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邵飘萍的新闻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试论名记邵飘萍新闻思想
试论名记邵飘萍新闻思想—对当代记者的启示摘要:邵飘萍是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著名的记者、报人,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勇于改革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毕生积累的新闻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独特风格,在我国新闻史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关键字:邵飘萍新闻思想现实意义崇尚真实启示邵飘萍(1886年-1926年),浙江东阳人。
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
在14年(1912年----1926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新闻事业的大部分领域: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创办了当时北方颇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北方进步报纸《京报》;参与开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工作,出版了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他的新闻思想不仅对当时有很深的影响,在如今也是不可缺少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新闻思想(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指出, 报业应该是超然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因素, 负有教育、指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是在信仰、组织、经济以及报纸公职人员的精神品格方面全部独立。
(二) 提出了记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邵飘萍认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也要尤有一二门专门学科,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和多年之实地经验。
(三)致力于新闻事业改革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他从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四)社会进步的参与者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揭露政治黑暗,抨击最高当局,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推动历史的发展。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作者:王蓁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7期【摘要】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实践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作为“舶来品”,它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并且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一批甘愿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的报人和记者。
黄远生、徐宝璜、邵飘萍等人成为这一新闻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向着专业化迈进。
一、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记者,在他短暂的40年生涯里,从事了近14年新闻工作,担任过《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创办过“新闻编译社”、《京报》,从事过新闻教育事业,编写过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都表现出强烈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笔者将结合黄旦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解读,分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与实践。
1、重视新闻材料,强调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报道新闻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首先阐明了新闻纸的本质特征:“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趣味的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要原厥惟新闻。
”新闻纸的基本功能是“以为传达消息之利器”,“以为联络感情互通消息之用”,因此,新闻纸是“文明产物中最普通且最贵重之日常生活必需品……世界各国新闻纸出版之种数与其发行之额数必与其国之文明程度为比例。
”他特别指出,被传统报纸特别重视的政论,随着现代意义的新闻纸的实现,将演变成为以新闻消息为事实依据,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评、短评等。
“报纸上所发表之评论,乃依据新闻中之事实而加以批评者,新闻不真确,则评论亦自难期公平与适当。
邵飘萍
“自由”所指,首先不是具体的行为方式, 自由作为一种环境条件而被利用的几率,而 是主观的自由,是道德理想,是选择和支配 了一切行动的始终一贯的精神。然而,在某 种意义上说,正是自由精神把邵飘萍送上了 祭坛。无论对于时代,还是对于个人,这都 是莫大的不幸。 “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 舆论之力不可斫也。”
我们喜爱的理由 ——一个自由的灵魂
自由意志与权力意志谁胜谁败?对知识分子 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许多人自 称为自由主义者,其实他们的“自由”仅只 停留在观念上面,甚至托庇于权力,根本不 曾打算付诸斗争实践。邵飘萍不同。为了追 求政治自由,追求真实与真理,他一直执著 于作为一个自由报人的理念,与权力抗争, 就像赴火的飞蛾一样,不到死地不肯罢休。
谢谢欣赏~~~
致力于新闻改革
