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

合集下载

年终突击花钱,花在哪儿了?

年终突击花钱,花在哪儿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意。众多地方政府 并不情愿将超收部分 纳 入监督 ,而是 “ 开 动脑 筋,动 员力量 ”
将超收部分全部花掉。
转型的战略 日 渐清晰。作为推进新型城镇

日前,财政部财科所负责人在接受媒 被各级部门单位违规花掉。
体采访时亦表示, 年底财政支 出 规模较大 ,
化的一项核心动力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再 位在地 方事业 单位 工作的财务 负 次迎来历史机遇 ,改革将聚焦离城市化浪
按规定财政超收收入除了按法律 、法 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外,相当 部分会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纳入第二 年预算安排。然而 ,目前虽然一些城市建 立 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但效果并不尽如
界定公共利益”等保 障农 民土地经营权益 的条款将再度被强化。 同时 , “ 集体建设
用地人市流转”的时间表依旧敏感 ,法规 中的相关表态或仍偏于谨慎 。 通过推进城镇化扩大 内需、促进经济
原因,是我 国现行 的预算编制采用 “ 基数 加增长”的方式存在极大的缺陷。每一年 景明的署名文章表示,虽然 2 0 1 2 年年底财 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 政支 出规模较大 ,但并不是违反预算管理 加一定的数额 , 并且结余全部上缴。因此,
各 单位到年底必须把钱花出去 , 否则就要 白景 明的这一判 断,引发 了公众的强 上缴国库 ,而且第二年的预算规模还会减 而2 0 1 2年 中央财政支 出预算 指标 为 l 2 . 4 烈关注 , 乃至质疑 : 年终突击花钱不违规? 少。

际工作量进行清算 , 1 2 月份支出相对较多; 出现大规模 挪用或突击消费的情况。
规模 已经扩大了 3~ 5 倍,中国城市人均

关于政府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分析

关于政府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分析

关于政府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分析摘要:政府预算关系到国家投入的方向和力度,政府的实际支出关系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着力找出近年来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原因,并进行了粗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来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一、背景简析每到年尾,各地政府都开始了年底大行动——花钱大突击。

政府手中积压的款项实在是太多,而这些款项在年底必须花光花净,于是各地政府就想尽各种名目把钱花掉,比如以外表看起来是外地考察、学习、开会的形式,实际上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或者是大把大把钱用在没完成的工程建设、各种扶贫项目上去,颇有一种“时间紧,任务重”的使命感。

而年政府底突击花钱这已经成为的一个公开的秘密,近几年这种财政支出的反常现象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二、原因分析1、各地政府年底手中剩余的大量资金是本部门的年度预算所余,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并且结余全部上缴。

因此各单位到年底必须把钱花出去,否则就要上缴国库,而且第二年的预算规模还会减少。

突击花钱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预算有余,需要把剩下的钱花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下一年的预算编制,突击花钱也可能是花预算外的钱,即赤字财政。

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面在这方面凸显,各地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增加预算,以保证本部门的支出。

2、财政支出低效率和对违规行为问责不力是导致年底突击花钱的深层原因。

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拨款等方面行政效率低下,当款项终于拨到预算单位时,快到或已经到年底了,预算单位只得突击花钱。

有的地方或部门财政纪律执行不严,对违纪行为的查处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年终突击花钱之风。

3、政府信息透明度低,导致政府财政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政府的预算由政府各部门预算组合而成,各部门给出的预算报告是“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

政府财政部门只是负责钱的发放,并不了解各个部门各项预算的真正成本是多少,不可能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寄希望于该部门实事求是。

年底突击花钱

年底突击花钱

• 而西方国家则大多会采用“零基预算”,既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 往的收支情况,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 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是否合
理。
如何应对此现象
制定合理的预算 制度 完善内部监督和 外部监督机制
财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的公 开透明
三、监督上的缺失
财政预算上的审计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监督也是造成年底突击花钱屡 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现在虽然有审计监督,但是审计监督有时候很难 对行政机关的经费该不该花、花到什么程度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当前预算制度的影响
• 中国现行财政预算编制是采用基数预算法,即以上一年的收支情况为 基础,根据对本年度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及政府政策导向,在上一年 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比例,从而形成本年度预算编制。但是预算 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本身就有夸大其自身预算需求的倾向,多年运 用下来的结果就会是“预算套预算”,而基数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 因而编制的预算是不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既然下一年预算的额度要由 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那么如果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 有可能因此被核减,而且本年度的结余也不能留作下一年使用,必须 上缴财政,所以政府部门甚至是“被迫花钱”。
年底突击花钱
1.何为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现象 2.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 3.从年底突击花钱看我国财 政预算政策
突击花钱
• 突击花钱指的是政府部门在岁末一段较集 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 每年岁末,各级政府是否“突击花了钱”, 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而岁末政府多 花钱,几成惯例。
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历史悠久
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经久不衰
为何会产生此现象
一.预算制度
二.预算执行力低

政府突击花钱

政府突击花钱

政府“突击花钱”真的不合理吗?案例和背景介绍每到年底,报纸、网站等均揭发政府“突击花钱”的真面目,不是吃喝玩乐,就是高价买入低价物资,民众纷纷抨击政府的不轨行为。

