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There are many times when people are confused throughout their lives, and every time they are confused, theygrow up.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论语》读书笔记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论语读书笔记10篇

论语读书笔记10篇

《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一):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这种说法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

当从电视上看到于丹讲《论语》时,立刻被她那浅显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

电视上的讲座几乎完整的看了下来,随后又买来书仔细地阅读。

之后才明白,平时常常用以提醒学生的几句格言原先是出自《论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于丹透过白语化的语言,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使《论语》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在这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透过《论语》的解读,能够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就应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就应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得多。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我所能够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吾与点也!的故事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能够照见自我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能够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

《论语》的读书笔记(19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19篇)

《论语》的读书笔记(19篇)《论语》的读书笔记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常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旧时之“崛起”,与今之“崛起”,同为崛起,而意不一。

前人为国家之安危,为战斗之和平而崛起;如今国泰民安,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故而现之读书,为谋国之进展也。

当今之势,正如孔子弟子点所言“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天下归心,民心定,国富强,故吾等青少年无忧于国之大事。

吾观国之上下,但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严于律己,驻守己责,故则吾辈欲成“新时代全新青少年”之目标,立乎居安思危之时,应以学问报效祖国之科技也。

以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为奋斗之目标。

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然不读前人之著作,不行以史为鉴也。

正如其言:“吾尝终日而思已,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蚑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可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吾辈当立前人之巨肩,读前人之精华,“悟”君子之行,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天下之忧为忧。

经典之文字,经千百年时间磨炼,经久不衰。

于焚书坑儒之浩劫中依旧如凤凰涅磐般重生;于走过繁华盛唐的文字热潮后,始终连续巅峰……一劫复一劫,后浪推前浪,文字仍在,风韵犹存。

经典,文化之积淀也,存于世代人心之中,薪火相传,永不磨灭,得以传承发扬。

文字经岁月之冲刷虽古朴,却于任何时刻鼓舞吾辈奋勇拼搏,激励吾辈不屈不挠,使其或斗志昂扬,或居安思危,亦或格物致知。

一如《论语》全书所示,阅之,民可安居、仕可励志,君可治理天下,古人才智可见一斑。

《论语》教吾修生之道,齐家之法,治国之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为教吾辈需好学善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为教吾等需诚信待人,不求虚名于世;“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儒家思想也成为历代统治者统治国家的思想。

《论语》及其意义不是我们所能评价的。

而我看论语,体会到得就是《论语》中的忠君、爱国、孝敬父母长辈、义气对待朋友,讲诚信,对个人的要求,还有对学习方法的说法等等。

第一章的第一篇《学而》的开头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又时常温习,又能从已经学过的知识里得到新的知识。

这也说别把学过的知识给丢掉了,经常拿出来温习,那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朋友来请教他,他不倦的给人讲解,就算朋友不理解,他也不会觉得厌烦,这就体现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的主张,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忠于国家,首先得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他才能做到不犯上作乱,如果连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服从统治者呢?《论语》中孔子强调的最多的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师长。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等。

而这是他所认为的治国之道,用人之本,而这体现的正海他得“仁”的思想。

孝顺长辈,他指出,父母在家就不要远游,“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他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才算尽了孝道。

”还有:“(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这些都是他对孝道的理解和阐释,而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也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反省的,当今社会,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的被人忽略了。

对于朋友,首先要讲诚信,他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精品8篇)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篇1《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对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之一,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在其中”等观点,强调了人要有爱心、要有道德、要遵守礼仪。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而不是只注重知识的学习。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他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和热爱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要思考、探索,以实现自我价值。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论语》中有些观点比较抽象,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含义。

此外,《论语》中也有一些观点存在争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思考、探索,以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论语》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认识到了人生、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论语》中的思想为指导,不断学习、探索,以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断思考、探索,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论语》篇2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

论语读书笔记摘录(精选8篇)

论语读书笔记摘录(精选8篇)

论语读书笔记摘录(精选8篇)论语读书笔记摘录篇1《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之一。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

孔子的思想主张“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除了孔子的思想,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值得关注的点。

例如,孔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书中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理解。

同时,书中还有一些内容可能存在争议,我们需要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评价。

总的来说,《论语》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同时,我们也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评价其中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吸取其中的精华。

论语读书笔记摘录篇2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提议后仍我行我素。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9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9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9篇)《论语读书笔记》篇1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

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

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

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学而篇读书笔记《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以及其弟子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解释和论断。

其中,《学而》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

在《论语》的《学而》篇中,有一个关键词是“学而时习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以便于巩固知识和技能。

