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的分析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给患者和患者的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和患病。
尽管艾滋病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了解程度并不够,对艾滋病存在着诸多误解。
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于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调查结果,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若干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了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
我们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回收了480份有效问卷。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情况1. 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并不够充分。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清楚艾滋病病毒是什么。
只有30%的受访者表明他们知道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通过血液、性交和母婴传播。
但是在这30%的受访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对它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有所了解。
在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方面,受访者的了解程度更是不够充分。
在受访者中,只有10%的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其他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或者了解的不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患艾滋病者存在着一定的歧视态度。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与艾滋病患者交往会使自己受到感染的风险增加。
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因此而远离患艾滋病者。
2. 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近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阶段,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随着艾滋病病例的逐年增加,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态度倾向以及相关行为将直接影响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和社会的健康状况。
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态度,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而探讨他们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需求和对防控工作的参与情况。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的提高,加强防控意识,降低感染风险,为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1.3 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支持。
在高校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和行为举措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态度倾向和行为习惯,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还将有助于发掘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未来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行为素养,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大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状况及教育路径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年第4期•47••院校管理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状况及教育路径的调查与分析陈潘,张超-(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摘要]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整体认知率较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率在专业上存在差异,但在性别、婚姻状况、出生地、年级上无明显差异;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需求较高,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H IV病毒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据联 合国AIDS规划署统计,全球约有5700例/d新发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其中约32.54%为青少年(15〜24 岁高校大学生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已成为发生性 行为的活跃群体之一。
本文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 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性行为的现状以及对性健康教育的 需求,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提升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效果。
一、调查设计本研究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中关于青年学生的调查项目及“国八条”知晓率基础上,制 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其中艾滋病基 本知识的题目直接沿用《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中关于青年学生的调查项目,其他内容根据实际 设计。
研究组向广东省3所高校(其中医科类本科高校1所、非医类本科高校1所、非医类高职院校1所)随机发放 问卷43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 99.1%。
在参与调査的人员中,男生197名,女生229名;医学生203名,非医学生223名;已婚3名,未婚423名;一年级学生86名,二年级学生87名,三年级学生76名,四年级学生95名,五年级学生82名;家住城市的学生163 名,家住城镇的学生104名,家住农村的学生159名。
二、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状态及教育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的整体状况较好。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1)
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成都医学院07级检验本科2班徐辰[摘要]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态度。
方法:对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共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医学生和非医学生进行对比调查。
结果:对艾滋病不同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差异,在不同情况下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存在差异。
结论:大学生总体认知水平较高,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占优势,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总体宽容。
应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与态度,进一步做好宣传和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关键词] 艾滋病;大学生;认知;态度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但可以预防。
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
截止2007年12月,全球估计共有3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近10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普遍提高,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死亡有所下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疗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率提高四成多。
但儿童与青少年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群体,全球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低龄化的趋势。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提供的报告,截止2007年底,全球3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不到15岁的儿童及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分别为250万和1000万。
在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儿童感染人数占全世界的90% 。
据统计,现阶段艾滋病病毒筛查年龄范围以从数年前的25岁至27岁提前至19岁到22岁。
在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却在激增。
中国目前抗“艾”形势仍然很严峻。
而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呈低龄化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思想总结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思想总结作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思想是我们必须加强的。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我们应该增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我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思考和总结。
一、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主动关注艾滋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以及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艾滋病,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它的传播。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阅读相关的科普资料、关注权威健康机构发布的信息等途径来获取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该对错误的信息持怀疑态度,避免听信不实传言或谣言,以免产生恐慌或误导他人。
二、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有效工具。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行为的增加使我们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
因此,正确使用安全套至关重要。
