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
《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作者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
这首词以雨夜的悠扬铃声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本文将从词的背景、结构、意境、艺术特色和影响等方面对《雨霖铃》进行深入分析。
一、词的背景1.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以词为代表的文学形式达到了高峰。
1.2 作者背景: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感情真挚而著称。
1.3 《雨霖铃》创作背景:柳永在一次雨夜中听到铃声,感慨人生短暂,于是创作了这首《雨霖铃》。
二、词的结构2.1 韵律结构:《雨霖铃》共有七首,每首四句,采用七绝的韵律形式。
2.2 内容结构:词中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和铃声的悠扬,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2.3 表达手法:柳永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将雨夜的景象与人生的沧桑相结合,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三、词的意境3.1 雨夜景象:词中描绘了雨夜的寂静、凄凉的景象,与铃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3.2 铃声音律:铃声在雨夜中回荡,如同人生的哀怨,勾起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
3.3 情感抒发:词中融入了词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悲伤,表达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惜。
四、词的艺术特色4.1 婉约清新: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体现了宋代词人的文学风格。
4.2 感情真挚:《雨霖铃》中表达了词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
4.3 对比手法: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雨夜的凄凉与铃声的悠扬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五、《雨霖铃》的影响5.1 文学价值:《雨霖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传颂不衰。
5.2 影响力:《雨霖铃》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还被广泛传诵于民间,成为经典之作。
5.3 传承与发展:《雨霖铃》的词风影响了后世词人的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柳永《雨霖铃》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永词两首》。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
一、教材分析《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今天我就重点说说《雨霖铃》这首词。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准备用诵读、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
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雨霖铃》的凄清意境和思想情感;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词画结合,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播放来自网络的一段视频《雨铃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说课课件(共25张PPT)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 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 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 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 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 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 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 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2、针对性强大。3、准备充分。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 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 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 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 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说课中不 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柳永雨霖铃说课课件
柳永雨霖铃说课课件柳永雨霖铃说课课件柳永雨霖铃说课课件1一教材:《雨霖铃》是选编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须四第二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篇,在整个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而风格婉约,感情细腻。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了解柳永词的相关风格。
2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通过感受形象,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感情,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点:1、理解理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 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二教法:诗词有的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学习本课之前必修一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已经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诗歌,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品味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但很少能有独立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作品,所以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理解景之妙处,情之真切,感受诗中意境和感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基本的教学思路,以多媒体创设意境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①诵读法②提问法③点拨法④讨论法⑤自主探究法三学法:研读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四教学过程:以“导---读--听--赏--背--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1、导入: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体的诗句,教师补充:离别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婉约,当然将离别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铃》。
2、介绍词的相关知识(按段落,风格,长短)3、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介绍:学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师补充。
介绍写作背景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文,以其深情的描写和真挚的感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诗歌背景、诗歌主题、诗歌结构、诗歌表达手法以及诗歌意义。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辈出。
1.2 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
1.3 诗歌创作背景:柳宗元写《雨霖铃》时正值他流亡岭南的时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诗歌主题:2.1 怀念故乡:《雨霖铃》通过描写雨夜孤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 忧国忧民: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2.3 追求真理: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境界。
三、诗歌结构:3.1 诗歌形式:《雨霖铃》是一首七绝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3.2 押韵方式:诗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
3.3 篇章结构:诗歌以写雨夜孤寂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故乡思念、忧国忧民和追求真理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四、诗歌表达手法:4.1 比喻手法:柳宗元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夜孤寂的景象与自己的思乡之情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2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使每句诗的音韵和谐,给人一种韵律感。
4.3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诗歌意义:5.1 文学价值:《雨霖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人生意义: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国家和真理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5.3 人情味道:《雨霖铃》通过对雨夜孤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渴望,使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021年雨霖铃说课稿集合五篇
2021年雨霖铃说课稿集合五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霖铃》是安排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单元。
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词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说学情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
情景交融的题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这一课又涉及到了虚实结合,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⑴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⑵赏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诗词鉴赏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难点确立为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教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拓展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和讨论和做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离别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吟咏,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代郑古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吗?"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题的诗句后,我将以"别离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豪放、或婉约,而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走进词人"黯然销魂"离情(这一下就进入我们下面的环节"美读全词,整体感知")。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
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雨霖铃》说课课件
板书设计
雨霖铃
柳永 上阕 长亭送别:寒蝉、长亭、都门 烟波、暮霭、楚天(实写) 下阕 羁旅愁绪:杨柳、晓风、残月(虚写) 虚实相济 融情于景
本词的特色:景美、情凄、物我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雨 霖 铃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说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六)教学流程 ( 七 )说反思 (八)板书设计
说教材
