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6章.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ppt课件
系统:由多种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彼此分工协 作以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system)
疏松结缔组织
血液
肌肉组织
➢ 肌肉组织由成束的具收 缩能力的长形肌纤维构 成,是脊椎动物体内最 丰富的组织。
➢ 维持机体和器官的运动。
平滑肌 疏松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血液
上皮组织
3.系统
• 若干个相关器官组成能完成特定生理功 能的系统。
• 人体分为11个功能系统:皮肤系统、骨 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 环系统、淋巴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 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生 殖系统。
皮肤系统
• 皮肤结构与功能
–表皮:上皮组织,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真皮:结缔组织,中胚层来源,内有血管、
➢ 每个神经元都含有细胞体(含细胞核)和 数条长短不等的突起(树突;轴突)。
➢细长的神经轴突和树突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很 细,并终止于器官组织内,成为元分类: . 依据突起的数量: 假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
2.器官
由多种组织组成,完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 功能单位。 最早出现器官系统的的动物是纽形动物(无 体腔两侧对称动物)。 胃:一种消化器官,由浆膜层、肌肉层、黏 膜下层、黏膜层等组成。其中包括四种 基本组织。
➢ 具有复杂结构的动物体 大部分细胞不与外环境 直接接触,依靠内部机 构所提供的表面和液体 环境来实现与外部环境 中化学物质的交换
动物体内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调控 系统
体温调控系统
严冬中的绵羊
思考题
1、简述动物的多层次结构。 2、动物有哪四大基本组织?试述其结
构与功能。
脊椎动物
两 栖 纲
——
( 四 ) 脊 椎 动 物 分 类
两 栖 纲
4.两栖类的分类概述 全世界有两栖动物2800余种。 (1)无足目 这是原始的一类,又是营钻穴居生活 的特化类型。体呈蠕虫状,无四肢。鱼螈为本目 代表,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地区,近年来在我国云 南省西双版纳采获。 (2)有尾目 这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一 目,多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一部分种类变态 后,离开水到潮湿地上生活。体长形,有四肢或 仅有前肢,尾终生存在。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 肺呼吸,也有一些种类终生有鳃而缺少肺。大鲵、 蝾螈都属于本目。 (3)无尾目 这是现代两栖类中较为高等、种类最 多、分布最广的一目。成体无尾,有发达的四肢, 后肢强大,适于跳跃或游泳,通常营水陆两栖生 活,但生殖时必须回到水中。我国发现的种类有 黑斑蛙、金线蛙、林蛙、雨蛙、树蛙、蟾蜍等。
——
( 四 ) 脊 椎 动 物 分 类
1.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羊膜卵 爬行动物都产大型的羊膜卵,羊膜卵的出现对脊椎动物完全摆脱水环境, 对成功登陆产生重大影响。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 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见右图)。 羊膜腔中充满着液体,称羊水。羊膜卵外包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卵 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防止细菌侵入。卵壳具通气性,不影响胚 胎的气体交换。卵具卵黄,保证胚胎发育的养料。 (2)外形 爬行类是适应于陆栖生活的类群,具有四足动物的基本形态。体表被覆角 质鳞片,指(趾)端具爪是其在外形上与两栖类的根本区别。蜥蜴和鳄的体型可做 典型代表。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某些类群适应于穴居及水 栖生活,在外表上有较大的特化。 (3)皮肤 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被有角质鳞片或角质盾片。角质鳞(如蜥蜴、蛇) 是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骨质甲(龟、鳖)是由真皮组织形成的。体表干燥, 缺少腺体,比较坚硬,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爬行类动物的真皮内含有各种 色素细胞,由于色素细胞的变化,使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适应。 (4)呼吸 爬行动物既没有鳃,也不用皮肤呼吸,它的肺比两栖动物的发达。肺脏一 对,外观似海绵状。具有喉头和以软骨环支持的长气管。肺的内壁有复杂的间隔, 把内腔分隔成蜂窝状小室,可以扩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5)骨骼和肌肉 爬行类骨骼系统发育良好,适应于陆生。主要表现在脊柱分区明显、 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及躯体的运动性能。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 和胸骨,加强了对内脏的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头骨骨化良好,很多种类具 有颞窝和眶间隔。具单一枕骨踝。 肌肉进一步分化,出现肋间肌,协同完成呼吸运动,皮肤肌有控制鳞片活动的作用。 (6)循环和排泄 爬行类的心脏由两个心房,一个心室组成,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 血液循环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后肾成为爬行类与所有羊膜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后肾形成的尿液经后肾导管输至 泄殖腔后排出。 (7)神经与感觉 大脑半球比较发达,出现新脑皮,脑神经12对。听觉器官有了进一 步发展,出现外耳道。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实验与观察
实验原理及假设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01
脊椎动物的结构是为了满足其生理功能的需求而逐渐演化形成
的,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02
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形态结构的变化
往往伴随着生理功能的变化。
实验假设
03
假设脊椎动物的某种结构与其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对应,通过实
9字
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 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与唾 液混合形成食团。
9字
食糜进入小肠后,在多种消 化酶的作用下被进一步分解 为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和脂肪酸等。
9字
食团经食管进入胃中,在胃 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分 解为食糜。
