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教学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第一章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技术,其任务是利用传感器节点来监测节点周围的环境,收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收发装置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再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到用户端,从而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一般情况下由以下四个基本单元组成: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能量供应单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节点拓扑结构可分为基于簇的分层结构和基于平面的拓扑结构两种选择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具有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移动性、电源能力局限性,规模大、自组织性、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等等。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电磁波和声波。
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等负责使在两个网络主机之间透明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数据成为可能,为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建立规则,以及在传输介质上收发数据时定义需要何种传送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接口标准对物理接口具有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进行了描述。
作为一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涉及传输介质以及频段的选择、调制、扩频技术方式等,同时实现低能耗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
IEEE 802.15.4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关键目标,旨在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统一的低速互连标准。
有16个信道工作于2.4GHz ISM频段,2.4GHz频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kb/s,对于高数据吞吐量、低延时或低作业周期的场合更加适用有1个信道工作于868MHz频段以及10个信道工作于915MHz频段。
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关键技术
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涉及患者隐私和 医疗数据安全,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 术等手段,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数据融合技术
在多个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数据 融合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降低数据冗余度,提 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可靠传输技术
医疗护理场景中,数据的可靠性对诊断和治疗至 关重要。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传输技术,如重 传机制、数据包校验等,确保数据在无线传输过 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
采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医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 全性。同时,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验证,防止数据被篡改。
03
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解 决方案
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
分布式架构
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具 备独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实现数据的并行采集和处理,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 。
04
应用实例与未来展望
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应用实例
体温监测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现对患者体温的实时监测, 并将数据传输至医疗中心,以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 体温变化情况。
血压监测
将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在患者的身体部位,实时监测患者 的血压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发送至医疗数据中心 进行分析和处理。
拓展应用场景
目前医疗护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主要应用于监测领域,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 其在诊断、治疗、康复等领域的应用。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远程诊 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普及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康复训练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特点
启发式的节点唤醒和休眠机制。
(2)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需要协同工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的一个关键机制。
不同晶体的振荡频率不完全相同,随着时间的推 移,时间会出现偏差。
特定的应用中,传感器节点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完 成任务,需要实现时间同步。
(3) 定位技术
位置信息是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缺 少的部分,没有位置信息的监测消息通常 毫无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通常会使用三边测量 法、三角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节 点位置。根据定位过程中是否实际测量节 点间的距离或角度,把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的定位分类为基于距离的定位和与距离无 关的定位。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1) 拓扑控制
