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1)
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竞 争力 提供一个 新 的研究视 角和 相应 的分析框 架 。
二、物流产 业 的空 间表现 ( )物 流产业 的空 间性 一
我国在20 年颁布的 《 06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
与其他经济要素在 区域内的流动与融合 ,带动相关
企业 、产业 和组织 在不 同地域 的集 聚与扩散 ,引起
2 1年 2月 00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o c ou
F b 01 e .2 0 Ge .74 NoO n4 .2
息第 4 4期 7
第 o 2期
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文催 大树 傅 璀 计 艳
【 摘 要 】 长江三 角洲地 区 目 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 国同类型的 区 中 域 具有相对优势 ,其物 流产业的空间
平和GD 总量的影响 ,使 不同区域物流产业的空 间表现形成相应的差异 ,并进而影响物流活动 空问价值 的 P
实现 程 度 。
【 键 词 】物流产业;空间表现;动 力机制 ;长江三角洲地 区 关
【 基金项 目 】 本文是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 目 《 于产业集聚的浙江城市群空 间结构优化研 究》 ( 0C 52 ) 基 2 9 204 0
制 ,为促进 物流资 源在空 间上 的合理 配置 ,提 高物 流生 产效率 ,形成更 为科 学 、合 理和 高效 的空 间结
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为增强区域物流活动的有
效性 和协调性 ,充分 发挥 物流产 业功 能和提 升地 区
运 动指 向 ,并 表现 出无 序 性 和方 向性 的活 动 特点 。 即单 个 的物 流要 素 活 动 或 物 流企 业 的选 址 是 无 序 的、非均质 分布 的 ,但 物流 资源产 业化 所形 成 的运 输业 、仓储 业 、装 卸业 、包 装业 、加工 配送业 等产 业活 动却呈 现 出具 有 明确 指 向性 的运动 规律 。物 流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对粮食收储环节和粮食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仓储管理不规范、运输过程损耗严重等。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包括加强仓储设施投入、完善仓储管理制度、优化运输路线等。
在物流运输环节的优化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物流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等建议。
通过对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提高粮食保鲜、减少损耗,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粮食流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质量问题、对策探讨、优化、粮食运输、环节、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确保粮食的安全收储和有效运输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中,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如粮食损耗、变质、虫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品质和数量,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我国,由于粮食生产大幅增加,粮食收储工作变得更加关键。
传统的粮食收储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包括仓储设施老化、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和损失增加。
在粮食运输环节,缺乏高效的物流运输系统也导致了粮食损失和浪费。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探讨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提升粮食收储和运输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是粮食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粮食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粮食是人类的生命线,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研究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粮食收储环节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粮食的质量和储存时间,如果收储环节存在问题,会导致粮食霉变、虫害等现象,降低粮食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嘉兴物流业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运输 车 辆 技 术 等 级 提 高 ,货 运 车 辆 逐 步 向重 型化 、特 种 专 用 化 、普 通 厢 式 化 发 展 。2 1 0 1年 上 半 年 全 市 8吨 以上 重 型 货 车 78 9辆 ,厢 式 货 车 1 6 8辆 ,两 者共 占营 运货 车 的 4 .% ,专 用 货 车 和 集 装 箱 车 辆 比例逐 步提 高 。 1 10 8 9 预计 到 “ 十二 五 ”期 末 ,嘉 兴 市 将 基 本 形 成 现 代 物 流产 业 框 架 体 系 ,物 流 业 增 加 值 达 到 16亿 元 ;嘉 兴 港 吞 吐 能 力 为 1 7 亿 吨 以上 ,集 装 箱 吞 吐 量 达 到 2 0万 标 箱 ;嘉 兴 内河 港 吞 吐 能 力 达 到 1 0 . 吨 ,集 装 箱 吞 吐量 达 到 3 2亿 5万 标 箱 。预 测 2 2 0 0年 嘉 兴
嘉 兴 物 流 业 在 长 三角 地 区发 展 的 S T分 析 W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 港 :嘉 兴 军 民 合 用 机 场 也 已获 国务 院 、中 央 军 委 批 准 ,可 填 补 嘉 兴 空 中 货 运 方 面 的 空 白 ,2 1 年 ,嘉 兴 市 秀洲 区 区 委 01 出 台 了 《 于 构 筑 “ 核 两 翼 ” 组 团 式发 展 平 台 的决 定 》 关 一 ,将 王 店 、洪 合 两 镇 规 划 为 “ 翼 ” 南 ,合 力 打 造 南 部 空 港 物 流 平 台 从 客 货 运 辐 射 范 围来 看 ,客 运 可 以覆 盖 到 嘉 兴 、湖 州 、苏州 等 地 ,货 运 可 以覆 盖 到 更 广 的 区域 。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作者: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来源:《水运管理》2022年第08期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超预期。
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全球通胀超出预期,IMF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6.1%调低到3.2%。
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为562 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2.5%;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80万亿元,同比增长9.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5.77亿t,同比下降0.82%。
1 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走势受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的影响,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产出有所收缩,全球通胀超出预期引发融资环境收紧;此外,高企的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负面溢出效应。
需求下降、通胀、地域冲突和供应链等问题,导致全球贸易增长速度的放慢幅度也超过预期。