9字
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小肠壁 上的绒毛被吸收进入血液, 进而被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 胞中被利用。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常由于电解质失衡 、寒冷刺激或神经系统异常引起。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05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观察
消化器官组成及功能
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脊椎动物摄取食物的入 口,包含牙齿和舌头等 器官,用于咀嚼和搅拌 食物。
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 将食物输送至胃中。
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这一假设。
02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选择与准备
实验动物种类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动物年龄与性别
确保所选动物年龄适中,性别均衡,以减 小实验误差。
动物饲养与观察
在实验前对动物进行一段时间的饲养和观 察,记录其行为习惯、生理状态等信息。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综述
对人类健康与生态保护的启示
揭示人类疾病机制
通过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法,探究脊椎动物 与人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共性与差异,为揭示人类疾病机 制提供线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
深入了解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为保护濒危物种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仿生学与生物工程发展
借鉴脊椎动物的生物力学、能量转换和感知机制等原理, 发展仿生材料和器件,推动生物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综 述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0
目录
• 脊椎动物概述 • 脊椎动物的结构 • 脊椎动物的功能 •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目录
•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演化 •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展望
01
脊椎动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骨的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
根据形态和生态特征,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五大类。
脊椎动物的特点
具有脊椎骨
脊椎骨是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支持 身体并保护脊髓。
神经系统发达
脊椎动物具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包括大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等,能够感知外界 环境并作出反应。
心脏结构复杂
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复杂,包括心房和 心室,能够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 部位。
肌肉系统
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 ,驱动骨骼进行各种运动 。
关节
连接骨骼,使脊椎动物能 够在各个方向上灵活运动 。
消化功能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消化腺
如肝脏、胰腺等,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 。
第6章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 •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
件
贝尔纳(1813-1878) 法国生理学家
6.3.3 反馈调剂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 作用,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
一种或多种细胞——器官——系统
6.1、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组织: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在机 体内起某种特定的作用。
3、脊椎动物体内4种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覆盖在身体及其各部分的表面上
2、结缔组织
作用:联结与支持其他组织
韧带、肌腱、软骨、骨、脂肪组织、血液都是结缔组织
(1)正反馈:一个系统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 元件引起输出的增加。 如:体内常见的正反馈现象:排便,排尿,分娩, 凝血等 (2)负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信息传递到 敏感元件引起这个系统的输出减少。 如:调节血糖,体温和其他稳态
一、名词解释
1、组织(tissue) 2、器官(organ) 3、系统(system)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3、肌肉组织
(1)作用:运动 (2)组成:肌肉细胞 (3)特点:可以收缩
肌细胞的组成及特点
4、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作用:构成一个通讯网络
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并传到神经冲动,起控制和调节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屏障的作用
6.1.2 多种组织构成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6.1.3 若干个相关的器官又组成一个能完成特 定功能任务的系统
三、选择题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具有各种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特定的功能。
这些特征和功能对于动物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不同类别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并阐述它们如何帮助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
一、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鱼类鱼类的特殊结构包括鱼鳞、鱼鳍和侧线系统。
鱼鳞能够保护鱼的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鱼鳍则提供了稳定和灵活的游泳能力。
侧线系统则帮助鱼类感知周围的水流和水压,有助于其追踪猎物和避免捕食者的袭击。
2. 两栖类两栖类如青蛙具有适应两种环境的能力,即水生和陆生。
青蛙的前肢适于游泳,后肢则适于跳跃和行走。
