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教学设计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教案一、引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随着人口流动和交往的增加,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变得特别重要。
本教案旨在向大众普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目标1.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2. 掌握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方法;3.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方法1. 流感病因:流感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预防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 勤洗手,特殊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
2. 肺结核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方法:- 接种卡介苗;-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避免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 勤洗手,特殊是接触患者后。
3. 腹泻病病因: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感染。
传播途径:食物、水源、接触传播。
预防方法:- 饮用安全的煮沸水或者瓶装水;- 食用熟透的食物;- 勤洗手,特殊是处理食物先后;- 避免生冷食物和生水果。
4. 手足口病病因:肠道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预防方法:- 时常洗手,特殊是接触患者后;- 避免与患者分享餐具、杯具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5. 登革热病因:登革病毒感染。
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传播。
预防方法:- 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清除积水;- 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 使用有效的驱蚊剂。
四、个人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1.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公共场所、使用厕所、处理食物先后、咳嗽或者打喷嚏后等;- 彻底搓揉双手,包括手背、指缝、指尖、指甲等部位;- 洗手时间应持续20秒以上。
2. 健康饮食- 饮食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生冷食物和生水果,尽量选择熟食;- 食用煮沸水或者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1.1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导学设计探究点一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情景展示] 一天,小明感冒了,老是打喷嚏。
搞得“飞沫四溅”。
没几天,坐在他旁边的小丽也感冒了。
[问题探究]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情景展示] 2019年,全国各地又有多起H7N9禽流感病例。
下列很多做法可以有效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问题探究]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解教案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解教案教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解。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 能够正确防范传染病的传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 难点,如何正确防范传染病的传播。
三、教学内容。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黏膜或者被感染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给健康人的途径。
常见的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疥疮、结核病等。
预防接触传播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口腔、鼻腔和喉部分泌物中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的途径。
常见的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百日咳等。
预防飞沫传播的关键是保持通风,避免密集人群,佩戴口罩等。
3. 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或气溶胶传播给健康人的途径。
常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肺结核、麻风病等。
预防空气传播的关键是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4. 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饮水或者手部污染传播给健康人的途径。
常见的粪口传播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等。
预防粪口传播的关键是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生水生食。
5.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传播给健康人的途径。
常见的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预防血液传播的关键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使用无菌注射器等。
四、教学过程。
1.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 结合视频资料展示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 开展小组讨论,总结不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定防范传染病传播的方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 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资料分析及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艾滋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的情感。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传染病的病原体。
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做好日常防护,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展示疫情英雄照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介绍引出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病的病因: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PPT展示近视眼和流感患者图片,提问近视眼和流感的致病原因有什么不同?生:思考问题,:近视眼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流感是由外来的致病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上述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学生讨论回答:近视眼、贫血不传染,其余都传染。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
教师总结:流行性感冒、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蛔虫病和血吸虫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师:活动一:出示常见的病原体图片,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提问: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什么是病原体?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类型。
生:交流课前调查的传染病及生活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传染病》教学设计(精选5篇)
《传染病》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传染病》教学设计《传染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学习本节内容,为使学生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3、教学难点:1、传染病的概念。
2、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a、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完成课本68页的调查表格;b、多媒体课件;c、关于H1N1流感和艾滋病的视频。
2、学生准备:a、课前完成课本68页的调查表格;b、收集关于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播放H1N1流感纪实影片。
学生:观看影片。
(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教师: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提出问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导入新课)。
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教师:a、引导学生尝试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教学设计
《传染病》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什么?预防传
染病的一般措
施有哪些?
