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合集下载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关心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

如此的安排,既突出表达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进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看、明白得,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把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欢乐。

3、教学重点: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看、比较、摸索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

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此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关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存,而且学生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生疏,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

然而关于图形差不多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施凤莲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复习数值比例尺,引出放大、缩小两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

2、学会用方格纸把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两个简单图形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深化理解放大、缩小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缩小的原理,利用方格纸把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2、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1、在理解“放大和缩小”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组合图形是不是相似图形进行正确判断。

2、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自行设计漫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审美意识。

我利用课件,创设一种师生交流、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总结,发现数学奥秘,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引出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在数值比例尺中,有一种是放大(扩大)比例尺,一种是缩小比例尺。

出示: 2:1 1:3 两种比例尺让学生辨别板书:放大缩小二、创设情境,点明课题课件:(观察蜜蜂外形结构放大图,拍摄天安门城楼,“你好棒”放大字样,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教师讲课用幻灯机投影,小朋友利用灯光做影子游戏)提问:这些图片中,哪些是物体缩小,哪些是把物体放大?我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下面我们就要学习简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板书补充完整)三、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课件: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提问:你能按2:1画出它们放大后的图形吗?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把原图中相对应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方格纸,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指名口述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同时使用动画课件展示过程)质疑:三角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也为原来的2倍呢?学生讨论后得出:1、量一量,用直尺量出原图斜边长和现图斜边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3、展示学生杰作;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

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共14张PPT)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共14张PPT)
C
1∶3
1∶3
1∶9
2∶3
2∶3
4∶9
2∶1
2∶1
4∶1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6∶4
= 1.5∶1
= 3∶2
1.5
1
3 2
(3)填表。
正方形A与正方形B
正方形A与正方形C
正方形B与正方形C
边长之比
周长之比
面积之比
1.画一画,填一填。(1)把正方形A按3∶1放大,得到正方形B,画出正方形B。(2)把正方形B按1∶2缩小,得到正方形C,画出正方形C。
练一练
2
6
3
B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六年级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放大和缩小现象。
1cm
1cm
3
2
按2∶1画出这个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图1
图2
图3
12cm²
6
4
1cm
1cm
4
3
2
3
按2∶1画出这个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画出这个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图1
图2
图3
12cm²
6
4
1cm
1cm
4
3
2
3
2 ∶ 1
4
2
8
4
6
3
1
2

2∶4
= 1∶2
1∶2
1
2
练一练
2.方格图中,图( )是图 ①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 )∶( )放大的。
4
2
8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直观操作五、教具、学具准备:16开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2、联系生活实际。

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区分图形大小变化前后的关系。
举例:以正方形为例,讲解边长放大或缩小2倍时,图形大小如何变化。
(2)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掌握对应边比例关系、面积变化等特征。
举例:放大或缩小一个正方形,对应边的长度比例关系;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关系。
(3)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比例尺等)进行图形放大与缩小操作。
举例:使用放大镜观察图形,了解放大过程中图形的变化;运用比例尺进行图形的缩小操作。
(4)实际应用:联系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对应边比例关系和面积变化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通过设置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将所学知识清晰、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和实际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应边比例关系、面积变化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图形,亲身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说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

)师把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说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4.7节内容,主要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题目,并且能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比如衣服的放大与缩小,地图的放大与缩小等,让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题目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4.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1. 请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将下面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到指定的尺寸。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衣服和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作为例子。

这些例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图形放大与缩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我会在展示这些例子时,详细解释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应用这些概念。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4,完成教科书P61“练习十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形放大的含义,能联系图形放大的含义自主迁移理解图形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联系和区别。

2.联系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认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了解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导入新课1.教师在计算机上利用鼠标拉动一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我发现图片在放大和缩小。

2.引入课题。

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非常广泛。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的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拍下的照片是把实际的长城缩小了;放大镜把报纸上的字放大了;投影仪把原来的图表放大了;显微镜把微生物放大了。

师:这些现象我们都遇到过,仔细观察并对比放大或缩小前后的物体,你有什么感想?【学情预设】学生会针对四幅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等,它们将原来物体的图象大小改变了,但是形状没有改变。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来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研究图形的放大现象。

(1)师:我们来试试怎样把图形放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4。

师:我们先以方格纸中的正方形为例,请大家按2∶1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

(2)教材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照相、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的投影,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3)“你知道吗”介绍的是在计算机上处理图片时放大或缩小的最基本方法,很多学生可能已有过这样的使用经验。

