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涤亲溺器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户喻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
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
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
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典故原文奉母尽诚。
每夕。
亲自为母涤秽器。
不使婢妾为之。
未尝一刻有缺子职。
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
自有婢妾为之。
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
失其子职之常。
溺器且为亲涤之。
其他子职。
尚有不尽者乎。
李文耕谓山谷所为。
仿佛石建。
皆乐供子职。
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员,当过《神宗实录》检讨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记的主笔),后来当起居舍人(皇帝的机要文字秘书)。
二十四孝,愚孝竟然这么多,皆沽名钓誉!
二十四孝,愚孝竟然这么多,皆沽名钓誉!孝感动天有个孝子被后母虐待,多次谋害,后被孝子发现,仍然像以前一样孝顺,于是感动了天。
评:此举是变相鼓励恶劣的父母,不可取。
亲尝汤药有个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时照料母亲,每次都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服下。
无病时服药是不科学,且没必要。
当然,作为自己,能在平常生活中端茶倒水,是值得效仿学习的。
评:基本可取。
齿指痛心家里来客人了,母亲不知所措,于是咬破手指,在山里的儿子感觉到自己的手指痛,就跑回家招待客人。
评:毫无科学的谎言,不可取。
百里负米在饥荒的日里,儿子在外吃野菜,把从百里外背来的粮食给母亲吃,此举是二十四孝图里不多见的真孝,评:可取,当效仿。
芦衣顺母后母虐待孩子,冬天让孩子穿芦苇衣服,被父亲发现后要休了后母,孩子为后母求情。
评:后母,孩子,父亲三者采取的方式都是错误的,不可取。
鹿乳奉亲有个人披着鹿皮混在鹿群中挤奶供养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跑出来阻止,以免他以后无法挤奶。
评:这是借孝之名提出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此举不可取。
戏彩娱亲有个七十多的老人穿上戏装扮小孩戏耍来逗父母开心。
评:和父母开开玩笑,给父母点开心,在自己身体硬朗的情况下,值得提倡。
卖身葬父讲古代的董永,在父亲去世后,无力安顿后事,将自己卖为奴仆,来安葬父亲。
评:这是对人性尊严的亵渎,也反映了社会的冷酷,不可取。
刻木事亲有个人母亲去世后,为母亲刻了一个木像供奉在家里,每遇到事情,他都来想木像禀报后才决定。
他的妻子对此抱有意见,他居然将妻子休掉。
评:怀念母亲本身没错,但把木刻的母亲看得比妻子更重,是对妻子人格的侮辱。
行佣供母有个人通过当佣人来养活父母。
评:可取。
怀橘遣亲有个小孩去人家里做客,临走时怀里塞了主人家招待他的橘子,在出门时橘子掉下来被发现。
于是,他解释说,因为母亲喜欢吃橘子,所以偷偷拿回去给母亲吃。
评:这是借孝顺之名行偷窃之事。
埋儿奉母将古代夫妻两因为无力奉养老母亲,担心刚生下来的儿子会占用母亲的生活费用,于是决定将儿子埋了,结果在挖坑时挖到了黄金,于是孩子不用活埋了。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故事俗话说百善孝当头,“二十四孝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二十四孝之【孝感动天】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埋儿奉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史记》:“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达到了“至孝”的境界,那种胸怀的描写很感人,当然也感动了尧,这也是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种“至孝”,又成就了一种天地之间的孝的“感应”,出现了诸多动人的情景。
因为舜的“至孝”,竟然获得大象与鸟类对孝行的感应,于是在历山耕耘时,大象来帮助他耕地,鸟儿帮助他耘田播种,孝行的感应竟然能达到如此地步。
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舍去故事中古人原始思维的一些东西,而抽取其合理的内核,则有三点可说:一,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怎样去行孝?那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人。
中国24孝故事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24典故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24典故中国古代孝敬父母24典故》一、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涤亲溺器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康州地偏民困,暴乱不断。
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
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
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
”黄庭坚含泪答应了。
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
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
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
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
”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
”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
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
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名称及典故介绍
中国著名二十四孝的名称及典故介绍《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1,孝感动天(舜的故事)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