可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政府这笔钱着实通过了申报、审批等各项程序,那么,谁又能说这笔钱花的太荒唐呢?前不久,网上报出一位陈先生状告政府花高价买低价物品,比如一套音响政府报出最低限价19000元,而陈先生说这套音响他最高会报7000元,政府完全没必要花如此天价买这样的物品,简直就是欺诈老百姓!但是,法院最终判陈先生败诉,因为法律和相关法规并无规定物品的最低限价。

确实是这样,如果政府采购这些物品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同意,那么谁又能说这笔钱不该花或者花的不到位呢!问题及原因分析归根结底,我认为是我国的有关财政制度出了问题。

首先,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我国一直奉行“赤字财政”政策,即每年在制订财政预算时,在遵循大体上收支平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使支出略大于收入,目的是带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在这项基本国策下,没有官员会把结余财政资金当做自己的财政目标。

其次,我国的预算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滚动预算”,也就是调整预算法,即对每个部门安排的预算资金要依据去年的财政支出情况,然后仅对新增项目再作一定评估,而老项目则照旧。

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会尽最大能力把钱花完,以便来年能“挣”得更多的经费。

于是,这便使得政府各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行为见怪不怪。

再次,这与我国预算年度与预算审批时间不相匹配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的预算年度是公历年1月1日到12月31日,而全国财政预算审批时间却是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即每年3月份。

而这仅仅是全国性预算的审批。

若具体到每个项目的审批通过则大都延续到年中阶段,然后从项目的筹备、策划、招标、投资建设等程序算起,延续到第四季度则是很正常的。

于是,看似是“突击花钱”,也许背后确实是在依据正常的程序运转。

除非这些资金真的是被“浪费掉”,而非正常地“花掉”。

突击收费审计解析

突击收费审计解析

突击收费审计解析最近一些省份公布当地2020年度省(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分析报告(下称“审计报告”),指出一些部门、单位存在突击收费问题。

北京市审计报告称,有的单位还存在突击收费的现象,为规避结余资金管理规定,个别单位一次性预存燃气费400万元,足够该单位使用2年。

还有部分项目早于合同规定,在项目尚未验收情况下提前支付合同款。

山东审计报告指出,17个部门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工程款、维修费、采购货款等2279.89万元。

6个部门单位年底突击充值加油卡、ETC卡等69.75万元。

2家省级医院在项目未开工或设备未验收入库情况下,提前支付工程款和货款7400.51万元。

海南审计报告发现,2个部门通过在年底提前支付合同款的方式,年底突击支出124.01万元。

政府预算专家、上海财经大学邓xx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些都是地方政府部门突击收费的常见手法。

近些年突击收费问题虽明显减少,但依然存在,导致突击收费的直接原因是部门单位结余资金在年底上收,根本原因在于预算管理不精细、不完善。

“突击收费”难杜绝所谓“突击收费”现象,主要是指每年的第四季度尤其是12月份的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过高。

政府一些部门单位集中在年末几个月收费,给老百姓一种收费不够科学、合理的印象,甚至可能存在乱收费问题。

邓xx表示,“突击收费”破坏预算的平稳执行,不利于公共产品的平稳供给,不利于公共资金效率提高,甚至容易造成公共资金的浪费性使用。

中国政府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采取基数预算,一般以上一年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

如果年底政府部门、单位预算资金没有花完,在近些年政府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背景下,这笔结转结余资金将被政府收回,而且可能削减下一年部门、单位的预算资金基数。

这也导致一些部门单位在年末“突击收费”。

邓xx认为,“突击收费”根本原因在于预算管理不精细、不完善。

比如一些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倾向于高估预算,使得申请的资金多于实际需要的资金;预算编制不细致,没有采用科学的预算方法,不少项目都是大致估算,而没有根据实际需求科学预算,从而使得预算数与实际需求脱节。

浅析年底突击花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析年底突击花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析年底突击花钱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摘要:近几年来,政府部门的年底突击花钱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今年由于前10个月财政支出进度仅完成74%,这一话题的讨论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突击花钱的现状,其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结合今年八月份通过的新《预算法》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突击花钱财政支出新预算法突击花钱指的是政府部门在岁末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每年岁末,各级政府是否“突击花了钱”,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因此,行将年底,面对年初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的预算,而1~10月份仅支出11.4万亿元的现状,年底突击花钱的话题又一次被火热讨论,而据媒体估计今年的突击花钱数额将超过3.8万亿。

一、突击花钱的现状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各级政府在最后一个月花掉了近1.2万亿元,超过全年财政支出金额的1/4。

2008年12月,政府的财政支出金额超过1.5万亿,2009年为两万亿。

而事实上,在最后两个月内剩下四分之一及以上的预算没有花费的现象在最几年内已连续出现:从2009年到2013年,前10个月的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比例分别仅为65.44%、72.15%、77.39%、74.61%、73.81%。

因此,今年74%的预算使用比例又一次将“年底突击花钱”这一话题提上日程。

面对这一现状,财政部早在2012年就发放了《关于切实做好岁末年初有关财政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坚决制止各种突击花钱以及乱花钱的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支出力度,财政部在今年5月份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8月底通过的新《预算法》也有利于进一步约束地方突击花钱。

二、年底突击花钱的原因导致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前10个月财政支出所占财政全年总支出预算比例相对较小,使得年底剩余大量资金。

