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合集下载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

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章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 1第二章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 2第三章处方与依据 3第四章操作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控制要点 4第五章原辅料质量标准10第六章中间产品检查方法及控制15第七章成品质量标准16第八章工艺卫生、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7第九章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21第十章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及贮存方法22第十一章物料平衡指标及计算方法36第十二章劳动组织及定岗定员37第十三章附录38第十四章变更登记表40第十五章附页41标题: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编号:JS02-21 第1页共42页第一章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生产工艺规程及区域划分、处方与依据、操作过程、工艺条件与质量控制点、原辅料质量标准、中间产品检查方法与控制、成品质量标准、工艺卫生、技术安全劳动保护、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包装要求、标签、说明书与贮存方法、物料平衡指标及计算方法、劳动组织与定岗定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生产操作与检查。

标题: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编号:JS02-021 第2页共41页第二章 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图例100000级区 10000级区 *局部100级标题: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 编号:JS02-021 第3页 共41页第三章处方与依据3.1名称: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3.2生产处方:原料名称用量(250ml:0.5g)氟康唑:20g氯化钠:90g活性炭适量适量注射液用水加至10000ml 10000ml3.3规格:100 ml:0.2g3.4产品的批准文件:(附后)3.5批准文号:规格批准文号100ml :0.2g 国药准字3.6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3.7有效期:2年标题: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工艺规程编号:JS02-021 第4页共41页第四章操作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控制要点本部分主要规定了多层共挤输液用袋包装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生产过程中配制、制袋、灌装、封口、灭菌、检漏、灯检、包装操作等几部分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条件和质量监控要点。

如何有效监测多层共挤输液袋使用时的穿刺力

如何有效监测多层共挤输液袋使用时的穿刺力

摘要:多层共挤输液袋因不使用塑化剂及胶黏剂等原料,并且材质稳定不易与药液之间发生吸附、溶出等反应,避免了细微颗粒混入药液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输液袋袋口所使用的胶塞是否因不易刺穿而产生脱屑问题,是输液袋制造企业极为关注的安全性问题。

本文使用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MED-01医药包装性能测试仪,并参考相关药品包装标准进行穿刺力性能监测,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与数据性参考。

关键词:多层共挤输液袋、胶塞脱屑、输液袋胶塞、穿刺力、耐穿刺、医药包装性能测试仪、药液、软塑包装、医药包装1、检测意义目前,输液袋主要采用共挤工艺形成的复合膜作为包装材料,以聚丙烯(PP)、弹性材料(SEBS)为主体的三层共挤复合膜以及以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为主体的五层共挤复合膜为主要材质结构。

此类共挤输液袋不含任何增塑剂,不使用黏合剂,废弃焚烧后只产生水、二氧化碳的氧化物,绿色环保;同时,其内层材质为PP、PE此类不易降解或脱落异物的稳定性聚合物,包材与药液接触无任何反应,无吸附现象,无玻璃瓶的析碱现象,不会导致包材颗粒溶入药液中,避免对人体的伤害,是目前最安全的优质输液包装材料之一。

保证输液袋自身材质不溶出颗粒的同时,也需要保证所使用的袋口胶塞材质在穿刺过程中无脱屑现象,例如使用聚异戊二烯胶塞,其与药液接触时安全可靠。

另外,胶塞处各位置被针尖穿刺时需要的穿刺力是否合适,决定了输液时成功穿刺的次数及时间。

通常越少的穿刺次数及较短的穿刺时间,可有效避免胶塞不溶性微粒物进入药液内。

所以,对于胶塞穿刺力的监测是输液袋产品关键质量性能,穿刺力过大则易导致不易被刺穿,增加穿刺次数及时间,穿刺力过小说明胶塞在运输及储存时易破损。

图1 带有胶塞的多层共挤输液袋2、检验依据多层共挤输液袋穿刺力的检测可根据自身材质依据YBB00342002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或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或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中有关“使用适应性试验”中“(袋)穿刺力”的方法要求。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

非PVC多层共挤输液膜物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如果您正寻找非PVC三层共挤输液袋、非PVC五层共挤输液袋的质量提升与控制方案,那么您一定不要错过以下内容。

