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施殿岐、龙立荣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第二教室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在基本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同时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得以有效控制,心理状况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影响越显突出;再加上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发展迅速,生活节

奏与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出现频繁、不断增长。显然,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心理健康的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这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忽视得最多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片面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产生角色的片面性,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学生;加之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导致青少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其实,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全面提高都是看是否能够全面发挥人的心理潜能。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之下完成的,而心理素质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核心和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中的兴旺发达。因此,现代教育呼唤良好的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教育。其重点是:

1、情感心理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给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经验。教会学生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

2、学习心理教育:

要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注意保护脑细胞和大脑的活动高潮期,注意左、右半脑的协调发展。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焦虑的作用,恰当地调节自己的焦虑程度或焦虑水平,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应当适当地宣泄,学会消除过度焦虑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通过重复将短时记忆转化为网络化的系统储存型的长时记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掌握良好学习的策略,注意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参与,将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学习。

3、性心理教育,亦称青春期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