4月,作为全球主要供应链中心的上海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市经济活动暂停了8周左右;美元的升值(截至2022年6月,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相比2021年12月升值了5%左右)也減缓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对俄实施制裁国家之多、制裁强度之大,达到冷战后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都给全球贸易带来极大的冲击。
2 我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自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严重冲击,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深度下跌。
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及时果断施策,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效应显现较快。
5月份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第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GDP为562 641亿元,同比增长2.5%。
论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与对策
论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与对策前言粮食是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粮食物流是保障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粮食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粮食物流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然而,我国粮食物流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现状分析在我国粮食物流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粮食物流的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多数企业属于地方管理,缺乏集中的统一管理。
另外,机制创新不足,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物流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公路、铁路等,但这方面的投资相对滞后。
例如,很多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仓储工程、港口散装设备、码头、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导致小规模的粮食企业不得不采用传统的粮食储存、运输方式,而且无法进行信息化管理。
3.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我国粮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通讯方式进行企业管理和信息交流。
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缺乏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4. 监管不足我国粮食物流监管责任分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粮食质量的监管工作存在潜在的漏洞和不严格现象,导致粮食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对策建议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完善粮食物流的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专业管理机构。
强化市场竞争,加强企业间管理的切换、协同和运营;同时推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整合资源,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企业识别、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等。
2.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提高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粮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
同时,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
3.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粮食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实现粮食物流生产、物流和质量监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率。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传统农业生产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中国粮食产量与需求存在地区、品种间的差异,需要调剂余缺来确保各地区粮食供需平衡。
而粮食运输是保证全国粮食市场供求平衡、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物流方式的演变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升、粮食市场的灵活性和流通性增强。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黑龙江、河南两省分别占我国粮食产量的11.3%与10.2%,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而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人口聚居地区是主要的粮食输入地。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国家不断增加粮食战略储备,新建粮食储备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相应配套的粮食输送系统需求随之增加。
现阶段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了庞大的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
我国已经拥有6万多个粮库、2万多家粮食工业企业,还有60万套稻谷加工机组和4万套面粉加工机组。
其中2018年全国仓储企业个数达到17228个,而粮食仓储总容量达到63235.5万吨,有效容量为48748.9万吨。
二、我国粮食运输现状铁路、汽车、水运是我国粮食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其中铁路与水运是大宗商品运输的主流途径。
而我国铁路粮食运输方式主要有3种:传统包粮运输、散粮运输和粮食集装箱运输。
其中,包粮和散粮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包粮运输主要由通用敞车和篷车运输,散粮运输主要使用L18型散粮专用车。
近年来我国铁路粮食运输保持平稳态势,2019年全国铁路粮食货运量达到7835.66万吨,同比下降7.3%,相比于2014年之前总体水平有所回落。
主要是因为粮食运输具有淡季和旺季特征,在粮食季节性集中运输时期,铁路同时承担着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在有限的运输能力下造成运力相对紧张,较难满足粮食运输需求。
另外相比于汽车与水运而言,铁路运输价格不能灵活调整,因此造成季节性波动比较大。
食品物流现状分析报告
食品物流现状分析报告食品物流是指食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流活动。
其主要目标是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的质量安全,并提高物流效率,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
以下是对食品物流现状的分析报告:一、物流网络发展迅猛: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网络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完善。
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食品,物流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物流时效性得到极大提升。
二、食品冷链物流不断完善:食品的物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冷链物流,对于保证食品的品质安全至关重要。
