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知识总结之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热点知识总结之丝绸之路

2016年04月21日14:01文/王天昊浏览61次

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

∙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

∙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

文科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大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往往社会上的热点,就会成为我们高考中的考点。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联系到我们历史中的知识,丝绸之路也许就会成为今年高考中的试题。那么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1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

大秦。

②意义:

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2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3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

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

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

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

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

2016年04月11日15:03文/王天昊浏览116次

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

∙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

∙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里庄严隆重的的阅兵仪式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了中国这一重要的纪念日。

2015年阅兵式如此重大的事件必然成为2016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同时习近平主席当天发表的重要演讲里面也释放出众多重大的信息,都一定会成为2016年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这次阅兵的背景和意义,在其中给我们不但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也能够理帮助高三考生们理清它的重要性,认真对待这次非常关键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次大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十五次大阅兵,进入21世纪以来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同时阅兵是展映国力的强大、展露装备的先进、展现军人的风采、展示不朽的军魂的伟大仪式,以多种形式铭记家国之殇,深思抗战精神,夯实我们的国家记忆,夯实一个大国的理性和责任。同时向世界人民呼唤着我们追求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

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大型阅兵,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可想而知的是,2016年的高考,“抗战”的相关知识会是高考重点之一,包括今年阅兵的背景、意义等也都会是热点。那么,从2016年高考的命题角度出发,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式会在高考的哪些科目、哪些题型中出现呢?下面各位高三考生们来一起看看专家们的解读吧。

这次阅兵与中国的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同时习近平主席当时发表的关于和平、裁军等重要讲话内容也与高考政治考题息息相关,所以,今天的分析主要以历史和政治考点为主。

1.重要史实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政府代表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

(1)背景

日本: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中国:国共十年内战。

国际: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多采取“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放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③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

⑤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