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答案常考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41e399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b.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与答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B、生活习惯C、社会公德D、职业道德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D、政治现象3、()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B、团结友善C、勤俭自强D、诚实守信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5、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先公后私二、多项选择题1、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A、全盘吸收,为我所用B、综合创新,古为今用C、取其精华,弃其糟粕D、学习了解,洋为中用2、道德具有()A 、阶级性 B、继承性 C 、稳定性 D、自律性 E、广泛性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勤俭自强D、敬业奉献E、团结友善4、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顾个人利益,只顾集体利益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三、判断题:(请在前面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1、道德规范的认知是个体道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是没有道德修养的。
()2、革命传统道德是与战争时期相适应的,在和平时期没有必要继承革命传统道德。
()3、大学生学习的知识多,所以道德素质高。
()4、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忙着挣钱,在这个时候再来讲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5、道德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要立足于、服务于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思想道德与修养考试题
![思想道德与修养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b69051f01dc281e53af075.png)
《思想道德修养》试题及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理解辩析题:(每小题 8 分,共 80 分)⒈个人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它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
答案要点:说法正确。
(2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分)人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体,基于生活的具体条件及自身素质的差异,人会呈现鲜明的个性。
(2分)但是不管怎样,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式和内容的社会特征。
(2分)2.人生价值和知识的占有成正比。
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
(2分)贡献是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人生价值与人的贡献量成正比。
(2分)知识占有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贡献量的多少,但不必然决定贡献量。
(2分)贡献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受人的德行的影响。
(2分)⒊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规定道德的底线。
答案要点:说法正确。
(2分)本题重在考察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的关系。
(2分)法律来源于道德体系中的义务的道德,即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
(4分)⒋集体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整体利益、崇尚群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答案要点:说法不正确。
(2分)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它包含了对个人正当利益的兼顾。
(3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整体利益、崇尚群体精神则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具有明显的阶级狭隘性。
(3分)⒌作为社会调节规范,道德只调整人的内心动机而法律只调整人的外部行为。
答案要点:说法不完全正确。
(2分)道德和法律的调节作用的作用点不同,道德主要是作用于人的内心,法律主要作用于人的行为。
(3分)但两者的作用不是截然分开的,应是相辅相成的。
(3分)⒍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情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答案要点:说法正确。
(2分)本题着重考察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自考大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和答案
![自考大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8a806a8114431b90dd8e5.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03706)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
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B )B.实现共产主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C.爱国主义3、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C )C.人生目的4、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称为( A )A.人生价值5、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6、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待服务对象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
这是职业道德中(C )C.办事公道的要求7、关于爱情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认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他们表达的意思为,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D )D.道德和精神8、良好的个人品德体现为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
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整洁大方,举止端庄文雅。
这是良好个人品德中(B )B.文明礼貌的表现9、个人进行道德修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使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完善。
这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中( B)B.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10、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是( D)• D.执法为民11、法律思维是按照法律原理.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思想道德修养考试的重点题和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考试的重点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3cc25b14e852459fb5746.png)
思想道德修养考试的重点题和答案1、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答: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了解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2、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有哪些?答: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因此,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3、理想的作用是什么?答:理想的作用有: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答: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客观标准,一般可依据三方面标准:一是这种理想是不是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是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脱离,是不是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三是这种理想是不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不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答: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
第二,社会实践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
第三,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
6、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7edb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1.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宏大革命,在实践中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就成为新时期宽阔青年的历史使命。
【考点】绪论绪论2.【答案】C【解析】(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了举什么旗的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了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了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杰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了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考点】绪论绪论3.【答案】B【解析】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公正、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建设应然状态的是民主。
【考点】绪论绪论4.【答案】D【解析】自然属性: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包括人的条件反射、新陈代谢、食欲和性欲等。
社会属性: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包括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
【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科学熟识人的本质5.【答案】A【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看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世界观准备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进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析】人生的社会价值必需和自我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制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制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951d789e31433238689377.png)
