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机遇和挑战

海水养殖类型的区域划分由于各国海水养殖区域的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世界上对海上养殖的区域划分尚未形成全球共识。

美国将离岸3–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水产养殖定义为远海养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技术报告则依据离岸距离、水深、开放程度等,将海上养殖划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和远海养殖三类。

中国黄渤海和东海北部陆架坡度平缓,海上养殖规模宏大,目前中国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浮筏式养殖已经延伸到距海岸15km外的开放海域。

中国官方渔业统计资料已将深水网箱定义为具有抗风浪性能、安置在水深20米以深海域的网箱。

有些知名学者也将远海养殖或深远海养殖定义为在水深大于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

基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一定传承性且有助于管理和发展的原则,本文将中国海上养殖分为近岸养殖、离岸养殖、远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或称装备型远海养殖四类(表1)。

近岸和离岸养殖还可合并称为近海养殖。

近岸养殖包括有遮蔽的港湾内或近岸视距可见(2km左右)的海水养殖;离岸养殖是在视距之外、常有一定遮蔽的水深20m以浅的海水养殖;远海养殖是在水深超过20m的开放海域实施的海水养殖;深远海养殖或装备型远海养殖是利用钢骨结构且具有自动投饲系统的装备、可抵御或躲避强台风的海水养殖方式。

有些养殖活动介于两种类型之间,可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归类。

“深远海养殖”这一称谓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和渔业学术界,但海洋科学和地学界并不认可其作业海域属于深海,公众认知也有歧义。

另外,中国现行“深远海养殖装备”绝大多数都在水深不足50m的海域作业。

因此,用英文Deeper offshore aquaculture比Deep sea aquaculture表达深远海养殖更合适。

同理,采用“装备型远海养殖”比“深远海养殖”更为合理。

近海和远海水产养殖目前中国近海和远海养殖模式有投饲和不投饲养殖两类。

整体而言,不投饲养殖系统比投饲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远海养殖系统比近海养殖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存在许多优势,如水质优良、丰富的养殖资源、市场需求旺盛等。

目前,海洋贝类养殖主要分为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的养殖区域,其中以江苏省为龙头。

未来,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养殖效率将不断提高,养殖产业化将进一步加强。

但目前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水质污染:由于污水排放和农业、工业的供水污染,海洋养殖水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水质变差,产量下降。

2.环保标准低:海洋养殖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规或低效率养殖,由此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养殖种类单一:目前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种类较少,养殖面积集中,缺乏多样性,造成养殖风险相对较高。

4.技术条件不足:海洋贝类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区域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提高养殖水质
2.加强对养殖场管理,推广生态、绿色养殖模式
3.培育多样化的海洋养殖物种,提高养殖面积的分布平衡
4.加大对海洋养殖科技研发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
5.规范养殖行为,提高海洋养殖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态势。

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1. 引言海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

然而,随着海水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水质污染海水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

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当这些物质进入海水中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和缺氧现象。

药物的使用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解决方案: - 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更加环保、低污染的饲料配方和药物使用方法。

- 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养殖场合规操作。

-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如利用虾蟹残体制作饲料或肥料。

3. 病害防控海洋环境中存在各种病原体,养殖动物容易感染疾病。

疾病的爆发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案: - 加强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病原体筛查。

- 发展新型的疫苗和抗生素,提高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4. 生态系统影响海水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底栖动物可能会受到扰动,水下植被可能会受到遮挡。

解决方案: -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址,避免对敏感生态系统产生过大影响。

- 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布局,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

- 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公共卫生风险海水养殖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然而,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药物或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解决方案: - 加强养殖产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推广科学的养殖方法,减少对药物和饲料的依赖。

- 增加消费者对养殖产品的知识普及,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6. 研发创新海水养殖行业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挑战。

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

解决方案: -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海水养殖的优势和挑战

海水养殖的优势和挑战

海水养殖的优势和挑战海水养殖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方式,拥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分别探讨海水养殖的优势和挑战,并介绍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海水养殖的优势1. 生态资源丰富:海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通过海水养殖,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养殖,获取丰富的渔产品。

2. 地理位置灵活:相较于陆地养殖,海水养殖的地理位置更加灵活。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海域进行养殖,使养殖区域更加合理和高效。

3. 水质稳定:相较于淡水环境,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更加稳定,有利于养殖生物的健康成长。