了解、控制产品质量对企业提升自身形象举足轻重,鉴于三层共挤输液袋、五层共挤输液袋物理指标的重要性,针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要求,特整理如下内容供您参考。

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规定,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和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需要检测的物理性能有:[b]一、水蒸气透过量测试[/b] 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第一法(杯式法)测定。

采用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的条件,不得过5.0g/(m2·24h)。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可供参考的检测仪器1、TSY-T1H型透湿性测试仪执行杯式法标准,三腔测试。

全自动测量,自带微型打印机,方便操作,测试周期短,效率高。

2、TSY-T3型透湿性测试仪执行杯式法标准,全球唯一十二腔全自动测试,效率高。

测试周期短,更适合大测试量的检测要求。

[b]二、氧气透过量、氮气透过量测试[/b] 这两项指标均要求按照气体透过测定法(YBB00082003)第一法(压差法)测定,其中氧气透过量不得过1200cm3/(m2·24h·0.1MPa),氮气透过量不得过600 cm3/(m2·24h·0.1MPa)。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可供参考的检测仪器1、V AC-V1型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执行压差法原理,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量进行测试,具备自控温功能,控温范围:室温~50℃,具拟合功能,可随意获取-273℃~200℃的材料透气量和透气系数、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等数据。

测试模式单腔测试。

2、V AC-V2型压差法气体渗透仪执行压差法原理,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透过量进行测试,具备自控温功能,控温范围:5℃~75℃,具拟合功能,可随意获取-273℃~200℃的材料透气量和透气系数、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等数据。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Jübingxi/Jübingxi/Jübingxi 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 DaiPP/PP/PP 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纳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亮、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不】*(1)显微特点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看,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看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不与对比图谱差不多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纳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担67KPa的内压,坚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不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职责:检验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正文:1.膜的检测1.1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目测,应透明、光洁、内外应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1.2鉴别——红外光谱取样品适量敷于微热的溴化钾晶片上,依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1.3水蒸汽渗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汽性试验方法杯式法(GB/T1037-88)测定,采用温度23℃±2℃,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不得过5.0g/(m2·24h)。

1.4氧气透过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GB/T1038-2000)测定,不得过1.2×10cm3/(m2·24h·0.1MPa)。

1.5氮气透过量——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GB/T1038-2000)测定,不得过600cm3/(m2·24h·0.1MPa)。

1.6拉伸强度——取本品平整部位,照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13022-91)规定进行,试样为Ⅱ型,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纵向、横向抗拉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Mpa。

1.7热合强度——取本品适量,均匀截取100mm×100mm试样若干片,将任意的两个试片的内层叠合,放入热封仪。

热合面采用平板式,热合条件:上下面压具温度: 160℃,压力:0.4Mpa,时间:1秒。

用标准试样裁切器,从每个热封部位各裁出15mm宽的试样10条,至少从3个热合面上裁取。

置于拉力试验仪上,将试样两端分别夹在试验仪上、下夹具上,开动拉力试验仪进行剥离,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测得值均不得低于20N/15mm。

1.8金属元素——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残渣加盐酸(1→2)25ml溶解后,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应符合以下规定:铜:324.8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镉:228.8nm 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铬:357.9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铅:217.0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锡:286.3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钡:553.6nm波长处测定,不得过百万分之三。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Jübingxi/Jübingxi/Jübingxi 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 DaiPP/PP/PP 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纳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亮、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不】*(1)显微特点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看,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看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不与对比图谱差不多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纳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担67KPa的内压,坚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连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不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

共挤输液膜袋不挥发物含量的监控方案摘要:不挥发物的含量是共挤输液膜袋的重要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液中异物的含量及药液的质量。

本文利用Labthink兰光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对某品牌共挤输液膜袋的不挥发物进行了检测,通过对试验过程、设备参数、适用范围等内容的介绍,为企业监控所用包材的不挥发类物质的含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挤膜、输液袋、不挥发物、溶出物、蒸发残渣恒重仪、蒸发残渣、恒重1. 意义我国是输液大国,每年生产的输液数量达上百亿袋/瓶,采用的包装形式通常为玻璃瓶、塑料瓶、输液袋等,在这些输液的包装中,共挤类塑料薄膜输液袋因其制造简便、生产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耐压、运输方便、可快速输注等特点而逐渐占据主要地位。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由于其用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故要求药液的质量应较高。