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拓扑控制是指在满足区域覆盖度和网络联通度的条件下, 通过节点发射功率的控制和网络关键节点的选择,删掉不 必要的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提高整个 网络的工作效率,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 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 定位等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 的生存期。
(4) 网络安全
WSN安全问题是信息机密性、数据产生的可靠性、数据融 合的高效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安全机制: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 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水印技术 由于节点处理能力、计算能力的限制,安全性与普通网络 有很大区别,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主要挑战; 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的协作特性和路由的局部特性 使节点之间存在安全耦合,单个节点的安全泄漏必然威胁 网络的安全, 所以在考虑安全算法的时候要尽量减小这 种耦合性。
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一
6 — 0ຫໍສະໝຸດ 科 辔商 黄耀欣信 息 产业 I lI
李 连欢 张 鲁
论 无线传感器 网络 的关键 技术
(6 4部 队 , 疆 新 源 85 0 ) 86 新 3 87
摘 要: 结合 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的发 展 趋 势 , 类研 究 了无 线 传 感 器 网络 的 关键 技 术 , 详 细 介 绍 了其特 点 和 分 类 。 分 并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网络 ; 由协议 ; 路 密钥管理; 认证技术
自 18 年“ 9 8 普及计算” 的思想提出以来 , 计 术应具 有一定 的容错能力以及能够基于局部信 心问题 , 根据著名 密码学专家 M nzs ee 的定义 , e 算、 通信 和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交叉应用 日趋紧 息进行链 路检测 和路径恢复。 它是 网络中的一方根据某种协 议确认另一方身 2密钥管理 份 的过程 , 为网络 的接人提供安全准入 机制 , 可 密。直至 2 世纪 , 1 这三大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 产业 的三大支柱 ,而今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 这 由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所 具有 的特殊 性质 , 以说是 WS N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 而信息认 三项 技 术 相 结合 的产 物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因此必须考虑其安全特性 ,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 证则主要是确认信息源 的合法身份以及保证信 ( rls e srN tok , N) 由 部 署 在 安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 比较完善的无线 息的完整性 , Wi esS no ew rsWS 是 e 防止非法节点发送 , 伪造和窜改信 感知区域 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 传感器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应 当具备 以下特征[ 息。 3 1 : 由于传感器节点在计算能力 、 存储能力 以及 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 自组织 网络系 () 1可用性。 能量等方 面的限制 ,传统网络的认证机制并不 统。 网络 中的传感器节点协作地感知、 采集和处 可用性是指网络服务对用户而言必须是可 能直接应用于 WS N。 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 息 , 并将 收集 用 的, 即使受到攻击 , 节点仍然能在必要的时候 () 1实体认证 。 在网络层 , 为了让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户加人 到网络而 的数据传送给观察者。这种传感 器网络可以快 提供有效 的服务。可用性涉及多层 : 速组网并实时感应 、采集 预先设定 的各种有用 攻击者 可以删 除会话级安全信道 中的加密 ; 在 有效地 阻止非法用户的加人 ,在无线传感器网 信息 ,使得人们在更大 范围内感知和观察客观 应用层 , 密钥管理服务也可能受到威胁。 拒绝服 络中必须采用实体认证机制 ,以确定用户身份 世 界, 扩展信息获取 的能力成 为可 能。因此 , 无 务可以在各个层进行 ,使节点无法获得所需 的 的合法性 。目前 的实体认证协 议主要是在公钥 线传感器 网络逐渐成为 学术 研究的热点 问题。 正常服务。 同时可用性还涉及到能源问题 , 一旦 算 法和秘 密共享 这 两种方 法的基础 上提 出来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 了深人研究 ,就其关 没有能源 , 节点将完全瘫痪 为了节省能源, 通 的 。 键技术与同行探讨交流 。 常会考虑让节点在空 闲的时候处于 睡眠状态 , () 2 信息认证 。 在大型无线传感器 网络 中,传感器节点要 1 路 由 协议 而在必要 时将其唤醒。攻击者可以通过某种合 在无线传感器 网络 中,路 由协议负责将消 法的方式 与节点交互 , 使其始终处 于通信状态 , 将感知信息传 输给 目的节点 ,由于两节点间距 息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 到目的节点 ,它主要 目的是 消耗节点 的有限能源 ,这种攻击称为剥 离较远 ,通信更 多的是采用节点间的多跳路由 在传统 网络的信息认 证中 , 通常采用的是 完成两方 面的功 能:寻找源节点和 目标节点间 夺睡眠攻击 ,与其他攻击相比这种攻击可能更 方式 。 的优化路径 ;将消息沿着优化路径进行 逐跳转 为致命 。因此需要通过认证机制来确保端对端 两通信端共享 一个密钥 ,或者采用公钥 加密算 发。 由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有其 自身 的特点 , 使得 通信 的合法性。 法 的方法对源端 的信息进行认证。但在无线传 它的通信 与当前 一般 网络的通信 以及无线 A d () 密性。 2机 感器网络中不可 能任意两节点之间都共享一个 hc网络中的通信有着很 大的 区别 ,也使无线 o 在许多应用( 特别是军事 、 商业等 ) , 中 节点 相 同的密钥 ,同时 节点间也不能采用 高能耗 的 传感器网络 中的路 由协议设计面临挑战。 之 问传递的是高度敏感 的数据 , 因此 , 一个安全 公钥加密算法 ,因此这给 WS 多跳通信下认 N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设计使 用的路 由协议 的传感器网络不会 泄漏任何敏感 的信息。