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久性混凝土

合集下载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一、引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其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

其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其材料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其耐久性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的研究。

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1. UHPC的耐久性优势UHPC的优异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强度:UHPC的强度一般在150~250 MPa之间,远高于传统混凝土的强度。

(2)高密实性:UHPC的细观结构非常致密,孔隙度低,因此其抗渗性和耐久性都非常优秀。

(3)高耐久性:UHPC中常采用高性能水泥、硅烷等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抵抗酸碱侵蚀、氯离子渗透等。

2. UHPC的耐久性挑战尽管UHPC的耐久性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优势,但是其也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龟裂:在混凝土硬化的早期,由于未形成足够的强度,UHPC容易出现龟裂,导致其耐久性降低。

(2)高温影响:UHPC中添加的一些特殊成分,如微纤维、高性能水泥等,在高温下会发生热分解,导致其性能下降。

(3)长期蠕变:UHPC中的一些添加剂会增加其蠕变性,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三、提高UHPC的耐久性的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提高UHPC的耐久性。

例如,可以在控制UHPC强度的前提下,增加其细观结构的致密性,从而降低其氯离子渗透率和碳化深度。

2. 添加剂的优化UHPC中的添加剂对其性能和耐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UHPC的耐久性。

例如,可以加入氧化钙、硅烷等特殊添加剂,提高UHPC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3. 生产工艺的优化UHPC的生产工艺对其性能和耐久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提高UHPC的致密性和耐久性。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在不断进化和升级。

高耐久性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简称HPC)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具有更好的强度、耐久性、防水性和抗裂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工程中,例如高层建筑、大桥、坝堰、隧道、地铁、船闸等。

HPC的综合性能远远优于传统混凝土。

虽然它的配合比例、成分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还是由水泥、骨料、沙子和水等原材料制成。

要想制造出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关键在于材料的优化比例和精细加工。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HPC的主要特点及优点。

特点:1.高强度:HPC的抗压强度通常可以达到80MPa以上,而传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只在20-30MPa之间。

这意味着HPC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和应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2.高耐久性:HPC的密度更高,能更好地抵抗冻融循环、酸雨腐蚀、氯离子渗透等外界环境的侵蚀,更长时间地保持稳定性。

3.高防水性:HPC的密实性和紧密性明显比传统混凝土更高,表面不易渗漏和受到水分的侵蚀。

4.高抗裂性: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HPC不易发生裂缝和开裂现象。

在结构变形或外部荷载到来时,可以很好地保证建筑物的承载性和稳定性。

5.施工性能好:HPC有较好的可塑性,更易于施工和成型。

优点:1.延长使用寿命:由于HPC的材料成分和工艺处理比传统混凝土更先进,其使用寿命也更长,建筑物的投资更有保障。

2.更经济:尽管HPC的成本较传统混凝土更高,但它的更好的性能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在长期中减少维修和替换成本,从而降低建筑投资风险。

3.满足高要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在高层建筑或桥梁等高负荷结构中,传统混凝土很难满足各种要求,而HPC具备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可以满足现代建筑对于材料强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混凝土的一些缺陷和脆弱性,还可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高强度、高要求的建筑材料需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在现代建筑领域中,高性能混凝土因其出色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然而,要确保建筑物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和安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和高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

它通常采用优质的原材料,并通过精心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生产控制来制备。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强度和耐久性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耐久性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意义重大。

在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中,混凝土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侵蚀和破坏,如化学腐蚀、冻融循环、钢筋锈蚀等。

这些因素会逐渐削弱混凝土的性能,导致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因此,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腐蚀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一些工业环境中,混凝土可能会暴露在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下。

这些化学物质会与混凝土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破坏其内部结构,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化学腐蚀性能,可以在配合比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和料,如粉煤灰、矿渣等。

这些掺和料能够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更加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化学腐蚀能力。

冻融循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结构经常会经历冻融循环的作用。

在水冻结时,体积会膨胀,产生的膨胀力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为了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以通过控制水胶比、引入引气剂等方式来实现。

引气剂能够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可以在水冻结时起到缓冲作用,减轻膨胀力对混凝土的破坏。

钢筋锈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锈蚀时,其体积会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剥落。

这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观,还会严重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

为了防止钢筋锈蚀,可以采用高性能的防护涂层来保护钢筋,或者在混凝土中添加阻锈剂。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高性能水泥、高性能骨料和掺和料为主要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和高耐久性等显著特点的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可达到100MPa以上,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抗冻融性能。

3. 高抗渗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好,能够有效阻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

4. 高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好,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保证施工质量。

5. 绿色环保: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工程性能,因而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路面铺装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路面铺装。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可以大幅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而且,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冻融性能也能有效减少路面开裂和坑洞的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提高道路整体质量。

2. 桥梁结构公路工程中的桥梁结构承受着巨大的荷载和变形,因此对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

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3. 护坡和隧道在公路工程中,护坡和隧道构筑物也是使用混凝土的重要部分。

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提高护坡和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减少因风吹雨淋而导致的损坏和维修成本。

1. 提高施工效率2. 保证施工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优良,能够有效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 减少维修成本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可以减少公路工程后期的维修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交通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新材料的开发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种类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工程场景中的需求。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满足结构所力学性能提议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

1.主要技术内容(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其要求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硅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砖瓦硅酸盐水泥,亦不得选用立窑水泥。

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10%,Dmax≤25mm,采用15~25mm和5~15mm二级配合,饱和吸水率<2.0%,且无碱活性。

4)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是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

矿物微细粉宜采用硅粉、粉煤灰、为丛藓科扭口藓矿渣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

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大量一般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微细粉≤50%。