对于输液包装用的共挤输液膜袋,与药液直接接触,是输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药液的生产、流通及使用的全过程,对保证药液的稳定及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共挤膜输液袋原辅材料、组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不同,包装中的某些组分很可能被所接触的药液溶出而影响药液的质量,对人体的健康埋下隐患,或者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

因此,合理控制输液袋中的可溶出物的总量(通过不挥发物的含量进行表征)是保证药液质量及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图1 输液袋2. 标准情况共挤输液膜袋中不挥发物含量的检测过程可参考的标准包括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YBB0034200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本文中参考的标准为YBB0034200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3. 试验样品本试验所用的试验样品为某输液包装用多层共挤膜。

4. 试验设备本文中测试样品不挥发物含量的试验设备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ERT-01蒸发残渣恒重仪。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标准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San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3-layer Co-extrusion Films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膜系指以聚丙烯为主体,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三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标示容量(ml)跌落高度(m)50~749 1.00750~1499 0.751500~2499 0.50≥25000.25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YBB2004201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YBB2004201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YBB20042012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Duoceng Gongji Shuyeyong Mo、Dai TongzeRules for Multi-layer Co-extrusion Film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多层共挤膜是指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二层以上的膜。

多层共挤输液用袋是指多层共挤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袋。

本标准适用于50 ml及以上输液用多层共挤膜、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取本品适量,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60012012)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公称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分别置于两个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公称容量(ml)跌落高度(m)50~749 1.00750~1000 0.75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级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光照度为2000~3000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液区分。

不溶性微粒取上述样品数个,依法测定(YBB60022012),每1ml中含5µm及5µ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100粒;每1ml中含10µm及10µ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10粒;每1ml中含25µm 及25µ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粒。

五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检验标准

五层共挤输液用膜质量检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Ⅰ)、袋Wuceng Gongji Shuyeyong Mo(Ⅰ) Dai5-layer Co-extrusion Films(Ⅰ) and Bags Used for Infusion 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五层共挤膜系指采用共挤出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5层输液用膜。

袋系指由酯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乙烯/聚乙烯/改性乙烯-丙烯聚合物五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五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袋)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值≥8,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1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1 跌落高度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三层共挤输液用袋,质量标准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三层共挤输液用袋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袋三层共挤输液用袋系指由聚丙烯为主体材料的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输液袋。

【外观】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应透明、光洁、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鉴别】*(1)显微特征取本品适量,切成适宜厚度,置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应显示清晰的三层。

(2)红外光谱取本品适量,用切片器切成厚度适宜(小于50μm)的薄片,置于显微红外仪上观察样品横截面。

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测定,每一层应分别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灭菌适应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数个,加经0.45μm孔径滤膜过滤的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值≥8,如湿热灭菌121℃,15分钟)灭菌后,进行以下试验:温度适应性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样品置于两平行平板之间,承受67KPa的内压,维持10分钟。

应无液体漏出。

抗跌落取上述样品数个,于-25℃±2℃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在50℃±2℃条件下,继续放置24小时,再在23℃±2℃条件下放置24小时,按表2的跌落高度,分别跌落于一硬质刚性的光滑表面上,不得有破裂和泄漏。

表2 跌落高度透明度取上述样品数个,另取空袋一个,装入级号为4号的浊度标准液,作为对照袋;在黑色背景下,用白炽灯以2000 lx~3000 lx照射(避免照射试验人员的眼睛),观察,应能与对照袋区分。

不溶性微粒取上述样品数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YBB00272004)中输液瓶和输液袋项下的方法测定,粒子直径≥5、10、25µm粒子数,分别不得过100、20、2个/ml。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

多层共挤膜系采用共剂出工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2层以上的膜。

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袋输液包装容器的改革看,PVC软袋是针对玻璃瓶的缺点研制的,共挤复合膜是在研究PVC软袋的缺点后研制的替代品一非PVC塑料袋(聚烯烃复合膜/聚烯烃多层共挤膜)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聚烯烃复合膜,由内层(聚乙烯)、中层(聚酰胺)、外层(聚丙烯)三层复合膜热合而成。

