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简易版

合集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_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是在课题研究工作结束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而写的书面材料。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开题报告2400字》

《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开题报告2400字》
[2]卢德平.中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从相关定义及研究理论着手,对农村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教养方式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由研究结论对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改善提供参考意见。
大纲:
一、绪论
二、相关概念
(一)教养方式
(二)心理健康
三、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现状
(二)农村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5]Jackson Y, Warren J S. Appraisal,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events: Predicting outcome behavior in school-ag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2000, 71
[6]成彦.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与社会适应状况研究[J].龙岩学院报,2007,25(4)
[7]卢荣梅.生态系统发展观下的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28)
[8]宋广文,周方芳.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
整理文献、确定主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框架→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进行内容编写→调整内容。
研究方法:
文献法。结合知网、图书馆资源等对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整理,丰富本文的理论依据。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家庭教养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传递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一个家庭教养个案研究,深入探讨家庭教养对子女的影响,了解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收集个案数据。

研究对象为一对夫妻,他们有两个孩子,分别为8岁的女儿小华和5岁的儿子小明。

在家庭教养方面,夫妻双方有明显的差异,父亲实施较为严格的教育方式,母亲则更加倾向于宽容和自由。

三、家庭教养的影响3.1 行为规范父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使小华和小明具备了良好的行为规范,他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并在学校和社交场合表现良好。

相比之下,母亲过于宽容的教养方法导致孩子们对自己行为的规范性和责任感缺乏,经常无法自律,需要常常给予引导。

3.2 自信与独立在父亲的鼓励和期望下,小华和小明表现得自信和独立。

他们有能力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和日常生活,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

而母亲的宽容教养方式则使孩子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产生了质疑,缺乏独立性。

3.3 情绪管理父亲对严格的教育方式使小华和小明较为内向、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积累不良情绪。

母亲的宽容教育方式使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畅通,但有时也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

四、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家庭教养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

严格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但也容易带来压力和情感问题。

相比之下,宽容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孩子更加自由和有创造力,但也容易导致规范意识不足和情绪管理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养应该平衡严格与宽容,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同时教导他们遵守规则和责任感。

重视情绪管理和沟通,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与他人良好地交流。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具体而言,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内外部行为问题呈正相关,而温和且支持性的教养方式则与儿童良好行为的发展呈正相关。

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节作用,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引言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它在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目前对于这一关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

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议。

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2.1 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过度严厉的教养方式通常包括严厉的惩罚、控制和压力等。

研究表明,这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内外部行为问题呈正相关。

过度严厉的父母常常对孩子施加过多的限制和压力,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低下以及行为问题的出现。

2.2 温和且支持性的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联温和且支持性的教养方式通常包括关爱、尊重和理解等。

研究表明,这种教养方式与儿童良好行为的发展呈正相关。

温和且支持性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使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行为习惯。

3.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节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外,父母教养方式还可能通过调节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解贫困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在贫困家庭中,父母的温和且支持性的教养方式可以减轻贫困带来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4. 干预措施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干预建议:4.1 提供家庭教育培训通过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了解正确的教养方式,提高其教养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改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方式,促进儿童良好行为的发展。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行为习惯,而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发展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

因此,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项父母教养研究表明,理解和支持是一种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试图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情感,并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一项研究发现,规定和纪律也是一种重要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并且在违反规定时给予适当的纪律。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研究还发现,参与和亲子交流是一种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与孩子的积极参与和亲子交流有助于加强双方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亲子沟通效果。

这种教养方式可以增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社交技巧,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环境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另外,父母的养育方式还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项研究发现,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对教养方式的反应也不同。

比如,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表扬和奖励的影响,而内向的孩子则更容易受到温暖和支持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和支持,规定和纪律,参与和亲子交流都是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

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引言: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了众多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验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孩子成长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认识。

一、不同教养方式的分类与特点1.1 严厉型教养方式严厉型教养方式以严格的规定、纪律和严厉的指导为特点。

父母常常通过惩罚和制约来教导孩子,以求达到约束和教育效果。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增加,缺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1.2 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以宽容、无干涉为特点。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需求缺乏干预和规范,让其自由发展。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心不强,自控能力不足,缺乏自律和自主性。

1.3 民主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注重家庭和谐、平等的氛围,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利,并与他们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2.1 对于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缺乏纪律,进而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失控的情绪问题。