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3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
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4.为亲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大官,但是父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父母亲去负米,却再不能了。
”5.啮指心痛。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山里去打柴。
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6.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
后来父亲发觉后要休掉妻子,闵损反而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十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文帝身为一国之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母亲病重,汉文帝日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一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生活岔困,每日拾桑葚奉养母亲。
一天遇到军士,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他说黑桑葚让母亲吃,而红桑葚自己吃。
军士们就送给他米和牛,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儿。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子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儿子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一坛上天所赐的黄金,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又可抚养儿子了.10.卖身葬父。
汉朝董永家贫,父亲去世后只好问地主借钱办丧事。
后来他准备卖身去地主家干苦力,半路上遇到一位美女,于是董永就将她带到地主家帮忙。
二十四孝: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仓仓顶时,从⾕仓下纵⽕,舜⼿持两个⽃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耕种,⼤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把两个⼥⼉娥皇和⼥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
舜登天⼦位后,去看望⽗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亲尝汤药汉⽂帝刘恒,汉⾼祖第三⼦,为薄太后所⽣。
⾼后⼋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景之治"。
啮指痛⼼曾参,字⼦舆,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门⽣,世称"曾⼦",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打柴。
⼀天,家⾥来了客⼈,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忽然到来,我咬⼿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三省吾⾝"(《论语·学⽽》)的修养⽅法,相传他著述有《⼤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百⾥负⽶仲由,字⼦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门⽣,性格直率勇敢,⼗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常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母死后,他做了⼤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母亲去负⽶,哪⾥能够再得呢?"孔⼦赞扬说:"你侍奉⽗母,可以说是⽣时尽⼒,死后思念哪!"(《孔⼦家语·致思》)芦⾐顺母闵损,字⼦骞,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弟⼦,在孔门中以德⾏与颜渊并称。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涤亲溺器,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一篇故事,故事讲的是汤问向列子请教孝道的问题,列子却讲了一个关于涤洗亲人和营救溺水者的故事,从而点化了汤问关于孝道的疑惑。
故事中,有一位年轻人,他非常孝顺,经常为父亲洗脚、擦身,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喝酒后倒在了河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营救他的父亲。
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感激他的孝心,反而责备他说:“你浑身湿透,又让我湿透了,这是你的孝心吗?”于是年轻人又回到岸边,将自己彻底地涤洗干净后,再回到父亲身边侍候他。
这样,他的父亲才感受到了孝心,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列子讲完故事后,向汤问解释说:孝道不仅仅是像那个年轻人一样尽职尽责地侍奉亲人,更重要的是要有涤除内心杂念的洁净之心。
因为只有内心真正洁净,才能做到孝顺亲人、尽义务,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表象所干扰。
同理,救人也要有类似的心态,不能因为暂时的收益,而轻视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尊重,只有真正从内心出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营救。
因此,涤亲溺器这个成语就成了对人们内心的净化和真正意义上的救援行为的表述。
它告诉我们,孝道和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内心的洁净和正念,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不为外物所慑。
历史趣闻二十四孝故事 涤亲溺器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二十四孝故事涤亲溺器的故事导语:摘要: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摘要: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
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