冷链物流包括食品的冷藏、冷冻、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其目标是保持食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近年来,食品冷链物流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提高,有效地满足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三、食品溯源制度建立:为了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逐渐建立了食品溯源制度。
通过采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追溯,包括生产环节、物流环节和销售环节等。
这不仅有助于食品质量追溯和问题的处理,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四、配送服务日趋多样化: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食品物流服务逐渐实现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超市配送服务外,还出现了新的配送模式,如农村电商配送、社区团购配送等。
这些新的配送模式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满意度,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渠道,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食品物流现状呈现出发展迅猛、冷链物流完善、溯源制度建立和配送服务多样化等特点。
食品物流的发展对于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运输成本高昂、监管不到位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推动食品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各种原因,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着众多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的品质和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因此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粮食收储环节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储环节的管理不规范,使得粮食易受潮、霉变和虫害的侵害;二是收储设施的老化和损坏,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三是收储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造成粮食的损失和浪费。
粮食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运输工具的老化损坏、运输线路不顺畅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粮食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损坏和丢失。
为解决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收储和物流运输操作规范和流程,提高收储和运输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二是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对收储设施和运输工具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三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还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和督促,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监督体系,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粮食的安全和品质。
还应当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引进和研发先进的收储和物流运输技术,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提高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涉及多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加强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监管和技术支持,才能够有效解决粮食收储和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确保粮食的安全和品质,推动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作者:张涛王仁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38期[摘要]随着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上涨,粮食供需逐渐呈现紧平衡状态,粮食物流的作用日趋重要。
当前我国粮食物流主旨在解决北方有粮运不出、南方无粮进入的尴尬局面。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粮食主产区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生产重心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不断向中部推进。
随着北方灌溉、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农用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建议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231-011、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1.1、粮食物流规模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使得粮食消费数量迅速上涨,国内市场粮食物流规模逐渐扩张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向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通过铁路运往周边省及华南、华东及西北地区,二是经沿海港口中转经水路运至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
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主销区需求量的上涨,我国粮食外运量及流通规模逐年增长。
1.2、目前已形成多种粮食物流模式目前重要的粮食物流模式已是纵向直达的北美模式以及横向递进的东亚模式。
在我国主要是以后者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也正在向两者结合的模式发展,后者的流通过程主要是:粮食在生产出来后就经过收购商以及粮食加工企业,分销商以及粮食批发市场,最后到零售商等等多个环节,才会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流通时间比较长而且成本高,存储的环节相对较多。
我国的粮食供需正在不断增长,区域的供需失衡使粮食物流的市场扩大的很快,直接促进了粮食物流向前发展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
通过运输方式就可以知道,在我国的国内长距离地运输主要物流模式使铁路运输,跨省的粮食运输必须要依靠铁路才能使成本降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和物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交通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促进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 交通拥堵严重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线路通道。
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期间,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客流同比增长近10%,交通拥堵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交通拥堵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