而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2.2 对于学习与认知能力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在追求学业成绩上可能会产生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可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可能让孩子缺乏学习纪律和动力,影响其学业成绩。

相比之下,民主型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对于他们的认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3 对于社交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严厉型教养方式可能让孩子过度害羞或者反叛,对社交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放任型教养方式则可能产生孤僻和孤独的情感困扰。

而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和谐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引言: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养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受到父母个人的性格、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孩子的影响。

一、严厉教养方式严厉教养方式是一种以严格要求和控制为特征的教养方式。

这种方式下,父母通常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并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虽然这种方式有时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如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责任感,但过度的严厉教养往往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二、放任教养方式放任教养方式是一种较为宽松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决策给予较少干预和指导,让孩子自由发展。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也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规矩和纪律感,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民主教养方式民主教养方式是一种平衡和尊重的教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父母会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讨论,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决策,同时也会给予适度的指导和规范。

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独立、负责任的个体。

四、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个人性格和价值观对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性格外向、开放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民主教养方式,而性格内向、保守的父母则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严厉教养方式。

其次,父母的经验和教育背景也会对教养方式产生影响。

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往往会影响他们对教养方式的选择。

五、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严厉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放任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和纪律感不足,缺乏自控能力。

而民主教养方式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在当今社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不仅仅是影响孩子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孩子的行为、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父母制定更科学教育方式、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进。

深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更有助于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政策,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

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将探讨哪种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更为有益。

我们还将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情绪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养方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展望。

2. 正文2.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方法,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指导性教养: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子女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2. 约束性教养:父母在子女行为不当时,进行正确的惩罚和规范,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支持性教养:父母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关心,帮助子女度过难关。

4. 忽视性教养:父母对子女的需求和情感表现冷漠或忽视,缺乏关注和理解。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

家庭教养方式调研报告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关注不断增加。

家庭教养方式被认为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在本次调研中选取了50个家庭作为样本,并对这些家庭的教养方式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形式、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的表现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倾向于采取民主式教养方式。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会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决策。

同时,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引导,给予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其次,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出有自信心、责任心和创造力的个体。

相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自卑、依赖性和无创造力。

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调查了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溺爱、过分控制和过分严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一些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养孩子。

其次,一些家长受到其自身的教育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过去的教育方式简单地传承给下一代,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采取了积极的教养方式,并能够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家庭教养方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为了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技能的培训,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

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报告引言: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亲子互动缺失:部分家长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充分互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2. 过度呵护与溺爱:部分家长过度关心孩子的需求,不让其面对挑战与困难,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3. 惩罚与暴力教养:部分家长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手段,包括体罚和辱骂,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二、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社交能力发展: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亲子互动以及适度的独立性培养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2. 自主性培养:适度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强。

3. 心理健康: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和暴力教养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易导致抑郁、焦虑等问题。

三、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1. 提倡积极亲子互动:家长应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参与幼儿玩耍和学习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2. 倡导适度独立:家长应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幼儿在适当的范围内自主决策与解决问题。

3. 鼓励积极表达:家长应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感受和需求,促进其情绪和认知的发展。

4. 提倡爱理解的教育:家长应注重倾听和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用爱和耐心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结论: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积极改变教育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教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共同为优化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做出努力。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证据。

1. 引言自我调节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不同情境自主地调整自身情绪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这项能力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情绪健康等方面。

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培养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父母教养方式2.1. 作者itat情绪教育父母在情绪教育方面的表现对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教育包括父母在处理自身情绪和引导儿童情绪方面的能力。

研究表明,父母能够积极有效地理解和引导儿童情绪的能力,能够促进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2.2. 作者经pr依赖和控制程度父母在与儿童互动时的依赖和控制程度也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适度的依赖可以给予儿童安全感,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过分的控制可能会剥夺儿童的自主性,导致他们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

2.3. 父母的角色建模父母作为儿童最重要的角色建模者,他们的行为和言论会影响儿童的行为模式。

研究显示,父母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0名学龄儿童及其父母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研究者评估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关性。

3.2. 结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儿童相比,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儿童往往来自于那些较为温暖、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

这些家庭追求良好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以及在冲突和困境中提供积极引导和支持。

4. 结论与启示本研究证明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儿童情绪教育、适度依赖和控制,以及良好的行为建模来促进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引言情绪调节能力是个体在面对不同情绪刺激时,能够有效地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可能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产生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二、方法2.1 参与者本研究共招募了300名年龄在6-10岁之间的儿童及其父母。

