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制作平行线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际价值。
所以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也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制作平行线的判定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之一,学生们必须掌握其中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中常常将制作平行线的方法和判定条件混淆,导致学生们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全面。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们进行思维性的讨论和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讲解技巧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明确的操作指导。
3. 教学内容制作平行线的判定实际上包含了多个知识点,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条件、制作方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讲解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二、详细描述1. 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平行线有以下性质:(1)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2)同向平行线的夹角相等,异向平行线的夹角互补。
(3)平行线与同一直线上的另一直线夹角相等,即锐角与钝角。
2. 制作平行线的方法制作平行线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平移法:将一条直线沿着平行于它的方向平移一个固定的距离,所得到的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平行的。
(2)旋转法:假设已经有一条直线和它上面一个点P,我们可以以这个点P为中心,将整个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的偏转角度进行旋转,再用刻度尺测量另一条直线与旋转后的直线的夹角,最后将得到的角度调整到所需角度。
(3)辅助线法:通过辅助线的添加,间接地进行平行线的制作。
我们可以通过作出平行线的垂线,或者引出平行线与直线所构成的相似三角形,进而得到平行线。
3. 制作平行线的判定条件制作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两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2)同向两直线的夹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判定》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判定》教学反思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判定》教学反思「篇一」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代数学的核心之教学反思一!这一章主要讲了三大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下面我想就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上。
对"元"和"次"的解释,对整式的理解,大多都是我讲了,学生(xuesheng)的自我建构不深,造成理解不透。
在判别的环节上,自我感觉问题设置太粗糙,学生(xuesheng)不能理解透彻。
以致在后来的《数学天地》的报纸中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等式的基本性质我也讲得比较粗糙,但学生有小学的基础,掌握情况还比较好二:解方程学生在5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
学生已有的解方程的经验是以算式的方式即找出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除数,除数,商等哪一个未知进而利用公式来进行解答的。
而现在我们是要深入学习方程,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方程作铺垫。
所以,我们是在学好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化简,系数化为1来解方程,学生能从理论上理解解方程的原理。
在讲解解法时,我们采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方法让学生牢牢掌握好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考试中也表明了学生这一知识点学得比较好三: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几节课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5.2.2 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来推理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3.能够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图1, 图2中的直线平行吗?你是怎么判断的?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叫做平行线.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两种: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同学们想一想:除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以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5-7,探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问:我们已经学习过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何画平行线呢?学生答:一、放;二、靠;三、推;四、画.教师问:画图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学生答:同位角始终保持相等.教师问: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学生答:直线a,b位置关系是平行.教师问:将其最初和最终的两种特殊位置抽象成几何图形,你能画出来吗?学生答:如下图所示:教师问:由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师生一起解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点拨:(出示课件8)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吗?学生答:∵∠1=∠2,∴l1∥l2.教师总结如下:几何语言:∵∠1=∠2 (已知),∴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1: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下图中,如果∠1=∠7,能得出AB∥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1=∠7(已知),∠1=∠3 (对顶角相等)∴∠7=∠3(等量代换)∴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点拨: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位角(“F”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出示课件10,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1,探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学生答:猜想可以利用内错角来判断两直线平行.教师问:如图,由∠3=∠2,可推出a//b吗?如何推出?师生一起解答:解:∵∠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2)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吗?学生答:几何语言:∵∠3=∠2(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考点2:利用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完成下面证明:如图所示,CB平分∠ACD,∠1=∠3. 求证:AB∥CD. (出示课件13)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证明:∵CB平分∠ACD,∴∠1=∠2(角平分线的定义).∵∠1=∠3,∴∠2=∠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点拨: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内错角(“Z”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出示课件14,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3.出示课件15,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教师问:如图,如果∠1+∠2=180°,你能判定a//b吗?学生答:能判定a//b.教师问:请写出解答过程.学生答:证明:∵∠1+∠2=180°(已知),∠1+∠3=180°(邻补角的性质),∴∠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6)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吗?学生答:几何语言:∵∠1+∠2=18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考点3: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如图:直线AB、CD都和AE相交,且∠1+∠A=180º .求证:AB//CD .(出示课件17)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证明:∵∠1+∠A=180º(已知),∠1=∠2 (对顶角相等),∴∠2+∠A=180º(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生共同归纳:准确识别三种角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本题中易得到同旁内角(“U”型)相等,从而可以应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出示课件18,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9-26)练习课件第19-26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7) ),),(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5.2.2第2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判定平行线的方法,会灵活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14页练习第1,2题.2、七彩课堂第18-19页第5、6、9题.八、板书设计:1.知识梳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课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平行线的画法入手,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相等时,是否两直线也平行?同旁内角之间又分别有怎样的关系时两直线平行呢?由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也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所学内容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嫉的判定》教学反思§5. 2. 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宜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应用【教学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设计说明:复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为探究利用角的关系判断两宜线平行做好准备,由平行公理推论门然引入新课。
