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故事正式版
三顾茅庐故事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1 页 三顾茅庐故事三顾茅庐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学问、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以下是我整理的.三顾茅庐故事,欢迎大家共享。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有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有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关心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绝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情愿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尊敬和请他出来关心自己挽救国家危急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预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或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见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怪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始终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恳切地请他关心,就出来全力关心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有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仰慕的人出来关心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恳切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的详细故事原文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故事大意是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说服诸葛亮出山辅
佐自己的故事。
具体原文如下:
“却说刘备自得了荆州,即日便请孔明商议前事。
孔明曰,
‘今荆州已定,可速取益州。
’备曰,‘益州刘璋势穷,何不就此
乘势而取之?’孔明曰,‘益州刘璋,乃先主之弟也,不可侵犯。
’备曰,‘我欲得益州,汝何如?’孔明曰,‘若要取益州,须得先
主亲自去得之。
’备曰,‘汝可为我图之。
’孔明曰,‘某自有妙计。
’备曰,‘如何?’孔明曰,‘某自往犹豫,不可立即答应。
’”。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原文的一部分。
这
个故事通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诚
意和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也表现了诸葛亮深藏不露的智慧和谋略。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为传颂。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的完整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的原因:曹操用计谋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以后,使人到刘备处迎接徐庶许昌。
徐庶为人至孝,迫不得已离开刘备往许昌见母亲。
临走时向刘备建议,让刘备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一次去见诸葛亮:刘备携关羽和张飞前往拜见诸葛亮,但书童说诸葛亮出门远游了。
刘备无奈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留下了拜帖希望与诸葛亮一见。
第二次去见诸葛亮:隆冬时节,刘备又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拜见诸葛亮。
到时闻屋内有人读书,刘备急忙行李拜见。
却不想此人不是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胞弟诸葛恪,临走时再次向其说明了来意和殷切之情。
刚出院门不远处见一老者,刘备以为是诸葛亮出游归来急忙拜见,却不想又给弄错了,此人确实诸葛亮的岳飞黄承彦。
经历了2次认错人以后,刘备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却也得不情愿的离开。
第三次去见诸葛亮:来年开春,刘备又要去找诸葛亮,关羽和张飞虽然不满却也只得跟随刘备前去。
这一次倒是真的诸葛亮,可是他却正在睡午觉,刘备只得在外等候。
而张飞见此场景,立马到后院放了一把火,此时诸葛亮也刚刚睡醒。
刘备向诸葛亮说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自己要以天下为己任,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最终诸葛亮在刘备的感召之下,出山辅佐刘备以成帝业。
三顾茅庐历史故事简介
《三顾茅庐》历史故事简介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主要讲述了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前往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请他出山为自己的谋士。
刘备在得到荆州后,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有才华的谋士来帮助自己统一天下。
他听闻诸葛亮是当时最为杰出的谋士之一,便派人前去邀请他来。
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并未出现,只是让童子传话,表示他不想被招揽。
第二次拜访时,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一起前往,但诸葛亮仍然没有出现,只是让童子传话,说自己不想为了名利而出山。
第三次拜访时,刘备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往,这次诸葛亮终于出现了。
在刘备的诚心打动下,诸葛亮决定出山为他效力。
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先后攻下了荆州、益州和汉中,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次成功的合作,使得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主要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建立了蜀汉政权。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典故,被广泛传颂和演绎。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精选10篇)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精选10篇)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篇1三顾茅庐的主要讲的就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暗示,告诉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军事人才,但他从来没有出来参加过战争,整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徐庶说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个人才,便能够帮忙大王统一天下。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人是有多厉害,哪个大王听了不会动心。
