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学与热处理习题
(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a45d7e0975f46527d3e1c1.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一、判断题1、非晶体具有各同性的特点。
( √)2、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3、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力学性能越差。
( ×)4、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 ×)5、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6、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7、组成元素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各金属晶体,就是同素异构体。
( √)8、同素异构转变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 √)10、非晶体具有各异性的特点。
( ×)11、晶体的原子是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质。
( √)12、非晶体的原子是呈无序、无规则堆积的物质。
( √)1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 √)14、金属是指单一元素构成的具有特殊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
( √)15、金银铜铁锌铝等都属于金属而不是合金。
( √)16、金属材料是金属及其合金的总称。
( √)17、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
( √)18、金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19、银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0、铜是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 √)21、单晶体是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 √)22、晶粒间交接的地方称为晶界。
( √)23、晶界越多,金属材料的性能越好。
( √)24、结晶是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 √)25、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 √)26、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的产生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 √)27、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成为单晶体。
( √)28、晶体缺陷有点、线、面缺陷。
( √)29、面缺陷分为晶界和亚晶界两种。
( √)30、纯铁是有许多不规则的晶粒组成。
( √)31、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 √)32、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aaa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9.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根据石墨形态不同,铸铁的分类错误的是( )。
A、麻口铸铁B、球墨铸铁C、蠕墨铸铁D、灰铸铁正确答案:A2、GCrl5SiMn钢属于:( )。
A、滚动轴承钢B、刃具钢C、量具钢D、模具钢正确答案:A3、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
A、树状、针状B、板条、针状C、板条、树状D、索状、树状正确答案:B4、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 )。
A、淬火处理B、正火处理C、时效或沉淀强化D、退火处理正确答案:C5、加工硬化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晶粒破碎细化B、位错密度增加C、形成纤维组织正确答案:B6、a-Fe转变为y-Fe时的温度为( )摄氏度。
A、912B、770C、1538正确答案:A7、作为碳素工具钢,含碳量一般应为( )。
A、<0.25%B、>0.7%C、<0.55&D、>2.1%正确答案:B8、铜的熔点为( )。
A、1023℃B、2032℃C、1083℃D、3245℃正确答案:C9、钢的()是指钢淬火时获得一定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A、淬透性B、淬硬性C、时效D、冷处理正确答案:A10、ZG25表示含碳量为( )的铸造碳钢。
A、0.0025B、0.0037C、0.0028D、0.0035正确答案:A1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
A、强度和韧性B、强度和塑性C、塑性和韧性D、强度和硬度正确答案:B12、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 )。
A、弹性极限B、屈服强度C、抗拉强度正确答案:C13、()是硬而脆的相。
A、奥氏体B、贝氏体C、马氏体正确答案:C14、金属材料的组织不同,其性能()。
A、与组织无关B、不确定C、不同D、相同正确答案:C15、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是( )。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244424a7302768f993940.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6e17dfa5e9856a5712604c.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一)解释名词合金元素、固溶处理、红硬性、石墨化、孕育(变质)处理、球化处理、石墨化退火、时效硬化、回归、黄铜、锡青铜、巴氏合金。
(二)填空题1.按钢中合金元素含量,可将合金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类(分别写出合金元素含量范围)。
2.合金钢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20CrMnTi是____________钢,Cr,Mn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Ti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热处理工艺是_____________。
4.W18Cr4V是__________钢,含碳量是_______,W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Cr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V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热处理工艺是___________,最后组织是___________。
5.0Crl8Ni9Ti是__________钢,Cr,Ni和Ti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6.拖拉机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的冲击,应选用_________钢,采用____________处理。
7.白口铸铁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灰口铸铁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8.普通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中石墨的形态分别为______状、_____状和_______状。
9.铸铁的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10.QT500-05牌号中,QT表示_________,数字500表示__________,数字05表示____________。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带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5611034a7302768e9939aa.png)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4分)1. 结构起伏: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就是这样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的状态之中仿佛在液态金属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极微小的固态结构一样,这种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称为结构起伏。
2. 非自发形核:在液态金属中总是存在一些微小的固相杂质质点,并且液态金属在凝固时还要和型壁相接触,于是晶核就可以优先依附于这些现成的固体表面上形成,这种形核方式就是非自发形核。
3. 相:相是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份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4. 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偏聚的溶质原子好像形成一个溶质原子“气团”,成为“柯氏气团”5. 选择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选择结晶。
6. 形变强化:在塑形变形过程中,随着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金属的力学性能也将产生明显的变化,随着变形过程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形、韧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形变强化。
7. 晶胞:晶格中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二、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能够扩大奥氏体相区的是( d )。
A WB MoC CrD Ni2.属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是( c )。
A W,Mo, CrB Mn, Fe, NiC Zr, Ti, NbD Si, Be, Co3.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的合金元素是( a )。
A CoB CrC MoD Mn4.调质钢中通常加入( c )元素来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