此外,海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提高养殖品质。

4. 抗风浪能力强:海洋环境中的风浪较为常见,但养殖生物在长期的适应中逐渐具备了一定的抗风浪能力。

相比之下,陆地养殖可能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

5. 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海水养殖既适用于大规模养殖,也适用于小规模养殖。

无论是大型养殖企业还是个体农户,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养殖规模。

二、海水养殖的挑战1. 环境污染:海水养殖会产生一定的废物和污染物,例如养殖底泥、粪便和饲料残渣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病害防控:海洋环境中存在多种病原体,养殖生物容易受到感染。

对于病害的有效防控,是海水养殖面临的一大挑战。

3. 资金投入大:相较于传统的陆地养殖,海水养殖涉及到更多的设备建设以及管理费用,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4. 技术要求高:海水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如水质调控、疾病防治、品种选育等。

对于养殖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也是一大挑战。

三、解决方案1. 环境管理:建立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废物处理和海洋环境监测,确保养殖废物不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 病害防控:加强养殖生物的疫苗研发和使用,建立完善的病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及时采取措施。

3.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海水养殖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养殖成本,鼓励科技创新和示范项目的推广。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发展的速度加快,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扩大规模和密度增大,养殖场周围的水质也越来越受到污染。

大量的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和养殖动物排泄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氧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品质安全问题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来促进生长或防病。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3.养殖品种单一化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些养殖场往往只种植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水产养殖品种,导致了养殖品种的单一化。

这种单一化不仅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传染,也容易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养殖场的环保意识,鼓励养殖场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水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养殖场引进相关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2.规范养殖品质,保障水产品品质安全为了解决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养殖品质,加强对养殖场的质量把控,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食用需求。

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引进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有机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安全。

3.多样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了避免养殖品种的单一化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养殖场发展多样化的养殖品种,鼓励种植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可以平衡市场价格波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首先,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污染:养殖废物、饲料残渣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形成浮游植物暴发和藻华,使水体变绿、混浊,影响水质。

2.生态破坏: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引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底质污染:养殖底柱、排泄物等沉积物会对海底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造成水底环境的变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4.水面油膜: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燃料等会导致水面油膜的产生,影响水质和光照传播。

为了减少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防治对策可以采取:1.加强养殖管理:对养殖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选择合适的养殖物种和品种,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养殖过程的符合环保要求。

2.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宣传和推广利用生态滤池、生态修复等清洁养殖技术,通过增加自然滤波器,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和排放,降低养殖废物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3.科学饲养与用药:合理配制饲料,减少养殖废物和饲料残渣的排放,同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避免对水生生物和水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开展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全面的水质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利用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等。

5.强化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养殖行业的监管,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和推广环保生产方式,引导养殖业朝向可持续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采取适当的防治对策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加强养殖管理、推广清洁养殖技术、科学饲养与用药、开展水质监测和治理以及强化法规和政策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保护水域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首先,海水鱼养殖的现状。

目前,海水鱼养殖主要分为海网养殖和海洋循环系统养殖两种方式。

海网养殖通过在海上搭建网箱,人工放养海水鱼,利用海洋资源养殖,具有水质自然、养殖周期短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环境压力大、疫病传播等弊端。

而海洋循环系统养殖则是通过在陆地上建造设施,控制水质和环境变量,实现对海水鱼的养殖,具有环境污染小、生产稳定等优点,但相应的建设成本较高。

在我国,海水鱼养殖发展较为迅速。

中国沿海地区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加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海水鱼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海水鱼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水鱼养殖产量和销售额持续增长,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同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也推动了海水鱼养殖的提质增效,解决了传统养殖面临的问题,如水质净化、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等,提高了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其次,海水鱼养殖的前景广阔。

首先,海水鱼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高品质的海水鱼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对高品质海水鱼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海水鱼养殖市场也将继续扩大。

其次,海水鱼养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养殖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海水鱼养殖还存在着旅游和观赏价值。

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养殖技术的进步,将提供更多的海洋生态旅游和观赏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海水鱼养殖的发展。

然而,海水鱼养殖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水质污染和环境承载力不足是制约海水鱼养殖发展的难题。

由于过度放养和养殖密度大,导致养殖池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

其次,疫病防控是海水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海洋环境中存在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易导致鱼类发生疫病,需要加强疫苗研发和防控措施。

此外,养殖品种的选择和优化也是海水鱼养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培育新品种。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使得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导致生态出现失衡状况。

