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精彩摘录
广义政府及国家公权力主体 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 威尔逊1887年发表《行政学研究》,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发端, 包括一切与政府职责有关的社会事务的管 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自身事务进行有效管理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01
第十八章现 代政府能力
02
目录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行政职能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五章行政组 织
第六章人事行 政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七章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
第九章行政方式方法 第十章行政效率
第十一章机关 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 财政和预算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1.1复习笔记 21.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2.1复习笔记 22.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3.1复习笔记 23.2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典范革命与新公共行政)【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典范革命与新公共行政一、概念题1.新公共行政学(浙工商2018年研;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以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中心的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是在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上提出的。
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
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已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
概括来说,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②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③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④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⑤主张“民主行政”。
2.顾客导向(北邮2016年研)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成员要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全方位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的观念。
顾客导向的含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站在顾客立场思考;②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③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④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在公共部门建立顾客导向制度是开创民主行政研究和服务型政府的基础。
为了实现顾客导向制度,公共部门有必要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向顾客做出服务承诺,实行顾客意见调查,以实现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简答题1.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及对其的评价。
(电子科大2012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意义。
(华侨大学2018年研)(2)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观点。
(广西民大2018年研)(3)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问题与争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一、名词解释1.福利国家(中央党校2009年研)答:福利国家是指由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实行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整个生存期间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平和多种福利的国家。
福利国家是一种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国家形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普遍的制度选择;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
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需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些制度和政策分配并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之上。
其措施有:①用累进税、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②实行社会安全网制度,用社会保险等方式保证公民的最低收入,使每一保险项目的受惠者广泛化;③实行充分就业政策,尤其是给年轻人以平等的机会。
福利国家的关键是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
这些保障表现为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不是以慈善的形式出现。
在福利国家的政治理念中,国家的社会管理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的对内社会保护职能与国家的对外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满足社会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2.民营化(北大2000年研)答:一般认为,民营化源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政府基于新自由主义主义的意识而雷厉风行推行的公营失业民营化云顶。
美国里根总统时期也曾竭力要求政府部分功能实现民营化。
民营化意味着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取消垄断,引进竞争,只要促进竞争程序健康有效,公众就会从竞争中受益。
主张民营化的人认为,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已经过于庞大和过度扩张,它已经侵入到许多本应该是私营活动的范围中。
这样不但导致了公共开支的增加和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了低效行政的蔓延。
他们相信,私人组织提供的服务花费少效率高。
而在财政紧张的年代,私人组织的这种管理优势就更明显。
3.民营化的双重目标(北大2000年研)民营化的双重目标是指它既是一种政治学说,又是一种管理工具。
一些选任的官员和社会团体是民营化的拥护者。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领导【圣才出品】
第四章行政领导一、概念题1.领导答:领导是指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时境以及其他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
具体是指组织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被领导者去共同努力,以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过程。
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
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聚合追随者、动员和组织群众。
2.理念答:理念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
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观点或看法而形成的、用于指导自身的行为选择的应然的价值标准。
理念有两个基本的、相互联系的支点,即态度和思维方式。
态度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进一步说,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具有行为指向性的特点。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方式是这些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方式。
对于领导者来说,领导者的基本理念决定领导者的行为选择。
3.态度答: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具有行为指向性的特点。
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来体现的。
态度由三部分组成:①情感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②认知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③行为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成分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
态度按来源分为三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和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
4.修养答: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
修养既反映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表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就领导者来说其修养应包含两个层次:①领导者必须有修养。
修养的背后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的学习过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领导经验。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事行政【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事行政一、概念题1.职位答:职位,又称岗位,是指由特定的人承担的职务和责任。
职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职位是任务和责任的集合,是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位。
②职位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③职位与人是一一匹配。
