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篇1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 O多分,数学思维上匕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 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上匕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 1点多甚至1 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 O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o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
【求助者主诉】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
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
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
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
【个人成长背景】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
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
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
【分析与诊断】(一)孩子的身心状态: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
【谈心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接触和处理这些案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一:小明,8 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反映他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在家做作业时非常拖拉,容易分心。
经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小明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这让小明感到不安和焦虑。
此外,小明的日常生活缺乏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
针对小明的情况,首先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家庭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他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还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案例二:小红,10 岁,社交恐惧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每当有集体活动时,她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
通过与小红的沟通,了解到她在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和嘲笑,这让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小红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少给予她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她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重新认识过去的经历。
同时,鼓励她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
例如,让她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等。
还为小红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让他们学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李某是我校六年级学生,即将升入初中,面对即将毕业,是否能进入理想的中学,和自己是否能适应初中生角色,搞好学习,生活,缺乏自信,产生恐惧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焦虑,紧张,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初中生活与自身素质的一些相关点,其焦虑情绪得到改善,对待毕业阶段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男、12岁,六年级毕业生,身高1.70米,五官端正,高瘦,着装整洁。
独子,父母个体生意人,家庭和睦。
衣食条件较好,学习一般,父母为他进入初中四处联系学校,目前学习成绩中等,进入理想学校,有一些困难。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开始升学招生以来,情绪低落,紧张,精力难以集中,失眠。
个人陈述:以前的学习中,没有认识到成绩与升学的关系,学习不太努力,到了要确定学校时,才发现成绩的重要性,一些自己想去的学校,要求都很高,怕自己去不了,一般的学校不太愿意去,现在非常后悔,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非常想当好一名初中生,可是开始担心自己的能力做不到,害怕初中生活,甚至出现不想读初中的念头。
在学习听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常把老师的要求听错,对完成作业和参加升学考试灰心丧气,有时回想小学前几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睡不着,觉得想离开学校,逃避目前的生活。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穿戴整洁,表情略显紧张,能够清楚说明自己的感受,说话谨慎,语速较慢,脚不时抖动,感觉两手不知放到那里合适,回避与咨询师的目光交流;在谈话过程中情绪低落,谈到升学考试时感到很沮丧,不时的叹气。
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根据对李某成长背景、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小学心理咨询_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近期,小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家长和老师都发现小明情绪低落,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学习成绩下降: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自信心。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人际关系紧张:小明与同学相处时,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嘲笑、推搡等。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被排斥。
(3)情绪低落:小明经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如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人交流等。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对小明的关心和陪伴。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他无法正常面对学习和生活。
(2)学校教育:小明的学校教学压力大,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
这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三、心理咨询方案1. 建立信任关系(1)倾听:心理咨询师要耐心倾听小明的诉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接纳:心理咨询师要接纳小明的情绪和行为,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2. 心理辅导(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2)情绪管理:教授小明如何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3)社交技能训练:培养小明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
3.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方案。
(2)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如何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4. 学校教育支持(1)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2)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情绪障碍)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杨婷婷,女,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
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
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该生9月初新转入我校,2013年11月某日,学生上课期间又突然怪叫,教师教育批评后,抵触情绪强烈,后联系家长,追问情况,了解到该生父母自小离异,学生随奶奶生活,且二年级起父亲将其送往少年跳水队,6年级刚转回来。
杨婷婷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内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她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
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她驱逐教室,杨婷婷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她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表现出来。
她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1 / 5接老师的话语,几年少年队的生活,让其养成了与人相处拳头说话,非打即骂,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很强势的生活习惯。
稍不如意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
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她调坐位,她没有玩伴,她受到孤立。