这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严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除此之外,养殖水域周围的工程建设以及环境污染等也会给水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2 集约化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受传统水产养殖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比较分散,集约化养殖相对较少,通常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养殖。

这种情况一方面影响了水产养殖也的集约化水平,另一方面也给生态组织生产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会使得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较弱。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进而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之水产养殖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使得我国水产养殖业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3 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以分散式经营为主,集约化水平较低,这使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往往会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使得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长时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例如,养殖渔船比较陈旧,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养殖效率,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能耗,进而会加剧水体的污染。

再比如,一些养殖池塘存在着老化问题,相关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既威胁到水产养殖业的安全性,也会应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4 养殖技术更新速度慢养殖技术是推动水产养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养殖技术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必然会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科技支撑保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发展碰到的问题

水产养殖发展碰到的问题

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水产养殖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水源问题、养殖技术问题、种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市场需求问题、政策支持问题、病害防治问题、人力资源问题等方面探讨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水源问题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源的供应和质量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给水产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同时,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水源供应不足,这也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二、养殖技术问题水产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经验,导致养殖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亏损。

一些地区缺乏先进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这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种质问题种质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使用的种质质量不高,导致养殖效益不佳。

一些地区缺乏优质的种质资源,这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四、环境污染问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环保,导致水体污染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也威胁了生态环境的安全。

五、市场需求问题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成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六、政策支持问题政策支持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缺乏对水产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导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

七、病害防治问题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些养殖户缺乏病害防治的知识和技术,导致病害频发,这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八、人力资源问题水产养殖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劳动力等。

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导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主要面临问题及管理优化措施分析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

海洋捕捞属采集性工业。

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

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

一、发展现状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稳步恢复,除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盐业外,其他海洋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展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较上年减少6083亿元,同比下降17.03%。

2020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全年增加值29641亿元,其中,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5.9%;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3924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47.0%;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19.3%。

随着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捕捞得到有效控制,海水养殖实现较快发展。

特别是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和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冲了疫情对冷链运输的影响。

2020年,我国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712亿元,较上年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0.06%。

我国捕捞产品产量主要来自于东海,其次是南海和黄海,来自渤海和其他海区的捕捞量较小。

近年来,我国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导致海洋捕捞产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1000万吨,较上年减少44万吨,同比下降4.24%。

二、发展问题及措施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

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

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可持续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对策

可持续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对策

可持续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对策目录一、说明 (2)二、亚洲地区 (2)三、美洲地区 (5)四、欧洲地区 (8)五、非洲地区 (10)六、大洋洲地区 (12)七、结语总结 (15)一、说明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是保证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效率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完善程度仍存在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仍面临较大困难。

这可能导致水产品在运输、仓储环节出现品质下降或损耗增加的情况,从而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亚洲地区(一)中国水产养殖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1、台州市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台州市作为中国的主要渔区之一,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

该市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健康养殖行动,通过技术服务指导,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殖技术与模式。

例如,台州市黄岩存标水产养殖场采用的光唇鱼养殖技术模式,不仅选址在环境优越、水质优良的区域,还严格遵循四定原则进行饵料投喂,确保水质管理,最终实现了高效益的绿色健康养殖。

这种模式的成功,为周边地区的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同时,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信息化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这些技术进步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加强了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养殖业的绿色转型。

同时,预制菜市场的兴起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完善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在预制菜和冷链物流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渔业资源的枯竭,海水养殖技术正在成为满足食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海水养殖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海水养殖技术的现状海水养殖技术是指在海洋中以人工方式养殖各种经济性海产品的技术。

目前,海水养殖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养殖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多种海产品,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出种种新技术。

首先,养殖鱼类是海水养殖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养殖鱼类已经取代了野生捕捞鱼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物来源。

在养鱼技术上,人工育苗技术、饲料配方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开始采取循环水养殖、鱼籽放流、密度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率,减少了水质污染。

其次,养殖贝类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

贝类通常生长在海底的砂石中,对养殖场的水质、水流速度以及避免中毒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目前的贝类养殖中,浸降养殖技术、人工控制、混养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养虾方面,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对虾养殖。

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恰当的水温和水质,同时还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随着对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也出现了,例如虾池通风降温技术和虾池水固氮技术等。

最后,藻类也成为了海水养殖技术的一部分。

藻类产量高,价格相对低廉,同时对水生态环境的大气浊度和氧气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微藻、硅藻、褐藻等藻类已经成为了海水养殖技术领域的主要类型。

