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言文阅读加练习-附答案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一)《书林纪事》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谢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两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
文言文短篇阅读十则1.文言文阅读:"与箴胜门人"杜门不见一客者,三月矣,留都散也;礼冷官,而乞身之人,其冷百倍。
然生平读书洁身,可对衾影①,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无怪也。
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今设为风波之世局,令小人得驾为隐阱,而驱局外之人以纳其中,纵不为斯人名行惜,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人才坏而国事坏,国事坏而士大夫身名爵位与之俱坏。
吁,可惧也!不佞归矣!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沽;西过震泽,南过武林,湖山之间,赋诗谈道,差堪自老。
谛观年来士大夫风气,愈趋愈下,鳃鳃②惟异己是除,私人是引。
楚人为楚人出缺,人为人营迁,不认官方,不谈才品;目中岂复有君父,而堪以服天下、挽世运乎"足下,讲臣也,朝夕对扬重瞳③,须留一段光明于胸中,即不宜轻发,以逢时忌;而因事规,婉词微讽,当有旋转妙用,莫负此千载遭逢也!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
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
(明鼐"宝日堂初集")注:①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后因谓未做亏心之事为 "无愧衾影〞或"可对衾影〞。
②鳃鳃(xǐ):恐惧的样子。
③重瞳(tóng):眼双瞳,指天子。
1.对以下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杜门不见一客者杜:关闭,堵塞B.纵不为斯人名行惜纵:纵使,即使C.差堪自老差:公务、差使D.不管官方方:应守的礼法、准则2.比拟以下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即乡曲小儿忌谤相加②即不宜轻发③其冷百倍④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A.①和②一样,③和④一样B.①和②一样,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一样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3.以下句子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留都散地留都:旧称迁都后的旧都。
B.今设为风波之世局风波:风浪C.谛观年来士大夫风气谛观:仔细审视D.莫负此千载遭逢也遭逢:机遇时机4."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常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常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常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解释。
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周处横行霸道、祸患乡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处尤剧”一句中“尤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更相庆”中的“庆”紧扣开头的_______字,表示_______________6.本文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形象,说明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横:祸害说:劝说没:沉2.分层:而处尤剧。
‖或说处第一层:写周处年少时横行乡里,劣迹昭著。
第二层:写周处顿生悔改之意。
3.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4.周处是三害之首,祸害最大。
5.患乡里人对周处深恶痛疾,且能两相照应。
6.勇于弃恶从善的人一个人有了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常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篇二」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完整版)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西都不重肉,家里的衣食只是勉强够用。
他常常自我激励地说:“作为士人,应该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乐事而乐事。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发愤苦读②被谗受贬③自我激励2.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XXX的一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答:4.XXX的家庭条件如何?他的志向是什么?答:5.XXX做官时,他的表现如何?答:文,旁及XXX,尤喜《左传》。
每读一篇,必自思其义,为之作注。
十岁,能属文,十二岁,作《春秋》三传,年十四,作《春秋》传。
年十五,作《左传》传。
后又作《新唐书》、《新五代史》等书。
皆以笔记为始,继而作文,最后定稿。
XXX在读书方面非常勤奋,他从四岁起就成为孤儿,家庭贫困没有任何资源。
他的太夫人用荻草在地上教他写字,他喜欢阅读古代文献,特别是《左传》。
每读一篇,他都会思考其中的意义,并为之写注释。
他十岁就能够写作文,十二岁时写了《春秋》三传,十四岁时写了《春秋》传,十五岁时写了《左传》传。
之后,他又写了《新唐书》、《新五代史》等书,他的写作方法通常是先做笔记,然后写作,最后定稿。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荻画地②旁及史传③为之作注④以笔记为始2.下列句子中,与文中“XXX四岁而孤,家贫无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XXX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XXX出身贫寒,却能成为XXXC.XXX家贫,却发明了地动仪D.XXX出身贫寒,却成为唐代著名诗人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XXX勤奋好学,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B.XXX在读书方面非常勤奋,他的太夫人用荻草在地上教他写字。
C.XXX的写作方法是先做笔记,然后写作,最后定稿。
D.XXX喜欢阅读古代文献,特别是《左传》,并为之写注释。
XXX先生在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法负担他的教育费用。
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并教他背诵古人的文章。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1)赵简子之子之:(2)将置后将:后:(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乃:之:于:(4)以授二子以:(5)谨识之识:(6)三年而问之伯鲁而:表关系(7)诵其词甚习固甚:习:固:(8)出诸袖中而奏之而:表关系(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以……为……:(10)立以为后以为:(11)是为赵襄子是:为:(12)而果昌赵而:昌: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母程氏授以书以:(2)辄能语其要辄:(3)母许之否许:(4)汝能为滂为:(5)吾顾不能为涝母顾:(6)比冠比:(7)属文日数干言属:(8)既而读《庄子》既而:(9)今见是书是:(10)得吾心矣得:(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以:(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以为:(13)适定以累之也适:(14)及试二论及:3、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含答案解析及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 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 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 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纳谏而悔过行道者渔父莞尔而笑B.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 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篇一」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
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
令还,大怒,将加严罚。
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
