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一主课件:居住区规划设计
二、公建系统
三、绿化系统
四、空间环境
五、实例图解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图3-19),位于福建福州区开发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 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用9.4hm2,总居住人口4025人, 总建筑面积128055m2。
规划结构分析,小区分为三个组团,一个扩大院落。 道路系统分析,路网主干道采用环通式,次干道为枝状尽端式,入户小路以 步行为主,可减速通行小汽车。 公建系统分析,商业服务中心设于小区南入口,文化活动中心设于中心,小 学设于西北角独立地段。 绿化系统分析,中心绿地、防护林带、林荫道以及组团绿地、院落绿地等点 线面结合形成系统,院落空间有一定变化具有识别性。 空间环境分析,居住空间组织有序,南入口商业服务中心为前景,文化活动 中心达到全区高潮,林荫步道为结尾。
专题一:居住区规划设计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主讲人:叶焕 2014.8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各个历史时期,居住区 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因素 的影响,随时代同步发展。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 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 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旁小路等,属宅群和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是上述两项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 的消极空间。
2、庭院空间环境
(一)场地布设
1.动区与静区 2.向阳区与背阳区 3.显露区与隐蔽区 场地之间宜用铺砌小路联系起来,这样,既方便了居民,又使绿地丰富多 彩。
三、绿化系统
四、空间环境
五、实例图解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图3-19),位于福建福州区开发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 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用9.4hm2,总居住人口4025人, 总建筑面积128055m2。
规划结构分析,小区分为三个组团,一个扩大院落。 道路系统分析,路网主干道采用环通式,次干道为枝状尽端式,入户小路以 步行为主,可减速通行小汽车。 公建系统分析,商业服务中心设于小区南入口,文化活动中心设于中心,小 学设于西北角独立地段。 绿化系统分析,中心绿地、防护林带、林荫道以及组团绿地、院落绿地等点 线面结合形成系统,院落空间有一定变化具有识别性。 空间环境分析,居住空间组织有序,南入口商业服务中心为前景,文化活动 中心达到全区高潮,林荫步道为结尾。
专题一:居住区规划设计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主讲人:叶焕 2014.8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居住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各个历史时期,居住区 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因素 的影响,随时代同步发展。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 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 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旁小路等,属宅群和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是上述两项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 的消极空间。
2、庭院空间环境
(一)场地布设
1.动区与静区 2.向阳区与背阳区 3.显露区与隐蔽区 场地之间宜用铺砌小路联系起来,这样,既方便了居民,又使绿地丰富多 彩。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二)道路线型控制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 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 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 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 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和交通组织 的基本方式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 民出入;
(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 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 车区;
(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 宜超过60米;
(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 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 求
(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 的直角转弯处;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 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 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 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 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和交通组织 的基本方式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 民出入;
(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 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 车区;
(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 宜超过60米;
(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 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 求
(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 的直角转弯处;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ppt课件
• 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 10% ~15 %的 体育活动场地。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全版居住区规划.ppt(new).ppt
5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生态性原则 (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 (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精品课件.
6
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
(一)居住区的规模
户数 人口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0000—16000
3000—5000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组区
.精品课件.
11
3. 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精品课件.
12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
1. 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
➢ 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
.精品课件.
西、北
北 偏东35°至 北偏西35° 南 偏西25°至 西偏北30° 东、西
西、北
西、西北、北
西、北
西、西北
19
(3)通风
➢ 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 ➢ 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 ➢ 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
.精品课件.
20
(4)噪声的防治
.精品课件.
44
.精品课件.
45
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 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 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精品课件.
