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时的内容。
在本单元的前七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内容,之前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来认识圆锥的特征并探究、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对象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都很强烈,且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对于立体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圆锥的高的认识和体积的公式理解起来还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经历认识圆锥和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环境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圆锥的特征和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出发,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室上课。
在学生操作理解的同时,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观察实物入手,抽象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参与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想象,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和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分析,动手操作以及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在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自主探究,组织练习实践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和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教案冀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及体积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圆锥模型、圆柱模型、沙子或水、尺子、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锥模型,圆柱模型,沙子或水,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物体,如漏斗、甜甜圈等,引发学生对圆锥的兴趣。
2. 探究圆锥的特征:(1)学生观察手中的圆锥模型,描述圆锥的形状、底面、侧面等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顶点到底面的圆心的线段称为高。
3. 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学生尝试用沙子或水填充圆锥模型,观察填充的程度。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3)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锥体积公式:V = 1/3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给定的圆锥模型的体积。
(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20cm,求沙堆的体积。
学生独立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练习1. 必做题:(1)完成教材第66页的“做一做”第1题,画出给定底面半径和高的小圆锥模型。
(2)完成教材第66页的“做一做”第2题,计算给定圆锥模型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体系。
1.让学生复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2.梳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如圆锥的结构、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3.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强调重点知识,提醒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圆锥体容器中的水倒入圆柱体容器中,观察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3.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πr²h,并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4.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加深对公式理解和运用。
-注意: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测量过程和计算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拓展题:思考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圆锥体积的计算。
-提示: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题: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圆锥体积的测量实验,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圆锥体积的计算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圆锥体积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锥体实物,如圆锥形的冰淇淋、沙堆等,激发学生对圆锥体积学习的兴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锥体。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准备:扇形纸片、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学习准备: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结合实物认一认)2、这是什么图形?(圆锥)过去我们对它了解比较少,今天重点来研究它。
3、关于圆锥你想了解它的什么?(特征、表面积、体积)二、研究特征:1、做圆锥(提供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2、自学91也教材,汇报学习结果。
(板书)底面:圆侧面:曲面(扇形)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1、判断练习2、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展示、图片展示三、初步了解表面积:侧面积(扇形)+底面(不做重点)四、探究体积:1、猜测:根据以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底面积、高……借助已有图形剪拼割补……用已有知识推倒公式)2、根据老师提供的用具你会想到怎样测量圆锥的体积。
(1)利用量筒、水(小结公式后验证)(2)利用圆柱体、砂子(试验前先猜测……强调等底等高)3、总结公式(板书)4、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五、巩固练习1、例题12、笑脸题(连线后画出与圆柱体积相等的圆锥的高)3、玻璃厂用卡车运进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周长是31。
4米,高3。
6米,每立方米砂重1。
5吨。
这堆砂子质量是多少吨?六、总结学习立体图形的收获。
《圆锥》教学反思借助《圆锥》这一教学内容为载体,我有机会实践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基于教材的深入探索与研究。
课改以来,新的课堂十分活跃,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相关课,十分重视操作、实验等活动,课堂一派热闹。
【2024版】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圆锥体积教学设计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第一章:圆锥的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包括圆锥的定义、形状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各个部分,如底面、侧面和顶点。
能够比较不同大小的圆锥,并理解圆锥的大小与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圆锥的定义和形状圆锥的各个部分:底面、侧面、顶点圆锥的大小比较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锥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大小的圆锥,并总结圆锥的大小与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圆锥的认识。
第二章:圆锥的底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底面的特征,包括底面的形状、大小和圆锥底面的性质。
能够计算圆锥底面的面积。
2.2 教学内容圆锥底面的形状和大小圆锥底面的性质圆锥底面面积的计算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锥底面的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锥底面的性质,如对称性和圆锥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圆锥底面的半径和圆周率计算圆锥底面的面积。
第三章:圆锥的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高的概念,能够测量和计算圆锥的高。
能够理解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圆锥高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关系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尺子和圆锥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圆锥的高。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的关系。
第四章:圆锥的体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
能够理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圆锥体积计算器计算不同圆锥的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圆锥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圆锥的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分析和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共五篇]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共五篇]第一篇: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复述回顾(二人小组)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学习新课(设问导读)1、圆锥的认识阅读课本23页,回答:这些实物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圆锥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各有什么特征?(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小组交流)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的。
3、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4、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5、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6、小游戏(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圆锥体的认识和计算体积》教案
《圆锥体的认识和计算体积》教案《圆锥体的认识和计算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公式的推导。
2.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和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锥体模型。
2.学具:圆锥体实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水、沙子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圆柱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引出新知识——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2.新课学习:a. 圆锥体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体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归纳出圆锥体的定义。
b. 圆锥体的测量: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体的高、底面半径、母线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c.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后继续学习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设计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作业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测试成绩:通过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圆锥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
