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资料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3. 培养学生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在课间休息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习惯,让他们知道在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教学内容1. 下课啦的概念2. 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3. 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4. 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图片、PPT等2. 学具:书包、课桌、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下课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2. 讲解:讲解下课啦的意义,让学生知道下课啦后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3. 演示:演示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根据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4. 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时钟模型,加深对下课时间判断的理解。

5. 讨论:让学生讨论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6. 练习:让学生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下课啦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下课啦2. 内容:下课啦的概念、如何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课间休息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整理书包、整理课桌的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看时钟,判断下课时间。

2. 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整理书包、整理课桌,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概念,知道下课啦意味着一节课的结束。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生: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滑梯。

师:对,大家都在做不同的活动。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比一比,XXX看谁高。

我这里有两个瓶子,形状相同,但是高矮不同。

请你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瓶子更高一些。

活动二、小组比一比师:好了,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比一比。

每组有两个绳子,长度不同。

请你们比较一下,哪个绳子更长一些。

但是注意,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哦。

活动三、数数比一比师:最后一个活动是比XXX。

我这里有两条绳子,长度相同,但是形状不同。

请你们来比较一下,哪个绳子的路更长一些。

但是这次比较有点难哦,需要用数数的方法才能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在更多的情境下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师:对,他们走的路线不同,那么我们来比一比,谁走的路长。

怎么比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那可不行,因为路有弯曲,用尺子量不准确。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用步数数。

师:对,可以用步数数。

那我们来试试,我给你们两个同学一把计步器,你们可以用计步器数一下,看谁走的XXX。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走路的步子大小不一样,这样比较还准确吗?生:不准确。

师:对,所以我们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

那我们怎么做呢?你们有什么想法?生:用同一双鞋子走路。

师:好主意!用同一双鞋子走路,这样步子大小就一样了。

那现在我们来试试,看看谁走的XXX。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在比较路长时,要用相同的步子去比较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XXX和XXX走了不同的路线,一个是凸字形,一个是Z字形。

他们谁走的路线更长呢?请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够正确回答。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下课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认识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顺序,知道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认识下课的时间:教师讲解下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3. 认识时间的顺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4.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内容:认识下课的时间、时间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3.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4.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2下课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2下课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2课时下课啦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和高矮的相对性。

2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道物体间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多个物体比较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铅笔、尺子、长短不一的两根绳。

最后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

4小练习:在最长的后面画“√”。

小结:求物体在格子图上的长短时,要通过数物体所占格子的边数来判断。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2判断,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黑兔比白兔高。

(×)(2)白兔比灰兔矮。

(×)己的话总结。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学生回顾课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对最近一次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课堂氛围的营造本次课堂我尝试采用了更加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注意到在某些环节,学生的反应并不如预期中的积极。

这让我意识到,尽管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很重要,但也需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尽量覆盖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所有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内容的讲解过于冗长,导致学生出现了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精炼和重点的突出。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期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然而,我发现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小组分配不够合理或者任务设置不够明确。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小组合作的流程和任务。

四、学生互动的引导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有时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时过于急躁,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感到压力。

因此,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加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五、教学评价的反馈课后,我通过作业和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掌握不够扎实。

这提示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六、教学资源的利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尝试引入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但我发现在实际使用中,部分资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能是因为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

因此,我需要在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时更加谨慎,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

七、自我情绪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管理对课堂氛围有着重要影响。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 下课啦教案与反思精品

北师在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 下课啦教案与反思精品

2.2 下课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1.谁高?谁矮?高的画“√”,矮的画“○”。

2.哪根绳子最短?画“√”。

3.各块木板分别选哪个钉子钉合适?连一连。

4.哪一盆花长得最
高?请在最高的那盆下
面的“□”里画“√”。

5.把这些小方块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全部摆
完后,谁摆得高?高的画“√”。

6.比一比,填一填。

(1)从长到短排一排。

(2)长的画“√”,短的画“○”。

答案:
1. √ ⃝ ⃝√√ ⃝
2. 第2个,第2个
3. 略
4. 第2个
5. 第1个
6.(1)5,1,3,2,4 (2)√ ⃝
【素材积累】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下课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材分析】“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

