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数学教案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1、出示例5“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学生讨论交流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
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
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
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
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日答)4:3=2:1.5X:4=1:2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
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五、课堂小结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及答案练习题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一、 填空题。
1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 )。
2. 18: 6 = 24: ( ) = ()- 3 =()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
3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外项是 4,另一个外项是(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4.5,另一个内项是( )。
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33,另一个内项是7.在比例3: 12= 6: 24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6,第二个比的前项应(),立。
&在比例尺是1 : 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 7厘米,实际距离是()千米。
二、 判断题。
1 •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2.任意两圆各自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才都可以组成比例。
()3 .在一张地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0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 50。
() 4. x : 16= 7: 6,求x 的值叫做解比例。
() 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积的差是 0。
()6.在比例尺是 & 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红段表示零件实际长 16厘米。
()三、 计算题。
1. 解比例。
1 21(1)4 丄:1- = 1丄:(4- x )2 7 3⑵丄:丄(15-x ) :23 7班级姓名 ________)。
( )。
比例才能成2. 依照条件列比例,再解比例。
(1 )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比等于2与x的比。
(2)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比等于3与x的比。
(3)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比等于分子是1的最大真分数与x的比。
四、应用题。
1. 在比例尺是1 : 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南京的铁路长是5厘米,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用了8小时,求火车的速度。
2 .一个轴承图的比例尺是4: 1,如果在图上量行长是34厘米,实际长是多少?3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北京开往韶山,20小时后到达,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为35厘米,请你算算这幅地图的比例就。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解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解比例-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是围绕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解比例进行讲解。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对比例的认识、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通过已知比例求未知量的计算方法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掌握比例的概念,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掌握常见的比例计算方法,包括已知比例求未知量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题目。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例的表示方法和常见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应熟悉教案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演示板书;•学生准备:学生应熟悉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预习本节课。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比例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牛奶和水的比例是2:3,班里男女比例是1:2等等。
第二步:比例的表示方法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如用冒号“:”表示、用百分号“%”表示等。
第三步:比例的计算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比例的方法,如已知两个比例项之一和它对应比例项的值,可求得另一个比例项的值等。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在教学中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比例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五步: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并督促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2.3 教学注意事项•教师应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做好分析和准备;•教师应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具体应包括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
三、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做如下反思:•教学过程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难点和重点的讲解是否充分、详尽、生动;•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和理解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6讲:解比例及比例尺(教师版)
解比例及比例尺【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梳理】一、解比例1、比有四项,知道三项,就可以求出未知的一项。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
2、解比例步骤:①、先写出比例;②、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乘法方程;③、最后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比例尺的意义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关公式:①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②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③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可以相互转化。
3、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这类比较简单的题目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①、将千米转化为厘米时要在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5个0;②、在求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0的个数,多数一数、想一想,细心。
三、比例尺的应用(1)注意比例尺的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一般比例尺的单位是厘米,而题目往往会给出以千米做单位的比例尺。
如40:1千米4000000:1=厘米。
(2)因为图上距离是比例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例的后项,所以当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时,表示设计图纸大于实际物体,如比例尺是1:10(经常在精密仪器、化学领域中出现);当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时,表示设计图纸小于实际物体,如比例尺100:1(比如设计一栋教学楼)。
【特色讲解】题目类型一:解比例【例题1】x :2002:80=,那么x 是( )A .800B .5C .80D .5.0练习1:在3112=a 中,a 的值是( ) A .2 B .4 C .6 D .8练习2:解比例:1:23=x ,=x ( ) A .6 B .5.1 C .7.0 D .9题目类型二:比例的应用【例题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7: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 .7:2 B .21:6 C .49:4 D .2:7练习3:一个长cm 4,宽cm 2的长方形按1:4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2cmA .32B .72C .128练习4:如果4332⨯=⨯B A ,()0均不为、B A ,那么A ( )B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题目类型三:比例尺【例题3】把一块三角形的地画在比例尺是50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三角形的底是12cm ,高8cm ,这块地实际面积是( )A .2480mB .2240mC .21200m练习5:图上距离10厘米的地图上,比例尺是1000:1,表示实际距离( )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4、解比例》 (共16张PPT)
X cm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13.5 :6 = X :4 6X = 13.5×4 6X=54 X=54÷6 X=9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 9 厘米。
13.5cm
做一做
解下面的比例.