但为何在年底会剩下这么多钱呢?其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1、制度问题(1)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合理我国的预算编制方式长期采用“基数法”,每一年的预算金额都是根据上一年的拨款作为基础,增加一定数额,并且地方政府每年财政支出的结余都必须全部上缴,也就是说,今年中央拨的钱如果没有用完,会使得第二年的拨款数额相对减少。

警惕年底突击花钱中的腐败

警惕年底突击花钱中的腐败

的浪费。” 湖南大学廉政研 究中心
副主任龙太江教授 指出 , 本来政府 部门不需要花那 么多钱 , 为了第 但 二年的预算不减少 , 就想办法在 年 底突击花钱。结果是 , 不该做 的工 程做了 , 不该采购 的办公用 品采 购 了, 不该 出的差 出 了, 不该 吃 的饭 吃了。正如广州网友 “ 乐虫子” 音 发现的那样 , 自己家 门口正在修的
门的财政预算公开程度还很低 , 社 会 监督和媒 体监督一直 都未 能充 分展开 。”
不仅 造 成极 大 浪费 , 还
可 能滋 生腐败
廉政专家认为 , 突击花钱 , 年底 几乎总是伴 随着财政资金浪费 、 滥 发奖金福利乃至寻租腐败等现象 。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
1 万亿元, 0" I 2 28 0 年花掉 1 万亿 - 5
那条路 ,只不过是把 旧砖挖 出来 ,
又运 了一些新砖 回来铺上 。 这样 的
行不严 ,对违纪行为的查处不力 ,
也在一 定程 度上助 长了年终 突击
人 民群众参与预算 的编 制和 监督 ,
落实 问责制度 ,让预算实 现从 编
事情 , 在很多地方 上演着 。 “ 年终 突击 花钱 , 将会造 成下
题。 那就是对于一个地区和单位而 言, 如果 年初核 准的预算 没有在年 内花完 , 下一年 度的预算 额度 就将 遭到缩减。
理制度 , 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 及 时性 、 性 和有效 性; 方 均衡 另一
面增强政府花钱透 明度 , 把政府花 钱行为真正置 于群众的监 督之 下。 龙太江教授建议改革现行的预 算制度 ,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挤
超预算 、 超进度拨款。
政府部 门年底 突击 花钱 , 虽然 被舆论持续关 注多年 , 财政部也几

“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预算制度问题

“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预算制度问题

“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预算制度问题摘要:突击花钱指的是政府部门在岁末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内,把预算内的钱集中花出去,而在《预算法》不完善的情况下,突击花钱的情况还会存在下去。

突击花钱带来的政府财政资金的浪费、腐败等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从“突击花钱”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突击花钱预算制度财政收支一、突击花钱现状每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都是对公共财政被滥用的有力证明。

2010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的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就显示,仅中央部门预算未执行就有186.83亿元。

财政部公布的最新一期财政收支数据显示,2012年1到11月全国财政累计支出10.5万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7.9%。

而2012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指标为12.4万亿元,由此预估:12月份将有约1.9万亿元的预算资金待支。

针对这个现象,财政部日前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岁末年初有关财政工作的通知》,严肃各项财经纪律,提出坚决制止各种乱花钱和突击花钱行为、严禁用公款购买烟酒礼品、严禁以各种名义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等一系列要求。

这份发给各地财政部门的通知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纪委关于做好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做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各项工作、支持今冬明春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流通、加强预算管理以及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和加强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等方面对做好岁末年初有关财政工作提出要求。

广东省2011年11月财政预算执行率已超过89%,下一步推动实施“零基预算”,封堵“年底突击花钱”。

然而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对政府突击花钱缺少监管,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

政府没有深刻认识到这是纳税人的钱,是人民的钱,这些钱应将花在“民生”上而不是用来挥霍。

二、突击花钱的原因(一)我国现行的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存在极大的缺陷基数预算法是以过去年度已经达到的预算收支指标为出发点,考虑影响预算年度财政收支变化的各项因素,来确定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编制预算的方法。

年底突击花钱的制度悖论

年底突击花钱的制度悖论

年底突击花钱的制度悖论杨敏【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1页(P1-1)【作者】杨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时至年末岁尾,关于年底突击花钱的老话题又如约而至。

在2014年最后两个月时间内,各级政府将集中完成近4万亿元的支出预算,占全年进度的26%。

年底突击花钱,确是毫无新鲜感的一个老话题。

但是,8月底出台的新预算法,给这个老话题增加了年度新元素,新预算法能否立威,遏制这一“老问题”?从颁布到来年元旦正式实施,新法“悬空”这4个月,也是众望凝聚的4个月。

“存在即合理”,如用这句话来解释年底突击花钱,就意味着,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制度供给的一个实然的结果,而非应然的状态。

在实然与应然之间的距离,就是制度理性与非理性的距离。

那么,既往财政预算制度中到底存在哪些积弊,为年底突击花钱这一现象提供了土壤?新预算法又有哪些“重器”,可为制度非理性纠偏?首先,采用历年制预算年度的制度安排,让预算不够“预”。

预算年度,即通常所说的“财年”,可以采用历年制,也可以采用跨年制。

我国采用的历年制,预算年度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但是,现行的预算年度与全国人代会的会期存在时间上的错位。

也就是说,1月份预算年份就开始了,3月份,预算草案才能得到审议批准。

这就意味着年度预算的执行,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存在无预算约束的真空;同时也意味着,预算执行速度时滞,造成只有在年底突击花钱,才能完成年度预算支出。