此外,青蛙的皮肤能够吸收水分和氧气,使其在陆地上生活时能够进行呼吸。
3. 爬行类爬行类动物如蛇和鳄鱼在结构上具有柔韧的身体和鳞片。
这些身体结构赋予了它们在陆地和水中自由移动的能力。
蛇通过脱皮来更新鳞片,而鳄鱼的鳞片可以提供保护和保温的功能。
4. 鸟类鸟类的翅膀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翅膀的结构使得鸟类能够飞行。
此外,鸟类的骨骼轻盈而坚固,可以承受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冲击力。
鸟类的羽毛结构能够提供保暖、伪装和飞行稳定的功能。
5. 哺乳类哺乳类动物拥有独特的哺乳腺和乳头,这是它们哺育幼崽的特殊方式。
哺乳类的牙齿结构适应了它们各自的饮食习惯,例如食草动物的牙齿适合咀嚼植物纤维,肉食动物的尖锐牙齿则适合撕咬和咀嚼肉类。
二、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虽然它们的结构不同,但它们也具有各自的功能。
1. 昆虫昆虫的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具有六条腿和一对触角。
昆虫体表覆盖有坚硬的外骨骼,为它们提供了保护和支持。
昆虫的复眼提供了广角视野,触角则用于感知周围的环境和猎物。
2. 蠕虫蠕虫的身体长而柔软,适应了它们在土壤和水中生活的特殊需求。
脊椎动物总结
原始有头类主要特征是出现了头部和脊柱,增强了活 动能力和适应性。它可分为两支:一支比较原始,没 有上下颌,适应性很差,不久多被淘汰,只存留了七 鳃鳗和盲鳗等少数圆口类动物;另一支产生上颌和下 颌,增加了捕食的能力,并出现了偶鳍,有利于主动 的生活,成为鱼类的祖先。生活在水中的古软骨鱼类 演化为原始硬骨鱼类。原始硬骨鱼类分为两支:一支 进化为辐鳍亚纲的鱼类;另一支进化为总鳍亚纲和肺 鱼亚纲的鱼类。 从水栖生活转入陆栖生活的过程中,动物体的结构必 需有极大的变化,如由鳃呼吸变为肺呼吸,循环系统 也相应地变化;偶鳍转变为能支持身体的四肢;具有 能动的头部等。古总鳍鱼类比较具备了这些条件,它 不但具有内鼻孔和肺,其偶鳍的结构与陆生动物的五 趾型的附肢也很相似。这就提供了演化的内在条件, 再加上外界因素,使古总鳍鱼类逐渐演变为原始的两 栖类。
八、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功能是排出体内尿素、尿酸等 含氮代谢废物,并通过排出体内过多的水 和离子,或选择性地保留离子,以维持体 内渗透压的平衡。 排泄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组成(鸟 类及部分爬行类无膀胱)。两栖类的皮肤、 哺乳类皮肤中的汗腺,也参与排泄作用。 脊椎动物的肾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三)植物性神经的作用是支配动物机体内脏的生 理机能。植物性神经不受意志支配,所以又称为自 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三)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主要有皮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皮肤感觉器是各种动物普遍存在的,最原始的形式是由感觉神经 末梢分布于表皮而成。较为进步的则是形成触觉细胞或触觉小体。 还有特化的皮肤感受器如蝮蛇的颊窝,能觉察出与周围气温只有 0.003℃的变化。 视觉器为眼,从鱼类起,脊椎动物眼睛的构造基本相似,只是在 视网膜上确定视象焦点的调节方法不同。 听觉器在圆口类和鱼类只有内耳,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中耳,外 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哺乳类的听骨已由1块增加为3块,并出现 了外耳道和外耳壳。 嗅觉器一般在鼻腔内。圆口类只有一个外鼻孔和单个嗅囊。鱼类 一般有成对的外鼻孔和成对的嗅囊。陆生动物由于呼吸空气,其 嗅觉器和口腔相通,因而出现了内鼻孔。两栖类的内鼻孔开口于 口腔的前部,羊膜动物内鼻孔后移到咽部。内鼻孔出现后,鼻腔 就兼有嗅觉和呼吸两种作用。 味觉器是比较原始的感受化学刺激的器官,在各类动物中部保存 着原始的味蕾构造。
脊椎动物总结
脊椎动物躯体结构总结脊椎动物虽只是一个亚门,但因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就显出干差万别,形态结构也彼此悬殊。
然而高度的多样化并不能掩盖它们都属于脊索动物的共性,即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要出现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有些种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有些种类既使是成体也终生用鳃呼吸。
除无颌类的园口纲外并都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本部分仅从皮肤、呼吸、循环和骨骼四个方面,对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认识脊椎动物机体结构对环境的适应,并有助于加深理解脊椎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1.皮肤1.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脊椎动物的皮肤是一种多层细胞的结构,包括表皮与真皮两部分。
表皮为复层上皮组织,来源于胚胎的外胚层;真皮主要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由中胚层而来,真皮中有血管、神经、感受器、色素细胞以及各种皮肤腺。
皮肤包被在整个动物体的表面,其机能多种多样,首先是保护作用,保护身体避免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防御化学、温度和光线等的刺激,防止微生物的侵袭。
其次是感觉机能,感受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此外,皮肤还具有分泌、调节体温,排泄、贮藏养料、呼吸、运动等多种功能。
皮肤的衍生物分为表皮衍生物和真皮衍生物。
表皮衍生物包括角质外骨路(如角质鳞、羽、毛、喙、爪、蹄、指甲、角等)和皮肤腺(如粘液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等)。
真皮衍生物主要是骨质外骨骼,包括骨质鳞片、骨质鳍条、爬行类的骨板、鹿角等,楯鳞和哺乳类的牙齿则是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衍生物。
1.2皮肤的特点鱼类的皮肤反映水生脊椎动物皮肤的特征。
表皮和真皮均由多层细胞组成,表皮内富含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身体,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真皮较薄,直接与肌肉紧密相接。
真皮内有色素细胞。
皮肤衍生物除粘液腺、色素细胞外,还有骨质鳞片。
两栖类的皮肤代表着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性特征。
皮肤裸露,无任何骨质鳞片和角质鳞片(仅无足目中的蚓螈保留着残余的骨质鳞),表皮的1—2层细胞开始角质化。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是指拥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它们的神经系统与智能行为、感官处理和运动控制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其在动物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一、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核心。
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将传入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并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指令到其他部位。
脑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等部分。
