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课程

合集下载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 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 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
不要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相公者。”
船夫嘟囔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正住在西湖边。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 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 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
. . 冰花,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
合作探究
1、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语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 作用:突出西湖冰雪世界的洁白、美丽,让我们感受 到作者那种天地间万物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样的人? 请结合作者经历、依据文本思考,尽情发表自 己的意见……
资料一:张岱生于明朝,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张岱 在《自为墓志铭》中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 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好古董,好花鸟。
资料二:公元1644年,明王朝灭亡,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 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 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 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 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记录明代史 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本文即选自《陶庵梦忆》。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17篇湖心亭看雪(共27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17篇湖心亭看雪(共27张PPT)
(2)是日更定矣 (3)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及下船
俱: 皆,都 绝: 无,消失 是: 指示代词,此 一: 全 惟: 只,只有 而已: 罢了 强: 尽力,竭力 及: 等到……时候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拓展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一)《湖心亭看雪》全文。 (二)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 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 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②翼惊飞。渐近,喷沫,冰 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③,无敢后先。再近,则 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④,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 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 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 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 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起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 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西湖中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 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 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西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 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白描
中国画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文学表现手法,主要用朴素简练的 文字描摹形象。
品读张岱追求的山水之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合作探究
发言参考句式:
我们小组认为

感谢观看
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极 轻极淡的感觉。
人在天地自然中的 渺小感。
大雪后 长堤的 唯美感。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品读探究话“痴情”

1、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独往”呢?反映了他怎样的个性?
舟子只是送他,并且舟子不懂他。“独”字反映出文人雅士的清 高孤傲。
qiǎng
余强饮三大白
实词检测
快速准确的解释词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拏 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及下船
消失 撑 鸟兽的细毛 哪能 指酒杯 客居 等到
叙事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行时间: 组团与否:
崇祯五年十二月某日更定时分 独往湖心亭看雪
交通工具: 余挐一小舟
着装安排: 拥毳衣炉火
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领略了
湖心亭的美丽景色,也遇见了高雅孤傲, 课
清雅脱俗的张岱,若是能够穿越时空, 堂
寄向书笺,你想对他说说些什么?


“张岱,我想对你......”
课堂小结
解痴行 高雅脱俗的赏雪情趣
湖心亭看雪
赏痴景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悟痴情 伤感怀念的故国之思

部编版语文八升九暑假衔接课第15讲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语文八升九暑假衔接课第15讲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

老师姓名学生姓名教材版本学科名称语文年级八上课时间课题名称《湖心亭看雪》教学重难点1.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精致的特点;2.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A 层次学生(拔高型)【内容概述】《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 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 看似不着痕迹, 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 看似自然无奇, 而又耐人寻味, 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 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结构简析】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 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 作者划一叶小舟, 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 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 使用白描手法, 使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 作者笔锋一转, 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最后, 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 体现了俗人之见, 但“痴”字更是对作者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 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

看到了什么景?——雪景。

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

此正谓: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 情事交融。

】【写作特色】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 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 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

[转载]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余映潮《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余映潮下面是课文《湖心亭看雪》,在课本中,它被编者划分为两段: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但我在教学时,我将它划分为四段: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一来。

课就好讲了:(开头一段交代时间、地点,表现出大雪封湖、天寒地冻、寒气逼人的情景,与下文写“我”夜深人静时到湖心亭赏雪巧相映衬。

第二段具体写看雪。

作者从上到下,由宏而微,动静结合,层次清楚地展现出一幅天地茫茫、物我相融的西湖雪夜水墨画。

第三段移步换景,写湖心亭上两位金陵人对坐饮酒、作者被邀勉力喝了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

结尾段借舟子之口,画龙点睛。

舟子的大惑不解,为文章平添了无限趣味,深化了文章的意境,突出了作者的自欣之情。

这样的四段,将课文的“文脉”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目了然,原来——此篇美文的写作思路是:背景→情境→故事→意味不仅让同学们读通了课文,而且于他们的写作也有好处。