其中,男性儿童150名,女性儿童150名。

父母的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有正常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水平。

2.2 测量工具2.2.1 情绪调节能力问卷:采用经典的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四个维度的评估。

2.2.2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采用独立自主研发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括情感支持、严厉监督和放任三个维度的评估。

2.3 程序参与者及其父母被邀请到实验室进行测试。

首先,儿童完成情绪调节能力问卷;接着,父母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所有问卷采用自评方式,参与者和父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三、结果3.1 情绪调节能力的整体水平根据情绪调节能力问卷的评分,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整体水平较高,其中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得分较高,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得分较低。

3.2 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情感支持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严厉监督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而放任教养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无显著相关。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产生了明显影响。

情感支持是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情感支持能够提供儿童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的支持,从而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

相反,严厉监督可能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过度的严厉监督可能限制儿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放任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不明确,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父母养育方式实验报告

父母养育方式实验报告

科学和想象力英语作文800字Science and Imagination: Intertwined Threads of Knowledge and Discovery.In the realm of intellectual pursuits,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stand as intertwined threads, weaving together the tapestry of knowledge and discovery. Science, anchored in rigor and objectivit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world, while imagination, unbounded by conventional constraints, sparks creativity and propels human progress.Science, an organiz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knowledge acquisition, relies on empirical evidence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rough observations, 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scientists unravel the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from the laws of physics to the intricacies of biology. Science empowers us with a deep comprehension of the world around us, enabling us to harness its forces and solve complex problems.However, science thrives upon imagination. Scientific inquiry often begins with a spark of imagination, a hypothesis, or an untested idea. Imagination provides the impetus for exploration, encouraging scientists to question established beliefs, challenge assumptions, and ventureinto uncharted territories. Albert Einstein's r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relativity, for instance, were born out of his imaginative thought experiments and his ability tovisualize the universe in novel ways.Imagination, in turn, is fueled by science. Science provides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upon which imagination can build and soar. By comprehending the laws of nature, imaginative thinkers can envision new possibilities, technologie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 The invention of the airplane,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groundbreaking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all testament to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imagination inspired by scientific knowledge.Science and imagination operate in a symbioticrelationship. Science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imaginative exploration, while imagination drives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nnovation. Leonardo da Vinci, a master of both science and art, exemplified this interplay. His detailed anatomical drawings and engineering sketches demonstrated his meticulous scientific observation, while his paintings and inventions reflected his boundless imagination.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nvergence of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is more critical than ever. As we face complex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pandemics, and 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we need both scientific expertise and imaginative solutions. Cross-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s between scientists, engineers, artists, and humanists foster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at transce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Imagination can inspire scientists to develop breakthrough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engineering, and renewable energy. Science can provide the data and insights that fuel imaginative storytelling, immersivevirtual experiences, and transformative artistic expressions. By nurtu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two powerful forces, we can unlock the full potential of human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Furthermore,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imagination into science education, we can cultivate young minds that are curious, open-minded, and capable of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Similarly, by incorporating science into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we can foste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hat is both scientifically informed and aesthetically enriching.In conclusion,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but rather complementary forces that drive human progress. Science provides the tools and knowledge, while imagination sparks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By embrac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se two essential elements, we empower ourselves to solve the world's challenges,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create a future that is both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profoundly humanistic.。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父母教养方式开题报告引言: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和学习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促进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培养积极的个人品质至关重要。

一、传统教养方式传统教养方式强调家长的权威和孩子的服从。

父母会制定严格的规则和纪律,强调孩子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纪律和自律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创造力受限和自我表达能力不足。

二、民主教养方式民主教养方式注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和沟通。

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责任感不强和决策能力不足。

三、温暖教养方式温暖教养方式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和自信。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和自我中心。

四、自由教养方式自由教养方式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

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也可能导致孩子的自律性不足和责任感不强。

五、混合教养方式混合教养方式是将不同的教养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父母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这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多样化需求,但也需要父母具备更高的教养技巧和灵活性。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教养方式强调纪律和责任感,民主教养方式注重自主性和合作能力,温暖教养方式强调情感健康和社交能力,自由教养方式注重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混合教养方式则是根据孩子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养方式,并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研究报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父母的爱与关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当父母用温暖的目光和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时,孩子会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