A CrB NiC MoD V5. 下列钢种属于高合金钢的是( d )A 40CrB 20CrMnTiC GCr15D W18Cr4V6. 选出全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的一组( b )A V、Cr、SB Al、Ni、SiC W、Mn、PD Mg、B、Cu7. 选出适合制作热作模具的材质( d )A 20CrMnTiB Cr12C 2Cr13D 5CrNiMo三、填空1. 铸锭组织的三个典型区域是(表层细晶粒区)、(内部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含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4782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7.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面心立方晶格有( )个顶点。
A、6B、10C、8正确答案:C2、45钢的含碳量是()。
A、0.45%B、4.5%C、45%正确答案:A3、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属:( ) 。
A、弹性变形B、既有冷变形也有热变形C、冷变形D、热变形正确答案:D4、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温度是( )摄氏度。
A、1227B、727C、1148D、1083正确答案:C5、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 )%。
A、4.3B、2.11C、6.69正确答案:A6、牌号55的优质碳素用途是哪种( )。
A、轴B、型材C、齿轮D、弹簧正确答案:C7、冷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中的位错密度( )。
A、增加B、减小C、无变化D、先增大后减小正确答案:A8、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与作用分类,下列复合材料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复合材料B、纤维复合材料C、智能复合材料D、结构复合材料正确答案:B9、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
A、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B、贝氏体不锈钢C、莱氏体不锈钢D、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正确答案:A10、灰铸铁中石墨呈什么状态的存在?( )。
A、球状B、网状C、团絮状D、片状正确答案:D11、原子的最小单元是( )。
A、晶体B、晶胞C、晶格正确答案:B12、实际晶粒度总是( )起始晶粒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A13、淬火后的钢一般需要进行及时()。
A、退火B、正火C、回火正确答案:A14、按碳的含量分类下列正确的是( )。
A、大碳钢B、超碳钢C、小碳钢D、中碳钢正确答案:D15、合金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B、晶格发生了畸变C、晶粒细化D、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答案:B16、合金渗碳钢渗碳后需要进行()后才能达到使用要求。
A、淬火+高温回火B、淬火+低温回火C、淬火+中温回火正确答案:B17、球墨铸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哈工大第3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哈工大第3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2e0b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3.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体心立方2a43868%面心立方4a421274%密排六方6a211274%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常数为a,分离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罗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罗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罗列原子的个数)第1 页/共18 页答:(100):(110):(111):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答: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自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囫囵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罗列起来,改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答: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大于置换固溶体的强化效果。
缘故: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晶格畸变也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间隙固溶体晶格畸变大于置换固溶体的晶格畸变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答: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的容易的晶体结构称为间隙相。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2f1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7a.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2=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α-Fe 的晶格常数为,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解:a令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的体积及晶格常数分别为V面、V 踢与a面、a体,钢球的半径为r,由晶体结构可知,对于面心晶胞有4r=√2a面,a面=2√2/2r,V面=a面3=2√2r3对于体心晶胞有4r=√3a体,a体=4√3/3r,V体=a体3=4√3/3r3则由面心立方晶胞转变为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膨胀△V为△V=2×V体-V面=B按照晶格常数计算实际转变体积膨胀△V实,有△V实=2△V体-V面=2x3-3=实际体积膨胀小于理论体积膨胀的原因在于由γ-Fe转化为α-Fe时,Fe 原子的半径发生了变化,原子半径减小了;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和,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2个Fe原子,Cu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1cm3=1021nm3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 的晶胞题解为V Fe,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 Cu,则N Fe=1021/V Fe=1021/3=N Cu=1021/V Cu=1021/3=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解:不能,看混合型位错13.试计算{110}晶面的原子密度和111晶向原子密度;解:以体心立方{110}晶面为例{110}晶面的面积S=a x √2a{110}晶面上计算面积S内的原子数N=2则{110}晶面的原子密度为ρ=N/S= √2a-2111晶向的原子密度ρ=2/√3a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D CbA BAD、BC段为刃型位错;DC、AB段为螺型位错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第二章习题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ΔGk 与其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ΔG k = V/2△G v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1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3将3带入1,有4由于,即3V=r k S 5将5带入4中,则有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试求其△Gk 和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晶核的△G k比球形晶核要大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融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度,即G =GS-GL<0;只有当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 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液态金属才能自发地转变为固态金属,因此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影响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2金属的纯度,金属的纯度越高, 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原因: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熔化能否发生,取决于液相自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原因:由度是否低于固相的自由度,即G = GL-GS<0;只有当温度高于理论结晶温度Tm 时,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固态金属的自由能,固态金属才能自发转变为液态金属,因此金属熔化时一定要有过热度;4.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相同点: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不同点:非均匀形核要克服的位垒比均匀形核的小得多,在相变的形核过程通常都是非均匀形核优先进行;核心总是倾向于以使其总的表面能和应变能最小的方式形成,因而析出物的形状是总应变能和总表面能综合影响的结果;5.说明晶体成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1、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形态:光滑界面结晶的晶体,若无其它因素干扰,大多可以成长为以密排晶面为表面的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粗糙界面结构的晶体,在正的温度梯度下成长时,其界面为平行于熔点等温面的平直界面,与散热方向垂直,从而使之具有平面状的长大形态,可将这种长大方式叫做平面长大方式;2、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形态粗糙界面的晶体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生长成树枝晶体;主干叫一次晶轴或一次晶枝;其它的叫二次晶或三次晶;对于光滑界面的物质在负的温度梯度下长大时,如果杰克逊因子α不太大时可能生长为树枝晶,如果杰克逊因子α很大时,即使在负的温度梯度下,仍有可能形成规则形状的晶体;6.