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 肿瘤发生 (病毒持续感染)
免疫自稳 对自身组织成分耐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四、免疫应答的种类和特点
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免疫应答的种类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e)
43
临床免疫学: DNA疫苗 免疫细胞疗法 人源化的抗体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44
免疫学在医学上的意义
1.免疫学一形成一们独立学科,是当前生命科学 领域中带头学科之一
2.诺贝尔医学奖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究成果有 关。
3.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48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包括 2001
• A.识别、活化、效应三个阶段 • B.识别、活化、排斥三个阶段 • C.识别、活化、反应三个阶段 • D.识别、活化、增殖三个阶段 • E.识别、活化、应答三个阶段
精选ppt课件最新
49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对 内容有异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 删除! 此课件可编辑版,请放心使用!
39
精选ppt课件最新
40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 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 制状态,称为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 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细胞株可以活化, 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免疫 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_PPT幻灯片
在此阶段,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 一种灭活或减毒病原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故 免疫有特异性。但对免疫如何产生却不知晓。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20世纪中叶)
➢ 1. 1942 年,英国 Chase 揭示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经结核菌免疫的
豚鼠,可以其血液白细胞将免疫力转输给未经结核菌免疫的豚鼠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含义(immunity)
原意:免税(immunis),引伸为免除疾病
传统概念: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感染防御 能力。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 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
APC
T细胞
浆细胞
Ab
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获得性免疫
存在情况 所有动物
仅脊椎动物
特异针对性 无
有
习得记忆性 无 可遗传
有
区别选择性应答 无
有
基本功能性组成 屏障、清除作用 体液免疫——抗体
吞噬作用、非特异 细胞免疫——T细胞
性抗感染作用
自稳
四、医学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
免疫的豚鼠腹腔内,发现新注入的霍乱弧菌迅速溶解。此外,取细菌免疫血清与相 应细菌注入正常豚鼠腹腔也可得到同样结果。
2、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
用,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1908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20世纪中叶)
➢ 1. 1942 年,英国 Chase 揭示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经结核菌免疫的
豚鼠,可以其血液白细胞将免疫力转输给未经结核菌免疫的豚鼠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含义(immunity)
原意:免税(immunis),引伸为免除疾病
传统概念: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感染防御 能力。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 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
APC
T细胞
浆细胞
Ab
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获得性免疫
存在情况 所有动物
仅脊椎动物
特异针对性 无
有
习得记忆性 无 可遗传
有
区别选择性应答 无
有
基本功能性组成 屏障、清除作用 体液免疫——抗体
吞噬作用、非特异 细胞免疫——T细胞
性抗感染作用
自稳
四、医学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
免疫的豚鼠腹腔内,发现新注入的霍乱弧菌迅速溶解。此外,取细菌免疫血清与相 应细菌注入正常豚鼠腹腔也可得到同样结果。
2、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
用,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1908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
医学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分子
人体免疫 系统组成
人 体 淋 巴 组 织 分 布
各种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概念
• 免疫究竟是什么? –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 生理功能。
免疫的功能
功能
正常情况
异常情况
免疫防御
防止病原体侵入导致 感染
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
清除损伤、衰老的自 身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 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类型
–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
– 识别阶段 – 增殖与分化阶段 – 效应阶段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黏膜淋巴组织
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可遗传 – 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 无免疫记忆效应
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屏障作用 – 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
– 后天接触抗原逐渐形成 –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 不可遗传 – 个体差异性 – 具有免疫记忆效应
免疫的类型
人体免疫 系统组成
人 体 淋 巴 组 织 分 布
各种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概念
• 免疫究竟是什么? – 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性异物的一种 生理功能。
免疫的功能
功能
正常情况
异常情况
免疫防御
防止病原体侵入导致 感染
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
清除损伤、衰老的自 身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 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类型
–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
– 识别阶段 – 增殖与分化阶段 – 效应阶段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黏膜淋巴组织
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 可遗传 – 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 无免疫记忆效应
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屏障作用 – 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
– 后天接触抗原逐渐形成 – 针对于特定相应的抗原发挥作用 – 不可遗传 – 个体差异性 – 具有免疫记忆效应