于是刘备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刘备问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童子说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次刘备只好遗憾的回去了。
过了几日他又和手下带着礼物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这次依旧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正好被朋友约出去了,刘备甚是遗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过完新年后,刘备又准备出去前去诸葛亮家了,这次但是冒着风雪前往,可见诸葛亮对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
这次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最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诸葛亮醒来了,和刘备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同意跟随刘备前去指导军事策略。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篇2在寒假中,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齐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导语:汉末刘备三次前往襄阳隆中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三顾茅庐的课文原文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的,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历史背景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三顾茅庐成语经典故事(通用15篇)
三顾茅庐成语经典故事(通用15篇)三顾茅庐成语经典故事篇1三顾茅庐讲的是关于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
话说刘备有雄心壮志,但天时地利不够,于是在官渡打战中被曹操打败了。
刘备的手下有个谋士叫徐庶,常常给刘备出谋划策,给他解了不少围。
虽然曹操打赢了刘备也不甘心,想把他的左膀右臂也给折了。
来一个消息骗徐庶,“徐庶你快回来,你那岁数大的娘亲身体不好,恐怕……”徐庶知道这消息心急如焚,但也担心刘备,就跟刘备说,“隆中有个旷世奇才名字叫诸葛亮,他的主意很多,想法很广。
我不在你身边,你要请他下来,这样你打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实现了!”哎,不得已,刘备打了败仗只能跑去自己的亲戚刘表家投靠他。
天天在刘表家的后院里种菜,实在是闷,什么时候才能得天下。
于是就把这烦心事跟自己的两个兄弟说了。
两个兄弟也赞成他去找诸葛亮。
于是第二天三人捎上礼物就去隆中请诸葛亮下山帮助自己。
但这诸葛亮是不好请的。
第一天去就不巧,门口碰到个书童,“我们家先生出去旅游了,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呢!你们请吧,我就不招呼了。
”三个只能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拎着礼物去了,那天下着鹅毛大雪,上隆中的路不好找。
一瘸一拐终于到了诸葛亮的家了,一到门口就看到里头有个人在读书,于是特别高兴,终于找到诸葛亮了。
于是跑过去,“诸葛先生,可让我见到你了!我是……”这时那个读书人转向他,“不好意思啊,你认错人了,我是他的弟弟。
我哥哥刚刚被朋友叫出去了。
”刘备也没办法,跟他弟弟说,“我来了两次都没碰见,这样,我写封信,麻烦您帮我教给他吧。
”于是,又回去了。
快到新年了,刘备又去隆中。
到的这时候诸葛亮刚好在睡觉。
为表自己的诚心,刘备就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口等着,自己就进去,在诸葛亮的门口等着。
终于诸葛亮醒来了,刘备兴奋地过去,跟他表达自己的心意真诚地希望诸葛亮能够帮助自己得到天下。
被刘备“三顾茅庐”真情实意感动,诸葛亮就成了刘备的军师。
三顾茅庐成语经典故事篇2东汉末年,刘备为了日后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成语故事1元代马致远《荐福碑》。
东汉后期,群雄割据,汉室衰微。
皇族刘备痛感汉室没落,决心兴复汉室。
听说隐居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避而不见。
第二次刘备又去拜访,诸葛亮仍然避而不见。
当时,张飞十分生气,但是刘备仍然不泄气。
第三次,刘备又一次远路而来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打动,亲自出迎。
在诸葛亮的茅草棚中他们畅谈当前时局,探讨夺取天下的`策略。
刘备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所打动。
刘备于是拜孔明为军师,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复兴汉室,消灭曹操。
诸葛亮出山不久后,曹操出兵伐刘备、孙权。
诸葛亮献策联合孙权,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杀得曹操落荒而逃。
不久后,诸葛亮又辅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北向中原,建立了蜀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刘备去世,刘禅继位。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诸葛亮打算继续伐魏。
在他出师前给刘禅写了一个《出师表》,其中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即源于此表。
释义三顾茅庐原来是指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舍中拜访。
后人常用此成语来形容诚心诚意地多次专程访问或多次邀请。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2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的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当世的奇才。
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隆中拜见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也不知何时回来。
刘备惆怅不已,只好返回。
过了几天,刘备准备再去隆中。
张飞说:“派个人去把他叫来就可以了。
”被刘备叱责了一顿。
三人走到半路,下起大雪来。
张飞又说:“天寒地冻的,不如回去吧。
”刘备不听。
不想诸葛亮又不在。
刘备叹息道:“我刘备这样没福,不能见到先生。
”恋恋不舍而归。
过了年。
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隆中。
关羽说:“哥哥去了两次了,我们的礼数也够了。
想是诸葛亮没本事,躲起来不敢见我们。
”张飞说:“不用哥哥去,我去将他捆来。