在新闻业务的实践上,邵飘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从不 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从开始办报的第一天,他就致力于新 闻改革,在新闻写作、编辑、采访和报纸经营管理方面,邵 飘萍都有不少的建树。 邵飘萍的采访思想和采访技能,曾经使新闻界同行为之叹服。 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享有特派员称号的记者。他十分重 视采访的艺术,每次采访都能做到“发问不多,使言者无所 遁饰”,“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 在总结采访经验时,邵飘萍提出记者必须细致、机警、敏捷, 有很强的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 在新闻通讯写作上,邵飘萍使用的是一种夹叙夹议、虚实结 合的体裁,他的文章生动活泼,耐人寻味。 在编辑工作上,邵飘萍也有不少改革。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 面的安排。
乱世飘萍
我最喜爱的新闻从爱的理由
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 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 四日(1886年10月11日) 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 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 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 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 事新报》、《申报》、《时 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 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 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新闻思想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著 名报 人邵 飘萍 的新 闻思想研 究
张志 成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4
【 要】 摘 本人选取 民国初期著名报人 邵飘萍, 对其新 闻思想进行研 究。 先论述 了他 的生平与事迹 , 以及对 中国 新闻事业的贡献 , 然后 集中笔墨论述他 的新闻思想: 一是独立办报的方针 , 二是致力于新 闻改革 , 三是提 出了记者的 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 四是倡导新 闻 自由。 【 关键词l 邵飘萍 ; 闻思想; 究 新 研 l 中图分类号l 2 0 1 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15 1(0 00 .180 l7 -9 82 1)40 3 -3 d i 0 99 .s.6 l 9 8 0 0 40 8 o: . 6 /i n17 - 1. 1 . . 1 3 js 5 2 0 6 l 本刊 网址lh p # wh x . t n :ww .b bn e
邵飘萍是民国初期的著名报人, 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新 报纸代表 曾极力设法营救 , 他“ 无济无事。4月 2 6日凌晨被处 以 闻记者, 也是一个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报刊政论作家、 新闻理论 死 刑 。 家和新闻教育家” 是五 四运动实 际发起人 , 中国新闻理论 “, 是 从毛泽东后来 的回忆 中我们可 以看出邵飘萍在当时的影 的 开拓 者 和 奠基 人 。 响。在 13 9 6年 , 毛泽东和斯诺 的一次谈话中说:特别是邵飘 “ 萍, 对我帮助很大。 他是新闻学会 的讲师 , 是一个 自由主义者 , 邵 飘 萍 的生 平 与 事 迹 个 具有 热烈 理想 和 优 秀 品质 的人 。12 他 被 张作 霖 杀 害 9 6年 了。 直 到 17 , 1 的 毛 泽 东在 会 见 外 宾时 , 曾提 到 邵 ” 9 4年 8 岁 还 邵飘萍(86 12 )出身于浙江省东阳县柴溪村 , 18 .9 6 , 自幼聪 飘萍 其人 。 明好学,3岁 中秀才, 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 l 1 并开始给《 申 报》 写稿 。11 9 2年任《 民 日报》 汉 主编, 袁世凯称帝后, 时事 为《 邵飘萍对新闻学的贡献 新报》 《 、 申报》 《 、时报》 撰稿, 抨击袁的罪恶 阴谋 , 又在以后的两 年里写了 20多篇、0多万字 的文章, 5 2 揭露批判军阀政府。9 3 1 1 邵飘萍首先是一个站在时代的最前面, 以报纸和新闻做手 年因揭发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 , 报纸被查封 , 他也被捕入狱。 段, 鼓吹新思想 、 传播新文化的勇敢 战士和报人 , 他敢于冲锋陷 1 1 年接连创办 了“ 98 北京新 闻编译社” 《 、京报》 后又与 蔡元培 阵 , 畏 任 何 强 暴 , 于 以身 殉 职 。 1 1 年 l 5日《 报》 , 不 终 98 0月 京 他在 编辑室大 书“ 铁肩辣 手” 4个字 , 勉励 同人“ 铁肩担 起, 创办 了“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 并举办讲习会 , 第一期 创刊 时, 学习的就有毛泽东 、 罗章龙等人 。12 年后 , 90 致力于新 闻教育 道义, 辣手著文章” 。他一生确实实践 了这 4 个字 。在北京大 事业并赞颂十 月革命 , 绍马 克思主义思想 。l2 介 9 5年, 在李大 学新闻学研究会担任导师时期,9 3年根据 自己的教学讲义 , 12 实际应 钊和罗章龙介绍下 , 他秘密地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 , 对共产主义 邵飘萍撰写出版 了被称为中国新闻采访学奠基之作的《 运动作 了大量 的报道 。 用新 闻学》这本书分为“ , 外交记者之地位”“ 、外交记者之资格 12 9 6年 3月 1 8日, 为抗议帝 国列强的外交压迫 , 国民党 与准备 ‘ 外交记者之外观的注意” “ 、外交记者之工具与杂艺” 、 北京特别市党部 、 北京 学生总会 、 北京 总工会等 10余个团体 “ 4 访问之类别与具体方法” “ 问时之种种心得”“ 、访 、外交记者之 、探 、新 、新 和北大、 华等 8 清 O余所 大 中 小 学 校 , 括 邵飘 萍 创 办 的务 本 女 分类 ” “ 索 新 闻之 具 体 方 法 ” “ 闻价 值测 定 之标 准 ”“ 闻 包 子 大 学 的学 生 共数 万 人 在天 安 门前 举行 示 威 大 会 , 队伍 游 行 至 价值 减 少 之 原 因” “ 体 新 闻 应 记之 项 目” “ 、裸 、 原稿 之 外 观 的注 、原 、余 等 4章 在 通过 国务院门前 , 遭到政府军警枪杀 , 共死 4 人 , 6 重伤 1 5 轻伤 意” “ 稿 内容 之 注 意 点 ” “ 白” 1 。 这 本 书 中 , 5 人, 不计其数, 时称 “ ・ 八 惨 案 ” 三 一 。 对他 自己的采访经验的介绍和对具体案例的分析, 他详细地介 对学生和群众的屠杀 , 暴露 了政府与人 民为敌的专制本 绍了许 多新 闻采访 的方法 。 他撰 写的《 新闻学总论》 向会 员系统地传授有关报纸的作 质, 自行剥夺了政权本身 的“ 合法性” 《 。 京报》 连续两天 以两个 任务, 以及如何组稿 、 辑、 编 校对 、 排版 、 印刷等整套业务知 整版的篇幅报道 了此次惨案 , 并持续报道 了将近 一个多月。 邵 用、 飘萍本人则急赴各地采访 , 还写下大批揭露、 驳斥、 抗议和警告 识, 并且介绍国内报 界和世 界各 重要通讯社 的情况, 他非常强 政府的文字 , 中写道 :世界各 国不论如何专制暴虐之君王, 调新 闻的作用 , 其 “ 认为“ 闻是社会 的耳 目” “ 新 ,与社会 有莫大关 。