46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8.附岩
9. 悬挑
38
规划平面设计
一、住宅单体的组合布置 [1]行列布置 这种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 一种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 调、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以上缺点, 在规划布置时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 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
39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基本形
2)平面形式 梯间式、走廊式、点式
18
住宅楼基本构成
(1)梯间式住宅
– 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 面积少,户间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19
住宅楼基本构成
跃层
– 利用顶层做跃层,退台,减少日照间距 – 有效利用空间,丰富立面效果,带来很好的效果户内空
间变化
20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 住宅建筑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4-05-14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定义与介绍 ➢容积率与居住形式 ➢住宅楼基本构成 ➢规划平面设计 ➢规划立面设计 ➢节能、节地 二、案例分析
住宅楼基本构成
转角处理
– 有效利用住宅楼两端的空间 – 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空间处理更加灵活 – 有利于邻里空间的营造 – 主要朝向受到影响
21
住宅楼基本构成
(2)走廊式住宅
–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 – 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
22
居住区规划课件整理PPT课件
对日照朝向的要求较高。当地居民对 -15度到 15度之间的住宅朝向接受程度比较好,对规划 形态的灵活性产生一定制约。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价值取向不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八)住区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
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九)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 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 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 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 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 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马赛公寓
居 住 综 合 体
马赛公寓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 (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简称CNU) 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 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标志着新城市 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
《新城市主义宪章》强调社区的紧凑;公 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 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 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价值取向不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八)住区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
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九)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 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 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 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 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 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马赛公寓
居 住 综 合 体
马赛公寓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 (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简称CNU) 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 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标志着新城市 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
《新城市主义宪章》强调社区的紧凑;公 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 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 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精品PPT课件居住区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居住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 两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 共空间四个层次,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而言, 主要对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 布局进行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整个富翔天地居住小区建成后可容纳 1500户居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 建筑群落富有变化韵律,园区内清 新雅致的多层公寓、俊秀挺拔的高 层公寓交相辉映,有北向南、高低 错落的建筑勾勒出起伏曲折、优美 的天际线。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富翔天地小区环境设计强 调人性化,考虑居民的心理需 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兼备观赏 性与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 中形成半开放性空间或者全开 放性空间。在景观设计上,采 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 区景观效果,并追求生态效益, 充分展示绿色植物本身形、色、 味,体现自然美。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的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 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 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 算等指标。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居住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 两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 共空间四个层次,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而言, 主要对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 布局进行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整个富翔天地居住小区建成后可容纳 1500户居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 建筑群落富有变化韵律,园区内清 新雅致的多层公寓、俊秀挺拔的高 层公寓交相辉映,有北向南、高低 错落的建筑勾勒出起伏曲折、优美 的天际线。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富翔天地小区环境设计强 调人性化,考虑居民的心理需 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兼备观赏 性与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 中形成半开放性空间或者全开 放性空间。在景观设计上,采 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 区景观效果,并追求生态效益, 充分展示绿色植物本身形、色、 味,体现自然美。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的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 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 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 算等指标。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第11章 居住区规划精品PPT课件
• 停车用地
– 路边停车位、回车场边停车位、住宅底层停车 位等一般不计入停车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
• 千人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 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分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 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两个居住 组团。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 顷,建筑密度为20%。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 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
•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万平 方米)
•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 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 住宅建 础;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要求为条件。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线来划定。
• 道路用地
– 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 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 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 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 路边停车位、回车场边停车位、住宅底层停车 位等一般不计入停车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 公共绿地 • 其他用地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
• 千人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级公 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分类指标:是指每千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 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 某住宅区用地面积为12公顷,有两个居住 组团。第一个组团为3层住宅,用地为4公 顷,建筑密度为20%。第二个组团为6层住 宅,用地为8公顷,容积率为1.4。
• 整个住宅区的住宅建筑总面积。(13.6万平 方米)
• 整个住宅区的容积率。(1.1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 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 住宅建 础;左右的界线一般以消防要求为条件。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线来划定。
• 道路用地
– 指在住宅区界线内所有道路的红线或路幅界线 内的用地,并除去应该计入住宅建筑用地内的 宅间通路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用地 范围内的专用道路用地。
《居住区规划2草》课件
绿地系统:合理规划绿地系统,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绿地等,提高居住区 的生态环境质量。
配套设施: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 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建筑设计:住 宅建筑、公共 建筑、配套设 施等的设计理 念、风格和布
案例启示:如何做好居住区规划
添加标题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反映居住区规划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添加标题