在性行为中,我们应该选择质量可靠的安全套,并且要注意使用的方法,确保安全套能够起到预防疾病传播的作用。
同时,还应该定期更换安全套,避免因老化或破损而导致预防失败。
三、拒绝危险行为和不良习惯为了预防艾滋病,我们应该拒绝参与危险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惯。
例如,要远离吸毒、注射毒品等高危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容易导致血液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
此外,还要避免过度饮酒和滥交等不良习惯,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清醒。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四、倡导关爱和尊重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播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倡导关爱和尊重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不应该成为歧视或排斥的理由,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人。
通过参与相关的志愿者工作,我们可以宣传艾滋病知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周围的人进行定期的艾滋病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减少病毒的传播。
五、积极传播正能量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作为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传播正能量,引导他人正确预防艾滋病。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最近,我们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该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他们在预防和应对艾滋病方面的行为意识。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采访了100名大学生,并使用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
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
令人鼓舞的是,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方面比较积极,包括互联网、学校宣传和媒体报道等。
这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整体较高,也说明了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艾滋病的具体知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
有一部分受访者错误地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接触到空气、共同使用餐具、打嗝等非接触性传播途径进行传播,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还有一些学生对艾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式不够了解。
这些误解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也阻碍了艾滋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在对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意识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保护;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会尽量避免与感染艾滋病的人进行接触;约70%的人表示他们会进行艾滋病的相关检测。
这些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较强的意识。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够,尤其是在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时的预防知识。
一些受访者对艾滋病的威胁感较低,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艾滋病的感染,因此缺乏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歧视和偏见,表现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建议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教育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推广宣传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知识也非常重要。
我们也建议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将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大学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在细节和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解。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病毒,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其无法抵御其他疾病的攻击。
在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不当的性行为等行为中,会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他们是年轻人,也是未来的领袖。
艾滋病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艾滋病。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调查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知识以及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调查目的本项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分析其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态度,并制定社会宣传策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调查对象本项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具有较高的群体影响力和知识水平。
三、调查方式本项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的认知程度、预防知识掌握程度、性行为健康知识以及不良习惯等多个方面,其中一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另一些是选择性答案,让人们有自由表达的话语空间。
四、调查结果1.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94%的大学生表示已经知道过,但只有40%的人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此外,还有30%的人不知道艾滋病是否能治好,只有50%的人听说过如何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2.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在预防方面,大多数人知道使用安全套和避免多次性伴侣是最好的方式,但只有10%的人知道在医院接受艾滋病筛查是必要的。
3.性行为健康知识当被问及他们是否能在进行性行为前获得关于HIV状况的信息时,有30%的人表示从未谈论过这个话题,而另外30%的人则表示他们知道如何去发现一个HIV阳性的人。
而对于保护性行为,有80%的人认为使用避孕套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4.不良习惯大多数人坚信不会得染上艾滋病这种疾病,这些不良习惯包括多次性伴侣和吸毒。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正确理解有待加强。
一方面,只有40%的人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剩余大多数人未能及时获取这种知识,令整个人群难以避免艾滋病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有30%的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是否可治疗,这也说明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误的。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艾滋病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艾滋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的普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如何呢?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以期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大学的5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艾滋病的基本认识、感染途径、防护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方面。
问卷调查的内容严谨科学,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基本认识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认识情况。
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80%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说出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HIV病毒。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认识还比较清晰。
也有一部分人对艾滋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存在一些误解,这部分人需要得到更深入的科普教育。
三、传播途径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但仍有30%的人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误解。
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和艾滋病患者接触,或者共用生活用品也会传播艾滋病。
这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四、防护知识在对艾滋病的防护知识方面,80%的大学生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70%的大学生知道使用消毒针头可以预防血液传播。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护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
也有一部分人对艾滋病的防护知识存在盲区,这部分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五、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比较开放和包容的,他们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和排斥的态度。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感染疾病。
随着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也成为了艾滋病防控的关键对象。
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下面将进行相关的调查。
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
针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显示,92%的大学生知晓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损害的疾病,但只有35%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最早的发现国家是美国。
