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大全)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城邦�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
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领域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
西塞罗指出�疆土、人民、权利统治并不足以构成共和国�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其首要理由就是统治的正义性。
共和国的建立和维持就构成罗马政治的核心。
政治哲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研究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是政治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体系的中介环节。
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社会人文科学�有广义、狭义两种不同的内涵。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行为主义革命�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这场变革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理论的模式�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引入政治研究�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重新认识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政治概念的逻辑体系。
行为主义革命结束了传统政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现代政治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开辟了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北京大学外交学考研政治学概论部分真题
育明教育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外交学)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考研参考书目考试科目一:政治学概论专业课一:635政治学概论1.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2. 海伍德《政治学》3.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4.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5. 潘维《比较政治学历史与理论6. 许振洲政治学讲义7.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8. 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9. 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10.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11. 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12. 王联国际政治概论讲义13. 宋伟《国际关系理论》14. 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15. 秦亚青《权利制度文化》16. 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17. 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18.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考试科目二:中国外交专业课二:859中国外交专业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1.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史》2.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3. 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4.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5. 杨闯《外交学概论》6. 熊志勇《近现代中国外交史》7. 《世界知识》期刊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跨国行为跨国行为主体影响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协调国家间关系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
包括跨国行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
协调性,非强制性。
跨国行为的出现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给国际政治增添了新的内容,跨国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性运动由一定的国际组织发起领导的、为特定宗旨而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活动,往往能对两国或多国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促使政府改组,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
当今最著名的是国际恐怖主义运动。
新社会运动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于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主义、和平主义、女性主义、人权运动以及旨在争取少数民族的权利,保护同性恋者权利的运动等等。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参与)【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治参与一、概念题1.政治决策答:政治决策是指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
从本质上讲,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者确定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的特定利益要求及其方式的行为。
政治决策应社会政治生活的要求和政治管理的任务而进行,是政治管理行为实施过程的起点。
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
政治决策具有立法决定、行政决策、司法判定不同的决策形式。
2.政治冷漠[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但在政治行为的研究中,政治科学赋予了它行为方面的意义,借以表示参与行为的缺乏。
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①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②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③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④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
政治冷漠虽然表明了公民一定的政治态度,也可在特定意义上影响政府政策,但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容易出现决策的专断。
而且,如果是因公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采取的政治冷漠,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展为政治不服从,甚至导致政治反抗。
3.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1)政治投票[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2)政治选举[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答:(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动机2.国家3.议会共和政体4.政治民主化5.多党合作制6.政治决策7.利益的构成要素8.政治哲学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要叙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共同特征。
2.政治心理结构因素包括哪些?3.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说明你是怎样形成个人政治价值取向的。
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5.运用国家设置原则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分权制衡原则”。
6.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带来哪些挑战?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及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现阶段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动机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国家答: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3.议会共和政体答: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
2023年10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2.政治的根本问题是()A.政党问题B.国家政权C.阶级关系D.民族问题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权力的载体是()A.阶级B.民族C.国家D.个人4.西方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官僚等级制B.中央集权制C.地主占有制D.领主制生产关系5.在历史上的许多时期,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主要采取的职能方式是()A.说服教育B.监督C.协调D.暴力镇压6.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A.无产阶级专政B.民主集中制C.多党合作制D.政协制度7.最早进行政体类型划分的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希罗多德8.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是()A.公社制B.苏维埃制C.君主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形式是()A.政体B.国家结构形式C.共和制D.议会制10.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A.议会制B.委员会制C.总理负责制D.两院制1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是()A.政党与政权无关B.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C.政党没有政治纲领D.政党是由阶级中所有人组成的1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C.特别行政区制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3.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国内环境C.国际环境D.历史传统14.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A.历史继承性B.整体性C.独立性D.新颖性15.人从获得公民资格到成年的阶段是()A.儿童期B.青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16.政治改革根源于()A.民族矛盾B.政治多元化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党派竞争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A.国体B.国家结构形式C.政体D.国家机构设置原则18.政治发展的动力基础是()A.被统治阶级的要求B.思想变化C.经济变革D.民族问题19.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是()A.跨国公司B.联合国C.主权国家D.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0.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文化)【圣才出品】
第九章政治文化一、概念题1.政治心理[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研]答: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2.政治动机[武汉大学2011、2007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