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形成原因:1表层细晶区:低温模壁强烈地吸热和散热,使靠近模壁的薄层液体产生极大地过冷, 形成原因形成原模壁又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在此一薄层液体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 晶核数目多,晶核很快彼此相遇,不能继续生长,在靠近模壁处形成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区;2 柱状晶区:模壁温度升高导致温度梯度变得平缓;过冷度小,不能生成新晶核,但利于细晶区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长大;远离界面的液态金属过热,不能形核;垂直于模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择优生长;3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长到一定程度后,铸锭中部开始形核长大---中部液体温度大致是均匀的,每个晶粒的成长在各方向上接近一致,形成等轴晶;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2柱状晶区:组织较致密,存在弱面,力学性能有方向性;3中心等轴晶区:各晶粒枝杈搭接牢固,无弱面,力学性能无方向性;7.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用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什么措施其基本原理如何答: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好与热容量大的铸型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降低铸型的温度;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3提高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大,越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增大,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高,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大,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多, 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少,减少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差与热容量小的铸型材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料,增大铸型的厚度,提高铸型的温度;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3降低熔化温度;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小,越有利于中心等轴晶的生长;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减小,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低,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小,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少,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多,增加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第三章习题1.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纯金属凝固时,要获得树枝状晶体,必需在负的温度梯度下;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只能以平面状长大;而固溶体实际凝固时,往往会产生成分过冷,当成分过冷区足够大时,固溶体就会以树枝状长大;2.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的合金显微组织吗合金平衡相图是研究合金的工具,是研究合金中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其中二元合金相图表示二元合金相图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组成相或组织状态与温度、成分、压力之间关系的简明图解;平衡状态:合金的成分、质量份数不再随时间而变化的一种状态; 合金的极缓慢冷却可近似认为是平衡状态;三元合金相图是指独立组分数为3的体系,该体系最多可能有四个自由度,即温度、压力和两个浓度项,用三维空间的立体模型已不足以表示这种相图;若维持压力不变,则自由度最多等于3,其相图可用立体模型表示;若压力、温度同时固定,则自由度最多为2,可用平面图来表示;通常在平面图上用等边三角形有时也有用直角坐标表示的来表示各组分的浓度;不能,相图只能给出合金在平衡条件下存在的合金显微组织4.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响在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有所差别,导致固液界面前沿的熔体的温度低于实际液相线温度,从而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这种过冷完全是由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差别所引起的;温度梯度增大,成分过冷减小; 成分过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固~液界面前沿溶质的富集而引起成分再分配;第二是固~液界面前方液相的实际温度分布,或温度分布梯度必须达到一定的值;对合金而言,其凝固过程同时伴随着溶质再分配,液体的成分始终处于变化当中,液体中的溶质成分的重新分配改变了相应的固液平衡温度,这种关系有合金的平衡相图所规定;利用“成分过冷”判断合金微观的生长过程;第四章习题1.分析分析ωc=%,wc=%,wc=%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到室温的转变过程;ωc=%: L---L+δ---δ→γ1495度---γ+L---γ----α+γ----γ→α727度---α+Fe3C; γ=A,α=F;下同ωc=%: L---γ+L---γ----α+γ----γ→α727度---α+Fe3C;ωc=%: L---γ+L---γ----Fe3C+γ----γ→α727度---α+Fe3C;室温下相组成物的相对含量:ωc=%,渗碳体相对含量= %,余量铁素体ωc=%,渗碳体相对含量= %,余量铁素体ωc=% 渗碳体相对含量= %,余量铁素体室温下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ωc=%,珠光体相对含量=余量铁素体ωc=%,珠光体相对含量= %,余量铁素体ωc=%,渗碳体相对含量= %,余量珠光体2.分析ωc=%、ωc=%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转变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解:下图表示ωc=%%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下图表示ωc=%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到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3.计算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最大可能含量;答: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即Fe3CⅡ的最大可能含量产生在%C的铁碳合金中,因此Fe3CⅡmax=/x100%=%三次渗碳体即Fe3CⅢ的可能最大含量在%C的铁碳合金中,因此Fe3CⅢmax/x100%=%4.分别计算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含量;解:在莱氏体中,Fe3C共晶%=/100%=%Fe3CⅡ%=//100%=%Fe3C共析%=/%/100%=%5.为了区分两种弄混的钢,工人分别将A、B两块碳素钢试样加热至850 ℃保温后缓冷, 金相组织分别为:A试样的先共析铁素体面积为%,珠光体面积为%;B试样的二次渗碳体面积为%,珠光体面积为%;设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密度相同,铁素体的含碳量为零, 求A、B两种碳素钢的含碳量;解:这两个试样处理后都是得到的平衡态组织,首先判断A试样为亚共析钢,根据相图杠杆原理列出方程如下:/这样得到X=%,大概是45钢的成分范围;同理B试样为过共析钢/;X=%,大概是T12钢的范围,当然相应地还可以利用杠杆的另外一端来求了;6.利用Fe-FeC3相图说明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从相组成物的情况来看,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当碳质量分数为零时,合金全部由铁素体所组成,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的量呈直线下降,到w c为%时降为零,相反渗碳体则由零增至100%;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不仅引起铁素体和渗碳体相对量的变化,而且两相相互组合的形态即合金的组织也将发生变化,这是由于成分的变化引起不同性质的结晶过程,从而使相发生变化的结果,由图3-35可见,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顺序为:F→F+Fe3CⅢ→F+P→P→P+ Fe3CⅡ→P+ Fe3CⅡ+Le→Le→Le+ Fe3CⅠw c<%时的合金组织全部为铁素体,w c=%时全部为珠光体,w c=%时全部为莱氏体,w c=%时全部为渗碳体,在上述碳质量分数之间则为组织组成物的混合物;而且,同一种组成相,由于生成条件不同,虽然相的本质未变,但其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渗碳体,当w c<% 