二、分析:该生属于情绪障碍,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她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一、基本状况:姓名:金家迪性别:男年龄:11所属班级:五(2)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二、问题行为概述: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个案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校园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孩子个性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带给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证明,陈晶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必须的起因,要帮忙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一)父母的配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金家迪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晶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金家迪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金家迪个性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处,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应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我用心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能够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金家迪,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2023年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5篇整理
2023年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案例5篇整理学校时代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启发引导学校生熟悉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关心学校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校生心理询问辅导案例,盼望大家喜爱!学校生心理询问辅导案例1一、同学基本状况:1、辅导对象:陈某2、性别:男3、年龄:15岁4、年级:(八年级)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果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1、学习成果较差。
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果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常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
课堂上有老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
老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
受批判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
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
家庭作业则不做或常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猛烈。
老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
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1、家庭背景: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软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愿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镇中心学校,学习风气浓。
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同学间能相互敬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
同时,认为陈某宠爱表现自己。
老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特别的协作。
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
经批判后,泪流满面。
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1、整体策略依据陈某的实际状况,实行综合性辅导对策。
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心情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
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乐观体验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询问关系。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报告(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本案例报告以某小学五年级一名学生为例,通过对其心理问题的分析、干预和效果评估,探讨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二、案例描述1.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小张,男,11岁,五年级学生。
小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学习上,小张成绩中等,但缺乏自信,经常因为害怕犯错而回避挑战。
家长反映,小张在家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情绪低落,有时会偷偷哭泣。
2. 心理问题表现(1)情绪问题:小张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紧张,面对压力时容易崩溃。
(2)人际关系问题:小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较为紧张,缺乏沟通技巧,难以融入集体。
(3)自信心问题:小张缺乏自信,害怕犯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三、心理教育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与家长沟通,了解小张在家中的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指导家长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鼓励小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教育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小张的错误,避免过度批评和否定。
2. 学校教育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小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信心等方面的知识。
(2)组织团体活动,帮助小张融入集体,培养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开展个别辅导,针对小张的具体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3. 专业心理咨询(1)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小张进行专业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
(2)定期对小张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四、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干预,小张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情绪稳定:小张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焦虑、紧张的情绪明显减少。
(2)人际关系改善:小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逐渐融洽,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3)自信心增强:小张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害怕犯错,敢于挑战。
(4)学习成绩提高:小张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成绩有所提高。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小张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自信心问题。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引言:小学生情绪障碍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情绪障碍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咨询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例小学生情绪障碍的咨询案例,探讨咨询师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小明,一名11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最近几个月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了情绪问题,被老师和家长关注。
在咨询开始时,小明的情绪非常低落,他感到焦虑和孤独,缺乏自信心。
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与同学间的关系紧张,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
咨询过程:在咨询的初期,咨询师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他的情绪和困惑。
咨询师发现小明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欺凌,这是他情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帮助小明认识到他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教他如何转变这些负面思维。
咨询师还与小明一起制定了目标,包括提高自信心、改善与同学的关系以及提高学习成绩。