报纸的任务就是供给 新闻, 代表舆论, 提倡道德, 传播知 从未闻有对于徒手民众之请 愿外交而 开枪死伤数十百人者。 系” 协助 工商业的发达等等 。 强调新 闻之第一要义为“ 他 确实” , 若必强指为暴徒乱党, 则死伤之数十 百人明明皆有姓名学历以 识, 考查, 政府不能以一手掩众 目也 。……此项账 目, 必有清算之 尊重事实 , 摒除偏见, 反对 以讹传讹 , 颠倒 是非 , 尤反对刊登黄 他 在北京大学新闻 日” 他撰 文宣 告政府“ 。 罪实无可逃” 并严正提 出组织“ , 特别 色新 闻。 以自己多年办报和 当记者的经验 , 新闻周 刊》 由会员撰写稿件, , 法庭 ”指名缉拿“ , 执政总理” 为首的“ 政府凶犯”公开 审理“ , 如 学研 究会与徐宝璜一起创办 了《 此故意犯罪凶杀多人之案 ” 使犯罪者伏法 。 , 作为实 习阵地 , ~个 星期之内国内外各种重要新闻, 将 做出系 并加评 论。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 现身说 他 的言行最终开罪北洋 军阀,三 ・ “ 一八” 惨案后 , 邵飘萍 统 的记载 , 即遭通缉 , 4月 1 8日被捕 。 死前 , 北京、 上海、 口等十三家 法 的实际经验 , 人格 力量和辣手文章, 汉 其 当然给学 员以深刻影
黄远生与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
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
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
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他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00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他既批评袁世凯的野心,又批评国民党的……。
正因为如此,袁世凯一方面恨他,一方面想利用他的才华和影响来为己所用。
黄远生的通讯最为精彩,是我国第一位以采写新闻通讯而闻名的记者,也是我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他的通讯多是关涉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事件。
尤其是当时的种种政治现象。
他的通讯材料十分翔实。
他非常重视材料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资料。
在这些新闻的采写中,他充分发挥了了解官场、熟悉政坛的优势,为一般的记者所不能及。
因此,他的通讯也成为民国初期政治历史有价值的记录。
此外,黄远生通讯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黄远生的新闻敏感性极强,他的报道很注意时效,这从通讯的标题就可看出,如《最近秘密之政闻》。
《最近之袁总统》、《最近之大势》、《最近之北京》等,他采访所得的材料,当时是新闻,今天成为信史。
黄远生不仅善于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能够注意其背后的信息,如1912年6月的《政界小风潮零记》,就在报道裁军问题的同时还透露出萌芽状态的问题,即“恐怕大总统要做皇帝”的动向,预报了事物的发展。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黄远生报道的人物有孙中山、袁世凯、唐绍仪、陆征祥、熊希龄、梁士治等,其中有总统、总理、内阁中的许多部的总长,他们是中国政府与中国政治的代表,黄远生善于抓住这些人物并从他们身上发掘重大新闻,如《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写的是1924年孙中山和袁世凯在北京会谈,其中既反映了孙中山让权和志在建设的态度,也揭示了袁世凯“权谋百出,专以手段胜”的伎俩,同时还含蓄地告诉读者孙袁会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
视听新闻与传播邵飘萍新闻思想及新时代价值探析□诸贵根摘要: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其新闻思想可以概括为:求真、中正立场、德识兼有和以读者所需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当今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变化,内外竞争越发激烈。
新闻媒体人要想更好地应对来自内外的挑战和谋得更有前途的发展,需要借鉴新闻前辈的智慧和经验。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新时代;价值一、邵飘萍生平简说邵飘萍,飘萍是他的字,振清是其名,今浙江金华东阳人。
他做过《汉民日报》的主编,是《京报》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是新闻媒体人的一生,他丰富的新闻媒体从业经历成就了他卓越的新闻思想。
作为一名杰出的新闻媒体人,他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拿起如椽大笔,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与当局的丑陋,终因“莫须有”之罪名于1926年4月26日凌晨遇害于北京,年仅四十。
他的去世对于新闻界而言是一重大损失,然而其不平凡的新闻人事迹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凭借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活动和不朽的新闻思想,毅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一座丰碑。
毛泽东称其为“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①,他的新闻思想如今已成为新闻媒体人的精神食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一)“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乃最易于证明是非之故,其足令读者同情信仰,反较诸凭空臆断之言为有力。
”仗新闻真实更有力量,它可以明是非,可以获得读者信任。
要保护“新闻生命”——新闻真实,故而需要极力反对“有闻必录”的新闻原则。
“有闻必录.新闻社之义务,如是而矣。
善恶与否,以待读者自定评也。
这是一种流行于邵飘萍所生活时代的新闻思想,但这种思想弊病是显著的,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邵飘萍看来:"或者称有闻必录,徒为风影之谈,或者竟闭门造车,肆作架空之语,及至事实发现,则或如风马牛之不相及”,或是一些新闻媒体人“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含之;或受日前小利之诱惑,或以个人意气泯没其良知,视他人名誉为无足轻重,逞其造谣之技,一旦被人指摘.则以’有闻必录’一语自逃其责任”④。
新闻全才邵飘萍
邵飘萍,革命烈 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 名报人,杰出的新闻战士; 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是中国新闻理论、新闻教 育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人称“新闻全才”。