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教案冀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教案冀教版第一章:圆锥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基本组成部分。
掌握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圆锥的定义:圆锥是由一个圆在一个固定点(圆心)旋转形成的几何体。
圆锥的组成部分:底面、侧面、顶点、高。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高。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锥的特征。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圆锥的认识。
第二章:圆锥的体积计算2.1 学习目标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能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实例,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讲解: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一些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应用题,加深对体积计算的理解。
第三章:圆锥的面积计算3.1 学习目标掌握圆锥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圆锥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圆锥面积的计算方法: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斜高除以2。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实例,运用圆锥面积公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圆锥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运用圆锥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一些与圆锥面积相关的应用题,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
第四章:圆锥的体积和面积的综合应用4.1 学习目标能够综合运用圆锥的体积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圆锥的体积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讲解:讲解如何综合运用圆锥的体积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体积》教案【精选4篇】
《圆锥的体积》教案【精选4篇】《圆锥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17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教学要求: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
认识圆锥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认识圆锥教学设计(通用11篇)认识圆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实物呈现)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生可能提出: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
这个面是曲面。
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师:这个圆锥高多少?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画图表示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自由测量??汇报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三、课堂总结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教案冀教版
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以及体积计算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圆锥体积计算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圆锥模型(每个学生一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各种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圆锥有什么共同特点?1.2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圆锥的特征。
2. 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2 学生尝试用底面半径和高度表示圆锥体积。
2.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2.4 学生总结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 = 1/3πr²h。
3. 巩固练习3.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3.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应用拓展4.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
4.2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得出答案。
4.3 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5. 总结反馈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 制作圆锥模型,观察并记录其特征。
3. 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圆锥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价:评估学生在应用拓展环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理解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使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圆锥体积公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圆锥模型。
(2)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卡片。
(3)实际问题案例。
2. 学具准备:(1)学生用书。
(2)练习本。
(3)铅笔、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锥的特征。
(2)回顾圆柱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圆锥的特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圆锥的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曲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为高。
3. 学习圆锥体积公式:(1)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与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2)讲解圆锥体积公式:V = 1/3 πr^2 h。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4. 练习与应用:(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2)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公式是否只适用于圆锥?2. 讲解圆锥体积公式的适用范围:圆台、棱锥等旋转体。
3. 举例说明圆锥体积公式在其他几何体中的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结第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和圆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锥的知识。
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作用。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 二、教学过程(一)、依托具体情境,抽象出圆锥形物体以“前置作业1”引入新课,了解学生对圆锥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对圆锥已有的经验,借助实物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感受圆锥的特征与圆柱的异同。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圆锥的知识。
图片学生展示合作完成圆锥的特征并板书,即对学生“前置作业”的整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互相学习,倾听别人成果的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
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学习、提升和明理。
图片(二)、在认识圆锥的基础上动手创作圆锥前置作业2:你能自己动手试着做一个圆锥吗?(需要用到哪些形状的面?)成功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不同作品说理中,类比迁移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是扇形,明白圆锥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形扇形弧长的关系,为后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做铺垫。
(三)、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师: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在哪里?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通过动手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通过让学生找圆锥的高,发现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师: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学生上台动手尝试)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其余同学纠正,理解上下放一块硬板的用处在操作中推理得出:1.两平行纸板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课题: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1页——第33页。
【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特征、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锥水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大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一、进入学习情境1. 开始,回忆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观察课本实物图:铅锤、谷堆、冰激凌等。
(1)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根据这些物体的形状,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引导说出“圆锥”)(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体?(学生举例如路障、喇叭、跳棋)3、师:你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圆锥有哪些特征?拿出圆锥模型,介绍圆锥的特征。
(1)用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后师板书:1、圆锥有一个顶点2、圆锥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个圆形。
3、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一个圆锥的立体图形来,教师画一个不带高的圆锥图。
出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矮),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是由圆锥的什么决定的?(板书:高)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
你想知道圆锥高的哪些知识?1、什么是圆锥的高?2、几条高?为什么只有一条高?3、怎么测量圆锥的高?)问: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读板书)再看第二个问题(1条高)指出高,怎么画?为什么画虚线?所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明确并板书: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它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同学们认真做事的态度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以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说一说它的特征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出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请同学猜一猜,如果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又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形体吗?讲给大家听。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认识圆锥体的特征(1)学生观察后回答。