咨询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咨询师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班和课外活动,以提高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咨询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小明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应对负面情绪,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明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小明的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变化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咨询对小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讨论:这个案例反映了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咨询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咨询师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此外,咨询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这些技巧和活动不仅有助于小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培养他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三篇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1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
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
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
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
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
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2【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小学
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小学I recent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nalyze a case study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a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近期我有机会分析了一起关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案例研究。
The case involved a young girl named Lily who was struggling with anxiety and low self-esteem. 案例涉及一位名叫莉莉的年轻女孩,她正在与焦虑和自尊问题作斗争。
As a counselor, I first observed that Lily exhibited signs of distres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her peers and teachers. 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观察到莉莉在与同龄人和老师互动时表现出焦虑的迹象。
Through a series of counseling sessions, it became clear that Lily's anxiety stemmed from feeling overwhelmed by academic pressure and social expectations. 通过一系列的辅导会话,很明显,莉莉的焦虑源于对学业压力和社交期望感到不堪重负。
I worked with Lily to develop coping strategies and build her self-confidence throug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goal-settingexercises. 我与莉莉一起制定了应对策略,并通过积极强化和设定目标的练习来建立她的自信心。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引言:心理辅导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情绪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几个小学心理辅导案例,总结了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 案例一:社交困难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内向而羞涩的孩子,他在班级里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
通过观察和与他进行谈话,我们发现他对面对陌生人感到害羞,并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社交能力,在个案会议上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1. 建立基本信任关系:首先,我们尝试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耐心倾听、关注他的感受并给予积极反馈等方式来增强他对我们的信任感。
2.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其次,我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小明放松下来。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设置合作任务,以促进他与同伴间更多的互动。
3. 激发积极参与欲望:然后,我们通过表扬、奖励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小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
在他逐渐融入班级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他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分享和互助等行为。
4. 培养自信心:最后,我们帮助小明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
例如,通过鼓励他主动发言、参加演讲比赛等方式来提高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
二. 案例二:学习压力过大的小红小红是一个成绩优异却因此而感到压力很大的孩子。
她常常担心失去第一名的位置会让父母失望,并且整天忙于补习课程而无法真正享受学习。
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 缓解焦虑情绪:首先,我们帮助小红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教授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来帮助她放松身心并减轻焦虑感。
2. 重新树立学习观念:其次,我们与小红讨论她对学习的看法和期望。
我们强调学习的目标应该是自我提升和成长,而不仅仅是以分数衡量。
通过培养她内在的动力,她逐渐将注意力从追求成绩转移到享受知识探索上。
3. 设定适当的时间管理策略:然后,我们帮助小红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策略。
我们教导她如何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并在需要时合理安排休息来保持精力充沛。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报告心理辅导是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专业化解决方案,通过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促进成长。
本文将以一个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报告为例,描述其具体情况和采取的适当措施。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小学六年级男孩,我们使用假名“杰克”来代替他的真实姓名。
杰克是一个勤奋上进且聪明才华出众的学生,在各科目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然而,最近他开始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和自卑等问题,并逐渐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二、问题分析与杰克及其家长交流后发现,杰克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
1. 学业压力杰克非常注重自己在班级中表现优异,并极度追求完美。
他为了获得好成绩而过度奋斗,并感到内心紧张和焦虑。
2. 社交压力尽管杰克在学业上很出色,但他对自己的外貌、身体素质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自卑感。
他常常担心在班级中被同学嘲笑或排挤,这使得他不敢与人交流,导致朋友圈子变小。
三、个案处理过程为了帮助杰克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通过倾听和尊重杰克的意见,建立起互信关系。
这样可以让杰克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接受我们的心理辅导。
2.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学业压力问题,我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杰克改变他对成绩和完美主义的观念。
通过指导他理性地评估自己,在成功和失败中都能保持平衡的态度。
3. 社交技巧培养为了帮助杰克提升社交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社交技巧培训活动。
例如,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有效沟通技巧的教授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强他与他人的互动能力,提高自信心。
4. 家庭辅导为了保证杰克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也对他的家庭进行了一些辅导。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进展同时给予适当的自主发展空间,并引导他们在处理孩子学业压力时采取合适的方式与其沟通。
四、个案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杰克取得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
儿童教育心理咨询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对小明的期望很高。
