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1-4)-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教案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教案
2。计划工作的原理。
3。战略计划的重要性
4。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
5.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
6。滚动计划法的特点、优点.
难点:
1。计划工作的原理。
2。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
作业布置:无
教学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计划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理解计划的作用、工作原理及战略计划的重要性。了解计划制定的程序,熟悉计划的方法与技术并能熟练应用这些方法.
第七章 组织
日期: 本章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组织概述
25min
讲授法
第二节 组织设计
25min
讲授法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40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组织的含义、分类、特征、作用及其目标。
讲授法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
15min
讲授法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40min
讲授法、案例法
第五节 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25min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管理学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5。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亚当 · 斯密的管理思想。
教学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产生、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掌握管理者的分类、角色和技能;理解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及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日期: 本章课时:3课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第一节 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

《管理学原理》大纲

《管理学原理》大纲

组织职能
设计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目标和战略,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和权力。
配置资源
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建立协作机制
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建立沟通渠道等方式,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 配合。
领导职能
确立领导地位
通过个人魅力、专业知识和经验等,确立自己在 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法
人力资源规划
根据组织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人力 资源规划,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结构 和素质等方面的规划。
招聘与选拔
通过招聘、选拔和录用等环节,获取 符合组织需求的人才。
培训与开发
通过培训、轮岗、导师制等方式,提 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绩效管理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流程,对员工的 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员工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和分配资源时应公 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企业和员 工的合法权益。
勤奋敬业
廉洁自律
管理者应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为企业和 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
管理者应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06
管理实践与应用
企业战略管理实践
企业愿景与使命
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实现 这些目标所需承担的责任。
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降低库 存成本并满足生产需求。
03
02
生产过程组织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 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04
财务管理实践
预算编制与执行
根据企业战略和运营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并 监控执行过程。

管理学原理-完整教案

管理学原理-完整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管理学原理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企业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关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力。

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与形成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管理历史的理解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分析能力;对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力,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洞察能力.2、培养与形成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与形成计划管理能力基础:是指对组织战略、预测、目标、决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4、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能力基础: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5、培养与形成组织管理的领导能力基础:指对有关领导的激励理论、协调沟通、领导理论等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管理学原理》主编:王利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其他参考书有:《管理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基础类课程规划教材) 主编:卜军、姜英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管理学原理》主编:徐晓黎,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主编: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管理学原理》主编:杨文士、张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管理学》主编:【美】斯蒂芬·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四、教学内容:【课题】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培养与形成学生对管理的历史演化、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管理历史的演进规律的认识能力;对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导入新课】为什么需要学管理●提问:1、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什么地方不需要管理?——管理与人类同在2、你所知道的管理是什么?【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一、史前的积累史前管理实践与思想为近代管理奠定基础:为人类认识管理过程奠定了理解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管理学原理》教案第一篇总论【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了解管理与管理学的含义、性质及管理过程的基本职能,进而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主要管理学家(或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概述2学时1、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2、管理学的特点3、本书的结构及学习方法二、管理的基础知识2学时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性质3、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7学时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四、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学时1、管理的基本原理2、管理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的含义及特征、管理的要素与职能、管理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基本原理、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霍桑试验的结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难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管理的方法【教学方式与手段】讲授、多媒体【主要参考书目】1、[美]H·孔茨,C·奥唐奈·管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小詹姆斯·H·唐奈利等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3、[美]丹尼尔·A·雷恩著;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10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5、[美]德鲁克著;帅鹏等译·管理实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6、[美]F·W·泰罗著;胡隆祖等译·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思考与练习】1、什么就是管理?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3、为什么说管理既就是一门科学又就是一门艺术?4、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科学管理论的基本要点就是什么?您如何评价科学管理论?6、法约尔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什么?7、试对泰勒与法约尔的二大理论作一对比?8、霍桑试验的结论如何?与以前的管理相比,该试验有哪些收获?9、试用表格形式写出管理发展各主要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10、根据管理思想发展史,说明管理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基本内容】一、概述1、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60min★管理与科技就是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宏观)★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实现也有赖于管理(宏观)★管理就是决定企业成败存亡的关键(中观)★个人为什么需要学管理(微观)2、管理学的特点:10min(1)一般性(2)多科性或综合性(3)历史性(4)实用性(实践性)(5)艺术性3、本书的结构及学习方法35min⑴如何给管理下定义⑵其字面含义就是:管辖、处理、管人、管事⑶日常意义: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⑷管理的涵义: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组织内的成员从事提高组织资源效率的行为。