通过这样的例子,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1)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一说:图中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提问:哪些现象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放大与缩小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广泛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还可利用“你知道吗”中的素材,用电脑现场演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可预置好一幅图片,通过拉动鼠标的方式,分别得到放大和缩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感受到“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的特点。

也可向学生呈现“压扁”或“拉长”的非相似变化过程,使学生看到,这样的放大或缩小过程中,不仅大小变化了,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这样的演示,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相似变化的特点,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编写意图(l)例4是引导学生探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性。

(2)教材先让学生按2:1的比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放大图。

教材直接说明“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理解了“2:1”的意义后,学生就可自主完成图形放大的过程,体验图形放大的特点。

“2:1”表示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也可借助“变化之后的长度:变化之前的长度=2:1”来理解,这与后项为1的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意义是相通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第1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

(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第四单元_第08课时_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08课时_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上好课】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8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引“探究”老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出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放大现象,哪些是缩小现象?关于放大与缩小现象,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上面的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没有转变图形的外形。

今日我们来一起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学习任务一: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在学习爱好的促使下,同学们能更加乐观的观看出问题所在,从而理解,把图形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扩大和缩小后才能外形相同。

按肯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中,三角形是难点,由其是画三角形的斜边,因此在沟通时,通过设疑重点评讲三角形的画法,让同学清楚要把三角形放大,就先把三角形的底和高放大若干倍,再把斜边连起来就行了。

】新知探究—习“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58页例4。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2.课件出示探究提纲。

(1)审题:你读懂了哪些信息?(2)组内沟通:“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正确地把这些图形放大?(3)尝试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3.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回答下列问题(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按2:1放大就是()。

(2)原来的正方形各条边占()格,放大2倍后,正方形各条边占()格。

(3)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占()格,宽占()格,放大2倍后,长方形的长占()格,宽占()格。

(4)原来的三角形的底占()格,高占()格,放大2倍后,三角形的底占()格,高占()格。

想一想:这个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用数方格确定占几格,该怎样确定它的斜边是否也放大到原来2倍?3.组织汇报(1)汇报呈现:先让同学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并说出自已是怎么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呈现过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同学说一下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原来的2倍。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出示一张很小的图片把它进行放大,接 着以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 象。 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物体 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 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 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既 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4 按 2 : 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也就是各 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按2:1放大也就是各 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 到原来的2倍后,斜边是否 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
六、教学过程
(三)练习与拓展
完成“做一做”和将正方形按3:1放大与长方形按 1:2缩小,在“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 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 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 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 学习习惯。 接着让学生思考长方面按1:2缩小后:现长与原长 的比和现宽与原宽的比是否成比例?放大前长与宽的比 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是否成比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 生经历写比、算比值、发现比值相等、组成比例的过程, 从而体会比例的意义。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2.教学难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问题。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如图片、模型等。

2.教学工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学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如衣服、房屋、汽车等,引导学生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呢?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将这些图形放大或缩小吗?3.学生操作学具,尝试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及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图景:“看下面的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一、操作引入老师在前几天拍摄了一张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们看得出是谁吗?什么原因呢?1、教师演示分别拖住长和宽进行放大,你们对我放大的图片满意吗?那这样行吗?(按比例放大)师:你为什么不喜欢前两张,而喜欢最后一张呢?生:前两张变形了2、像刚才把长方形照片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大小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理解按比放大和缩小1、通过刚才的操作,大家知道要想把这张相片放大,应该怎样做?那可以同时放大多少呢?你会画吗?在画之前还需要知道那些数据?2、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完成。

3、(看屏幕)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1)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原来照片的长的比是2: 1 ”。

(注意强调将放大后的长和宽作为前项,放大前的长和宽作为后项。

)那宽呢?(板书:2:1)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句话。

(屏幕出示: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 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问;这里的2: 1,表示什么意思?比的前项指什么?后项呢?(板书:变化后的长度原来的长度)可不可以继续放大?可以按几比几的比放大?你们知道他们表示什么意思吗?5、冈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怎样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我们同样可以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

(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
放大到原来的2倍。

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

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2:1放大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互相检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1)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2)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

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

(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

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
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三、拓展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四、总结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教材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放大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