解决 证机制 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具有以下特点 : 数据机密性最常用 的方法是使用通信双方共 享 4结论 由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是一 门新兴技 术 , 国 () 1均衡能量消耗。 的会话密钥来加 密待传递 的信息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技 术主要考虑如 ( ) 整性。 3完 际上关 于该领域 的研究均处于兴起 阶段 ,尤其 何延长网络的生存 周期 ,如何减少节点 的能量 完整性是指保证信息在发送的过程 中不会 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紧跟无线传感器网 消耗 以及网络能量 均衡使 用等问题 。 因此 , 由 中断 , 路 且保证节点接收的信息与发送 的信息完 络发展 的趋势 ,分类研究 了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 协议必须简单易实现 ,低 功耗设计也是研究者 全 一 致 。 果 没 有 完整 性 保 护 , 如 网络 中 的 恶意 攻 安全技术 , 详细介绍了关键技术 的特点和分类 。 参 考 文 献 需 要 重 点 考 虑 的方 面 。 击或无线信道 的干扰都可能使信息 遭到破坏 , () 2 基于局部拓扑信 息。 从而变得无效 。 … 孙 利 民, 建 中, 李 陈渝 ,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等. () 可否认性。 4不 无线传感器 网络为 了节省通信能量 ,通常 I . M1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0 5 2o. 不可否认性用来确保一个 节点不能否认它 【】 2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播路 由技 术研 究[ J I- )上海: 采用多跳通信模式 ,同时 由于存储资源和计算 资源的有限性 , 使得节点无法存储大量的路由 已发出的信息 。它对检查和排除被捕获 的节点 复旦 大学,06 20 . 当节点 A接收来 自被捕获节 【]sf D, G vn a R, He e a n S 信息 , 不能进行太复杂 的路 由计算 。 在节点只能 具有重要的意义 , 3Etn i o idn i m n J . d x nu y h l g s S a a l e o d n t 获取局部拓扑信 息的前提下 ,实现简单且能量 点 B的错 误信 息后 , 不可否认性 保证节点 A能 Ne t Ce t r C a l n e : c l b e Co r i a e 高效的路 由技术是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 够利用该信息告知其它节点 B已被捕获。 i Sno ew r 【】rce ig o h 5h n e sr N tok Z. oedns f te t P al l l l l ACM/EEE n e t n l na 1 I t ma i a Co f r n e i o n e e c Ol () 3 可扩展性 。 () 棒性 。 5鲁 传感器 网络一般配 置在恶劣环境 、无人区 Mo i C mp tn a d bl e o u i g n Ne wo k n , 9 9: 6 t r i g 1 9 2 3— 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部署方式和规模 与传统 网络不同 , 存在节点失效 , 新节点加入以及节点 域或敌方阵地中 , 环境条件 、 现实威胁和当前任 2 0 7. 移动等问题 。这些都会造成网络拓扑结 构发生 务具有很大的不 确定性 。这要求传感器节点能 变化。 在节点 只能使用分布式策略建 立路由时 , 够灵活地加入或撤除,因而安全解决方 案应当 还必须要求路 由技术具有可扩展 性,能适应 网 具有鲁棒性和 自适应性 ,能够随着应用背景的 络结构 的变化 。 变化而灵活拓展 ,为所有可能的应用环境和条 () 4 鲁棒性 。 件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 3认 证 技 术 节点能量耗尽或者由于环境 因素造成传感 器节点的失效、周 围环境影 响无线链路的通信 认 证是 刚络安全中的重要问题,它分为实 质量 以及无线链路本身的缺陷等 ,要求路 由技 体认证和信 息认证 。实体认证是按人控制 的中
无限传感网络课程设计
无限传感网络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无限传感网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无限传感网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了解无限传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无限传感网络的模拟和实验;•能够撰写简单的无限传感网络项目报告,展示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无限传感网络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无限传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无限传感网络概述•无限传感网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无限传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2.第二章:无限传感网络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无线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协议;•无限传感网络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技术。
3.第三章:无限传感网络应用案例•环境监测类应用案例;•生物医学类应用案例;•智能家居类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无限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无限传感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无缝传感网络相关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3.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网络资料,了解无限传感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
wsn应用课程设计
wsn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场景;2. 掌握WSN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协议;3. 了解WSN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WSN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搭建简单的WSN应用系统;3. 能够通过编程实现WSN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协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究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WSN技术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WSN为切入点,旨在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学习WSN技术;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节点组成及功能。