管理学原理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ppt课件

• 4、我国社会主义管理的社会性 • 实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使 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 关系更加和谐。
• • • • • • • • •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 明茨伯格: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三大类。 1、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 信息监督、传递、发言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 3、领导 • 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权威,这种权威 是由领导者实现的。通过领导解决组织的 矛盾和冲突,进行沟通和协调,统一思想, 激励成员,明确方向,实现组织目标。 • 4、控制 • 在计划的执行中往往出现偏差。控制的实 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通过检查、 监督、纠偏实现控制。
• 5、创新 • 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离不开创新。它体现 在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没有创新就没有 发展。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地位, 是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 2、杰布雷斯和莉莲·杰布雷斯 • 他们主要进行的是动作研究,比泰罗更细致和广 泛。其成果反映在1911年出版的《动作研究》一 书。
• 3、福特 • (1)进行提高效率的研究,规定工序标准 时间,并协调起来,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 产线。 • (2)进行多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产品系列 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工具专用 化、作业专门化。
• 4、管理人本化 • 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要体现人性化。 管 理要依靠人,管理要尊重人,管理要为了 人,管理要发展人。
• • • • •
复习题: 1、怎样理解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怎样理解管理的二重性? 4、试述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 1、管理的特性与共性 • 不同的、特殊的管理形成专门管理学。在 专门管理学中又包含着共同的、普遍的管 理原理和方法。 • 管理学就是对共同的、普遍的管理原理和 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 2、管理学的对象 • 各种管理工作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第4讲组织

管理学原理——第4讲组织

经理 职能部门
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
职能部门
业务部门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1. 专业化和效率; 2. 易于进行例外管理; 3. 强化了职能人员的权威; 4. 简化了培训. 缺点: 1.多重领导妨碍统一指挥; 2.追求职能目标而忽略全局利益; 3.没有一项职能对最终结果负全责; 4.部门间沟通困难。
缺点:
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易于产生权力之争 放弃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属适应困难 模糊性增加,导致协调成本增加
适用范围:
集权、分权优化组合,员工素质较高,技术复杂的企业
四、组织变革
1.组织变革的动因
环境 目标和价值观 科学技术进步 结构 人事变动 社会心理因素 管理
四、组织变革
2.组织变革的方式
以组织结构为重点
3.权力配置 3.权力配置
集权 分权
权力在较高管理层次的集中 权力在较低管理层次的分散
制度分权:授予各管理职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 工作授权:在组织制度分权的基础上将制度规定的
权力部分授给下级。
授权与制度分权的区别:
制度分权是制度授予某一职务的法定权力,其他人不 能随意剥夺,而授权则是管理者将部分决策权和工作负 担再分配,并不意味放弃权力,随时可收回
B
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组织结构分为高型和扁型。
在人员固定时,缩小管理幅度,增加管理层次,管理组织 就成为高型结构;扩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管理组 织就成为扁型结构。
高型组织结构
扁型组织结构
图1-1是经过调查美国100家大企业总经理的管理幅度(管多少个部门,管多少人) 得出的。管理幅度最小的是一个人,最多24个人。其中6~12个人最多,6个人以 下,12个人以上较少。通常企业领导者大概管理6~12个人比较合适,或者说管理 七八个人更合适。这个统计不是绝对的,因为管理多少人与领导人自身能力有关 系。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有领导才干,能管理很多人,但通常还是在6~12个人之间 的幅度,幅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很难达到最佳管理效率。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Manage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高升专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管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只要协同运作,就要管理。

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在21世纪初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就必须管理科学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

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能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使学生了解组织的正常运作规律,掌握正确的管理思维,把握市场运作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懂管理的管理者,具有基本功的作用与意义。

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2)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2)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管理与现实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联系;重点把握管理的本质特征。

了解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以及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理解经营职能、管理职能的具体内容。

全面理解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内容提要:企业与管理的关系、社会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的定义、目的、有效性;管理者的分类、技能结构。

经营职能(法约尔)、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全面理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结合,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中外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发展史。

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目的和类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步骤;掌握编制计划的步骤。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 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课程编号:XXXXX 学分:X 学时:XX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XXX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管理思维和提升管理能力。