题目1、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段话?4、如何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这一观点?5、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6、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大学生应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8、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9、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大学生如何做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0、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12、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什么是道德?道德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1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5、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6、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17、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8、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19、什么是个人品德?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20、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1、什么是法律规范?其逻辑结构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法律关系?它包括哪三要素?22、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培养途径是什么?2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24、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5、什么是合宪性审查?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2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7、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分别有哪些具体规定?如何理解?28、什么是刑法?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及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参考答案1、什么是新时代?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个新时代,是: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思想道德修养考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88be9e009581b6bd9eba6.png)
思想道德修养考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综合型人才最基本的特点是( C )A、知识与能力的结合B、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C、专精与博学的结合D、能力与素质的结合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B.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C.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D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社会关系4、大学生活的基本特征是(A )A、自我管理B、自我发展C、发展创造D、提升素5、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须是( A )A.为人民服务B.为自己服务C.为少数人服务D.为统治者服务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D )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7、心理优化的有效途径( A )A、自我开放B、社会交往C、社会实践D、自我反省8、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 D )A.心理情绪不急不躁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D.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9、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
这说明(D )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10、人的现代化中最主要是指( C )A、人格的现代化B、思想的现代化C、人生素质的现代化D、社会现代化1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D )A、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12、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B )A、道德品质修养B、思想政治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D、社会交往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人生发展的路向坐标。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考试重要考点
![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考试重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a5f2daf524ccbff021843f.png)
一、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1、树立自立自信自强自律的生活意识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3、虚心学习,细心体察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二、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终生学习。
二、树立成才的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三、道德的含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一定时期,一定阶级,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法律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范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七、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八、中国梦: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九、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十、理想的特征:时代性、阶级性、实现的可能性、实践性、超越性、现实性、预见性十一、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使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十二:民族精神:指一个名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十三、信念的特征:稳定性、社会性、发展性十四、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是信念的形成动力,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是维持精神的动力十五、理想信念的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十六、两个10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b23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e.pn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P3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P10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P144.“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5.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P286.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信念具有执着性和多样性。
P29-30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P488.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P689.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P9010.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P107-10811.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P13212.大学生要引领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P13413.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P13814.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P142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P15416.我国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
P15417.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P15818.“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展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P16419.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
P17420.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P179-180二、单项选择题1.决定了人的本质是( C )。
P9A.只有家庭关系;B.只有法律关系;C.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的共享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试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95a945f46527d3240ce0af.png)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简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简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
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
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更有意义。
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是,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3.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简答或分析):逆境,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
顺境,气氛宽松、条件优越,容易使人产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逆境,犹如逆水行舟,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人们要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实现理想。
要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顺境时,不得意忘形,要迎高潮而上,乘风破浪而快进。
逆境时,不悲观失望,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变压力为动力。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们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4.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5.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怎样对待和分析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出国的现象: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无论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思想道德修养必备考查知识点汇总
![思想道德修养必备考查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6737d3fb9f3f90f77c61b58.png)
思想道德修养必备考察知识点汇总一、说明“思想道德修养〞是每个考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是一门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修养类的核心课程。
它是根据我们成长的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变化、开展的规律,针对考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成才等实际问题,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职业道德观教育作为主线,教育、引导考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宗旨和主要任务是: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精神;教育和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对高职生进展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那么的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确立共产主义远XX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家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一〕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
〔二〕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落实?公民道德建立实施纲要?,进展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那么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