(2)师: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推导体积公式(1)猜想: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什么形体有关系?有什么系?学生进行讨论: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与圆柱体积有关系。
但是有的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有的说是三分之一,还有的说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2)各组分别阐述理由。
(3)动手做实验:分组活动。
学具:一盆水,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容器(4)要求:各组把关系写出来,把推导出的公式写出来。
(5)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6)学生进行评价哪个结论正确。
(7)字母表示公式:V=1/3Sh(8)教师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例1 一个圆锥的物体,底面积是12.9平方米,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在电脑上解答后互相检查。
2、判断:(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锥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掌握圆锥的性质;3.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4.能够应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锥的定义和性质;2.圆锥的表达方式;3.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圆锥的性质;2.圆锥的体积公式。
四、教学内容1. 圆锥的定义圆锥是由一条线段(母线)和一个封闭的曲面组成的几何图形。
其中,母线的两端在曲面的圆锥顶点上,圆锥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圆锥侧面的每一个点和圆锥顶点连线所形成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2. 圆锥的类型•直圆锥:母线与底面平行。
•斜圆锥:母线与底面不平行。
•下截圆锥:底面为圆。
•上截圆锥:顶面为圆。
3. 圆锥的性质•直圆锥侧面是一个三角形。
•圆锥的母线在圆锥侧面内,即圆锥侧面是圆锥的母线所在平面与其交于圆锥顶点的图形。
•圆锥侧面的高是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圆锥侧面与底面所截得的曲面是圆锥的表面积。
4. 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 = \\frac{1}{3}\\pi r^2h$$其中,V代表圆锥的体积,$\\pi$代表圆周率,r代表圆锥底面半径,ℎ代表圆锥的高。
5. 圆锥的应用圆锥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中的锥形屋顶、动态模拟中的粒子排列、机械中的轴承和齿轮等。
特别是在数学中,圆锥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和组合数学等领域。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操作”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际例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的例子介绍圆锥,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通过图片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圆锥,让学生熟悉圆锥的不同表达方式。
2. 讲解圆锥的性质•介绍圆锥的三角形侧面性质;•介绍圆锥的高及其使用方法;•讲解圆锥的表面积和计算公式。
3. 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提出圆锥的计算公式,并介绍公式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计算,确保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第32页。
1. 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
2. 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圆锥的特征。
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
(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们能试着描述一下吗?学生回答。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师:像你们说的那样吗?学生回答。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
(板书:圆锥的认识)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魔术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教师请同学来说一说。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双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以前的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一些推导体积公式的方法,能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学习的方法。
锥体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知识,这
样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学生达到理解新知的效果。
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首先要依据《大纲》要求,深钻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融于教学活动中,本课“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课本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
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直观又形象。
然后进行分组操作,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
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圆锥体的特征。
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首先采用了面动成体的旋转过程,使学生十分清楚的看到圆锥体形成的过程。
再认识生活中的锥体, 加深对圆锥体的理解。
2、采用合作教学法与自主探究法有机结合。
在体积推导这个环节中,变知识的直接接受为科学的自主探究,变教师的直观演示为学生亲手实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3、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多媒体地辅助教学,逐步地出现有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运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问;以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说一说它的特征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出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请同学猜
一猜,如果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
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又会形成
什么立体图形?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电脑演示形成的圆柱体,学生清晰的看到形成的过程,直观形象。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形体
吗?讲给大家听。
1、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圆锥体的特征
C( 1)学生观察后回答
(2)师: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
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2、推导体积公式
1(1)猜想: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什么形体有关
系?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形成圆锥体的过程。
旋转后出现圆锥体的立体图形,这是动手操作所达不到的效果。
通过多媒体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电脑出示沙堆、铅锤等实物。
这样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初步了解圆锥体的特征。
感受生活的数学化,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
沿底面直径纵切圆锥体,认识纵切面是三角形的面,连接顶点与底面圆心并闪烁,动态演示,吸引学生,再合拢透视出高。
使学生理解高只有一条。
加深了学生对高的理解,此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把圆柱的上底逐渐缩小成为一个点时,就得到圆锥,这个圆锥与原来的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作了铺垫。
学生进行讨论: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与圆柱体积有关系。
但是有的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有的说是三分之一,还有的说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
间。
(2)各组分别阐述理由
(3)动手做实验:分组活动学具:一盆水,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不等咼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容器
(4)要求:各组把关系写出来,把推导出的公式写出来
(5)、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三分之一。
结论: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6)、学生进行评价哪个结论正确。
(7)字母表示公式:V=1/3Sh
(8)教师板书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例1 一个圆锥的物体,底面积是12.9平方米,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在电脑上解答后互相检查
2、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取大的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3)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扩大 3 倍,咼不变,体积就扩大6倍。
()
(4)一个圆锥体积是10.2立方米,
底面积是3.4平方米,求咼是多少。
算式是10.2 - 3.4 - 3 ( )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就一定让学生动手,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电脑出示小组的发现互相评价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节约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证。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一人一机,人人参与学习,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题进行解答,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3、填空:
(1)圆锥体积是15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为()。
(2)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倍。
(3)一个圆锥体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少16立方米,圆柱体积是()立方米,圆锥体积是()立方米。
4、求下面各图形的体积。
(单位:米)
5、一个高是10厘米的圆锥沿着直径切成
两块,表面积增加160平方厘米,求
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多少?
& 一个圆柱体被挖去一个圆锥(如图)锥高是柱高的2/3,底面半径为2厘米,柱高为6厘米,则剩余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从生活中找一圆锥体物体, 通过测量的办法来计算它的体积
学生作完后可以调出其他同学的作业,从而给自己的作业打分,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用电脑上的计算器进行计算,节约时间。
这样结尾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了学生到大自然中运用数学的情趣。
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
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V 柱=Sh
V 锥=1/3Sh
六、教学过程流程图
复习旧知,旋转成圆柱体
圆锥体的特征
归纳小节
五、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旋转成圆锥体
圆锥体实物
课件纵切圆锥体
[课件
圆锥体的高
1
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课件
学生口答
课件
猜想学生分组操作
课件
汇报、交流
圆锥体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单位:门头沟大峪二小
姓名:王惠琴
2004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