时,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沿晶界呈小片状分布;经共析反应生成的共析渗碳体与铁素体呈交替层片状分布;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体则以网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界;共晶渗碳体与奥氏体相关形成,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比较粗大,有时呈鱼骨状;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的一次渗碳体呈规则的长条状;可见,成分的变化,不仅引起相的相对量的变化,而且引起组织的变化,从而对铁碳合金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1切削加工性能钢中碳质量分数对切削加工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低碳钢的平衡结晶组织中铁素体较多,塑性、韧性很好,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削热较大,容易黏刀,而且切屑不易折断,影响表面粗糙度,因此,切削加工性能不好;高碳钢中渗碳体较多,硬度较高,严重磨损刀具,切削性能也不好;中碳钢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比例适当,硬度与塑性也比较适中,切削加工性能较好;一般说来,钢的硬度在170~250HBW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2压力加工性能金属压力加工性能的好坏主要与金属的锻造性有关;金属的锻造性是指金属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钢的锻造性主要与碳质量分数及组织有关,低碳钢的锻造性较好,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锻造性逐渐变差;由于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易于塑性变形,钢加热到高温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时可具有良好的锻造性;白口铸铁无论在低温或高温,其组织都是以硬而脆的渗碳体为基体,锻造性很差,不允许进行压力加工;3铸造性能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钢的结晶温度间隔增大,先结晶形成的树枝晶阻碍未结晶液体的流动,流动性变差;铸铁的流动性要好于钢,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亚共晶白口铁的结晶温度间隔缩小,流动性随之提高;过共晶白口铁的流动性则随之降低;共晶白口铁的结晶温度最低,又是在恒温下结晶,流动性最好;碳质量分数对钢的收缩性也有影响,一般说来,当浇注温度一定时,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钢液温度与液相线温度差增加,液态收缩增大;同时,碳质量分数增加,钢的凝固温度范围变宽,凝固收缩增大,出现缩孔等铸造缺陷的倾向增大;此外,钢在结晶时的成分偏析也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图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局限性答:铁—渗碳体相图的应用:1在钢铁选材方法的应用;2在铸造工艺方法的应用;3在热锻、热轧、热锻工艺方法的应用;4在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应用;渗碳体相图的局限性:1只反映平衡相,而非组织;2只反映铁二元合金中相的平衡;3不能用来分析非平衡条件下的问题第五章习题1.试在A、B、C 成分三角形中,标出注下列合金的位置:1ωC=10%,ωC=10%,其余为A;2ωC=20%,ωC=15%,其余为A;3ωC=30%,ωC=15%,其余为A;4ωC=20%,ωC=30%,其余为A;5ωC=40%,A和B组元的质量比为1:4;6ωA=30%,A和B组元的质量比为2:3;解:6设合金含B 组元为WB,含C 组元为WC,则WB/WC=2/3WB+WC=130% 可求WB=42%,WC=28%;2.在成分三角形中标注P ωA=70%、ωB=20%、ωC=10%;QωA=30%、ωB=50%、ωC=20%;NωA=30%、ωB=10%、ωC=60%合金的位置,然后将5kgP合金、5kgQ合金和10kgN合金熔合在一起,试问新合金的成分如何解:设新合金的成分为ω新A、ω新B、ω新C ,则有ω新A=5×ωP A+5×ωQ A+10×ωN A/5+5+10=5×70%+5×30%+10×30%/20=% ;ω新B=5×ωP A+5×ωQ A+10×ωN A/5+5+10=5×20%+5×50%+10×10%/20=% ;ω新C=5×ωP A+5×ωQ A+10×ωN A/5+5+10=5×10%+5×20%+10×60%/20=%;所以,新合金的成分为:ω新A =%、ω新B =%、ω新C =%;第六习题1.计算方法τk=σs·cosλcosφ=F/A cosλcosφ4. 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答:由Hall-Petch 公式可知,屈服强度σ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d v2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τ=nτ0知,塞积位错数目n越大,应力集中τ越大;位错数目n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另外,晶粒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6.滑移和孪生有何区别,试比较它们在塑性变形过程的作用;答:区别:1滑移:一部分晶体沿滑移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区别:区别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一部分晶体沿孪生面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切变,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2滑移:滑移面两边晶体的位向不变;孪生:孪生面两边的晶体的位向不同,成镜面对称;3滑移: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后,即使再浸蚀也不会重现;孪生: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取向,因此孪生经抛光和浸蚀后仍能重现;4滑移:滑移是一种不均匀的切变,它只集中在某些晶面上大量的进行,而各滑移带之间的晶体并未发生滑移;孪生:孪生是一种均匀的切变,即在切变区内与孪生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毗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作用: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主要依靠滑移机制来完成的;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但孪生改变了部分晶体的空间取向,使原来处于不利取向的滑移系转变为新的有利取向,激发晶体滑移;7.试述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加工硬化在机械零构件生产和服役过程中的重要试述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意义;答:关系: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位错密度不断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关系:关系塑性、韧性下降;重要意义:1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2是某些工件或半成品能够加工成形的重要因素;3提高零件或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8.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内应力;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9.何谓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若在材料中存在裂纹时,试述裂纹对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断裂过程中的影响;答:塑性断裂又称为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在塑性和韧性好的金属中,通常以穿晶方式发生塑性断裂,在断口附近会观察到大龄的塑性变形痕迹,如缩颈;金属脆性断裂过程中,极少或没有宏观塑性变形,但在局部区域任然存在着一定的微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通常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低于按宏观强度理论确定的许用应力,因此又称为低应力断裂;在塑性材料中,断裂是胃口形成、扩大和连接的过程,在打的应力作用下,基体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后,在基体和非金属夹杂物、析出相粒子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界面拉开,或使异相颗粒折断形成微孔;微孔扩大和链接也是基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结果;当微孔扩大到一定的程度,相邻微孔见的金属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后就发生微观塑性失稳,就像宏观实验产生缩颈一样,此时微孔将迅速扩大,直至细缩成一线,最后由于金属与金属件的连线太少,不足以承载而发生断裂;脆性材料中,由于断裂前既无宏观塑性变形,又无其他预兆,并且一旦开裂后,裂纹扩展迅速,造成整体断裂或河大的裂口,有时还产生很多碎片,容易导致严重事故;10.何谓断裂韧度,它在机械设计中有何作用答:在弹塑性条件下,当应力场强度因子增大到某一临界值,裂纹便失稳扩展而导致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扩展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即断裂韧度;它反映了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即抵抗脆断的能力,是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第七章习题1.用冷拔铜丝制成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答:冷拔之后应该进行退火处理;因为冷拔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加工,因此会引起加工硬化,所以要通过回复再结晶,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下降,提高其塑性;2.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界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3.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解:T再=σT m,其中σ=~,取σ =,则W、Fe、Cu的再结晶温度分别为3399℃×=1 ℃、1538℃×=℃和1083℃×=℃4.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晶粒长大;解:1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再结晶核心;新晶粒不断长大,直至原来的变形组织完全消失,金属或合金的性能也发生显着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
金属热处理练习题库与答案
![金属热处理练习题库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a339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0.png)
