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集锦】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合集下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作者:子衿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9年第10期古人重视家风,故将家风凝练成文字以作家训,对后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而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可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刘邦:好学之风,永世传承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可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选自《手敕太子文》故事墙;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留给嫡长子刘盈的一份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确立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

他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刘盈为学的重要性。

妙解趣谈; 从历代的史籍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个轻视文人,不注重为学之道的草莽英雄。

但刘邦具有审时度势的精准判断力、驾驭全局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能容人而从善如流的气度、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以及百败不言弃的坚韧。

从《手敕太子文》即可看出,刘邦用一种坦诚、亲切的方式实现了教子读书的期望。

令人钦佩的是,一代开国之君在儿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过去,也毫不粉饰自己的浅陋,由此可看出刘邦超人的胆识与博大的胸怀。

唐太宗:任贤纳谏,自谦崇俭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

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

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

奉先思孝,处位思恭。

倾己勤勞,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选自《帝范》故事墙; 《帝范》是唐太宗晚年的精心之作,也是其一生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一一重德修身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

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北齐士族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于是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

这本家训在其后的一千三、四百年间传诵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

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

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注《汉书》的大学问家,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名政治家颜杲卿。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意思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必定疏远他。

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

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朱熹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

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

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

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

清朝时期曾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规中也告诫子弟:见利不能忘义,不能产生贪心;对待别人,不能产生漠视心、欺诓心、徇情心,更不能产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家训中首先强调的是“修身”,其次是“齐家”,包括对老人、孩子、妻子、兄弟、仆人的对待之道。

再外围是“睦族”,旁及个人在庞大家族中的本分。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治生宜勤,居家宜俭宁朴勿华,宁俭勿奢不丰不菲,从俗从宜激励族人,教育子孙,规范人生,感召他人。

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治学修身,兴家济世。

章氏族训一、孝悌以笃亲长人生天属,父母弟昆。

欲臧百行,宜先是敦。

孝惟爱尽,弟则友存。

温情冬夏,定省晨昏。

牵车服贾,酒醴鸡豚。

曾子养志,冀广亲恩。

周公代武,岂以君尊?推觞让豆,连理同根。

怡怡聚处,和气满门。

光前裕后,报在子孙。

操戈同室,没痛幽魂。

九重泉路,哭泣声吞。

乡闾凉薄,颜垂泪痕。

檐头滴水,亦复何论。

二、诚敬以崇祖宗水则有源,木则有本。

本植枝蕃,源疏流远。

祖孙一气,情相缱绻。

秋露春霜,自切忱悃。

栖神之祠,必洁且稳。

致祭之筵,毋陵且混。

偶入宗枋,整冠束琨。

长守墓茔,禁止开垦。

榆祀蒸尝,恭谨勤恳。

实非有加,何容有损。

实无能先,胡失于晚。

贫则豆笾,富则圭琬。

敬斯尊严,诚斯柔婉。

乡里推称,荣于华衮。

三、雍睦以聊同宗角弓翩反,必宜于张。

行苇践履,惟恶牛羊。

分自一体,宁若参商。

喜则同庆,忧则共伤。

维雍维睦,是辅是匡。

勤修家谱,费取公偿。

袱包箧贮,轮年掌藏。

岁时伏腊,各设豆觞。

杖履情见,负担义彰。

何贫与弱,何富与强。

外人訾议,代分短长。

自家骨肉,更何所妨。

薄俗宗族,竟分炎凉。

清夜自忆,能弗凄怆。

四、耕读自安本业农则惟耕,士则惟读。

二者本业,安之是福。

千仓万箱,于野得谷。

千驷万钟,于朝的禄。

肇牵车牛,远贾难服。

考工尤艰,金石若木。

灯火窗前,夜番篇读。

来耜田间,朝驱黄犊。

二者即兼,非甚仆仆。

秋稼如云,获多积蓄。

文史三冬,书声满屋。

自享优优,何至穷蹙。

二亲在堂,春洒献祝。

快绝胸怀,村前鼓腹。

五、节俭对裕资财一日节俭,数日不饥。

一岁节俭,数岁不衰。

去蔬而肉,食有几时。

去布而帛,服实难支。

中途乞丐,惜无余资。

世上财主,常锁愁眉。

黄昏有米,早起即炊。

落市钱少,局促忧危。

滥叨不得,待悔已迟。

虽所当用,亦复何辞。

有如浪费,仔细自思。

非言嫖赌,日用事宜。

一丝一粟,非易支持。

当夫缺乏,何处挪移。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译文】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二、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

