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总复习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学校物理学问点总结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肯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肯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肯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改变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全部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讨论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推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转变肯定受到了力,受力不肯定转变运动状态。

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互相作用力的区分: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互相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互相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全都,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

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肯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整方向一样。

17、动滑轮肯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阴影、针孔成像、日食、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3×108m/s(8为次方)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老花镜用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初中物理笔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笔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声,都可以是声。

二、介质与声音的传播
1.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传声。

三、声速
1.定义
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影响声速快慢的因素
(1)介质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2)介质温度
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3.计算公式
v=s/t
v:速度单位:m/s
S:传播距离单位:m
t:传播时间单位:S.
4.回声
①声音的一种友射现象,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比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活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壳,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前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体s=vt。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力除以面积。

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二章: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轨迹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回复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3. 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接触阻力称为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运动能力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称为势能。

5. 机械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的干扰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力学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且垂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4. 自由落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的运动。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都会得到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浮力与密度1.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其排斥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物体质量除以物体体积。

第五章:工作和能量1.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和力的夹角的余弦值。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点笔记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在 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秒。

3、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噪声的控制(1)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米/秒。

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反射光也平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3、光的折射(1)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折断”、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4、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当 u=f 时,不成像。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物理笔记知识点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理的定义和作用-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能量传递和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 物理在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改善生活。

2. 纳米技术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材料、器件和系统设计、制备和应用的技术。

- 纳米技术在材料、医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改善材料性能、开发新型器件和实现精确控制。

3. 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微观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 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各不相同,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

4.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状态。

-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位置固定,分子间力较大;液态具有不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位置不固定但相对密集;气态具有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位置不固定且较稀疏。

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物体会继续沿着相同速度和方向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一个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衡量物体运动的惯性。

-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4. 力和功-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物体与其它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所做的功率乘以作用时间,衡量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三、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 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势能和内能等。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通过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物体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热学与热能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反映,热量是物体热能的传递方式。

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质的热膨胀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4. 热与机械能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也可以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三、光学与光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以直线方式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反射面后会改变传播方向。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4. 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5. 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可以将光线反射成像。

四、电学与电能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阻碍电流通过,单位是欧姆。

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不均;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不均。

4.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是电力的时间积累,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

五、声学与声音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性。

3. 声的反射和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如果反射时间超过0.1秒,就能听到回声。

六、力学与力的分析1. 斜面运动:物体沿斜面运动时会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力。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中考复习)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中考复习)
帕斯卡原理:∵p1=p2∴ 或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滑轮组:
F= G总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F= Gs=2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P=
机械效率: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c m△t
(保证△t>0)
燃料燃烧时放热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Q放=mq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W=UIt
W=UIt结合U=I R→→W=I2Rt
W=UIt结合I=U/R→→W=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W/t
P=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Βιβλιοθήκη 之和。表达式:U=U1+U2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
合力公式:F=F1+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F1-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F浮=G–F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F浮=G排=m排gF浮=ρ水gV排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
初中物理的重点和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力:包括力的概念与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大小、方向及计算等。

2. 运动:包括运动的概念与性质、参照系、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3. 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阻、电功率、电能的概念与计算等。

4.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与光的速度、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合成与分解等。

5. 热学:包括热量的传递、温度、热胀冷缩等。

6.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重点内容做好相应的笔记,例如记录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实验现象、重要的解题方法等。

同时,可以通过习题和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做笔记时要注意文字的简洁明确,结构清晰,以便日后复习和记忆。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

物理笔记初中全部1.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共同决定。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持续下去,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才会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力。

-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k=1/2mv²。

-势能是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_p=mgh。

-功是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公式为W=F×s,即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3.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公式为P=W/t,即功除以时间。

-常用的单位是瓦特(W)。

4.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公式为P=F/A。

-在液体中,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帕斯卡原理:压力一旦施加在液体上,压力会在整个液体中均匀传递。

5.热学-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由高温向低温方向传递的。

-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体内部分子间的传递。

-辐射是不需要物质媒介的能量传递形式,通常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6.电学-电流是指电荷流动带来的效应,公式为I=Q/t。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材料对电流阻碍的大小,公式为R=V/I。

-欧姆定律:电流通过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电能是由电荷带来的能量,公式为E=QV。