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
康州地偏民困,暴乱不断。
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
母亲李氏,是着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
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
”黄庭坚含泪答应了。
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
舅舅李。
书法故事:“涤亲溺器”的大孝子黄庭坚
书法故事:“涤亲溺器”的大孝子黄庭坚
《涤亲溺器》是《二十四孝》最后的第二十四则故事,讲述宋代黄庭坚的孝行。
黄庭坚,他既是著名的诗人、词人,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为“宋四家”之一。
他还担任朝廷要职,宋元祐年间,他已官居太史,一时间显贵闻名天下。
但人们未必知道他是一个大孝子。
黄庭坚家有老母,他侍奉母亲始终尽心竭力、极尽诚挚。
按理说,黄府侍婢众多,料理老母亲的生活自是不用他亲自动手。
但是,每天下朝后,黄庭坚都先探望母亲,亲自侍茶奉水。
最难得的是每天晚上他都要亲自为母亲刷洗便盆,从不假手他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
身为高官、名人,黄庭坚能亲自为母亲刷洗便盆,不嫌脏臭,这是很不容易的。
透过这一事例,可以看出黄庭坚的至诚孝心。
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表达一种敬爱之情,由此推断,他在其他行孝方面,也会事必躬亲。
身体发肤,守之于父母。
爱父母,尽孝道乃是天理。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优秀4篇)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优秀4篇)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分别是什么篇一1、孝感动天虽然父亲瞽叟、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千方百计想害死舜,舜却丝毫不记恨,依旧孝顺父亲,关爱弟弟。
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大象和鸟来到历山,一个帮他耕田,一个帮他除草。
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登上天子之位以后,舜仍然尊敬父亲,把象封为诸侯。
2、戏彩娱亲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用美味佳肴奉养父母。
为了让父母开怀大笑,七十岁的他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里拿着拨浪鼓,像孩子那样戏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摔倒时装出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像孩子那样啼哭。
3、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子,为了疗治年迈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挤取鹿乳,奉养双亲,差点被猎人当作麋鹿射杀。
4、百里负米孔子的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寒,自己吃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背负米回家奉养父母。
做官以后,他经常怀念已经去世的父母,渴望为父母尽孝。
5、啮指痛心孔子的弟子曾参少年时在山上打柴,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遇上难题,就赶紧背柴回家。
原来是家中来客,母亲不知所措,用牙咬手指,盼望自己回来。
6、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生母早逝,继母常常虐待他。
冬天,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穿上真正的棉衣,给闵子骞穿上用芦花填充的“棉衣”。
当父亲知道实情后,想要休妻。
闵子骞却替继母求情,不希望继母的儿子跟自己一样受冻。
父亲依从了他的请求,继母也改过自新,待他如亲生。
芦衣顺母7、亲尝汤药汉文帝在母亲薄太后患病的3年时间里,经常衣不解带地侍奉母亲。
汉文帝总是先亲口尝过母亲所服的汤药,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8、拾葚异器汉代末年的蔡顺,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拾取桑葚充饥。
赤眉军士兵问他为什么要把两种桑葚分开盛装,蔡顺告诉对方:自己吃红色的桑葚,母亲吃黑色的桑葚。
赤眉军送给他两斗白米和一个牛蹄,表示敬意。
9、埋儿奉母东汉郭巨为了不影响对母亲的供养,就想埋掉刚刚降生的男孩。
挖坑时,郭巨发现了一坛黄金,上面写明是老天赐给郭巨的。
二十四孝故事 (2)
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古代孝顺故事1:涤亲溺器
古代孝顺故事1:涤亲溺器古代孝顺故事1: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古代孝顺故事2: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
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古代孝顺故事3: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古代孝顺故事4: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古代孝顺故事5: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涤亲溺器的典故和译文
《涤亲溺器的典故和译文》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叫“涤亲溺器”。
从前呀,有一个叫黄庭坚的人,他特别孝顺他的妈妈。
他的妈妈年纪大啦,身体也不太好。
黄庭坚每天都会亲自照顾妈妈。
妈妈晚上上厕所用的便桶,黄庭坚都会亲自去清洗,一点都不觉得脏和累。
他觉得能照顾妈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好好孝顺爸爸妈妈,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做孝顺的好孩子哟!下面我再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的简单译文。
就是说黄庭坚不管自己有多忙,都会为妈妈做很多事情。
特别是清洗便桶这件事,别人都觉得脏,可他不在乎,因为那是他的妈妈呀。
小朋友们,能听懂吗?《涤亲溺器的典故和译文》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涤亲溺器”的故事。