)1. 如图,四条直线AB、AC、DE、FG(1) ____________________ /I与/2是直线______________ 和直线—被直线 _____ 所截而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2) 匕3与匕2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而成的______ 角.(3) 匕5与匕6是直线_________ 和直线—被直线_________ 所截而成的______ 角.(4) 与匕7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而成的角.(5) 28与匕2是直线___________ 和直线—被直线__________ 截而成的______ 角.2. 如果a〃 b ,b 〃c ,那么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宜线平行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教学说明:能够熟练的从几何图形中熟练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它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卵一直线所截形成的.对利用佑的关系判断两直线平行至关重要.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识别的熟练程度,及时地进行调整与补充。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本节课讲授了平行线的判定,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如下反思:1、在引入问题时,先让学生动手摆模型获取直观感受,再在画图过程中寻找合理解释,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又如在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在练习中引出关于内错角关系的探索;而在同旁内角的关系探索前,提炼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发现过程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则同旁内角转化为同位角或内错角也就可以类比着进行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从七年级开始,我认为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可以让其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
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
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4、形式多样,求实务本。
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平行线,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5、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平行线的判定的同时学习命题的证明过程和方法,其中平行线的判定是学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规范的推理证明过程,尤其是文字命题的证明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根据命题画出图形的能力,几何图形用数学符号规范的表达证明的过程.学生很好的体会了证明的严谨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比较熟悉,因此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起点较高,部分学困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可以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一下过渡,这样难、易就比较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25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本节课讲授了平行线的判定,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如下反思:1、在引入问题时,先让学生动手摆模型获取直观感受,再在画图过程中寻找合理解释,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又如在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在练习中引出关于内错角关系的探索;而在同旁内角的关系探索前,提炼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发现过程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则同旁内角转化为同位角或内错角也就可以类比着进行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从七年级开始,我认为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可以让其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
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
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4、形式多样,求实务本。
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平行线,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5、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平行线的判定的同时学习命题的证明过程和方法,其中平行线的判定是学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规范的推理证明过程,尤其是文字命题的证明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根据命题画出图形的能力,几何图形用数学符号规范的表达证明的过程.学生很好的体会了证明的严谨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比较熟悉,因此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起点较高,部分学困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可以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一下过渡,这样难、易就比较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25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精选8篇)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精选8篇)《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篇1回顾《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收获颇多,遗憾不少,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
这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索,难点是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我通过复习“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引出课题,让学生大胆地猜想,结合三线八角,辨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为接下来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打下铺垫。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让学生动手画三线八角,通过测量,剪剪拼拼,验证某一对同位角是否相等,让学生体会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接着,通过量和算的方法,另外两个性质也易验证。
这时,定理的猜想和实证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考虑,我让学生利用性质1去说明性质2和性质3,及时总结性质和符号语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师生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如要真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必然先要学会它的应用,在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例题:直接应用型;先判定后应用型;判定性质混合型。
直接应用型侧重学生符号语言的规范表达,复杂类型的例题侧重对学生证明思路和方法上的引导,这两方面都是几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先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对图形和条件作一定的改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和反馈,小结完成后进行目标检测,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从总体设计上,我觉得教学环节基本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标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但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一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普通话不够标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自动地进行调查、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实质差异是理念的不同。