④职位通常包含一组技能、知识、经验相似的任务。
职位是组织的基本单元,组织的战略、目标与计划最终都要通过职位的功能发挥得到落实,并以职位目标与任务的达成为实现手段。
2.职系答: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责任轻重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的职位系列。
职系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分类。
一般来说,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办事员职系。
职系是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员工时,从专业性质上进行考核的依据。
3.职组答:职组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系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构成一个职组。
如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和打字员职系集合到一起构成文书职组。
职组是在职系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划分,其作用在于方便职位分类。
职组同职系一样也是是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工作的业务性质上进行考虑的依据。
4.职类答:职类,又称职门,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组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干职组系列。
职类是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
如行政执行职类、专门技术职类等。
职类有利于专业人员的归口管理;易于管理者对工作监督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职级答:职级是指工作性质,责任轻重,工作繁简难易程度及所需资格条件基本相当的一群职位,是各个职系中不同级别职位的划分。
如把速记员分为一级速记员、二级速记员和三级速记员等。
职级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纵向分类,也是政府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掌握业务的程度和工作能力进行考虑的依据。
6.职等答: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相当,分属于不同职系的职位群。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在工资待遇上相同。
职等的划分,是为了比较不同职系之间职位的关系。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行政领导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行政领导概述★★★★1.领导的含义和基本功能(1)含义领导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很难确切界定。
简要地说,“领”是统领、带领、率领,“导”是教导、指导、引导,领导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规则,集合一个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共同工作。
(2)基本功能①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的要义在于综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通过对问题、条件和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和直觉感悟,确定价值基点、价值标准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式。
②聚合追随者聚合追随者是指通过某种思想、信念、理想或理念的传播和交织,使一些人经过理性思考,接受既定的价值选择,无怨无悔地为实现自己的选择而奋斗。
③动员和组织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是指使分散的、无序的、无关的人群接受既定的价值标准,加入组织并确定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协同工作和行动。
2.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领导者与管理者是相对的。
在宽泛的意义上对上级而言下级就是管理者,对下级而言上级就是领导者。
在严格的意义上,只有那些确定方向、制定规则的组织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领导者,执行政策及使政策具体化的组织人则是管理者。
(2)区别①领导者是源于理想和信念的原创者,富于创新精神,强调思想和价值观,注重方向感和感悟力,依靠个性和魅力吸引群众;管理者倾向于安于现状,强调制度和规则,注重管束和控制,依赖程序和数量化的方法实施管理,至多是基于既定理念的创新者。
②领导者有理想、有抱负,崇尚革新,乐于挑战现状,主张“不破不立”,即通过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管理者接受传统,重视原则、秩序和稳定性,习惯和强调技术方法。
③领导者富有激(热)情和奉献精神,愿意为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而付出巨大的、包括生命在内的代价;管理者通常比较理性,比较在意付出与所得之间的平衡。
④领导者放眼未来,追求前瞻的视角、历史的视角,注重谋取战略性和长远的利益;管理者重视策略性和短期效应,追求现实的利益。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权力【圣才出品】第三章行政权力一、概念题1.行政权力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
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③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④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⑤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2.行政主体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
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行政客体答:行政客体是指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居民以及由居民所组成的不同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
行政权力不像政府之外的其他组织权力那样囿于一定的范围,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客体的普遍性。
对于行政客体而言,既接受行政权力对于其所涉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本身又存在具有自主性领域。
4.三权分立答:三权分立是指一种关于国家权力划分的学说,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依据这一学说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的内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①以权力制约权力。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伦理【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一、名词解释1.行政伦理(北大2008年研)答: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
行政伦理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
因此行政伦理包含着行政道德,又高于行政道德。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②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③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④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⑤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⑥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
2.行政道德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个人职业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
这主要是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它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
3.公共责任(北航2002年研)答:公共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高度履行自身职责,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狭义的公共责任以广义的公共责任为前提条件。
4.行政伦理关系答:行政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且按照一定的伦理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体现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
行政伦理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与行政管理活动紧密相关,既包括行政管理中的道德关系,又包括决定行政管理这种特殊职业道德的理由的各种关系,受到行政伦理观念、行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支配。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名词解释1.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2.行政职能(中央党校2007年研;北航2004年研)答: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3.瓦格纳定律(北科2011年研)答:瓦格纳定律,又称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是指反映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关系的定律。
其具体内容是,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
瓦格纳定律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他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这一定律。
4.政府失灵答: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典型的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内部性与政府的扩张、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政府执行的无效率和所有制残缺等。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1.泰罗答: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
泰罗的组织管理理论成为当时组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导学派。