——孙权《让孙皎书》“愆”意思是罪过、耽误、过。

【译文】为人谁能没有过错呢?贵在能够改正,应该反思之前犯过的错误,深深的探究错误的责任。

三、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

——朱元璋《皇明祖训》【译文】那些以天下忧为忧的古代的帝王,都是创立国业的君王,和中兴的君主,和贤良的君子才能做到。

四、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刘邦《手敕太子文》【译文】我生在乱世,当初秦朝不让人们学经典,我还很高兴,告诉别人读书一点用没有。

但是自从当了皇帝,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我让别人把书讲给我听,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很多地方不对。

五、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曹操《戒子植》【译文】我曾经掌管顿丘一令,才23年=岁。

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到现在都没有后悔。

你今年也已经23岁了,要勉励自己啊!六、勉思桥梓之道,善侔(móu)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李世民《诫吴王恪书》【译文】努力思考君臣父子的道理,好好谋求道德修养的规范。

以正义来裁断事物,以礼教来统治民心。

七、父母于子,虽肝肠腐乱,为其掩蔽,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难乎?——曹丕《诫子》【译文】父母对于子女,纵使肝肠寸断,想尽办法来为他们遮掩隐避过失,不让同乡、朋友知道。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今日遴选出几篇帝王家训,既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赏析。

周公《诫伯禽书》: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作者周公旦,姓姬名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家训故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以上便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刘邦《手敕太子文》:切身经验,谆谆告诫作者刘邦,即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即位后他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

家训故事: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家规家训简便

家规家训简便

家规家训简便:1、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2、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

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4、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6、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1、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7、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18、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家规家训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家规家训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文/佚名当皇帝的无不希望国祚长久,其身正不正先不说,但他们对于后代的培养教导却都是很重视的,这也就出现很多经典的皇帝家训。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下面几篇,便是个中翘楚。

刘邦《手敕太子文》汉高祖刘邦(资料图图源网络)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

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

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译文: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家训。

01周公的《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识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点评】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02司马谈的《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点评】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此话信然。

03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诚为国,孝顺父母。

3. 和为贵,谐共生。

4. 仁爱待人,厚德载物。

5. 立志坚定,奋发向前。

6.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7. 勤俭持家,廉洁奉公。

8. 尊老爱幼,亲情至上。

9. 兄弟和睦,齐心协力。

10. 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11. 交友贵信,共谋发展。

12. 敬业乐群,勤奋好学。

13. 谦虚谨慎,敬奉祖先。

14. 立德树人,传承家风。

15.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16. 尚武精忠,爱国敬业。

17. 勤学好问,求知务实。

18.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

19.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0.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1. 养生之道,在于和谐。

22.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3. 忠诚为国,廉洁自律。

24. 弘扬家教,崇尚家风。

25. 温良恭俭,让利于民。

26. 专注一事,精益求精。

27.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28.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29. 读书明理,报效国家。

30. 教育子女,以身作则。

31. 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强。

32. 忠诚正直,坚守信仰。

33.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34. 勤学苦练,成就一番事业。

35.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6. 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37. 立志报国,担当责任。

38.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9. 修身齐家,家教为先。

40. 仁爱宽厚,为人处世。

41. 尚德修身,立德树人。

42. 勤奋好学,发愤图强。

43.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4. 兄友弟恭,家族和睦。

45. 夫妇恩爱,共建家庭。

46. 交朋友贵,同道共行。

47.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48. 扶贫济困,行善积德。

49. 谨慎行事,遵纪守法。

50. 养生之道,身心健康。

51. 忠诚为国,鞠躬尽瘁。

52. 传承家教,弘扬家风。

53. 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54. 家庭和谐,国家安宁。

55. 仁爱待人,和谐共生。

56. 忠诚为国,矢志不渝。

57. 勤俭持家,持之有度。

58.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王氏家训(原创)

王氏家训(原创)