聚烯烃多层复合膜具有以下特性:1.这种材料坚韧透明,重量轻,有很强的热阻,耐高温灭菌,可在121℃消毒,气透性和水透性极低,可长期保存,不含氯化物和任何增塑剂,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2.这种输液袋使用时既可挂,也可借患者自重进行输液(如患者躺着将其压在肩下),可完全自行收缩,输液时不用扎空气针,为真正的封闭输液,可避免输液环境对药液的污染。

3.膜材料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大多数药物的包装,如大输液的常规输液、透析液、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治疗性输液,甚至氨基酸、血浆代用品、脂肪乳也可以使用。

4.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制袋、印字、灌装、封口可在同一生产线上完成,使用筒膜无需水洗,能更有效地避免生产环节的污染。

据报道Clea-flex复合膜软袋就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软袋由三层薄膜组成:内层为聚乙烯,中层为聚酰胺,外层为聚丙烯。

经工艺处理,将三层薄膜粘压在一起,以代替聚氯乙烯,达到使用简单、不污染环境、可装各种药液的目的。

另据报道[12]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大制药厂已开始使用EVA基复合膜软包装材料。

它是一种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材,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合的多层复合膜材料。

没有毒性、安全可靠,并在加工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增塑剂和稳定剂,具有高透明度、光泽性,优异的柔韧性、耐低温、耐老化性等优点。

复合膜为非PVC膜的早期产品,由于只能生产单幅平膜,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而且聚烯烃复合膜在生产过程中在各层膜之间使用了粘合剂,这不利于膜材的稳定,同时粘合剂也对药液的稳定性由潜在的影响,因此目前在制药工业输液剂中的使用正逐渐减少。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英文版

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英文版

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一.概况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药包材质量的控制,便于生产企业的使用。

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中项目及指标的设立是在参考药包材国家标准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日本药局方(14版)及塑料输液容器(ISO 15747 :2003)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中国药典编写格式进行起草的。

二.关于标准项目设立及要求的说明1.名称根据一个品种一个名称的原则,本标准的名称拟定为聚丙烯/聚丙烯/聚丙烯三层共挤输液用膜、袋。

2.外观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外观项下的规定。

3.鉴别为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对配方的监控,设置鉴别试验很有必要。

选择的方法皆具有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的特点。

与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相比,增加了观察材料层数的物理构成项目。

(1)显微特征与通则相比,增加了显微特征这一项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可快速、简便的对材料的层数进行定性鉴别。

(2)红外光谱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红外光谱项下的规定,方法采用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五法。

4.灭菌适应性试验、使用适应性试验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灭菌适应性试验、使用适应性试验项下的规定,经实验验证,产品基本符合规定。

5.物理性能(1)水蒸气渗透(膜)设置本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膜材对水蒸气的阻隔能力,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中的第一法,指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的规定。

(2)水蒸气渗透(袋)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中的第一法,指标采用多层共挤输液用膜、袋通则(YBB00342002)中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共挤膜系采用共剂出工工艺,不使用黏合剂所形成的2层以上的膜。

通过热合方法制成的袋输液包装容器的改革看,PVC软袋是针对玻璃瓶的缺点研制的,共挤复合膜是在研究PVC软袋的缺点后研制的替代品一非PVC塑料袋(聚烯烃复合膜/聚烯烃多层共挤膜)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聚烯烃复合膜,由内层(聚乙烯)、中层(聚酰胺)、外层(聚丙烯)三层复合膜热合而成。

聚烯烃多层复合膜具有以下特性:1.这种材料坚韧透明,重量轻,有很强的热阻,耐高温灭菌,可在121℃消毒,气透性和水透性极低,可长期保存,不含氯化物和任何增塑剂,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2.这种输液袋使用时既可挂,也可借患者自重进行输液(如患者躺着将其压在肩下),可完全自行收缩,输液时不用扎空气针,为真正的封闭输液,可避免输液环境对药液的污染。

3.膜材料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大多数药物的包装,如大输液的常规输液、透析液、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治疗性输液,甚至氨基酸、血浆代用品、脂肪乳也可以使用。