〔三〕教学内容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坚决的爱国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考试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ad0f9ec3a87c24028c4a1.png)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考试简答题及答案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P3答:一是认识功能;二是时间功能:表现在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促进功能。
2、列举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
P目录答: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P84答:从仪表、举止、语言、礼仪四方面入手。
4、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P106答: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5、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P122答:谦虚和蔼;尊重理解;一视同仁。
6、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在宽容问题上正确对待自己。
P104-105答: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正确对待自己。
7、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细节有哪些?(写六条即可)P131答: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诺言;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
8、简述教师形象塑造的几个维度。
P84答:第一,角色定位;第二,注意首轮效应。
9、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论》P37答: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10、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教师道德教育论》P111答: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题及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9f5d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7.png)
2021年《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题及答案(适用于2021年05级本、专科各专业)卷面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B )A马克思注意理论课B思想政治教育课C政治理论课D道德修养课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最根本特征是(A )A政治性B指向性C 应用性3、社会主义大学的培育目标是(C )A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材B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C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交班人4、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A )A人材的思想道德素质B人材的文化素质C人材的身心素质5、就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发展来看,他们的区别在(C )A 迅速走向成熟的水平B 完全成熟的水平上C 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6、“化气愤为干劲,化悲痛为力量”这句话表现了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B )A 防同B 升华C 补偿D 幽默7、美是理念最先由(D )提出A休漠B黑格尔C狄德罗D柏拉图八、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 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9、一种道德性为多次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成为( D )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10、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B )。
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捍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11、人与人之间通过必然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彼此影响的进程是(D)。
A.人际关系B.平等合作C.公共生活D.人际交往12、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审美等自我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是(A )。
A.修养的境界B.修养的途径C.修养的目的D.修养的内容13、人生价值观是(D )A. 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B.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C. 对人为何活着的大体观点D. 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熟悉和评价时所持的大体观点14、下列选项表现了道德品质特征的是(C )A.主观上的一种道德认识B.客观上的一种道德性为C.主观道德熟悉与客观道德性为的统一D.主观道德熟悉与客观道德性为的对立1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际交往中(D )原则的表现。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答案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df99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4.png)
思修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2023自考版答案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变革的动力和革命的目标•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原理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3.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的特点和作用•法律原则和法治基本原则•法律人格和法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经济特区和开放政策•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价值规律和商品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和剥削的本质2.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经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关于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政策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和调节机制•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原则•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四、科学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结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2.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3.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以上是关于思修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这些知识点是2023年自考版的答案。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2021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考前必做题及答案
![2021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考前必做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4aaf5af45b307e87197f4.png)
2021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考前必做题及答案(1)多选题1、下列选项中,对于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BD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B、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C、道德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德D、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 ) 正确答案:BCDA、压制个人,束缚个性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3、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条件是() 正确答案:ABC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前提B、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和政体是政治前提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前提D、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群众基础4、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 )利益正确答案:ACA、长远的B、稳定的C、根本的D、一时的5、社会主义社会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表现为( ) 正确答案:ACDA、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为集体利益个人必须牺牲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激烈冲突时,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D、不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任意牺牲个人的利益6、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正确的理解是( ) 正确答案:ABDA、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B、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C、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D、集体主义为培养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道义保障7、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有( )层次正确答案:BCDA、先己后人B、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C、先公后私,先人后己D、无私奉献,一心为公8、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 正确答案:ABCDA、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B、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C、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D、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9、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的道德理想,包括( ) 正确答案:ABCDA、大公无私、公而忘私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0、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答案:ABCDA、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覆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和各个利益群体B、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C、既体现了先进性导向,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D、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2021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考前必做题及答案(2)多选题1、道德修养应注重( ) 正确答案:ABCA、要与道德主体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B、要与道德主体具体的道德行为相联系C、要与道德主体的全部道德实践过程相联系D、要与道德主体的个性特点相联系2、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 