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活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维护个人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管理的各类电子数据和所有其他信息载体中的信息内容。
本办法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优先、防范为主、合法合规、持续改进。
第二条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内所有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所有方面。
第三条责任制1. 信息安全管理是公司全员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门主管负责本办法实施的具体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应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 全员参预、分工负责。
具体员工应当按照工作岗位职责,认真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在其工作范围内实现信息安全目标。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四条信息安全政策1. 公司应定期审查并完善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整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具体信息安全管理政策。
2. 具体信息安全政策包括: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信息安全机构、信息安全活动、信息安全投入费用等各方面内容。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1. 为了保证本单位信息资产安全,公司应实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过程,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信息系统对重要信息资源的价值、影响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加以评估,划定各信息系统的等级。
2.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后需经公司领导审批,实施与维护由信息技术部门执行。
第六条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1. 公司应制定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将本单位管理的所有信息以保密程度、敏感程度、业务重要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关键信息、核心业务等在存储、传输、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合规。
2. 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具体指导、程序及工具应予以明确并加以具体实施,保障其合理有效。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保护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黑客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制订一套完备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措施和步骤,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管理信息安全事件。
一、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划分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对信息系统的非法访问、破坏或数据泄露等行为。
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安全事件,首先需要对事件进行分类和级别划分。
通常可以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类别: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和硬件故障等。
在确定事件类别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例如一般事件、严重事件和紧急事件等。
二、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因此,加强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和个人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
2. 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3.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组织安全演练,并定期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包括密码管理、访问控制和数据备份等,以确保信息的安全。
5. 建立完善的备案和监测机制:及时备案信息系统,建立日志监测和审计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流程尽管有了预防措施,信息安全事件仍然不可避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流程步骤:1. 事件发现和报告: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及时发现并进行报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地点等。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XXXXXXX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XXX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及时的跟踪、控制和处理,力求使信息安全事件的影响最小化,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信息安全事件就是可能导致信息技术中心及各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资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损害的任何事件,例如大规模病毒爆发事件,或者是违反组织安全策略的行为。
第三条信息安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快速报告原则:所有事故都应立即报告,先报告后处理,对于级别不清晰的事故,按照高级别报告;2.快速处理原则:所有事故在报告后,决策应优先恢复业务,把对业务的干扰降低到最低,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后续进行;3.追本溯源原则:所有事故在得到初步处理后,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的追本溯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4.完整记录原则:所有事故都应完整记录以备后续处理,记录可以在突发事故处理结束后补登;5.证据收集原则:当信息安全事件涉及到司法诉讼时,应配合并协助司法部门保留和呈递证据,以使证据符合相关诉讼取证要求。
第二章范围第四条本文件中所定义的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中心在进行内部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维护过程中的事件管理,信息技术中心在进行内部IT事件处理时应遵守本文件所规定的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原则。
第三章角色与职责第五条信息安全事件第一发现人在得到或发现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时,应及时向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报告。
第六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发现和接收事故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件进行处理,并记录事故信息。
第七条信息技术中心在组织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负责向系统维护人员提供必要支持。
第八条系统系统维护人员参照《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处理单》负责对事件的进行记录、参照《年度信息安全事件总结分析》汇总、总结和报告。
第四章事件分类与分级第九条为便于对事件的处理、记录、总结和改进,应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分类与分级。
第十条根据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等,把信息安全事件分为病毒、设备故障、系统故障、中间件故障、网络攻击、非授权访问、误操作、温湿度、火灾、水患和其它共10类。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
1.总则1.1目的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客户权益及公司利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核心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有效预防和处置信息安全事件、控制影响,特制定本办法。
1.2信息安全事件的定义本办法定义的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因未执行政府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与安全管控要求,或对已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或业务平台被内部、外部不法分子非法攻击和利用,导致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客户权益及公司利益产生较大影响或较严重后果的信息安全事件。