黄庭坚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可他一点都不骄傲。
他对妈妈特别好。
每天妈妈用完便桶,他都会马上拿去清洗干净。
哪怕天气很冷,水很凉,他也不会偷懒。
他的心里总是想着怎么让妈妈更舒服、更开心。
这就是“涤亲溺器”的典故啦。
那这个故事的译文呢,就是说黄庭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妈妈,不怕辛苦。
他的孝顺让很多人都很感动。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哟!《涤亲溺器的典故和译文》小朋友们,我又来啦,接着讲“涤亲溺器”。
有个叫黄庭坚的大人,对妈妈可好了。
妈妈行动不方便,黄庭坚就一直在身边照顾。
洗便桶这种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都做得认认真真。
这就是“涤亲溺器”的典故。
译文就是说黄庭坚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一意照顾妈妈。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多关心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不好?。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很久以前,有个叫苏东坡的人,因为他对文学艺术的痴迷,被誉为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双料封号。
苏东坡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资深的文学家,深受当地人的敬重和喜爱。
苏东坡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和熏陶,他不仅喜欢文学艺术,还对政治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父亲的指导下,他学到了许多与政治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东坡变得越来越有才华和魅力,他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和赞美。
对于一个崇尚正直和公平的人来说,苏东坡并不满足于只是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功,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于是,苏东坡决定投身于政治事务,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通过各种努力和手段,帮助和救助那些困境中的人们。
他还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决策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的舞台上,苏东坡也遇到了不少艰难和挫折。
有一次,有人对他提出了一个陷阱,希望能够陷害他。
但苏东坡机智的应对,不仅自己没有被捕,还使对方的计划彻底失败。
人们赞叹苏东坡的智慧和勇气,纷纷称赞他“涤亲溺器”,意思是他能洗礼亲疏,排除私心,以公正和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从此,苏东坡的名声更加响亮了,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他都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品格。
他的事迹和成就,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苏东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取决于他在文学或政治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品格和品质。
一个人如果能够以公正和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人,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他就能够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为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福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苏东坡一样,努力追求公正和公平,不忘初心,以正直和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百善孝为先】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三)
【百善孝为先】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三)【导读】《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7乳姑不怠(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鲤(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恣蚊饱血(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扼虎救父(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哭竹生笋(李任孚二十四孝册页——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
【成语故事】涤亲溺器涤亲溺器从前有一位名叫李慕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对父母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生病了,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为了挣钱支付父亲的医药费,李慕决定外出打工。
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在这个城市,李慕得到了一份在一家小餐馆打工的工作。
他每天早早起床,忙碌的工作,为了能多挣点钱回家。
在餐馆打工的日子里,李慕结识了一位叫王志的年轻人,他也是为了家里的生意而外出打工。
王志对李慕很热情,常常邀请他一起吃饭,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李慕对王志也非常信任。
王志告诉他,附近有一家赌场,他们可以去试试手气,说不定可以赢到一些钱。
李慕原本对赌博没有兴趣,但是在王志的一再劝说下,他最终同意了。
他们来到了赌场,里面人声鼎沸,各种赌博游戏应有尽有。
王志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开始在骰子赌桌上下赌注,一会儿赢一会儿输。
李慕刚开始并不感兴趣,但是看着王志玩得那么高兴,也就跟着玩了起来。
不料,李慕却一下子就中了大奖,他手中的筹码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堆。
王志看到李慕手气这么好,也开始变本加厉地下赌注。