二、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现在的海水养殖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未来,海水养殖技术将会迎来一系列的改变和发展。

首先是养殖环境的改进。

不同的海洋环境对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是有影响的,例如鱼类和贝类等。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是开发更适宜不同海洋环境的人工种质。

其次是养殖品种的改进。

随着对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可能会出现更多种类的养殖品种。

同时,传统的养殖品种也会经过改进和优化,以饲料成分、水质控制和遗传技术改良等方面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其养殖效果、增长速度和产量。

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建议(一)

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建议(一)

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建议(一)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建议问题•传统养殖业未能有效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蛋白质饲料需求量大,对渔业资源造成压力•水产疾病防控技术有待提高困境1.水质污染:传统养殖方式下未能有效处理鱼体废物,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2.饲料资源压力:传统养殖对优质饲料依赖度高,过量使用鱼粉等动物来源蛋白质饲料使得渔业资源面临损耗。

3.水产疾病防控困难:养殖环境密集,易发生水产疾病爆发,且防控手段有限。

建议1.推进生态循环养殖: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降低水质污染。

2.开发替代性饲料:对传统鱼粉进行替代性研究,开发植物蛋白质饲料,降低对渔业资源的依赖。

3.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水产疾病的监测,发现病害早期迹象,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减少疫情影响。

4.推广先进养殖技术:鼓励养殖业主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科研成果,推动海水鱼类养殖业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困境及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推动海水鱼类养殖业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方向1.光合作用与养殖的结合:引入养殖池中的光合微生物,利用光合作用清除废物,提高水质质量。

2.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水产疾病的风险,降低疫情发生概率。

3.生物技术在饲料改良中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蛋白饲料的品质和种植效率,提高可替代性饲料的可行性和养殖效益。

4.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技术: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创新研究,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性•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是海水鱼类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解决传统养殖方式的困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政策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政策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政策摘要:一、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二、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三、海水养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四、政策实施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影响及挑战五、未来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展望正文: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资源、环境、疫病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并不断调整与优化政策。

一、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多样的生物种类和较高的生产水平。

目前,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国家政策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海水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在投资、税收、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海水养殖产业的监管和法制建设,以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水养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随着产业发展的变化,国家对海水养殖产业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与优化。

如:调整养殖业布局,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加强对养殖业的金融支持,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题等。

四、政策实施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影响及挑战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对海水养殖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养殖业技术创新不足等。

五、未来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展望随着国家对海洋战略的重视,海水养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指人工规模养殖和培育水生动物及植物的一种农业形式,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发展迅速。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恶化等。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水质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池塘、网箱等养殖设施使用的化肥、饲料残留物、兽药残留等会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水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给周边水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水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 饲料成本高水产养殖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饲料的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安全隐患。

3. 养殖环境恶化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遭受威胁。

4. 养殖业管理落后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养殖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

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1.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和治理,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措施,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2. 促进饲料资源多样化加大对水产养殖饲料资源的研发和利用,促进饲料资源的多样化和本地化生产,降低养殖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推动绿色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养殖模式的发展,采用循环水利用、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改善养殖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

加强对水产养殖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中国渔业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学院:xxxxx 班级: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摘要: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关键字:优化资源管理前言:地球表面积约76%为水所覆盖, 广阔的水域构成了一座蓝色的宝库, 是人类未来最大的食物基地, 现在许多国家已把开发食物资源的视线逐渐从陆地转向海洋和内陆水域。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渔业管理的加强, 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渔业增养殖、新资源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 保护渔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已成为全世界渔业大国的共识。

一.我国海洋渔业情况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

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

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

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

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

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

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

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

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海洋养殖业发展迅猛,包括近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

近海养殖已经相对成熟,然而,深远海养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分析我国深远海养殖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在我国深远海养殖领域,尚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技术难题是深远海养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由于深远海环境的复杂性,养殖设施的设计和运营需要克服更高的技术难度。

例如,海域的深度、水温的波动、底层沉积物的影响等都对养殖活动产生影响。

其次,深远海养殖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这也限制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深远海养殖还面临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压力,如何在养殖过程中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前景是令人充满希望的。

首先,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近海养殖过度开发的问题。

近海养殖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通过开发深远海养殖,可以有效减轻近海养殖带来的压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深远海养殖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水产品。

由于深远海环境的特殊性,其水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可能更好,也更符合市场需求。