2、展示课件:
出示课本“身
边事”的图片。
出示传染病流
行的基本环
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
感人群。
3.预防传染
病的一般措施
出示课本图示
资料:展示艾
滋病的资料、
播放禽流感、
SARS以及当前
正在肆虐的甲
型H1N1流感的
录像、播放新
型冠状病毒的
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回
答,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学
会了什么?掌
握了什么?并
鼓励学生把学
到的科学知识
据导学提纲自学
并讨论解决问题,
组内质疑互评。
阅读理解这三个
基本环节的概念。
结合身边的实例
(流感)大胆进行
想象、创新,进行
角色扮演。
观看视频,分组讨
论,以小组竞赛的
形式进行交流,组
间互评。
以小组竞赛的形
式回答总结,小组
间相互补充交流。
培养学生课外
活动、收集资
料、小组合作、
分析、总结、归
纳、交流的能
力。
增强学生对传
染病流行三个
环节的感性认
识,区分传染病
的三个基本环
节,抓住概念的
本质。
培养学生
阅读理解概念
以及思维、创新
等能力。
教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这节课在备课时,我就反复对自己强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注重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形成概念,而不是直接去读书上的文字。
所以从引入环节开始,我就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我想到了用登革热、埃博拉等最近新闻上热门的话题来引入,又担心那些信息似乎只是新闻,因为身边没有具体的例子,对学生的触动不大。
怎样才能和每个学生都有关系呢?我就想到了《预防接种本》。
所以从上课前一周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找到并带来这个本子。
陆陆续续在交本子的过程中,学生和我交谈过一些关于传染病的事情,初步将生活和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了联系,我觉得这个做法以后还可以继续。
对病原体的认识,书本上的介绍很直接,我认为在这里插入科学史教育,简单介绍人类认识传染病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传染病的病因,逻辑上更合理,学生对传染病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具体一些。
“换水游戏”是国际上很流行的模拟艾滋病传播的游戏,我将其进行改动。
一是材料,将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换成安全的碳酸钠溶液,学生做起实验更加安全,效果一样。
二是模拟的疾病由艾滋病换成甲肝,因为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学生自己分析起来有些难度,另外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书本上也放到了学完免疫知识之后。
三是不同的组别进行不同的游戏规则处理,得出不同的数据,从而来说明一些问题。
有了这个游戏,学生有“玩”的兴致,学习热情也会高一些。
最后关于传染病预防措施那部分,我放手给学生讨论,事实证明学生还是很聪明的,基本都能够说出。
所以也启发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相信学生,尽可能地放手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说到针对传染源的处理,有学生说如果是动物就销毁、焚烧等,人就隔离,我当时也认可了,没有及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传染源都要隔离,什么时候要隔离,什么时候不用隔离等。
不说清楚就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造成书本和生活脱节的情况。
这些小错漏只能通过以后的课堂去纠正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传播途径》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传播途径》目标通过本教案,幼儿应能够:1. 了解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2. 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3. 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教学内容导入(5分钟)1. 用简单的语言引入课题,向幼儿们提问:“你们知道我们身边可能存在哪些传染病?”2. 让幼儿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呈现(10分钟)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传染病,并告诉幼儿们每种传染病的名称。
2. 分享每种传染病的症状和感染方式。
讲解(15分钟)1. 传播途径的讲解:- 直接传播: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源传播,例如握手、接吻等。
-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例如咳嗽、打喷嚏等。
- 食物传播: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例如食用污染的水果、蔬菜等。
-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物体传播,例如摸染有病菌的物品等。
2. 预防措施的讲解:- 勤洗手:教育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尤其是在接触污染源后进行洗手。
- 注意个人卫生:教导幼儿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操作(20分钟)1.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其中一个幼儿扮演传染源,其他幼儿扮演与之接触的人。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们加深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理解。
2. 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鼓励幼儿们发挥想象力,创作与预防传染病相关的作品。
总结(5分钟)1. 向幼儿们提问:“你们觉得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并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
2.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各类传染病的认知程度;2. 评估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和绘画活动的积极性;3. 检查幼儿是否学会正确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的方法。
以上是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内容。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幼儿们了解传染病传播途径,并培养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
初中生物八下1.1《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1.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一般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惧,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们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投身医疗事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三个方面。
【教学难点】艾滋病的基本常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安排喜欢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几个学生准备小话剧“预防传染病,从身边小事做起”,要求根据主题自编自演;(2)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多媒体课件;(3)艾滋病预防的宣传短片。
2.学生准备:(1)演话剧的同学准备表演稿,并在课前进行排练;(2)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利用小话剧,引入新课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欣赏的同时要注意思考。
(学生表演话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生活中的一些不卫生习惯。
如: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饭前便后不洗手、饮用未煮沸或未消毒的水、食用瓜果不认真清洗等;一些生活中的不正确看法,如“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想,见到艾滋病病人就“退避三舍”等。
学生可以在不脱离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编排、不拘泥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看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你们有什么感想?联系你的已有知识,说一说刚才的这些行为危害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1:不应该随地吐痰,因为痰中往往含有大量病菌,痰咳出来并干燥以后,其中的病菌就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如果被别人吸入,就可能引起疾病。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生物第8章第一节一、教学目标(一)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三)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五)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由于我所教的班级里学生对于传染病的内涵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概念像病原体,传染源,传布途径等,更是无从知晓,因此这些概念是所讲重点。
八年级学生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所以在设计活动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引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使课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新理念。
三、重点难点(一)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以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难点: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有句话叫健康快乐,有健康才会有快乐,但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痛的折磨,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
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师: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师:传染病的特点:提示有句广告词叫“得了灰指甲,一个……”生:传染俩。
师:这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生:具有传染性。
师:其次,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三)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身上带有传染性疾病菌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初中病毒传染教案中班
初中病毒传染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传播途径。
2.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关于新冠肺炎期间武汉感染人数不断激增的视频。
2. 提问:为什么患病人数会不断增多呢?(新冠肺炎会传染。
)3. 追问:这种新冠肺炎是怎么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传染病的概念教师出示近视和病毒性结膜炎病因的资料卡片,提问:近视和病毒性结膜炎都可以传染吗?为什么?(近视不可以传染,因为近视是眼睛的结构发生变化;病毒性结膜炎可以传染,因为它是由外来的致病病毒引起的,病毒可以传播到别的人身上,所以会传染。
)教师补充:除了我们说的这些病毒会使人患病以外,还有一些细菌、寄生虫等也可以使人患病。
