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第三课时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所以,下面不妨和WTT一起来了解下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亡”、“壁”等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3、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学习难点】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句。
2、用红笔勾画出描写项羽语言、动作的句子,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
3、结合文本的故事情节及描写人物的语句,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使用说明】1、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对合作探究部分独立思考,积极尝试,用红笔做好笔记。
2、学科班长收集并记录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学案一起上交老师。
3、课后及时改正完善导学案,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和解题方法总结到典题本上。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项王军壁垓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此天亡我: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此天之亡我:无以渡:我何渡为:二、合作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
(1)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3)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5)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2、在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这三个场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从中你读出了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要求:(1)明确场景,有感情地诵读相关语句。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羽之死》的全文;(2)能够分析并概括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项羽之死》的主题思想;(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及其影响;(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坚持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项羽之死》的文学价值及其历史背景;2. 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3. 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项羽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对命运的把控;2. 文言文的翻译及理解;3. 修辞手法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比较法:分析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5.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翻译并理解文意;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5. 比较分析:对比项羽与刘邦的历史形象,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背诵全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优秀6篇老师可以通过项羽之死的教案让学生梳理情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准确概括项羽的形象。
为了加深您对于项羽之死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6篇《项羽之死》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项羽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须就酒来读的。
郑板桥曾言:“《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较,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较,反复诵观,可欣可泣。
”项羽未曾称帝,却位归本纪,用他短暂的生命照耀了乱世的星空,垓下之围记述了西楚霸王人生较后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的悲情结局。
(板书课题)二品读课文,把握形象(一)检查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二)研读探讨人物形象垓下之围(把握人物的悲情形象)1分角色朗读2从朗读效果导入人物分析(项羽人生的较后一幕,是从垓下拉开的,在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四面楚歌,更有动人情肠的霸王别姬。
刚才朗读的同学读的如何,为什么?)①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写出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
楚歌四起,英雄末路失意、伤感“地厚天高,托身无所”。
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文气连贯,一气呵成。
尤其“泣”字,值得深味。
②这一“泣”字,怎么理解?(较怜儿女较英雄)项羽征战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从来没有流过泪,符合他硬汉的性格,但离别虞姬时,真动了情,“项王泣数行”,感染周围的人也都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尊敬怜悯)。
(对比巨鹿之战后诸侯“莫敢仰视”的畏惧,让人感慨万千)教师总结:霸王别姬中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情者项羽,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为我们上演了人世间较令人悲痛的一幕,那就是生离死别,悲歌唱和之中演绎着英雄与美人的较后一次道别,较后一次歌舞,那酒中分明有霸王的眼泪,那战火中纷飞中有乌骓马的悲鸣!东城快战(揣摩人物语言动作)1快速浏览,讨论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勇武①文中的军事力量对比,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件:第四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共43张PPT)
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 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
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 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 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
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 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 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 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
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 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
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 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 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作者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 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金?,邑万户,吾为
若德。”乃自刎而
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 泽——决意快战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主要情节:三次行动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情节梳理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 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 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
骑曰:“吾为公取彼一 将。”令四面骑驰下,期 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
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 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 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 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
王说的那样。”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
《第四单元第3课 项羽之死》优质课件(共14张PPT)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 杰,死为鬼雄。”
司马迁眼中的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 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 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 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之罪也”岂不谬哉!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 武失势。
易中天 王立群 李清照 杜牧 司马迁 王安石 毛泽东
易中天评项羽
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 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死得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 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 起,浊浪翻腾。他的死,有无与 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王立群评项羽
是一位面临乌江绝境毅然自 刎而绝不肯苟绘了什么样的 场景。
垓下被围 (1) 东城快战 (2、3) 乌江自刎 (4)
项羽
结合文章,思考下面三个问题,看看项羽是 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1】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 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多情善感 —心理、神态、语言
【问题2】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 战中,你看到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事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 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3、乌江亭长(木义)船待:通“舣”,使船靠岸 24、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5、亦足王也: 名作动,称王 2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籍:我;西:名作动,西征
27、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难道 28、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
29、所当无敌: 当:面对;敌:抵挡,抵抗 30、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仅、只有 31、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身:自身;被:遭受 32、吾为若德: 我送给你个人情。
乌江自刎是唯一选择 吗?你怎么看待项羽 的选择?