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3.政治情感(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武汉大学2008年研;)答: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4.政治态度[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5.政治认知[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权力)【圣才出品】
第二章权力一、概念题社会公共权力答: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就全社会共同体来看,社会公共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的。
只有社会公共权力是政治权力,其他范围和层次上形成的共同力量只是社会或政治力量而不构成政治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在原始社会是社会共同体意义上的公共权力,在国家产生后,它表现为国家权力。
由于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利益常常冒充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而剥削阶级政治权力常常以社会公共权力的虚幻形式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公共权力才在本质和形式意义上重新回归全社会的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所具有的特点:①普遍性,它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②至上性,它是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不允许同样范围和层次上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二、辨析题1.政治权力作用过程是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政治后果的过程,所以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与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成正比。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1)政治权力的作用是指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政治权力主体必然要把政治权力施诸社会和其他政治力量甚至自然界。
(2)政治权力作用具有特定的效益。
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相应作用后果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问题。
一般说来,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成本成正比关系。
但是,在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力作用成本与收益之比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权力付出的实际能量、作用层次、作用时间、政治权力客体反作用的能量、方向、时间等等。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使用政治权力的成本成正比,题目中的观点倒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2.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这说明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1)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汇编,历年考题分析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一节 政体的一般理论一、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国家一经产生,即表现为本质和形式的内在统一。
这里的本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体,它表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所谓的国家形式,即一国统治阶级实现本阶级权力的方式,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而政权组织形式则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在国内理论界,通常将政权组织形式等同于政体。
但是我们认为,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之间尽管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政体侧重于体制,而政权组织形式侧重于机关。
应该说,政体与政权组织分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政体是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和概括,政权组织形式则是政体的具体化。
政体是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观架构,而政权组织形式则是这一宏观权力构架的具体化。
同一政体由于自然、地理、民族等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可能具体化为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中,一般说来,国体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但两者的关系常常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类型,不仅取决于该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而且受到该社会所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以及文化条件的制约。
同一性质的国家,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国家可能有着大致相同的政体形式。
可见,政体的具体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它并不像国体那样直接明确地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
与表现为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相互关系的政权组织形式不同,国家结构形式常常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关系。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形式,取决于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是历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彼此冲突、磨合的结果。
孙关宏政治学浙大真题考研
参考书:孙关宏等主编,《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
欢迎报考浙江大学2012年政治学概论真题一、简答题1政治文化的特性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包括哪几种类型?3相比较一般社会组织,ZF组织具有哪三面质的规定性?4现代政党的政治功能有哪些?5衡量政治发展的指标包括哪些方面?6美国政治学家柏杰斯提出的政体分类的四项标准是什么?二、论述题1、2005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倡议。
什么是和谐世界的基本含义?论述构建和谐社会重要主张的重要意义?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参考书目是《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沪宁201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一、简述题1、社会决定国家的内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发展的两大贡献3、政治形式与统治内容的关系4、为什么说原则性和灵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和策略的灵魂5、如何理解民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6、现实的人的基本概念二、论述题7、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和平方式思想的内容。
8、政治发展多样性的含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与的现状,谈谈如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参考书目是《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沪宁200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一、简答题1、政治活动的主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2、如何理解国家是有组织的暴力3、如何理解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4、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5、如何理解政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首要性6、如何理解社会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二、论述题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最基本的原理包括哪些8、如何理解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思想灌输?在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灌输参考书目是《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沪宁2008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有阶级性”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3、如何理解“政治权力产生于经济权力”?4、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基础对民主的决定作用?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6、什么是战争与社会革命的本质区别?二、论述题7、如何理解政治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8、什么是政治文化?试论述政治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并谈谈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014年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规划,历年真题分析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节政治文化的发展一、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以观念形态出现的政治文化,既是历史发展进程的现实性反映,同时也是人们思想观念代际传递、不断沉淀的历史继承。
历史继承性决定了政治文化发展背后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而现实性则决定了政治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
(一)政治文化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文化的世俗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文化世俗化意味着人们世界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角色定位标准的深层次变迁,如果说传统社会人们是以笼统的标准观察客观事物,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那么,文化世俗化的现代社会,人们能够以明确的、中立的方式观察事物,在评价和录用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现代世俗文化注重的是个人的成就,而非世袭门第。
参与型政治文化则意味着作为现代政治主体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将日趋活跃,他们从先前政治生活中的消极服从者开始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二)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动因;二是外部动因1、内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和知识信息流量的增加等方面。
现代化意味着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遭到否定,个人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也开始由原来的消极服从的“臣民”觉得向现代公民角色转化。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和科学知识的不断推广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认识和控制周围的环境。
从听天由命到理性自觉,个人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得到空前启蒙和强化。
主体意识的觉醒改变了传统社会人们与政治权位之间的关系模式。