2. 城际交通不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交通状况不尽相同。
一些城市之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不畅,城际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物流和出行成本也增加了。
3. 市域交通未形成优势市域交通通常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结。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特点,但是市域交通却未形成优势。
这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交流和贸易通道受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物流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物流中心之一,其物流业占全国的份额高达40%以上。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 物流成本高企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突出。
物流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运输成本等方面。
长三角地区人口集中,土地资源有限,这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大。
2. 物流效率低下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较低。
不同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低下。
另外,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缺乏互信和竞争的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物流发展战略。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物流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物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首先,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建设和完善。
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物流网络。
特别是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速度。
其次,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公司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和信息共享。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不仅加快了货物的流转速度,还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如汽车、电子、纺织、轻工等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物流企业协助制造企业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长三角地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合作与交流。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等相邻地区的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各地之间加强了物流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物流网络。
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物流的高效运转,也加速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繁荣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1 引言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
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2.1 物流概述2.1.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我国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域 的结合部 , 拥有面 向国际 、 连接南北 、 辐射 中西部 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 口群 , 经济腹地广
阔 , 长 江流 域乃 至全 国发 展具 有 重要 的带 动作 用 。 对 长三 角地 势低 平 , 土壤 肥 沃 , 候宜人 , 源充 足 , 气 水 农 业 基础 良好 , 经济 发展 水平 全 国领先 , 我 国综合 实 是
中心 ; 调整 优化 本市 粮食仓 库 布局结 构 , 快推 进外 加
区, 粮食流量大 , 品种多 , 具有 发展粮食物流得天独
厚 的条件 。该地 区 粮 食基 础 设 施 良好 , 仓 容 量 占 其 全 国地 方 总 仓 容 的1 % 左 右 , 中仓 容 规模 在 5 0 其 万t
收稿 日期 :O 1— 8—0 2l 0 9 作 者 简 介 : 宇 昕 (9 0一) 女 , 西 丰 城 人 , 士 研 究 生 徐 17 , 江 硕
仓储 物流
粮 食 科 第2卷 21年 第1 油 品 技 0 0 2 期
我国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 宇 昕
( 国储 备 粮 管理 总公 司 , 中 北京 10 4 ) 00 4 摘 要: 分析 了我 国长 三 角地 区粮 食产 需现 状 、 粮食 物 流 设施 现 状及 粮 食 流 量 现 状 , 并通 过 对 长 三
角主要 省 ( ) 海 、 江、 苏 的粮 食 物流发 展 分析 , 测长 三 角地 区粮 食 流 量。 市 上 浙 江 预
关键 词 : 长三 角地 区 ; 粮食 物 流 ; 流量 中图分 类号 : 6 .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7— 5 1 2 1 ) 1— 0 2— 3 H 19 1 B 1 0 7 6 (0 2 0 0 5 0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与对策探讨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是粮食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粮食的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
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环节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粮食保管不善、储存设施老化、运输环节不规范等,这些问题给粮食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我们有必要对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
一、粮食收储环节存在的质量问题1. 粮食保管不善。
由于一些农户和粮食收储企业对粮食储存条件的重视不够,导致粮食在收储过程中受到了潮湿、虫害等影响,从而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2. 储存设施老化。
部分粮食储存设施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老化严重,导致粮食储存条件无法达到要求,从而影响了粮食的质量。
3. 储存管理不当。
一些粮食收储企业在粮食储存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储存环境控制不到位、保管措施不科学等,这些都会对粮食质量造成影响。
在粮食物流运输环节,存在以下质量问题:1. 运输工具不符合要求。
部分运输车辆不符合粮食运输要求,如车厢不干净、密封性差等,容易导致粮食受到外界污染。
2. 运输环节不规范。
一些粮食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超载、交叉污染等情况,这些都会对粮食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质量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1. 加强粮食收储环节的管理。
加大对粮食收储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粮食储存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提高储存管理水平,严格执行粮食质量安全标准。
