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认知理论

合集下载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2 情绪的理论

2  情绪的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第三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

二、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情景的认知评价 (暴徒危险)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生理表现 (逃跑和心跳等) 对生理变化的解释 (因恐惧而心跳)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二、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景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和逃跑)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如因心跳而产生恐惧)
图2-1 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图解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三、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 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 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 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 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 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 。
情绪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许远理 XUYL816@
第二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的情绪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情绪的不协调理论
第一节 传统的理论观点


一、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情绪作为人类种族进化的证据,可能是人类行为 得以延续的机制。 表情在生物生存和进化中的具有适应价值和有用 性,情绪是进化的高级阶段的适应工具。

情绪的相关理论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

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

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

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

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

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

情绪化行为研究平台(群号170941219,)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n James,1842-1910)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 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他指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

”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

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

”“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变化,乃是激丨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

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

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中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2情绪理论

2情绪理论





5 丘
4 脑
2
1 3
感 受 器
骨 骼 肌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5. 升华作用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 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 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 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 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 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 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 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刺激情境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因素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 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 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 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 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 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 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 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 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 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 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 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情绪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之情绪第十章 :情绪一、情绪和感情的概括(一 )情绪和感情的含义1.情绪和感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它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感情的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四个内容:①情绪和感情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绪和感情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或感觉;③情绪和感情都有其外面的表现(即表情都伴有生理上的变化。

;②情); ④情绪和感情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一样情绪状态的自我感觉。

每种情绪有不一样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一样感觉,如快乐仍是难过等,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表情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答动作量化形式,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响。

它波及宽泛的神经构造,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人们在情绪状态下,能自我觉知,可是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主控情绪的植物性神经系一致般不受个人意志所控制。

测谎仪就是依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可以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来设计的。

测谎仪主要丈量呼吸、汗腺及心跳等个体不可以自行控制的反响。

2.情绪的维度及其两级性情绪的维度是求情绪所拥有的特征,即它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都体现出两极对峙的状态,比若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等等,这就是情绪的两极对峙的特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 (提升人的活力 ) 和减力 (降低人的活力 )的两极 ;激动度有激动与沉静的两极 ;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二 )情绪和感情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感情是有机体生计、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动物碰到危险时产惟恐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感情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能够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升人的活动的效率。

赫布以为唤醒水平易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 型曲线的关系。

3.组织功能:情绪和感情对其余心理活动拥有组织的作用,表此刻,踊跃的情绪和感情活动起着协调解促使的作用,悲观的情绪和感情对活动起着崩溃和损坏的作用;4.信号功能:情绪和感情在人际间拥有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情绪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它研究人类的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在教育学中,情绪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促进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教育学中的情绪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1.情绪的基本理论:情绪是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认知评估和主观体验。

常见的情绪包括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

2.情绪的起因:情绪可以由外部刺激引起,如事件、环境和他人的行为,也可以由个体内部的思维和认知产生。

3.情绪的表达: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和语言来表达。

在教育学中,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从而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

4.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处理和调整过程,包括情绪的识别、评估、表达和调整。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学习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5.情绪对学习的影响:情绪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动力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干扰学习过程,降低学习动力和注意力。

6.情绪管理的策略: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和调控能力。

在教育学中,情绪管理的策略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7.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情绪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理解和应对能力。

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学生更能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关系。

8.情绪文化:情绪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标准。

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对于情绪的文化差异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应对。

9.教师情绪的重要性:教师情绪对学生的情绪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给予学生积极的情绪支持和指导。

