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方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蜡烛;3. 火柴;4. 直尺;5.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2. 提问:你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了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3.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三、拓展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平面镜成像的教案方案
平面镜成像的教案方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1. 引入平面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特点。
2.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如何产生像。
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2.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3 教学方法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
记录法: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2.4 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平面镜、物体、记录纸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并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三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探究。
3.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1. 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的原理。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如何产生像。
3.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总结平面镜成像的数学关系。
第四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实例法: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4 教学步骤1. 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1 课题背景1.1.1 平面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对于学习光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1.1.2 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1.1.3 平面镜成像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摄像机、望远镜等,具有实际意义。
二、知识点讲解2.1 平面镜成像原理2.1.1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线反射产生的,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按照反射定律发生反射。
2.1.2 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物体的虚像。
2.1.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教学内容3.1 平面镜成像实验3.1.1 准备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一块作为平面镜,一块作为透明板。
3.1.2 让学生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像。
3.1.3 同时让学生观察透明板上的物体和其像,对比两者的位置和大小。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1.2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1.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平面镜成像现象。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学生理解光线反射定律以及如何应用到平面镜成像中。
5.1.2 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1.3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并解释平面镜成像现象。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一块作为平面镜,一块作为透明板。
6.1.2 物体,如书籍、铅笔等,用于放置在平面镜前。
6.1.3 测量工具,如尺子,用于测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
6.2.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6.2.2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笔,用于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6.2.3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讲解和实验心得。
七、教学过程7.1.1 教师通过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物像距离相等,成像虚实性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位置的判断和成像虚实的理解。
- "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你能找到多少?":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成像的虚实性等。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平面镜成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平面镜成像的重点,强调成像特点和原理,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评估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备课: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3. 平面镜成像应用:生活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及应用。
2.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物体(如书本、玩具等)。
2. 实验器材:实验桌、实验凳、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及应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4. 教学资源: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实例,如化妆镜,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等。
4.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应用实例,如穿衣镜、哈哈镜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感悟。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通用5篇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组织,将物理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1】学习目标: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 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面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二、合作交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猜想与假设:2、设计并进行实验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选择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
2.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
3. 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2. 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5. 应用:讨论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穿衣等。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亲身体验光学实验。
3. 开展光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
2. 实验器材:准备平面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
3. 网络资源:提供光学相关的网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2. 作业反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3. 实验反馈: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如照镜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拓展: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度。
2.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巩固作用。
3. 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阅读:1. 《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活中的物理学》: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卡片、铅笔、直尺。
2. 实验材料:学生用书、实验报告册。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1. 平面镜成像原理(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2)利用教具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特点(1)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作业布置】2. 选择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成像的具体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像的位置、大小等特征。
4. 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学习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当你站在平面镜前,就会看到平面镜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这就是你的像。
当你走近平面镜,它也向你走来;当你远离平面镜,它也随之远去;当你举起左手,它却举起了右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我们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探究。
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确定了像的位置,再比较像跟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2)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30°30°2 45°45°3 35°35°【分析论证】①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看或自己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4. 分析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生活实例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物体、直尺、白板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过程、生活实例等内容。
3. 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第3-4课时:进行实验演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第5-6课时: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 第7-8课时:进行课堂问答和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培养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2)运用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1)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
2. 平面镜成像实验(1)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
3. 平面镜成像规律(1)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5. 环保意识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倡节约资源;(2)让学生从自身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深入理解;(2)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2. 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物体、测量工具等;2. 教学资源:平面镜成像课件、视频、图片等;3. 教室环境:保持教室整洁,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试衣间的镜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6. 总结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模型、白板、标记笔等。
2.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相关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
学
设
计
单位:会泽县鲁纳中学
姓名:胡加云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的应用。
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例如,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跟物是否相等;当物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像的大小是否改变;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掌握“替代法”“转换法”等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2.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性向自主性转变,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多媒体平台、平面镜一块、玻璃板
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光屏、火柴、一张方格纸●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1.日常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展示应用平面镜的实展示课件联想观察
例图片. 利用“倒影”引出平面镜的作用。
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回答归纳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引导学生归纳引出课题2.观看“桂林山水”、舞蹈演员对镜练舞蹈视频,播放视频观看思考
思考:提出问题讨论、自由回答(1)水中的“倒影”跟水上的景物在大小等方面有何规律?
(2)镜中人物的动作和本人的动作一致吗?
3.说明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迁移类比:几何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引导学生迁移类比. 类比联想(1)联想、归纳,找出问题:
①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提问思考、讨论
②像和物体的大小是否相同?
③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
④像和物体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2)建立假说:激发学生思考猜想、回答
①像可能是虚像
②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43页的学生探究实验设计,然后提出问题:提问引导①、为什么不用平面镜而是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便于透过镜子看到后面的情况。
②、怎么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用另一个与镜前蜡烛大小相同的蜡烛与像进行比较。
③、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用另一只与镜前蜡烛大小相同的蜡烛在镜子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
镜中的像完全重合。
4.实验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光屏、方格纸、刻度尺、笔
5.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组、引导实验步骤实: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两个支架架住玻璃板,使玻璃板竖直。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4)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停止移动,观察像的特点。
注意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5)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6)改变蜡烛与镜面的距离,再做一次实验。
6、分析论证:
1.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块光屏,光屏上能否承接到物体的像?
实验现象: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结论一: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实验现象:蜡烛B和A的像完全重合。
思考讨论二:
如何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在方格纸上标记蜡烛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两支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填入表格。
展示学生实验成果
结论三: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反馈练习]
(二)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1.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光路图. 课件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光路图归纳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引导学生分析
2.总结作图的方法. 归纳
三、课堂小结引导、总结、强调回忆、回答知识结构、思维程序
四、布置作业出示题目课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大小相等。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