王氏家训(原创)王氏家训(原创)夫观古今之人,凡成功人士,一是善勤,二是善思。

勤于耕耘者,必有收获也;善于思想者,必超常人也。

勤而不思则薄,思而不勤则空。

故言成功者,惟有勤思并重,持之以恒,思人之未思,想人之未想。

所谓先机夺人者,必先于他人有所成。

人生一世,最忌懒怠,凡此之人,终无所成。

今日不成,不能谓不成;明日不成,亦不能谓不成;后日不成,方谓之不成也。

古者多积田帛以遗子孙,其举愚也;今人鼓励儿孙博览群书,其举智也。

自古及今,愚鲁者败,明达者胜。

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不在山水之乐,而在乎创造良境,为今人所效仿。

读书可以明智,荒废学业则殆。

三代不读书,则愚不可及。

人临世间,其智商相近,而后天造化,则相去甚远。

神童之人,自古能有几人者?乃寡中之寡。

故后天教育,不可忽视,乃重中之重。

读书乃立家之本,修身为齐家之道。

养子不教父之过,育女不训母之错,古今皆然。

凡事应有行为准则,方不会偏离。

有可为有不可为,切勿害人也。

古之三纲五常,四德三从,乃封建之桎梏,今已废矣。

然人之发肤,皆由父母所赐。

若无父母,即无自身。

况乃今为子,他日亦为父,转瞬白头翁,子孙亦绕膝。

故有成或无成,皆勿薄父母,理当尽孝。

身为父母,理应疼爱儿女,好生教养,方无愧也。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凡事疏严难以自律。

父母严于家教,切莫忽视法则。

教子应庄中有谐,刚中有柔,张而有弛,严而不厉。

视子若朋友,则事半功倍;视己如至尊,则弄巧成拙。

兄弟姐妹,乃至亲骨肉,情同手足,理应和睦相处,互相爱护。

失之不再有,得之倍珍惜。

众心齐,则家道兴;众心妒,则事难成。

田姓分财,哭活庭前紫荆木;曹氏相残,煮豆燃萁鉴古今。

夫妻之间,乃缘分所至。

古人云:前世修得同船渡,百世修得共枕眠。

伉俪之情,人皆有之。

理当多抚慰温存,少猜忌呵斥。

夫妻恩爱,犹如琴瑟和谐。

身为妻者,欲夫有所成,则应支持丈夫之事业;身为夫者,欲妻有所成,则应顺从妇人之志向。

然志不同道不合者,则不相为谋,宜早分道扬镳,迟则不利也。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之事,孝道是家庭的根本。

3. 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 谦虚谨慎,不傲慢自大。

5. 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6.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7. 有恒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8. 学习知识,不断进取。

9.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10. 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公。

11. 爱护家庭财产,不贪图不义之财。

12. 以和为贵,避免争吵和冲突。

1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整洁的环境。

14. 勤奋工作,不推卸责任。

15. 亲密关怀家人,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

16. 不纵容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家庭成员。

17. 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每一天。

18.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权益。

19. 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0. 倡导善良和友善,以和谐的心态与人相处。

中国古代帝王家训

中国古代帝王家训

中国古代帝王家训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代,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孟轲·孟子·离娄上》 ) 认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个人是家庭的基础。

《大学》进一步把家庭教育提升到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强调家国一体:“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杨洪·中庸·大学》)只要做到身修、家齐才能达到国治、天下平,故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养生》 )为目的的家训,倍受历代帝王重视。

帝王对储君及皇属的训教,因家训主客体的特殊身份,故名之“帝王家训”。

周公家训中的勤政无逸、戒骄戒躁、明德慎罚、审慎刑杀、体恤百姓、宽缓徭役、礼贤下士、择官授官等,规定了尔后帝王家训或贤臣进谏的基本内容。

历代帝王家训基本上是在继承这些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由于具体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差异、帝王观念与爱好的不同,帝王家训内容取舍有所不同,但几千年的帝王家训中还是有共同的内容:修身养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修身为本,修身为治国之基础,治国为修身之最终目的。

更何况,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论语·子路》),修身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开帝王家训先河的周公就曾诫子伯禽加强道德修养,礼贤下士,要求其侄成王做到“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刘备在临死前仍不忘叮嘱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做“惟贤惟德” ( 《蜀书·先主传·三国志卷三十二》)之人。