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规划理念、设计手法、空间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 的问题和优点
添加标题
案例启示:总结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何做好居住区规划的建议和措施,包括规划理念的 创新、设计手法的灵活运用、空间布局的优化、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
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居住区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居住区规划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现代居住区规划的理念和实践 居住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未来居住区规划的趋势和挑战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的选址和布局
选址原则:根据城市规划、自然环境、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地 点进行居住区建设。
布局设计: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空 间布局,包括住宅布局、公共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布局等。
添加 标题
配套设施: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居民需求,合理规划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 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
建筑设计:住 宅建筑、公共 建筑、配套设 施等的设计理 念、风格和布
案例启示:如何做好居住区规划
添加标题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反映居住区规划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添加标题
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规划理念、设计手法、空间布局、配套设施等方面 的问题和优点
添加标题
案例启示:总结案例的经验教训,提出如何做好居住区规划的建议和措施,包括规划理念的 创新、设计手法的灵活运用、空间布局的优化、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
居住区规划的重要性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居住区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居住区规划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现代居住区规划的理念和实践 居住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未来居住区规划的趋势和挑战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的选址和布局
选址原则:根据城市规划、自然环境、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地 点进行居住区建设。
布局设计: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空 间布局,包括住宅布局、公共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布局等。
添加 标题
居住区规划课件
最新版
《居住区 · 规划设计》 备课课件
第1章:课程介绍(认识篇)-1
《宅经》曰:“凡人所居,无不在宅”。住宅作为人类生存 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 质消费资料,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享受多层次生活方 式的需求。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 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满 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家已经不仅仅意 味着是遮风避雨的房子,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经从满足简单的有 房住、住的宽敞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向寻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 会环境过渡----住区。
1.4 住区的发展
1.4.1住区组织形式的演变
(坊里—邻里单位—小区—社区)
1.传统居住形态的演化
里、坊、胡同等 居住区概念的提出
二战后美国、邻里单位、住宅区 英国卫星城的建设
第一代卫星城 第二代卫星城 第三代卫星城 新城建国建成的住宅区变迁进程尝试作一个初步的划代,即:
城市规划方面
2邻里单位
从西方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的居住空间最终将摆脱功能主义的束缚,“从强调功能分 区向重视功能复合转变,从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向多元化的网络结构转变,从重视物质形体环境的 优美向重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转变,从强调远期静止的规划结果向注重控制城市发展的动态过 程转变,并由此使功能主义城市以及在同样的规划理念下出现的邻里单位模式经过不断的反思而 最终被放弃”,但就我国目前住区的建设来看,功能分区的方法仍被沿用,居住空间的组织机构 多年来一直沿用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区及居住小区模式,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第八 步住得高尚品味 第七步 住得有文化 第六步 住得舒适 第五步 住得便捷 第四步 住得有景 第三步 住得有效 第二步分得开 住得下 第一步 有屋住
《居住区 · 规划设计》 备课课件
第1章:课程介绍(认识篇)-1
《宅经》曰:“凡人所居,无不在宅”。住宅作为人类生存 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家庭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 质消费资料,它可以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乃至享受多层次生活方 式的需求。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 为居住者提供居住的空间和场所,还需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满 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 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家已经不仅仅意 味着是遮风避雨的房子,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已经从满足简单的有 房住、住的宽敞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向寻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 会环境过渡----住区。
1.4 住区的发展
1.4.1住区组织形式的演变
(坊里—邻里单位—小区—社区)
1.传统居住形态的演化
里、坊、胡同等 居住区概念的提出
二战后美国、邻里单位、住宅区 英国卫星城的建设
第一代卫星城 第二代卫星城 第三代卫星城 新城建国建成的住宅区变迁进程尝试作一个初步的划代,即:
城市规划方面
2邻里单位
从西方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的居住空间最终将摆脱功能主义的束缚,“从强调功能分 区向重视功能复合转变,从等级化的组织结构向多元化的网络结构转变,从重视物质形体环境的 优美向重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转变,从强调远期静止的规划结果向注重控制城市发展的动态过 程转变,并由此使功能主义城市以及在同样的规划理念下出现的邻里单位模式经过不断的反思而 最终被放弃”,但就我国目前住区的建设来看,功能分区的方法仍被沿用,居住空间的组织机构 多年来一直沿用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区及居住小区模式,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第八 步住得高尚品味 第七步 住得有文化 第六步 住得舒适 第五步 住得便捷 第四步 住得有景 第三步 住得有效 第二步分得开 住得下 第一步 有屋住
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3)室外地坪标高设计——保证室外地面适宜的坡度,标 明其控制点整平标高。
(4)建筑标高与建筑定位——根据要求标明建筑室内地平 面标高,并标明建筑坐标或建筑物与其周边固定物的距离 尺寸,一对建筑物定位。
第21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5)地面排水——用箭头法表示设计地面的排水方向, 若有明沟,则标明沟底面的控制点标高,坡度及明沟的 高度尺寸。 (6)挡土墙、护坡——设计地平的台阶连接处标注挡 土墙或护坡的位置。 (7)剖面图和透视图——在具有特征或竖向较复杂的 部位,做出剖面图以反映标高设计,必须做出透视图以 表达设计意图。
5.1.1 设计地面 根据功能使用要求,工程技术要求和空间环境组织要
求,对基地自然地形加以利用、改造,即为设计地面。 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一)平坡式 (二)台阶式
(三)混合式
第2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一)平坡式 将地面平整成一个或多个坡度和破向的连续的整平
第10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图片 9-3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11页/共33页
坡地住宅建筑竖向 设计处理手法示意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2.道路 标高 要满足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排水要求以及管网敷设要
求。在一般情况下,雨水由各处平整地面排至道路,然后 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入雨水口。所以,道路不允许有平坡 部分,保证最小从坡 ≥ 0.2 %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应比 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 m 以上。
第14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5.1.3场地排水 在设计标高中考虑了不同场地的坡度要求,为场地排
(4)建筑标高与建筑定位——根据要求标明建筑室内地平 面标高,并标明建筑坐标或建筑物与其周边固定物的距离 尺寸,一对建筑物定位。
第21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5)地面排水——用箭头法表示设计地面的排水方向, 若有明沟,则标明沟底面的控制点标高,坡度及明沟的 高度尺寸。 (6)挡土墙、护坡——设计地平的台阶连接处标注挡 土墙或护坡的位置。 (7)剖面图和透视图——在具有特征或竖向较复杂的 部位,做出剖面图以反映标高设计,必须做出透视图以 表达设计意图。
5.1.1 设计地面 根据功能使用要求,工程技术要求和空间环境组织要
求,对基地自然地形加以利用、改造,即为设计地面。 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一)平坡式 (二)台阶式
(三)混合式
第2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一)平坡式 将地面平整成一个或多个坡度和破向的连续的整平
第10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图片 9-3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11页/共33页
坡地住宅建筑竖向 设计处理手法示意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2.道路 标高 要满足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排水要求以及管网敷设要
求。在一般情况下,雨水由各处平整地面排至道路,然后 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入雨水口。所以,道路不允许有平坡 部分,保证最小从坡 ≥ 0.2 %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应比 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 m 以上。
第14页/共33页
居住区规划
第五章 竖向规划设计
5.1.3场地排水 在设计标高中考虑了不同场地的坡度要求,为场地排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30
(二)住宅区的结构
4 空间层次与组合
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这些住 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 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 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 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 城市外部空间。
7
住居住区规划结构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1 结构
8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2 规划结构
9
10
(二)住宅区的结构
1 构成要素
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 间、景观四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时,构 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 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 是规划的结构。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 换性。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体现 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55-65 12-22 9-17 5-15 100