文化日趋走向世俗化,人们对政治权威的忠诚不再是出于某种神秘的彼世信仰或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将政治权威改善自己生存境遇的能力作为给予支持的条件,与此同时,政治权威也将自身的正当性建立在满足民众福利要求的基础之上。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信息流量的扩大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现代公民越来越意识到政治系统与自身福利的内在相关性,并相信自己能够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而采取行动,改变政治系统于己不利的政策输出。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十章国际政治一、概念题1.国际政治格局答:国际政治格局指在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的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
其基本含义有:(1)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3)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这种组合和构成的基本含义是:①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总体组合和构成;②它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构成的;③它是指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总体形态和现实面貌。
2.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答:国际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有:①普遍性。
这种普遍性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②共识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建立在大多数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普遍共识基础上的。
③应然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应该遵循的规范,因此,它们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价值主张。
④约束性。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对于国际准则行为主体具有相当的约束力,这种约束既体现为道德性约束,又体现为实际性约束。
由于国际政治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权威,因此,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只有不同程度的约束力,而不具有强制力。
3.国际政治(河北大学2010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2006年研)答: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3)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4.国际法(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它是国家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原则、规范和制度的总和。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治发展)【圣才出品】
第八章政治发展一、概念题1.政治发展(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答: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
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
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2.政治革命(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3.政治改革(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2008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答: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4.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
北大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参考,历年真题解析,考点汇总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四章 政 体第二节 政体的基本类型一、君主制与共和制按照传统的政体分类方法,现代国家的政体类型主要包括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君主制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世袭君主手里的政体形式;而共和制则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规定相应任职期限的政体形式。
由于各国具体条件的差异,同一政体在各国可能表现为不同政权组织形式。
例如同样是君主制,由于君主权力受到的限制不同,而使该政体下的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差别。
在二元君主制下,君主的权力尽管受到宪法的限制,但仍然握有相当大的权力:君主与议会属于相对独立的两大权力系统;君主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他不仅有权任命内阁,而且有权任命议会中的部分议员,其行政不受议会的约束,有权否定议会决议,甚至解散议会;国家宪法由君主钦定。
这一政体一般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势力比较强的国家,如摩洛哥、约旦、沙特阿拉伯以及一战前的德国和二战前的日本等过。
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征在于: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严格限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君主只是礼仪上的象征性国家元首;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产生,向议会负责,如果内阁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组织选举。
这一政权组织形式一般都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但仍然保留着君主制的某些传统的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以及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共和政体也因各国政治、经济以及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制集中。
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
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重点笔记,北大、人大、北外国关院考研真题汇编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五章 政 府第一节 现代政府的内涵与职能一、政府的基本含义政府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政府”概念仅仅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广义的“政府”则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本章所谓的“政府”是实体意义上的,而且主要是通过对其功能分析来认识它的机构。
政府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统治制度,这些制度确立了统治者彼此之间以及统治者同政治反对派之间、同行政机构的职业官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
同时,它也帮助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互相关系的方式,尽管政府及统治的实际运行同时也受正式制度之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府是国家必不可少的结构与功能要素,它是国家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
国家涵盖政府,政府却不能涵盖国家;国家是上位概念,政府是下位概念。
两者是一种隶属关系,而非平行关系。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福利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国家是由人口、土地、主权和政府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土地,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在于是否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
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要通过政府,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政体)【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体一、概念题1.民主共和政体[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其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定任期制。
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主要可分为:①议会制共和政体。
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
②总统制共和政体。
在总统共和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③委员制政体,其典型国家是瑞士。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
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特点包括: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③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议会共和政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研]答:议会共和政体是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2.行为主义革命3.政治关系4.国际组织5.政治参与6.国家结构形式7.政治社会化8.国体和政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6小题,共60分)1.简述学术界关于政治学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2.为什么说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在施诸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政体的划分标准和政体的主要类型。
5.政治冷漠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唤起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6.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三、综合题(每题25分,2小题,共50分)1.针对最近频发的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请你分析一下如何从政治改革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实际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8小题,共40分)1.政治答:政治是指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定义有三个基本点:(1)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这就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基本特征;(2)它强调只有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科学地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即政治关系。
一方面,它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从社会关系层面来把握社会政治现象。
另一方面,它指出政治的本质内容应包括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种基本关系,而不仅仅是政治权力这一个方面的内容。
2.行为主义革命答:二战结束后,沉寂已久的政治论坛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政治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在反思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有关政治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战后十几年中,这些反思与创新逐渐会继成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内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行为主义革命”。