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未来,我国深远海养殖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首先,技术的持续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深远海养殖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养殖设施的设计和操作将被不断改进,以适应深远海环境的特殊需求。

例如,智能养殖系统、远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将提高养殖效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深远海养殖的重要性,并将加大支持力度。

在政策扶持下,深远海养殖业将得到更多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此外,国际市场对高品质、可持续的水产品的需求也将成为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未来,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成为重要议题。

保护深远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是养殖业发展的前提。

海水养殖业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业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业对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海水养殖业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海水养殖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海洋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海水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密度增大,水体中废物和排泄物也将会增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态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养殖场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常常需要进行海岸线、堤防、引海道等基础设
施建设,这可能会对海岸线、海滩等生态资源产生破坏。

其次,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海水养殖业常用的饲料和添加剂,常
常含有化学物质和抗生素等添加物,这些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海洋生物多样性
产生影响。

另外,由于养殖动物为了生长需要较高的饲料含量和养殖密度,养殖场中疾病
的流行和传播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第三,海水养殖业对海洋水产资源产生影响。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通常会涉及到一定
范围内的渔业利用权的调整或者转移,被转移的渔业资源可能会受到养殖活动的影响,对
该区域内的渔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环境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对饲料、抗生素、防
腐剂等添加剂的使用,可能会排放毒害物质,其大量排放不仅会对养殖动物产生影响,还
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产生影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总之,海水养殖业在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
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措施,以减少海水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水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以黄渤海为例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我们作为一个环境学习者,既窃喜又担忧,喜的是我们自己的专业可以派上用场,自己的找工作越来越容易,但忧愁总比窃喜多一点,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呼吸着含pm2.5超标的空气,抬头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吃着含重金属的蔬菜、大米等各种各样的食品,喝着变色的水,这样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担忧将要到来的,而是我们已经在经受的,看看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拍的这个地方的照片,他们的天空是那么蓝,空气质量是那么好,吃得健康有益,我们的国民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以国民的健康,居住的环境为代价,大肆的发展经济,以至于现在的好多问题都触目惊心,有道德的缺失带来的地沟油、鼠肉充当牛羊肉等现象,有为利益而导致的污水未处理就进行排放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自己是北方的孩子,虽然对海了解不多,但还是喜欢吃海产品的,所以,想了解一下海水的水产养殖会带来什么环境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海水水产养殖带来了这些问题,因此就阅读了关于水产养殖方面的文章,有刘晴的促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杨宇峰等人的海水养殖发展与渔业环境管理研究进展;宋志文等人的海水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余江等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崔毅等人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了解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海水养殖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自身污染加剧,富营养化趋势日趋严重,赤潮频发,渔药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黄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和辽东湾沿岸地域及其附近海域、空域,是联结中原地区与东北亚地区,乃至日本群岛和俄罗斯远东的纽带。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鱼类( 遮目鱼、比目鱼、大菱鲆、鲷、鰤、鲑鳟鱼、石斑鱼、鲆鲽、罗非鱼、海鲈等) ,虾类( 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等) ,贝类( 牡蛎、贻贝、扇贝、蛤、鲍鱼等) 和大型海藻、红藻( 紫菜、江蓠) 、褐藻( 海带、裙带菜) 、绿藻等。

美洲和欧洲仅有少量海藻养殖。

黄渤海主要以对虾的养殖为主,还会养殖一些贝类。

而以上的这些文章可以帮我找到关于我所质疑的问题。

有些文章指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的问题,有些文章指出了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些是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饵料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说明。

关于海水养殖所带来的这中污染方面的控制对策有物理和化学方法,物理和化学方法一般
包括换水、使用增氧机、施用改良水质的化学物质、紫外线杀菌等,为有益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创造最佳条件。

增氧、清除受污染底泥、换水,不但能直接减少有害物质,而且能增加水中溶氧,从而达到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

但物理化学方法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存在处理费用高,而且易带来二次污染等缺点。

如运用增氧剂增氧,很难保证完全消除水中残剩有机物的污染。

采用臭氧消毒法,由于臭氧为有毒气体,致死浓度为10-5Lg/L,其量大时会对养殖生物带来一定毒害作用,故海水经臭氧处理后还需经活性炭槽等将臭氧气体及所生成的强氧化剂去除,另外,大量未溶解的臭氧挥发到空气中,对人产生危害;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根据生态毒理学和营养动力学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修复受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一般包括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基本上无副作用,有些还具经济价值。