免疫的类型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ppt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 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 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 分布的部位有关。
三、机体因素
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关。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两次免疫间的 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都影 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
决定簇; ②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③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表
位。 3.抗原结合价 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 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为多价。
二、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实验: BSA 免疫动物 抗BSA抗体 针对BSA的效 应淋巴细胞
天然BSA 结合抗BSA的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三、异嗜性抗原(Forssman 抗原)
概念: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 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或蛋白质抗原与 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之间; 肺炎支原体与链球菌MG株之间等。
四、同种异型抗原
红细胞抗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3)无MHC限制性
(4)诱导的T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 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 生与发展。
4.生物学意义 (1)毒性作用与诱导炎症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抑制
八、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 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 分布的部位有关。
三、机体因素
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关。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两次免疫间的 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都影 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
决定簇; ②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③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表
位。 3.抗原结合价 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 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为多价。
二、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实验: BSA 免疫动物 抗BSA抗体 针对BSA的效 应淋巴细胞
天然BSA 结合抗BSA的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三、异嗜性抗原(Forssman 抗原)
概念: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 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或蛋白质抗原与 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之间; 肺炎支原体与链球菌MG株之间等。
四、同种异型抗原
红细胞抗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3)无MHC限制性
(4)诱导的T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 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 生与发展。
4.生物学意义 (1)毒性作用与诱导炎症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抑制
八、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 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免疫学概论ppt-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4
传统和现代免疫概念的区别
传统
免疫原 自身应答 应答结局
病原微生物 无
有益
现代
抗原(自身或外来) 有
有益或有害
2020年10月2日
5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020年10月2日
6
2020年10月2日
7
三、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se)
适应性免疫
出生后通过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一 系列防御功能。
2020年10月2日
15
适应性免疫应答
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 精确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 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 产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2020年10月2日
2
传统的免疫学概念
对传染病的再感染或再发病有抵抗力。 基于机体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有利 的抗感染防御能力
2020年10月2日
3
现代的免疫学概念机体对“自己”来自“非己”的识别, 排除“非己”,
以保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过程并不总是有利于机体, 有时也可引起机体损害。
免疫原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举例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出生时即具有,先天遗传获得
迅速,几分钟至几小时,在感染 早期起防御作用
模式识别受体
无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 子,吞噬细胞,NK 细胞
出生后,在环境中抗原刺激下,后 天产生获得 缓慢,要经过对抗原的识别、细胞 活化,克隆扩增和分化等,约 4~5 天后才建立免疫,作用时间长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 样性 有,产生记忆细胞 T 细胞(细胞免疫-效应性 T 细胞 等) B 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免疫学概述 ppt课件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基)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一、抗原决定簇
1、概念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是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 基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 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抗原通过AD与相应淋巴细 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2、种类和数量 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 同的AD ,一种AD决定着一种特异性,多种AD决定着多 种特异性 3、部位 位于抗原表面的AD能直接被相应淋巴细胞 所识别,称功能性决定簇,存在抗原分子内部的AD无激 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隐蔽决定簇。只有经理化因素处 理后,使之暴露可能成为新的功能决定簇。
内源性超抗原(逆转录病毒蛋白) 小鼠内源性超抗原: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又叫小鼠次要淋巴 细胞刺激抗原(minor lymphocyte stimulating antigen,MLSA) 人内源性超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
超 抗 原 的 结 合 方 式
超抗原的特征:
强大的刺激能力,较低浓度的超抗原(10-12克分 子)就能使大量的T细胞活化,占T细胞库中的 5%-20%。 不须抗原提呈细胞的处理,超抗原的一端和APC表 面的MHC -Ⅱ分子结合,另一端可直接与TCR 链 V区结合两端均为抗原结合沟槽的外侧,从而产 生激活信号,使T细胞活化。 以完整的蛋白质分子递给T细胞。 与T细胞相互作用无MHC限制性,超抗原需要通过 MHC-Ⅱ类分子呈递给T细胞,但T细胞的识别不受 MHC限制性。 选择性结合TCR 链V区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包括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2、获得性免疫应答 个体出生后,机体感染了某 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某种异物,而获得的免疫力。 特点: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特异性的。
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编辑版ppt
22
凝集反应发现ABO血型系统
编辑版ppt
23
抗体生成理论
• E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ich(1908诺贝尔奖) • 抗体为大分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依赖于
两者立体结构的互补性。 • 抗原刺激细胞侧链大量增殖,脱落后,成
为针对特异抗原的循环抗体。
编辑版ppt
24
抗体生成理论
编辑版ppt
25
抗体生成的模版学说
———米切尔.皮萨
编辑版ppt
3
天花
• 死亡率:20%~30% • 开始流行:3000年前的中国,
印度和埃及 • 公元前1157年,拉美西斯五
世14岁死于天花。 • 死亡排行榜 • 18世纪,死亡1.5亿 • 美洲杀死1/10美洲土著,灭
绝百万人印第安部落。
编辑版ppt
4
天花
长期观察结果: 患了天花之后人以后 就不再罹患天花。
编辑版ppt
12
Koch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 建立了严格的细菌分离 和培养技术;
• 使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真 正的科学;
• 为微生物学的组成部分 免疫学奠定基础。
编辑版ppt
13
Koch法则—病原菌判断的四条准则
(1)被怀疑的致病微生物,应在患这种病的 每个患者身上存在,而健康人没有;
(2)这种微生物能在实验室内分离成为纯系; (3)当把分离出的纯系菌接种到敏感的动物
免疫(immunity) 来自拉丁语,古罗马 时代意为“免除税收 或劳役”。
编辑版ppt
5
人痘苗的发现与抗感染免疫
《治痘十全》和《痘疹定论》宋编辑朝版开pp始t 采用接种人痘苗,技术完善。 6
中国古代接种人痘苗
《免疫学概论》课件
感染和免疫的基本原理
了解感染和免疫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理解免疫学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探讨病原体的感染路径、免疫应答的过程 以及炎症反应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免疫系统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机制保证免疫应答的正确性和平衡性。 我们将了解调节性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和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以及免疫耐受 的产生。
《免疫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论》PPT课件
免疫学的定义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外界致病因素作出免疫应答的科学。我们将探索免疫 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细胞层面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免疫系统是免疫学的基础。我们将介绍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和体液免疫等。 同时,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如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以及记忆性免疫。
总结和展望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回顾免疫学的重要内容,并对未来的免疫学研究和应 用进行展望。免疫学是一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学科,我们将一同探索它的未 来发展。
免疫疾病的发生和防治
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失调的结果,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将讨论免疫疾病的多样性和发病机制,并 探索预防和治疗免疫疾病的策略。
免疫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免疫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领域,它在临床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 介绍免疫学在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新兴的免疫疗法。
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①免疫器官、组织 ②免疫细胞 ③免疫分子
6
7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举例
8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举例
9
(2)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免疫防御
-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
-清除已经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②免疫监视
-清除损伤、衰老细胞。
-发现、清除变异细胞。
③免疫自稳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10
二、免疫应答类型及其特点
=获得性免疫系统(aquired immunity system) =特异性免疫系统(specific immune system)
18
㈡ 对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活化、增殖、分化。
-免疫应答产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效应。
-免疫耐受概念的提出。 -抗原提呈的机制。
19
第三节 免疫学展望
23
•1897, Paul Erhlich (German):
--Side-chain theory --The Authority of humoral immunity theory. --Nobel prize (1908).
•1898, Bordet (Belgian): --Complement. --Nobel prize (1919). •1901, karl Landsteiner (USA-Austrian): --Found ABO groups. --Hapten and Ag structure. --Nobel prize (1930).
--Idiotypic network. --Nobel prize (1984).
•1987, Tonegawa: --Ig and TCR gene VDJ recombination. --Nobel prize (1987).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编辑版ppt
32
五 免疫性疾病
Ⅰ型超敏反应
①由 IgE 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 或全身反应;②发生快,消退快; ③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几乎 不发生严重组织损伤;④具有明显 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编辑版ppt
33
五 免疫性疾病
Ⅰ型超敏反应类型
药物过敏性休克 ➢ 全身过敏性反应 血清过敏性休克
➢ 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 调理吞噬作用 ➢ 免疫粘附作用 ➢ 炎症介质作用
编辑版ppt
26
四 免疫分子
补体激活三条途径
编辑版ppt
27
四 免疫分子
3.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 ➢ 白介素:白细胞产生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 ➢ 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 ➢ 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 ➢ 趋化因子家族:对多种细胞有不同趋化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调节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 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
编辑版ppt
45
THANK YOU.