正确答案:ABCDA、坚持理论与实践像统一B、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C、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D、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3、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反映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ABCD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吾日三省吾身”B、“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D、墨家提倡“察色修身”“以身戴行”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包括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3、自律规范:a、内因机制b、奉献精神c、高尚的品德和情操d、自我修养4、良心:教师良心是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5、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7、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是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9、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10、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1、人生理想:是人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12、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14、教育价值: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15、道德的修养:是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6热爱学生:就是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负责严格要求、关爱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提倡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简答题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a、崇高性。
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作用。
b、奉献性。
一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甘当人梯的职业心理;二是教师的工作一般总是没有显扬的默默无闻。
c、示范性。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种是知识的传授,一种是品德的培养。
D主导性。
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特点a、目的的双重性b、对象的多样性c、手段的示范性d、过程的往复性e、内容的丰富性f、效果的迟效性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可以用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没有制度化,也不使用强制手段。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或称良心规范。
道德作为个人品质:具有阶级性、时代性等一般社会意识的特征。
道德渗透于一切的思想和行为中,凡是有理智的正常人都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行为。
4、如何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
但是,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
另外,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社会:a、认识功能b、调节功能c、稳定功能d、教育功能e、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功能个体:a、协调功能b、启智功能c、保健功能d、心理功能e、情感功能f、升华功能G导向功能两者的关系: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的组成部分,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
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点:a、道德意识的高尚性b、道德行为的榜样性c、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a、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需要b、社会影响的需要c、培养人才走向社会的需要 D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8、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它们间的关系怎样?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关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同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或基本层面,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区别:一,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高准则,较之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通性;而道德规范较之道德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
二,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直接反映,较之道德规范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道德规范较之道德原则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联系:一是内容上的互补。
二是性质上的同一性。
9、乐教与敬业关系?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乐教中包含着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引以为荣的崇敬和自豪,敬业中也包含有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浓厚情感和快乐心境。
乐教有利于促进敬业精神的形成,敬业也有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情感,两者相互包含,相互依存。
但比较而言,两者又存在内外、先后的分别,乐教尽管是建立在对职业认识的基础之上,是心有所乐,但它倾向于外在的情感表露,属于道德情感,敬业需要外在的行为或情感表现,但强调的是内心的诚敬或尊重,属于更为内在的道德信念。
是先有乐教的道德情感,后有敬业的道德信念。
在乐教和敬业的关系中,敬业处于更为核心和主导地位。
10.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义?首先乐教敬业是教师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其次,乐教敬业是履行教师职责的道德保障;最后是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11、你是这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处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社会道德的本质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人际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道理关系,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最根本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它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始终,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a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依法执教,廉洁从教b、教师间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关心集体,顾全大局c、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家长,谋求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教育合作D、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一般的同事关系;另一方面是上下级隶属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既一般同事相处时的道德要求,还应当遵循集体主义的原则即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理解体谅领导,支持领导工作、积极协助领导,共建教育者集体。
13、人生目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从目的的意向性上看,可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前者的生活节奏较紧张,感觉有点累,但却能得到充实和成就的补偿。
后者往往平平常常,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但有时也能从轻松自如中找到平衡。
2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分为奋斗型人生和欣赏型人生。
前者目标明确,有较强的精神动力,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也可能因为过分关注于行为的结果而忽略了路途中许多美好的景色。
后者虽然因留恋于路途中的香花绿草,没有太多的机会达到人生的颠峰境界,但却也能时时品尝到生活的乐趣和享受。
3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分为自我人生和社会人生。
前者虽然有些褊狭,并且冒着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风险,但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为生活及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最直接的动力。
后者胸怀是宽阔的,境界是崇高的,但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历史中一直局限于少数道德楷模,未能成为大多数人信奉的人生目的。
4、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分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前者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
后者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精神方面的。
14、教师职业的目的有哪些类型?a、谋生。
这一类型最广泛,基本上可以看作既定的事实。
b、兴趣和个性它是一个十分个性化、理想化的职业目的类型。
C、地位或声望d、使命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的职业动机和目的,也是动力最大最持久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15、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学生的爱有什么不同?教师:a、严在当处,爱在其中b、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c、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感情用事。
D、教师的爱具有普遍性家长:a、存在一定程度的私心b、形式狭隘c、有局限性论述题1、当/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在哪?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1认识不到位,只教书不育人有的高校教师对自身应有的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认识模糊,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职业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因而影响教师敬业奉献精神。
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认为我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完成了任务,就是育人了,而对于课堂出现种种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打瞌睡、看其它书籍、甚至交头接耳等违反课堂纪律现象不闻不问,对学生在课外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甚至放任自流;也有个别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后随意发泄对现实、对学校的不满,甚至因为个人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发泄私愤,带着情绪上课,其结果:书也没有教好,又严重影响了育人质量。
2在岗不敬业,治学不严谨,谋求第二职业的太多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间精力投入少,不认真备课,上课应付了事,对教材不钻研,知识不更新,不研究教学方法,不注意因材施教,上课内容空洞,照本宣科,教学信息量少,深度不够,没有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动态及时补充到讲课内容中去,学生反映比较差,甚至有的教师忙于第二职业。
以兼职为主,本职为辅,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要求不高,马虎应付,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3行为不规范,为人不师表有的教师言行和穿戴方面未能规范自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甚至将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没有做到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独尊,与同事、同行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和团结协作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