其次,基数预算的逆向激励机制,让预算支出不够“省”。

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是世界通行的两种制度,两者区别在于,每一财年的预算基数是否归零。

我国采取的基数预算,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如果本年度预算支出有积余,那么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就会相应减少。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单位,今年1000万元的预算支出,只花了800万,明年财政只安排800万。

这种制度安排,不是引导预算执行省着花,而是敞着花。

行政事业单位年末“突击式”花销的分析——基于预算管理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年末“突击式”花销的分析——基于预算管理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年末“突击式”花销的分析———基于预算管理视角卢书亚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由政府拨款,但由于的预算制度不够完善,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滋生出各单位在年底“突击式”花销的现象。

在2018年第1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对《预算法》做出修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的背景下,“突击式”花销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年终岁末扎堆开会培训等的现象。

这对我国的财政收入是一种浪费,会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预算管理的流程对该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突击式”花销;对策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明确指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对单位的资金开销进行严格把控。

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年末突然增加各项花销的现象却依旧存在。

对这一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对促进国有资金高效利用、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现状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及预算管理的发展1.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1)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使政府权利的部门,从事的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服务社会百姓生活,改善人民文化水平为工作宗旨的公益性组织。

机关的运行要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应为目的。

(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主要来源。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同级财政部门拨付的财政公共预算拨款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出资者提供的资金不具有营利性、增值性,但具有限制性,并且有关财政资金的收支项目要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预算管理的构想最早在18世纪起源于西方,其目的是防止官员利用自身权力对公共资金进行转移和霸占。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水平的上升,逐渐引入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

2012年财政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颁布的规范标志着国家首次正式的将内部控制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运行的范围。

从“突击花钱”现象浅谈预算机制

从“突击花钱”现象浅谈预算机制

论文论文题目:从“突击花钱”现象浅谈预算机制作者姓名王倩指导教师阮明烽老师学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所在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提交日期:2015年1月9日摘要:临近年末,“年底突击花钱”的争议又开始响起。

连着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思考源头在哪里。

事实也证明,这种现象的消极影响存在很多,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年度预算机制存在很多的弊端。

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革预算机制和加大监管力度来避免减轻这个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突击花钱,预算机制改革,腐败(现象)据财政部12月11号发布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的前11个月,全国各级财政支出为12.6万亿元,仅为2014年财政预算的82.5%。

这就意味着,在最后一个月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完成近2.7万亿元的支出。

临近年末,关于财政部门年底“突击花钱”的质疑声再次响起。

其实这个现象早就不是一个新鲜事了,据资料显示,2009—2014年,当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比例分别为65.44%,72.15%,77.39%,74.61%,73.81%,74.2%。

在现行的年度预算机制下,政府为了完成年度预算,不得不在年底大手脚花钱。

而这些钱中有些是预算内的,有些却是为了达到预算值或者是其他目的而“凑数”的,这也体现了我国目前年度预算体制的弊端。

那么,违规的这部分预算,他们到底用到那里去了呢?(影响)年末有部分的支出存在买贵不买对,假公济私的现象。

其实12月份的固定支出与其他月份没什么不一样,都是一些固定支出的项目。

可实际中,年末留存了大量的资金,短时间内大量花钱的压力大,有些部门为了完成下拨的预算,完成预算进度,难免会出现铺张浪费,政府买东西买高不买好的现象。

这也造成了行政机关的资金漏洞,有些人利用次机会假公济私,开“小金库”,使得大部分的资金进入了自己的口袋,滋长了腐败。

其次,年底突击花钱部分采用虚列支出的方式形成了留存的资金。

年底突击花钱很大一部分都是虚列行为,并未真正的完成拨款,而这些钱大部分要到第二年的第一季度才会陆续拨出。

年底突击花钱,为何年年质疑年年有

年底突击花钱,为何年年质疑年年有

市县分 多少 。
此外 ,预算编 制不科 学 也是重 要原 因 。专 家指 出 ,现 在财 政预 算编制 仍采 用基数 法 ,根 据相 关部 门上 一年支 出情
目前 ,我国 的确存 在财 政支 出进度 大 一部分 要靠 中央转 移支付 ,但转移 支 慢 、支 出不 均衡 的现状 。但预算 中剩 余
原 因。财政 部一 位知情 人士 称 ,钱从 中 集 中花钱” 。而且 ,大 笔资金 待支 出并 高 达 2 6 8 %。到 2 0 1 3 年 ,这一 比 例 已下 央 分到 省里 ,从 省里分 到市 里 ,从 市里 不一 定意 味着这笔钱一定会花出去。 降到 l 7 9 %。 大额剩 余支 出和盲 目乱 花钱不 能画 不 过 ,年底 财政 支出大 幅高 于之 前 分 到县 里 ,再从县 里分 到各个 执行 部 门 十分复 杂。据了解 , 有些专项财政资金 , 首先要 取得 中央主 管部 门批复 ,比如涉
2 . 6 万亿 元待支 出会被乱 花吗?
每逢 年 底 , “ 突 击花钱 ” 的话题 总 会 引起热 烈 的讨论 。2 0 1 4年 ,财政部 的 最新数据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质疑 : 2 . 6万 亿元 不 是小 数 目,这样 一 大笔 钱 要在 年底 的最后 一个 月里 花掉 ,如 不加 以约束控 制 ,恐 怕会 出现 突击花 钱 、滥 用公款的情况 , 造成 巨大 的腐败和浪费 。 “‘ 年底 突击 花钱 ’的说 法不 见得 的资金 都是有 归属 的 ,支 出当年没 实现 较 晚 ,一般 要到下 半年 ,有 的甚 至要到 的 ,按 照财政 管理制 度要结 转下 年度继 续使用 ,而如 果项 目撤销或 完成后 有节 余 ,预算中的钱须上交 。 l 1 月、l 2月份 。
等号 。尤其是在 2 0 1 4年八项规 定和财税 的 月平 均数 ,是 不争 的事实 。那 么,政 纪律愈 加完善 的背 景下 ,政 府想 要乱花 府花钱为什么总是要集中在 年底 呢 ? 钱越 来越难 ,过去 时常见 诸报端 的 “ 天 价采 购”等乱象 已经越来越少 。