”刘备不要他们同行,关张不敢再劝。
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上午睡。
刘备不敢惊动,张飞说:“我去后院放一把火,看他还睡。
”刘备把关张赶到大门外,自己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了两个时辰,等到诸葛亮睡醒、更衣后,下拜说:“涿郡的村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
”在草堂上,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见刘备态度诚恳,终于答应帮助他。
有了诸葛亮,刘备才得以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宏某某某。
三顾茅庐是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要正心,要拿出请求别人的态度来。
今天,我读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
书中讲的是:东汉未年,刘备去为了统一天下,成就霸业。
就去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却外出郊游,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的回去了。
后来,刘备又去拜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张飞本不想再来,见诸葛亮不在,便气呼呼地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又失望的回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食,准备三度造访诸葛亮。
于是便动身再次拜访诸葛亮,到了草庐外,只见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一直在屋外耐心的等待。
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三顾茅庐》不知道大家是否读过。
关于“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个读过它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再分享下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刘备在一个特殊的,也是重要的历史时刻,得知了有诸葛亮这样的高人,便去拜访;但诸葛亮一是清高,再也是为考验一下对方,自己的将来的老板--刘备,是不是一个值的.他永远效劳的人;所以,刘备来了两次都没有见到他,(有人说是巧合,便很可能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他们都是聪明人嘛)在第三次到时,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在门外等了三个小时,很是诚心。
三国典故:三顾茅庐及原文解析
三国典故:三顾茅庐及原文解析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三顾茅庐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三顾茅庐典故:当年的天下,政治局势浩荡,在著名的官渡大战之后,刘备被曹操的大军碾压,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先屈服于现实投靠了刘表。
在打败刘备之后啊,曹操仍然觉得刘备的实力还是能够威胁自己,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得到刘备身边的亲信以及最得力的谋士——徐庶。
于是曹操就让人放出消息,说徐庶的母亲在家里病重了,这是徐庶不得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看望自己的老母亲。
在临走的时候,徐庶告诉刘备,在南阳的邓县隆中有一位天底下难得的奇才——诸葛亮。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啊,这天下就是谁的了。
于是第二天,刘备和自己的结拜兄弟,张飞和关羽,并且带着厚礼,去邓县隆中想要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在近几日刚好去外边游玩了,留在家里看家的书童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回来。
没办法,诸葛亮只好回家,想着改日再来拜访。
过了几天呀,刘备和结拜兄弟又冒着风雪来到了诸葛亮的草庐当中拜访,正走到门口,看到一个青年人在冒着寒冷读书,刘备马上走过去行礼。
没想到这个青年人是诸葛亮的弟弟。
这个青年人告诉刘备一行人,自己的哥哥被好朋友邀请去家里做客了,此时并不在家中。
刘备感到非常的失望,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留下一封手书,信中说到自己的来意,并且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帮自己平定现在不平的天下。
又过了几天,到了年后,刘备又让人挑选了一个好日子,又再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可能是日子选对了,诸葛亮终于在家了。
但是刘备还是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那就是诸葛亮正在睡觉。
礼贤下士的刘备并没有让书童去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而是让自己的好兄弟在草庐门口等候着,而他自己则是在台阶下面静静的站着,等到诸葛亮的醒来。
过了很长的时间,诸葛亮才慢悠悠的醒来,刘备终于舒了一口气,才敢上前去请教诸葛亮,平定天下的办法。
三顾茅庐的典故三顾茅庐的故事简述
三顾茅庐的典故三顾茅庐的故事简述三顾茅庐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大家知道三顾茅庐的典故吗?三顾茅庐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是WTT给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的典故,供大家阅读!三顾茅庐的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郡邓县,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刘备和诸葛亮这个君臣际遇,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呢?这个问题史书上是有不同记载的,《三国志》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用五个字做了记录,就是“凡三往,乃见”,但是《魏略》和《九州春秋》说是诸葛亮去找刘备。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内容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故
事内容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从徐庶处听闻诸葛亮此人,就带着关羽、张飞拜访诸葛亮。
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门童说诸葛亮出门去了;第二次,刘备等人再次拜见诸葛亮,门童又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草屋时,诸葛亮还在午睡,刘备就耐心等候诸葛亮醒来,最后两人谈论起国家大事,心意相通,诸葛亮见刘备诚心诚意,于是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的出处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于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有专长的贤人。