一,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
青,字飘萍。祖籍东阳市(南马镇大联紫溪村)父亲邵
提出两条记者所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要有正当之
理由,即在道德行为或目的上应是高尚的;二是事
后一定要给当事人解释清楚原委,否则将会授人以
话柄,有作伪、说谎、假扮之嫌。
“查心意”——
即对被采访者心理的把握。邵飘萍非常善于
捕捉被采访者的心理特征,顺应受访者的心理状态,
达到使访问顺利进行的目的。
如中国参加一战的消息采访段祺瑞
“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
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
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1923年由徐宝璜创办了的平民大学新闻系,
邵飘萍应邀教授新闻采访。
后来邵飘萍又在政法大学、民国大学等几所
学校创办新闻学教育,主要教授采访学。
邵飘萍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来授
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他加入了中
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 惨案,飘
萍在《京报》上发表声讨言论,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邵飘萍补开了追悼会。1949 年4月毛泽东亲自批示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
二、新闻生涯
露袁世凯的罪行,而且不露痕迹,让袁世凯无可奈何。
2022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国新闻史-知名记者之邵飘萍
中国新闻史知名记者:邵飘萍一、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10.11-1926.4.26)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振清,笔名飘萍,阿平、青萍、素昧平生等。
浙江东阳人。
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人称为“新闻全才”。
二、邵飘萍的新闻活动梳理《汉民日报》——正式走上“新闻救国”的道路1912年,与杭辛斋共创《汉民日报》,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汉民日报》是浙江军政府资助的日报言论宗旨:“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
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笔政以立论尖锐而著称东京通讯社东京通讯社:邵飘萍与潘公弼、马文车创办最先向国内揭露日本与袁世凯交易的“二十一条”主持《申报》、《时报》、《时事新报》笔政1916年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报道“北京特别通信”用“阿平”作笔名创立北京新闻编译社邵飘萍愤慨于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于1916年7月,首创了“北京新闻编译社”,自编本国新闻,翻译重要外电,每天19时左右准时发稿。
命运多舛的《京报》《京报》于1918年10月5日问世,是一张对开四版的日报。
报馆设在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来又相继迁至小沙土园、魏染胡同。
《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
办报的理念和宗旨:“公平真确”《京报》“三多”的特点: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和附刊多创刊不久,《京报》的销量从最初的300多份,一跃上升到4000多份,成为京城的一家名报。
1918年8月22日,《京报》创刊不到一年,为五四运动推波助澜,并因《京报》揭露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的卖国罪行即被当时的“安福系”北洋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通缉远走东瀛。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
浅析黄远生和邵飘萍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两位名人,一为黄远生,一为邵飘萍。
黄远生被称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创始人”,邵飘萍则被誉为“新闻全才”。
在中国新闻史上,他们是先驱,是不可遗忘的人物。
即使在今天,我们追溯二位的人生轨迹和新闻生涯,研究他们的新闻主张,对于我们现实的新闻事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黄远生黄远生作为一个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一位弃绝功名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
黄远生对“新闻职业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上述他对于“职业”敏锐与深刻的认识。
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的时代,他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
黄认为“新闻记者,需尊重彼此之人格,叙述一事,要能恰如其分,调查研究须有种种素养。
”他提倡新闻写作要做到“诚实无欺”,要“归纳”、要“具证”,那就需要注重事实,一一收集材料,第一手材料最可靠,能和事主对证明白,这样很自然。
采访是必要的手段,他写新闻通讯的材料,大都是亲自采访获得的。
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黄远生指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
二、邵飘萍邵飘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
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他的新闻思想是:一、独立的办报方针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具有不同于其他事业的特殊性质,是“社会公共机关”、“国民舆论代表”。
他确定了独立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邵飘萍独立办报的思想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旨在团结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
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浅谈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记者、报人。