《雨霖铃》出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范 新教材(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 六单元的课文《宋词两首》,属于文言文阅 读内的古诗文诵读篇目。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古 诗文欣赏。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 语言。所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领略诗情画意,感 受诗词的意境美。通过反复朗读、诵读,联 想品味,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抒 发的强烈情感。 《雨霖铃》这篇课文作为婉约派词作的 代表,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 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 郁闷心情,是一曲仕途失意,前途迷惘的人 生悲叹曲。
( 分 钟 )
情 境 导 入
5
优美的听
(பைடு நூலகம்分钟)
《雨霖铃》flash欣赏
学生结合所见谈感受
有感情的读
(1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录音范读 3.听各小组代表朗读 4.指导朗读 5.再次诵读
有品位的赏
(10分钟)
1、词中是如何表达作者别离时难分难舍的情感? 2、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找出词中 写景的意象,并抒发自己的见解。 3、从婉约词的风格出发,多角度品品《雨霖铃》 的美感。
请同学们根据对《雨霖 铃》的赏析和体悟,尝 试着创造一幅“离别” 画。力求“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被广泛传颂至今。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境、语言、艺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详细解读。
一、结构分析1.1 《雨霖铃》的整体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2 诗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呼应和衔接?1.3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思想情感?二、意境描写2.1 诗人如何通过描写雨声、铃声和风声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2.2 诗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诗句如何展现出时光流逝的主题?2.3 诗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如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三、语言特点3.1 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2 诗中的用典和典故有何特点?3.3 诗歌中的语言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情感和思想?四、艺术特点4.1 《雨霖铃》的艺术特点有哪些?4.2 诗歌中的意象和符号如何体现出柳宗元的审美追求?4.3 《雨霖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五、影响与评价5.1 《雨霖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传承有哪些?5.2 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如何被后人所认可和传颂?5.3 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学巨匠的地位如何在《雨霖铃》中得以体现?总结:《雨霖铃》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描写,展现了柳宗元高超的艺术境界和情感表达能力。
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珍惜和传承这样的经典之作,让其继续在文学史上发光发热。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整理_1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整理柳永《雨霖铃》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开地要预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关心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说课稿,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说课稿1敬重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词别是一家”板块。
专题所选皆为千古名篇,所写尽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
这一板块萃集了婉约派四大代表人物的作品,所写尽是离愁别恨。
《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表达了恋人们难以割舍的离情,感人肺腑,最能引起同学的恻隐之心,柳词细腻的情态刻画也会对同学的写作产生影响。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同学,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生疏,也把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但还没有养成运用想象,调动情感来填充意象,品悟意境的习惯;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肯定的人生阅历,但是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得较为肤浅,所以在理解情感上会有肯定的难度。
鉴于以上分析,依据新课标“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技巧,发挥想象,把握词中意境。
3.感悟词中离情,获得精神成长。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感悟词中的离情;教学难点则是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把握词中意境。
接下来,我们说教法学法:依据同学主体,老师主导,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采纳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谈话法和情境教学法相补充在学法上,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学会学习。
详细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运用想象、调动情感,自主学习和小组争论,鼓舞同学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一)大纲的要求与高考的考点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高考考点1、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2、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3、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辩识与理解4、对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6、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高考考点是对大纲要求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致的。
(二)教材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总的目标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意境、用典。
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为以下三个目标:2、学习鉴赏名句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雨霖铃》说课稿(二)二、教法与学法设计【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课型自读、讨论、鉴赏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
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
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信息加工理论2、诗歌鉴赏理论3、诗歌教学理论教法1、多媒体演示法2、诵读法3、想象意境法4、名句鉴赏法5、结合诗论赏析法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学法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雨霖铃》说课稿(三)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步骤【内容设计】【课堂调控】【设计依据】第一步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 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3、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 催发。”场景,不少于100字。
实用文档
铃永 雨
上阙:绘清秋之景
——
霖 柳 下阙:伤离别之情 融
融情于景 虚 实 结
情景交 合
实用文档
谢 谢 评 委 !
实用文档
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 哪些意象?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
主
实用文档
课 堂 小 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 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 执手相看,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 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 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 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 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了笔下哀婉 动人的感情,其画意美美在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营构了一幅令人肝肠寸断的 送别图景,很好的表现了“伤离别”这 一主题。想必大家也会有某种特别的感 受,写下来吧。
实用文档
• 播放配乐朗读。 • 诵读点评。 • 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要求:读准
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注意语调、 节奏,熟读成诵。 • 指名诵读,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
实用文档
探究赏析
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视学 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例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
§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诗情,易 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
实用文档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 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 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 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 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 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
雨 霖 铃柳
永
实用文档
《雨霖铃》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新教 材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古诗欣 赏为主。《雨霖铃》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 表作。主要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 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 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教学目标:
1.品味柳词意象、意境,体会诗人 感情。 2.赏析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 特色,感知本词的艺术美。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 美的能力。
实用文档
1、教学重点:体味本词的思 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感情。
实用文档
教法指导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指导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 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 迪”。而作为职业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对宋 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 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 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 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实用文档
例三: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 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问2: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 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 残月”如何?
问3: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问4: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