1.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1.3.1 ”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是安全事件处置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发生事件的业务和设备所属单位为相应安全事件的牵头处置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责任单位),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事件的督办、跟踪、检查。
1-3.2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应遵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确保恢复、减小影响”的方针。
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权益和公司利益为目的,确保事件快速、准确处置并有效控制影响面。
1.4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各部门、中心、区县分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制定适合自己的执行细则。
2.组织机构和职责2.1组织机构2.1.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组织保障,XX公司建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全面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指导。
领导小组组长:XX公司总经理领导小组副组长:XX公司副总经理领导小组成员:综合部、财务部、市场经营部、集客部、客户体验管理部、校园中心、网络部、全业务支撑中心、龙泉分公司、双流分公司分管领导1.1.2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安全办公室信息安全办公室主任:网络部总经理办公室成员:综合部、财务部、市场经营部、集客部、客户体验管理部、校园中心、网络部、全业务支撑中心、龙泉分公司、双流分公司分管领导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2.2信息安全办公室职责负责信息安全总体目标、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的制定,对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与协调。
信息安全相关办法_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施、网络数据和信息系统免受非法侵入、攻击、破坏、泄露、篡改等危害,确保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二)安全发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推动网络安全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
(三)全民参与: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四)分类分级: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分级保护。
(五)动态监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况。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五条国家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信息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第七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责任人和职责。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三)信息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四)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五)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
第八条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第九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不留死角。
(二)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事件也日益频发。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事件响应、恢复与评估等方面,探讨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具体办法。
一、策略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明确的策略。
该策略应包括以下要点:1. 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团队:成立专门的团队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工作。
团队成员应包括技术专家、法律顾问、公关专员等。
2.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的目标、要求和责任。
3. 定期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发现潜在威胁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4. 建立信息安全培训计划: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事件响应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有效地做出响应。
以下是信息安全事件响应的步骤:1. 事件检测与确认:建立实时的事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事件。
同时,要进行事件的初步确认,判断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2. 事件分类与优先级确定:对事件进行分类,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程度确定处理的优先级。
3. 响应与控制:快速做出响应措施,停止事件的扩散,并采取紧急治理措施,恢复受影响的系统。
4. 信息收集与分析:收集、整理和分析涉及事件的信息,确定事件的原因、目的和手段,并对事件的溯源进行追踪。
5. 通知与沟通: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通报事件,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安全事件。
三、恢复与评估当事件得到控制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恢复与评估。
以下是恢复与评估的步骤:1. 恢复系统功能:对受到影响的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跟踪与修复漏洞:对事件中发现的漏洞和弱点进行修复和加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事件溯源与追责:通过技术手段对事件溯源,找到事件的源头,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信息安全工作,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施、数据资源以及涉及信息安全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我单位信息安全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责任到人;3. 技术和管理并重;4. 法律法规为准绳。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信息安全工作。
第五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安全办公室,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各岗位应根据职责分工,落实信息安全责任,确保信息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七条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信息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八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报废等各环节的安全要求,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2.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接入、网络设备管理、网络安全监测等,保障网络安全。
3.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分类、分级、存储、传输、处理、销毁等环节的安全要求,确保数据安全。
4. 密码管理制度:规范密码的使用、管理、更换等,确保密码安全。
5. 访问控制制度:明确用户权限、访问控制策略等,确保信息系统资源的安全访问。
6. 安全事件管理制度:规范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总结等,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7. 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第九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定期修订,以适应信息安全形势的变化。
第四章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第十条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