原文
我一身布衣,一心扑南阳,乱世甘冒生命危险,不求闻达做诸侯。
始皇帝不以贱待臣,其指控不攻自破。
他在草堂里照顾群臣,对现世发生的事情心存感激,于是答应先帝赶走他。
价值被推翻后,我被任命到败军时,奉命临危:我在这里二十年了。
三顾茅庐的真实故事
三顾茅庐的真实故事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前往草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助自己创业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刘备是当时的一个小县令,他有创业的雄心,但没有足够的才能和资源,于是经人介绍得知草庐有一个有才华的人,名叫诸葛亮。
刘备深信诸葛亮可以助自己的大业,于是三次前往草庐,请诸葛亮出山。
第一次,刘备登门求见,诸葛亮出来面见了刘备,但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次,刘备再次拜访,诸葛亮依然坚持不出山。
第三次,刘备再次登门,此时他派人在庐前散放黄巾军旗,意图让诸葛亮以为黄巾军起义再度兴起。
诸葛亮看到这一幕,终于相信了刘备的决心和实力,于是决定出山。
诸葛亮与刘备共同助其创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和朋友。
他们筹谋兴办蜀国时期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最终取得了不少重大胜利。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不仅展现了刘备的决心和毅力,也表现了诸葛亮对人才的重视和自己的审慎选择。
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于诸葛亮才能的高度评价和对他的追求。
虽然“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其内容深受人们喜爱和认可,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三顾茅庐完整的故事
三顾茅庐完整的故事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刘备向诸葛亮求才三次之后,终于得到诸葛亮的效力的故事。
以下是完整的故事内容:
东汉末年,刘备瞒着张飞和关羽来到草庐拜访诸葛亮,想邀请他成为自己的谋士。
但是,诸葛亮留下一副无心栽柳、悔不当初的神态,推脱道:“孔明,年近五十,不能再辅佐君子了。
”刘备感到十分失望,只好告别离去。
第二次,刘备派亲信前往拜访诸葛亮,再三劝说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但诸葛亮仍旧回复说:“若非天数已定,我岂会与英雄离别?”也就是说,即使真心实意地想帮助刘备,却还是要服从天命。
第三次,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并且发出豪言:“愿借天下为笔,以写下忠义二字;愿用壮士为墨,以点染青史。
”这番话打动了诸葛亮,最终同意加入刘备的阵营,并效力于刘备。
随后,诸葛亮为刘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建议,成为了刘备的左右手和亲密战友。
在刘备的带领下,两人开始四处征战,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最终,刘备成功夺取了益州,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
而要得到人才的支持,需要有足够的诚信、信任和耐心,不断地追求和努力。
三顾茅庐的故事全篇
三顾茅庐的故事全篇
哎哟喂,说起那“三顾茅庐”的故事,咱们四川人讲起来,那是别有一番风味嘞!你想象一下,刘备刘皇叔,带着关羽、张飞两位兄弟,硬是像追求心上人一样,三次跑到那深山老林里头,就为请个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
头一回啊,他们兴冲冲地去了,结果人家诸葛亮在睡午觉,门童一句“先生还在高卧”,张飞那火爆脾气差点没忍住,想说啥来着,刘备赶紧拦着,说:“莫急莫急,此乃大贤,咱们得等!”这一等,就等到日头偏西,愣是没见着人,只好悻悻而归。
路上,刘备还念叨:“此等人才,必是难请,咱们还得再来。
”
没过多久,二顾茅庐。
这回,天气不太好,飘起了细雨,山路湿滑,可他们仨的心比那石头还坚定。
到了地儿,嘿,诸葛亮又不在,说是出门访友去了。
张飞直嚷嚷:“这哪儿是访友,分明是给咱脸色看嘛!”刘备微微一笑,说:“非也非也,贤士多友,此乃常情。
咱们耐心等候,必有佳音。
”这一等,又是白费功夫,但刘备的眼神里,却多了一份坚定和期待。
转眼到了第三次,刘备心里头那个急啊,但面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心想:“这回说啥也得见着面,不然我这兴复汉室的大业,可咋整?”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三人再次踏上征程。
这回,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里面琴声悠扬,刘备大喜:“此乃天助我也!”进门一看,诸葛亮
正抚琴自乐,见他们来,也不惊讶,只微微一笑。
刘备上前,一番肺腑之言,说得诸葛亮是动容不已,最终决定出山相助。
你看,这“三顾茅庐”,不仅是求贤的故事,更是讲了一个理儿:真
心待人,诚意感天。
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诚”字,刘备这股子诚意,愣是把个卧龙先生给请动了,这故事,听着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不是吗?。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 → 三寻茅庐详细故事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 三寻茅庐详细故事
三寻茅庐详细故事
引言
三寻茅庐是一则著名的故事,讲述了刘备为了请到卧龙诸葛亮
三次造访茅庐的经历。
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的坚持和诸葛亮的智慧,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佳话。
背景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希望请到卧龙诸葛亮为他
效力,一起建立蜀国。
而诸葛亮作为当时的智者,非常重要且难以
请到。
刘备听闻诸葛亮居住在茅庐,于是发起了三次拜访之旅。
第一次拜访
刘备第一次找到了茅庐,但诸葛亮却表明自己需要思考一段时
间才能决定是否效力刘备。
刘备不得不失望地离开了茅庐。
第二次拜访
刘备怀着希望再次找到了茅庐,但诸葛亮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他告诉刘备再等一段时间。
刘备虽然不舍,但还是离开了茅庐。
第三次拜访
刘备决定再一次去茅庐,希望能够说服诸葛亮。
这次,诸葛亮终于对刘备表露了自己的忠诚和愿意效力刘备的决心。
刘备因此很高兴,真正得到了卧龙诸葛亮的认可。
结语
三次拜访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不放弃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在茅庐的三次拜访中展现了自己的毅力,最终取得了诸葛亮的帮助。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为传颂,成为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榜样。
成语《三顾茅庐》的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成语《三顾茅庐》的故事【导语】: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三顾茅庐讲的是什么故事详细介绍
