 年新 增 的电机 及拖 动 系统均采 用 高效 节能 变频产 品 , 电机 系统 再 进 行 设计 优化 , 算每 年 可节 电上 千亿 千 瓦 时 , 估 减排 近亿 吨 二氧 化 碳, 可以有效推进 节能环保 产业发展 。 随着经 济的快速 增长 , 变频 节能有 了更 高性能 更 高技 术 的要 对
家以上 提 升造纸 工业 生产 工 艺
技 术 和 装 备 总 体 研 发 水 平 . 浆 制
坚持 降低 能 源 消耗 强度 、 合理控 制 能 源的 消 费总量 , 动技 术 推 进 步相结合 , 大幅度提 高能 源利用效 率 。上 海佳蔚 致 力发展 的 目标
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名单

附件: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组成员名单一、新能源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计建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锦才教授级高工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成员江道灼教授浙江大学汪鹏君教授宁波大学唐志波教授浙江海洋学院邵千钧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燕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盛云庆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建民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鑫发教授级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王蔚国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叶杭治研究员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赵波高工绍兴精工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凌志敏高工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二、新材料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杨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马淳安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无机及高分子材料组成员王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郭玉海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黄少铭教授温州大学蒋剑雄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傅深渊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李勇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建君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辜同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方贤柏教授级高工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李荣年高工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张诚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金属材料组成员葛洪良教授中国计量学院严密教授浙江大学季振国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朱秀荣研究员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计亚平高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顾小龙教授级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涂江平教授浙江大学三、生物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陈剑平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吴平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钱前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沈志成教授浙江大学周继勇教授浙江大学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新品种选育组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孟智启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胡培松研究员中国水稻所成员朱丹华研究员省农科院杨悦俭研究员省农科院杨亚军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骆文坚高级工程师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徐宁迎教授浙江大学顾志敏研究员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林志华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生物医药组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陈忠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厉力华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胡永洲教授浙江大学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章鹏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金勇丰教授浙江大学沈正荣研究员省医科院李昌煜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高基民教授温州医学院姚善泾教授浙江大学李维金高工浙江海翔川南药业有限公司丁列明教授浙江贝达药业陈文森教授级高工省石化协会付俊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王志安教授级高工省中药研究所周海梦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吕圭源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宣尧仙研究员省医科院华邵炳教授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吴朝晖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严义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张朝阳教授浙江大学乐孜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苏开乐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王骥教授宁波大学郭裕顺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何利力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凌云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董新永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戴宁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陈清华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陆堪教授级高工省电子技术研究所黄观仁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虞仲晓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马振南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伟教授级高工省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季白扬教授级高工信雅达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王健研究员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五、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傅建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国金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郑津洋教授浙江大学彭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旭华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赵治栋副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胡旭东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吴桂初教授温州大学李东升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宋德玉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张煜明教授级高工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院黄列群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一明教授浙江中控集团有限公司六、节能环保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节能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樊先平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林奕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员韦巍教授浙江大学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姜周曙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文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金尚忠教授中国计量学院蒋春杭高工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程冠华高工省能源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何慧娟教授级高工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华桂潮教授级高工英飞特电子杭州有限公司李建军高工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涛高工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郭文平高工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环保技术组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金均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副组长陈吕军教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吴忠标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陈英旭教授浙江大学陈建孟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于涟教授浙江大学薛智勇研究员省农科院谭永文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沈东升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伍远康教授级高工省水文局周根娣教授级高工杭州师范大学余淦申教授级高工浙江水美环境公司许阳教授级高工杭州排水有限公司姜培坤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谢开焱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姚玉鑫教授级高工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杨国华教授宁波大学七、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庞保平组长俞小莉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陈军高工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员戴国骏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梅德庆教授浙江大学谢伟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彭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李秦川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杨其华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八、海洋开发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副组长陈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德炉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阮飚高工省海洋与渔业局郑根江教授级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丁玉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吴剑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潘海鹏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谢永和教授浙江海洋学院杨荣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金志江教授浙江大学许端清教授浙江大学陈全震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捷教授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郑宏林高工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吴杰教授级高工