10.情绪问题的处理: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愤怒。

有关情绪的理论的演变

有关情绪的理论的演变
羡慕
发怒
焦虑
害怕
内疚
害羞
悲伤
嫉妒
厌恶
高兴
骄傲
放松
希望

同情
情绪理论的演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早期哲学理论:
A
柏拉图(Plato):“理性、精神、欲念是心灵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而情绪是一种低级的东西。” —理想国
B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情绪是高级的认知生活和低级的感官生活的混合体。” —论灵魂
C
笛卡儿(Descartes):“情绪包含认知成分。”“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恨、欲望、欢乐、悲哀。” —论情绪
坎农―巴德丘脑学说
ANS唤起 行为(跑)
情绪刺激
丘 脑
情绪体验 (害怕)
瑞士生理学家希斯的研究 (在实验狗、牛的下丘脑后部植入电极);
01
耶鲁大学德尔加多的(人类)研究;
02
发展心理学家斯坦纳的研究(婴儿简单表情)。
03
相关实验研究
(三)沙赫特的认知情绪理论
人物:斯坦尼.沙赫特(1962) 观点: 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 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三、情绪的认知理论
理论模式为:刺激——感受器——丘脑——大脑皮层(进行评定,形成一种态度)——交感神经——内脏、血管——感觉——反馈到大脑皮层(获得情绪)。
例如:某个刺激,如果个体认为对自己有利,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相反,如果有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小 结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一)体液说
•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 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 波克拉特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 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 质和抑郁质。 一直沿用至今。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平衡性 灵活性
强度
安 静 型
活 泼 型
抑 制 型
兴 奋 型
• 例如:戏院四个人行为的区分 • 1.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 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 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 快了。 • 2.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 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 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 3.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 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 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 4.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 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 回家。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自尊和受 尊重,产生信心)
归属与爱的需要(与他 人建立感情的要求)
安全需要(免除恐惧、焦虑) (保险、福利)
生理需要(最重要,只有它得到满足才谈得上其他 需要)
第三节
人格
一、个性的概述 •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叫 人格。 •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 象的趋向和选择。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其相关问题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 1.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2. 教师发展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 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相关问题 1.新教师成长中的适应期 2.教师的职业倦怠

情绪的认知理论【定义、案例、实验等】

情绪的认知理论【定义、案例、实验等】

情绪的认知理论一、定义现代情绪心理学认为。

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1二、案例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科2011年4月-2011年6月期间针对2-8岁门诊输液患儿7893例(其中男患儿5421例,女患儿2472例)初次评价后进行分类(见表1)。

可以看出,输液儿童只有35%在初次评价时保持积极心态。

之后儿科又将400例门诊输液2-8岁儿童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

将两组患儿输液成功率对照比较(见表2)。

护理干预组顺利完成输液成功率达96%,与一般护理组比较,效果显著。

这个案例说明,对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改变输液患儿的认知,调动了患儿情绪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静脉穿成功率。

该科室成功将情绪认知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了护理质量。

2三、关于情绪与认知的观点(一)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早期的情绪理论将重点放在对情绪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唤醒的解释。

而以美国心理学家1《普通心理学》(2004年11月第一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P260-2622《数理医药学杂志》的《情绪认知理论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情绪分析及心理干预》一文,文章编号:1004-4337(2012)05-0610-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473.73阿诺德倡导的认知评价理论则将情绪的同认知活动联系起来,使情绪理论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情绪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了她的两卷巨著《情绪与人格》,首次有代表性的提出来影响深远的情绪评价理论。

该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阿诺德认为,同样的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估量和评价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对以往经验的记忆存储和通过表象达到的唤起,在认知评价中起关键作用。

当人们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趋近的生理变化和体验的模式;当人们对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会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生理变化模式;当人们把知觉对象评估为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默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2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2
➢ 真笑时,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大脑左半 球电活动增加;假笑时仅嘴唇肌肉活动,左半球的 电活动没明显变化。
2、区分不同表情照片的难度上有差异:
如吉特等人研究发现快乐、痛苦最易识别;恐 惧、悲伤较难识别;疑心、怜悯最难识别。
3、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在全人类意义是一致 的:
如艾克曼研究发现,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人 对30张表情照片的识别出现了高度一致性。
愉快
愤怒
3、未告知组
较愉快
较愤怒
情绪的认知理论
认知因素 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 对当前情境的评价
情绪体验
三个来源输入信 息的整合作用
刺激因素
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外部刺激 对大脑皮层的 信息输入
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对 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
生理因素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
就在这一刻,恐惧的潮水奇迹般地退去了。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 2.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1〕主观体验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不同情绪有不同
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2〕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
此外还要调节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
〔二〕情绪调节类型
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响,涉及广泛的神经系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都与特定的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 统 称为感情。

精选推荐第3章情绪的理论

精选推荐第3章情绪的理论
? 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 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可以使有机体对重要的事件作出反应, 或者通过对生理的影响(如肌肉紧张,呼吸加快等)为 这种反应提供准备。但是各种基本情绪的适应作用不同, 具有不同的动机。
? 情绪影响了内驱力的动机作用,它是比内驱力更灵活更 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可以脱离内驱力而单独起动机作用。
17
情绪沟通理论
? 第三,情绪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情绪不仅与个体 的计划和目标相协调,也和个体之间的计划有关联。 情绪不仅仅需要调节你自己的各种目标之间的矛盾, 也要调和你的目标与其他人的目标之间的冲突。
? 第四,人们的认知系统通过观察自身的行为,了解自 己做得好的事情与反省自己做错的事情,使理性的认 知变得更加成熟。当这个有着不断自省认知的“自我” 发展完成时,人类情绪的整套复杂系统才能发展完全。
? 在Arnold看来,情绪体验是一个人认识到刺激事件的意义 之后才产生的,而刺激事件的意义则来源于评价。她强 调,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剌激出现到 情绪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评价。
? Arnold指出,在评价过程中,记忆是基础。人们会根据自 己的记忆来对当前的环境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形成某种 情绪。而当前的事件又会作为记忆保存在人的大脑中, 对下一次的评价产生影响。
情境刺激
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 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大脑皮层 躯