可是,接下来的两局,王志输得很惨,不久就输得一文不剩。
这时,一位朋友走过来对王志说:“你不要再赌了,不然铆钉都会被你赔没!”王志却不以为然,他说:“没事,我还有钱!”说着,他拿出了一张信用卡。
可是过了一会儿,王志手中的钱又输得一文不剩。
他开始借钱,手中的信用卡也用完了,他还是不肯停下来。
李慕看到这一幕,心里咯噔一下。
他赶紧劝说王志认输,不要再赌下去了。
但是王志却一意孤行,他说:“我一定可以赢回来,你别管我!”可是事实却是残酷的,王志就在再一次的押注中输得一穷二白,并且还欠下赌场不少的赌债。
赌场的保安把王志按在地上,开始羞辱他。
“看看你这个输家,一点出息都没有。
”李慕看到王志被羞辱,心中十分难受。
他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再留在这里,于是决定离开,他在赌场之外等待了一整夜,直到天亮了才离开了这个城市。
李慕回到餐馆的时候,老板看到他脸色不对,就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导读: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
身虽贵显,奉母尽诚。
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
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户喻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
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
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
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典故原文
奉母尽诚。
每夕。
亲自为母涤秽器。
不使婢妾为之。
未尝一刻有缺子职。
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
自有婢妾为之。
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
失其子职之常。
溺器且为亲涤之。
其他子职。
尚有不尽者乎。
李文耕谓山谷所为。
仿佛石建。
皆乐供子职。
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员,当过《神宗实录》检讨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记的主笔),后来当起居舍人(皇帝的机要文字秘书)。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书法精妙,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宋四家”。
详解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表字“鲁直”,别号“山谷”,还有个别号叫“双井老人”。
他是洪州分宁县人。
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
对于奉事父母之事,无论大小,他都会认真努力做好,从来没有推辞拒绝过。
黄庭坚从小也十分勤奋好学,二十三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元佑年间,他又做了“太史”官。
黄庭坚一
生不仅为官服务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还专心致力道德学问,以非凡的文学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许多著作。
黄庭坚做“太史”时,公务十分繁忙。
虽然家里也有仆人,而他却不辞劳苦,依旧亲自来照顾母亲的生活点滴,从不懈怠。
每天忙完公事回来,他一定会亲自陪在母亲的身边,以便时时感受母亲各方面的身心需要,并且亲力亲为地精心侍候着母亲,事事力争都达到母亲的欢喜满意。
母亲有特别爱卫生的习惯,因为那时候的房子里没有卫生间,所以人们为了夜里方便如厕,通常都准备一个应急的便桶。
黄庭坚为了保证让年迈的母亲身心安稳,避免因为仆人的卫生清洁达不到母亲的满意,而导致母亲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黄庭坚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理解。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又有那么多的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
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的分别呢?”
黄庭坚至诚的孝心及中肯敦厚的品行,不仅为官时一心报效朝廷,服务百姓,同时也通过他书法和文学等才艺上的成就,向世人无声地
彰显着圣贤人的德行风范,在潜移默化之中,用他的作品影响着后人。
他的书法中宫紧收、四缘发散,体现着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
他的诗文出自本性流露,使人读后有“浑然天成”之感。
诗人苏东坡曾经赞叹他说:黄庭坚的诗可谓“独立万物之表”。
意思是说:他的诗可以屹立于文坛,万世都不灭其光。
意义
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为修身立德的根本。
今天随着客观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因为所谓的“繁忙”,而过多依赖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物质条件,进而取代自己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甚至将孝道“代理”出去。
冷静思维,当我们用大把的钞票或佣人,取代我们孝敬父母的本分时,可曾想到:倘若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也用钞票和佣人来将对我们的那份慈爱与呵护代理出去,今天的我们会不会有如此健康的身心呢?
忆古思今,黄庭坚能够效法古圣先贤的德行,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做到恪尽子道,至诚孝事父母,相信今天的我们,同样能够曲承亲意,力行孝道,给父母一个安康幸福的晚年。
孔子在《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可见,孝敬父母之事不分大小,唯有出自本心的恭敬,方能做得圆满。
“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这是自然的大道。
若让我们的
生活事业都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惟有从孝爱我们的生命之根——父母祖先,诚心诚意地做起。
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
1.玉器和瓦罐历史典故
2.历史典故:玉器和瓦罐
3.一丘之貉的历史典故
4.城下之盟的历史典故
5.历史典故:断袖之癖
6.历史典故:不食无主之梨
7.历史典故之白居易进长安
8.中国历史典故之晏子使楚
上文是关于二十四孝之涤亲溺器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