70-80 6-12 7-15 3-6 100
15
(二)住宅区的结构
2 用地规模与配置
居住密度: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及规 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定义:单位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包含了人口 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 念。
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以达到使居民有 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 考虑因素:上述设施在布局中可以考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 结合,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户外活动 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应该注 意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入家庭,部分公共服务 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管理设施的位置将逐步不受服 务半径的限制。
(二)住宅区的结构
4 空间层次与组合
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这些住 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 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 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 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 城市外部空间。
7
住居住区规划结构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1 结构
8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2 规划结构
9
10
(二)住宅区的结构
1 构成要素
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 间、景观四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时,构 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 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 是规划的结构。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 换性。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体现 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55-65 12-22 9-17 5-15 100
70-80 6-12 7-15 3-6 100
15
(二)住宅区的结构
2 用地规模与配置
居住密度: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及规 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定义:单位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包含了人口 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 念。
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以达到使居民有 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 考虑因素:上述设施在布局中可以考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 结合,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户外活动 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应该注 意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入家庭,部分公共服务 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管理设施的位置将逐步不受服 务半径的限制。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 ppt课件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 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7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 表规定
13.05.2021
8
13.05.2021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 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 组团等多种类型。
13.05.2021
22
三.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 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率
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 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 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13.05.2021
16
围合式布局
13.05.2021
17
13.05.2021
五.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 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 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 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 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 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 布局形式节地节能,适合在有 限的空间里满足现代居民的 各种要求.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 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其他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7
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下 表规定
13.05.2021
8
13.05.2021
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其规划 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 组团等多种类型。
13.05.2021
22
三.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 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率
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 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 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13.05.2021
16
围合式布局
13.05.2021
17
13.05.2021
五.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 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 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 内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 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 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 布局形式节地节能,适合在有 限的空间里满足现代居民的 各种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PPT
03
案例三:广州某居住区规划设 计
项目背景介绍
位于广州市中心城 区,周边配套设施 齐全,交通便利。
目标客户群体为年 轻白领、家庭和退 休人士等。
定位为中高端居住 区,注重居住品质 和社区氛围营造。
规划设计理念
注重生态环保,打造绿色宜居 社区。
倡导人文关怀,营造舒适、安 全、便捷的社区生活。
追求创新与个性,打造特色居 住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可持 续发展,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
营。
规划布局与空间布局
整体规划布局
该居住区整体规划布局合理,空间层次分明,注 重景观视线和空间感受。
公共空间布局
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包括公共绿地、活动广场、 休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道路交通布局
道路交通布局合理,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 分布有序,确保交通安全、便捷。
居住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目录
• 案例一:北京某居住区规划设计 • 案例二:上海某居住区规划设计 • 案例三:广州某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 案例四:成都某居住区规划设计 • 设计手法及创新点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案例一:北京某居住区规划设 计
项目背景介绍
项目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某区,距离市中心较近。
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
建筑风格
该居住区的建筑风格为现代简约风格,注重建筑细节和品质。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注重绿化覆盖率和景观品质,包括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间绿地等。
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设施
该居住区配备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超 市、餐厅、银行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 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上海大街—里弄规划结构
上海的石库门建筑
过街楼划分空间
武汉印象
武 汉 里 弄
划分空间
(二)、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 佩里提出“邻里 单位”理论
中国在50年代初 居住区建设受到 此理论影响。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
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 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
(三)大街---胡同
元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街----胡同,原来 的巷改为胡同,形成了大街—胡同---四合 院
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 建造。
元大都
大 街 胡 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一)传统的大街---里弄的规划结构
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 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 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死胡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四)居住区—居住街坊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
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人-5万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 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 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 段。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三、居住区规划内容 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1、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封闭的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 元代出现大街---胡同结构形制
(一)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在西汉至
唐代年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 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 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 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 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 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 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 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人-1.5 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 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基本特征:
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 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 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 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 割。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制特点: 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
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 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封闭的里坊制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 于 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居住区 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碑刻图
唐 长 安 城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第六章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第七章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 优秀方案介绍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⒈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⒉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规模 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
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
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三)、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 代在美国提出,在1933年美国建筑师斯 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 为雷德朋体系。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
Hale Waihona Puke 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 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 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 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 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雷 德 朋 居 住 区 规 划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二)街巷制: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式的单一居住性的 里坊制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 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撤去围墙,演变为街巷 制。
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 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
北宋东京开 封城平面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 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 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 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成人和儿童游憩、 运动的场地和绿地。居住建筑在街坊内 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 合式等形式,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面积一般为2~10公顷。中国在50• 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 坊的布置形式。50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 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 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 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 性。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上海大街—里弄规划结构
上海的石库门建筑
过街楼划分空间
武汉印象
武 汉 里 弄
划分空间
(二)、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 佩里提出“邻里 单位”理论
中国在50年代初 居住区建设受到 此理论影响。
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
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 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
(三)大街---胡同
元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街----胡同,原来 的巷改为胡同,形成了大街—胡同---四合 院
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 建造。
元大都
大 街 胡 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一)传统的大街---里弄的规划结构
街---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 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 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死胡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四)居住区—居住街坊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
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人-5万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 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 比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 段。
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三、居住区规划内容 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1、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 唐代以前:封闭的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 元代出现大街---胡同结构形制
(一)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在西汉至
唐代年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 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 个独立的路网系统。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 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 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 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 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 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五)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 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人-1.5 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 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基本特征:
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 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 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 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 割。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制特点: 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的地域范
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 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
封闭的里坊制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和便 于 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居住区 规划设计概述
里坊碑刻图
唐 长 安 城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录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第六章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 第七章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 优秀方案介绍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⒈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⒉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规模 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
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
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三)、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 代在美国提出,在1933年美国建筑师斯 泰恩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中实施。被称 为雷德朋体系。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
Hale Waihona Puke 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 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 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 室的作用。
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 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 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
雷 德 朋 居 住 区 规 划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二)街巷制: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式的单一居住性的 里坊制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 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撤去围墙,演变为街巷 制。
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 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
北宋东京开 封城平面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 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 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 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成人和儿童游憩、 运动的场地和绿地。居住建筑在街坊内 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 合式等形式,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面积一般为2~10公顷。中国在50• 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 坊的布置形式。50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 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 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 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