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含义,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培养幼儿的诚信意识。
难点: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巩固幼儿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讨论卡片、诚信游戏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专注听讲和参与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背景和含义。
2. 讲述故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3.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诚信的认识和看法。
4. 诚信游戏:组织幼儿参与诚信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诚信的价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树立诚信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3. 评估幼儿在诚信游戏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诚信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诚信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诚信的重要性。
2. 开展诚信日记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的诚信行为。
3. 邀请家长参与诚信教育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向幼儿询问对诚信的认识和体会,了解教学效果。
2. 收集幼儿在诚信游戏中的表现,分析他们的诚信实践能力。
精讲《完璧归赵》故事的教案二
教案二故事梗概《完璧归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赵高设计将完美的“璧”送回赵国的故事。
在秦朝时期,有一块“璧”被赵高夺取。
璧是一种重要的礼品,是传统礼仪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原主将此事报告了国王赵盾。
赵盾不想因此而打仗,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赵高把璧还回来。
可是赵高不愿意这么做。
赵盾于是召见了墨家的墨子,向他请教如何让赵高把璧交还回来。
墨子告诉赵盾,如果让赵高知道璧对自己很重要,如果真的打起战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也会卷入战争,那么赵高自然会把璧还回来。
于是,赵盾便跟墨子商量着如何让璧对自己越来越重要。
最终,赵盾听从墨子的建议,按照一个假象,把璧看做赵国的国祚,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赵高被骗了,相信了这个假象,把璧交了回来。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并能够以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讲述故事情节和含义。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这个故事表达的主要思想。
3、通过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学习如何应对难以解决的困境,以及对于权力和责任的不同理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思想。
2、提高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使学生对这个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并以此理解故事中的主题。
2、在学生们可能面对的类似的问题中,把这个故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程序第一步:简述背景教师简单介绍秦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这个历史故事的背景。
第二步:故事讲解教师讲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并向学生说明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
第三步:讨论和问答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表达的主要思想和学习到的道理。
第四步:展示和角色扮演在展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思想。
第五步:总结和评估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评估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解和演示2、小组讨论3、展示和角色扮演教学手段1、教师讲解2、黑板和彩色笔3、展示和角色扮演活动4、幻灯片展示教学媒介1、幻灯片2、课件教学时长课程时间:60分钟。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
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
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复习,巩固所学。
4.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所学生字词和成语,编写一篇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续写。要求情节合理,语句通顺,字数在150-200字之间。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4.通过角色扮演、复述故事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忠诚担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讲解成语“完璧归赵”的含义,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成语的用法。
4.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感悟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故事中,蔺相如为什么要冒险将璧送回赵国?他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
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5.情感教育:结合故事内容,设计情感教育环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诚信、责任等价值观,并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6.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成语“完璧归赵”的含义,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成语“完璧归赵”的含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诚信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学会在实际中运用诚信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内容、图片等。
2. 教学卡片:用于游戏环节。
3. 故事视频或图书:用于讲述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完璧归赵”的含义,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成语的来历。
3. 讨论交流:提问幼儿关于诚信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诚信的重要性。
4. 情境模拟: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诚信的价值。
5. 游戏环节:运用教学卡片,进行诚信相关的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7.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践行诚信,做到“完璧归赵”。
8. 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诚信实例,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环节。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验幼儿对成语“完璧归赵”和诚信的理解程度。
3. 实践应用: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诚信品质的情况,如分享、归还物品等。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幼儿的接受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开展诚信主题的活动,如诚信绘画、诚信故事分享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诚信的重要性。
完璧归赵的教案
完璧归赵的教案教案标题:完璧归赵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完璧归赵”的意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成语“完璧归赵”的意义和来历。
2. 成语“完璧归赵”的用法和相关例句。
3. 学生团队合作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引入成语“完璧归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1. 介绍成语“完璧归赵”的来历和故事背景。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寓意。
3. 引导学生通过例句理解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拓展:1.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展示成语“完璧归赵”的运用。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巩固:1. 教师总结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成语“完璧归赵”的文章,包括成语的意义、用法和相关故事。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资源:1. 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和相关资料。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课堂展示和点评的评价表。
4. 学生作业的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完璧归赵》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开门见山秦国是强国。
赵国不甘又不敢不和秦国提出15座城交换和氏璧的无奈,烘托出强秦恃强凌弱、肆无忌惮的面目。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
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
(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
(出示:美玉)3、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
(出示,齐读)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
