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与提高】课本P88 挑战自我
五、课外拓展:
1、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做一位消防设计师,将所学的防火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2、家庭用煤做燃料时,为什么做成蜂窝煤?
3、家庭煤气泄漏应采取什么措施?
①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探究,参与讨论、分析,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
③通过课前的两个科学小调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感受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④通过探究实验和师生互动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探究过程并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⑤从燃烧的利用到利用不当会引起火灾,体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中的作用,并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⑥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又注重学生调查探究以及实践能力的评价,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3、从“燃烧的利用到利用不当”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燃烧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体现了化学与生命、自然、社会的关系。
4、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加工性地再创造,实际教学中,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教师演示:
1.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模拟实验、科学小调查、录像等);
2.粉尘爆炸实验(金属罐、塑料瓶、蜡烛等);
3.扑灭棉布着火实验(棉布、灭火器、酒精)。
学生分组:
白磷、红磷、热水、碳酸钠、盐酸、蜡烛、烧杯、铜片、导气管、锥形瓶等。
多媒体课件在引课等环节中使用,实验仪器将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这两个环节中得到应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作者:青岛五十…文章来源:青岛五十中李洪波点击数:1200更新时间:2006-10-21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本课题的难点不多,主要是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且生动形象,学生兴趣较高,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希望了解化学,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取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2.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四、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本课题教学设计抓住化学课程的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涵括了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六个要点:
2、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补充磷燃烧的实验作为学生探究实验,并且补充了实验用品,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不仅熟练掌握了有关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巩固验证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上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本节课需45分钟完成。
要对学生分组, 4人一组,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负责引领同学实验和讨论,提高同组同学学习积极性。
四、收获与提高:
【收获与体会】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本节课在技能、方法、能力、情感等方面还有哪些收获呢?
【反思与小结】(收获、体会、方法、……)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生活中燃烧的实例,并能作出简单的燃烧要具备的条件的推断。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内容建立在学生对燃烧已有一定基本常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理论知识,但已具备朴素的直观经验。为此,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百度文库识与技能】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
2.通过对灭火原理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小调查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认识生活中的化学;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在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在本课题中,燃烧的实例,可以借助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加以理解;燃烧的条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学生经验型的逻辑思维的结合加以理解。因此,教材内容的这种设置方式,恰好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关键信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使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建构。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开始,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自己的生活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五、课外拓展:
1、调查与研究(让学生做一位消防设计师,将所学的防火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2、家庭用煤做燃料时,为什么做成蜂窝煤?
3、家庭煤气泄漏应采取什么措施?
①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探究,参与讨论、分析,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
③通过课前的两个科学小调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感受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④通过探究实验和师生互动实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探究过程并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⑤从燃烧的利用到利用不当会引起火灾,体现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中的作用,并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⑥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又注重学生调查探究以及实践能力的评价,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3、从“燃烧的利用到利用不当”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燃烧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体现了化学与生命、自然、社会的关系。
4、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加工性地再创造,实际教学中,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教师演示:
1.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模拟实验、科学小调查、录像等);
2.粉尘爆炸实验(金属罐、塑料瓶、蜡烛等);
3.扑灭棉布着火实验(棉布、灭火器、酒精)。
学生分组:
白磷、红磷、热水、碳酸钠、盐酸、蜡烛、烧杯、铜片、导气管、锥形瓶等。
多媒体课件在引课等环节中使用,实验仪器将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这两个环节中得到应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作者:青岛五十…文章来源:青岛五十中李洪波点击数:1200更新时间:2006-10-21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本课题的难点不多,主要是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且生动形象,学生兴趣较高,是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希望了解化学,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取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2.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四、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本课题教学设计抓住化学课程的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涵括了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六个要点:
2、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补充磷燃烧的实验作为学生探究实验,并且补充了实验用品,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不仅熟练掌握了有关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巩固验证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上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本节课需45分钟完成。
要对学生分组, 4人一组,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负责引领同学实验和讨论,提高同组同学学习积极性。
四、收获与提高:
【收获与体会】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本节课在技能、方法、能力、情感等方面还有哪些收获呢?
【反思与小结】(收获、体会、方法、……)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生活中燃烧的实例,并能作出简单的燃烧要具备的条件的推断。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内容建立在学生对燃烧已有一定基本常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理论知识,但已具备朴素的直观经验。为此,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百度文库识与技能】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
2.通过对灭火原理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小调查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认识生活中的化学;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在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等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在本课题中,燃烧的实例,可以借助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加以理解;燃烧的条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学生经验型的逻辑思维的结合加以理解。因此,教材内容的这种设置方式,恰好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关键信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使学习者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意义建构。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开始,从生活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自己的生活常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