他提出的新闻记者要有品性,新闻报道要有真实性,报刊媒体要有真实性的新闻伦理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生平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其新闻伦理思想及,并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新闻伦理,邵飘萍,近代新闻思想人物简介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从小在金华长大。
1899年考中秀才,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学习,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师范科。
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的三年里,邵飘萍读到了《民报》、《新世纪》、《清议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告报刊,尤其受到梁启超文章的影响。
在校期间,他开始为申报撰写地方通讯,逐步向未来的记者身份靠近。
1905年,邵飘萍被聘为《汉民日报》的主地位之资格”1但是,邵飘萍认为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编辑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新闻记者的供稿,那么编辑将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观点却有待商榷。
在我看来,编辑是一张报纸最后出版面世的最重要的把关人,如果没有他的同意,一则新闻报道不可能见诸报端。
而由于记者数量的庞大,新闻稿件供给的充足,编辑总是可以挑选那些符合其报刊宗旨的新闻报道。
我想这也是邵飘萍离开《申报》,亲自开办《京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中强调记者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强调记者要秉持公正同时充分发挥个人采访才华的观点在当时的新闻界依旧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一、报纸是社会公器,应保持其独立地位从邵飘萍进入报界至其被杀,他一贯坚守着一个办报原则,那就是:新闻机构作为社会公器和国民舆论的代表,必须具有超越一切党派和集团的广泛的社会性,同时它还肩负着教育、批评、督导政府的天赋、权利,因此,必须在法律上保障1散木,《乱世飘萍——邵飘萍和他的时代》,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229页"其尊重其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邵飘萍 介绍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生平: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
1902年中秀才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
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又创办《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祺瑞政府。
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作者:陈岑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人自撰的第一部论述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
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记者的地位、资格与准备、新闻价值、采访方法、注意事项及新闻写作等方面,是邵飘萍十余年记者生涯的实践经验。
注重采访思想,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文就邵飘萍提出的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浅析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道德思想;记者修养“修养”一词在《辞海》的解释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
”记者的修养,指的是当好一个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对于记者的修养问题,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曾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回答“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一问题时说:“多数人能想到的、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根本不能当记者;多数人想到、做到的,你也能想到、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只能当一般的记者;唯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你想到了、做到了,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①邵飘萍的新闻道德思想主要体现于1923年出版的《实际新闻应用学》一书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虽然在邵飘萍之前或同时代,已有许多报人和学者论述过记者的品德修养对报纸的重大影响,从梁启超到徐宝璜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阐述了记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但是,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并将记者的地位资格等问题列为著作的开篇,邵飘萍是第一人。
民初时,记者待遇菲薄,而又必须周旋于上层人物之间,因而“最易流于堕落”。
对此,邵飘萍提出保持思想、品德的独立,主张记者的“品性为第一要素”,作为记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邵飘萍借孟子论述“大丈夫”的语言来表述记者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的特性。
新闻学专业二班 200801630312邵飘萍的名记者风采
邵飘萍的名记者风采---------走新闻救国不归路的乱世飘萍摘要:邵苑墨洒笔舞梦,飘零乱世梦如空,萍飘京报血报国,新闻全才贯苍穹。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
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一颗闪亮的星,他在新闻学上的贡献是突出的,自己创办报纸,京报,是当时北方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创建新闻通讯社,是中国最早的通讯社之一,教书育人,著书立言,为中国教育的发端和创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歌颂者,毛泽东曾评价邵飘萍为新闻学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新闻人,他不畏强权,敢说敢言,正是我们新一代新闻人学习的榜样。