1 2
∶
1 5
=
1 4
∶x
解:
1 2
x=
1 5
×
1 4
x=
1 5
×
1 4
1 ×2
x=
1 10
2
试一试
解比例
1.2 75
25 :200 30 :250
25×250=6250 200×30=6000 25:200 和30:250不能组成比例。
(2)按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 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25 :200 蜂蜜:水
解:设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χ毫升。
25 :200=χ: 300 200χ=300×25 χ=7500÷200 χ=37.5
答: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37.5毫升。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102021/3/10Wednesday, March 10,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02021/3/102021/3/103/10/2021 12:33:0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02021/3/102021/3/10Mar-2110-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02021/3/102021/3/10Wednesday, March 10,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02021/3/102021/3/102021/3/103/10/2021
苏教版六年级解比例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解比例练习题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下面将解析苏教版六年级解比例练习题。
练习题一:小明参加数学竞赛,他答对了40道题,答错了8道题。
要求:1. 求小明答对题目的比例;2. 若总共有100道题目,求小明答错的题目数量。
解析:1. 小明答对题目的比例为:答对题目数量 / 总题目数量 = 40 / (40 + 8) = 40 / 48 = 5 / 6。
2. 小明答错的题目数量为总题目数量 - 答对题目数量 = 100 - 40 = 60。
练习题二:一根长10cm的细杆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为8cm。
要求:1. 求细杆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与细杆长度的比例;2. 若一根高楼的影子长度为48m,求该高楼的实际高度。
解析:1. 细杆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与细杆长度的比例为:影子长度 / 细杆长度 = 8 / 10 = 4 / 5。
2. 高楼的实际高度与高楼影子长度的比例与细杆影子长度与细杆长度的比例相同。
设高楼实际高度为x,则48m / x = 4 / 5,解方程得x = 48m * (5 / 4) = 60m。
练习题三:某商店原价出售一种商品,现在进行打折促销,折扣为2折,即原价的20%。
要求:1. 求打折后的商品价格;2. 若现在购买该商品折扣后仅需支付18元,求原价。
解析:1. 打折后的商品价格为原价 * 折扣 = 原价 * 20% = 原价 * 0.2。
2. 原价 * 0.2 = 18元,解方程得原价 = 18元 / 0.2 = 90元。
通过以上三个例题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解比例题一般可以根据一些已知条件,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未知量。
对于比例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关系的含义,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相应比例关系的方程式,最后通过方程求解未知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比例题时,要使用正确的比例单位,同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数值运算和单位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比例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解比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比例。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如,3 : 4 = 6 : 8,这就是一个比例。
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那么,解比例又是什么呢?解比例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比例:x : 2 = 3 : 6,要求出 x 的值,我们就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因为两个内项 2 和 3 的积是 6,两个外项 x 和 6 的积也应该是 6,所以 x = 6÷6 = 1。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25 : x = 5 : 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5x = 25×85x = 20x = 20÷5x = 4解比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方程求解的过程。
我们把比例式转化为等式,然后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项的值。
在实际解题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比例关系,确定已知项和未知项。
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准确地列出等式。
在计算过程中,要仔细,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解比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地图上,比例尺就是一个比例。
如果地图上的比例尺是 1 : 10000,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 5 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多少呢?我们可以设实际距离是x 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以列出比例:1 : 10000 = 5 : x然后解这个比例:x = 5×10000 = 50000(厘米)因为 1 米= 100 厘米,所以 50000 厘米= 500 米再比如,我们在调配溶液时,如果知道溶质和溶液的比例,以及溶质的质量,就可以求出溶液的质量。
假设某种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比例是 1 : 10,已知溶质的质量是20 克,设溶液的质量是 x 克,可以列出比例:1 : 10 = 20 : x解这个比例:x = 20×10 = 200(克)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解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求出未知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专项~解比例计算题【含答案】
参考答案:
1.x=
8 7
;x=5;x=
9 5
【分析】(1)把原式化简为 70%x= 4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70%即可; 5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化为乘积式 0.9x=2×2.2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
时除以 0.9 即可;
(3)根据等式的性质,先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 1 x,再同时减去 2 ,最后再同时除以 1 即可。
解:40%x=5+15
40%x=20
x=20÷40%
x=50
(1-25%)x=36
解:0.75x=36
x=36÷0.75
x=48
1 7
∶x=
9 14
∶
3 2
解: 9 x= 1 × 3 14 7 2
9 x= 3 14 14
x= 3 ÷ 9 14 14
x=
3 14
×
14 9
x=
1 3
4.x=0.6;x=20;x=130
6∶x=
1 5
∶
1 2
15.解方程。
7= x 12 72
0.75∶x=3∶28
21 16
∶
5 18
=
27 20
∶x
16.求未知数。
x∶
1 4
=4∶
4 3
x = 25 6 30
4 3
∶x=0.75∶1.8
17.解比例。 25∶7=x∶35
(x+2)∶2=21∶6
3= x 8 64
18.解方程。 12 : x 2.4 : 1 6 13x 9.9
3x=1.5
x=1.5÷3
x=0.5
x-60%x=48
(教案)第四单元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解比例-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写法。
2. 能够准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根据所给条件列比例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复杂问题,正确地列比例式。
教学内容:一、引入新知识教师采用图片、物品比较等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重量、长度等差异,让学生体验“比较”的概念。
引出比例的概念,并给出比例的定义。
二、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写法1、引导学生回顾物品的比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比较”这个概念。
2、给出比例的定义:若a,b两个数(a,b≠0),它们之间的比值为a: b,则称a与b成比例。
3、引导学生理解比例中冒号的含义,让学生找出一些实际问题来确定比例。
三、比例的性质1、比例具有比例反比例的性质。
2、比例的两端与它们的倍数成比例。
3、比例中求和与求商的运算次序可以交换。
四、解比例的方法1、基本思想: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非零数,保持比例不变。