这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起源和发展了解的比较有限。
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面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80%)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但只有35%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
只有12%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
这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还有待提高。
针对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但只有40%的大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相关的志愿活动。
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没有明显偏见,但仍有20%的大学生表示对艾滋病患者持有歧视的态度。
这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整体较为一般,尤其在艾滋病的起源、发展、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方面的了解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差异。
大学生群体应加强相关艾滋病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并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共同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做出贡献。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认知度调查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认知度调查研究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干预对策。
方法按照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在2022年10月选择在校大学生1000名,开展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认知水平进行统计。
结果结合调查可知,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P<0.05。
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部分有性生活经历学生甚至未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认知艾滋病属于当前国内外医疗领域内尚未攻克的疾病,存在有较高的发生率,以性行为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结合国内外报道可以发现,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艾滋病的临床发生率存在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针对在校大学生来讲,因年龄段的特殊性,对于“性”存在有一定探索的欲望[1]。
为有效降低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其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升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认知度进行调查,并总结对应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在2022年10月选择在校大学生1000名,开展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认知水平进行统计。
本组大学生中存在男性523名,女性477名,年龄在20—24岁间,均值为(22.01±1.73)。
1.2方法按照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是否了解艾滋病当前的主要治疗方案?(3)艾滋病感染者入学、就业等是否受到法律保护?(4)合理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吗?(5)冰毒等毒品是否会增加艾滋病的感染率?(6)出现高危行为后是否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艾滋病检测或者咨询?(7)是否可以通过外表观察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8)艾滋病毒对于人体的侵害有哪些?同时需调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学生中是否参与过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科普活动:(1)是否接受过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服务?(2)是否接受过学校开展的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专题培训?(3)是否自主了解过艾滋病防治有关的知识等?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本着大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指导其对问卷中各方面问题进行回答,按照一对一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确保每一份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艾滋病防控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由于人口流动性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年轻人成为了艾滋病传播的主要人群之一。
对于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相关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态度以及相关行为,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1 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知道艾滋病是一种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的疾病,但对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途径、预防措施等具体知识了解不足。
尤其是对于艾滋病的病毒携带者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较低,存在着许多误解和盲区。
就艾滋病态度的认知而言,大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
他们普遍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不应该因为患有艾滋病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在对待艾滋病患者这一点上,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1.3 艾滋病相关行为的认知在艾滋病相关行为的认知方面,大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普遍认为正确使用避孕套、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这些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和混淆。
二、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2.1 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在对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态度上,大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表示会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他们认为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因此愿意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采取这些预防措施。
在对待艾滋病预防工作的态度上,大部分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调查
感谢观看
3、相关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如不吸毒、不 酗酒等。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如私下交换性伴侣、尝试非法 药品等。此外,部分学生在性行为中不使用安全套或不能正确使用,增加了感染 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防范意识已有一定提 高,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5、加强监督与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防止不良行为的发 生。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要及时处理,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 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内容
艾滋病,这个一度让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也不 容忽视。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以了解他们 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学校和媒体在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大学生在艾滋 病防治知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认 知水平,同时也要大学生的态度和行为问题,消除歧视和排斥,促进社会的和谐 稳定。
总的来说,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和行为存在一些误解和不 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正 确认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也需要加强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2、大学生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 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和学校教育, 其次是电视、广播等媒体。这说明学校和媒体在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认知状况分析
在 校 医 学 生 对 艾 滋 病 知 识 及 职 业 防护认 知 状 况 分 析。
An y i og i o fmedials u en s i ier i n al s s on c n t n o i c t d t n Unv s t o y AI n w l d e an c u a i n o o ec DS k o e g d o c p to fpr t t 何进椅 , 小鹰 , 姜 陈毅敏 , 佳凤 , 曾 袁春平 , 喻海 燕
重复 使 用 保 存 过 程 中 所 聚 集 清 洗 器 械本 身 未 冲洗 掉 的细 菌 及 空 气 中掉 落 到 容 器 中的 细 菌 创 造 了 繁 殖 的条 件 。 表 2显 示 , 滑 润 剂稀 释液 浸 泡 器 械 后 保 存 4 8h染 菌 率 达 1 0 , 明 医 用 润 滑 0 说 剂稀 释液 重 复 使 用 保 存 过 程 中的 环 境 有 利 于 细 菌 生 长 繁殖 。
制 液 喷 洒 器 械 ( 可 将 器 械 串 好 后 放 人 烘 干 箱 用 高 温 烤 数 分 钟 也 取 出 , 用 医用 润 滑 剂 配 制 液 喷 洒 器 械 ) 过 热 传 导 原 理 , 润 再 通 使 滑上 油 后 的器 械 迅 速 干 燥 , 喷 雾 瓶 上 可 直 接 划 上 水 位 线 , 便 在 方
响 , 赖 于 物 品 上 细 菌 的 数 量 和 种 类 [ 。灭 菌前 的 清 洁 物 品 生 依
其浓 度 配 制 , 作 简 单 易行 , 避 免 重 复 使 用 配 制 液 造成 的清 洗 操 既 器 械 二 次 污染 , 可 减 少 用量 节 省 其成 本 , 达 到 优 质 、 效 、 又 能 高 低 耗 目的 。 鉴 于 医用 除 锈 剂 稀 释 液 重 复 使 用 存 放 < 1 4d无 细 菌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艾滋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其危害性而备受关注。