2. 完善粮食储存条件。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粮食储存设施的投入,推动粮食储存设施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储存条件,确保粮食质量。
3. 强化粮食运输管理。
加强对粮食运输工具的监管,规范运输过程,严格执行运输规程和标准,确保粮食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4. 完善粮食运输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粮食运输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运输企业的日常监管和管理,提高运输管理水平,确保粮食运输质量安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本文作者:葛喜俊作者简介:葛喜俊,著名物流咨询规划专家,工学博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技术总监、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职务。
国家级重点项目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2013年12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规划》(2008年7月)《大郑州都市区国际陆港建设研究》(2010年12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基地规划》(2008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12月)等20余项。
省部委地市级、大型企业集团的物流规划设计:《广西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5年12月)《黑龙江商贸物流城规划设计》(2011年6月)《中煤平朔集团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2012年6月)《锡林浩特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07年12月)等5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专著《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列入中国物流专家专著系列。
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的若干个城市集聚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群现象,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群经济空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城市群。
本文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产业关联特征、规模分布分形特征和异速生长特征。
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特征(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是由不同节点城市所形成的物流需求集聚区按照区域经济关系构成的一种空间秩序,反映城市群区域经济系统中物流需求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各城市物流需求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集聚程度以及分布规律等,体现物流需求的空间属性,是经济社会活动所派生的物流需求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粮食运输调研报告
粮食运输调研报告粮食运输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粮食运输是保障粮食产销的重要环节。
为了解粮食运输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当前粮食运输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粮食运输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粮食运输的现状根据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粮食运输主要依赖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
公路运输灵活便捷,但面临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铁路运输稳定安全,但线路不够覆盖、运力短缺等问题存在。
2. 粮食运输的问题(1)运力不足: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粮食产量的增长,粮食运输的需求也在增加,运力不足成为制约粮食运输发展的主要问题。
(2)运输成本高:由于运力短缺和交通拥堵,粮食运输的成本较高,给农民和经销商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3)信息不对称:粮食运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农民往往无法获取到及时、准确的运输信息,给农业产销带来不便。
(4)安全保障不完善:粮食运输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粮食行业,如车辆盗窃、货物破损等问题,对粮食质量和运输效率造成了影响。
4. 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运输效率,缓解运力不足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粮食运输的信息化平台,提高运输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方便农民和经销商获取信息。
(3)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对粮食运输环节的安全管理,加强车辆监控和货物保障,提高粮食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4)发展多元化运输方式:探索发展水运和空运等新型粮食运输方式,拓宽运输渠道,提高运输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粮食运输是粮食产销的重要环节,当前粮食运输面临着运力不足、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输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安全管理,发展多元化运输方式。
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分析
我国粮食物流的现状分析一、引言(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贸易及其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作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产物,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并将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不难预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随着“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传统粮食流通业在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当然,由此而带来的必将是粮食流通模式的大改变,现代粮食物流业的大发展。
粮食物流是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由于其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40%以上,因而物流产业被看成是新的可以挖掘的利润源。
尽管粮食物流业比其它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由于粮食是一种大宗特殊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数量大、牵涉面广、费用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奠定了它在现代物流业中的特殊地位。
只有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才有助于整个物流业的均衡发展,才能够使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降低,总效率及总效益提高。
(二)选题内容与思路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
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