盘点年底突击花钱: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了全年20%

盘点年底突击花钱: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了全年20%

盘点年底突击花钱: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了全年20%导读| 中国财政每逢年末究竟花掉多少钱?新闻百科在整理了2010年-2016年的数据后发现,我国财政在每年12月份“突击花钱”的现象很严重,平均占到全年财政支出的16.45%,最多的一年仅12月就花掉全年财政支出预算的20.09%!年底“突击花钱”一直是公众格外关注的财政现象之一。

尽管各级相关部门力图用“集中结算”的概念替换“突击花钱”的说法,但公众的质疑度却一直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公众对财政预算制度的不够科学、监管方式不够透明的不满。

在过去的预算编制算法中,当年的财政支出情况决定了下一年财政拨款的基数。

简言之,如果当年的财政支出没有完成预算份额,那么在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中,其基数就要相对应地被削减。

各级政府为保证来年的“钱包”充裕,就必须要把完成支出预算当做任务来做。

这一不够科学的预算编制算法,让公众有足够的理由质疑年底“突击花钱”是否合理合法。

“突击花钱”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集中结算。

出于我国长期的收支规律和支出习惯,各单位会选择在年底“封账”,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年底的结算量特别大,这导致了财政在年底需要结算大量资金,12月因此成为了地方的财政集中结算月。

比如工程结算、工程前中期的资金由施工方垫付,到年底再由政府统一结算。

另外就是如科研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申请和拨款每年都在12月进行,这也是年底“突击花钱”的一个大头。

我国财政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在2015年开始得到遏制,并在今年跌落到历史最低值。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18.07万亿,那么按照预算,今年的11月与12月,仍需要完成的财政支出便还有3.37万亿,约占比全年的18.64%,这也是中国11-12月财政支出占比首次跌至23.6%以内。

这与改革预算编制算法有很大的关系。

2014年8月份出台《新预算法》之后,现在我国财政通用的预算编制算法是“基数加增长法”,即为“收支预算数=基期收支执行数×(1十增长比例)”,在考虑上年支出基数的同时也要参考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可于年底提前上报。

预算管理视野中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_年终突击花钱的类型分布_形成机理及改革路径

预算管理视野中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_年终突击花钱的类型分布_形成机理及改革路径

一、 年终突击花钱行为的类型分布 及其形成机理
尽管对于年终 突 击 花 钱 的 各 种 描 述 性 研 究 已 然相对丰富 , 但如欲更为深入地解构此种现象之深 层动因 , 则需要针 对 纷 繁 复 杂 的 突 击 花 钱 行 为 , 进 行必要的特征 提 炼 与 类 型 区 分 。 之 所 以 要 从 类 型 分布的视 角 , 来考察年终突击花钱行为的主要表 现, 是因为 “ 一个物体的意义及其名称 , 不仅由它的 构成来决定 , 而更多是由其所隶属系列的相对位置
① 。 也就 是 说 来决定 ” 不同类型的年终突击花钱
现象 , 可能存在着 不 同 的 行 为 诱 因 与 具 体 表 现 , 其 治理对策与改革思 路 也 需 要 采 取 更 为 对 症 下 药 的 方式 。 年终突击花 钱 行 为 的 主 要 类 型 及 其 形 成 机 理, 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 预 算 资 金 下 达 过 迟 而导 致 的年 终突击花 钱 1. 以近来被媒体反复炒作的高校科研经费为例 , 由于我国人代会的会 期 ( 通 常 为 每 年 3 月 份) 晚于 预算年度 ( 因采用 日 历 年 度 而 称 为 历 年 制 ) 的开始 日期 , 而预算经人 代 会 审 议 后 , 还需历经财政部门 批复各部门 、 各部门批复下级预算单位等一系列法 定程序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里批复的仅是预算指标
4 0
而并非实际资 金 拨 付 。 各 级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真 正 向 各学校拨付科研项目经费的时候 , 往往已是临近暑 假了 。 实际上 , 很多高校的年度科研项目经费之有 效使用时间段 , 往往 只 有 9-1 2 月 的 四 个 月 时 间。 如年底前经费不能使用完毕 , 不仅当年预算资金面 临被收缴的可能 , 还会影响以后年度的预算拨款额 度 。 应该说 , 预算资金到达基层用款单位的时间太 , 是导致 “ 被动性 ” 年终 晚( 有时甚至已是年终岁尾 ) 突击花钱的最主要原因 。 在实际操作中 , 这种类型分布又可以具体区分 为“ 人代会会期与预算年度错配 ” 和“ 资金传递链条 过长 ” 两种情况 。 在 解 决 此 类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 还需 要避免 “ 调整预算年 度 ” 和“ 层级扁平化” 这两种简 单化的处理倾向 。 第一 , 关于预算年度与人代会 会 期 的 错 配 问 题 。 近年来 , 由于 “ 历年制 ” 容易导致预算先期执行 、 ( 预算资金下 将未经人代会审批的预算付诸执行 ) 达过晚而引致突击花钱 , 不断有主张实施 “ 跨年制 ” 。 预算年度 改 革 的 动 议 ( 如改为四月制或七月制) , 涉及政府 然而 , 调整预算年度 “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会计年度 、 企业 的 纳 税 年 度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 如果 因 而, 操作不当甚 至 可 能 引 致 财 经 秩 序 混 乱 , 在