旧课程以为课程是常识,教师是常识的教授者,学生是常识的接受者。
而新课程以为课程不仅是常识,一起也是经历,是活动,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根究新常识的进程,学生获取常识的进程是自我建构的进程。
因而,在这节课的规划上,力求创设一种契合学生认知规则的、轻松调和的学习气氛,鼓舞学生自主根究和协作沟通,最终能灵敏处理数学问题。
以下是我对这节反思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1、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合理、斗胆的重组、加深,经过证明推理题、核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断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敏的运用。
重视学生的自己剖析,启示学生用不同办法处理问题。
2、讲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答复问题时,有意识地练习学生运用规范性的几许言语。
3、重视由学生从描摹书写到自主书写,练习学生的着手才能。
这节课还需改善的是:1、讲堂的应变才能还需进步。
对例题的研讨时刻过长,使后一阶段学生的考虑时刻较紧,因为时刻联系,学生没有充沛考虑,尽管学生积极举手,但毕竟其他学生没有参加的时机。
在往后备课中,持续要充沛考虑到这一点。
让学生在讲堂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练习生长。
2、板书还要精心规划。
3、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如果在剖析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伙伴合作,那么讲堂的实效性将更充沛表现。
反思是为了促进开展,反思是一种有考虑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可以进步教师教育教研的水平。
往后每一节一般的课,都是我不断检讨、审视自己。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精选8篇)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注重学生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反思这节课,我感觉讲解基本到位,练习难度适中,并基本达到练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计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
这节课,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样,求实务本。
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3、在巩固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再次探索,形成结论;练习题中注重图形的变化,在图形中为学生设置易错点再及时纠错;用几何画板设计游戏“米奇走迷宫”,在游戏中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4、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课堂气氛不理想,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升华不高;探究学习引导不够,导致占用时间过多,从而使后面的环节有些仓促。
如果能处理好这几方面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篇21、对于课本中提出的“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让学生通过如下步骤学会文字描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步要求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第二步让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第三步让学生分析题中的结论;第四步分析如何解答。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平行线的判定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平行线的概念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从概念入手在教学平行线的判定时,我首先从概念入手,让学生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性认识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如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面的判定打下基础。
二、注重方法的讲解在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演示、举例、讲解等。
我带领学生逐一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法、平行线截割相似线段法、垂线法等。
我特别注重判定方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避免只是理解了方法的概念,但实际操作时不知道如何下手。
三、举一反三,多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重视例题的练习,让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相关视频、教学课件、练习题目等。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共同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平行线的判定是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又难点的内容,教学上我们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判定方法的讲解,举一反三的练习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掌握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_1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
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
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
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
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
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
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
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
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1、活动单的导学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2、学生的小组合作已初见成效;3、课堂上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4、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还需改进的是:上好一节课不能只看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教学内容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学会的才能说老师这节课是成功有效的教学。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
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
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
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
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本节课讲授了平行线的判定,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如下反思:1、在引入问题时,先让学生动手摆模型获取直观感受,再在画图过程中寻找合理解释,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又如在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在练习中引出关于内错角关系的探索;而在同旁内角的关系探索前,提炼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发现过程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则同旁内角转化为同位角或内错角也就可以类比着进行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从七年级开始,我认为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可以让其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
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
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4、形式多样,求实务本。
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平行线,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5、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平行线的判定的同时学习命题的证明过程和方法,其中平行线的判定是学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规范的推理证明过程,尤其是文字命题的证明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根据命题画出图形的能力,几何图形用数学符号规范的表达证明的过程.学生很好的体会了证明的严谨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比较熟悉,因此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起点较高,部分学困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可以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一下过渡,这样难、易就比较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25克糖溶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_1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