自主神

经系统
6
Cannon—Bard理论
? Cannon—Bard的丘脑学说使人们开始关注丘脑在情 绪产生中的重要作用,把詹姆斯—兰格对情绪的外 周性研究推向对情绪中枢机制的研究。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 无关” 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 并企图接近刺激物; 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 并企图躲避刺激物;
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 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 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 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 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 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送到 血管和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 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认知评价是拉扎勒斯理论的中心主题。把情绪纳入这 样一个命题之中 : 人类为使自身处于良好状态,不断地 通过认知结构进行评价并发生反应 , 情绪被包容在认知 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扎勒斯是更纯的认知派。 评价 拉扎勒斯认为,有机体经常搜索环境中他们所需要的 东西的线索和他们 所必须躲避的危险的苗头,评估那些 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每一个刺激物。这种评估是不断进行 着的,有初评价和再评价之分。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S.Schachter) 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 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 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为了检验情绪的两因素理论,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把自愿当被试 的若干大学生分为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 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的可能发生的作用。但实际 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 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做了不同的 解释: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 (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后身上会发抖、 手脚有些发麻,没有别的反应;对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接着把注 射药物以后的三组被试各分一半,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 环境里休息:一种令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另一种是 令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琐碎问题,并强词横加指责)。 根据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在 愉快的环境中显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 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如果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 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都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 理状态应该相同,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 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 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 于是坎农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丘脑理论。
•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 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激发情绪 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所产生 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 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 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 坎农的理论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 人将这一理论称为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 论。

认知激活过程

实例
• 一、情绪智力(IE)的培养 • ——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
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识别和理 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 调节行为的能力。
• 例如在校园中的学生攻击性不断增强的案例,像抢劫、强 奸、杀人的行为。老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老师平时应 该多识别和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 可见情绪的调节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大。培养情绪 智力,对于现在高校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作用,校园犯罪率 也会大大减小。
• 二、
• 当我们在成绩上得到些许进步时,若老 师或家长适时给予表扬,会令我们的情绪更 加高涨,对学习充满积极的兴趣,鼓励并驱 动我们继续学习并做得更好。——因为情绪 具有动力性,在我们学习有进步得到表扬时, 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会令人情绪变得开心,这 样的积极情绪就是一种动力,能组织并驱动 认知与行为,它就为我们以后会继续努力学 习,取得成功的行为提供了线索。
• 1962年他和辛格的实验 (P63) 表明:生理变化在 情绪的发生中肯定是会出现的,但对情绪体验来 说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 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
• 沙赫特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 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德“评定—兴奋”说“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再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到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景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普通心理学第十章情绪
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存在一定的差异。戴维森(Davidson)和福克斯 (Fox)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在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消 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
戴维森的另一个研究也表明,负性的厌恶和恐惧情绪增强了右侧前额叶和前颞叶的脑 电活动,而正性的愉快情绪引发了相反的不对称激活模式。左侧颞叶的激活强于右侧 颞叶,而右侧额叶的激活强于左侧额叶。
1.3 情绪的功能
(四)信号功能
情绪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信号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一些场合,只能
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从信息交流的发生时间上来看,表情的交流早于言语交流。 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1.4 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的分泌。例如,考试和临赛前的紧张情绪常常增强肾上腺的活动,促进肾 上腺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提高,加强交感神经的活动,并引起一系列的 机体变化。
2.2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即表达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这些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随意运动。
但是,认为“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控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能够 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就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它,故任何人对自己在激情状 态下的失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都要承担责任。
1.2 情绪的状态
(三)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
临的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人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情境的要求时, 就会体验到紧张而进入应激状态。这些生物性的反应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 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0章-情绪与情感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10章-情绪与情感
消极情绪: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痛苦、悲伤、愤怒、恐惧 适度的焦虑有时是有益的。 过于强烈和长久的消极情绪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如抑制推理、区分,
使人的自制力降低,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二〕、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情绪状态: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死者王浩,男,28岁,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
士录取通知书。 受伤的三名医生分别是郑一宁、王宇、于惠铭。
犯罪嫌疑人李某2021年17岁,内蒙古人。2021年4月,他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在哈医大一院风湿
免疫科住院治疗一周,这次来复诊。该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彦萍回忆说,李某是一位同事的病人,
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说明,中等强度的愉 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 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蔼、慷慨和乐 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那么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 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情绪维度的理论
2、四维理论〔伊扎德〕
将情绪分为愉快度、紧张度、冲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 维度。
愉快度: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动作 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
冲动度:个体对情绪或情境出现的突然性缺乏准备的 程度
确信度:个体承受感情的程度
三、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33
激情
激情
这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危险引起的异常恐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1、情绪早期学说(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2)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中枢在丘脑,大脑对丘脑的抑制解除,使自主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