然而,小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尤其在数学和语文方面,经常出现不及格的情况。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作业拖拉,对学习缺乏兴趣。
父母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案例描述1. 家庭情况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对小明寄予厚望。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父母很少陪伴小明,家庭沟通较少。
在父母眼中,小明应该是一个聪明、优秀的孩子,但现实情况却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
2. 学校情况小明在学校的成绩不佳,尤其在数学和语文方面。
老师反映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作业拖拉,对学习缺乏兴趣。
同学们也认为小明不够聪明,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3. 个人情况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
他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小明常常表现出焦虑和紧张,害怕父母的责备。
三、心理咨询过程1. 初诊阶段在初诊阶段,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到小明的情况。
咨询师首先对小明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校中缺乏同学的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咨询师制定了以下初步干预措施:(1)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让父母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
(2)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心,鼓励他在学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成绩。
2. 干预阶段在干预阶段,咨询师采取以下措施:(1)心理疏导:通过倾听、鼓励和安慰,帮助小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建立自信心。
(2)学习方法指导:针对小明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咨询师为他制定了合适的学习计划,并教授他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3)家庭沟通:咨询师定期与父母沟通,指导他们如何与小明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家庭氛围。
3. 结束阶段在结束阶段,咨询师对小明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发现小明在自信心、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1一、基本情况:姓名:王同学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性别:男年龄:10岁父母工作:在家待岗成绩:中下独生子二、背景资料:王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
在此事件后,王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王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
因此,王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王同学不想妈妈伤心。
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
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
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
王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王同学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王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
王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
王同学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王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为了帮助王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第一篇:小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心理辅导案例一、个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熊××(女),其父亲长期在外地务工,很少回家,有一姐就读高二。
而母亲独揽家中农活,对她的教育简单粗暴严厉,母子间的交流很少,家务上对她的安排和攀扯过多。
本学期以来, 该生情绪烦燥、焦虑;夜间在寝室常一人独坐床上数小时,并伴有哭泣;厌食,常连续几顿不进食;交谈、关心询问时拒不答语;上课低头、毫无兴趣;课外不理周边人,常一人独坐很久。
二、问题归因分析个体心理因素:无助力孤独感,自己不被人所爱,所关心、感到孤独;绝望和无价值感,外界环境空虚和成长中压力而自学无力应付,产生绝望和自我否定情感。
家庭影响因素:一是父母对孩子缺少关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忧虑之中;二是父母给孩子过多压力,当压力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个体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随之而来是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乃到对自我完全丧失信心。
三、辅导目标1、具体目标:乐观地看待事物;微笑面对生活;发现并正视自己的优点;做一个自信有上进心的人;关注学习积极思考;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细心体会发现家人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制定自己学习和生活目标。
2、最终目标:健康的心理情感认知水平;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正当正确的需要、广泛浓厚的爱好、稳定和谐的性格、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自我概念良好、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强、人际关系积极等)3、近期目标:帮助个体:理清自己的的困扰,进行自我分析及改进;宣泄自己的情绪;认知改变自己旧有的偏激的看法和行为;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4、长远目标: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乐观稳定;具有一定的耐挫能力;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积极良好的生活适应力和应变能力。
四、辅导方案采用两类辅导方法: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短程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情绪障碍)2009年3月14日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顺超,男,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
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
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2008年11月4 日,我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立即赶到心理卫生中心,以上是我与求助者的家长在谈话中了解到的情况,当谈话正在进行的时候,接到求助者的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想上课了,让家长立即来校接自己回家。
于是我们停止了谈话,即刻赶到现场,对求助者的厌学情绪进行干预。
我观察到求助者的情绪低落,眼里噙着泪花,独自在教室外的的一个角落。
追问病史,了解到2008年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班级换了新的班主任,由于同学们对他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就表现出不满情绪,求助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顺超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内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
他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
老师当众批评了他,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他驱逐教室,并打了他二个耳光,求助者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他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接老师的话语,老师恶语相向,挖苦道:不听课的学生是“畜生”,有时也想表现得好一点,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视而不见,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
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他调坐位,他没有玩伴,他受到孤立,他觉得自己的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他要跟老师同归于尽。
二、分析:这是一起由于体罚学生造成的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这在小学生当中比较常见,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他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
但是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青少年心理发育的规律,也触犯了未成年保护法,因此必须加以干预。