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6、“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
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将第一句变换颜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两种颜色表示。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通过理解“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先的崇高品质。
二、制订依据:
1、教材分析:
课文《完璧归赵》是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文章着重通过蔺相如与赵王和秦王之间的4组对话,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有勇有谋的爱国忠臣。这一单元的总体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为学习复述,在情感体验方面为增长历史知识,感受人物品德,激发学生爱过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蔺相如说的四句话为教学突破口,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忠心爱国的品质,并且以此作为复述训练的抓手,在课堂中扎实地训练好学生的详细复述能力。
2、布置作业:
⑴练习详细复述。
1详细复述4-7小节。
2思考8-10小节该如何复述,在小组内尝试复述。
⑵课外阅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体会蔺相如的品质。
作业布置与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形成有效地训练。
预习作业
1、认读课后生字,读通课文,用一两个词语来评价蔺相如。
2、查词典理解词语:完好无损绝口不提瑕斑理直气壮
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蔺相如说的话。
交流
思考、交流
了解故事内容对三年级下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上课前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对整堂课的学习有着指导性的作用。针对本课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将蔺相如说的四句话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教案二:阅读理解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教案二: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完璧归赵》,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完璧归赵》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2.能够听懂数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回答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
3.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主题是《完璧归赵》,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2.教师播放相应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境。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教师将《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适当删减,并将故事内容呈现给学生。
2.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并在阅读完毕后再由教师进行梳理。
三、梳理故事内容(1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讲述《完璧归赵》故事的内容,听取学生的描述并进行引导。
2.教师补充故事内容中学生不理解或不熟悉的部分。
四、阅读理解(25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讲解。
2.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提醒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读书、多思考和多交流,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故事《完璧归赵》的故事梗概,以及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2.教师需要准备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教学评估:1.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进行评估和总结。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表现。
3.教师通过测试、考试等途径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
完璧归赵教案
完璧归赵教案教案标题:完璧归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关于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完璧归赵故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引发学生对于完璧归赵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分发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讨论与解读(1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探讨;-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
4. 创作与表达(20分钟)-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个小剧本或故事情节,以完璧归赵为主题;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改进创作。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如其他历史故事或传说;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完璧归赵故事的历史背景和真实性;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相关的创作形式,如绘画、音乐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在阅读理解环节的表现,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学生在创作与表达环节的创意和表达能力;3. 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互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案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故事材料和问题,确保教案的顺利进行;2. 在讨论和创作环节,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确保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步骤。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完璧归赵》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完璧归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完璧归赵》中的古人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学习古人智慧,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完璧归赵》的课文及教学材料。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绘画纸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古代文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发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故事情节:通过阅读课文,向学生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主要角色和故事的发展。
2. 分析故事主题:通过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发现《完璧归赵》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可以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等。
3. 学习古人智慧:通过诵读《完璧归赵》中的古人智慧,并解释其中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这些智慧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 讨论问题:根据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赵国愿意花这么多的东西换回完璧?”、“魏国为什么不愿意还完璧?”、“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么处置完璧?”等等。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关于《完璧归赵》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他们对《完璧归赵》的理解,绘制一张描绘故事情节的漫画或图画。
3. 角色扮演:请几个学生扮演《完璧归赵》中的角色,再请其他学生自由发挥,构思一段剧情,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的表演,然后进行互评和评价。
教师可就学生的思考和表现给予点评和鼓励。
作业: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或小作文,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拓展活动:邀请当地的文物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关于古代文物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
大班德育教育《完璧归赵》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守承诺。
2.知道守信的重要,要做个守信的人。
活动准备:
1.故事《完璧归赵》动画
2.电视机、电脑
活动过程:
一、通过出示《完璧归赵》的一张图片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小结:他们一个拿着玉,一个在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二、播放故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守承诺。
1.播放故事《完璧归赵》,引导幼儿观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2.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幼儿知道说出的承诺要遵守。
提问:你觉得秦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4.小结:他是一个不遵守承诺,说出的话不遵守、不履行,是个不信守诺言的人。
三、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守信行为。
1.提问:你们觉得秦王怎么样?为什么?
2.组织幼儿大胆交流。
3.提问:那你有什么守信的行为呢?