其核心是一体化管理,成本、效率、服务是其宗旨。
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物流现代化。
同样,今天的粮食产业更急切呼唤现代粮食物流。
二、粮食物流概述(一)粮食物流的含义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
淮安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淮安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部门,物流业在淮安市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淮安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物流业的趋势。
一、淮安物流业的现状1.1 基础设施建设淮安市交通基础设施良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
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园区密集分布,供应链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此外,淮安还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提升物流的运营效率和品质。
1.2 物流业规模淮安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淮安物流业年均增速达到两位数。
同时,淮安物流业从传统的货物流通转向了货物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和服务流通的一体化发展。
各类物流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激烈,促进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1.3 物流业务结构淮安物流业务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另外,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等特色物流业务也逐渐壮大。
1.4 人才培养淮安市高度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本地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设立了专业物流类专业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以满足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淮安市还积极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提升物流业的整体素质。
二、淮安物流未来的趋势2.1 信息化和智能化未来的淮安物流业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物流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智能化仓储和配送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务的水平。
2.2 冷链物流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淮安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渔业资源,加之地理位置的优势,将成为冷链物流的重要节点。
通过优化冷链物流网络,淮安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配送服务。
2.3 绿色物流的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中国港口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L IANG SHI KE J I YU J ING J I2009.4粮食科技与经济中国港口粮食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高詹(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要]从流量、通道、物流设施、运输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港口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港口粮食物流存在南北港口粮食物流设施分布不平衡、水运费用偏高、东北地区港口粮食物流竞争激烈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港口粮食物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港口;粮食;物流;趋势收稿日期:2009-05-05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GXS2B060。
作者简介:高詹,女,河南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粮食物流。
港口是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节点,在中国粮食现代物流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为主的港口粮食物流总体格局。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适应散粮化作业的粮食专用码头,完善粮食物流网络,实现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衔接,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
1中国港口粮食物流发展现状1.1港口粮食物流流量情况港口粮食物流流量主要由省际间粮食流量、粮食进口量、粮食出口量3部分构成。
按照2003-2005年统计数据平均计算,中国粮食物流流量年均为18833万吨,省际间粮食物流流量年均为10833万吨,粮食进口量年均为2859万吨,出口量年均为1326万吨。
按照水路运输占全国粮食省际间运量的42%计算,2003-2005年全国省际间港口粮食物流流量年均为4550万吨,考虑到粮食进出口数量,2003-2005年中国港口粮食物流流量年均为8735万吨。
1.2港口粮食物流通道情况中国港口粮食物流通道主要有3条,分别是沿海港口粮食物流通道、内河港口粮食物流通道和进出口粮食物流通道。
1.2.1沿海港口粮食物流通道该通道指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由铁路、公路运至大连北良港、大连港、营口港、秦皇岛港、锦州港、丹东港等港口码头库装船下海,经水路运往天津、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XX、XX、XX、XX、XX、XX、XX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
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XX省873万吨、XX省695万吨,XX市470万吨(估计)。
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
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XX、XX、XX;XX、XX、XX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XX、XX、XX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XX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
XX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XX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XX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XX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XX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XX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
以代表我国粮食物流资源发展的现状。
1.长三角粮食物流资源现状总体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极为发达的地区,现有以XX、XX、XX为中心的密集铁路网络,铁路运输四通八达;到2003年底,区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79公里,公路网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分别为全国的3倍和5.8倍;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3.3万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800公里,分别占全国的30%和12%;港口生产性泊位204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53个,综合通过能力7.8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270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含长江XX以下港口)的42.6%、38.8%、40.5%和39%。
