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方法交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方法交流

学习材料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笛卡尔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其实,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①观察,②提出问题,③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④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⑤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⑥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⑦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

行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

二、选择学习方法的五项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

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要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的行为要求

探究性学习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课前探究性学习中要通读教材,尝试练习,

收集资料,反馈质疑。

1、通读教材:通读教材就是要尝试消除障碍,了解并初步把握教材内容和

学习重点。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难点,并在书本上标示。

2、尝试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题,探究导读题或进行观察、调查、实

验和实践。通过同学间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教材。

3、收集并筛选资料:围绕教材有重点地浏览书报杂志、网络,及时收集筛

选资料,做好摘记、剪报等。

4、反馈质疑:反馈课前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等信息,及时收集,并及时向

教师提出问题或教学建议。

四、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

1、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多来自于课本知识。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习题,因为考试

多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做题。

2、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3、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必要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这就是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二)三种学习精神

1、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2、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学习中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