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
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
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
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
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
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
越即辟焉。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
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
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
时人谓之八达。
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
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冒寒举体冻湿举:全B、逸解衣炙之炙:烤C、若不暂温温:温暖D、逸将排户入排:推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遂与饮,不舍昼夜B、逸解衣炙之令奇而释之C、荐逸于越逸便于户外脱衣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令奇而释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C、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D、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部编版小学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5篇(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父子性刚 (2)一人性缓 (4)杨布打狗 (7)杨氏之子 (10)狐假虎威 (13)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作者出处选自《广笑府》,文言谐谑小说,明代冯梦龙纂辑。
共13卷,分《儒箴》《官箴》《九流》《方外》等14部,总计401条。
字词注解1.俱:都。
2.遣:派。
3.市:买。
4.将:将要。
5.值:适逢,恰好碰上。
6.遂:于是。
7.良久:很久。
8.之:代词,指这种情形。
9.谓:对……说。
10.汝:(rǔ)你。
译文展台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别人。
有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
儿子提着肉回家,刚要出城门,遇到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各自都不肯相让,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
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吃饭,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思考空间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遣子入城市肉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要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的胸怀。
)3.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结合本文,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
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
走到一半,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
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很不喜欢歌德的诗,趁此机会羞辱歌德。
歌德却微笑着对那个人说:“亲爱的朋友,我和你恰恰相反,请你先过去吧!”歌德说完,笑着倒退到路旁,让对方走了过去。
那个人得意地走过去以后,突然领悟到歌德话里的意思,气得脸色煞白,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歌德遇到批评家的羞辱并未恼怒,也没有针锋相对,而是保持清醒的理智,以冷静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避免了一场争执,同时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惩戒。
短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谢杰,字汉甫,长乐人。
万历初进士。
除行人。
册封琉球,却其馈。
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
历两京太常少卿。
南京岁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杰言:“祝版署御名,而遣贱者将事,于礼为亵。
请如哀冲、庄敬二太子例,遣列侯。
”帝是之,乃用南京五府佥书。
累迁顺天府尹。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进南京刑部右侍郎。
二十五年春,杰以帝荒于政事,疏陈十规。
言:“前此两宫色养维一,今则定省久旷,庆贺亦疏。
孝安太后发引,并不亲送。
前此太庙时飨皆躬亲,今则皆遣代。
前此经筵临御,圣学日勤,今则讲官徒设,讲席久虚。
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
前此岁旱步祷郊坛,今则圜丘大报,久缺斋居;宸宫告灾,亦忘修省。
前此四方旱涝,多发帑金,今则采矿榷税。
前此用财有节,今则岁进月输;而江右之磁,江南之纟宁,西蜀之扇,关中之绒,率取之逾额。
前此乐闻谠言,今则封事甫陈,严纶随降,但经废弃,永不赐环。
前此抚恤宗室,恩义有加,今则楚籓见诬,中榼旋出,以市井奸宄,间骨肉懿亲。
前此官盛任使,下无旷鳏,今则大僚屡虚,庶官不补。
是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
”不报。
召为刑部左侍郎,擢户部尚书督仓场。
时四方遇灾,率请改折,杰请岁运必三百万以上方许议折,从之。
三十二年,卒官。
初,杰父教谕廷衮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赋。
县令刘禹龙言于御史逮之。
杰代讯,几毙。
后抚赣,禹龙家居,未尝修隙,时服其量。
节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五•谢杰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B.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C.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D.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11.下列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定省,即晨昏定省,指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是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6篇)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6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6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精选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篇1(一)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1分)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二)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
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
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
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
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
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
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
②仕宦:指做官。
③朱梅崖:清代进士。
④辄:总是。
⑤脱稿:(著作)写完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参考答案10.(1分)山朗润起来了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湖寿春中学八年级语文短篇文言文集锦薛婧(一)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王冕者,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思考: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你有何启示?(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1)于(2)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