脑干负责基本的生理功能调控,如呼吸和心率控制。
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和平衡控制。
大脑半球则负责高级的感知、思维和行为表达。
脊髓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以及接收来自周围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
脊髓中存在着许多神经元,负责传递信号和调节反射。
通过脊髓,机体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极快速的反应。
二、脊椎动物的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负责传递电信号以及信息处理。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承担着合成和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轴突是长且突出的细胞延伸,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细胞。
树突则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神经网络,这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高级功能的基础。
通过神经网络,信号可以在不同的脑区和神经元之间传递和加工,进而实现复杂的感知、记忆和行为反应。
三、脊椎动物的感知和运动控制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与感知和运动控制紧密相关。
通过感知器官,脊椎动物能够感知来自环境的刺激,如光、声音、味道等。
这些感知信息被感觉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和集成后产生相应的感觉经验和认知。
运动控制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运动由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神经元网络传递到运动神经元,促使肌肉收缩和动作产生。
这种神经元网络的调控和运动协调主要由大脑和小脑来完成。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方法总结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方法总结在生物学教学中,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脊椎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各种器官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类以及其他脊椎动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存适应能力。
本文将总结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教授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一、观察和解剖实验法观察和解剖实验法是教授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经典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准备脊椎动物的标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解剖。
通过观察不同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器官的位置等,学生可以逐步理解脊椎动物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解剖实验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脊椎动物的结构特点。
二、模型和图表展示法模型和图表展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生物模型或图表来展示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重要器官。
通过观看和分析模型和图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脊椎动物的结构,并对不同器官的功能有更具体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模型或图表,从中加深对脊椎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法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系列有趣的案例和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例和问题,可以进一步理解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实地考察和实践探究法实地考察和实践探究法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身边生活中的脊椎动物。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同脊椎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进一步理解适应环境的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总结起来,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和灵活运用。
脊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添加标题
功能:尾部在脊椎动物的运动、平衡和协调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鱼类通过尾部摆动来推动身体前进, 而哺乳动物如猫和狗则使用尾部来表达情感。
添加标题
演化:随着脊椎动物的演化,尾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例如,爬行动物的尾部通常较长且结实,而哺乳 动物的尾部则较短且相对较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标题
多样性: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具有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尾部。例如,鸟类的尾部由许多羽毛组成,用于飞 行和平衡;而鲸类的尾部则较短且结实,用于推进和协调身体运动。
脊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汇报人:XX
目录
脊椎动物概述
01
脊椎动物的结构
02
脊椎动物的功能
03
脊椎动物的进化
04
脊椎动物的保护
05
脊椎动物概述
脊椎动物的定义
脊椎动物的特点是具有脊柱, 能够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脊椎动物是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 应了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多种
添加 标题
科学研究价值:脊椎动物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 价值,保护它们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脊椎动物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防止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