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不仅是一种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技能的提高过程。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相关推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3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书笔记篇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论语》读书笔记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就是君子的风度吗?“论语”,有些人念成“论(lùn)语”,也有念成“论(lún)语”,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说,就应念第二声“论(lún)语”而不就是第四声“论(lùn)语”,其实,也不能这么绝对,念第四声“论(lùn)语”时,“论”就是“讨论”的意思,“语”就是“对话”的意思,念第二声“论(lún)语”时,“论”就是修改,“语”就是对话,即把很多对话修改起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学时,老师教我们的(当然课本上也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就应翻译成“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此刻想想,这翻译的好扯哟,并且逻辑上也讲不通啊,谁说温习功课就是一件高兴的事啊!其实“时”在古代很少当“经常”讲,翻译成“适当的时机”更好,而“习”呢,翻译成“印证练习”更好,而不就是“温习”。

所以,按傅佩荣的观点,这句话应翻译成“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君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君之子”。

“君”代表贵族社会里那些有身份、有背景的领导,天子、诸侯、卿大夫,都称为君。

他们的子弟称为“君子”。

之后孔子把这个词的词义扩大了,指一种德行完美的人。

“子曰”的“子”,在古代本就是一种身份,如“公、侯、伯、子、男”中的“子”,之后在民间就把“子”当老师的称谓了。

“朋友”,同一师门为“朋”,志同道合为“友”。

此刻的“朋友”就就是一般交往的人。

就像“同志”一样,志同道合才能称之为“同志”,而此刻只要不就是“阶级敌人”就就是“同志”,“同志”如今还有同性恋的意思,此刻很多词都被用滥了。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5篇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5篇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5篇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篇1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语录,讲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或一些官员的对话,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的意思思是说:学完了再去复习,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人不知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看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明朝的刘大夏。

小时候的刘大夏十分聪明,对孙子兵法更是情有独钟。

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爱不释手。

他告诉别人:“我遵守了孔夫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诲,十分高兴。

”刘大夏当上官后,他的同窗来找他叙旧。

刘大夏摆了一桌酒席,对同窗说:“唉,自我当官后,也只有远方来的你让我如此愉快啊!”有一天,刘大夏在路上遇到一个醉汉,官兵大喝:"刘大人出巡,让道让道!”醉汉说:“什……什么刘……刘大人啊?”官兵说:“就是刘大夏刘大人!”醉汉说:“没听……听说过……过这玩……意。

”刘大夏见状说:“算了算了,绕道走吧。

”按照孔夫子的话说,刘大夏的这种行为就是君子所为。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我们一开始观察人,正如孔子所说,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为人处事。

但是自从读了《论语》我才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读了《论语》之后,使我受益良多。

它使我懂得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著作,才能令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视野更开阔,做事更合理,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不断自勉,少走弯路。

才能让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符合日常行为规范。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篇2《论语》每个人肯定多少都读过一些,一开始我也觉得很无聊,一些读不懂的古文放在谁面前都会觉得无聊,但有一次,我又从书柜里发现了我那本陈旧的《论语》,闲来无事就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谁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里面的内容好像无师自通,一看就懂,也许是读过好几遍的缘故吧,这已经是我第四次读《论语》了,从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孔子渊博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孔子流传千古的儒家思想。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可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仅有孔子了。

也许仅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按照孔子说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8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8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读书笔记【精彩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本店铺分享的8篇《《论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5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5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彩5篇)《论语》读书笔记篇一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释义: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哪个好学?”孔子说:“颜回。

他有怒气不迁移别人身上,犯过错误不会再犯,可惜去世了。

而现在没有好学的了。

”解读:“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脾气发在别人身上,比如,把工作的脾气发到家人身上,把爱人的脾气发到父母身上。

把长辈的脾气发到子女身上,把上司的脾气发到下属身上等等。

原因在于我们不愿意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痛快。

“不贰过”也难,它并不简单是我们说的“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不摔倒两次,有可能是你避开了危险,比如,绕开了石头,但也有可能是石头已经不在了。

所以,“不贰过”不是像“不摔倒两次”那样的从结果上讲不再发生错误(绕开石头),而是从原因上讲,根本上改正错误(搬走石头),使再犯没有可能。

”不迁怒,不贰过“已经触及了“仁”的范畴,因为它从根本上要求关爱别人,改进自我。

难怪孔子说颜回以后,就没有看到这样的人了。

但是孔子并不因为这样的事情难以做到,就不给解决方法,他开出的药方是: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学”,不是学历和学识,而是前面所说的,自我能力的发掘和提升。

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论语》读书笔记篇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此刻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思考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能够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十分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思考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思考两次就能够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思考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4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4篇)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4篇)论语读书笔记篇1读了《论语》这篇着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着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论语读书笔记篇2这段时间,我们把《论语》这本书学完了。

还记得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还写着非常大气的两个字——论语。

刚翻开书页,就看到了人物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业,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俗话说: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其中着名的弟子有:颜回,曾子,子路,子贡,管仲……《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国古代名言之一。

全书语言精练,意义深刻,有许多言论被人视为至理名言。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有缺点的话,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我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许果有的话就立刻改正。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啊!《论语》到底写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关学习的学而篇,有关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时我们经常挂于嘴边的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均出自此书。