4.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制袋、印字、灌装、封口可在同一生产线上完成,使用筒膜无需水洗,能更有效地避免生产环节的污染。

据报道Clea-flex复合膜软袋就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软袋由三层薄膜组成:内层为聚乙烯,中层为聚酰胺,外层为聚丙烯。

经工艺处理,将三层薄膜粘压在一起,以代替聚氯乙烯,达到使用简单、不污染环境、可装各种药液的目的。

另据报道[12]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大制药厂已开始使用EVA基复合膜软包装材料。

它是一种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为基材,与其它高分子材料共混合的多层复合膜材料。

没有毒性、安全可靠,并在加工过程中不需加入任何增塑剂和稳定剂,具有高透明度、光泽性,优异的柔韧性、耐低温、耐老化性等优点。

复合膜为非PVC膜的早期产品,由于只能生产单幅平膜,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而且聚烯烃复合膜在生产过程中在各层膜之间使用了粘合剂,这不利于膜材的稳定,同时粘合剂也对药液的稳定性由潜在的影响,因此目前在制药工业输液剂中的使用正逐渐减少。

而在近四五年发展起来了聚烯烃多层共挤膜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粘合剂,是多层聚烯材料同时熔融交联共挤出,即消除了粘合剂袋来的不稳定性,同时由增加了膜材的性能,使其更安全、有效,符合药用合环保要求。

目前较为流行的聚烯烃多层共挤膜多为三层结构,由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层、中层采用聚丙烯与不同比例的弹性材料混合,使得内层无度、惰性,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和弹性,外层为机械强度较高的聚酯或聚丙烯材料,表面经处理后文字印刷较为清晰;第二种是内层采用聚丙烯与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共聚物的混合材料,中层采用SEBS,更增加了膜材的抗渗透性和弹性,外层采用聚丙烯材料非PVC软包装所选用的薄膜型号为M312,它采用最先进的薄膜生产技术,通过模具直接生产,各层熔融在一起,不需胶粘合,是一种多层共挤压复合膜。

共有5层结构,外层为聚酯层,光滑,又耐高温并且有一定的强度。

中间层为聚乙烯层,使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可阻止水蒸汽的渗透。

内层为聚丙烯层,由改良的聚丙烯组成,是软包装的密封层,为薄膜提供优良的密封强度,增强弹性,并使薄膜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多层聚合物由连接层连接,使薄膜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二PVC就是聚氯乙烯,是由43%的油和57%的盐合成出来的一种塑胶制品。

与其它种类的塑胶制品相比,PVC更有效的应用了生料,减少了油耗。

同时,PVC制造业对能量的消耗也很低。

并且在PVC产品的使用后期,能够回收并转化为其它新的产品或焚烧以获得能量。

PVC输液袋的缺陷以及拟采取的相应措施。

1. PVC软袋中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剂,其中柔软剂DEHP属于雌类激素物质,可能导致女孩早熟,男孩生理发育不完全,心理素质下降。

2. PVC软袋对某些药物有吸附现象。

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试验,吸附作用与温度和时间有关,要根据吸附的速度和数量掌握好输液的时间等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医护人员操作十分不便。

3. DEHP是脂溶性物质,遇到亲脂药物就会增加溶出,而亲脂性的药物是大量的。

4. PVC软袋的不溶性微粒问题,PVC袋2μm以下的不溶性微粒比非PVC 多的多。

5. 在某些治疗方案中病人接触多种柔软PVC制成的医疗器具或药品包装材料、容器。

DEHP积累吸收可能超过安全耐受量。

6. 由于特殊人群患者如婴幼儿,药代动力学与正常的成人不同,DEHP在体内滞留时间会更长,所以哺乳期妇女,孕妇使用PVC软袋也应受到限制。

另外,PVC在600℃以下温度焚烧和深埋处理都会产生二恶英,影响环境。

对PVC软袋采取什么对策,美国2001年FDA对DEHP做了安全性评估,2002年7月倾向性地公告了有足够的数据证明DEHP使动物致癌,虽然没有收到使人类致癌的报告,也没有收到不会使人致癌的报告,我们看到日本没有PVC 软袋装输液,只有营养液采用PVC软袋,虽然厚生省没有行文限制;欧洲目前的现状PVC也不是主流产品,德国大部分采用玻璃瓶,瑞士、瑞典、荷兰PVC 软袋也不多,法国最多,从趋势上也是在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中国目前医院、制药厂对输液和包装材料的研究不够,所以更要加强安全性的措施,要加强宣传、沟通,要科学研究和舆论先行,采取从局部到整体限制的措施,国家药监局"国药监管"(2000)516号文中,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新上或改造项目时,应考虑不宜采用PVC袋子灌装输液。