否则求助者的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诊断:情绪障碍四、咨询及治疗过程1、宣泄疗法: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受的态度,我们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让求助者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这段经历,不加批评和指责,使求助者的不良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感到自己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他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分析性心理治疗:(1)、教师的原因: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求助者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对待,没有对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结果挫伤了求助者的积极性。
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他又以恶作剧形式,分散同学的注意力,这本来是同一事件引起的不同的行为表现,是一个连续的心理变化过程,老师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以行为矫正,而是以扰乱课堂秩序为理由,把求助者驱逐教室,并进行体罚,学生在学校读书,作为独立的个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家庭原因:求助者的父亲是位技师,母亲是位公务员,双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家庭教育严格,父母不允许他在学校有半点差错,他的父亲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就以粗暴的手段,进行干涉,把所有的责任让孩子承担,求助者对父亲怀有恐惧心理,不敢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父亲说,怕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
求助者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已降至60分,他不敢跟母亲说自己的状况,怕批评指责。
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妨碍了父母与子女的正常沟通,因此家长无法得到孩子近期的厌学信息,使问题延误了解决。
(3)、童年的创伤:由于求助者的家长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我让家长协助,对家长进行了心理辅导并且交给她一些对孩子表达爱的方法,让母亲与孩子目光接触、拥抱、积极地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热诚的接纳,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信任,让孩子能与母亲畅所欲言,在母爱的感召下,孩子闭锁的心灵之门终于打开,他的童年创伤经历,总是在一个恶梦中反复出现。
求助者说:他近几年总是在做同一个梦,梦中的情景至今记忆犹:一个凶神恶煞的老女人,恶狠狠对他吼道:你是坏孩子,接着自己就尿裤子了。
醒来之后,已经泪水涟涟。
(4)、释梦:求助者对梦的内容作自由的联想,他回忆道: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在快要下课的时候,他想要去卫生间解手,,虽然再三请求,仍被未当时的班主任准假,他终于在课堂上尿失禁,他很尴尬,受到了很多同伴的同情,却被当时的那位年长的班主任嘲讽。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他很压抑,觉得很丢人,也没敢跟家长说。
从那件事情开始,孩子就对老师不再信任,潜意识里,对学校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
这才是孩子厌学的深层原因。
(5)、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当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跟老师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6)、面对学习成绩下降,不知所措。
(7)、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无法证实挫折。
(8)、求助者刚步入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对挫折敏感。
3、对班主任的辅导:由于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还缺乏教学经验,也还没结婚,不懂得怎样去给孩子的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未成年保护法,家长介绍孩子的特点,让它能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
与孩子一起学习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指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的老师也不例外。
师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并且老师坦诚地向孩子道了歉,并取得了孩子的谅解。
二天后,孩子的心情逐渐好转。
4、自信心训练:顺超曾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她重拾自信,学校还专门留出一个名额,让他代表学校参加科技制作比赛,以此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5、正强化:每当顺超课堂举手发言,都要给机会,让他自由表达,并给以鼓励,以此保护他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能用平和的语言与老师交流,或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而做不到这一点时,就到学校的书记室找书记聊天,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经过三天的干预,求助者能正确的方法与老师交流,第四天,被随机安排在正常座位。
五、结果:顺超补上了以前的作业,学习成绩提高到90分,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制作,被学校的篮球队吸收为篮球队员,上周日,我正准备给他做咨询时,他急着要跟同学去郊游,我看他已经跟同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就决定让他在生活中体验做个好孩子的感觉。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王刚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性别:男年龄:10岁父母工作:在家待岗成绩:中下独生子二、背景资料:王刚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
在此事件后,王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王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
因此,王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王同学不想妈妈伤心。
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
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
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
王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王刚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
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王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
王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
王同学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王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
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为了帮助王刚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与王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王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解决的是王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
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
在与王同学的交谈过程中,王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
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
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王刚与父母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
为帮助王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俞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王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
外婆是王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
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她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
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
为此,我找了王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王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
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
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王同学的父母确实如王同学所述,在王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
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王同学的父母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我想要解决王同学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父母的眼中他还是受父母疼爱的孩子。
于是,我又去了王同学的家,这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家。
王同学的父母说他不爱玩,较深沉,老喜欢独自一人。
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点失意。
我与他们谈了王同学在家的感受,也谈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