关键词:新闻教育家记者报人铁肩棘手正文:一:邵飘萍的生平回顾:邵飘萍,字振清,13岁就中秀才,于1912年和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唯一宗旨。
同时他还兼任新闻报,申报的通讯员,他对时局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以一个独立报人特有的敏锐,发表了大量短小精悍,深刻,有批判和预见性的评论,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罪行,抨击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和丑恶罪行,因此得罪了权贵,于大量短小,深刻,具有预见性的时评。
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不得已邵飘萍逃亡日本,并组织了东京通讯社1915年听闻袁世凯与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计划,毅然回国以阿平的笔名发表文章抨击袁世凯的阴谋,成为声讨袁世凯的第一人。
在10月,开始编著新闻学一书,搜集国内国外的新闻学知识,12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论新闻学一文,积极呼吁新闻救国。
历史趣谈: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邵飘萍是谁?邵飘萍曾借新闻勒索政府和百姓吗
导语: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
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在搜求和阅读有光邵飘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辈报人或者学人对他评价极高,而同时代的报人却多有批评甚至不无诋毁。
无论是惋惜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对他的生活豪奢有着比较一致的记录。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1.独立办报--信仰独立、组织独立、经济独立
2.办报方针--监督政府、唤醒并教育民众、顺应时代潮流针砭时弊
3.记者品德--客观、独立、责任、维护国家和信息源权益
4.致力于新闻改革
(内容上:迅速真实地反映生活;采访上:新闻敏感性强、广泛交友、随机应变、把握心理和战机;编辑上:注重标题和版面设计;经营上:吸纳广告、多种经营;教育上: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邵飘萍的一生既做过记者,又做过新闻讲师,还自己办过报,自己办过通讯社,在每个岗位上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生活常识分享。
邵飘萍_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新闻知识(2009.03)·新闻名家·刘国强 罗 芳邵飘萍受业之初即深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影响,大力提倡无党无派独立客观的新闻理想,但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派别的复杂角力中,他又以明显的进步主义倾向深深卷入其中。
由于自由与进步的矛盾一直是被遮蔽的话语,对邵飘萍这两个方面的各自表述,分别指向对其专业思想和道德人格的肯定,而其专业理想与时代实践的矛盾却被遮蔽。
本文简单分析其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的悖离,试图在历史语境中寻求更贴近的答案。
一、邵飘萍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表述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商业化的大众报刊的兴起而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闻思潮,它以自由主义哲学思想为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的媒介实践。
对它的理论描述很多,有学者归纳了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1]其主要价值就在于维护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以及报道的中立性、事实的真实性等。
随着西学东渐,加之中国在1911年以后废除封建帝制倡导共和的社会环境,言论出版自由由理想转变为一种实践,西方专业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得到了最早的系统表述,新闻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改变。
黄远生、徐宝潢、邵飘萍等早期著名的新闻界人士,成为此一新闻理想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们在关于报纸的性质、功能和地位等方面的认识上有许多近似处。
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正发生在此后十几年,他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报纸的地位和角色:独立的监督政府的“国民舆论代表”媒体的独立地位是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前提条件,邵飘萍在当时政治权力纷争之时,借鉴西方新闻事业之经验,首先极力强调报纸和记者的重要地位:“故如世界各国历次之会议,各国新闻访员之活动,其势力每与代表会使不想上下。
……均足证明报纸势力之伟大,与夫外交记者责任之重要。
是故外交记者(访员)之处之地位为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
邵飘萍新闻思想探析一、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一)从《汉民日报》到《申报》时期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法律规定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自由的新闻制度,以保护人民的言论自由。
此时,邵飘萍拜访了《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二人相谈甚欢,决定联手创办《汉民日报》,邵作为职业报人的人生事业也由此拉开帷幕。
1913年8月,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也为后来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1916年春天,邵飘萍回到国内,并以《申报》驻北京记者身份开始进入到北京的新闻界。
此时,他已开始使用记者的称呼,他认為记者在采访时,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感同身受。
从纵向上来讲,要对时间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解,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解读,进而更全面的了解真相的所在。