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公路运粮所占比重相对较少。
粮食调运主要从东北三省(大米、玉米、大豆)、XX (小麦、玉米)、XX(小麦、玉米)、XX、XX、XX(大米)。
粮食运输通道主要是通过东北经山海关由京沪线运入;海上通道主要是起于XX北良港经沿途港口调入;另外有部分粮食是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水道进行运输。
该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流入区,同时XX省有部分粮食(主要是稻谷)运往周边省份。
粮食仓储条件处于全国前列,但各地情况并不统一。
仓储以平房仓为主,粮食散储部分粮库达到90%以上,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平均水平一般在50%左右。
2.粮食物流运输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公路网密集区域内有沪宁、沪杭和萧甬3条铁路干线,共有铁路2100公里。
高速公路密布,目前高速通车里程3779公里,并开始规划构建三角洲中心城市“三小时互通”,预计到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8万公里,其中XX850公里、XX5700公里、XX5250公里。
水路交通是该地区的最主要的优势,长江及沿海遍布26个大小港口。
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纵横交错,内河航运便利;同时拥有XX港、XX港和XX港等全国性优良的港口。
各港口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粮食码头和装卸设备,以提高粮食装卸效率(见表3)。
另外,各地在其粮食物流规划中更加注重粮食专业码头和港口的建设,部分粮食专用码头以及专用铁路线已经开始建设并逐步投入运营。
目前处于规划和建设中的码头主要有:XX港、XX港
将分别规划建设5万吨兼靠8万吨码头一个、3000吨级装船码头一个,并将分别实现港口接卸和中转能力30万吨、10万吨;XX独山港和XX龙湾港也已经规划建设万吨粮食专业码头和中转粮库。
同时各港口还将把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铁路专线建设作为未来重点来抓。
3.粮食物流储存资源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仓储资源丰富,两省一市共拥有有效仓容量1710.68万吨,其中主要以平房仓为主,占到总仓容量的95%左右。
其他仓库种类如地下仓、立筒仓、楼房仓等数量和仓容量相对较小(见表4)。
XX仓储资源最为丰富,体现了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特点,有效仓容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的60%左右,远远超过XX和XX。
长三角地区仓储资源的另一表现为粮食仓库数量众多,仅
江浙两省仓库数量就达到2934个,其中2.5万吨以下仓容量的仓库达到95.6%,小仓库遍布各地,而大型仓库尤其是10万吨以上的仓库只有6个,主要集中在XX境内(见表5)。
4.粮食物流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是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粮食物流的整个过程中,是提高整个粮食物流运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在粮食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遍布整个长三角的物流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初具规模
早在2002年XX省发改委提出要加快粮食流通信息化进程,并与XX省粮食局共同研究决定建设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的粮油信息网。
该网下联全省粮食收储企业和市县粮食局,上联省政府及各主
管部门,横联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
XX和XX也分别建立了“粮油在线”、XX粮网、中国粮油信息网等门户,并与全国各主要电子粮网相连。
(2)各储备粮库实现联网,实现电子储粮台账管理
截至2003年底XX全省粮食系统计算机1290台,其中仓储专用的180台,实现储粮台账管理的库点146个,与主管粮食局联网的库点76个。
近两年,XX和XX也开始粮食中心库台账管理系统联网和主要粮食批发市场电子商务联网工程建设,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粮食物流发展的需要。
(3)各地都将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工作重点
XX市已经将加快粮食物流企业、工商信息化进程,构筑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各类不同需求的粮食业务数据库,整合开发各类信息应用技术,使粮食系统的购、销、调、存、加和资本运作各类业务,作为下一阶段粮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XX和XX也将加强粮油价格监测和市场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建立粮情统计数据库。
并将各种粮食统计资料入库并网,使之成为一个粮食数据管理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中心。
5.粮食物流园区
粮食物流园区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现代粮食物流产业为主导性基础产业,融合现代粮食物流功能和技术的开放性粮食物流枢纽中心区。
同时也是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大型、超大型共生企业群。
但现阶段长三角地区粮食中转运输与其他杂货运输混在
一起,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粮食物流园区尚不多见。
近几年不少地区出台相应规划,开始逐步建立区域性的粮食物流园区或粮食物流中心,有的已经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
三、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评价
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运输及海运和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网络密集。
同时兼有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流量大,品种多,发展粮食物流得天独厚。
同时,其粮食基础设施优良,拥有XX港、XX港、XX港等国际性航运码头,粮运专用码头相对密集;粮食仓储容量和仓储技术排在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快速带动信息化发展,粮食物流信息化有一定发展,粮食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有一定基础。
但在目前长三角粮食物流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粮食物流发展混乱,分工趋同,且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相对严重。
各地大都根据自身粮食安全考虑建设粮食物流设施,主要是粮食专用码头等,从而造成项目趋同,且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其次,粮食基础设施相对四散化要求落后,粮食运输四散化程度不高。
粮食物流要发展必须走四散化道路,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包粮运输仍然占主导地位。
散存率并不是很高,虽然散存条件较好,但由于配套跟不上,有条件的库点并没有完全实现散存;粮食的散装、散运、散卸主要是通过小船装散粮直接运至库点,汽车或火车散装、散运、散卸率很低;主要粮食
中转接运方式还是以包粮为主,散粮作业量还不到10%。
另外,仓储设施单一,条件参差不齐,平房仓库占主导地位。
长三角各省市粮食仓储设施中,仓库库点量大,但各库点容量相对较小,大量库点仓容量都在2.5万吨以下。
同时由于仓库建设时间不同,早期建设仓库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和新建仓库在仓储条件上有明显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