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讲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设计、能源管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路由算法及网络安全。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编程与实现- 学习基于WSN开发平台的编程方法,如C语言编程;- 实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数据传输和协同处理。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分析WSN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了解WSN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5. 无线传感器网络创新设计与实践- 制定创新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WSN应用系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创新设计作品。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有非感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发现和研究,下面仅列出部分关键技术。
1、网络拓扑控制对于无线的自组织的传感器网络而言,网络拓扑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很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所以,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和骨干网节点的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无线通信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控制可以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结构形成两个方面。
功率控制机制调节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减少节点的发送功率,均衡节点单跳可达的邻居数目;已经提出了COM POW等统一功率分配算法,LINT/LIL T和LM N/LMA等基于节点度数的算法,CBTC、LMST、RNG、DRNG 和DL SS等基于邻近图的近似算法。
层次型的拓扑控制利用分簇机制,让一些节点作为簇头节点.由簇头节点形成一个处理并转发数据的骨干网,其他非骨干网节点可以暂时关闭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目前提出了Top Disc成簇算法,改进的GAF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以及LEACH和HEED等自组织成簇算法。
除了传统的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控制,人们也提出了启发式的节点唤醒和休眠机制。
该机制能够使节点在没有事件发生时设置通信模块为睡眠状态,而在有事件发生时及时自动醒来并唤醒邻居节点,形成数据转发的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 第2版 教学大纲[3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英文名称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大类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任选(√)总学时24(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验4学时)本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写简单应用程序。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支撑技术之一。
传感器技术在遥控、监测、传感和智能化等高科技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及以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管理、目标跟踪、拓扑控制、覆盖技术、安全技术等为支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设计,新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智能温室系统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最后是工程实践指导,且给出了完整的实现细节。
本课程适用于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以适用于建筑电气、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智能物联网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教学内容(一)概述 2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概述,主要内容:WSN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应用领域、特点、关键技术。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2学时1、物理层概述、链路特性、物理层设计、低俗物理层、中高速物理层;2、MAC概述、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其它MAC协议;3、路由协议概述、平面路由协议、分簇路由协议、其它路由协议、路由协议自主切换;4、传输协议概述、拥塞控制协议、可靠保证协议;5、ZigBee与IEEE 802.15.4的区分、ZigBee协议框架和特点、网络层规范、应用层规范。
无线传感器网络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成绩:无线传感器网络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也即通常所说的WSN,就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二、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三、传感器网络,塑料电子和仿生人体器官又被称为全球未来的三大高科技产业。
四、WSN背景和发展历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
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
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五、WSN的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结构结构入上图所示,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
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的部署在检测区域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
传感其节点检测的数据沿着其它节点逐跳的进行传输,其传输过程可能经过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到达汇集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和卫星达到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检测任务以及收集检测数据。