之后国家药监局未批准过使用PVC 袋的输液产品,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百特和青山药业,是正式批准使用PVC软袋,但不允许扩产。

另外,附带说明一个问题,如果输液厂已获证,要想改变输液包装,要经二项审批:1.自制输液袋和购买的膜要经注册审批。

2.对输液品种进行审批生物惰性,药物相容性高。

便于检查液体。

透明,抗低温。

抗冲击,有韧性。

无毒副作用,环保。

结构完整,符合欧美药典标准。

安全无菌。

水汽透过率极低。

厚度薄,重量轻。

该产品在使用中充分显示了保质、保鲜、保味、保存期长,耐油、耐潮湿、耐高温、耐低温、强度极高等优良特性。

其力学性能:氧气和水蒸气的阻隔性能及高温蒸煮性能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还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与柔韧性,是其他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在同类产品用途加工技术方面和产品性能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将“采用新技术发展高阻隔性薄膜”,“提高多层共挤薄膜的比重”等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目标!输液用聚烯烃多层共挤膜国药包字1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286 江苏通用药业有限公司2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262 广州白云山侨光制药有限公司3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273 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4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271 广西裕源药业有限公司5 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296 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206 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7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200 浙江莎普爱思制药有限公司8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098 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9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099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10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019 上海长征富民药业铜陵有限公司11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048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50081 沈阳志鹰制药厂13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214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4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220 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15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338 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16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233 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17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国药包字20040339 福鼎康乐药业有限公司18 非PVC多层共挤膜输液软袋国药包字20040003 四川沱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9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384 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20 多层共挤膜输液袋国药包字20040376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21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国药包字20050362 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本标准适合用于50毫升及50 毫升以上输液用多层共挤膜、袋。

鉴别*红外光谱*照分光光度法2000年2部附录------- 图谱法灭菌适应性实验: 取本品数个,加经0.45微米孔径滤膜过滤注射用水至标示容量,并封口。

采用湿热灭菌法(标准灭菌F0值大于等于8 121摄氏度15分钟)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的质量要求为了有效地加强对药包材产品的质量控制,便于药品生产企业的使用,国家在参考中国药典﹑欧洲药典和德国标准DIN58363-15:1996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药典编写格式进行起草了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膜﹑袋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标准汇编(第二辑)》。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生产用料具有严格的药用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粘合剂和增塑剂。

而且不管是三层共挤膜输液用袋还是五层共挤膜输液用袋,其内层材料无毒﹑惰性﹑具有良好的热封性;外层材料机械性较强,可以清晰印刷。

4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与大输液剂的相容性有研究将多层共挤输液用袋与玻璃输液瓶及PVC复合膜静脉输液袋与输液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与大输液剂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大的应用开发前景。

5 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的生产工艺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的膜通常使用多层共挤吹塑工艺生产。

将各种特殊功能的聚合物在适宜的条件下经多台挤出机挤出,通过环状模头形成膜泡,由水浴或冷风环进行骤冷,经过气泡稳定装置和人字板后进行收卷。

在挤出成型过程中,筒膜内部充填洁净级达到了一百级的过滤空气。

有的产品还需经过射线辐射进行交联。

大折径的筒膜还需要经分切工序分切,形成“双辐膜”,经过特殊的包装保证膜表面的洁净度、无菌性,能满足输液袋的各种要求。

[6]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为膜卷材固定下料,除静电及真空除尘,印刷产品名称及规格,拉膜且热封合,打制吊孔并切割成形,真空吸料转运,软管与软袋定位热合,制成软袋。

然后,至充填机灌装药液。

目前,我国已经引进多条多层共挤膜输液用袋输液生产线,已经有十几条投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