7.磁学-磁力线是磁场的可视化表示,从南极走向北极。

-洛伦兹力是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公式为F=qvBsinθ,其中q为电荷量,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θ为速度和磁场的夹角。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

8.光学-光是一种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组成。

-光线是光传播的路径,遵循直线传播。

-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短波长的光看起来是蓝色的,长波长的光看起来是红色的。

-折射定律: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是一个定值,即n₁sinθ₁=n₂sinθ₂。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米(m),其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min)、小时(h)。

换算关系:1min=60s ,1h=3600s。

3.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

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

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s t。

(4)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笔记——基础知识扎实才是王道!!第一章、物态和温度知识点1、温度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开尔文一符号“ K”常用单位:摄氏温度一符号“C”3、摄氏度的定义: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到100C分成100等分,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4、测量一一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分类: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2、熔化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定义: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熔点:晶体熔化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举例:①冬天河流结冰②铜像雕塑知识点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特征: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举例: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知识点3、凝固定义: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特征: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放热.条件: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凝固点:晶体形成时所需的确定温度。

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速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现象:a.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b.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知识点5: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特征:放热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现象:a.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b.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 "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知识点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知识点7: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温度高于0C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C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 c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第二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1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2、参照物: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如前述中的树木、房屋以地球为标准是静止的,但以太阳为标准则是运动的,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知识点2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1速度的单位:由速度的定义式可知,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主单位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主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除此之外,速度还可为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2、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单位的换算通常可由以下两种方法进行:3、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分别换算求得这种方法先将组成复合单位的各单位分别进行换算,然后再通过计算得到结果•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复合单位间的换算.(单算合一----长度与长度换算,时间与时间换算,最后合在一起)如想知道72km/h =? m/s,便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如下计算:72km/h =72km1h72 1000m -20m / s,又如想知道 5 m/s =? k m/min,可由如下计算求得:1 3600s5m / s 竺 5 10 3 km - 0.3km / mini s 1 min604、由速度单位间的进制求得这种方法是将所需进行换算的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记住,直接由它们的换算关系求得.例如由前述方法可求得:1m/s=3.6km/h , 1km/h= 1 m / s,记住了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6后,在进行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时便可由此换算关系进行换算•如前面提到的72km/h= ? m/s ,就可由7 2 km/h = 7 2“[H]l m / s 20m / s .求得,又如5 m/s =? km/h,可由 3.6 5 m/s =5X 3.6km/h=18km/h 求得.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 声音的产生条件:一是有声源,二是有传播声音的介质.2、 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 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 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 了 声曰.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 v 固体〉v 液体〉v 气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 .知识点3、回声1、 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 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 • 1s 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 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3、 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 历了 “声源一一障碍物”和“障碍物一一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 ”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 距离.知识点4 .声音的三要素 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 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 体积越小,音调越高.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 〜20000Hz ,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 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 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s M t ,则 2 爲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用分贝( 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5.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呢?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 2 0次或高于 2 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知识点6 .声音的种类乐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为乐音,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时产生的。

如钢琴、胡琴等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噪音:令人厌烦的声音为噪声,一般是由声源的无规律振动而产生的。