为了探究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北京市某些高校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到了如下几点结论:一、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但仍存在知识偏差。
超过90%的受访者知道艾滋病通过性行为传播,但只有60%的人知道艾滋病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此外,还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接吻传播等误解。
二、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普遍较为开放和理性,大部分人表示理解和尊重艾滋病感染者,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帮助。
此外,还有超过90%的人认为自己应该主动去检查艾滋病。
三、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行为存在不足,大部分人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虽然有超过80%的人表示了解避孕套等预防措施,但只有不到50%的人在性行为中使用避孕套。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没有定期检测艾滋病,也没有遵守安全性行为的规范。
综上所述,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较高,态度开放理性。
但在防范艾滋病方面,存在诸多行为不当和不足之处。
我们建议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这样,艾滋病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大学的500名大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以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整体了解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1.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如:艾滋病是一种由HIV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潜伏期等。
这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30%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具有传染性的体液、母婴传播、性接触等。
但令人担忧的是,仍有55%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不了解的情况,有的甚至抱有严重的误解,这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知仍有待提高。
3.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方法,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关于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包括正确使用避孕套、拒绝注射毒品、避免性行为等。
但仍有40%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了解不全面,甚至存在误解,这说明大学生在艾滋病预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
三、调查结果总结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在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方面。
这说明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代表着未来社会对艾滋病的防控情况,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四、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1. 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2. 设立艾滋病防控宣传日。
可以定期举办艾滋病防控宣传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增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和认知。
关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中图分类号:U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18-02调查背景: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AIDS病例,随后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呈现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的趋势,世界每隔8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全球每天有1.1万人感染HIV,卫生部艾滋病检测中心的调查表明:文化素质偏低,艾滋病知识匮乏,“防艾”意识不足,是多数感染者的共同特征,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受害者中有一半是青少年(在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1%)可以说艾滋病就在我们周围。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
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个人防卫意识欠缺以及对艾滋病毒携带者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问题。
一、引言本次调查报告我们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2份,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4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2%。
主要从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方面进行调查。
二、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一)对中国艾滋病现状的认识(见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不容乐观的比例达到70.8%,其中13.2%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十分严重,57.6%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比较严重,?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严重的受访学生比例比中国抗艾滋病媒体联盟在2008年发布的“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52.3%)高出许多;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担忧和恐惧心理。
二)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多选)(见表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对各种情况下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总体比较高。
平均达到 94.6% ,这一比例显然高于“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80.9%),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度明显高于普通公众群。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与预防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企业管理系人力1201班关晓彤 2012112721这学期选修课选修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对艾滋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OS)的简称。
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使人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感染和肿瘤。
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
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不同之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艾滋病是“超级绝症”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
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
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四、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的叮咬而感染,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与预防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与预防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我们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曾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并能准确指出艾滋病传染的三种途径:血液传染、性行为以及母婴传播,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还存在不少误区,如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误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
因此,随着大学生性行为的开放及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匮乏,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做好防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染艾滋病。
根据现如今艾滋病传染的趋势,其主要在年轻人之间传播,而大学生又是年轻人的主要代表,大学生处于性活跃年龄,而他们处在学习阶段,加之大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尚不具备良好、稳固的性交往条件,所以有许多人在这一阶段会选择多性伴生活方式,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更易受到艾滋病侵袭。
现在大学生已经称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
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于学习知识、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推行预防艾滋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让当今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艾滋病,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每年的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
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
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
成都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态度的调研分析
成都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态度的调研分析摘要:了解成都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高校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有相关研究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开展有关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今后高校应当把艾滋病教育防艾宣传等有关“性”的正确知识通过线下线上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学生。