谢谢
编辑版ppt
46
2.外周免疫器官: B细胞成熟及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脾脏 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编辑版ppt
7
二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
•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编辑版ppt
8
二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 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 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编辑版ppt
22
四 免疫分子
第01章免疫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14
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物理屏障---皮肤 粘膜 细胞介素
T细胞
细胞
固
NK细胞
细胞介素
适
有
单核细胞
应
性
巨噬细胞
免
中性粒细胞
性 免
疫
抗体
疫
细胞介素
B细胞
体液
化学屏障---pH/脂类/酶
10.10.2020
15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固有性、无需抗原激发 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经历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0.10.2020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 成细胞
吞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细 胞、其他 (粒细 胞/肥大细胞/血 小板/红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T、B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 分泌型 TCR 免疫球蛋白 BCR 补体 CD分子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MHC 细胞因子受体
5
免疫系统的功能
2、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推动生命科学 的发展 ; (生、老、病、死)
3、免疫学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 础,它的发展蕴涵巨大经济效益;
4、免疫学将在生物安全及国防中发挥重要 作用。
免疫系统淋巴结 法氏囊 黏膜相关 (禽类) 淋巴组织
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物理屏障---皮肤 粘膜 细胞介素
T细胞
细胞
固
NK细胞
细胞介素
适
有
单核细胞
应
性
巨噬细胞
免
中性粒细胞
性 免
疫
抗体
疫
细胞介素
B细胞
体液
化学屏障---pH/脂类/酶
10.10.2020
15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固有性、无需抗原激发 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经历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0.10.2020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 成细胞
吞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细 胞、其他 (粒细 胞/肥大细胞/血 小板/红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T、B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 分泌型 TCR 免疫球蛋白 BCR 补体 CD分子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MHC 细胞因子受体
5
免疫系统的功能
2、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推动生命科学 的发展 ; (生、老、病、死)
3、免疫学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 础,它的发展蕴涵巨大经济效益;
4、免疫学将在生物安全及国防中发挥重要 作用。
免疫系统淋巴结 法氏囊 黏膜相关 (禽类) 淋巴组织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详细描述
免疫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代 ,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免疫接种技术预防传染病。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免疫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免疫学已经 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如疫苗的研 发、肿瘤免疫疗法和免疫细胞治疗等。同时,随着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免疫学的研 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等。这 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6 免疫学研究展望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免疫相关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 质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杀伤。
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激肽、溶菌酶等,参与病 原体的溶解和杀伤。
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
T细胞和B细胞通过其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
细胞增殖与分化
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
产生免疫记忆