2、传感器节点结构: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
每一个模块的功能如下所示:1)传感其模块负责监视区域内信息的采集和数据转换2)处理器模块负责控制整个传感器节点的操作,存储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它节点发来的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论课件: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1) 集中式架构。Sink节点(汇聚节点)作为管理者,收集 所有节点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
(2) 分布式架构。即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有多个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控制一个子网,并与其他管理者直接通信,协同 工作以完成管理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3) 由于资源限制以及与应用环境的密切相关性,无线 传感器网络表现为动态网络,最为明显的就是网络拓扑变化 频繁,能量耗尽或者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节点停止工作,同时 无线信道受环境影响很大,这些都让网络拓扑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网络故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是一种常态,这 在传统网络中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 统应能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网络资 源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整合,从而保证网络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以上特征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要根据网络的 变化动态调整当前运行参数的配置以优化性能;监视自身各 组成部分的状态,调整工作流程来实现系统预设的目标;具 备自我故障发现和恢复重建的功能,即使系统的一部分出现 故障,也不影响整个网络运行的连续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7.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按照以上所述,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技术
集中式网络管理结构指的是网络的管理依赖于少量的中 心控制管理站点,这些管理站点负责收集网络中所有节点的 信息,并控制整个网络。集中式管理结构的优点是实现难度 较低。但是,它要求管理站点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因此, 在大规模和动态网络中,管理站点往往成为网络性能和管理 的瓶颈,收集管理站点数据的开销很大,而且当管理站点出 现故障或者网络出现分裂时,网络就会完全或者部分失去控 制管理能力。此外,集中式管理结构中,“管理智能”只能 在管理站点中,网络中的绝大部分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只能等 待管理站点的指示,而不能实现网络节点间通过局部直接协 商达到自适应调整的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课件
1、基于距离的定位
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range-based)是通过测量相邻节点 间的实际距离或方位进行定位的。分为三个阶段
1)测距阶段。首先未知节点通过测量接收到信标节点发出 信号的某些参数,如强度、到达时间、达到角度等,计算 出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之间的距离,这个测量出来的距离 可能是未知节点到信标节点的直线距离,也可能是二者之 间的近似直线距离。
48
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可以被定义为识别出正在发生的入侵 企图或已经发生的入侵活动过程 分类 基于误用的检测 基于异常的检测 基于规范的检测
49
入侵检测框架
50
国内和国际有多项标准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关联 性,其中明确提出其研究对象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标 准的组织包括国内WGSN标准工作组和国际ISO/IEC JTC1 WG7工作组
39
3、查询处理技术 动态数据查询:数据仅在一个小的时间窗内有效 历史数据查询:对检测到的历史数据进行检测、 分析走势等,此类查询通常认为每个数据都是同 等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40
四、目标跟踪技术 目标跟踪是指为了维持对目标当前状态的估计, 同时也是对传感器接收的量测进行处理的过程 基本原理:当有目标进入监测区域时,由于目标 的辐射特性(通常是红外辐射特征)、声传播特 征和目标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面震动特征,传感 器会探测到相应的信号
3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军事 农业 医疗 建筑工程与建筑物 智能建筑与市政建设管理
4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体积小、电源能力有限 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分布式、多跳自组织 通信半径小、带宽低 动态性强 以数据为中心
5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网络拓扑控制 网络协议 时间同步 定位技术 数据管理 网络安全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3.1 时钟同步技术
设施的协助; (4)NTP协议需要通过频繁交换信息,来不断校准时钟频率偏差带来
的误差,并通过复杂的修正算法,消除时间同步消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 的非确定因素干扰,CPU使用、信道侦听和占用都不受任何约束,而传感 器网络存在资源约束,必须考虑能量消耗。 因此,由于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在能量、价格和体积等方面的约束,使得 NTP、GPS等现有时间同步机制并不适用于通常的传感器网络,需要有专门 的时间同步协议才能使得传感器网络正常运行和实用化。 3.1.2 时间同步协议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本章要点
1 时钟同步技术 2 节点定位技术 3 网络服务质量保证 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
3.1 时钟同步技术