第十一条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第十二条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和规范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责任。
2. 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风险,确定安全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3. 实施访问控制:采用用户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控制措施,限制未授权人员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4. 加强数据防泄漏控制:采用数据加密、备份和存储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漏和丢失。
5. 设立安全管理组织和岗位:明确安全管理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6. 进行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7. 建立事件响应和恢复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及时处理安全事件并恢复服务。
8. 加强供应链管理:对与信息系统和数据相关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安全评估和监督。
9.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对信息系统和数据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和评估,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是一系列规定和措施的集合,旨在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确保业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信息安全的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是保护组织的敏感信息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篡改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安全的管理办法,可帮助组织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1. 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建立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包括对敏感信息的分类和保护级别、用户权限和访问控制规则等。
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并进行定期的政策宣贯和培训。
2. 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信息资产造成风险的威胁和漏洞。
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减轻潜在风险的影响。
3.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建立适当的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和使用。
使用强密码策略,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方法,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获得合法访问权限。
4. 加密和数据保护:对敏感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意外丢失或损坏。
5. 安全培训和意识:为员工提供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
强调社会工程学和网络钓鱼等安全威胁,并教授应对这些威胁的最佳实践。
6. 网络安全和防护:建立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反病毒软件等。
定期进行网络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及时修复和弥补潜在漏洞。
7. 物理安全措施:确保物理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安全门禁、视频监控、机房防护等。
限制敏感信息的物理访问和可见性,防止物理威胁和窃听。
8.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以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和突发情况。
明确责任分工和沟通流程,及时响应并控制安全事件的影响。
9. 第三方风险管理: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合规性和安全要求的合同,确保他们也采取适当的信息安全措施。
定期审查和监督第三方的安全性能和合规性。
10. 审计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和评估,以确认信息安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根据审计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持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
通过采取这些信息安全的管理办法,组织可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敏感信息和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1.1目的为明确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及时上报,并得到有效处理、依此避免或降低损失,特制订本办法。
1.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
2.角色与职责2.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1)安全事件总体指挥和协调2)安全应急预案的决策2.2信息安全工作小组1)安全事件协调跟踪处理2)安全事件向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升级与汇报3)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4)安全应急预案制定、预演2.3各平台及业务系统负责人1)负责配合并处理信息安全事件2)负责信息安全事件升级上报3.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信息安全事件是一个或一系列与网络与系统安全、业务安全、信息安全相关的,并极有可能危害系统可用性、完整性或保密性的事件。
1)影响系统机密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窃取、信息泄漏、网络钓鱼、网络嗅探、信息假冒、以窃取信息为目的后门木马、恶意程序等;2)影响系统完整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篡改事件、网页挂马、以破坏系统数据为目的后门木马等;3)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恶意代码、漏洞攻击、僵尸网络等。
4.信息安全事件定级根据安全事件所影响业务的重要性,业务损失程度与处理安全事件所需的资源,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力综合确定,安全事件的优先级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四个级别。
4.1一级/特别重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服务中断60分钟以上,或者影响的范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系统数据损坏、丢失,并且无法恢复,或者重要数据泄露,或者系统或网络被破坏或损坏,并且预计在60分钟内无法恢复;或者产生特别重大的社会影响。
4.2二级/重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中断30分钟以上,或者系统数据部分损坏、丢失,可以通过备份进行恢复;或者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4.3三级/较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中断10分钟以上,并且未造成系统数据损坏、丢失;或者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信息安全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附件信息安全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范风险,强化我行员工信息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信息安全违规行为及信息安全事件责任追究与处罚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违规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我行或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全体员工(含正式员工与外包员工)。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信息科技部-安全中心负责定期检查全行员工的信息安全违规行为和信息安全事件。
第六条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信息科技部提交的违规行为和信息安全事件结果进行审核。
第三章违规行为界定第七条违反信息安全规定行为分为一般违规行为、较重违规行为和严重违规行为三级。
第一节一般违规行为第八条违反桌面安全管理规定,有下列危害本行桌面安全行为之一的属一般违规行为:(一)在计算机上安装或使用盗版系统软件从而引发病毒感染或侵权事件;(二)私自违规变更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其安全配置的(含操作系统版本、系统服务、用户权限、密码强度等);(三)私自在计算机上使用漏洞扫描、网络侦听等软件或安装各类与本职工作无关软件;(四)私自卸载或屏蔽全行统一防病毒软件和桌面办公安全管理系统软件或变更其中配置;(五)未经审批,将非本行计算机设备接入本行网络系统的;(六)私自修改网络系统安全设置的;(七)在计算机上安装或使用没有正当版权的或未经许可的安装介质或软件包的。