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人类活动对脊椎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 非法捕猎行为。 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保护脊椎动物而受损的利益方进行补偿, 平衡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利益关系。
消化功能
消化系统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 吸收方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消化系统对脊椎动物生存的意义:帮助脊椎动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维持生命活动
脊椎动物中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脊椎动物中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它能够识别和排除或摧毁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从而维持身体内部的稳定。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包括可以非特异性清除异物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和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攻击病原体的后天性免疫系统,这两个系统密切协同合作,保证了脊椎动物的健康。
先天性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最早产生的免疫系统,它是通过非特异性的机制识别和清除异物,具有广泛的特异性。
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细胞和分子,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补体蛋白、炎性介质等。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它们能够通过吞噬细菌和产生各种细胞毒素来清除病原体。
单核细胞则是更多样化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它们主要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来清除异物。
补体蛋白则是一类能够与病原菌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并激活免疫细胞的蛋白质。
炎性介质则是一类能够刺激炎症反应的物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
这些分子和细胞密切协同合作,构成了先天性免疫系统。
后天性免疫系统后天性免疫系统是通过特异性识别和攻击病原体来保护身体健康的免疫系统。
后天性免疫系统的特异性来源于其能够识别和攻击各种病原体的抗原分子,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后天性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工作: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指免疫细胞通过特定受体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例如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感染人体细胞的病毒和某些细菌,而B细胞则能够分泌具有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力的抗体,进而清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则是指通过抗体杀菌、中和外来病原体,维护身体内外液体恒定的免疫系统。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能够特异地结合病原菌表面的结构物质,中和外来病原体,并促进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
综合作用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系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密切合作以保护身体健康。
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一种快速、广泛且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消灭病原体。
2016年暨南大学8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
2016年暨南大学8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8-01)2016《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814)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专业总分:150分参考书目: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40分),填空题(10~30分),简答题(50~70分),论述题(30-50分)考试内容一、总体要求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的新动向。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赵寿元,乔守怡.现代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朱玉贤,李毅,郑晓峰,郭红卫.现代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3.[6]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周云龙.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三、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三)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五)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七)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八)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备课教案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 掌握不同脊椎动物的功能特征;3. 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对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2.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3.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4.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5.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及其功能;6.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及其功能。
教学过程:第一节: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的脊椎动物,引发学生对脊椎动物分类和特征的思考。