3.1.1 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 1.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同步管理主要是指时间上的同步管理。在分布式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有自己的本地时钟,由于不同 节点的晶体振荡器存在频率偏差,所以各个传感器节点本地时钟的频率、 相位也各不相同,又由于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及电磁干扰的存在,就会 造成不同网络节点之间,运行时间出现偏差。无线传感器网络单个节点能 力有限,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测量工作,如移动物体定位,需要整个网络 所有节点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完成这类工作,就需要所有节点的时间保持 同步。
网络时间协议(NTP)在因特网得到广泛使用,具有精度高、鲁棒性 好和易扩展等优点。但是它依赖的条件在传感器网络中难以满足,因而不 能直接移植运行,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NTP协议应用在已有的有线 网络中,它假定网络链路失效的概率很小,而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链路通信 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甚至时常通信中断;(2)NTP协议的网络结构相对 稳定,便于为不同位置的结点手工配置时间服务器列表,而传感器网络的 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简单的静态手工配置无法适应这种变化;(3)NTP协 议中时间基准服务器间的同步无法通过网络自身来实现,需要其他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有非感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发现和研究,下面仅列出部分关键技术。
1、网络拓扑控制对于无线的自组织的传感器网络而言,网络拓扑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很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所以,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满足网络覆盖度和连通度的前提下,通过功率控制和骨干网节点的选择,剔除节点之间不必要的无线通信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数据转发的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控制可以分为节点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结构形成两个方面。
功率控制机制调节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网络连通度的前提下,减少节点的发送功率,均衡节点单跳可达的邻居数目;已经提出了COMPOW等统一功率分配算法,LINT/LILT和LMN /LMA等基于节点度数的算法,CBTC、LMST、RNG、DRNG和DLSS等基于邻近图的近似算法。
层次型的拓扑控制利用分簇机制,让一些节点作为簇头节点.由簇头节点形成一个处理并转发数据的骨干网,其他非骨干网节点可以暂时关闭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目前提出了TopDisc成簇算法,改进的GAF虚拟地理网格分簇算法,以及LEACH和HEED等自组织成簇算法。
除了传统的功率控制和层次型拓扑控制,人们也提出了启发式的节点唤醒和休眠机制。
该机制能够使节点在没有事件发生时设置通信模块为睡眠状态,而在有事件发生时及时自动醒来并唤醒邻居节点,形成数据转发的拓扑结构。
这种机制重点在于解决节点在睡眠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的转换问题,不能够独立作为一种拓扑结构控制机制,因此需要与其他拓扑控制算法结合使用。
2.网络协议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量以及携带的能量都十分有限,每个节点只能获取局部网络的拓扑信息,其上运行的网络协议也不能太复杂。
同时,传感器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网络资源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网络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感器网络协议负责使各个独立的节点形成一个多跳的数据传输网络,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的路由协议决定监测信息的传输路径;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用来构建底层的基础结构,控制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过程和工作模式。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不仅关心单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更关心整个网络能量的均衡消耗,这样才能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期。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这在路由协议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每个节点没有必要采用全网统一的编址,选择路径可以不用根据节点的编址,更多的是根据感兴趣的数据建立数据源到汇聚节点之间的转发路径。
目前提出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如多个能量感知的路由协议,定向扩散和谣传路由等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GEAR和GEM等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SPEED和RelnForM 等支持QoS的路由协议。
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首先要考虑节省能源和可扩展性,其次才考虑公乎性、利用率和实时性等。
在MAC层的能量浪费主要表现在空闲侦听、接收不必要数据和碰撞重传等。
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MAC协议通常采用“侦听/睡眠”交替的无线信道侦听机制,传感器节点在需要收发数据时才侦听无线信道,没有数据需要收发时就尽量进入睡眠状态。
近期提出了S-MAC、T—MAC和Sift等基于竞争的MAC协议,DEANA、TRAMA、DMAC和周期性调度等时分复用的MAC协议,以及CSMA/CA与CDMA相结合、TDMA和FDMA 相结合的MAC协议。
由于传感器网络是应用相关的网络,应用需求不同时,网络协议往往需要根据应用类型或应用目标环境特征定制,没有任何一个协议能够高效适应所有的不同的应用。
3.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任务型的网络,不仅要进行数据的传输,而且要进行数据采集和融合、任务的协同控制等。
如何保证任务执行的机密性、数据产生的可靠性、数据融合的高效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就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全面考虑的内容。
为了保证任务的机密布置和任务执行结果的安全传递和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实现一些最基本的安全机制: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数据融合后数据源信息的保留,水印技术也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