第九条违反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一般违规行为:(一)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损害本行声誉的电子邮件的;(二)使用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访问互联网;(三)访问非法互联网网站;第十条违反我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被认定为一般违规的其他行为。
第二节较重违规行为第十一条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较重违规行为:(一)将属于本行的计算机软件、文档、资料、客户信息等重要数据违规外发给外单位;(二)对取得的生产数据使用完成后未及时删除,擅自囤积客户个人信息;(三)未按规定收集、使用、保管客户信息,或过失造成客户信息泄露、遗失,造成不良影响。
2023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1. 安全政策和指南:制定和发布组织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指南,明确安全目标、责任和要求。
2. 风险评估和管理: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3. 安全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定期的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防范安全事件。
4. 授权和访问控制:建立合理的账户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合法授权的用户能够获得系统和数据的访问权限。
5. 系统安全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系统的安装配置、漏洞管理、安全审计等。
6. 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与取证,恢复和修复系统。
7. 备份与恢复管理: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防范数据丢失和灾难性事件。
8. 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定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安全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9. 合规与法律法规遵循: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合规性,遵循隐私保护等相关规定。
10. 安全持续改进:定期进行信息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不
断改进安全措施和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一、总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司的业务运营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信息系统。
为了保障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客户信息和知识产权,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声誉,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使用公司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其他人员。
三、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公司运营的首要任务,确保公司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稳定、可靠、安全运行。
2、合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3、全员参与原则: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责任,而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配合。
4、动态管理原则: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风险、调整策略、更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四、组织与职责1、成立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战略和政策,审批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项目和预算。
2、设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组织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监测和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3、各部门设立网络信息安全联络员,负责本部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和沟通,配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五、人员安全管理1、员工入职时,应签署网络信息安全承诺书,明确遵守公司网络信息安全规定的义务和责任。
2、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等。
3、对员工的网络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管理,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业务需求,分配合理的网络访问权限。
员工离职时,应及时收回其网络访问权限。
六、设备与环境安全管理1、对公司的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2、加强对设备的物理安全保护,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非法接入。
计算机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计算机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及时、快速响应与处理各种计算机安全事件,加强计算机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属于“管理办法”,适用于我院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和计算机安全事件报告管理。
第二章安全事件分级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计算机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技术故障、人为失误或破坏等原因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信息失窃或泄密等情况,对信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以及一定程度直接和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事件。
第四条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级别分为四级:一般(IV 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
IV级:1.安全事件的发生不影响日常工作,不影响业务系统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2.个别内网用户因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了日常工作。
Ⅲ级:1.骨干网络全部或部分出现性能严重下降60分钟以上。
2.单位20%人以上的内网用户因同一类型安全事件的发生影响了日常的工作。
3.非关键性业务系统及网络出现问题造成中断。
4.对外部用户提供业务的网站及信息系统受到篡改、病毒、攻击影响60分钟以上。
II级:1.单位网络较大面积(30%以上区域)中断或性能严重下降30分钟以上。
2.单位30%以上的内网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或进行正常办公。
3.关键性业务系统及网络出现问题影响业务运行。
4.对外部用户提供业务的网站及信息系统受到篡改、病毒、攻击影响无法正常访问。
I级:1.单位网络大面积(50%以上区域)中断或性能严重下降30分钟以上。
2.单位40%以上的内网用户无法访问网络或进行正常办公。
3.关键性业务系统及网络发生中断。
4.对外部用户提供业务的网站及信息系统受到篡改、病毒、攻击影响导致无法访问。
第三章安全事件处置第五条发生安全事件时,信息系统涉及的业务部门、信息中心应互相配合,按照既定的应急预案,快速有效处置安全事件。
第四章安全事件上报第六条各部门发现内网信息安全事件后,应立即组织力量对内网信息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初步评估认定,并根据初步判断的事件紧急程度,填写《安全事件报告》进行信息上报。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_百度
XX金融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和密码技术,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系统管理员应对处理信息的系统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避免因为系统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内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二)信息内容的安全。
侧重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系统管理员应对所负责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测,采取技术措施对所发现的漏洞进行补救,防止窃取、冒充信息等。
(三)信息传播安全。
要加强对信息的审查,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通过本公司的信息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传播,避免对国家利益、公司利益以及个人利益造成损害。