接种光合细菌、克隆菌、益生菌(EM)、利生素等有益菌,当有益细菌成为水中优势菌种后可控制病菌蘩殖,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中国,根据养殖环境的特点,探索并实施海水鱼、贝类养殖区混养、套养大型海藻技术,使养殖区动物性养殖和大型海藻栽培平衡发展。

利用大型海藻的生物修复功能,改善养殖区水环境质量,是实现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规模化栽培大型海藻是防治养殖海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重要生态对策。

1、1水产养殖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1规划布局滞后,国土资源利用不科学,我国通过推行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养殖证制度建设,生产者的健康养殖、环保和质量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土资源利用上:(1)养殖规划滞后(2)养殖布局不合理(3)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

1、12科技支撑不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1、13市场竞争能力差,贸易结构与质量有待改善。

1、14健康养殖管理体系不健全。

(1)科技滞后于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健康养殖理论和技术支撑(2)盲目发展、管理滞后,多数养殖项目未经论证和环评即盲目上马,导致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低,水域生态环境受到影响(3)组织化程度低。

养殖协会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养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和利益保护,导致在资源、市场份额和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4)病害预警、隔离、防治体系不健全,导致我国不同水域的水产养殖病害的传播(5)养殖环境监测实效性差,特别渔业论坛是对赤潮的发生、发展预报不及时,无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6)药残检测技术与监控体系仍有待于完善,养殖过程质量监管难度较大。

2、2投饵和非投饵两种养殖方式自身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大规模海水养殖使得大片
水面被围栏或密置网箱,水面超负荷运载,由于网围精养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排泄物增加,致使水中氮、磷等营养要素和有机物含量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和底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加重,病害增加,赤潮发生率提高。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会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曾对精养虾池中的物质平衡作过,研究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只有10%的氮和7%的磷被吸收,其他都以各种形式进入环境。

我国沿海赤潮发生规律与对虾养殖产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海水养殖与营养要素和COD之间也互相有影响,他们的关系为海水养殖产量与营养盐类和COD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无机氮平均浓度与虾养殖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2、21投饵集约化养殖,投饵集约化养殖主要包括对虾养殖和网箱养殖。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人工合成饵料的投入,残饵的分解,对虾排泄物的产生和分解等,都使养殖水体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以及有机与无机碎屑。

2、22非投饵集约化养殖,非投饵集约化养殖常见的有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对于藻类养殖人们只需投入苗种,即可利用太阳能和水体的营养物质生产出经济产品,是一种物质输出大于输入的活动,从总体上讲该养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的营养负荷,当贝类养殖在适宜的养殖密度下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但如果养殖规模和密度过大,将产生大量的生物沉积物沉积到水体底层。

当养殖区自身污染程度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或环境容纳量时,无疑在局部海域因为贝类的排粪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产生自身污染现象。

贝类养殖自身污染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贝类的生物沉降作用和由此引起的养殖水域营养物滞留。

贝类筏式养殖设施对海流的阻碍及改变水流的方向,造成水体交换和物质循环减慢,导致养殖区内悬浮物的淤积,有机物的沉积会导致底质理化指标的改变,刺激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造成底质和下层水的缺氧,并加快了硫酸盐的还原反应和硝化反应,增加了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等无机盐的释放。

黄渤海区海水养殖过程中排入海中的氮、磷、COD占相应陆源污染物排放的比例分别为2、8%、5、3%、1、8%,尽管从总体上看,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排污的影响相比,海水养殖处于次要地位,但在某些海水养殖业发达的水域和海湾,海水养殖造成的对局部严重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保持养殖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养殖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水产养殖业生存、发展的前提,不当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环境恶化、病害肆虐、增养殖生物死亡率增加、生产量下降。

从发展的角度看,排污的养殖方式或排污量超过临近海域自净能力的养殖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因此,逐步减少养殖对沿岸环境的污染是使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如实行多元化立体综合养殖,
利用多层次立体化,种间相互促进,采用自养型养殖系统和异养型养殖系统的合理复合,以减少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人工颗粒饵料的质量和饵料的利用率,以降低残饵对环境的影响,逐步改进传统分散经营的养殖方式,发展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技术。

尽可能地将天然的滩涂、海湾和浅海的养殖转化为工厂化养殖或两者兼用,以有利于对养殖环境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保证养殖生态环境和结构的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