让其正确面对艾滋病,正真远离艾滋病。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引言:自1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逐年增加的艾滋病人数,以及逐年加大的增长率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1].艾滋病来势凶猛,一旦感染也更加难以干预,其原因涵盖生理、社会、心理和法律等各个方面。
其中,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群体也受到艾滋病的侵袭,为有效控制艾滋病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上升趋势,于2019年末对成都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校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情况,为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成都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发放问卷2756份,收回问卷2698份,其中有效问卷2691份。
男生916人(34.04%),女生1775人(65.96%):大一、大二共1554人(57.75%),大三、大四、大五共1107人(41.14%)。
(二)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等.由大学生匿名独立通过扫码进入在线填写问卷,再由专业人员通过后台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活动计划[2]要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
以下是调查中部分关于艾滋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及总体认知方面的问题的统计数据及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05T16:40:25.72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作者:张佳雪1 金玉粉2(通讯作者)[导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年感染艾滋病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1延边大学医学院;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青年感染艾滋病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中的一部分,因其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参差不齐,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发人群。
本文查阅了近几年国内关于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专业、城乡、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情况的差异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认知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因HIV感染引起免疫系统缺陷,疾病晚期会并发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人才,他们思维先进想法新奇,喜欢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年对性行为十分好奇,但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很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和侵袭。
1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在李琳[1]等的相关调查中显示,92.7%的学生表示听说过艾滋病,54.3%的学生听到艾滋病时产生心理恐慌,调查中大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程度较差,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知晓情况较好。
王芹[2]等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能够对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AIDS的预后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和认知,但对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及有关治疗方法认识不清,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知晓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知晓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但对于生活中的非传播途径如蚊虫的叮咬、与AIDS感染者一起饮食、握手、共用物品等不甚了解。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和三大传播途径认识较为正确,但对于一些非传播途径认识较差,缺乏对艾滋病正确全面的认知。
2大学生接触了解艾滋病的渠道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接触了解艾滋病的途径渠道为电视宣传、相关图片视频、网上查询、阅读相关书籍、学校宣传教育、广大手机媒体等。
郑蓉[3]对菏泽学院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方面:宣传材料占比78.2%,网络查询占70.1%,期刊文章占68%,电视录像占69.9%,其他占45.2%。
同样在潘海燕[4]等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学生获得关于艾滋病知识的3条主要途径分别为:学校课堂(88.6%),互联网(85.0%),电视广播(83.1%)。
从学生所学专业来看,医学院和护理学院的学生主要通过所学课堂所学知识来认知艾滋病,其他非医学类的学生大多以网络查询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获得途径有电视、网络查询、查阅相关书籍、学校宣传教育、手机自媒体等,但以查询网络为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
3不同专业和年级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差异通过对近年来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高年级的大学生比低年级的大学生认知艾滋病的程度更高,同时,医学专业的学生明显比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认知更好。
王点[5]等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低年级,特别是“目前有没有检测艾滋病病毒的可靠方法”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正确率高年级的正确率高于低年级。
在其他试验资料中,来自文史类和理工类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整体认知情况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理工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明显高于文史类的,而医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非医学专业。
4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认知情况差异来自乡村地区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这与农村地区更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关。
朱丁等[6]在以1218名新生为主体调查城镇农村生源是否存在AIDS认知差异时发现,仅有38.3%城市生源和27.8% 农村生源清楚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而在孔庆滨等[7]调查的1100名学生中从未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占7.18%,其中省会及地级市中占4.25%,县城和农村占10.28%。
综上,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因此国家应增强对农村地区艾滋病的宣传与教育。
5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这在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上更能体现。
在郭振友[8]等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对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有影响。
在其调查中显示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情况越差。
父亲职业不同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情况也存在差异,其中父亲在学校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有较好的了解。
6小结从调查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的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了解较好,但对于非传播途径了解情况较差。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电视宣传、相关图片视频、网上查询、阅读相关书籍、学校宣传教育、手机媒体等,但以互联网查询为主要来源。
艾滋病知识获取渠道也受专业的影响,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明显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
地区对于对艾滋病的认知也有影响,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认知程度普遍好于农村。
父母的职业和接受教育程度也会明显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农村地区,同时网络查询作为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考虑今后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开展,除此之外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增加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琳,任美橙,吕欣桐,等.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4):571-573.
[2]王芹,徐丽娜,栾春晓,等.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8,(1):187-188.
[3]郑蓉.菏泽学院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8,37(2):559-560.
[4]潘海燕,潘聪聪,吴美芬,等.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的对比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2):1790-1793.
[5]王点,叶运莉,熊伟.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性科学,2013,22(1):69-72.
[6]朱丁,沈惠芬.1218名高校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9,23(2):158-159.
[7]孔庆滨,王云,张晓璐,等.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252-1254.
[8]郭振友,黄丽仙,谢润德.广西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2):123-125.
作者简介:1.第一作者:张佳雪,延边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
2.通讯作者:金玉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