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
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
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
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
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
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
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
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1、活动单的导学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2、学生的小组合作已初见成效;3、课堂上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4、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还需改进的是:上好一节课不能只看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教学内容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学会的才能说老师这节课是成功有效的教学。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
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
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
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
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
《平行线》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平行线》教学反思《平行线》教学反思(通用1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行线》教学反思篇1通过磨课集思广益,统一了独学、对学、群学的认识,对自身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有很大提升。
下面针对第二节课进行磨课反思如下:本节的亮点1、复习提问时,采用对学方式让师友互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分钟后,提问学友。
学生对学的时效性较强。
都想给小组加分。
2、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时,让学生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构成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给3分钟小组群学。
学生探究出4种方法:1是用三张纸条摆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移一条平行线与另一条重合,得到同位角相等。
2是通过画平行线观察平移三角板即是使同位角相等的过程。
3是画好图后,用量角器测量同位角,可得两角相等。
4是画好图后,把其中一个同位角剪下放到另一个角上可发现它们相等。
但只演示了前两个方法,后两个没有全班交流。
这两个演示非常形象、具体的展示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拓展了思路。
教师又追问: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同位角还相等吗?一名学生板演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是不相等的。
让学生明确性质的前提条件必不可少。
《平行线》教学反思篇2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平面几何计算和证明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解题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学生学完“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后,我们及时组织了两节复习课,第一节课着重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节课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数学_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3.平行线的判定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证明的步骤和格式难点: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教学工具:PPT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证明真命题的依据有哪些?生:公理、定义、已经证明的定理师:我们知道,所有的公理、定义都不需要证明,已经证明的定理也可以拿来直接使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证明平行线的有关定理,随着证明的定理越来越多,我们证明的依据也会越来越多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师: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与平行线有关的知识?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生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很好.这些结论都是怎样得到的?生: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师:你能给他们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师:条件—平行,平行—结论,前者是平行线判定,后者是平行线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线判定PT1、PT2:定义、公理不用证明,另外三个必须要严谨的的证明出它的正确性。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
让学生体会“学有价值的数 学”的意义.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 表述并进行交流,不必强求答案 的格式化.
(五)应用新知,思维拓展 ① 1.指导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 直线平行”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判断小黑板 的边缘是否平行),从而得出“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这一结论。
B
2F
D
B
3F
D
B
F D
第2题
变式 1
变式 2
变式 1:如图,∠1=∠2=55°,∠3 等于多少度? 直线 AB,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变式 2:如图,∠1=55°,∠2=125°,∠3 等 于多少度?直线 AB,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五)互动交流,总结新知 提醒学生在这两方面思考: ⑴在实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 ⑵如果要判定两直线平行时,我们可以联想 到……
2 3
C
4 F
E
利用一组开放题,发展学生 的思维,进一步体会数学当 中的“转化”思想
4、如图,∠1=∠2=55°,∠3 等于多少度?直线
设计变式 1、2,进一步巩
AB,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4页共6页
A
C
1
E D 3
A
C
E D
2 1
A
C
E
2
D
1
3
这一结论,检验学生简单推理过 程的规范程度。
并用画图法进行验证。
利用问题 3 这一学生熟悉的知
3、回顾平行线的画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种画法的理论依据)来引入本节课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
《7.3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反思本节课讲授了平行线的判定,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如下反思:1、在引入问题时,先让学生动手摆模型获取直观感受,再在画图过程中寻找合理解释,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又如在发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后,在练习中引出关于内错角关系的探索;而在同旁内角的关系探索前,提炼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发现过程所用到的转化思想,则同旁内角转化为同位角或内错角也就可以类比着进行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从七年级开始,我认为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可以让其终生受益的数学素养。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一直注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
老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好牵针引线的工作。
这节课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外,问题的发现,解决,练习题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
4、形式多样,求实务本。
从生活问题引入,发现第一种识别方法,然后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平行线,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而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5、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平行线的判定的同时学习命题的证明过程和方法,其中平行线的判定是学过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规范的推理证明过程,尤其是文字命题的证明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根据命题画出图形的能力,几何图形用数学符号规范的表达证明的过程.学生很好的体会了证明的严谨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比较熟悉,因此证明过程的规范书写起点较高,部分学困生没有很好的掌握,可以利用填空的形式进行一下过渡,这样难、易就比较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女儿今年(1994年)12岁.妈妈对女儿说:“当你有我这么大岁数时,我已经60岁喽!”问:妈妈12岁时,是哪一年?()A.1969 B.1970 C.1972 D.19742.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A.B.C.D.3.210=2×3×5×7,2,3,5,7这四个数都是210的()。