2. 讲解:简要介绍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如脊椎骨、脊椎动物具有头部和四肢等。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脊椎动物的实例,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观察和分类,并就其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4.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提问学生有关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组成和结构,如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
3.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观察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相关特征,如反射、感觉等。
4. 讨论与互动:学生围绕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互动讨论,如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
5.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征。
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通过展示食物链和一个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模型,引发学生对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如口腔、胃、肠道等。
图进行解析,讨论其功能和作用。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脊椎动物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消化系统与食物习性的关系。
5. 总结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第四节: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功能1. 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有关脊椎动物呼吸系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6 高等动物结构与功能
狮子与马消化系统差异很大
6.3 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6.3.1动物必须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具有复杂结构的 动物体大部分细 胞不与外环境直 接接触,依靠内 部机构所提供的 表面和液体环境 来实现与外部环 境中化学物质的 交换
器官与系统
皮肤系统和骨骼系统
皮肤系统由皮肤及其衍生物 如毛发、指甲组成, 主要功 能是保护身体不受外物侵害, 保持体内环境稳定性。
骨骼系统是由全身206块骨骼 构成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身 体,保护内脏器官并与肌肉 系统一道组成人体的运动系 统。头颅容纳并保护大脑,
胸廓保护肺和心脏。
器官与系统
7.1.6 蛋白质中的9种氨基酸是必需的营养素
概念: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 度不能 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 基酸。 9种EAA---- 赖 、蛋 、色 、苯丙、亮、 异亮、缬、苏、组氨酸
7.1.7 维持身体健康的饮食必须包含多种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营养素。 各种维生素之间除都是有机物外,没有共 同的理化性质。把它们归为一类是由于在生理 作用上有其共同之处,如它们都不是建造细胞 的基本材料,也不能在体内氧化而提供能量。 它们在体内大多数都是参加各种酶系统的 工作而促进生理活动,或以其他形式调节生理 活动。 它们的需要量不多,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 (维生素D另外),所以必需从膳食中摄取。
器官与系统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 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 能将含氮的代谢终产物从 血液中清除。这些代谢废 物以尿的形式从输尿管进 入膀胱暂时贮存,最后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
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
44
► 血液循环基本结构:心脏、动脉、小动脉、毛细血 管、小静脉、静脉、门静脉等。
► 循环途径: 单循环途径(水生):(请画出!) 双循环途径(陆生):(请画出!)
► 淋巴循环:
基本结构:淋巴盲管、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
羊膜卵一般外包一层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 卵膜,能防止变形、防止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 和减少细菌的侵袭。(卵壳仍透气,保证呼吸)
羊膜卵具有卵黄囊,储存大量营养物质,为胚胎发 育提供营养。
9
羊膜卵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2)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
4
3、两栖动物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 点:
► 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 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 善双循环。
► 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 发。
► ③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 重及推动身体爬行。它是从总鳍鱼的偶鳍发 展来的。
► 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 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 脑半球完全分开。
脊椎动物机体结构和功能与演化
1
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结构 模式的特点比较:
2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有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颌
五趾型附肢
羊膜卵
恒温
—
—
—
—
+
—
—
—
+
+
—
—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2脊椎动物教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脊椎动物》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介绍了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还涉及了脊椎动物的分类、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脊椎动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类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并了解它们的分类。
3.学生能够理解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和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教学难点】:1.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但对脊椎动物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他们可能对复杂的分类系统和生物结构功能关系感到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标本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脊椎动物。