北大国关学院考研真题-北大中共党史考研真题答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真题——2016年政治学概论真题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5:1—30: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2、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参考书(育明考研资料)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参考书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
八六贰)。
3.海伍德《政治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重点把握书中)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点掌握各种..)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其中内容重在理解和记忆作者的.......)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专业名称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推免生①政治(100分)②英语(100分)③政治学概论(150分)④国际关系史(150分)听力:全校统考(3分计入总分)面试:①进行自我介绍及相关问答②抽取专业试题,进行专业、学术相关问题问答(无准备时间)2013年4人2014年5人2015年5人2013年7人2014年7人2015年6人10.宋伟《国际关系理论》(重点掌握其中涉及到的......)11.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非常重要,比较全面的各流派国际关系理论讲解)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本书基本上囊括了世界民族部分试题的大部分重点)13.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常考内容,重点掌握政治伊斯兰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课程分阶段授课内容(育明授课规划)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深入解构核心参考书,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一、一、概念题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理想国》共十卷。
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
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
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
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
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
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
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
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
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⑤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大量边缘学科;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阶级分析方法[人大2015年研]答: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实际是其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群体划分和社会力量意义上的延伸。
因此,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力量构成了阶级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阶级力量之间围绕着统治地位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构成了阶级社会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内容。
政治研究中的阶级分析,就是要运用阶级学说说明政治现象,要“把政治冲突归结于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就是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力量的构成状况、各阶级的基本特性、政治要求和主张等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政治的走向和规律。
5立法权[华中师大2019年研]答:立法权是指社会公共权力中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
就其本质而言,立法权是集中社会全体成员或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和利益要求,形成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权力。
立法权在社会公共权力中具有首要的地位。
立法权力运行的主导价值是民主。
除了制定、修改或废止法规、法案的权力之外,立法权中常常还包含着对行政和司法权力进行监督的权力,以保证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得到贯彻,并规范行政和司法权力的运行。
6政治权力[广西民大2018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武大2013年研;中传2012年研;四川大学2012年研;中国科大2011年研;中国政法2010年研;华东政法2010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权力。
就既定的社会来看,在各种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社会的共同力量在常态下往往是大于其他力量并且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因此,通常的政治权力即是指这种社会公共力量。
政治权力是人们在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其所要实现的社会群体的共同要求,对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实现各自利益的行为的规约,构成了政治权力形成的共同利益基础。
7分权制衡[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2年研]答:分权制衡,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机构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的的一种原则。
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分权制衡原则作为资产阶级构建政权的组织原则,既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也具有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
8国家[辽宁大学2015年研;湘潭大学2014年研;江西师大2014年研;青岛大学2013年研;浙江师大2013年研;广西民大2012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答: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
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
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9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2年研]答:福利国家是指国家以社会总体利益的代表的身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矫正社会自身所固有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的趋向,并以此作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手段的国家。
福利国家的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的新政是实行福利政策的重要尝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使福利政策成为福利制度,从而发展成为福利国家。
但是,福利国家是在保证垄断资本控制生产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权力对于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而调整社会阶级矛盾的办法,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10封建制国家[东财2014年研]答:封建制国家是指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其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阶级的专政。
封建国家是在封建地主所有制基础上,以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经济和人身奴役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其在组织制度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封建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君主所有,封建国家的组织结构一般呈现金字塔形;②封建国家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对全社会的政治控制,常常设置极为庞大的官僚机构,同时,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本质取向在国家组织制度上集中表现为官本位取向,促使人们更多地竞争和谋取官位;③封建国家把全社会组织并且融进政治生活,从而使政治组织与社会生活同一化,由此加强了对全社会的封建专制控制。
11民主集中制[华中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2年研]答:民主集中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
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包括两个过程:①方方面面利益和要求表达与协调的过程;②经过协调的各方面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的过程。
民主与集中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
在国家机构组织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①国家机构的组成遵循民主原则;②国家权力的贯彻执行遵循集中统一的原则要求;③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12国家元首[对外经贸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5年研;东财2014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武大2013年研]答: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的设置既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分工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甚至是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
国家元首的职权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13政党制度[兰州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大2017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中传2014年研;河南师大2014年研;湘潭大学2013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武大2010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燕山大学2010年研;华东政法2010年研]答:政党制度又称政党政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党制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统治需要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14政治参与[外交学院2019、2015年研;兰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辽宁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大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2013年研;武大2013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答: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