如汽车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等为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一定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有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3.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工厂里,发动机的运转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公路上,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安静图书馆里说话声等都是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4.控制噪声的措施: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③在接收处(人耳处)减弱.知识点7 .噪音1噪声的意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不规则的、间歇的、随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指任何难听的、不和谐的、高分贝的声音或干扰,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干扰人的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夜半歌声”、阅览室外传来的歌声、上课时某些学生的窃窃私语声等都属于噪声.也就是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所有的声音,包括乐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2、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减小噪声,一方面要减小噪声声源的振动,另一方面要隔离噪声声源.因为声音是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并且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处形成听觉.所以要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最终目的是要减弱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因此减弱噪声要从发声体、传播过程(介质)、人耳处减弱•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1光源的概念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有好多种,按成因分,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按发光原理可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人造光源有: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等;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水母等;热光源有:太阳、手电筒、火把、电灯等;冷光源有:萤火虫、水母等.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知识点2 .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布不均匀,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光也不会沿直线传播,要发生折射•例如太阳光在地球周围大气层中传播路线是弯曲的•如果介质分布均匀,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一般也会改变传播方向,不再沿原方向直线传播,即光的折射现象•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即某一光束的传播与同时是否有其他光束在同一区域内传播无关,两光束相遇时互不干扰.c \\3 10 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这个值•光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所空气电的传播速度近似为我们却总3是先看到闪电,后音到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远小于光速,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9.4608 10 m).3、影的形成:影是自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背光面的后方形成的光所达不到的区域.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影是发自光源并与投影物体的表面相切的光线围成的.如果用一个发光面比较大的光源来代替点光源,影的情形就会不同•发光面上的每个发光点都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它们都在物体的背后造成影区,这些影共有的范围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射,叫做本影•本影的周围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叫半影•如图所示•光源的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4、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如图1所示,A区域是太阳光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地球上位于A区域的人完全看不到太阳,形成日全食,B区域或C区域是一部分太阳光能到达的区域,地球上位于B区域或C区域的人,可看到太阳的一部分,形成日偏食;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远时,地球上的人可能位于D区域,可观察到太阳的外环,形成日环食.当地球运行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如图2所示,C区域是太阳光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月球完全进入此区域时,地球上的人可看到月全食;A区域或B区域是一部分太阳光能到达的区域,月球部分位于该区域,部分进入C区域时,地球的人可看到月偏食.注意:地球上处于月球半影中的人将看到日偏食;而月球处于地球半影时,与平时并无显著变化•因此,不把这种情况看做月偏食.同月球相比较,地球的本影要长得多,月球在轨道上运行不可能进入地球的伪本影,所以,没有月环食现象.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只有在日、月、地三球近似排成一条直线时,才有可能发生日食或月食,所以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月食总是发生在望日,即农历的十五或十六•由于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平面并不重合,而是约有50的夹角,因此,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或月食.5、小孔成像:是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倒立的.知识点3.光的反射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1 )光的反射定律定量地确定了两组关系:一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二是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的大小).(2 )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反射角、入射角均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非光线与界面的夹角;②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即逆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将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③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反射角分别随入射光线、入射角变化而变化,只能说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的大小,而不能颠倒因果关系.2、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题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是近年各地中考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根据题意正确地画出光路图,这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2 )在光路图中确定入射角、反射角;(3)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几何知识求解.知识点4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射向平面镜的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两条反射光线呈发散状态,不能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就会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判断物体的位置,认为物体在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处,觉得光线好像是从镜后S'处射来的,其实镜后面并不存在发光点S',所以是虚像.(3)理解平面镜成像时应注意:①物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从物点发出的所有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实际并不存在,是虚像.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才是实像②物体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像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简称具有对称性③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对称性先确定像的位置,再补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4)作平面镜成像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作图须规范,应该用作图工具规范作图,切不可随手画.②虚实应分开,实际光线画实线,法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等辅助线画虚线;实像画实线,虚像画虚线.③箭头不可忘,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应在图中画出,但虚线不加箭头.第五章、透镜知识点1透镜的基本概念1透镜的种类及相关概念:(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薄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我们这里研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薄透镜.(4)光轴和光心的概念: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径.光心:光轴上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2.透镜的作用:(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实验表明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光心C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2)凹透镜的作用:实验表明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用F来表示.由于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做发散透镜.(3 )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并非任何光经凸透镜都一定变成会聚光,而是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同样,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也并非任何光经凹透镜后都一定变成发散光.只是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3.透镜成像的作图(用作图法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通常利用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如图所示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如图所示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3)光的可逆性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若光线逆着射出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出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光的这一特性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均适用.(1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的任意两条,就可以确定不在主轴上的任意发光物体的像,但应注意透镜所成的像并不是仅由这三条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物体发出射向透镜的所有光线以透镜折射后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作图基本技巧①利用多线共点规律一一同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一定会都通过(或反向延长线通过)像点.②利用多点共线规律一一不论物点、透镜位置变化,物点、光心和相应的像点一定位于通过光心的同一条直线上.③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用三条特殊光线中任两条求作像点,可采用辅助手段,如设想物点,设想物体等方法. 知识点2 .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小结:(1)实像、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倒立的(相对于物),虚像都是正立的;②实像都与物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虚像都与物处于透镜的同侧;③实像都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接收,虚像都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接收.(2)两个重要的分界点对凸透镜来说,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2倍焦距位置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实像.(3)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总结如下: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当u> 2f时,像移动速度小于物移动速度;f v u v 2f时,像移动速度大于物移动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