2、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基本过程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产生情绪反应不同;(2)沙赫特-辛格理论:两个不必缺少因素,1、个体必须体念到的高度生理唤醒2、必须对生理变化进行认知性评价,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在大脑皮质整合结果。

(3)拉扎勒斯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组成部分,是人格动力系统核心,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互相作用。

婴幼儿情感和个性发展:1、孟昭兰:新生儿即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四种表情;2、布雷泽尔顿:婴儿气质分型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3、美国格林斯潘婴儿情感发展六个里程碑;4、格维茨(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选择性微笑、);5、托马斯婴儿气质分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道德发展1、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问题)(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称为道德相对论。

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2、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主要涉及情绪的本质、产生与调节等方面。

情绪是人类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它并不像像知觉、思维那样可以直接被观察和量化,因此各种情绪理论的提出试图解释情绪的本质与运作机理,理解并应对人类情绪的复杂性。

1. 情绪定义情绪是人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生理心理功能和内在经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状态。

它包含了意识和多种身体反应,如乐趣、愉悦、悲伤、焦虑、愤怒等。

情绪的产生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2. 传统情绪理论传统情绪理论指的是20世纪初期的情绪研究,它主要强调情绪的本能和生理基础。

这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内在的生理反应和神经代谢过程所决定。

当遭受到某种刺激时,人类会自动产生某种情绪反应。

例如,当你遇到危险时,你的心脏会跳的更快,你的呼吸会急促,你的感观和肌肉紧张,这是产生情绪的一些典型生理反应。

另外,这个理论也提出情绪的本能性,即无需学习就能自然产生。

例如,人类天生就喜欢甜食和恐惧危险。

现代情绪理论取消了传统情绪理论的一些先验观点,主张情绪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个建构过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反应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更多地是受到自己内在的认知结构、实际经验以及环境文化的影响。

文化、历史、人际关系、经验和一些超越存在的因素,都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同样的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情绪反应。

比如一个人面临着被解雇,一个人会感到帮助,一个人会感到失落和无助,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4. 来自身体的情绪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不是由思维和认知所决定的,而是由身体反应所决定的。

例如,当人类面临某种情绪刺激时,情绪先通过身体的生理反应产生体验,接着才会转换为认知性的情绪体验。

例如,当人类感到威胁时,他们的身体会产生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等,接着他们就感到了害怕和紧张。

5. 情绪和思想的关系情绪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称之为ABC理论。
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 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 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 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 的原因。
14
2021/3/9
生活中的例子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 盆大半被打碎。(刺激)
(感受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导神经)
外界刺激
神经冲动
丘脑
(更换神经元)
(评估刺激情景)
大脑皮层
态度
(外导神经)
丘脑的交感神经
皮层的冲动
兴奋
血管或内脏
感觉
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 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 的唤醒。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 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例子
被人责骂(刺激事件)
利:或许是合理的批评
害:或许是强词夺理
初评价
接受/不接受 批评 反过来指责/不予理睬
次评价
情绪和行为反应
再评价
拓展与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 是由于某一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 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是信 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情绪的认知理论
小组成员:敏芝、嫣欣、卫娜、羡怡、杰莹、邓敏、慧媛
1
2021/3/9
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2
2021/3/9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 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
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3
2021/3/9
例子
大街上有一孕妇被人抢劫(刺激),
围观者的自我评估
有能力 提供帮 助
无能力
与自己无关
气愤/着急/激动 害怕/气愤
忽视
4
2021/3/9
情绪的产生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 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 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5
2021/3/9
10
2021/3/9
拉扎勒斯(Lazarus) 进一步把阿诺德的 评价扩展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的 过程。
11
2021/3/9
和再具评体。价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
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 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 就是一种控制判断。
9
2021/3/9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 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 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 应。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 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 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 即动作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 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 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 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 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认知和评价 → 反应)
15
2021/3/9
结论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 反应。
16
2021/3/9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021/3/9
17
7
2021/3/9
情绪状态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 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
生理状态变 化的信息
大脑
生理因素
认知过程
过去经验的回 忆和对当前情 景的评估
例子
当你夜晚一个人观看鬼片的时候,比如 《贞子》,你会由于贞子的突然出现, 而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并且根据你以 往对鬼的印象和对现在你正处于黑暗环 境中的评估,你就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