第二章职责权限第三条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XX 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由CIO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本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的策略,重点,制度和措施,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由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担任信息安全实施小组组长,成员包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本单位的信息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四条信息安全实施小组对本公司的服务器,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审核和管理权,负责本公司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与用户管理.第三章主要风险第五条公司存在如下风险:(一)来自公司外的风险1。
病毒和木马风险。
互联网上不同类型的病毒和木马,在感染公司用户电脑后,会篡改电脑系统文件,使系统文件损坏,导致用户电脑最终彻底崩溃,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些木马在用户访问网络的时候,不小心被植入电脑中,轻则丢失工作文件,重则泄露机密信息.2.不法分子等黑客风险。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行窃、行骗等,如果是信息技术部、结算部和财务部电脑若被黑客植入后门,留下监视类木马查件,将有可能造成重要数据被拷贝泄露、财务网银密码被窃取。
17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好收益(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规范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全面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运行的风险,保障网络通信畅通,提高系统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
第二章职责第一条公司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公司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条公司技术部负责督促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包括负责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臵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发布应急指令、事件级别,并组织协调各信息技术岗位执行应急响应预案。
第三条为有效落实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公司设立技术部应急响应小组。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小组的职责是:(一)负责编制应急响应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臵流程和措施;(二)负责各部门业务的应急管理和处臵;(三)负责组织协调、处臵和上报信息安全事件,并总结汇报相关结果;(四)完成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事项。
第四条总裁办公室负责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处臵过程中提供通信、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生活保障、物资设备等后勤保障工作,企业文化部负责对外宣传和有关外部机构通报工作。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定义第五条信息安全事件是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在信息系统内发生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信息安全事件由单个或一系列意外或有害的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所组成的,极有可能危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
第六条信息安全事件的异常现象包括:信息被未授权地泄露或修改、被破坏或无法使用,或者公司内部资产被毁坏或偷窃等。
第七条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件:(一)未授权访问:内部或外部人员由于未经相关授权私自对信息系统进行操作而引发了信息安全事件的行为,最常见的未授权的误操作。
(二)服务中断:由于拒绝服务攻击或由应用系统及网络自身问题导致的系统、服务或网络失效而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信息安全事件,最常见的情况是完全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三)数据篡改:内部操作人员因误操作引起的数据完整性破坏或来自外部攻击造成的恶意篡改等类似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公司信息泄露、信息系统和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的后果。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2023最新版)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用户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信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第二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使用者共同承担。
第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一)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制定和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三)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监测和评估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五)及时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第四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以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一)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四)定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评估。
(五)设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第五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机制,并按照规定及时、妥善地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六条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数据泄露。
(二)网络攻击与入侵。
(三)网络感染等。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处罚第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的,将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并可能面临处罚。
第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传播网络或进行网络攻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
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国家有关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资质并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⒊网络信息使用者:使用网络信息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根据《网络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其他信息网络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当依法、科学、自主原则,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处置、安全技术保障、安全评估和安全监测等制度和措施。
第二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第四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系统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确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和规范。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合法软件和设备。
(四)建立网络事件管理和处置制度。
(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数据安全保护第五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系统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数据分类和分级保护制度。