虽然在安全研究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没有引入太多的内容,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在研究方法和计算手段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单元节点的各方面能力都不能与目前Internet的任何一种网络终端相比,所以必然存在算法计算强度和安全强度之间的权衡问题,如何通过更简单的算法实现尽量坚固的安全外壳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主要挑战;其次,有限的计算资源和能量资源往往需要系统的各种技术综合考虑,以减少系统代码的数量,如安全路由技术等;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的协作特性和路由的局部特性使节点之间存在安全耦合,单个节点的安全泄漏必然威胁网络的安全,所以在考虑安全算法的时候要尽量减小这种耦合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SPINS安全框架在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鲜性、认证广播方面定义了完整有效的机制和算法。
安全管理方面目前以密钥预分布模型作为安全初始化和维护的主要机制,其中随机密钥对模型、基于多项式的密钥对模型等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
4.时间同步时间同步是需要协同工作的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一个关键机制。
如测量移动车辆速度需要计算不同传感器检测事件时间差,通过波束阵列确定声源位置节点间时间同步。
NTP协议是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网络时间协议,但只适用于结构相对稳定、链路很少失败的有线网络系统;GPS系统能够以纳秒级精度与世界标准时间U丁C保持同步,但需要配置固定的高成本接收机,同时在室内、森林或水下等有掩体的环境中无法使用GPS系统。
因此,它们都不适合应用在传感器网络中。
JeremyElson和KayRomer在2002年8月的HotNets—)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机制的研究课题,在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引起了关注。
目前已提出了多个时间同步机制,其中RBS、TINY/MINI—SYNC和丁PSN被认为是二个基本的同步机制。
RBS机制是基于接收者—接收者的时钟同步:一个节点广播时钟参考分组,广播域内的两个节点分别采用本地时钟记录参考分组的到达时间,通过交换汜录时间来实现它们之间的时钟同步。
TINY /MINI—SYNC是简单的轻量级的同步机制:假没节点的时钟漂移遵循线性变化,那么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偏移也是线性的,可通过交换寸标分组来估计两个节点间的最优匹配偏移量。
TPSN采用层次结构实现整个网络节点的时间同步:所有节点按照层次结构进行逻辑分级,通过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节点对方式,每个节点能够与上一级的某个节点进行同步,从而实现所有节点都与根节点的时间同步。
5.定位技术位置信息是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位置信息的监测消息通常毫无意义。
确定事件发生的位置或采集数据的节点位置是传感器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为了提供有效的位置信息,随机部署的传感器节点必须能够在布置后确定自身位置。
由于传感器节点存在资源有限、随机部署、通信易受环境干扰甚至节点失效等特点,定位机制必须满足自组织性、健壮性、能量高效、分布式计算等要求。
根据节点位置是否确定,传感器节点分为信标节点和位置未知节点。
信标节点的位置是已知的,位置未知节点需要根据少数信标节点,按照某种定位机制确定自身的位置,在传感器网络定位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三边测量法、三角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节点位置。
根据定位过程中是否实际测量节点间的距离或角度,把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分类为基于距离的定位和距离无关的定位。
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就是通过测量相邻节点间的实际距离或方位来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通常采用测距、定位和修正等步骤实现。
根据测量节点间距离或方位时所采用的方法,基于距离的定位分为基于TOA的定位、基于TDOA的定位、基于AOA的定位、基于RSSI 的定位等。
由于要实际测量节点间的距离或角度,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通常定位精度相对较高,所以对节点的硬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距离无关的定位机制无须实际测量节点间的绝对距离或方位就能够确定未知节点的位置,目前提出的定位机制主要有质心算法、DV—Hop算法、Amorphous算法、APIT算法等。
由于无须测量节点间的绝对距离或方位,因而降低了对节点硬件的要求,使得节点成本更适合于大规模传感器网络。
距离无关的定位机制的定位性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虽然定位误差相应有所增加,但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多数传感器网络应用的要求,是目前大家重点关注的定位机制。
等等一些技术不在列举6.数据融合传感器网络存在能量约束。
减少传输的数据量能够有效地节省能量,因此在从各个传感器节点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可利用节点的本地计算和存储能力处理数据的融合,去除冗余信息,从而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易失效性,传感器网络也需要数据融合技术对多份数据进行综合,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与传感器网络的多个协议层次进行结合。
在应用层设计中,可以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逐步筛选,达到融合的效果;在网络层中,很多路由协议均结合厂数据融合机制,以期减少数据传输量;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了独立于其他协议层的数据融合协议层,通过减少MAC层的发送冲突和头部开销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同时又不损失时间性能和信息的完整性。
数据融合技术已经在目标跟踪、目标自动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中,只有面向应用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数据融合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获益。
数据融合技术在节省能量、提高信息准确度的同时,要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为代价。
首先是延迟的代价,在数据传送过程中寻找易于进行数据融合的路由、进行数据融合操作、为融合而等待其他数据的到来,这三个方面都可能增加网络的平均延迟。
其次是鲁棒性的代价,传感器网络相对于传统网络有更高的节点失效率以及数据丢失率,数据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数据的冗余性,但丢失相同的数据量可能损失更多的信息,因此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