通过对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和核心模型;3.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管理决策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管理学基础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2. 管理学理论体系2.1 古典管理学2.1.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2.1.2 法约尔行政管理原理2.2 人际关系管理学2.2.1 霍桑实验及其启示2.2.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2.3 现代管理学2.3.1 奥斯汀的过程管理理论2.3.2 德鲁克的管理职能理论2.4 组织行为学2.4.1 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4.2 组织结构和文化2.4.3 员工动机和激励3. 管理决策3.1 决策理论和模型3.1.1 理性决策和行为决策3.1.2 决策环境和决策风险3.2 决策过程和决策技巧3.2.1 问题识别和信息收集3.2.2 多元思考和方案评估3.2.3 决策实施和结果评估4. 领导与团队管理4.1 领导理论和风格4.1.1 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4.1.2 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4.2 团队形成和发展4.2.1 团队构建和角色分配4.2.2 团队协作和冲突管理4.3 领导力的培养和应用4.3.1 领导力评估和提升方法4.3.2 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方法和要求1. 理论讲解: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践案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 演讲展示: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和展示,提升表达能力和领导才能;5.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6. 知识检测: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XXXXXXXXXXX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学分:4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经济课程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

本课程目的是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注重管理实践能力的运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嘉莉,《管理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W•H•纽曼,小C•E•萨默,《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5年。

6.P•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分:X学分4、课程总学时:X学时5、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和年级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它旨在为学生提供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理解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决策等重要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能够制定简单的管理计划和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三)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环境)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公众等)环境分析方法(PES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塑造(四)决策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类型(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2、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效果3、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五)计划1、计划的概念和类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类型(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2、计划的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制定主要计划制定派生计划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分解、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六)组织1、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授权)2、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3、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标准、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方法)(七)领导1、领导的概念和性质领导的定义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的权力来源2、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领导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决策艺术领导激励艺术(八)激励1、激励的概念和过程激励的定义激励的过程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3、激励的方法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九)沟通1、沟通的概念和类型沟通的定义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沟通障碍的克服(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控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3、有效沟通的实现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培养“听”的艺术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十)控制1、控制的概念和类型控制的定义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2、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3、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十一)创新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创新的定义创新的作用2、创新的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环境创新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50258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课程类型:G3A类(纯理论课);口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EI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公共选修课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等)本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本课程包含六篇。

(一)管理总论篇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属性;管理学科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分析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信息获取及其技术;(二)计划职能篇介绍了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三)组织职能篇重点介绍组织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四)领导职能篇介绍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原理及理论;沟通原理及应用;(五)控制职能篇介绍控制及其过程、控制方法;(六)创新职能篇,这是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介绍了管理的创新职能及其内容后,重点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组织创新。

本课程4学分,40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二、课程目标(一)课程能力目标1 .总体目标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全面的、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管理学原理教案

2024年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管理工作的本质和特点,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习者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对组织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2.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素养。

3.培养学习者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习者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5.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使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定义、特性、职能和基本原理,使学习者对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管理理论:讲解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帮助学习者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3.计划与决策:介绍计划的类型、方法和决策过程,培养学习者制定和实施计划、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

4.组织设计:讲解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组织设计和优化技巧。

5.领导与激励:分析领导理论、领导风格、激励方法等,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和团队激励能力。

6.控制与沟通:介绍控制过程、沟通技巧、协调方法等,提高学习者控制和沟通能力。

7.创新管理:讲解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等,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8.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帮助学习者掌握企业战略管理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总结等方式,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习者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习者扮演不同角色,提高管理技能。

5.实践操作法:组织学习者进行实地考察、实习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一到五章的内容

管理学一到五章的内容

绪论:1.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2.管理的决策职能:研究和选择资源利用活动的正确方向和内容。

3.管理的组织职能:职务或职位设计(规定不同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机构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岗位组合成不同的部门)、结构设计(规定不同部门间的权力关系)、人员配备(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招募合适的人员并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

)4.管理的领导职能:分析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的制度、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以激发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

5.管理的控制职能: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追踪,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否偏离了组织的预期,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

6.管理的创新功能: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变革组织、完善领导、改进控制、需要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7.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活动的效率是以秩序为前提的。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实际是协调组织中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努力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活动目标2.管理的客体:既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若干个人组成的群体活动3.组织: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4.组织的特征: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特征)、组织有特殊的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任何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5.企业(市场经济的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资源统筹、资源转换以及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6.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参与要素、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60分,错误的地方要改正)
1、亨利•法约尔和亚当•斯密都认为工作分工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
2、确保一座金字塔根据计划按时完工体现了管理的组织职能。