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共5则范文)

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共5则范文)

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共5则范文)第一篇: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共)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摘要:每到岁末年初,财政超收、预算结余、突击花钱等财政现象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感叹问责之余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化解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年终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并从预算过程的各阶段入手,提出应从预算的准备决策、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绩效考评与控制监督等层面入手,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与约束,希望能够在全面认识现象背后复杂原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改革,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政府财政年终突击花钱制度约束一、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存在的现状近几年来,每到岁末年初,财政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就会列入社会热门话题的排行榜上,大家会根据财政部门公布的季度和月度数据去计算至年终财政需花出去的资金数额。

其实,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年复一年;也并非中国才有,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财政现象。

如日本人称其为“年末突击工程”,韩国人则将每年12月叫做“预算开支高烧月”,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从普通老百姓转换到公民纳税人,同时伴随着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逐步回归,加上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政府能够及时公布财政收支情况等等,都使得人们关注社会的视角从吃穿冷暖到开始触及财政预算问题。

因此,这一现象的出现结合其他财政问题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地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能为这种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原因分析年终突击花钱,是一种综合症,即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其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预算过程一般要经过预算的准备决策、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绩效考评等阶段。

(一)预算决策预算的法定程序要求政府预算需经权力机构审批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而在许多国家预算审批时间与新的预算年度开始时间并不是理想中的首尾相接,而是互有交叉。

如我国的各级人大会议时间一般要到预算年度开始后才进行,基于这种情况,我国现行预算法规定: 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引发对我国的预算体制的思考

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引发对我国的预算体制的思考

由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引发对我国的预算体制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政府年末是否“突击花钱”早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问题,岁末政府的多花钱现象也早已成为惯例,这也现象的反复重演,不得不引发对我国预算管理体制重新认识和思考。

这些现象是对我国的预算制度的诸多原则的挑战,要保证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预算原则得到遵守与尊重,需要引进新的元素对我国的预算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突击花钱”;预算体制1.政府年终“突击花钱”的现实政府年终“突击花钱”是这几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政府财政年底巨大的剩余额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么巨大的数字,政府在年末怎么花,如何用,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毕竟政府的这些收入都是纳税人的钱,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和监督是对政府的负责也是对人民自己的负责。

但同时近年来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也揭示出我国财政预算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去分析和改进。

2.政府年终“突击花钱”背后的原因分析(1)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预算制度不合理。

当前预算制度在编制,批准,执行,决算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够严格和细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首先,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

其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

因此使得“年终突击花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预算的时间往往也比较短暂,这使各级政府就出现了多报预算的动机,这样就会存在过多的“预算内”经费。

引起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发生。

(2)我国的预算年度制度是按照“公历年”计算的(每年1月1日到同年的12月31日),这势必在客观上又鼓励了年终“突击花钱”,这种制度与实践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相矛盾,这样就会影响预算的执行进度,而且使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预算的批准和各项资金的到位,这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很容易让花钱压力积攒到年末。

(3)我国现存的财政管理制度当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管得过死,管得过严与实际不相符合使得预算的执行不顺畅,效率偏低影响财政支出的顺利进行。

年底“突击花钱”的悖论

年底“突击花钱”的悖论

人民日报:年底“突击花钱”的悖论“节约无功”不说,反倒落下个“办事不力”的骂名。

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不予在意。

有了这种“负激励”效应,就无怪乎会出现“不花白不花”的“败家子”心态“突击花钱”、“花完预算”……时值年末,有关政府“钱袋子”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据报载,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猫腻”,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3000万元高价成交。

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置投标产品价格最低下限,“是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政府采购价比市场价明显要贵要高的怪象,究其原因,其中不仅有权钱交易等腐败因素,也不乏某些政府部门必须花完财政预算的“合理理由”。

湖南省文化厅这名官员的回应就颇具代表性,道出了“天价采购”背后的悖论。

按照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下一年预算额度由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

这意味着,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就可能被核减。

甚至于,有可能会受到“办事不力”的批评。

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往往不予在意。

有了这种“负激励”效应,就无怪乎会出现“不花白不花”的“败家子”心态。

最近网上流传甚广的一条微博也真实折射了这一心态:“年底将至,好几个大学同学来北京学习,有教育培训部门组织的,有行业内部系统组织的。

一问才知道,今年的预算必须想办法花掉,否则就得退回去。

”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泛滥至此,该值得我们警醒了!出现诸如此类的“败家”行径,自然有财政预算制度不合理的原因。