同样是《湖心亭看雪》,老师们开讲时都是自己编写的“导语”,非常优美,非常流畅,非常动情。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对照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公开课获奖课件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9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2页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第1页
湖心亭看雪 (张岱 )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 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 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快乐地 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人,于是到承天 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和他 一起在院里散步。月光照在院里,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纵横交错,本来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哪一夜 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乏像我俩这样 清闲人罢了。
想想看:为何身在清朝却用明朝年号?
第5页
. 翻译课文 .
这一天初更后来,我撑着一 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
是日更定矣,余
. .. .
火炉,独自前去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 . 上影子,惟长堤一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 晰)影子,只有(淡淡)一 道长堤痕迹,一点湖心亭轮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湖心亭看雪“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专题 湖心亭看雪“三行对译”(教学课件)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学文化常识】
1.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 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哪能。 还。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省略句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古人罚酒时 用的酒杯。
客居此地。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判断句
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
金陵人,客居此地。
看雪。
(核心知识:傲岸自持的情怀)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天气寒冷时,雾冻结
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
的白色松散冰晶。
白汽弥漫的样子。
(核心知识:间接描写)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
【思维导图】
第1段:交代看雪 1层:交代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
湖 经过及所见雪景

2层:描绘西湖的雪景(亮点是白描)

看 第2段:湖心亭 1层:与亭中游人煮酒赏雪 雪 赏雪的奇遇
2层:借“舟子”语(“痴”)含蓄表
达志趣
闲情逸致 高洁情怀 故国之思
【常考名句理解】 (1)《湖心亭看雪》中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__莫__说__相__公__痴__,_更__有__痴__似__相__公__者____。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所写的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篇1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颂,《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代表作。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字,却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

全文围绕一个“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对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时使用白描手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示课件之中。

学生: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3分钟)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上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上语文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案1.开篇用语,寄寓情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文章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颇似史家笔法,在庄重中寄寓着情思。

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之事。

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

西湖罕有大雪,而“大雪三日”更是少之又少,以“人鸟声俱绝”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而空旷,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这种高度写意的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角度描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然而充满寒意的冰雪世界,或许可以阻挡俗人的脚步,但却不能熄灭作者赏雪的热情。

2.夜半赏雪,美景如画。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竟有人夜晚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示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中写景,寥寥数语,却令人拍案叫绝。

“雾凇沆砀”点明了气候特点。

这毕竟是南国的雪,也有它温情的一面。

水汽弥漫,冰花皎然,天地一白,令人浮想联翩。

这里作者用了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接在一起,读起来毫无赘述之感,反而觉得流畅自然。

“上下一白”中的“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接着作者变换视角,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展现出来:“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

这是朦胧的画、梦幻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的使用非常生动,让人顿时产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作者写景使用白描的手法,仿佛创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湖心亭看雪》是由张岱所创作的,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精品课件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
舟子 喃14喃 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 者。”
15
船夫喃喃自语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字词解释】
11强(qiǎnɡ ):竭力,尽力。
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2客此:客居此地。
舟子:船夫。
13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5 )“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中“强”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 情,“拉余同饮”一句中“拉”字表现了客人的喜悦心情。
(6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本文的主旨句。句中的“痴” 字是指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作者引 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 中的淡淡愁绪。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 的性格。
尽力;酒杯Leabharlann 客居(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D.拉余同饮/一箪食,一瓢饮
1. 【解析】A.客居/客人;B.夜里的计时单位/还; C.全;D.喝/喝的东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常识 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重点 精析
(1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的景象,一个“绝” 字,透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凛冽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 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 作铺垫。
(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 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 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二)内容梳理
1. (教材思考探究第一题)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作具体分析。
①侧面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 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表现雪后寂寥凄清的环境。 ②间接描写,"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没有直接写雪, 而是用"上下一白"间接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的世界。 ③全景式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 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 这几句抓住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 粒"等量词,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 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素静淡雅、万籁无声,写出了人景相融的 美妙意境,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翻译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
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 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 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阴 (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 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 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

13湖心亭看雪课堂笔记

13湖心亭看雪课堂笔记

13湖心亭看雪课堂笔记原文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一、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故事背景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

古诗崇祯五年十二月翻译赏析

古诗崇祯五年十二月翻译赏析

古诗崇祯五年十二月翻译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出自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orG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