2.讲授法:讲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各类脊椎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各种脊椎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不同脊椎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六章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
肌肉组织
• 由肌细胞组成,可收缩。
在动物的运动中发挥作用 构成: 由成束的具有收缩能力的 长形肌纤维(细胞)构成,是 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 功能: 维持机体和器官的运动。
肌肉组织
• 分类: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细胞呈长圆柱形,肌 细胞 肌束 肌肉。有明显的横纹,多核, 受躯体神经支配; 心肌(不随意肌) :细胞呈短柱状
细胞有极性;
无血管,神经末梢பைடு நூலகம்。
上皮组织
功能
保护(体表上皮组织)
吸收(小肠上皮)
分泌(腺上皮)
排泄(排泄系统相关上皮)
感觉(视网膜、鼻腔表皮、舌味蕾) 不同部位的上皮常以一种功能为主 上皮细胞形成的腺体有两类: 有管腺:细胞分泌物由管道排出体外。 无管腺:细胞分泌物扩散进入血管
结缔组织
(一)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的
1、组织: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群体, 构成动物机体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覆盖在身体及其部分的表面上
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有扁平型、柱形、方形。 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各种管道的内表面; 有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无脊椎动物一般为单层,脊椎动物 有单层和为复层。
联结与支持其他的组织,由间质和分散其中的细胞构成。 组成:多种细胞、3种蛋白纤维(弹性、胶原、网状纤维)、无定形基质
固定: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 游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功能: 连接、支持、保护、防御 类型: 疏松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血液 网状组织 软骨和骨
有横纹、单核或双核,
有闰盘(相邻两个纤维的连接处), 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平滑肌(不随意肌):细胞呈梭形 无横纹,排列成束状或片状,组成内脏器官的 肌肉层;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实践活动
如,为了在水中游泳,鱼类的身体形态和肌肉结构发生了适应性的演化
。
02
感觉功能
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对其感知环境的能力至关重要。例如,为了在低光
环境中生存,一些夜行性哺乳动物的视觉系统发生了适应性的演化,使
其能够在黑暗中看清物体。
03
繁殖功能
脊椎动物的繁殖方式对其生殖器官和生殖行为产生了影响。例如,为了
在体内孕育后代,哺乳动物的子宫和乳腺等结构发生了适应性的演化。
肌肉系统
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
运动方式
不同的脊椎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鱼类游动、鸟类飞翔、哺乳动物奔跑 等。
消化功能
消化系统
包括口、咽、食管、胃、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摄取 、消化和吸收。
消化液
分泌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等,帮助分解 食物。
营养吸收
通过肠壁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 能量和营养。
了解所选标本的基本信息, 如种类、生活习性、形态特 征等。
准备观察工具,如放大镜、 显微镜、解剖刀、镊子等。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记录 表格。
活动过程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动物的 细微结构,如鳞片上的纹路、羽 毛的排列等。
分析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 关系,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等。
观察脊椎动物的外部形态,记录 其体型、颜色、鳞片或羽毛等特 征。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刀、镊子、染色 剂等。
3
了解所选动物的骨骼和肌肉结构特点,以及相关 的生物学知识。
活动过程
1. 观察所选动物的外 部形态,记录其体型 、四肢数量、尾巴等 特征。
2. 对动物进行解剖, 观察其骨骼和肌肉的 结构特点,记录骨骼 的形状、连接方式和 肌肉的分布、附着点 等信息。
脊椎动物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脊椎动物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这些动物的内脏器官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存。
本文将从器官分类、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介绍脊椎动物内脏器官的特点。
一、器官分类内脏器官是指位于体腔内,对外界具有生理功能的器官。
在脊椎动物中,内脏器官可以分为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分泌器官和排泄器官。
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食物的摄取、咀嚼、破碎、消化和吸收。
呼吸器官包括鱼鳃、两栖动物肺、爬行动物肺和鸟哺乳动物肺。
呼吸器官主要作用是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以供给体内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心脏是循环器官的中心,通过收缩和扩张的方式,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作用是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分泌器官包括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类型。
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激素,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外分泌器官主要是指消化器官的胰腺等器官,分泌酶和其他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排泄器官包括肾和膀胱。
肾通过尿液的形式,排除身体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膀胱则负责暂时储存尿液,待适当时机再排出体外。
二、器官结构脊椎动物内脏器官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