(二)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规范,定期进行备份和测试。
(三)采取加密技术等措施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制度。
(五)建立数据安全事件监测和处置机制。
第四章网络安全保障第六条组织和个人使用信息网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网络安全:(一)建立网络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二)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控制网关等网络安全设备。
(三)建立网络访问控制和审计制度。
(四)防范网络攻击、恶意代码和网络钓鱼等威胁。
(五)加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配置和更新。
第五章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处置第七条组织和个人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和处置制度,包括以下措施:(一)及时发现、报告和评估信息安全事件。
(二)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事件扩散和危害。
(三)记录和留存与事件相关的数据和证据。
(四)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信息安全事件。
(五)定期进行安全事件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更新。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网络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行政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银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为加强*** (下称“本行” )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技术风险,保障本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本行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运行、维护及废止等过程中保障信息及其相关系统、环境、网络和操作安全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本行信息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 , 由分管领导负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部门与个人信息安全责任。
本办法合用于本行。
所有使用本行网络或者信息资源的其他外部机构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常设由本行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及信息安全员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决策信息安全重大事宜.各部室、各分支机构应指定至少一位信息安全员,配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颁布的相关管理制度及要求在本部室的落实。
本行应建立与信息安全监管机构的联系,及时报告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并获取专业支持。
本行应建立与外部信息安全专业机构、专家的联系 ,及时跟踪行业趋势,学习各类先进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本行所有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或者工作范围,履行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本办法所指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包括本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和信息安全工作小组成员。
应选派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人员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凡是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行有关规定受到过处罚或者处分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信息安全相关培训安全工作小组在如下职责范围内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一) 组织落实上级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协调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工作 ,监督检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二) 审核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安全方案,组织实施信息安全保障项目建设.(三) 定期监督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状况,检查运行操作、备份、机房环境与文档等安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预警,并提出整改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第一条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如下所示:
1、有害程序事件:
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
僵尸网络事件、混合攻击程序事件、网页内嵌恶意
代码事件等。
2、网络攻击事件:
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
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
件等。
3、信息破坏事件:
包括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
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等。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1)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信息安全事件;
2)针对社会事项进行讨论、评论,形成网上敏感
的舆论热点,出现一定规模炒作的信息安全事
件;
3)组织串连、煽动集会游行的信息安全事件。
5、设施和设备故障:
1)硬件设备的自然故障、软硬件设计缺陷或软硬
件运行环境发生变化等而导致信息安全事件;
2)由于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外部设施
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如电力故障;
3)人为破坏事故。
6、灾害性事件:
包括水灾、台风、地震、雷击、坍塌、火灾、恐怖
袭击等。
7、其他事件。
第二条按照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安全事件,指能够导致特别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以下情况:
a)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
失;
b)产生特别重大的社会影响。
2、重大安全事件,指能够导致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以下情况:
a)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或
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
b)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3、较大安全事件,指能够导致较严重影响或破坏的信
息安全事件,包括以下情况:
a)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或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一般信息
系统遭受特别严重的系统损失;
b) 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4、一般安全事件,指不满足以上条件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以下情况:
a) 会使特别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小的系统损失,或使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大的系统损失、一般信息
系统遭受严重或严重以下级别的系统损失;
b) 产生一般的社会影响。
第三条 安全事件处置流程是
第四条 安全事件处理各环节责任人及职责说明如下表所示:
第五条安全事件报告程序:
1、发现一般安全事件时,由某某单位办公室安全事件管理相关负责人受理并记录归档、安全事件处理人员进行处理,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2、发现较大安全事件时,首先报某某单位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由安全事件处理人员进行事件处理,处理完毕上报相关负责人;
3、发现重大安全事件或特别重大安全事件时,应报某某单位办公室领导及相关负责人,联系维护支撑单位协助处理安全事件,处理完毕上报某某单位办公室领导及相关负责人。
第六条某某单位办公室负责人组织、跟踪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完成情况,并针对安全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安全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事件及缺陷采取纠正、预防等措施。
第七条本制度由某某单位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