比如由衣原体引起的沙眼,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
教师总结: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教师播放两则视频:流感患者讲话、咳嗽。
提问:流感是如何传播的呢?(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被人吸入体内导致感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教师展示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病原体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2. 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2. 强调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对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_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传染病极其预防本课目标达成情况完成教学反思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这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的等。
在教学过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讲不完的现象,所以要注重节奏。
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用一些鲜活的事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从而真正达到以兴趣为前提来主动学习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
《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情分析经过课前的调查和思考,学生应该对传染病有一些基本了解,这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是,初二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力,但缺乏理性分析能力,能直观形象思维,缺乏抽象逻辑推理,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兴趣,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到同一事物上。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中应采取多种形式、教法进行教学。
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看幻灯片或挂图,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填写表格,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从视角、听角、触角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八年级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想体验成功,但受挫时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教学中应尽量使用表扬、肯定、赞赏的语言,在设计活动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引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使课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新理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效果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
此次调查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二)调查分析1、课堂表现调查(1)第1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精神面貌良好。
(2)第2、3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完整版)《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二、教学重点: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五、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六、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
)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二个环节:导学点拨,探究新知)(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
活动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评价。
然后引导学生所说的几种传染病及病因,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
在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之后,对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当然要作认识.结合刚才病因的分析,教师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
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或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传播途径》
幼儿园中班教案《传染病传播途径》
目标
通过本教案,幼儿将了解并学会分辨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培养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传染病
2. 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3. 如何预防传染病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认识传染病
1. 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传染病的概念,例如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等。
2.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一些图片,让幼儿描述图片上的人是否患
有传染病的迹象,如咳嗽、发烧等。
活动二:传播途径游戏
1. 教师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例如:空气飞沫、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2. 教师和幼儿一起玩一个游戏,每个幼儿轮流抽取一张卡片,
然后描述该传播途径,并说出其示例。
3. 幼儿互相提问并回答,判断是否正确。
活动三:预防传染病
1. 教师与幼儿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2. 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勤洗手、不与患
病的人接触等)并与幼儿共同讨论这些方法的实施。
3.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洗手、避免与他人分享饮食等
情境,巩固研究内容。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参考资料
-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幼儿园小班疾病传播教案
幼儿园小班疾病传播教案背景信息- 幼儿园小班是一个容易传播疾病的环境。
- 幼儿园师生应当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目标- 通过该教案,幼儿园小班师生应能够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并掌握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常见的疾病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会携带病菌,易被他人吸入。
- 接触传播:与患病者的亲密接触、共用物品或接触污染物表面导致传播。
- 水生传播: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摄入病原体导致传播。
2. 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后。
- 咳嗽礼仪:用纸巾、手肘或衣袖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 教室通风:保持教室通风,减少空气传播的机会。
- 定期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玩具、桌椅等。
- 健康饮食:鼓励儿童均衡饮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 健康检查:定期对师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病状况。
- 家长配合: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疾病预防工作,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
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向幼儿园小班师生介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视频展示:播放有关疾病传播和预防的教育视频,加深师生的理解。
- 组织活动:通过游戏、小练等形式,让师生参与亲身体验,加深对疾病传播和预防的认识。
- 小组讨论:安排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师生共同探讨疾病传播和预防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以小班师生的言行举止,是否遵守疾病预防的基本要求作为评估标准。
- 通过观察、记录,评估师生对疾病传播和预防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教学资源- 图片和文字资料:用于讲解和演示。
- 教育视频:用于加深理解。
- 游戏和小练材料:用于师生互动体验。
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传播与预防指南。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疾病预防手册。
以上是《幼儿园小班疾病传播教案》的内容,旨在帮助幼儿园小班师生了解疾病传播途径,并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四课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案
第四课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特点。
2、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1、传染病的特点
2、传染病如何传播的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二)传染病的特点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
4、可以预防
5、流行性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四)气味游戏
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了解传染病的传播的速度。
(五)小试牛刀
通过一些习题了巩固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课堂小结
1、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病原体、免疫性、可以预防
2、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
之处
在教学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
第一节传染病极其预防
一、常见的几种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
二、传染病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结核杆菌、蛔虫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演讲
思考
联系自己从小打疫苗的实际情况,分析哪些病是传染病。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观察图片,利用病原体的不同,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评价
引言
举出常见的疾病名称,试着让学生进行分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引入
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认识什么是传染病
学生提出的问题:
传染病是怎么得来的?