梁元帝告诫诸子处世谨慎,敬孝仁义,加强个人自我修养。

李暠要求诸子加强自身修养,节酒慎言。

刘义隆要求其弟义恭戒骄奢,克已尽职。

李世民对君主的修养提出了明确规定:“入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

康熙皇帝的八大家训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

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二百四十六则。

今天我们摘取《庭训格言》中的八条精华,不管是对教育子女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都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一、怀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详平和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

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内心的喜悦安详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境界。

心中充满喜悦,就会产生善良美好的念头;心中充满愤怒,就会产生凶险恶毒的念头。

所以,有句古话这样说道:“一个人只要产生一个善念,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如果他产生了一个恶念,即使还没有去做恶,凶神已经跟上他了。

”欢喜和善念,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

我们自己应该也有这样的感受,人有了善念,身心都会轻快欢喜;人有了恶念,心中就会充满愤怒怨恨。

人活在世上,应当追求内心的喜悦安详,而达到这种美好境界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怀善念、行善事。

二、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训曰:《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圣第一要节。

后人广其说,曰:“不欺暗室。

”所谓暗室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之地。

夫私居独处,则人不及见;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

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战战栗栗,兢兢业业,不动而敬,不言而信,斯诚不愧于屋漏,而为正人也夫!译文:《大学》《中庸》都把一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作为训诫,这是古代圣贤视为第一重要的要节。

后人把它引申解释为“不欺暗室”,也就是在别人见不到的地方,也不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事。

古人教子训言,修身齐家经典

古人教子训言,修身齐家经典

古人教子训言,修身齐家经典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

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

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贞吉。

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唐)李世民·戒皇属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

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若,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

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唐)白居易·狂言示诸侄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夫已轻以恶加人,则人亦必轻以恶加我,以是自相加也。

吾见人言,类不过有四:习于诞妄者,每信口纵谈,不问其人之利害,于意所欲言。

乐于多知者,并缘形似,因以增饰,虽过其实,自不能觉。

溺于爱恶者,所爱虽恶,强为之掩覆;所恶虽善,巧为之破毁。

轧于利害者,造端设谋,倾之惟恐不力;中之惟恐不深。

而人之听言,其类不过二途:纯质者不辨是非,一皆信之;疏快者不计利害,一皆传之。

此言所以不可不慎也。

---(宋)叶梦得.石林家训。

经典家训九言对联

经典家训九言对联

经典家训九言对联
经典家训九言对联是对古代经典家训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家庭中的对联、墙壁上的挂联等。

下面是我列举的十个经典家训九言对联。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行善养心养家养国。

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治国家,和平天下。

2. 博学笃志修身齐家治国,忠诚仁爱和谐家庭祥和。

学习广博,志向坚定,修身齐家,治理国家,忠诚仁爱,家庭和谐。

3. 勤俭持家传家久久,孝敬父母幸福一生生。

勤劳节俭,家庭传承,幸福一生。

4. 诚信厚德养家立业,孝敬父母乐享天伦。

诚实守信,道德高尚,养家立业,乐享天伦。

5. 孝顺父母敬老尊贤,兄弟和睦家庭幸福。

孝顺父母,尊敬老人,和睦相处,家庭幸福。

6. 勤奋进取家庭兴旺,和谐相处国家繁荣。

勤奋进取,家庭兴旺,和谐相处,国家繁荣。

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勤俭持家传家久久。

修身齐家,治理国家,和平天下,勤劳节俭,家庭传承。

8. 忠诚仁爱和谐家庭祥和,诚信厚德养家立业。

忠诚仁爱,和谐家庭,诚实守信,养家立业。

9. 孝敬父母幸福一生生,勤奋进取家庭兴旺。

孝敬父母,幸福一生,勤奋进取,家庭兴旺。

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厚德养家立业。

修身齐家,治理国家,和平天下,诚实守信,养家立业。

以上是我列举的十个经典家训九言对联,每个对联都表达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家训都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古代的家训

古代的家训

古代的家训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敬的子孙们,这是我们家族传承已久的家训,希望你们能够铭记在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家族的精神支柱。

首先,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

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是他的名片,也是他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根本。

要时刻保持谦虚、勤奋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亲人的基本原则,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其次,我们要以家庭为重。