(二)《京报》主编时期为了打破西方媒体垄断中国传媒业的现实,1916年,邵飘萍创办了新闻编译社,在报刊定位方面,他坚持着梁启超对报刊职能的观点,即“对政府而比或无意为其监督者”和“对于国民无可位置而为其向导者”①。
在军阀混战,思想混杂的当时,报刊就成为了培养民众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办报理念之下,《京报》本着说实话、还原真相的态度,以反映人民呼声为责任,发表评论引发舆论为手段,以独立、自由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在国内新闻界犹如一缕清风。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概述(一)新闻真实性原则邵飘萍作为《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个特派记者。
在两年工作中,他完成了251篇,共计22余万字的北京特别通讯,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也受到读者们的广泛欢迎。
邵飘萍主张新闻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②为第一信条,强调新闻的采访艺术。
邵飘萍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他认为记者报道要公正、独立,没有个人的感情倾向,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貌,报道事情的真相。
这种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体现在他对新闻报道中“有闻必录”做法的批评上,强调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尊重,认为“有闻必录”是新闻从业者的懒惰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
邵飘萍新闻思想述论
$ 收稿日期$%"&C%"C%# 基 金 项 目 湖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现 代 民 营 报 人 新 闻 思 想 研 究 !"W'^%W" 作者简介徐新平!"<?&+"#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 传 播 学 院 教 授#博 士 生 导 师#中 国 新 闻 史 学 会 常 务 理 事#研 究 方 向$ 中国新闻传播史'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年
以 (宣 传 赤 化 )的 罪 名 逮 捕 杀 害 #时 年 W% 岁 ' 当 年 毛 泽东在北京大学当 图 书 管 理 员 时#听 过 他 讲 授 的 新 闻 学 课 程 ' 后 来 毛 泽 东 在 延 安 时 对 斯 诺 说 $(在 新 闻 学会 里 00 特 别 是 邵 飘 萍#对 我 帮 助 很 大' 他 是 新 闻 学 会 讲 师 #是 一 个 自 由 主 义 者 #一 个 具 有 热 烈 理 想 和优良 品 质 的 人')"<$! 年 和 "<$W 年#邵 飘 萍 分 别 出版了 两 本 新 闻 学 专 著+++,实 际 应 用 新 闻 学-和 ,新闻学总论-'这 是 我 国 第 一 批 新 闻 学 著 作#在 中 国新闻学 术 史 和 新 闻 教 育 史 上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地 位'但是#过去相关 的 论 著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的 论 述过于简略#我们认 为 有 必 要 对 邵 飘 萍 新 闻 思 想 和 理论主张进行再探讨'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本位”观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本位”观作者:龚成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7期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邵飘萍是作为当时杰出记者、知名政论家和第一代新闻学者。
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新闻本位思想并身体力行。
新闻本位思想在其新闻观念、办报理念、报刊经营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新闻救国”四字在其心中,而新闻“社会公器”的功能则是他的枪杆,对当时和后来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拟从新闻本位思想作为切入点,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五四时期;邵飘萍;新闻本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当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国门之时,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才真正领会到了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外部世界。
随着西方列强一步一步对我国的各项主权进行蚕食,中国各界都开始将“救亡图存”看作是第一要义,而在新闻业,中国报刊政论本位体系也能在此追根溯源。
在西方新闻思想和理论的影响下,邵飘萍等一批报人开始对报刊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这段时期,政论本位被渐渐淡化,新闻本位开始出现了萌芽。
传播新闻事实视为报刊最核心的表现。
据此,邵飘萍也作了最明确的论述:“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的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要原料厥唯新闻。
”[1]可以看出,这一句表述已经很好的勾勒出了邵飘萍对“新闻”的看法。
这种报纸观念与梁启超时代的报纸观念已经有了泾渭分明之感。
在梁启超看来,报业只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政治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对于国民,只是起到教育宣传纸作用,报纸作为一个载体,主要是沟通上下的渠道,而在封建社会,则更是尊卑关系的最好体现。
反观邵飘萍,他认为报纸中本不应该充斥着繁冗的政治术语,而将民情民意抛之不管,且更加看重的是报业对新闻的处理。
公共利益才是报纸需要放在首位考虑的,这与封建思想影响下,只把政党利益放在制高点的政论报刊相比较,有着鲜明的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摘要】:邵飘萍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新闻思想,既具有时代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新闻学的瑰宝。
本文将邵飘萍的新闻思想分为独立的办报方针、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致力于新闻改革这三部分,学习其新闻思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