金属热处理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模型锻造不可以生产形状较为复杂的锻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2.通常以抗拉强度代表材料的强度指标。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一些形状复杂、截面不大、变形要求严的工件,用分级淬火比双液淬火能更有效地减少工件的变形开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不锈钢中含碳量越低,耐蚀性越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其它条件相同,变形金属的再结晶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后得到的晶粒越粗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高碳高合金钢由于碳含量高面增大马氏体的量,故增加了钢的相变应。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去应力退火,是为了去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等原因造成的以及铸件内存在的内部袭纹等缺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普通金属都是多晶体。
()B、错误正确答案:A9.再结晶退火只用于产品的最终热处理工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螺栓常用的调质钢要求塑性好、变形抗力小、表面质量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硬质合金虽然硬度很高,而且很脆,但是仍可进行机械加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因为加热速度快,使钢的临界点升高,所以加热温度较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碳在r-Fe中的溶解度比a-Fe中的溶解度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淬火后硬度高的钢,淬透性就高;而硬度低的钢也可能具有很高的淬透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轧制过程中,轧件、轧辊都会产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渣洗就是用合成渣来处理钢液。
()A、正确正确答案:A17.所有的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8.通过同素异构转变可使金属在固态下重组晶粒获得所需性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9.评价计算机最常用的指标有计算速度、字长、存贮容量、指令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系统软件和可靠性。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2caf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1.png)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20分)1. 常见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方式有和孪生两种类型。
2. 滑移实际上是在切应力下运动的结果。
当滑移面与外力平行或垂直时, 晶体不可能滑移, 这种位向称为。
3. 钢的热处理是指把钢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 进行必要的, 并以适当的速度, 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4. 淬火前, 若钢中存在网状渗碳体, 应采用的方法予以消除, 否则会影响钢的淬透性。
5. 是指加热温度偏高而使奥氏体晶粒粗大, 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 导致零件性能变脆。
6.合金元素能够抑制马氏体分解, 阻碍碳化物的聚集和长大, 使钢在很高的回火温度下保持高硬度和高强度, 这种性质称为。
7.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在含量较高及在一定回火温度下, 还将沉淀析出各自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 其使钢的硬度不降低反而再次提高, 这种现象称为。
8. 把两个45钢退火状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3+30 ~50℃和Ac1~ Ac3之间, 保温后迅速水冷, 所得到的组织是, 前者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后者为、残余奥氏体和, 前者的硬度较后者(高或低)。
9. 钢的淬透性主要指钢在淬火时形成组织深度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其高低可在相同的淬火条件下钢所获得的淬硬层来评定的。
10. 量具用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是具有及良好的耐磨性, 并在长期使用和存放期间有良好的。
11.可锻铸铁中, 石墨呈状存在。
在各类铸铁中, 铸铁的力学性能介于优质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之间。
12. 淬火铝合金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强化的现象称为。
已时效硬化的铝合金再重新加热后在室温下放置, 仍能进行正常时效的现象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每小题2分, 共30分)1.锻造的曲轴要比由切削制成的曲轴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主要是由于工件内部有()。
金属学与热处理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d603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png)
第4章 习题4-1 分析w C =%、w C =%、w C =%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转变过程,用冷却曲线和组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并分别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含量;解:在室温下,铁碳合金的平衡相是α-Fe 碳的质量分数是%和Fe 3C 碳的质量分数是%,故1 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w C =%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其组织可近似看做和共析转变完时一样,在共析温度下α-Fe 碳的成分是%,P 的碳的成分为%,故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分别为2 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w C =%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α-Fe 和P,在室温时组织中P 和α的相对量为3 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w C =%的合金在室温下平衡态下的组织是P 和Fe 3C,在室温时组织中P 的相对量为 4-2 分析w C =%、w C =%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至室温的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和组织变化示意图,并计算室温下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含量; 解:w C =%的铁碳合金在室温平衡相是α-Fe 碳的质量分数是0和Fe 3C 碳的质量分数是%,故1 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因为刚凝固完毕时,初生γ相和Ld 中碳的成分分别为%和%,所以刚凝固完毕时初生γ相和Ld 的相对量分别为碳的成分为%的初生γ相从共晶温度冷却到共析温度后,它的成分变为%,在冷却过程中它析出Fe 3C II ,每份γ相析出Fe 3C II 的量为现在初生γ相的量是%,所以到共析温度析出的Fe 3C 相对于整体的相对量为 因为合金中的初生γ相到共析温度析出Fe 3C,初生γ相的相对量减少%,余下的γ相在共析温度都转变为P,所以P 的相对量为2 w C =%的合金在室温时平衡状态下α相和Fe 3C 相的相对量分别为因为刚凝固完毕时,初生FeC I 和Ld 中碳的成分分别为%和%,所以刚凝固完毕时初生FeC I 和Ld 的相对量分别为4-3 计算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最大可能含量; 解:3 2.110.77%22.64%6.690.77II Fe C -==-4-4 分别计算变态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析渗碳体的含量; 解:共晶渗碳体含量4-5 为了区分两种弄混的碳钢,工作人员分别截取了A 、B 两块试样,加热至850℃保温后以极缓慢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观察金相组织,结果如下: A 试样的先共析铁素体面积为%,珠光体的面积为%; B 试样的二次渗碳体的面积为%,珠光体的面积为%;设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密度相同,铁素体中的含碳量为零,试求A 、B 两种碳钢含碳量;解:假设A 试样中的碳含量为x 1 假设B 试样中的碳含量为x 24-6 利用Fe-Fe 3C 相图说明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答:一、含碳量—相相对量:C%↑→F%↓,Fe3C%↑二、含碳量—组织:F→F+P→P→P+Fe3CII→P+Fe3CII+L’d →L’d→L’d+Fe3CII→Fe3C三、含碳量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1、硬度:取决于相及相对量;随碳含量的增加, 由于硬度高的Fe3C增多, 硬度低的F减少,合金的硬度呈直线关系增大,由全部为F的硬度约80HB增大到全部为Fe3C时的约800HB;2、强度:C%↑→σ↑—%↑→σ↓因网状Fe3CII的存在3、塑性、韧性:C%↑→塑性↓、韧性↓;4-7 Fe-Fe3C相图有哪些应用,又有哪些局限性答:一、Fe-Fe3C相图的应用1、在钢铁材料选用方面的应用建筑结构和各种型钢需用塑性、韧性好的材料,选用碳含量较低的钢材;机械零件需要强度、塑性及韧性都较好的材料,应选用碳含量适中的中碳钢;工具要用硬度高和耐磨性好的材料,则选碳含量高的钢种;纯铁强度低,不宜用做结构材料,但由于其导磁率高, 矫顽力低,可作软磁材料使用,例如做电磁铁的铁芯等;白口铸铁硬度高、脆性大,不能切削加工,也不能锻造,但其耐磨性好,铸造性能优良,适用于作要求耐磨、不受冲击、形状复杂的铸件,例如拔丝模、冷轧辊、货车轮、犁铧、球磨机的磨球等;2、在铸造工艺方面的应用C相图可以确定合金的浇注温度;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根据Fe-Fe350~100℃;从相图上可看出,纯铁和共晶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最好,它们的凝固温度区间最小,因而流动性好,分散缩孔少,可以获得致密的铸件,所以铸铁在生产上总是选在共晶成分附近;在铸钢生产中,碳质量分数在%~%之间,因为这个范围内钢的结晶温度区间较小,铸造性能较好;3、在热锻、热轧工艺方面的应用钢处于奥氏体状态时强度较低,塑性较好,因此锻造或轧制选在单相奥氏体区进行;一般始锻、始轧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00~200℃范围内;一般始锻温度为1150~1250℃, 终锻温度为750~850℃;4、在焊接工艺方面的应用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可焊性变差,故焊接用钢主要是低碳钢和低合金钢,铸铁主要是修复和焊补;5、在切削加工方面的应用一般认为钢的硬度在160~230HBS时,切削加工性能最好;6、在热处理工艺方面的应用Fe-FeC相图对于制订热处理工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些热处理工艺如退3C相图确定的;火、正火、淬火的加热温度都是依据Fe-Fe3二、Fe-FeC相图的局限性3C相图只反映铁碳二元合金中相的平衡状态,如含有其它元素,相图将1、Fe-Fe3发生变化;C相图反映的是平衡条件下铁碳合金中相的状态,若冷却或加热速度较2、Fe-Fe3快时,其组织转变就不能只用相图来分析了;。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汇编第一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汇编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6ea179dd0d233d4b14e6991.png)