2、例题:(教师可通过黑板、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例题)五、实际问题应用1、引导学生先画出实物比例图。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比较,提供解决思路,让学生再试着设计解决方案。
六、拓展练习提供多组例题,让学生自行练习,并逐一检查答案,并根据练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七、总结通过总结课上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结构,体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度,发现并解决你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巩固和拓展新的知识技能。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解比例》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的理解和解比例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和特点。
2.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组成。
2.解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他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比例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比例的定义和组成,解释比例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些例题,展示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解比例题“已知比例2:3=4:x,求x的值。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解比例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解比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收集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比例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教材分析: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在一个单元里同时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结构都保持不变,比例能够准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
全单元编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例2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例3 比例的意义例4 比例的性质例5 解比例例6、例7 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价值;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课时:7课时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苏教版
-解释比例的定义,如“两个比例相等”,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实质;
-通过图形、表格等多种方式展示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
-以实际例子说明比例尺的意义和用法,如地图上的比例尺。
2.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中项与两端项的关系,即如何通过已知比例中的部分数值求解未知数;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能够较快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特别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在讲解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掌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积极。我发现他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在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成果分享,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表达和倾听。
5.通过比例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关系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学会使用交叉相乘法和求比值法解比例问题;
-能够将比例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方程求解;
-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
【典型例题系列】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四单元比例计算篇(解析版)苏教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四单元比例计算篇(解析版)编者的话:《2021-2022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和专项练习两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专题是第四单元比例计算篇。
本部分内容考察比例及解比例,主要为与比例有关的计算题型,考点和题型稍多,建议作为本章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十二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比例的意义及判断。
【方法点拨】 1.比例的意义:(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三种常见形式: (1)比例式: 例如:80:2=200:5 (2)分数式: 例如:5200280(3)乘积式: 例如:80×5=200×2 【典型例题】能与14∶15组成比例的是( )。
A .4∶5 B .5∶4C .15∶14D .6∶10解析:B 【对应练习1】下面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
A .8∶3 B .15∶40C .0.2∶0.6解析:B 【对应练习2】下面( )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A.4.5,3,12和1.5 B.2,3,4和5C.1.6,6.4,2和5 D.12,13,14和16解析:D【对应练习3】下面各比中,与11:75能组成比例的是()。
A.5∶7 B.11:57C.7∶5 D.0.7∶0.5解析:A【考点二】已知比值,求比例。
【方法点拨】此类题型,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前一个比不知后项,后一个比不知前项,就用比的前项除以比值,即可求出前一个比的后项,用比的后项乘比值,即可求出后一个比的前项,最后再写出比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的意义: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知识点一:圆柱、圆锥的认识相关概念:①圆柱由一个上底面、一个下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上下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②圆柱的高:上下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相等。
③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④圆锥的高:圆锥的定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圆锥只有一条高。
知识点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①假如是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a,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b 就是圆柱的高h。
长方形的面积S=a×b=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②假如是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既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也等于圆柱的高h,也就是说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S=a×a=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h或者=2πrh或者=πdh知识点三: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组成,计算方法是S表=S侧+2S底,因为S侧=Ch,S底=πr2,所以S表=Ch+2πr2=2πrh+2πr2用乘法分配率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2πr(h+r)知识点四: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掌握: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长方体=S底×h,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S底×h,长方体的底面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的底面积是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
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