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对待家人要有爱心、耐心和包容之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最后,我们要放眼国家和社会。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

让我们秉承家族精神,坚守家训,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为家族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亲爱的子孙们,这是我们家族传承已久的家训。

我们要铭记在心,遵守一生。

首先,我们要恪守孝道。

孝敬父母是我们为人之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他们尽心尽力。

对待长辈要有恭敬之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其次,我们要做到忠诚。

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朋友、忠诚于自己的信仰,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要始终保持诚实、正直的态度,不背离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再次,我们要践行礼仪。

礼仪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以友善、宽容的心态与人相处。

对待他人的错误和不足,要以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共同成长。

最后,我们要坚守信义。

信义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石,也是我们家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帝王的家训

古代帝王的家训

古代帝王的家训第一,齐家治家。

与儒家倡导的“齐家”思想相适应,传统家训都把家庭和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作为“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条件(参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齐家”、“兴家”的极端重要性。

在强调睦亲齐家的同时,传统家训特别是宋代以来的家训大都总结、传授家政管理、家业置办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及详细措施。

传统家训在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主要是论述父子、兄弟、夫妇“六亲”(“六亲”也有其他说法)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家之亲,此三而已也”(《颜氏家训》)。

当然,家训也谈及亲属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如司马光《家范》中就论述了甥舅、舅姑等姻亲关系)。

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传统家训基本上以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为依据而加以阐述和发挥。

在父子关系上,强调父慈子孝。

由于封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家庭财产的继承,家庭权力的转移都是由父辈决定的,因而子辈绝对地服从、孝顺父辈就成为最根本的家庭道德规范。

《袁氏世范》说:“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

”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家训的作者们无不将“子孝”作为处理父子关系的主要方面,有的甚至宣扬“愚忠”、“愚孝”,但也有不少家训同时提出了“父慈”的要求,要家长在不失权威的条件下,对子女家人宽以待之。

如明仁孝文皇后所言,“上慈而不懈,则下顺益亲”,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于己于家都不利。

许多家训还对家长提出了正身率下、爱子贵均的要求,认为假如家长持心不公,家庭必然不和。

在夫妻关系上,强调夫义妇顺。

古代家训深受封建纲常礼教的影响,同样以“夫为妻纲”、“男主女从”作为调适夫妇关系的行为准则,宣扬“烈女不更二夫”等男尊女卑的观念,但也有一些家训主张一夫一妻,“嫁女不论聘礼,娶妇不论奁赀”(姚舜牧:《药言》),反对“从一而终”,夫死允许改嫁(蒋伊:《蒋氏家训》等)。

在兄弟关系上,强调兄友弟恭。

兄弟妯娌间的和睦相处甚至是“齐家”更为重要的条件,如《颜氏家训》所说,这是因为兄弟之间“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易生嫌隙。

古代帝王家训

古代帝王家训

古代帝王家训当今世上,祸患不断、孝义沦落,主要因素之一即是忽略庭训家教。

而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品质教育。

历史上有许多传世的家训影响后代深远,以其人生的经验,谆谆教诲子孙,承传中华传统文化。

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中国历朝历代新建立时,开国之君十分重视吸取前朝灭亡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不要重蹈覆辙。

有些帝王亲自撰写家训,如李世民的《帝范》,康熙的《庭训格言》、《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等。

周公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周公在身体力行、勤勉从政的同时,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

姬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周公在身体力行、勤勉从政的同时,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

周公教诫子侄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二部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周成王曾与小弟一起站在树下,他拿了一片桐叶给小弟说:“我封你。

”周公听见了,便拜见成王说:“大王封弟,甚善。

”成王说:“我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而已。

”周公严肃地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

”意思是,君王的言行举止不应有过失,不应有开玩笑的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

于是,成王封小弟为应侯。

这件事使成王没齿难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叶封弟”。

《尚书》中最有名的篇章《无逸》中的“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

”是周公辅政时教导成王如何勤俭执政时说的。

后来,这句话进而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不要贪图安逸奢华生活的名训。

在《戒侄成王》里,周公一再告诫成王要修己敬德,防止骄奢淫逸、重蹈殷商失德亡国的覆辙。

古代十大家训

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一、周公的诫伯禽书“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二、司马谈的命子迁“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三、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四、颜氏家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五、唐太宗的诫皇属“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六、包拯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包拯以公廉着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七、欧阳修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八、袁氏世范“小人为恶不必谏”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九、朱子家训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十、弟子规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着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训集锦】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当皇帝的无不希望国祚长久,其身正不正先不说,但他们对于后代的培养教导却都是很重视的,这也就出现很多经典的皇帝家训。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下面几篇,便是个中翘楚。