第一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1.什么是金属键?请用金属键解释金属的特性。
2.画图用双原子模型说明金属中原子为什么呈周期性规则排列,而且趋于紧密排列。
3.填表晶格类型晶胞参数晶胞原子数n原子半径r配位数间隙类型间隙半径间隙数目举例原子密排面堆垛方式bccfcchcp4.什么是晶体结构?什么是晶格?什么是晶胞?5.作图表示立方晶系(102)、(021)、(421)晶面和[021]、[112]、[346]晶向。
6.立方晶系的{11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说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7.已知Fe和Cu在室温下的晶格常熟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 ³中Fe 和Cu 的原子数各为多少?8.钛在冷却到883℃时从bcc 转变为hcp 结构,此时其原子半径增加2%,求单位质量的钛发生此转变时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9.在立方晶系中画出{112}的所有晶面。
10.已知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 ,为别试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
11.何谓多晶型转变?以Fe 为例说明之;Fe 加热至912℃会发生多晶型转变,如果原子半径不变,试求出此时的体积变化。
12.何谓晶带?何谓晶带轴?画出以[001]为晶带轴的共带面。
13.六方晶系中的(1211)、(1121)、(2113)、(2211)晶向中哪些属于[3211]晶带?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15.何谓固溶强化?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16.何谓间隙相?它与间隙固溶体及复杂晶格间隙化合物有何区别?17.Ag 和Al 都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原子半径接近,但它们再固态下却不能无限互溶,试解释其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de18ea32d7375a5178061.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7-1 用冷拔铜丝线制作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如理,为什么答:应采取回复退火(去应力退火)处理:即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原因:铜丝冷拔属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冷变形加工,冷塑性变形会使铜丝产生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该残留内应力的存在容易导致铜丝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因此,应当采用去应力退火使冷拔铜丝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7-2 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截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解答此题就是画出金属冷变形后晶粒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示意图(可参考教材P195,图7-1)7-3 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答:再结晶温度:通常把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超过95%再结晶转变量的温度作为再结晶温度。
≈δTm,对于工业纯1、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再金属来说:δ值为,取计算。
2、应当指出,为了消除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再结晶退火温度通常要比其最低再结晶温度高出100-200℃。
=,可得:如上所述取T再W=3399×=℃再=1538×=℃Fe再Cu=1083×=℃再7-4 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答: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定义一次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位错密度显着下降,性能发生显着变化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称为(一次)再结晶。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ef1cc96137ee06eff918ea.png)
第六章1.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2.答:由Hall-Petch 公式可知,屈服强度σ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 d v2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τ=nτ0知,塞积位错数目n越大,应力集中τ越大。
位错数目n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
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另外,晶粒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2.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内应力。
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3.何谓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若在材料中存在裂纹时,试述裂纹对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断裂过程中的影响。
答:塑性断裂又称为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在塑性和韧性好的金属中,通常以穿晶方式发生塑性断裂,在断口附近会观察到大龄的塑性变形痕迹,如缩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七版)习题册 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七版)习题册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1b2e22e3f5727a5e962b3.png)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七版)习题册参考答案绪论一、填空题1. 石器青铜器铁器水泥钢铁硅新材料2.材料能源信息3. 40 5% 金属材料4.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金属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及其应用5.成分热处理用途二、选择题1.A2.B3.C三、思考与练习1.答: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属材料,合理地确定不同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就必须熟悉金属材料的牌号,了解它们的性能和变化规律。
为此,需要比较深入地去学习和了解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
2.答:3. 答:要弄清楚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这一内在关系进行学习和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作业和试验等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1—1 金属的晶体结构1.非晶体晶体晶体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3.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二、判断题1.√ 2.√ 3.×4.×三、选择题1.A 2.C 3.C四、名词解释1.答:晶格是假想的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2.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由很多大小、外形和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晶粒所组成的晶体称为多晶体。
五、思考与练习答: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的晶胞名称分别为:(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1—2 纯金属的结晶一、填空题1.液体状态固体状态2.过冷度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低4.形核长大5.强度硬度塑性二、判断题1.×2.×3.×4.√ 5.√6.√1.CBA 2.B 3.A 4.A四、名词解释1.答:结晶指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原子有序排列的固体状态的过程。
在结晶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称为结晶潜热。