“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

“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

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

“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

让学生去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高矮、长短的比较本节课学生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知道在此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点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此较的方法。

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比较,大小、多少的经验,所以本节课在学已有的知知织经验盈之上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此较方法迁秒到本节课高矮,长短的此较之中.首先我组织了一场比高矮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生生比较、师生比较时学生相差较为明显,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直接做出判断。

再出示笑笑和淘气比较图,一部分同学.认为一样高,但细心的孩子发现淘气踮脚这一细节、提出了不同意见,对此我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探察不一样高的理由和依据。

同时利用刚才比身高时,有两位一样高的同学进行演示。

并让问学回忆自己妈妈穿高跟鞋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体会比高矮的方法和关键,学生在讨论、交流与争辩中发现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起点。

同时培养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站姿挺拔,声音洪亮、语言表达完整,以及同学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谁长?谁短?”对于跳绳的比较,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把绳子拉直后再比较。

重点培养学生清楚地说出比较的操作过程,总结出比较时要先对齐再此较在“谁走的路长?”这一环节遇到了难题、同学们能发现“弯曲”处不同,但是我不到比较的依据只是凭借观察作出判断。

有同学提到数却印,我立即组织学生比较,同学们走的步数一样走的路不一定一样长。

怎样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呢?我一时没有我到合适的方法、我想这是我备课的失误,没有做到备学生”。

所以我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呢?随我和学们一起数两条路,所占的格子。

同时引导学生去联想上节课对比高矮、粗细不同的两杯水比较时.我们借助了一次性水杯为参照、物。

这次我们借助田地的格子为参照物。

学习是发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正的把次性水杯和“格子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参照物”这的特性和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课啦》教学反思 1陈佳丽用“心”设计《下课啦》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用“心”设计,以米奇老鼠为主线,通过三关闯关挑战依次从高矮、长短、数格子三方面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回顾本节课,我完成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准备比较精心。

我改变原来的主题图单纯从踮脚的角度来判断比高矮公平与否,而通过选取班里的三组孩子两两比较的图片,一组有人踮脚、一组一个孩子站在讲台上,一组是有一个孩子坐着。

通过这三个典型的错例,前两个强化孩子比高矮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的认识,最后一个强调比高矮要站直。

这三个例子通过让孩子们小组讨论比较的公平性,让孩子对高矮的比较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模块分明,设计比较合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完成米奇提出的闯关挑战来让孩子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掌握。

接着,通过帮米奇解决难题来当堂检测孩子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与否。

最后,通过孩子小结后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设制认知冲突,保持学生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设制认识冲突。

比如,在让一组学生上台比高矮后,再让其中高的孩子跟老师比,随后马上抛出问题:为什么这个(相对比较高)孩子一下子是高的,一下子又是矮的?让孩子时刻保持兴趣,同时也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四、善于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比高矮、长短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强调比较的相对性,突出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也不同,并且通过板书、让孩子重复说的方式,明白表达比较的结果时,前面一定要加上谁比谁。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梯度。

在本节课里,无论是课堂上的当堂检测题,还是小结后孩子们独立完成的分层作业,我都是遵循着层层递进,让优等生吃饱,同时照顾成绩相对退后孩子的原则,尽量让练习的层次感更加鲜明一些。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下课啦》教案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下课啦》教案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下课啦》教案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PPT下载地址点下面链接:教育部审定2019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Flash动画优秀免费下载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下课啦》教案教学反思ppt板书设计下课啦教学内容: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下课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下课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下课啦》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0、21页教学目标:1. 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 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 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小朋友们都到操场上开开心心地玩起游戏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二、探索新知(一)设疑激趣,讲授新课咦,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淘气和笑笑正在比身高呢!老师,看见笑笑和淘气好像一般高呢?你也这么觉得吗?你觉得谁高?谁矮呢?请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想出比较高矮的对策,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

了解到比较高矮需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瞧,有小朋友在跳绳呢。

老师也可喜欢跳绳了,那跳绳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绳子,跳起来比较——?老师这也有两条跳绳,但是呀,老师不知道哪条长?哪条短?你能帮帮老师吗?请学生独自思考比较长短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结果。