名家如何看乌江自刎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
男儿应当能屈能伸, 卷土重来。从“包 羞忍耻”“卷土重 来”或许还有希望。
乌江 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 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 耻向东吴再起兵。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宁死不辱,知耻重 义,视死如归令人敬仰,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敬 仰。反映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唯物史观。
胡曾认为:
项羽面对一败涂地 的局势,还是有机 会东山再起的,只 是羞耻之心让他死 了重起兵之念。
乌江亭
王安石
王安石认为: 根据“壮士哀”“势
百战疲劳壮士哀, 难回”“肯与君王卷
中原一败势难回。
土来”等可分析出作 者的失掉民心——
江东子弟今虽在, “军民离心,败势难 肯与君王卷土来? 回”意图。
咏项羽
二、重点虚词:
乃: 项王乃大惊曰: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于是 就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羽之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羽之死》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三、评价历史人物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1)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之死》课件必修3
性格决定命运
总结项羽的性格: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项羽之死?
名家看乌江自刎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
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 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 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心理学家
少时虽志向大,但性格浮躁,做事不彻 底。
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格的形 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
项羽之死
项 羽 之 死
司马迁
学习目标 1 自学概括故事情节 2 学习重点实词和虚词 3 学习第一段,分析项羽形象
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共写了几个场面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质疑(合作探究) 一 对比刘邦和项羽的歌词内容,探讨项羽的性 格及形象。 二 刘邦为何而哭?项羽为何“泣数行下”。
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之分、一
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 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 果。
“快战”与“决战”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 但不服气,认为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因此, 他的快战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证明自己。与其 是说战斗,不如说是表演。
失掉民心
项王自叙七十余战,项羽最得意之战: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3课项羽之死精品导学案(详解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课 项羽之死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当军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失败命运降临的这一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是耶?非耶?让我们一起感受项羽的慷慨悲歌。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出身楚国贵族。
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起义。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项羽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救赵,在钜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
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
最后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而自杀。
《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它所描写的正是项羽最终惨败的那段人生经历。
12.(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鴂.船待 鴂.:通“舣”,使船靠岸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活用为动词,设营驻守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走 (3)左.,乃陷大泽中左: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左走(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进军(5)马童面.之,指王翳曰面: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对(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邑:名词活用为动词,封邑(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做王(8)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9)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56.(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介宾短语后置句(5)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省略介词“以”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啊,骓马不再往前奔驰!骓马不往前奔驰啊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你怎么安排呢!”点评:司马迁引述《垓下歌》,有很深的用意。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项羽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
了解项羽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项羽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期。
探讨项羽为何成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
1.3 教学活动:播放与项羽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是谁?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角色?第二章:项羽的崛起2.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及其领导才能。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的崛起过程,包括他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的经历。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段。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的崛起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章:楚汉争霸3.1 教学目标:了解楚汉争霸的背景和战况。
分析项羽在楚汉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3.2 教学内容:讲述楚汉争霸的背景和主要战役。
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决策。
3.3 教学活动:播放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项羽在争霸中的表现及其原因。
第四章:项羽之死4.1 教学目标: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项羽之死的经过,包括他在乌江自刎的情景。
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及其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项羽之死的经过和原因。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项羽之死对楚汉争霸的影响。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项羽之死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启示。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项羽之死对个人和国家的历史教训。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项羽形象6.1 教学目标:分析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和塑造。
探讨不同文学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介绍《史记》、《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对项羽的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后附答案、参考译文)
4.2 项羽之死编写人:审核校对:编写时间:2015.12【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1.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基础自测】一、知识链接(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之死》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3)能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其对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项羽之死》的阅读与理解;(2)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3)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
2. 教学难点:(1)项羽性格特点的深入剖析;(2)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项羽的历史背景;(2)引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项羽之死》;(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2)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5. 案例分析:(1)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项羽之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项羽之死》,整理笔记;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语文下册 7《项羽之死》教案1 长版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内容。
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歌曲《霸王别姬》,体现情感——悲壮。
二、司马迁及《史记》介绍1.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2.《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体例: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②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③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⑤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三、项羽及背景介绍1.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
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项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说:“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我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杀刺秦朝的太守了殷通,而这场战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段 乌江自刎
1、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2、“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3、“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表现项羽的什么性格?
反思栏
4、“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二、总结人物形象
三、深层探究
1、联系历史上的项羽讨论农夫为什么要欺骗项羽?
2、杜牧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不该拒渡自刎,而李清照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们认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呢?
【温故知新】
学生齐读全文,回顾文章内容
【导学释疑】
一、分析课文
第二段(2—3自然段) 东城快战
1、这一段中一共包含几个情节片段?
2、通过这些片段刻画了项羽怎样的人物形象?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的?请找出原文中的句子。
3、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说明了项羽什么样的心理?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安边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李进雯总第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一、课题:《项羽之死》第三课时
二、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客观地评历史人物
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