刘邦《手敕太子文》汉高祖刘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

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

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译文: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
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
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曹操《诸儿令》曹操像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

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

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曾对
他的夫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从孩子们小时候就制定较高的培养目标,希望他们长大都成为孙权那样的人物,决不能像刘景升的儿子那样,是无能无用的豚犬!在儿子们长大懂事后,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诸儿令》,规范儿子们的行为。

他提出“慈孝不违吾令”、“长大能善,必用之”、“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的用人准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曹操还有一篇著名的《戒子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可谓是言短而意丰,既有对自己这一生的自豪之感,亦有对儿子的谆谆期盼。

曹丕《诫子》曹丕父母于子,虽肝肠腐乱,为其掩蔽,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难乎?这是曹丕教导儿子曹叡的一段话。

从指出父母不能因疼爱子女而袒护他们的过失到做官的道理。

说明因爱而过分的隐藏子女或别人的过错,最终将会适得其反。

刘备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
自更求闻达。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

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

其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至今还常常为人们所引用。

孙权孙权《让孙皎书》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

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谓五经也。

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护诸将于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扬威于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

近闻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中。

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吾亲之者,非私之也。

吾亲爱之,卿疏憎之;卿所为每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

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

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

临书摧怆,心悲泪下。

孙皎是吴国宗室、孙权的堂弟。

孙皎曾因为小事与甘宁争吵负气,孙权听说后便写了这么一封家书,教导孙皎待人以敬、宽容大度。

其中“人谁无过,贵其能改”一句已成名言。

李世民《诫吴王恪书》李世民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

汝地居茂亲,寄唯藩屏。

勉思桥梓之道,善侔(móu)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

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

宜自励志,以勖日新。

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这是李世民写给第三子李恪的家信。

他希望李恪做事待人要守大义大礼,做臣做子要励志自勉,不能因为是皇帝的儿子就玩物丧志,骄奢淫逸。

最后一句则说明了这是父亲教育儿子的信。

译文:我现在是一国之君,需要给亿兆百姓树立榜样。

你身为至亲(皇子),希望你能去守卫边疆。

你要用心思考父子的道理,在外要勤勉政务。

以正义来裁断事物,以礼教来统治民心。

各种坏毛病,要小心地加心避免。

如果这样,就能像坚固的磐石,永远保卫国家。

外面要能尽忠职守,家里尽儿子对父亲的孝道,要自己经常反思,每天都要有进步。

你去赴任了,怎么能舍得呢!本来想送点你喜欢的什么,又怕你骄奢,所以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我之子孙贤,大地皆我之产业;子孙不贤,祖宗产业,是他人产业。

放牛放马放羊,不可使一牛一马一羊逃至牛群马群羊群之外。

畏吾儿淫、昏、饮、博,乃自灭之道非我灭之。

子孙为将帅,须常居于士卒之前。

有天命者不死;不畏死者不死。

牛马活物也,金银死物也。

征欧洲,下中原,取其牛马,勿利其金银。

我家妇女,平时当制征衣,战时当裹创视疾。

朱元璋《皇明祖训》(选)
朱元璋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

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

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

若守成之君常存敬
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

可不畏哉!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

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所窥,国必不失;若恃安忘备,则奸人得计,身国不可保矣。

其日夜警备常如对阵,号令精明;日则观人语动,夜则巡禁严密,奸人不得而入。

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於心,宁有备而无用。

如欲回避左右,与亲信人密谋国事,其常随内官及带刀人员止可离十丈地,不可太远。

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後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

可不深为戒备。

康熙《庭训格言》(选)康熙心小胆大防患未然。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患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自然消失。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凡一卷,246则。

今日我们读《庭训格言》,依然会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庭训格言》内容比较芜杂,但大体可分为治国篇、读书篇、理想篇、道德篇、生活篇等五大类。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