请学生上台亲身尝试比较长短。

体会比较长短时,需要将弯曲的绳子拉直,两端对齐后再比较。

(三)谁走的路长?动态地演示淘气和笑笑走路的路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谁走的路长。

让学生了解到,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关注曲直。

a. 观察发现淘气和笑笑走的起点和终点相同b. 设置疑问,他们走的不是直线,走的路也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怎么进行比较呢?c.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2、3、4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有什么困惑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板书设计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六、教学反思本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一贯的教师讲授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安全知识2. 课间活动的有序、文明、安全进行3. 课间活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4. 课间活动的自我管理与良好习惯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自我管理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间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安全的短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法、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这一课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下课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流逝和下课的信号。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于时间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和日常生活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和场景来引导他们理解时间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能够认识时钟的时分刻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认识时钟的时分刻度,学会正确读取时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的表示。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时间的流逝和时钟的刻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熟悉的日常活动,如上课、下课、吃午饭等,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2.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下课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时间情景。

3.教学展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习时间的表示方法,认识时钟的时分刻度。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巩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学习时间的推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2单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年级学生下课后的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和数学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运算相结合,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下课啦。

2.基本概念与运算: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人数变化,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和演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下课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板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板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设计一年级北师大板书+教学反思《下课啦》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下课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过程与方法: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等;教学难点:理解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准备两根绳子,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好,同学们上课啦!小眼睛看哪里?学生:小眼睛看老师!(学生都看向老师)教师:表扬某某小朋友,坐得真直呀!某组加一颗星。

好,同学们,你们下课一般会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同学们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呢,老师带大家来到淘气和笑笑她们学校的,看看他们课间在做什么呢?好不好?学生回答好!教师:孩子们,你们看,淘气笑笑她们的课间在干嘛呢?请举手告诉老师!学生1举手,教师请她起来回答,提醒其他小朋友小耳朵听哪里?学生:小耳朵听某某。

学生1:我看见有一个女孩在踢毽子。

教师:哇,真棒,请坐,加一颗星,其他小朋友有补充吗?学生2举手回答: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教师:嗯!观察得真仔细呀,请坐,加一颗星。

那有谁能告诉老师淘气和笑笑在干嘛呢?学生:在比身高!教师:哇,同学们都很棒呀!那你们看出来谁高?谁矮吗?(二)探讨新知(20分钟)学生3:她们一样高。

教师:哦?她们一样高吗?其他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学生4:笑笑高!教师:哦?你怎么看出来的呢?学生4:因为淘气踮脚了!教师:哇,你观察得真仔细呀!其他小朋友看见了吗?同意她的说法吗?学生:同意!教师:不错,加一颗星。

教师: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比身高?有谁愿意来呢?学生积极举手,两个小朋友上台比身高。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就是比高矮长短,这个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个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探索比高矮的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整节课我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因为活动较多,课堂纪律一度混乱,学生的表达不太清楚,这些都是在今后的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下课啦》资料
教学反思
开始从做游戏入手,提起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参与积极性,吸引住学生的兴趣,而且游戏直接和教学内容有关,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这里有一个环节,反复巩固“红纸条比绿纸条长,绿纸条比红纸条短。

”两句话。

让学生个别说一说,一三五七组和二四六八组说一说巩固他们这句话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的比较小棒的长短,是为了巩固一端对齐的好办法。

比较三根纸条的长短目的是学生明白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也不一样。

接着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长短,引出人和人也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先请两个个子相差很大的同学来比,一看就看出来了。

再请两个一眼看不出的,用背靠背的方法来比一比。

这时候事先说好,让一个同学突然把脚垫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知道比较高矮的时候也要一端对齐,不然就不公平。

练习是围绕小学生都很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进行的。

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比如在做了书上比较铅笔长短的题目之后,马上出现一道看不出来,需要有别的方法才能解决的两只铅笔,同学们可以用移一移,数格子等方法来判断。

在出示3个线圈比较线长短之后,又出现了两个中间木棒粗细不一样的线圈,让学生明白,不仅要看线绕的圈数,还要看中间木棒的粗细。

小蚂蚁过马路和小兔子比身高是两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不能一眼看出谁长谁短,谁高谁矮,但经过引导学生都可以说出比较好的比较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