()
3、即使对于那些不打算成为管理者的人,学习管理也非常有用。

()
4、统一指挥意味着每个员工应该听命于其唯一的上级。

()
5、在管理学界,吉尔布里斯夫妇以提出科学管理而闻名。

()
6、效率的目标是最大化投入成本时,实现输出成本最小。

()
7、当代四个管理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指挥。

()
8、制定目标是管理组织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9、明茨伯格的观点认为,首脑、领导者和联络人角色都是人际关系角色。

()
10、技术技能包含管理者对抽象情况能够有效地、合乎逻辑的思考的能力。

()
11、小企业的管理者在许多方面结合了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
1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
13、处在动态商业环境中的一个行业,通常也是高度复杂、面临最多环境不确定性的行业。

()
14、可以选择的话,管理者们更愿意在不确定性最小的环境下经营。

()
15、决策过程的第二步是识别问题。

()
16、直觉决策是系统的、有逻辑的、有序的。

()
17、程序化决策趋于常规化。

()
18、管理决策可能会随着管理者在组织层级中地位的上升而更加程序化。

()
19、大多数管理决策都包括风险因素。

()
20、电子会议的两个主要优势是匿名和可靠。

()
21、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

()
22、外部环境分析将识别公司的威胁,而不是成功的机会。

()
23、SWOT分析包括识别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
24、传统的目标设定要求高层管理人员为其下属设置其需要完成的目标。

()
25、一般来说,较高层的管理者关注战术性计划或操作性计划。

()
26、要成为一名管理者,个人必须指导或监督他人的工作。

()
27、在目标管理中,目标是由高级管理者制定的。

()
28、计划给予组织一种应对变化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

29、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是既要讲“效率”又要讲“效果”。

()
30、一般来说随着管理层次的上升,管理者的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要。

()
二、单选题(40分)
1、科学管理之父是()
A.法约尔B.麦格雷戈C.明茨伯格D.泰勒
2、下列哪一项是管理层和非管理层员工间的主要区别?()
A.管理层员工获得更高的报酬。

B.非管理层员工有较少的正规教育。

C.非管理层员工不监督他人的工作。

D.管理层员工工作时间更长。

3、下列哪个类型的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范围内的决策、建立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内容?()
A.团队领导B.高层管理者C.部门负责人D.项目领导人
4、下列哪项是中层管理者主要的工作职责?()A.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内容
B.履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内容
C.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目标内容
D.执行与长期目标内容无关的
5、以下哪项可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例子?()
A.削减制造产品所需的劳动力B.降低产品的价格C.提高产品的销售D.增加产品的广告投入
6、效率是指()。

A.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B.投入和产出之间的附加关系
C.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反比关系D.只减少投入
7、好的管理力求()。

A.低效率和高效果B.高效率和低效果C.高效率和高效果D.中等效率和中等效果
8、最初亨利·法约尔提出的()项管理的职能?A.三个:计划,组织,领导
B.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C.五个: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十个:3个人际关系类,3个信息类,4个决策类
9、制定了管理者行为分类组合,认为管理者的行为由10个各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组成的是()。

A.亨利·法约尔B.罗伯特·卡茨C.亨利·明茨伯格D.亨利·福特
10、几乎所有的管理任务包括()。

A.决策B.技术技能C.长期计划D.极
好的政治技能
11、下列哪项不是管理者的计划职能的一部分()A.确定目标内容B.激励C.制定策略D.决策12、以下哪项最好的定义了环境不确定性?()A.在一个组织的内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创新和创造力B.在一个组织的内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资源和专长C.在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变化和信心D.在一个组织的外部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变化和复杂性13、“人际关系学说”创建的基础是( )
A.霍桑试验B.技术分析C.数学模型
D.权变学说
14、决策始于()。

A.备选方案的选择B.识别决策标准C.识别问题D.消除错误备选方案
15、在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中,认为企业管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派是( ) A.管理过程学派B.行为科学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D.权变理论学派16、赫伯特•西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他在描述()的贡献。

A.人们如何花钱B.大多数人如何做到完全理性的
C.人们如何做出决策D.人们如何避免决策
17、组织中的高级管理者倾向于()。

A.作出程序化决策B.解决结构性问题
C.作出非程序化的决策D.解决被很好界定的问题
18、决策过程中,在确定性的条件下,()。

A.大部分结果是已知的B.这个决定已经做出
C.所有备选方案的所有结果都是已知的D.一些备选方案是未知的
19、一个低层级的经理最有可能在何种情况下解决问题?()
A.确定性B.低风险C.不确定性D.低确定性
20、下列决策中哪一项属于程序化决策()
A.突发洪水,确定抢险救灾方案B.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C.开发新产品D.物料订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