平行线的判定课后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本节课实际上是老内容新教法,我的体会最深之一就是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证明,这与以前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我感觉这节课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探索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并能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利用公理证明另外两个定理。
2、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何语言。
3、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还需改进的是:1、课堂的应变能力还需提高。
对定理一的研究时间过长,使后一阶段学生的思考时间较紧,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充分思考,虽然学生踊跃举手,但毕竟其他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在今后备课中,继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对于学生已经熟知的知识和方法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探索交流。
2、板书还要精心设计。
3、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如果在分析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同伴互助,那么课堂的实效性将更充分体现。
4、认真备课。
备知识:熟悉这节课的内容以及有关知识。
备学生: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因生施教,上好一节课不能只看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也就是不要看老师按时(40分钟)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到时学会了什么。
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才能说老师这节课是成功有效的教学。
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今后每一节普通的课,都是我不断反省、审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载体。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概念的引入
在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中,首先要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学生应该清楚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平行线的性质。
在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子、实物展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线的概念。
二、判定方法的引入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后,我们应该向他们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常用的平行线判定方法有:同位角相等法、内错角相等法、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法、垂线法等。
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判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判定方法。
三、综合运用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后,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通过练习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例题,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来判断线段
是否平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实践应用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判定方法和综合运用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平行线的判定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概念的引入、判定方法的引入、综合运用和实践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这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的判定方法,这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利用同位角判定两
直线平行的方法平行线的画法给出的,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移动要紧靠直尺,三角尺的
大小不变,也就是同位角相等,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我采用教科书
的探讨问题的方式,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角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自己完成,
学生在推导方法二时,总认为此时已知同位角相等,而不是经过简单的推理证明得到,这
点我很困惑,之前也强调来,但作用不大,学生推导方法三时,大有好转,能用方法一或
方法二得出方法三。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这是本节重点内容。
在课题导入环节中,先复
习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由两个具体题目引入本节课题。
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首先通过画平行线引入判定定理1,然后探索内错角,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两直线平行.第3题是为推导判定定理3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
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在该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放手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又让一生口述,教师
板演有点浪费时间。
如果放手给学生板演效果会好些。
另外,应在课上多做出一些鼓励,学生在课上明显放不开,不敢举手,这些都极大的
影响了授课的顺利进行。
选一种方法证明两直线平行学生还是不知从哪入手,所以还应进
行一节专门证两直线平行习题课。
总之,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后要多多改进
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
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大胆的重组、加深,通过证明推理题、计算推理题对平
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了灵活的运用,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的自己分析,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实际
上是“平行线的判定”老内容新教法,我的体会最深之一就是怎样让学生自主探索直线平
行的条件,这与以前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我感觉这节课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参与整个
探索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同位角”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同位角
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重要结论。
2、课堂上在与学生的对话和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使用规范性的几
何语言。
3、注重由学生从临摹书写到自主书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还需改进的是:
1、课堂的应变能力还需提高。
对例三的研究时间过长,使后一阶段学生的思考时间
较紧,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充分思考,虽然学生踊跃举手,但毕竟其他学生没有参与
的机会,
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反思》
2、板书还要精心设计。
3、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差异,如果在分析的环节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同伴互助,那么
课堂的实效性将更充分体现。
4、认真备课。
备知识:熟悉这节课的内容以及有关知识。
备学生:既要因材施教更
要因生施教,上好一节课不能只看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也就是不要看老师按时45分钟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到时学会了什么。
学生学会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才能说老师这节课是成功有效的教学。
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反思是一种有思考的学习,是一种有理性的总结,可以提高教
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今后每一节普通的课,都是我不断反省、审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基
本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载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