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九、设施农业与精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设施农业组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喻景权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应义斌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柴伟国高级农艺师杭州市农科院张宪教授级高工浙江工业大学吕晓男研究员省农科院农产品精深加工组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叶兴乾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龙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成员陈昆松教授浙江大学鲍滨福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郜海燕研究员省农科院戴志远教授级高工浙江工商大学毛建卫教授浙江科技学院江用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十、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重大科技专项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杨磊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副组长封光华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员郑树森教授浙江大学蔡秀军教授浙江大学瞿佳教授温州医学院谢幸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毛伟敏主任医师省肿瘤医院王建安教授浙江大学黄荷凤教授浙江大学赵正言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范永升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吕宾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王钦文研究员宁波大学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省立同德医院张幸研究员省医科院傅柏平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十一、农业新品种示范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翠萍组长徐子伟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方伟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徐汉祥研究员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王春琳教授宁波大学赵伟明研究员省种子管理站赵建阳研究员省农作物管理局戴旭明研究员省畜牧兽医局何志华教授级高工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何中央研究员省渔业技术推广站郭卫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十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朱德其组长周国模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副组长刘建新教授浙江大学成员金千瑜研究员中国水稻所张国平教授浙江大学鲍国连研究员省农科院俞晓平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吕仲贤研究员省农科院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汪奎宏研究员省林科院包志毅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吴常文教授浙江海洋学院叶金云研究员湖州师范学院郑寨生研究员金华市农科院十三、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叶祥发组长王强研究员省农科院副组长马灵飞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成员王俊教授浙江大学许荣年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钱俊青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杨秀芳研究员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孟岳成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刘东红教授浙江大学陈笑梅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陈顺伟研究员省林科院十四、节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杨陈华组长韩高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高明煜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员杨德仁教授浙江大学钟英杰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孙林柱教授温州大学徐时清教授中国计量学院项新建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周俊虎教授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丁申冬教授级高工浙江古越龙山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郭卫农高工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现代纺织、皮塑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晓军组长陈文兴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组长王海平教授级高工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纺织生产技术组成员张森林教授浙江大学韩建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薛元教授嘉兴学院段亚峰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王亚卡教授级高工省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董锁拽研究员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胡弘波教授级高工浙江方正轻纺机械检测中心郭文登教授级高工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胡克勤高工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史伟民教授级高工浙江理工大学皮塑生产技术组成员申屠宝卿教授浙江大学钟明强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云军教授温州大学官敏健高工省皮革协会十六、先进化工、建材生产技术工程联系责任人:黄荣南组长李伯耿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苏为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钱晓倩教授浙江大学化工生产技术组成员任其龙教授浙江大学许丹倩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罗孟飞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陈忠仁教授宁波大学熊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吴建一教授嘉兴学院季根忠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游金宗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魏优昌教授级高工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方银军教授级高工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蒲通高工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潘剑明高工省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车大庆高工浙江九洲药业有限公司建材生产技术组成员杨杨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游劲秋教授级高工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牛建华高工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余亚超高工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十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余仲飞组长谭建荣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刘永清教授级高工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潘晓弘教授浙江大学成员潘海天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林兰芬教授杭州威灵博群软件有限公司徐哲教授级高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束学道教授宁波大学周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任午令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薛伟教授温州大学陈乐教授中国计量学院林江教授浙江科技学院刘宏富高级经济师绍兴市卓尔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潘小明高工省电子产品检验所十八、减排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沈维强组长朱利中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孙培德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严建华教授浙江大学符建荣研究员省农科院姚克俭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戴綦文教高工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徐建明教授浙江大学吴明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高亮研究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舒英钢教授级高工诸暨菲达集团谢正苗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宇高工省固废监管中心吴斌教授级高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增梁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鹏伟教授级高工省环科院王建中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十九、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钱玉红组长姚克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组长曹毅教授省中医院成员李兰娟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茂德教授浙江大学陈智教授浙江大学严静主任医师浙江医院蔡宛如教授新华医院方剑乔教授省中山医院郭清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夏志俊高级实验师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蒋健敏研究员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俞敏主任医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炜教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许国强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志敏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叶再元教授省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杭州市中医院吕建新教授温州医学院二十、服务业数字化技术成果转化工程联系责任人:刘建组长陈纯教授浙江大学副组长琚春华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成员鲁东明教授浙江大学万健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姜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王万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邱飞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汉阳编审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郭尚鸿教授级高工浙江中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姚建中高工省经信委张跃教授浙江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徐继东高工省广电集团何立民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兰建平研究员省产业经济研究所陆均良教授浙江大学沈兵虎教授浙江传媒学院。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各省目标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各省目标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三)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
各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
(四)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聚焦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方向与目标

2 建 立 和 发 展 2个 左 右 新 能 源 汽 车 产 业 集 群 、 .
