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地质工高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C 1 .胶结类型中的基底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高,岩石颗粒之间( ) 。

(A) 大面积接触(B) 全部接触(C) 很少接触(D) 中等接触

B 2 .胶结的类型分为( ) 种。

(A) 2 (B)3 (C)4 (D)5

D 3 .胶结类型是指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 ) 的接触关系。

(A)粗粒(B) 中粒(C) 细粒(D) 颗粒

D 4 .储层定向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都在极不均匀地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 ) 性。

(A)均质(B) 物性(C) 特性(D) 非均质

C 5 .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分成( ) 类。

(A) 2 (B)3 (C)4 (D)5

B 6 .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将( ) 影响到储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和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A)间接(B) 直接(C) 严重(D) 可能

D 7 .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

(A)没有(B) 中等(C) 很高(D) 很低

B 8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

(A)最高(B) 最低(C) 中等(D) 较高

B 9 .基底胶结的渗透率( ) 。

(A)没有(B) 很低(C) 中等(D) 很高

D 10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 ) 接触,这种胶结称为孔隙胶结。

(A)稀疏(B) 紧密(C) 点状(D) 支架状

A 11 .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这种胶结称为( ) 胶结。

(A)孔隙(B) 基底(C) 接触(D) 支架

D 12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孔隙度仅次于接触胶结的是( ) 胶结。

(A)支架(B) 接触(C) 基底(D) 孔隙

C 13.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

(A)较高(B) 中等(C) 最高(D) 最低

B 14 .在几种胶结类型中,接触胶结的孔隙度( ) 孔隙胶结。

(A) 低于(B) 大于(C) 等于(D) 小于

A 15 、接触胶结是指胶结物含量( ) ,分布于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颗粒呈点状或线状接触的胶结。

(A) 很少(B) 很多(C) 较少(D) 较多

C 16 .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统称为( ) 非均质性。

(A) 平面(B) 层内(C) 层间(D) 孔隙

D 17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 ) 的旋回性、砂岩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层段(B) 砂岩(C) 砂体(D) 层系

A 18 、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 ) 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

(A) 砂层(B) 地层(C) 层系(D) 隔层

C 19 、隔层分布、特殊类型的分布属于( ) 的范畴。

(A) 层内非均质性(B) 平面非均质性

(C) 层间非均质性(D) 孔隙非均质性

A 20 、储集层的断层、倾角、微型构造、裂缝发育、层理倾向等,都会加剧储集层的( ) 非均质性。

(A) 平面(B) 层间(C) 层内(D) 层次

C 21 、同一油层中,最高渗透率与各井点( ) 渗透率的比值称为平面突进系数,其值越大,平面非均质性就越严重。

(A) 最接近(B) 总和(C) 平均(D) 最低

B 22 、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 ) 的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

(A) 渗透性(B) 渗透率(C) 连通程度(D) 储集层

C 23 、从冲积扇到河流再到三角洲,不同的沉积成因形成不同的( ) 非均质,大都不利于注水开发水驱波及体积的提高。

(A) 油层(B) 平面(C) 层内(D) 层间

B 24 、层内非均质性主要是指( ) 砂层内垂向上岩石颗粒和物性多种多样的变化。

(A) 整个(B) 单个(C) 沉积(D) 全部

D 25 、储集层( ) 非均质类型可归纳为正韵律、反韵律、多层多韵律、复合韵律和韵律性不明显的储集层五种类型。

(A) 层间(B) 平面(C) 孔隙(D) 层内

B 26 、孔隙非均质性主要指( ) 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

(A) 直观(B) 微观(C) 宏观(D) 地下

D 27 、岩石中沟通( ) 之间的狭窄通道称为孔隙喉道。

(A) 砂岩(B) 油层(C) 地层(D) 孔隙

A 28 、孔隙非均质性包括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 ) 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

(A) 均匀(B) 分布(C) 集中(D) 分散

D 29 、同一类地区新老地层或岩石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地层的( ) 关系。

(A) 关联(B) 沉积(C) 连通(D) 接触

A 30 、研究地层或岩石的( ) 关系能够重建地壳运动的历史。

(A) 接触(B) 岩性(C) 环境(D) 沉积

D 31 、接触关系中,( ) 接触不是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

(A) 整合(B) 假整合(C) 角度不整合(D) 沉积

D 32 、整合接触地层的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上( )

(A) 有地壳运动(B) 没有沉积(C) 有间断(D) 没有间断

A 33 、地层或岩石的接触关系中,( ) 表明该地层是在地壳运动中处于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沉积背景中,在沉积盆地内连续沉积的。

(A) 整合接触(B) 假整合接触(C) 不整合接触(D) 侵入接触

D 34 、上下两套岩层呈连续沉积、无沉积间断,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 接触。

(A) 侵入(B) 假整合(C) 不整合(D) 整合

B 35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间断,接触处有剥蚀面,剥蚀面与上、下地层平行的接触关系为( ) 接触。

(A) 整合(B) 假整合(C) 不整合(D) 侵入整合

B 36 、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 ) ,接触处有剥饨面,剥蚀面与上、下地层平行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

(A) 连续(B) 间断(C) 未遭受剥蚀(D) 持续上升

B 37 、假整合接触表示老地层形成以后,地壳曾明显地均衡上升,老地层遭受剥蚀,接着地壳又均衡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形成( ) 的地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