他的理论被称为“泰罗制”,泰罗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理论要点在于:①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
以基层管理为基础泰罗提出了以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度、标准化管理、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被称作管理技术学派。
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他注重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和工作协作,试图通过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配合,来达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③强调任务管理和职能主义。
任务管理即对工人在一定时间里的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做标准化的处理,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成绩直接联系起来的方法。
实施任务管理要以计划和控制为前提,即如何组织管理的问题,为此泰罗提出了职能主义理论。
泰罗认为应当把计划与执行区分开来,并加强专业化职能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建立组织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
这样既能增进组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又可以改善工厂行政首脑处理“例外”事件的活力。
泰罗的职能主义理论摆脱了传统的、依靠个性进行组织管理的旧模式,开创了科学组织管理之先河。
2.孔茨答:哈罗德·孔茨是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茨是整合公共研究时期的管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①孔茨提出了当时管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混乱的问题。
于1961年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一文。
在该文中,孔茨用“丛林混战”一词来描述和形容管理理论的名词、术语、定义、假设漫天飞舞,学派、理论、体系、方法林立的现象,由此提出了管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混乱,造成学术研究和管理实务困惑迷茫的问题。
②孔茨对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的管理理论进行了概括总结。
1980年,孔茨再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当时至少可以概括出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理论学派等学派。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法制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15.1 复习笔记一、法制行政概述1.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1)法制行政的内涵法制行政是指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得逾越或违背法律规定,还要依照法律规定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监督的公共行政现象。
法制行政的基本内涵主要集中在两个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方面:①法制监督,即基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外部监督和进行内部监督;②依法行政,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原则和条款、程序实施公共行政管理。
(2)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①二者的区别。
法制行政强调关于行政的既定法律制度和其他关于行政的规定性,偏重于静态的行政法律制度;法治行政则注重遵从法律精神或规定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及其适度的灵活性,偏重于动态的行政依法治理的过程。
②二者的联系。
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都是基于法治行政主义而强调法制对行政的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监督作用,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和反对行政恣意自为。
2.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则(1)行政行为必须适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2)行政命令不得代替应法律规定的诸事项原则;(3)行政裁量符合法规和适当的原则;(4)监督和矫正不法行政的原则。
3.现代法治行政的特征(1)现代法治行政与民主自由相互促进;(2)现代法治行政是积极主动的行政;(3)现代法治行政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4)现代法治行政包容行政裁量。
二、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的含义和种类(1)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部分成员基于合法的监督权对另一些组织成员进行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以推进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
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
(2)行政监督的种类①一般监督。
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
②职能监督。
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的监督,以及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③主管监督。
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行政组织(山东师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答:(1)广义与狭义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2)静态与动态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3)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占据国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行政机关体系。
2.首脑机关(燕山大学2014年研)答:首脑机关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首脑机关是政府的指挥、决策和督导核心,在多数国家称为内阁,在形式上一般是指由政府首脑召集主持的内阁会议、部长会议或国务会议。
首脑机关的职能是对辖区内的重大行政问题进行集中领导和决策,并督导决策的实施。
首脑机关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是政府效能的关键。
3.派出机关(广西民大2018年研;南航2014年研)答: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
派出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实行管理,即督促检查辖区行政机关贯彻执行行政上级的决议和指示,同时向委派机关报告辖区行政机关的情况和意见,并完成委派机关交予的其他事项。
4.目标管理(湖南大学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6年研;福建师大2014年研;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北科2011年研)答:(1)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组织为个人树立奋斗目标的管理哲学,也是一种组织实施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方法。
它反映了传统功能型组织的困境以及克服困境的客观要求。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第七章行政决策一、概念题1.综摄法答:综摄法又称类推比拟法、提喻法,是一种依靠创造性设想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该方法通过把各领域的专家及部门当事人组成小组,按照特定规范进行问题讨论和互动,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进而激发决策者的创造性思维,对已知的决策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2.行政决策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与行政权力有关。
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3.枢纽系统答:枢纽系统又称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心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
②统领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行使决策领导权的系统,最终决策由其做出。
③承担全面责任,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对自己所领导的机关或部门负有全面责任的系统。
④唯一性,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机关或部门的唯一最高决策机关。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确定决策目标;选择决策方案;监督决策的执行。
4.信息系统答:信息系统是指为决策收集、整理和传输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的一个信息服务机构。
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处理成员与电子计算机及其他传输工具组成的一个人——机系统,属于人造信息系统。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职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行政职能一、概念题1.公平答: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在政府行政职能的领域,公平通常和效率一起作为政策设计的目标,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抉择。
公平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三种公平形式有时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尽可能对三种公平加以平衡。
2.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概括。