5)配合比设计强度应符合以下公式:1.645σ,,+cuocukf>f式中:cuof,——混凝土配置强度(MPa);cukf,——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s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商品混凝土可取5.5~6.5MPa。

(2)耐久性结构设计的要求1)处于常规基本处于生态环境的混凝土结构,满足所处的环境条件制定下服役年限提出的要求。

如抗碳化减震要求2)对于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扩建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应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综合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有:①抗炎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耐久性指数k;c)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之时,应满足单位剥蚀量的要求;d)处在有冻害环境的,必须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4%~5%。

②抗盐害的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相异水胶比;b)抗Cl-的渗透性、扩散性,应以56d龄期,6h总导电量(库仑)确定,一般情况下,氯渗透性应属非常低范围(≤800库仑);c)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

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及提高方法一、混凝土的耐久性原理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等高强度水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骨料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

骨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3.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5. 环境因素: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水质、土壤条件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方法1. 选择优质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水泥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且不能含有过多的杂质。

2. 合理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需求和材料性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控制水灰比,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开裂倾向。

3. 引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掺合料、化学掺合料等。

4.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5. 加强混凝土的防护:混凝土的防护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防护材料,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受到外界侵蚀,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

耐久性混凝土知识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1、定义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第2.0.1款定义:在预定的作用和预期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

2、高性能混凝土与耐久性混凝土的区别根据《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工作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和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的混凝土。

二、铁路行业对耐久性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龄期的规定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2001年9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铁路混凝土(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与砌体(含石砌体和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工程的施工。

第5.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有关规定”,《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1994年4月1日施行。

第2.0.2款规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年1月1日施行,2010年12月8日作废。

适用于新建、改建标准轨距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第6.1.2款规定:“混凝土强度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的规定检验评定”。

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2005年6月14日实施,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转8A货车8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桥涵跨度小于或等于2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跨度小于或等于96m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对比表secret

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对比表secret

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对比表secret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材料的品质和特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面将从原材料的角度出发,对普通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作对比。

一、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指其抗压强度标准为C10 ~ C40的混凝土,主要用于一些不需要高要求的场合,如一些暂时的建筑结构和基础工程。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砂、石子和水。

1. 水泥:普通混凝土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通常是42.5号或32.5号水泥。

2. 砂: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砂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3. 石子:普通混凝土用的石子是天然骨料,也可以是矿渣等人工骨料。

4. 水:普通混凝土用的水也要符合国家标准。

二、耐久性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是指具有较强的抗风化、抗渗透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主要用于一些桥梁、高层建筑和长隧道等长期使用的建筑。

耐久性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和普通混凝土相似,但是要求更高。

1. 水泥:耐久性混凝土用的水泥比普通混凝土的要求更高,通常使用的是高强度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2. 砂:耐久性混凝土用的砂也要求颗粒度均匀,含有纯洁度较高的细沙。

3. 石子:耐久性混凝土用的石子需要经过筛分和清洗,一般只用天然骨料。

4. 水:耐久性混凝土用的水要求低碱度和低chlorine 含量的超纯水。

三、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具有高强度、高耐久、高性能的混凝土,主要用于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程和高层建筑。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普通混凝土和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1. 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要求更高,主要是使用高强度水泥或超高强度水泥。

2. 砂:高性能混凝土的砂要求更严格,一般要求颗粒度均匀,含有较高的细沙,且不得含有粉尘和盐渍。

3. 石子:高性能混凝土的石子更加精选,一般采用人工骨料,其颗粒形状和尺寸要求严格,同时要进行筛分和清洗。

4. 水: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要求更加高纯和干燥,一般用低碱度、含氯量低的超纯水,湿度不得大于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

因此,从原材料、混凝土配置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从把握原材料质量、计量、搅拌、振捣与抹面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

一、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关键环节
对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很高,其所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又有许多不利因素,超出了现行的一般规范标准。

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的方法。

二、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对于高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计量
经过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设计配合比。

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配合比计量措施:1)由检测机构对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测试,确保测试合格,出具检测报告;
2)施工过程中派遣两名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质量检查员,进驻搅拌站,进行旁站计量,适时测试砂石子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配比正确;
3)认真进行开盘鉴定,每调整一次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一次开盘鉴定。

三、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到浇筑地点。

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

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并收集、保留相关资料。

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

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

2、拌合过程控制
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

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

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工艺: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第一搅拌阶段)→加水(第二搅拌阶段)→加粗骨料(第三搅拌阶段)→搅拌出料。

搅拌时按上述顺序投料。

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

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

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两种形式。

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应
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入模时间控制在搅拌后60min 内泵送完毕,最长时间不超过1/2 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由实验室根据施工气温试验确定,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时,在保证混凝土性能前提下,适当增加混凝土初始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4、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按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施工。

浇筑混凝土前,指定专人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 个,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清除模板内的各种杂物。

混凝土浇筑采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时,浇筑间隙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控制在600mm 以内。

浇筑混凝土时,倾落高度小于2m,采用自由倾落;大于2m,用滑槽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混凝土的浇筑需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振捣、抹面过程控制
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30s 以内,避免过振。

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反复收光、抹平、压实,直至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有效防止早期干缩裂纹的产生。

6、养护过程控制
混凝土抹面后,应立即用棉毡覆盖,防止风干和日晒失水。

终凝后,混凝土顶面应立即开始持续潮湿养护。

拆模前12h,应拧松侧模板的紧固螺帽,让水顺模板与混凝土脱开面渗下,养护混凝土侧面。

整个养护期间,尤其是从终凝到拆模的养护初期,应确保混凝土处于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

四、工程质量检验结果
通过对同条件养护试块(代表实体强度)抗压强度进行统计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和抗冻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五、结语
高耐久性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灰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和骨料外,必须掺加足够的矿物集料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体积收缩,提高强度,提高耐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