传染病是怎么传染到别人身上的?
怎样预防传染病?……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
重点
举例说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用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艾滋病宣传片,各种常见传染病材料,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调控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生物小演讲
引言:那年的一场“非典”闹得人心惶惶。请你回想一下,“非典”与平时我们常见的疾病有什么不同?当时,人们对付“非典”主要采取了哪些有力施?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教学设计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病原体,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人就容易得传染病。
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探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
1.教材地位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对“传染病是如何发生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必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课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主要学习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另外,本课时也是学习《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理论知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这部分知识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学习传染病与学生最直接的关系,即教会学生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培养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用生物学观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做一个健康的人是生物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任务。
3.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难点。
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也是本课的难点。
因此需要组织学生课下收集一些资料,充分观察生活,没有一些生活经验作基础,列举会有困难。
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免疫的一些知识。
在学习《常见的传染病》后,学生明确了传染病的概念,人类四种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传播途径和常见的人类传染病。
以上都是学习本课时的必要知识基础,
2.经验基础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
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3.易出现问题
在完成“探究竟”2时,学生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概念不清,易把“消毒、灭蝇”归入针对传播途径。
在教学中可采用选出两种意见的代表进行辩论的方法,先使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学生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时,思维可能有局限,可以提示学生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
如本课时引入“非典”的相关内容,即是这个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列出传染病的特点。
概括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尝试辩论,运用讨论、交流、归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非典”的相关知识,培养形成科学素养。
交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意义,促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与交流、讨论,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体验被认同的喜悦。
课时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品《“非典”校园》录像(取自我校艺术节)、师生共同收集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
小品《“非典”校园》内容:在“非典”流行期间,某校据传发现一名“非典”疑似病人,校内某班学生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1.穿红衣,挂大蒜,放鞭炮。
2.吃白菜、萝卜,喝中药。
3.戴防毒面具,穿隔离服。
4.自我隔离,不敢出门,不敢见人。
学生间互相批评不正确的预防措施,在班长的教育下认识到正确的做法是:坚持测体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传染源;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尽量切断传播途径;在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情况下,坚持锻炼身体,如打羽毛球、慢跑,增强体质,保持平静健康的心态,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
最后证实,发现“非典”疑似病人是谣言,此人只是感冒。
同学们欢呼雀跃,在班长的组织下,测体温、戴口罩、锻炼身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曾在我国大规模爆发,是一种传播快、来势猛、危害大的传染病。
其外部表现主要为眼睛变红。
(学生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不了解,导入中对其介绍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在实物投影下展示“身边事”的三幅图或展示以此为内容制作的动画。
引导观察并提出问题:
(1)这三幅图是什么意思?
(2)你发现传染病具有什么特点?
(3)你能否通过这三幅图提出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的观点,及时引导。
)
分析问题(1)时,可提示学生注意眼睛颜色的变化,作为问题的切入点。
分析问题(2)时,对传染病的特点,学生易归纳出“传染性”,教师可适当介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我国的爆发,引导学生总结出“流行性”的特点。
分析问题(3)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需要教师课前做充分准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归纳,最终达成共识。
归纳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课教学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
阅读“小辞典”,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概念。
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得出患病的男孩是传染源,共用的水、脸盆和毛巾是传播途径,图中的女孩是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易错问题进行辩论。
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归纳,用课件出示板书:传播途径
传染源易感人群明确传染病流行时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意识到预防传染病只要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即可。
病原体
联系生活实际:在防治“非典”期间,全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对
你的生活习惯有什么改变?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给与针对性的论证。
防治“非典”的措施可用于防治其他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吗?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打扫卫生,处理生活垃圾;灭鼠,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随地吐痰等。
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以上对“非典”的分析可起到示范作用,帮助分析其他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组织学生发表意见,控制课堂气氛。
根据学生回答,以课件形式逐类展示四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适当展示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对学生有创意的措施及时表扬。
通过学生的阐述总结出预防不同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布置实践活动内容
调查校园中适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治理措施。
形成调查报告,或“致校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