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理论研究的热忱,才使得他的新闻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
一、独立的办报方针
邵飘萍认为新闻事业是“社会公共机关”,新闻事业传递消息要面向全社会,是“国民舆论代表”。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报业,应该能基本反映出国民的思想要求,同时,新闻舆论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是非善恶的标准。
因此,他认为办报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1、信仰是独立的:惟有信仰事实与真理,才能不为党派和个人左右。
2、组织上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3、经济上是独立的:既不仰仗官方豢养,也不依赖党派津贴,应该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独立经济。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独立
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
他认为,挽救纷乱时局的力量是国民,“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耳”。
因此,报纸要“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百年大计治本之策”;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
在旧中国, 历来是实行封建言论专制的, 而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家或报人由于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启发, 曾提出“监督政府是报馆的天职”。
但是, 辛亥革命以后, 相当部分的资产阶级报刊磨灭了以往激烈的政论锋芒, 扼杀了以往追求民主、倡导革命的精神。
因此,邵飘萍提出的“监督政府”、教育民众的办报方针,旨在反对军阀政府、派系以及反动党团操纵报纸;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报纸争得权利和地位;教育更多的报界同仁扫除新闻界沉迷现象,振作起来,“使社会得新闻事业之助以促其改进。
”
另外, 邵飘萍还赋予独立办报思想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同时积极主张并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的新闻事业。
二、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
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最早明确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的新闻道德思想。
他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 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众人”,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
因此,记者应该“保守客观的态度”,持正确的立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邵飘萍说:“所谓品性者, 乃包含人格、
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他还特别强调了记者的独立精神,认为“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泰山崩于前糜鹿兴于左而志不乱, 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这就是说记者要完全独立、不受社会恶风之熏染、不为虚荣利禄所羁勒。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办报时常会遇到经费困难,他虽然接受一些人的资助,但要他因为钱而向反动军阀低头,被反动军阀左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虽然他曾为坚守自己的这份信念而两次流亡日本,四次被捕,多次入狱,最后甚至付出了生命,但他没动摇过,也没后悔过。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作为一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邵飘萍还提出了记者的责任问题。
他认为记者作“社会、国家、世界之耳目”,与国家社会有着重大的关系。
因此, 记者在道德人格的修养上, 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针对此,他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 振起其责任心, 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 以探究事实, 不敢阅者为第一信条。
”可以看出,记者的责任心归根结底是追求事实的真实性, 以赢得社会的信赖。
邵飘萍提出“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的广告和“淫乱性与残忍性”的新闻都必须引起注意,不可随意刊登。
这说明了记者要维护国家、社会、新闻事业的利益。
他又说:“对于新闻之来源,宜始终绝对秘密。
”可见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该维护他人的利益,保护好提供新闻或新闻线索的人。
三、致力于新闻改革
邵飘萍提倡唯物主义的新闻反映论,认为新闻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迅速的再现。
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
邵飘萍批评说:“有闻必录究其根源,乃是无责任心的表示,乃是最易流于不道德之专制的习。
”
在采访艺术上,他强调必须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要广泛交游,在遇到困难时要千方百计、随机应变,在采访过程中还要掌握心理、把握战机。
在编辑工作上,他非常注意标题和版面的安排。
他所主办的《京报》, 栏目众多, 新闻通讯和评论结合紧密, 标题多行多层次,对报纸编辑工作的改革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
在报纸经营管理上,他注重吸纳广告,开展多种经营。
《京报》附设的昭明印刷所,除了承印《京报》外,还接受其他印刷出版业务,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邵飘萍不愧是新闻界的全才,为新闻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他实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虽然他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吸收,运用到我们的新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