以消化器官为例,口和咽是摄食和咀嚼食物的部分,食管与胃构成了一段贯穿的消化道。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其内壁的绒毛可以吸收营养物质。
大肠和肛门则取出消化物的残渣和废物。
呼吸器官中,肺被分支支气管和气管支配,空气通过气道进入肺部内部。
肺和鱼鳃都有较大的表面积,以便更多氧气进入动物体内。
循环器官中,心脏主要分为四个腔室,并且和舒张和收缩的方法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血管中含有大量的血球,分为红血球和白血球,在保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同时,还可抵御外在的微生物入侵。
分泌器官中,内分泌器官主要通过血管将激素分泌到全身,而外分泌器官则通过管道将酶和其他消化液分泌到消化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若干相关的器官组成一个能够完成特定功能任务的系统: 脊椎动物的系统包括:
骨骼系统:206块骨骼构成,与肌肉系统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
皮肤系统:外表面,保护不受侵害。 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及消化腺组成;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淋巴免疫系统:脾、胸腺、骨髓、淋巴结、淋巴管、白细胞等构成,抵抗病原体侵害 排泄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 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肾上腺等腺体,调节生长、发育、代谢、生殖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产生应答,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肌肉系统:600多块骨骼肌构成,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 生殖系统:生殖器官构成,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及血液构成,将营养运输全身并孕畜代谢产物。 呼吸系统:鼻、喉、气管、支气管、肺构成,胸廓和膈运动吸入氧,通过学业循环 运到全身,又将CO2排出。
肌肉组织
• 由肌细胞组成,可收缩。
在动物的运动中发挥作用 构成: 由成束的具有收缩能力的 长形肌纤维(细胞)构成,是 脊椎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 功能: 维持机体和器官的运动。
肌肉组织
• 分类: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细胞呈长圆柱形,肌 细胞 肌束 肌肉。有明显的横纹,多核, 受躯体神经支配; 心肌(不随意肌) :细胞呈短柱状
联结与支持其他的组织,由间质和分散其中的细胞构成。 组成:多种细胞、3种蛋白纤维(弹性、胶原、网状纤维)、无定形基质
固定: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 游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功能: 连接、支持、保护、防御 类型: 疏松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血液 网状组织 软骨和骨
有横纹、单核或双核,
有闰盘(相邻两个纤维的连接处), 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平滑肌(不随意肌):细胞呈梭形 无横纹,排列成束状或片状,组成内脏器官的 肌肉层;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神经组织 构成一个通讯网络
组成: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胞体 神经元 树突:多个,较短, 突起 呈树枝状分支 轴突:一个,细长 胞 核 代谢、 营养中心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二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动物必须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动物必须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反馈调节在稳态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的
1、组织: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群体, 构成动物机体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覆盖在身体及其部分的表面上
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有扁平型、柱形、方形。 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各种管道的内表面; 有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无脊椎动物一般为单层,脊椎动物 有单层和为复层。
细胞有极性;
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上皮组织
功能
保护(体表上皮组织)
吸收(小肠上皮)
分泌(腺上皮)
排泄(排泄系统相关上皮)
感觉(视网膜、鼻腔表皮、舌味蕾) 不同部位的上皮常以一种功能为主 上皮细胞形成的腺体有两类: 有管腺:细胞分泌物由管道排出体外。 无管腺:细胞分泌物扩散进入血管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二 血液
概念: 血液是一种特化的液态结缔组织,由 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占体重的7%~8% 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分为三层: 上层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浆; 中层薄层灰白色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下层红色为红细胞。 功能: 传输物质和免疫
结缔组织
三 软骨和骨
• 软骨组织是特化的具有支持作用的结缔组织,构成软 骨的主体。 •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内有大量钙盐沉淀,坚硬,承重力强。
核周体
功能: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 对神经元起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不能传导冲动。
(二)多种组织构成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器官(organ):
由多种组织按一定规律 组合构成不同的形态,并执 行特定生理功能结构。 如: 心脏,承担血液在血管中
运行和循环的功能
小肠:具有消化食物和吸 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1 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 3种蛋白质纤维交织成疏松网状 • 分布: 全身各定 2 致密结缔组织
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
韧带和肌腱就是典型的致密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
3 脂肪组织 • 组成: 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 • 分布: 皮下组织、肠系膜、 网膜等处,并且包裹 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等器官。 • 功能: 含有脂肪,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