4.小结:我们要做个守信的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才会和朋友更好地相处。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
幼儿园大班德育教育教案《完璧归赵》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完璧归赵”的含义,理解故事中的诚信和责任意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懂得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2. 讨论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激发幼儿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完璧归赵》2. 道具:玉璧、盒子等3. 活动材料:画纸、彩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玉璧和盒子,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 讲述故事:《完璧归赵》3. 讨论: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蔺相如是个有诚信、有责任感的人?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幼儿亲身感受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诚信和责任的理解,如绘画、手工等。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完璧归赵”的故事教训,让幼儿明白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
7. 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诚信游戏,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诚信和责任感。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身边的诚信和责任感事迹,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
2. 情景表演:评价幼儿在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包括对诚信和责任感的理解及运用。
3. 实践活动:评估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绘画、手工等,观察他们对诚信和责任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后作业:检查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对于诚信和责任感的认识和行为。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完璧归赵》的历史背景,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4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培养复述故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诚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魅力。
1.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寓意。
1.2学会概括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完璧归赵》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义。
2.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概括故事情节。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3.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4.多媒体辅助教学4.1播放《完璧归赵》动画片段,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4.2学生根据动画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动画片段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不够准确。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
教案名称: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授课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考;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授课周期:3课时课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古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学习(约30分钟)分发故事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璧归赵》文本,学习其中的细节、主题和情节发展。
问题举例如下:-什么是“完璧归赵”?-王昭君为什么被选中去做礼物?-王昭君在赵国生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故事的璧送回了赵国,王昭君又回到了汉宫,你对这样的结局有什么看法?3.总结(约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约5分钟)回顾上节课,让学生再次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探究(约30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堂所学,用简单的语言创作自己的版本,或对现有故事做一些创新和改编。
提供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创作,包括:-关键词表格:列举与故事相关的关键词,如王昭君、璧、汉赵、国礼等,以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描述词汇表:列举形容词和副词,让学生选取适当的词汇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在小组之间分享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和交流。
第三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故事中的情节或图片来回顾和巩固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理解。
2.练习(约30分钟)选择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用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等。
3.评价(约15分钟)让学生交换练习并批改,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练习或写作。
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或创作任务,练习语言表达或创作能力。
任务范例如下:-你认为王昭君在故事中做了什么贡献?-描写你另一种结局:璧并没有回到赵国,王昭君留在了汉宫。
《完璧归赵》教案(通用3篇)
《完璧归赵》教案(通用3篇)《完璧归赵》篇1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积累含素的;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蔺相如瑕斑宫殿头颅斋戒弄僵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3)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完璧归赵》综合教案二:多角度学习
《完璧归赵》综合教案二:多角度学习《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跌宕起伏的爱情戏剧,引人入胜。
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思考中探究文本中的多重意义,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是教师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本教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学习《完璧归赵》,探讨其中的深刻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内容、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文本中表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忠诚、孝顺、仁爱等;3.掌握具体语言技巧的应用,如反衬、对比、双关等;4.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策略本教学采用多种策略与方式:讨论、组合、专题研究、小组互助、提问、比较研究、写作、演讲、思维导图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文本初探1.引入:以“完璧归赵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问题提出,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探究文本背景和故事的历史意义。
2.阅读理解:分组阅读《完璧归赵》文本,并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重点、背景、故事、人物形象等。
3.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璧归赵》中的人物心理变化,缘由与结果,以探讨文本的情节和主题。
二、词汇解析与积累1.单词积累:给学生出几个生词,如“完璧归赵”、“托孤”、“亲笑外托”、“电报”、“胁迫”等,并让学生背诵和掌握用法,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短语解析:对于一些重要短语进行解析,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本中的含义,如“亲笑外托”、“西楼”、“金童玉女”、“托孤”等。
三、语言技巧分析1.反衬的应用:教师给出例句,如“在国裳、公孙杵、张敖、谷丘之、舞阳山臣,执心当忠,决计待成,诚壮荡惔,足以效身生君”,让学生体验反衬的艺术效果。
2.对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对称、反差、差异等手法,发现对比的魅力,完成课后书面作业。
四、多角度阅读文本1.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有诸如傅显显等一批形象化的人物。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品质。
4、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奉”“却”“廷”等。
(2)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以及他在维护赵国利益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策略。
2、难点(1)对文中一些古代礼仪和官职制度的理解。
(2)体会蔺相如在与秦王交锋时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朗读法:通过朗读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和氏璧”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简单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引出课文。
2、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跟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字词讲解(1)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奉”(双手捧着)、“却”(后退)、“廷”(朝堂)等。
(2)结合字词理解,让学生翻译句子,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相如因持璧却立”等。
4、情节梳理(1)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蔺相如出使秦国的原因、在秦国的经历以及最终的结果。