具体内容是: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3.凯恩斯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打破了此前100余年间在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均衡理论,被学术界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的要点包括:①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②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③国家干预理论: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并成为那个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基本公共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以至于20世纪30~70年代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凯恩斯本人因此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五章~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一、概念题1.法治行政(湖南农大2017年研)答:法治行政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遵从法律精神或规定的原则。
法治行政强调适度的灵活性,偏重于动态的行政依法治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防止特定的个人凌驾法律而伤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
法治行政是依法行政原则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演进,是法治主义与灵活适应相统一的行政,是维护法律制度与推动社会进步相一致的行政,是运用法律原则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行政。
2.行政监督(燕山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6年研;南昌大学2016年研;中财2015年研)相关试题:行政法制监督(电子科大2016年研)答: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了解、协助、指导或控制。
在多数情况下,行政监督表现为行政上级或行政主管对下级工作状况的监督。
在行政组织中,行政监督通常是建立在合法的监督权的基础之上的。
行政监督的种类包括:①一般监督,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和机关协作关系而产生的监督。
②职能监督,指政府各职能部门或直属机构依据法定权力,就其主管业务对下级政府对应职能部门的监督,以及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
③主管监督,主要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④特种监督,是相对一般监督而言的,指除主管监督以外的各种普遍适用的专业性行政监督。
3.社会监督(燕山大学2011年研)、社会监控(华南师大2013年研)答:社会监督是指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行政活动的监督。
社会监督的主体包括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
社会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一。
这种监督最直接和最广泛地体现国民参政、议政的权利,是国民发表政见、维护权益、督策政府及其官员的主要形式。
社会监督具有以下特征:①社会监督是基于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并通过这种权利的实际行使来实现的;②社会监督是通过宪法和法律制度确认、发挥和保障的;③社会监督是基于对国家、对民族、对全体国民所承担的责任而实施的;④社会监督是在社会普遍的主权意识基础之上而成其为一种宪法原则和法律制度的。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财政、依法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一、名词解释1.公共财政答: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活动。
2.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概念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非竞争性。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②非排他性。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产品的供应量,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来供应。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两类;其供给的方式有三种: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公共生产,混合提供。
3.国家预算(北航2002年研)答:国家预算是指经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国家预算反映着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具体说来,财政收入反映着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力的来源和规模,财政支出则反映着国家财力使用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预算收支的对比还反映着国家财力的平衡状况。
根据不同的标准,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等。
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4.单式预算答: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各类财政资金按收入和支出类别统一在一个计划表格中加以反映和计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标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课后答案P571 .为什么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
答:“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借用’的学科”是一个正确的论断。
因为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不同时期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自身的完善和进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起源而言,行政管理学脱胎于政治学学科。
早期的行政管理学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行政执行的特殊意义,但那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理论的、范畴的和逻辑思辨的,而不是技术的、过程的和实际运作的,且有关公共行政的诸多问题常常是与政治学学科合并讨论的。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行政的问题,也仍然是与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的。
( 2 )在研究方法上,行政管理学吸收了大量商业管理的观念。
行政管理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商业管理的效率、成本、时间一动作分析等观念和方法,将其应用到关于公共行政问题的研究之中。
这就为公共行政学的学科方法论的丰富化和学科领域的拓展建立了新的基础,推动着公共行政学朝着实证研究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重点,北科06研,北理05研)答: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
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 2 )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3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
答: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功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行政组织一、概念题1.首长制答:首长制又称首长负责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由于行政首长权力集中,所以,指挥高度统一、命令上下贯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速度都比较快,因而行政效率较高,行政责任也比较明确,因而为多数国家政府所采用。
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由于行政首长个人的局限性而贻误决策,或者滥用权力、独断专行、营造私利,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
在现代国家政府中,在普遍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同时,往往还同时通过法定制度,建立和强化了权力决策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
2.委员制答:委员制,又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是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委员制体现民主精神,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
缺点是: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出现职责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等现象,并可能由于法不责众而妨碍行政责任的落实和行政纪律的执行。
3.分级制答:分级制,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
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的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
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点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缺点是: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4.分职制答:分职制,又称职能制或参与制,是指横向划分部门的组织体制。
分职制的特征是将组织一定层级上的职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给平行的、不相统属的机关去完成,与分级制相反,分职制所形成的每一个部门,在性质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在范围上和领域上却是普通的和完全的。
其优点是:分职制有利于集中技术人才和发挥技术优势,也有利于行政首长将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整体谋略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
一、概念题
1.行政人
答:行政人,又称为“行政人”假设,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基于“有限理性”而提出的一种人性假设理论。
“行政人”理论假设的前提是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其追求的是满意化而不是最优化的决策。
基于这一前提,“行政人”理论认为,在行政体系当中,组织的价值观会取代个人的价值观,一般情况下的“经济人”也会被“行政人”所取代,“行政人”把组织目标作为个人决定的价值前提。