部分淋巴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迅速增殖分化。
免疫应答的调节
自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如抑制性受体等。
亲合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亲和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和稳定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多个抗体分子与多个抗原分子结合形成网状 结构,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04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阻止病 原微生物侵入。
固有免疫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抗體的功能 沈澱反應 水溶性抗原性成抗體抗原複合體,利於抗原清 除,檢驗上利用免疫沈降作分析 凝聚反應 針對顆粒狀抗原結合,使其易成為吞噬細胞的 目標 中和毒素 蛋白質毒素如細菌外毒素、蛇毒、蜘蛛毒 干擾病毒活性 干擾病毒吸附於細胞表面,無法進入細胞繁殖 活化補體系統 IgG、A、M可活化補體功能 抗體需先與抗原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再誘 發補體反應
免疫學概論
➢ 大綱 免疫學簡介 免疫系統的細胞和器官 抗原、抗體的構造 免疫球蛋白 主要組織相容複合體 T細胞受體與輔助因子複合體
➢ 非專一性免疫反應(先 天免疫) 反應介質 補體 發炎介質 殺菌物質 反應細胞 顆粒球(嗜中、酸、 鹼性球) 巨噬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 肥大細胞
➢ 專一性免疫反應(後天 免疫) 反應介質 免疫球蛋白(抗體) 細胞激素 細胞毒殺因子 反應細胞 抗原呈現細胞 輔助型T細胞 毒殺型T細胞 B淋巴球
➢ 肥大細胞 特徵與嗜鹼性球類似,但不是顆粒球 皮膚、結締組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消化道的黏膜表皮層 多種發炎介質,立即型過敏反應
➢ 樹突細胞 因外型如神經細胞樹突般突起 表現MHC class II,非巨噬細胞的多形性細胞 起源分三種途徑 骨髓幹細胞途徑 骨髓幹細胞直接分化未成熟的樹突細胞 受細胞激素刺激分化為成熟樹突細胞 皮膚的蘭氏細胞為未成熟 單核球途徑 一些分化成巨噬細胞,一些分化為成熟樹突細胞 存在脾臟或組織間 淋巴幹細胞途徑 源自兄腺中T先驅細胞,在淋巴組織,稱指突狀 樹突細胞 人體中主要抗原呈現細胞,呈現抗原給T淋巴球
影響抗原性的非分子因素 劑量 適當劑量引發細胞性免疫反應 過量可能為體液性免疫反應 免疫途徑 口服會產生口服耐受性 遺傳背景 MHC基因型會影響到免疫反應程度
抗原決定部位 抗原分子僅一小部分引發誘導抗體的產生 具有抗原性、能激發抗體的部分稱之
1.分子大小 2.空間外型 3.所在位置
4.易於接近 5.正確分子空 間結構
調理作用 抗體與抗原形成免疫複合物,增強吞噬作用的能力 有四種媒介:單醣受體、Fc受體、C3b受體、Fc及 C3b受體
➢ T淋巴球的抗原決定部 位 需經由抗原呈現細 胞處理 再與MHC分子結合 成複合體 呈現在細胞表面給T 淋巴球 T淋巴球的TCR與複 合體作用,活化T淋 巴球 決定位為連續的胺 基酸組成,需含有 與TCR作用及MHC 分子結合的胺基酸
Fab Fc
抗體(免疫球蛋白)的分類
最先 合成
B淋巴球 激發過敏 的成熟分 反應有關 化有關
可清除微生物、死亡細胞、組織碎片、其他顆 粒性外來物
氧依賴殺菌機制、非氧依賴殺菌機制進行殺菌
顆粒球
嗜中性球
佔50 ~70%,血液循環中最主要的吞噬細胞, 也可經調理素的調理作用,增強其吞噬功能
嗜酸性球
受寄生蟲感染時會增加,與殺寄生蟲相關 (胞外去顆粒作用)
嗜鹼性球
具IgE的分子Fc受體,與過敏原相關,顆粒 中含組織胺、白三烯素、血小板活化素等發 炎介質
➢ 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 造血細胞:源自造血幹細胞 由受精卵的卵黃囊移至胎兒肝臟、脾臟 成年人骨髓 多潛能幹細胞 淋巴造血系統 淋巴先驅細胞 自然殺手細胞 T先驅細胞→T淋巴球(輔助型T細胞、毒 殺型T細胞) B先驅細胞→B淋巴球 樹突細胞 骨髓造血系統
免疫細胞起源:淋巴系統與造血系統
骨髓造血系統 單核球顆粒球先驅細胞 單核球→樹突細胞 »巨噬細胞、樹突細胞 »嗜中性球 嗜酸性球先驅細胞 嗜酸性球 嗜鹼性球先驅細胞 嗜鹼性球 巨核先驅細胞 巨核細胞 »血小板 紅血球先驅細胞 紅血球
血球類型 血球數(cc)百分比(%)
紅血球
5 x 106
白血球
7.3 x 103
嗜中性球
50 ~ 70
嗜酸性球
1~3
嗜鹼性球
0.2
淋巴球
20 ~ 40
單核球
1~6
血小板
2.5 ~ 3.0 x 105
免疫細胞分類方法
細胞表面抗原分類,命名為CD
原則:發現的順序命名 1 ~ 200
CD- cluster of diferentiation分化的一群細胞
如CD4、CD8細胞
T淋巴球
因在胸腺Thymus發育成熟,所以稱為T細胞
具有T細胞受體TCR, T-cell receptor (I、II型)
II型佔95%
»輔助型T細胞helper T-cell, TH,辨識 MHC class II呈現的異類抗原
»毒殺型T細胞cytotoxic T-cell , MHC class I呈現的異類抗原
➢ 免疫系統器官和 組織
➢ 初級淋巴器官 骨髓 胸線
➢ 次級淋巴器官 淋巴結 脾臟 黏膜層淋巴組 織 表皮免疫組織
➢ 抗原抗體的構造與功能 免疫原的必要條件 分子大小要足夠:分子量大於一萬道爾頓Da 複雜的分子結構:如細菌的脂多醣 較穩定的結構:讓免疫系統易於辨識 可分解性 外來物經吞噬作用吞噬 溶酶體內酵素分解成小分子 呈現在細胞表面讓T淋巴球辨識 啟動專一性免疫反應 必須是外來物質 半抗原:分子太小、複雜度不足,需與大分子 攜帶者結合才能有完整抗原性的小分子
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 無專一性,可毒病毒感染細胞、腫瘤細胞
單核吞噬細胞 成熟後稱巨核吞噬細胞簡稱巨噬細胞 像變形蟲一樣伸出偽足,進行吞噬作用 不同的組織,其名稱不一樣 肺泡巨噬細胞Alveolar macrophages (in lung) 組織細胞Histiocytes (in connective tissue) 蘭弗氏細胞Kupffer cells (in liver) 間葉細胞Mesangial cells (in kidney) 微神經交細胞Microglial cells (in brain) 破骨細胞Osteoclasts (in bone)
TC
,辨識
B淋巴球 因最早在鳥類泄殖腔的法氏囊Bursa of Fabricus中發現,所以命名為B細胞 分化成漿細胞plasma cell可分泌免疫球蛋白 未成熟的分泌IgM 脾臟漿細胞分泌IgG 腸壁中的漿細胞分泌IgA 細胞表面有B細胞受體B-cell receptor, BCR 成熟的B細胞可呈現MHC class II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