平 台和 浙 江 省新 能源 汽 车产 业 创 新联 盟 建 设工 作 ,
4 _ _ 娃 21. 科 022 0
在 龙 头 企 业 和 高 校 院 所 建 立 若 干 个 关 键 共 性 技 术 研 究 与 测 试 分 析 中 心 , 产 业 发 展 提 供 技 术 资 源 共 享 为
升全 省 环 保技 术 自主创 新 能 力和核 心 竞 争 力 , 育 培 造 就一 批 环保 技 术创 新 领 军人 才 和技 术 骨 干 队伍 ,
为完 成 国家减 排任务 、 进 环保 产业 发展 、 面推进 促 全
术 研 发 , 力 突 破 污 染 防 治 和 生 态 修 复 、 洁 生 产 与 着 清 循 环 经 济 、 术 集 成 与 装 备 研 发 等 技 术 瓶 颈 , 著 提 技 显
地 。坚 持 有 所 为 、 所 不 为 的 原 则 , 据 浙 江 省 产 业 有 根
基 础 和 比较 优 势 , 点扶 持 一 批 成 套 设 备 、 机 及 关 重 单 键 基 础 部 件 ,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和 成 套 能 力 ; 实 产 提 夯
业 发展 基础 , 高 信 息化建设 水平 , 极 推动 部 ( ) 提 积 套
装 备 制 造 业 。 实 施 重 大 技 术 装 备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提 升 、 备 制造 业 标准 化 与 质量 控制 提 升 和装 备 制造 装
业 信 息 化 整 体 提 升 三 大 工 程 , 建 技 术 创 新 、 业 支 构 行 撑 、 业 配 套 、 牌 服 务 和 要 素 保 障 五 大 体 系 , 力 产 品 努 打 造 成 为 具 有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产 业 基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14.02.28•【字号】浙财建[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14]14号)各有关市、县(市、区)财政局、发改委(发改局、能源局):为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规范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我们制定了《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能源局2014年2月28日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门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安排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公开透明、绩效优先”的原则,采用竞争性分配方式,集中财力扶持技术先进、效益优良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第四条省能源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实施计划,会同省财政厅审定、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及相关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示。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审核、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视情况在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实施自评抽查。
第二章支持范围、方式及标准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四)餐厨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液体燃料利用;(五)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其他事项。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继续教育在人才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深入实施《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出台《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委托合同备案办法》等相关配套办法,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积极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全省共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0万人次,公需科目轮训470万人次;每年举办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30期以上,使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浙江省人事培训教育高级师资库”,继续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继续教育市场不断完善,分层分类、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格局逐步形成,单位和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继续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执行不到位;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在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科学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加速转型,社会建设整体推进,体制改革攻坚突破,都要依靠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
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增强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更大范围、以更强力度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发展。
$$分页$$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原则,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推进整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继续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努力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我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31•【字号】浙政发〔2013〕44号•【施行日期】2013.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3〕4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 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及用电量控制目标分解表2.全省能源“双控”目标任务分部门、分行业分解表3.2013年全省节能目标分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2013年8月31日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精神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部署,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订浙江省“十二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国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要求及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总目标,把建立健全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机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体制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使用的高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促进发展相协调。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发展,必须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和重要措施,以用能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2.07.07•【文号】国能新能[2012]194号•【施行日期】2012.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个体工商户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有关能源企业,水电水利规划总院,各可再生能源学会、协会:为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组织编制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规划指导,优化建设布局。
各地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划要求,完善本地区太阳能发电规划目标、布局和开发时序,有序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
二、立足就地消纳,优先分散利用。
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要综合考虑太阳能资源、承载物(或土地)资源及并网运行条件等,所发电量立足就地消纳平衡,优先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
三、加强电网建设,落实消纳市场。