(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5、人物分析(1)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在面对秦王时的表现,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等。
(2)探讨秦王的形象,以及赵国君臣在故事中的作用。
6、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完璧归赵”成功的原因,除了蔺相如的个人智慧和勇气,还有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2)让学生思考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如在面对困难和强敌时应如何应对。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字词、句式、情节和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璧归赵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10个,重点学习“璧”的字形和字义,理解“斋”的字义,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重点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
纯净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目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出示图片)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
(边说边板书)3在玉中,最珍贵的就是和氏璧了,它是宝中之宝,课文中称它为“奇珍异宝。
”(出示)读好这个词。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老师整理了一段资料(媒体出示):师介绍:传说,和氏璧是我国最有价值的一块璧。
据历史记载,这块璧洁白无瑕、光润晶莹,能在暗处发光,能够除去尘埃,驱邪防身,有夜光璧之称。
把它放在房中,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蛇虫不侵,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
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5围绕这块玉,历史上还有一个典故,也就是今天要学的课文的课题。
补全课题:13完璧归赵6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叫“完璧归赵”,请打开书,快速默读找到。
(1)交流出示:“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对照这句句子,课题中的“完”就是“完好无损”的意思。
板书:完好无损(2)这里的“我”指谁?板书:蔺相如(指导“蔺”的字形,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蔺相如是课文的主人公。
(3)“一定”这个词表明了蔺相如的决心,结果如何?(4)蔺相如能从骄横跋扈的秦王手中夺回和氏璧,把它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
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
要复述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2 交流,出示。
指名读。
“大王放心。
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
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第一句是对赵王说的,后三句是对秦王说的。
(媒体字的颜色区分)三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2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读读1—3节,简单说说原因,指出赵王不放心即可。
3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接),为了能让赵王真的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接)4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5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赵王放心。
四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
(板书:献)2 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想想蔺相如为什么这样对秦王说。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可是和氏璧本属于赵国,这并不是真正的骗,而是“要”。
(板书:要)(3)玉上有瑕斑,即使再名贵,它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秦王当然不希望自己钟爱的和氏璧是一块次玉,蔺相如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使他相信了自己的话,这就叫——(出示)信以为真(4) 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 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勇敢)(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
(出示)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
(板书:理直气壮)(6)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摔玉。
板书:摔而且他将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玉在人在,玉碎人亡”.。
(7)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出示:齐读临行前的话)(8) 和氏璧是赵国的镇国之宝,赵王是迫不得已才答应交换的,如果真的把玉平白无故地送给秦国,赵国的颜面将会丢尽,摔玉的目的是为了护玉,护玉则是为了护国啊!看来,蔺相如想保住的不仅是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啊!(“摔”改“护”)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9)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读好这段话。
5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
(机智)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1)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2)指名读句。
(3)蔺相如以斋戒为借口,(出示)斋戒注释:在秦王斋戒的五天里,不可以饮酒、不可以(板书:送)这是他的一个缓兵之计。
(4)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2 接着,我们试着将蔺相如和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复述,蔺相如的语言是重点,能不看书准备吗?3 指名一人一句。
(你是第一个蔺相如,你是??)4 谁能一个人连起来试试。
5 我们将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它是有语境的,接着老师和同学配合,我讲语境,在什么情况下他说这样的话,这就是复述,仔细听老师的话。
(请三位同学配合)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绝口不提换城的事,知道他没有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信以为真,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
秦王同意了,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指相应的板书)6 同桌两人学着复述。
交流。
7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
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8知识链接:“负荆请罪”小故事板书设计:13 完璧归赵完好无损蔺送秦相理直气壮摔(护)随手指点如要信以为真王献绝口不提《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完璧归赵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
2、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分析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知识;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2、课前布置预习。
预习注意: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②按照顺序叙述本故事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自主学习】二、导学案“自我检测”部分。
【合作探究】三、看表演,听故事,归纳故事情节开端:秦王求璧发展:决策入琴高潮:智斗秦王结局:完璧归赵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出使前(一)品读3——5段1、出使前,赵国情形如何?在和氏璧的去留问题上,赵国君臣难以抉择,蔺相如就是在举国求才、求贤若渴的情况下出场的,这样安排为他后文智勇双全、忠心报国做下了铺垫。
2、出使前,蔺相如是什么人?“缪贤舍人”。
缪贤一语道破,“其人勇士,有智谋”,“臣尝有罪”这一段不得不叹服蔺相如胆识过人。
3、蔺相如决策的根据是什么?达不到目的是又将采用什么办法呢?“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城不如,城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初显胆识出使中(二)阅读6——11段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明确:①设计智取。
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
”(示,给??看。
意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②说理斗争。
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
(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
)③誓死捍卫。
相如“倚柱,怒发上冲冠”这里写出了相如的愤怒表情。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辞表现相如的勇气。
“相如持其壁脱柱,欲以击柱。
”又以动作表现相如誓死捍卫的决心。
3、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献身4、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道歉请罪。
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不畏强暴5、秦王两次接见蔺相如有哪些不同?这对提现蔺相如的个人形象有什么作用?地点礼节第一次章台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第二次廷斋五日,设九宾礼秦王恃强凛弱,间接烘托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个人形象。
出使后(三)、品析12—13段1、出使结果如何?“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完璧归赵”,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五、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②间接描写(以群臣素手无策、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拓展延伸】1、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对大臣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__________ 对大臣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三:13 完璧归赵设计课题:13 完璧归赵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璧、秦、氏、侍、僵、殿、颅、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