只有把这种预算的“负激励”效应彻底扭转成“正激励”效应,加强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挤干财政资金预算中的“水分”,“突击花钱”、“花完预算”的现象才能真正得到遏制。

遏制年底“突击花钱”要挤干“预算水份”

遏制年底“突击花钱”要挤干“预算水份”
一 一 一 盏 旺 珂 警 曰 强 _ 一
一 ~
财 政 部 日前 公 布 了“ 2 0 1 3年 1 1月 份 财 政 收 支 情 况 ” 。 数 据 预 示 对
比2 0 1 3年 前 1 1个 月 全 国公 共 财 政 月 均 支 出 。 1 2月 支 出额 可 能 比之
前 月 平 均 值 高 出不 少 。 大 幅增 加 的数 字或 许预 示 着 年 底 突 击花 钱 一 幕
场“ 自我 革命 ” ——“ 勇 于 革 思想 的
命。 勇 于 削手 中的 权 . 勇 于去 部 门
的利 ”
笔者以为 , “ 法律 必 须被 信 仰 ,
否 则 它将 形 同虚设 ” 。规 范行政 权
太难 ” 。上 线发 布 的行 政 权 力 清 单
是 权 力公 开透 明运行 的 重要 前 提 。
广 州 市 规 范 行 政 权 力 公 开 运 行 专栏 开 通 暨 行 政 权 力 清 单 上 线 发 布
确保 权 力正 确行 使 . 必须 让权
仪 式 在 广 州 电 子 政 务 中心 举 行 。上 线 发 布 的 行 政 权 力 清 单 包 括 了行 政 审批 、 行政处 罚 、 行 政强 制、 行 政 征 收 共 8大 目 录 3 7 0 5项 市 本 级 行 政
出现 的年底 突 击花 钱 . 有 关部 门必
防 范 于 未然 . 避 免 因 突 出花 钱 导 致 的浪 费

于是 在 “ 不花 白不花 ” 的思维下. 财 我 国 的 财 政 收 入 虽有 了 大幅 度 提
社会 公 开 , 接 受人 民群众 的监 督 。 防止 突 击花 钱 . 还 要 加 强对 财
将再现。

高中政治 如何看待“年底突击花钱”问题?素材

高中政治 如何看待“年底突击花钱”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年底突击花钱”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最近,财政部公布了“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累计支出11.47亿元,根据今年财政部所做预算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财政预计支出总量为13.96亿元,预示着今年12月可能突击花钱2.49亿元。

每年12月的财政支出都大大超出前面11个月的均值,成为饱受诟病的“突击花钱”现象。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年底突击花钱”问题?有专家指出,通常所称的“突击花钱”,是预算内支出,属于年底“集中支付”,而非“突击花钱”,但这种解释却没能平息公众的质疑。

如何才能打消公众的疑虑,直至走出年底“突击花钱”的怪圈?首先要遏制年底“为花钱而花钱”的冲动。

其实,“年底突击花钱”的一再出现,跟“鼓励花光”的预算制度密切相关。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传统的“基数预算”,即每一年的预算决策都是在上一年用款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数额,结余全部上缴,上年预算如果有结余,次年预算基数会被缩减。

这样,节约“不光荣”,反而“吃亏”,相当于鼓励年底“突击花钱”。

这就需要改革“基数预算”,推行“零基预算”,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预算编制不再以往年支出为基数,从零开始编制。

广东清远市试点对2013年实行零基预算方式,各部门在2012年“结余”了6亿多元。

对2014年的预算编制,辽宁锦州等地也开始实行零基预算。

其次,厘清一个观念,不在于是否年底花钱多,而在于该不该花。

去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严禁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

这一规定“立竿见影”,据财政部数据,2012年年底,全国财政支出2.08亿元,比2011年底支出的3.5万亿元有明显下降。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政府年终突击花钱摘要:每到岁末年初,财政超收、预算结余、突击花钱等财政现象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感叹问责之余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化解的方法。

本文分析了年终突击花钱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并从预算过程的各阶段入手,提出应从预算的准备决策、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绩效考评与控制监督等层面入手,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与约束,希望能够在全面认识现象背后复杂原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改革,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政府财政年终突击花钱制度约束一、政府年终突击花钱存在的现状近几年来,每到岁末年初,财政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就会列入社会热门话题的排行榜上,大家会根据财政部门公布的季度和月度数据去计算至年终财政需花出去的资金数额。

其实,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年复一年; 也并非中国才有,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种财政现象。

如日本人称其为“年末突击工程”,韩国人则将每年12月叫做“预算开支高烧月”,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人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从普通老百姓转换到公民纳税人,同时伴随着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逐步回归,加上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政府能够及时公布财政收支情况等等,都使得人们关注社会的视角从吃穿冷暖到开始触及财政预算问题。

因此,这一现象的出现结合其他财政问题就会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更加冷静地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能为这种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原因分析年终突击花钱,是一种综合症,即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其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预算过程一般要经过预算的准备决策、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绩效考评等阶段。

(一) 预算决策预算的法定程序要求政府预算需经权力机构审批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而在许多国家预算审批时间与新的预算年度开始时间并不是理想中的首尾相接,而是互有交叉。

如我国的各级人大会议时间一般要到预算年度开始后才进行,基于这种情况,我国现行预算法规定: 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本级政府可以先按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 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这里的“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是指上一年度同期预算安排用于各部门、各单位正常运转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等必需的支出数额。