“行政人”的显著特点是:组织的影响不仅使他去做某些具体的事情,还使他养成了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相对于经济人,行政人是比较现实的,追求决策的合理性,但又会在某种程度的合理性上达成妥协。
2.行政道德
答: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个人职业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
行政道德属于精神原则,源于公务人员的内心,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并通过公务人员的职业实践表现出来。
行政道德是对公务员行为进行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
3.行政伦理
答: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
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
行政伦理涉及行政主体行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既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机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
因此行政伦理包含着行政道德,又高于行政道德。
4.公共利益
答: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公共利益则是指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需要的对象,即具有公共效用的对象,或者说,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资源和条件。
5.行政理想
答:行政理想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和追求,其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行政理想就是对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追求,其涉及现代汉语中的政治方向问题。
狭义的行政理想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活动中追求和向往的职业价值目标,即希望通过行政管理职业活动实现的价值追求。
6.公共责任
答:公共责任是行政伦理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体现,即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
行政伦理众多要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责任。
行政良心则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
行政荣誉是衡量行政主体公共责任和行政良心的价值尺度,乃在行政主体履行义务之后所获得的外部评价和内心认同。
7.行政纪律
答:行政纪律是指对行政主体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制度保障,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
狭义的行政纪律主要是指政府中的纪律;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从行政纪律的目的来看,行政纪律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门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规范。
行政纪律是行政行为的边界和框架,不得逾越行政纪律所划定的界限。
从行政纪律的内容上看,其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行政纪律可以分为一般性行政纪律和特殊性行政纪律,如机要部门、外事部门、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特殊工作要求。
从行政纪律的性质上来看,其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义务。
我国政府中的行政纪律大致可以概括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社会管理秩序、公共道德纪律等方面。
8.行政良心
答:行政良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行政良心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
行政良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①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由于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紧紧相连,因而行政良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②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
行政良心一旦形成,便作为行政人员内心信念而存在,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行政良心在支配和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时表现为一种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不被外力所强制,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不会违背道德要求。
9.行政荣誉
答:行政荣誉是指社会舆论对行政主体行为的肯定性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行政荣誉的获得是以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为前提,具有道德激励与工作评价相统一,职业荣誉、道德荣誉和行为荣誉相统一,权威化和大众化相统一的特点。
行政荣誉的作用在于:①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
②社会舆论也会通过行政荣誉而促进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向道德责任的转化。
③行政荣誉机制能够弥补现实责任机制的缺陷。
10.行政作风
答:行政作风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长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行政作风是行政主体的道德风尚,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等方面的综合性、长期性习惯表现。
良好的行政作风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
11.行政文化
答: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影响甚至决定行政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行政理念、行政道德、行政规则、行政环境等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模式。
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于行政体系特定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习惯、传统和规范等。
行政文化的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
行政文化的特点包括:①时代性和民族性;
②社会性和积淀性;③整合性与多元性;④普遍性与连续性;⑤渗透性与隐蔽性。
12.行政态度
答:行政态度是指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职业过程中履行义务或责任的积极性即敬业精神,反映出公务人员对其服务对象的热爱与敬重程度。
公务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其管理行为。
影响行政态度的三个因素包括:①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公共政策在道德上所具有的模糊性;②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力量对于公共服务中的道德要求的影响;③各种程序的相互矛盾性。
公务人员正确行政态度应该是,承认一般社会成员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而自己的责任在于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将公共利益同社会公众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简言之,这种态度就是对公众的情感和为大众服务的责任心,真正能够驱使无私和高尚精神的产生。
13.行政品德
答:行政品德是指公务员在行政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行为特征和倾向。
行政品德是行政伦理规范在公务员个人职业心理和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其既具有行政伦理规范的约束力,又具有内在的主动性,是行政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
公务员一旦形成了行政品德,就具备了一种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能够起到有效克服自利行为、提高行政责任、防止腐化堕落、净化行政环境的作用。
14.职业道德
答:职业道德是指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不是一般地反映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的要求,而是要反映职业、行业以至产业特殊利益的要求,形式往往比较具体、
灵活、多样。
职业道德的作用在于:①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②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15.道德原则
答:道德原则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道德原则是道德本质的体现,是道德体系的核心。
其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根本利益,从道德上规定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道德行为的整体方向。
以公共利益为本质内容的行政伦理,其基本道德原则就是如何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道德原则的进一步体现就是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原则基础上所形成的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16.道德规范
答:道德规范是指在道德原则基础上形成的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道德规范是道德意识现象的内容之一,是道德原则的进一步体现,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
道德规范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道德生活中的体现。
道德规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人们自觉行为的产物;任何先进阶级的道德规范总是要继承和发展先前社会中的有积极和进步作用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的力量是靠舆论来实现的,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得多。
17.行政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