电网企业要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运行,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太阳能发电综合技术支持体系,提高适应太阳能发电并网运行的系统调节能力,保障太阳能发电并网运行和高效利用。
四、加强建设运行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项目单位要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运行的主体作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全面加强项目建设运行管理,鼓励开展多种技术和运营方式的创新。
五、加强规划评估,适时调整完善。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开展太阳能发电规划评估,根据发展形势对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二年七月七日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前言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太阳能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在“十二五”时期,将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培育发展新能源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指导下,以“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成果为基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并以此为纽带培养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队伍,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掌握一批产业化技术,开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本专项拟结合浙江省新能源发展现状,选择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包括海洋能)和地热能等五大研究领域进行攻关。通过专项重大、重点项目的实施,到“十二五”时期末,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8、其它新能源技术9
四、专项组织实施方式ﻩ9
五、专项实施的可行性分析ﻩ10
一、专项设立的背景和意义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煤和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为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据2010年的统计,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原油消费占34%,煤炭占30%,天然气占24%。这种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模式已经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强烈需求。我国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量日益攀升。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70%,17%和4%。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日益严重。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化石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能源不足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在我国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努力下,中国的新能源经过几年的起步阶段后,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其基础已初步建立。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并拥有极其广阔的潜在市场,“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风电连续5年翻番,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的一半等,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了以自有技术主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国已经把新能源确定为新兴战略产业,国务院已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到2015年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这一比重占到15%左右。新兴产业整体和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这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
上述数据表明,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生产量增长迅速,是能源生产增量的主力军;此外,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同时,催生了新兴产业,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行业已经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对于浙江省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能源产业,有效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推广应用示范工程20项,培育重点企业15家,预计实现年新增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
2.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利用关键共性技术20项以上,新产品120个以上;专利申报和授权达到100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以上。
与一次性能源相比,浙江省具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国家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发展产业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也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条件,不断促进我省以各种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规模扩大和深度发展。《2010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生产情况:“风能利用:全省已建成投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7%。风力发电量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0%。太阳能利用:全省已建成投产的光伏利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倍,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9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垃圾焚烧发电:全省已建成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年发电量约2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7%。农村生物质能:全省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能中,秸秆和薪柴消费折合标准煤57.8和95.6万吨。沼气用户14.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7240处,年产沼气1.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10.3万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66.0%。”此外,“核能与水能:全省核电总装机容量3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9%;年发电量25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水电装机容量6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年发电量19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4%。”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
新能源技术
“十二五”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一年九月
一、专项设立的背景和意义ﻩ1
二、专项预期目标ﻩ4(一)总目标4(二)拟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4
三、专项实施的主要内容ﻩ5
1.风能5
2.太阳能ﻩ6
3.生物质能6
4.水能及海洋能技术7
5.地热能8
6.蓄能及多能互补ﻩ8
7、氢能及燃料电池9
3.培养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与管理人才等650名以上。
(
1.大型海上风电场工程技术和装备研制;
2.高效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技术和低能耗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3.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4.常规水电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技术及海洋能利用技术;
5.地(水)源热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