这些语句随便找个同学都会说上一两句,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论语》里面的精彩语句数不胜数,但我最喜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这句话。

意思是:见到贤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没有他的成就,见到没有贤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个样子。

我一直将这句孔子说的名言刻在心里,半点不敢忘记,因此养成了争强好胜,希望自己也能达到别人一样水平的性格。

《论语》不仅能发人深省,还能使人改变人生观点。

让顽皮不爱学习的人变得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险狡诈的人变得诚实憨厚……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难道还算不上是一本好书吗?《论语》书中记录的有勤学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读书不求甚解的人,陈正之就是那个勤学之人的代表。

他每天以勤补拙,勤学苦练从不间断,人家读一遍书,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由“陈傻子”变成陈才子,成为汉代一位很有造诣的博学之士。

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学而不厌”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勤练书画,特别是在练“捺”方面,废寝忘食。

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给他送饭,在送饭的过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没想到就这个细节竟写出了世间少有的一个“捺”,这是一个巧合吗?正因为米芾那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宋四家”之一。

而曾子则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顾妻子反对,言出必行,说给儿子杀猪就杀,绝不向孩子撒谎,成为后人诚信的楷模。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一部充满深刻哲理的著作,但又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每周五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会开展一节阅读课,专门讲解并诵读《论语》,一则一则耐心地教我们,告诉我们背后的故事。

渐渐的,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重合,老师和孔子一样因材施教,不因为某某学习不好就对他态度不好,一视同仁。

因为老师我第一次走进《论语》,《论语》从而成了我现在最爱读的一本书。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仁和礼”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

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仁”的看法,但都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广博而深刻的内涵。

《论语》赋予了“仁”新的内涵,但在书中,孔子给“仁”下来太多丰富而又模糊的意义,所以试图用一两则语录来诠释“仁”是不可能的,而是要纵观全书,才能对“仁”有些许皮毛的领悟。

老师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有一次监考,我坐在第二排,她没带表,于是问第一排一个同学:“同学,请问现在几点了?”同学漫不经心地回答之后,她依然说:“好的,谢谢。

”感觉老师对《论语》很感兴趣。

我们经常能看见她在早读课上和我们一起大声诵读《论语》,她对《论语》理解很透彻,总能结合实际生活解析,让我们感觉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话依然那么和蔼可亲、那么明晰深刻,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老师每上一则就要求背诵,这段时间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对孔子各个方面有了深入的理解。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

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愧为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他对学习和思考的论述非常精辟,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便会疑惑不解。

说明“学”与“思”结合才是学习的正确途径。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工作中很多人不懂装懂导致了多少失误甚至惨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读书笔记张彦华《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说理深入浅出,语言简洁精炼,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不仅如此,该书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所以其能流传至今,并成为让现代人们所崇尚的做人准则。

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

而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

例如,关于“仁得”等方面。

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第一,关于“仁德”: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进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以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气力。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回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欺侮,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可以谓之仁也。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轻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能够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学生觉得,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

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第二,关于治学:在治学的态度方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治学的方法方面,孔子曰:“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正如一开始所说,“温故而知新”和众所周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对于我们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即“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

”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

第三,关于务政:《论语》中关于务政的思想是“学以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此,《论语》中对务政的标准等方面也作了具体说明。

在务政的对象方面,孔子认为只要懂礼、有道、正直,并具备一定的从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务政。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也就是说,只要人具备一定的参政素质,诸如果断、达理、多艺就可以参政。

在务政的基本要求方面,《论语》亦有所述。

陈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学而》)也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就是因为先生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五种美德。

而这五种美德也间接地说明参与国政的道理。

孔子亦谈了“干禄”之法:“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即:“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

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这则论语适用于仕途,《朱子家训》里就曾说过“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个人话多并不是好事情,很有可能,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而惹来杀身之祸。

做学问,有了问题能够及时地提出来,这是很好的习惯,可是也并不表明这同样适用于官场。

有了疑问,马上提出来,只会让你显得很无知,让别人以为你好欺负。

在治国安邦方面,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有关治国的道理在《论语》中也有重要的位置。

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

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国,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即要治理好国家,君主必须像个君主,臣子必须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这一思想虽然反映了孔子的宗法伦理观念,但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伦理纲常确实起到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

其二,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主要严于律己。

这边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原理。

其三,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即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并讲究信用,取信于民。

同时还要节省俭用,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不违背农时。

只有这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人民的关系。

以人为本,这便是治国之根本。

第四,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这对正在发展中的我们有着教育意义。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处于正在建立人格的时期,正在处于接受知识文化熏陶阶段,所以,人格塑造异常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可称为真正的君子。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然而,从当时乱世的客观环境来说,孔子的学说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实践。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在当时是不得志的。

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方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显学。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有助于个人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水准。

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

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这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