三顾茅庐讲的是什么故事详细介绍“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故事介绍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里,虽然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却十分关心国家大事。
他学问很深,喜欢研究兵法。
刘备为了了解诸葛亮的才能,便专程到隆中拜访。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此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不是一个空谈之人,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于是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共同商讨如何才能占据土地,夺取天下。
他主张联合东方的孙权,安抚少数民族,夺取荆州、益州;等到曹操集团出现变故,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平定中原。
刘备非常同意诸葛亮的军事计划,愿拜诸葛亮为军师,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夺取天下。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便离开隆中,到新野为刘备出谋策划。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亲密无间的助手,帮助刘备联合孙权,并真的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势力强大的曹操、孙权,觉得刘备有了用武之地,都不敢小瞧他。
汉中一战,刘备将曹操杀得大败,将曹氏兵将赶出汉中。
而诸葛亮在后方筹措粮食,对前线的刘备进行了有力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的故事正式版
《三顾茅庐的故事》
总结精选(1):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忙,就能够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忙,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我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光,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
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分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总结精选(2):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忙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我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忙自我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向站到诸葛亮自我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忙,就出来全力帮忙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忙自我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情绪。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总结精选(3):
三顾茅庐的故事简介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朝廷。
孙权凭借长江天险。
拥兵东吴。
当时刘备驻军新野,在谋士徐庶的帮忙下几次打败曹军。
之后徐庶因为曹操囚禁他的母亲,为了母亲的安危,他含泪辞别刘备,前去曹营。
徐庶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他说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刘备就能安定天下。
刘备求贤若渴,赶紧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前去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
不巧。
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
书童也不明白诸葛亮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一行只好打道回府。
过了几天。
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刻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来到诸葛亮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但是那青年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弟弟诸葛均。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请走了。
刘备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让他转交给诸葛亮。
刘备信中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忙。
平定天下。
刘备回到新野之后,光阴在再。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新春。
刘备选取吉日,沐浴更衣,带领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
离诸葛亮草庐半里地时,刘备下马步行遇到诸葛均,从他口中得知诸葛亮昨日傍晚回来了。
三人来到诸葛亮的住所叩门拜访。
书童说诸葛亮在草堂中睡觉未醒来。
刘备吩咐书童不要通报。
他和关、张两人站在门外台阶上等候。
张飞大怒,要去吵醒诸葛亮,被关羽劝住。
之后诸葛亮睡醒,听书童说刘备来访,便换了衣服,迎接刘备等人进屋详谈。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曹操拥兵百万,占天时。
孙权借助长江天险,占地利。
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荆州,占领蜀川。
成就大业,和曹操、孙权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分佩服。
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出山。
辅佐刘备成就大业。
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无论这是因为他们卓尔不群,或是由于他们卑微无能。
愈是完美的人愈受人尊敬。
如果他人总是遥遥领先,而你只是步其后
尘,如此,即使你赢来人们的尊敬,这种尊敬也不过是残羹剩汁。
月亮独挂天庭时尚可与众星争辉,而骄阳一出,它便光彩顿失不再显赫,甚至干脆消失。
因此,不要接近令你黯然失色的人,而要和那些能映衬你风采的人为伴。
马歇尔诗中聪明的法布拉之所以在她其貌不扬又不修边幅的女仆当中显得美丽不凡、光彩照人,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
不要自寻烦恼,也不要贬损自己徒增他人荣光。
青少年时须多结俊友高明,成年后则当与凡人为伴。
即使最完美的人也有缺陷。
缺陷为什么与人形影不离呢?才智有其缺陷。
智力非凡的人,缺陷最多或最引人注目。
不是他本人没有察觉这些缺陷,而是因为他喜欢它们。
这是战胜自我的一种勇敢的方式。
人们都善于看见他人的缺点。
他们不会钦佩你的才华,只会注意你的缺陷,并利用它使你其它的资质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