薛谭乃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思考: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三)三人成虎【原文】庞恭与太子质[1]于[2],谓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4]乎?”曰:“不信[5]。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6]信之。
”庞恭曰:“故市之无虎也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之去[8]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8]之。
”庞恭从反,竟不得见[9]。
[1]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县西南十里。
[3]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7]去:距离。
[8]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9]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王召见。
1、从庞葱与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2、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四)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祠:祭祀。
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
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个成语。
( )(A)画饼充饥 (B)画地为牢 (C)画虎类犬 (D)画龙点睛(五)仲淹有志于天下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②,辄③以水沃④面。
往往粥不继,日昃⑤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①适:嫁。
②昏怠:昏沉困倦。
③辄:就。
沃: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⑤日昃(zè):太阳偏西。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六)歧路亡羊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七)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②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①逮:到,及。
②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很大的学问。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主要运用哪种方法?)(八)西巴纵麑①孟猎而得麑,使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归,求麑安在。
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
”孟怒,逐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③。
左右曰:“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①纵麑(zòng ní):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思考:从孟对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九)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②,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⑤。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
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
③寻常: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④侣:同伴。
⑤怠:懒惰,松懈。
此为疲倦无力。
⑥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
⑦身:自身,自己。
思考:这篇文章讽刺了。
(十)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②,则难者③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④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⑤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⑥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①为学:做学问。
②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③者:…的事情;…的人。
④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⑤恃:凭借,倚仗。
⑥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
(十一)颜回好学回⑴年二十九,发尽⑵白,蚤⑶死。
孔子哭之恸⑷,曰:“自⑸吾有回,门人益亲⑹。
”鲁哀公⑺问:“弟子孰⑻为⑼好⑽学?”孔子对⑾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⑿,不贰过⒀。
不幸短命死矣,今⒂也则亡⒃。
”注释:⑴回:颜回,又称颜渊,孔子弟子。
⑵尽:全都。
⑶蚤:通“早”。
⑷恸(tòng):哀痛之至。
⑸自:自从。
⑹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
益:(副词)更;更加。
⑺鲁哀公:鲁国国君。
⑻孰:谁。
⑼为:最。
⑽好:喜好爱好(组词法)。
⑾对:回答。
⑿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⒀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⒁短命死矣:命短死了。
⒂今:现在。
⒃亡:通“无”,没有。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十二)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2.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短片文言练习答案(一)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三)1、从庞葱与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担忧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2、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D(五)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只有一个“面”的文章,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结果开始思考:仲淹为什么会“遂大通‘六经’之旨”?从前文中得出答案的关键词是“刻苦勤奋”;再往前推,他为什么会刻苦勤奋?得出关键词“逆境”。
最后概括一下答案要点即:天才出于勤奋,逆境出人才。
)(六)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有对立面的文段,就须正反面思考,以备答案的完整性、规性。
思路可以概括为:为什么(找不到羊)→因为歧路多,不知道如何去找。
怎样(能找到羊)→找准道路,明确方向)如此思考就可以从正反两面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不能明确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成功的道路。
(七)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因才能起作用。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八)思考:从孟对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主要运用哪种方法?)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九)思考:这篇短文讽刺了那些贪而无厌、爱财如命的人。
(十)1、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_主观努力或立志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D )A、天下事有难易乎?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文中可以看出“之南海”是非常困难的语句是__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十一)门人益亲不迁怒,不贰过(十二)1.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2.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