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研究资料,计算两类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检验。结果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276、0.331、0.368、0.625,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能,反之亦然。
标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1],而实验考核则是验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研究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效果以及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本资料对我校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全日制统招本科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使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授课教材,收集上述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计算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绩计算方法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原始考核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理论考试成绩按期末考试原始卷面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
1.2.2 分组方法[2-3] 将学生按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取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其余为中分组;实验考核成绩的分组采用相同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4]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法(K-S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或Pearson相关分析(参数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态性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除2008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外(P=0.200>0.05),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所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
2.2 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005~2009级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见表1。
数据统计显示,在2005~2009级5个年级中,均存在实验考核高分但理论考试低分的情况,反之亦然。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位于高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低分组的人数分别为1、3、1、1、2名;实验考核位于低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高分组人数分别为1、2、2、1、1名。由表2可知,2005~2009级学生成绩实验考核位于高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低分组的人数(百分比)为8(9.9%),实验考核位于低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高分组的人数(百分比)为7(8.6%)。见表2。
3 讨论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5],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6]。但是由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繁多,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往往会过于强调实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本研究发现,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理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有可能进入实验考核低分组,理论考试成绩低的学生亦有可能进入实验考核高分组。以上结果说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联系紧密,只注意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技能训练的学生可能会“高分低能”,而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在实践中勤于探索规律,也能获得好的实验考核成绩。这也反映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认知规律[7]。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对学生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和检验流程的选择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加深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习期间能尽快适应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过程,并且尽可能实现就业时的“零适应”[8]。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课成绩与课程总成绩挂钩,改变学生固有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也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培养出兼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今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闻文.浅谈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31-1632.
[2] 孙红,杜克莘,王兴会,等.我校机能学实验课程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127-128.
[3] 钱朝霞,许闽广,高凌峰.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1996,2(4):173-174.
[4] 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199.
[5] 张涛,冯锡才,李英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65-167.
[6] 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7] 王昌明,曾锦荣,陈军宁,等.诊断学与内科临床技能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华夏医学,2000,13(1):93.
[8] 傅广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7):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