2.答:在固态下,金属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完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习题 有答案
![(完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acc9dee2bd960591c67731.png)
第1章钢的热处理一、填空题1.热处理根据目的和工序位置不同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2.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3.珠光体根据层片的厚薄可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4.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其转变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强度、硬度越高。
5.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6.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淬火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
7.钢的回火脆性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采用回火后快冷不易发生的是第二类回火脆性 . 8.化学热处理是有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9.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三种.10.除Co外,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变小,淬透性提高。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致包括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转变,碳化物的集聚长大和a相的再结晶等四个阶段。
12.碳钢马氏体形态主要有板条和片状两种,其中以板条强韧性较好。
13、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二、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C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 B.M f C.A1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C。
A.Ac1+30~50C B.Ac cm以上 C.Ac3+30~50C3.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4.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5.渗氮零件在渗氮后应采取( A )工艺。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 C。
淬火+高温回火 D.不需热处理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C )A.组织形态B.合金成分 C。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4cdd1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9.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复习自测题绪论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自测题(一)区别概念1.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晶体和非晶体;3 刚度与强度(二)填空1.与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是,原子半径是,常见的体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有。
3.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TK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7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的、、和四大要素以及这四大要素相互关系与规律的一门科学;材料性能取决于其内部的,后者又取决于材料的和。
8 本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和。
(三)判断题1.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 )2.因为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和致密度都相同,因此分别具有这两种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3.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中的各个晶粒类似于单晶体,由此推断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4.金属的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5.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其刚度也大。
(四)改错题1.通常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晶面。
(五) 问答题1.从原子结合的观点来看,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有何主要区别?在性能上有何表现?2.试用金属键结合的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
(六) 计算作图题1.在一个晶胞中,分别画出室温纯铁(011)、(111)晶面及[111)、[011)晶向。
2.已知一直径为11.28mm,标距为50mm的拉伸试样,加载为50000N时,试样的伸长为0.04mm。
撤去载荷,变形恢复,求该试样的弹性模量。
3.已知a-Fe的晶格常数a=0.28664nm,γ-Fe的晶格常数a=0.364nm。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fdc0a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a.png)
金属学与热处理期末考试题
一、基础理论(共30分)
1.简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定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分)
2.比较冷作用与热作用在金属组织中的不同点。
(5分)
3.说明晶粒的形成及晶间相对晶粒的形成机理。
(5分)
4.简述二氧化碳对钢在热处理中的作用。
(5分)
5.水质热处理与气氛热处理有哪些不同?(5分)
6.介绍常用热处理工艺,以及它们的性能特点。
(5分)
二、应用题(共70分)
1. 假设铝合金经过550℃回火,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2. 某种钢经过800℃渗碳处理,请简述其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3. 某种钢经过淬火处理,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并说
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4. 某种不锈钢经过淬火处理,请描述它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变化情况,
并说明对应的金属组织特征。
(10分)
5. 请比较X射线探伤、磁粉探伤与渗透探伤三种探伤方法的原理以及
优势,并说明它们在热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情况。
(10分)
6. 钢经过900℃回火处理,请比较九级回火的特点以及它在热处理工
艺中的应用。
(10分)
7. 简述铝合金经过气氛热处理后的表面变化以及表面使用性质的变化。
(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与思考题绪论(—)填空题1.机械设计常用和两种强度指标。
2.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指标来选择材料。
3 T K是材料从状态转变为状态时的温度。
4 冲击韧性的单位是;延伸率的单位是;屈服强度的单位是。
5 屈强比是与之比。
6.材料主要的工艺性能有、、、和。
(二)判断题1 抗氧化性就是指材料在高温下完全不被氧化的性能。
()2.材料硬度越低,其切削加工性能就越好。
()3.金属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远高于非金属材料。
()4.σs和σ0.2都是材料的屈服强度。
()5 材料的E值越大,其塑性越差。
()6.同一材料的延伸率δ5>δ10。
()7.材料的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之间,近似地成一直线关系。
()8.各种硬度值之间可以互换。
()9.用断面收缩率ψ表示塑性更接近材料的真实应变。
()10.延伸率是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
()11.硬度是材料对局部变形的抗力,所以硬度是材料的塑性指标。
()(三)选择题1 低碳钢拉伸试验时,其变形过程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
A.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B.弹性变形、断裂C 塑性变形、断裂D.弹性变形、条件变形、断裂2.低碳钢拉伸应力一应变图中,σ-E曲线上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称为A.弹性极限B.屈服强度 C 抗拉强度D.断裂强度3.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叫做材料的A.弹性极限B.屈服强度 C 抗拉强度D.条件屈服强度4.测量淬火钢件及某些表面硬化件的硬度时,一般应用5.有利于切削加工性能的材料硬度围为A.<160HB B.>230HB C.(160~230)HB D.(60~70)HRC 6.材料的值主要取决于其晶体结构特性,一般处理方法对它影响很小。
A σ0.2 Bσb C E(四) 改错题1 屈服就是材料开始塑变失效,所以屈服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
2 材料的断裂强度一定大于其抗拉强度。
3 强度是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塑性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所以两者的单位是一样的。
4因为σb≈kHB,所以一切材料的硬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
5.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五) 问答题1 零件设计时,选取σ0.2 (σs)还是选取σb,应以什么情况为依据?2.在测定强度指标时,σs和σ0.2有什么不同?3.常用的测量硬度方法有几种?其应用围如何?4.δ与ψ这两个指标,那个更准确地表达材料的塑性?为什么?5.有一碳钢制支架刚性不足,有人要用热处理强化方法;有人要另选合金钢;有人要改变零件的截面形状来解决。