相反,当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漠不关心或者用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会感到不受重视和不幸福,甚至可能导致情感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研究表明,温和而有规矩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当父母给予孩子一定的规定和界限,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奖励和惩罚,孩子会学会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

相反,过于放纵或者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无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情绪受到抑制,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再次,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长远的影响。

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塑造了孩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例如,如果父母友善、诚实和乐于助人,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友好、诚实和乐于助人的人。

相反,如果父母不守道德规范或者过于自私自利,孩子可能会学习到不良的行为和价值观。

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因应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而有所调整。

年幼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

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爱与关怀、教育方式、榜样作用以及因应不同阶段的教育都是构建良好家庭关系和培养健康孩子的关键。

因此,家长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其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

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对于理解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分析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一步提供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为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整理,了解国内外在父母教养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采用量表的形式,在儿童家长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探究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3.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儿童,随机分为不同教养方式的组别,通过对比不同组别儿童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分析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会有显著差异,其中积极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表现。

2.相较于过度宽容和压抑型教养方式,民主与温和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3.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依据,指导他们在学校环境中合理开展家庭教育的相关教育活动。

3.为儿童心理健康事业的推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六、研究计划1.阶段一:文献综述(1个月):收集相关文献,阅读和整理文献,编写文献综述报告。

2.阶段二:问卷调查准备和实施(2个月):设计问卷,准备调查材料,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

教师在父母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 孙昊执笔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训练的立达学校教师,从专业的角度,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弥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并帮助父母转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中更尊重孩子,更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孩子更注重沟通和交流。

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并进一步形成具有立达特色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1)教师是父母教养方式转变的指导者。

我校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训练,教师的素质很高,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们比家长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加之师生间的非血缘关系,他们更能从职业的角度比较客观地对待学生。

因此,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往往能够弥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并帮助父母转变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积极地帮助家长改进教养方式,这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父母是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主导者。

我校作为在苏州市很有影响的重点学校,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社区环境良好。

他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很愿意得到老师的指导。

课题组在对101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详见我校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很多家长业余时间的休息方式选择看电视和看书,与孩子的交流明显不够,一半的家长没有读过家庭教育的相关书籍,大多数家长很少听过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后,都会耐心教育,会理智的教育孩子,但很多家长觉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少方法、态度不耐心、缺少时间、知识不够,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得到老师指导、得到专家咨询和聆听专家讲座,这些调查也说明家长非常迫切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因此课题的研究目标也着力于发挥家长在教养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
告简易版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
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

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
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四、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
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二)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儿童会通过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他们的教育影响,形成并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行为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更多的教育、照顾他们,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
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四)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使父母明白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
尤为不利于小学生责任心发展。

(五)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而且温暖、
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横沟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三)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研究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教育科研指导改革实践,用教改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科研。

八、具体读书安排:
(一)书目单:
《儿童发展心理学》王新明著
《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巫惠如著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印小青著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陈陈著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王丽,傅金芝著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毛卫民著
(二)主要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经常做读书不急,写心得体会。

每天固定的时间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四)读书安排:
20xx年12月,阅读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掌握儿童发展心理;
20xx年1月,阅读学习《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熟悉了解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方式方法。

20xx年2月,阅读学习《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
20xx年3月,阅读学习《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九、预期成果:
(一)读书笔记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完成《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20xx年1月,完成《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的读书笔记;
20xx年2月,完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读书笔记;
20xx年3月,完成《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的读书笔记;
(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2月-20xx年3月,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4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
习惯养成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被试与取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EMBU 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依据王新明、巫惠如对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维度分类自行设计),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三年级三个班级的118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118份问卷,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0.68%。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
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3.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由岳冬梅等人经过测试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行修改与设计,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与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该量表由被试独立完成,题目计分方式为: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不确
定”记3分,“经常”记4分,“总是”记5分。

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分别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

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

在本研究中,存在不足,由于小学三年级被试对部分题目不能完全理解,可能会影响某些题目的回答效果。

另外,这几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本问卷中有少许几题是关于兄弟姐妹的,可能不太适合独生子女回答,但是考虑到这几题属于“偏爱被试”这一维度,如果删去,可能会影响到问卷的信度或效度,所以保留这些题目,只是在计分方式上稍作修改。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