哪种方法合理?为什么?6.疲劳破坏是怎样形成的?提高零件疲劳寿命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表面粗糙和零件尺寸增大能使材料的疲劳强度值减小?7.如图1—1所以,为五种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①45钢;②铝青铜;③35钢;④硬铝;⑤纯铜。
试问,当外加应力为30MPa时,各材料处于什么状态?(六) 思考题1.根据上图,试计算出各种材料的σ0.2 (σs)、σb、E。
并讨论:①是否材料高强度就不会变形,低强度材料一定会变形? ②是否材料强度高时,其刚度就大?③是否材料强度高时,其塑性都低?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填空题1.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性是2.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根本区别是3.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是,最主要的面缺陷是。
4.位错密度是指,其数学表达式为。
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子叫做,而晶胞是指。
6.在常见金属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体心立方晶格是,而面心立方晶格是。
7 晶体在不同晶向上的性能是,这就是单晶体的现象。
一般结构用金属为晶体,在各个方向上性能,这就是实际金属的现象。
8 实际金属存在有、和三种缺陷。
位错是缺陷。
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得多。
9.常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以晶粒为好。
而高温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在一定围以晶粒为好。
‘10.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是、、。
11.在立方晶格中,各点坐标为:A (1,0,1),B (0,1,1),C (1,1,1/2),D(1/2,1,1/2),那么AB晶向指数为,OC晶向指数为,OD晶向指数为。
12.铜是结构的金属,它的最密排面是,若铜的晶格常数a=0.36nm,那么最密排面上原子间距为。
13 α-Fe、γ-Fe、Al、Cu、Ni、Pb、Cr、V、Mg、Zn中属于体心立方晶格的有,属于面心立方晶格的有,属于密排六方晶格的有。
14.已知Cu的原子直径为0.256nm,那么铜的晶格常数为。
1mm3Cu中的原子数为。
15.晶面通过(0,0,0)、(1/2、1/4、0)和(1/2,0,1/2)三点,这个晶面的晶面指数为 . 16.在立方晶系中,某晶面在x轴上的截距为2,在y轴上的截距为1/2;与z轴平行,则该晶面指数为 .17.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主要是因为金属原子具有的结合方式。
18.同素异构转变是指。
纯铁在温度发生和多晶型转变。
19.在常温下铁的原子直径为0.256nm,那么铁的晶格常数为。
20.金属原子结构的特点是。
21.物质的原子间结合键主要包括、和三种。
22.大部分陶瓷材料的结合键为。
23.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是。
(二)判断题1.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 )2.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位向相同的单晶体所构成。
( )3.因为面心立方晶体与密排六方晶体的配位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原子排列密集程度也相同4.体心立方晶格中最密原子面是{111}。
5.金属理想晶体的强度比实际晶体的强度高得多。
6.金属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比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高。
7.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8.纯铁加热到912℃时将发生α-Fe向γ-Fe的转变,体积会发生膨胀。
( )9.面心立方晶格中最密的原子面是<111},原子排列最密的方向也是<111>。
( ) 10.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强度愈高和塑性愈低。
( )11.纯铁只可能是体心立方结构,而铜只可能是面心立方结构。
( )12.实际金属中存在着点、线和面缺陷,从而使得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均下降。
( ) 13.金属具有美丽的金属光泽,而非金属则无此光泽,这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根本区别。
14.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就是指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5.多晶体是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单晶体拼凑而成的。
16.晶胞是从晶格中任意截取的一个小单元。
17 从热力学上讲,所有的晶体缺陷都使畸变能升高,即都是非平衡态。
18 从热力学上讲,理想晶体没有晶体缺陷,即没有晶格畸变能,即为平衡状态。
19.晶体中原子偏离平衡位置,就会使晶体的能量升高,因此能增加晶体的强度。
(三)选择题1.正的电阻温度系数是指A.随温度增高导电性增大的现象B.随温度降低电阻下降的现象C 随温度升高电阻减少的现象D.随温度降低电阻升高的现象2.金属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A.没有方向性B.具有饱和性 C 具有择优取向性 D. 没有传导性3.晶体中的位错属于A.体缺陷 B 点缺陷 C 面缺陷D.线缺陷4.亚晶界的结构是A.由点缺陷堆集而成 B 由位错垂直排列成位错墙面构成C 由晶界间的相互作用构成D 由杂质和空位混合组成5.多晶体具有A.各向同性 B 各向异性 C 伪各向同性 D 伪各向异性6.在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线密度最大的晶向是A.<100> B <110> C.<111> D.<112>7.在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面密度最小的晶面是A.<100} B {110} C {111} D {112}8.金属原子的结合方式是A.离子键 B 共价键 C 金属键 D 分子键9.晶态金属的结构特征是A.近程有序排列 B 远程有序排 C 完全无序排列 D 部分有序排列(四) 改错题1.面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为0.68。
2.γ-Fe在912℃转变为a-Fe时体积收缩约1%。
这是因为γ-Fe的晶格常数大于a-Fe 的晶格常数。
3.实际金属缺陷越多,则其强度硬度越低。
4.常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越细小时,其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低。
5.体心立方晶格的最密排面是<100}面。
(五) 问答题1.试用金属键的结合方式,解释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等基本特性.2.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3.实际晶体与理想晶体有何不同?5.简述晶界的结构及特性?7 非晶体的结构有何特点?性能怎样?8 何谓同素异构现象?试以Fe为例阐述之。
试分析γ-Fe向α-Fe的体积变化情况。
(六) 作图题1.分别画出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晶格中的(110)晶面的原子平面排列图,并由图中找出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之间的关系。
2.画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写出它们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并求出其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上的原子数。
3.标出图2—1中给定的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晶面OO′A′A、OO′B′B、OO′C′C、OABC、AA′C′C、AA′D′D;晶向OA、OB、OC、OD、OC′、OD′。
(七) 计算题1.已知铜原子直径为0.256nm,试计算lmm3铜中的原子数。
2.已知铁的原子量为55.85,1g铁有多少个原子?计算它们在室温和1000℃时各有多少个晶胞?(八) 思考题1.在立方晶胞,绘出<111}晶面族所包括的晶面。
2.已知钛在20℃时,具有密排六方晶胞的体积是0.16nm3,其轴比c/a=1.59。
求a与c的值和钛在晶胞底面中的原子半径是多少?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一) 填空题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2 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
3.当对金属液体进行变质处理时,变质剂的作用是4.铸锭和铸件的区别是。
5.液态金属结晶时,获得细晶粒组织的主要方法是6.金属冷却时的结晶过程是一个热过程。
7.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为。
8.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高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不采用振动的,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
9.过冷度是。
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则晶粒越。
10.影响非晶体凝固的主要因素是和。
(二) 判断题1 凡是由液态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都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先形核,形核停止以后,便发生长大,使晶粒充满整个容积。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3.近代研究表明: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比较接近,而与气态相差较远。
( ) 4.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是由近程有序排列向远程有序排列转变的过程。
( ) 5.当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 )6.在结晶过程中,当晶核成长时,晶核的长大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过冷度很大时,晶核的长大速度则很快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