所以,就我国中央预算来说,在每年3月中旬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一般只能满足部门基本支出(人员与日常公用开支)中维持性支出的需要,因这类支出是保证政府正常运转的必要支出; 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而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资金支出的延后。

就新增项目来说,由于项目单位从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管理程序到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而一般前期准备阶段资金需求量小,实施阶段资金需求则明显增大,相应的资金支付也会前少后多。

(二) 编制审批1、预算编制年终突击花钱或预算大量结余现象的重要根源在于预算编制不实,在预算的准备决策阶段一般财政部门工作重点在于根据经济发展趋势预测财政收入增长可能,根据社会发展及国家政策重点选择相应财政支出在维持与发展上的合理布局与支持重点; 各预算部门则在清理上年支出项目的基础上,分析解读社会发展需要与国家政策倾斜。

由于预算编制过程的实质是处理财政部门与各收支部门之间的预算资金的分配,其结果必然会涉及到各方利益关系。

由于作为资金需求方的预算部门和资金供给方的财政部门彼此的利益偏好不一致,在预算分配政策的取舍上会存在某种冲突。

如资金需求方提出预算申请以竞争有限的预算资源,资金的供给方则要在资金的保障程度及结构上根据收入可能与宏观要求与需求方进行协商,以实现预算资源的控制与平衡。

因此,预算的编制过程实际上也是各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和协调过程,由此决定了各国预算草案的编制一般都采取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自下而上是指由各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提出预算需求的过程; 自上而下则是指由财政部门给出预算编制的指南或下达控制指标给各预算部门,这种上下结合的方法关系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如何考虑资金分配的轻重缓急及实现财政预定目标,而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先后次序又体现了财政部门控制力与预算部门自主性的对比关系。

由各部门自下而上提出预算请求给了部门较大的伸张自主权的机会,但又容易出现部门夸大自身的支出需要,以求得较为充裕的预算额度问题,即会造成部门所提出的预算请求超过实际需要的现象,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种情况,财政部门在与各预算部门的博弈中往往会通过下达预算限额加以控制,但由于客观存在的双方信息不安全对称,也使得预算与实际需求难以实现精准对称。

2、预算的批复。

按照一般的预算程序,各级政府的预算草案形成后,要经过权力机关的审查批准方可进入执行阶段,也就是说才可以据此收钱与花钱,而中间还要经过预算批复过程,如财政部门批复给各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再批复至所属预算单位,对此,我国现行预算法给出的法定时间是: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预算之日起30 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 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而现实工作中的预算执行时间过短使得花钱过于集中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存在有的部门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批复下属单位预算,或因层层预留资金等原因,使得预算拨款时间后移,甚至到达实际预算单位后执行时间仅剩半年左右;二是执行中的追加预算时间往往较晚,甚至临近年终还在办理项目预算的追加。

这是因为预算的追加属于预算调整,一般要根据年度中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以及收入超收的情况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决定,这也会使得追加资金下达时间相对滞后。

上述原因都会造成部门来不及执行以至形成年终突击花钱或资金大量的结转和结余。

实际上,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本身要求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自下而上编起,这种制度设计初衷就有要解决以往上级代编下级预算和层层留预留资金等问题,但是现实中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对此各相关部门的解释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实现预算执行的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无疑会增加相关部门掌控资金的权威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部门单位为获取资金而带来的种种设租寻租等腐败问题。

(三) 预算执行近年来伴随公共财政的建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的制度措施,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

以上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使得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同时这些制度的施行客观上也增加了财政资金支付审批及控制流程,如政府的集中采购,需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经审批后,通过公开的招投标选择供应商,确定供应商后在货款支付阶段要通过国库审查由国库进行集中支付等; 如为降低采购风险,在定制或采购大型物资设备时往往采取在货到前或确保质量前先不付款的方式,也会导致财政预算的采购行为已经发生而实际支出有所滞后。

现实中,支出执行一般也会存在年内前低后高的规律,除了前述原因外,一些预算支出项目往往需要在年底据实结算,会造成12月份支出较多,另外,从财政及预算部门来说,在一年的情况没有明朗,特别是上半年的时候大家花钱都比较谨慎,以备不时之需。

( 四) 制度约束近些年来,随着财政资金规模的增长,各级财政及各部门资金相对充裕,在前述问题的综合影响下,使得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大量预算资金当年不能形成实际支出,有些更是长期沉淀,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是财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规范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部门财务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从制度上规范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减少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沉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009年财政部在对原有一些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

一般来说,部门基本支出结转资金原则上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用于增人增编等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项目支出结转资金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执行中原则上不得动用,全部用于统筹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这种制度规定,对部门来说,意味着结余款有可能转而与下年预算一起统筹安排,如果结余过多预算甚至还会被消减,在这一制度约束下,部门也会想方设法在年终前将已到手的钱花出去。

三、政策建议可以看出,造成年终突击花钱的原因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治理。

(一) 观念—花谁的钱问题。

在思想观念上需进一步摈弃政府预算资金的部门所有制,建立公共财政理念。

年终突击花钱的老问题之所以近年来会这么引起社会关注,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和财政民主监督的发展进程,纳税人意识开始树立,社会关心纳税人的钱花到哪儿去了以及花的效果如何,而近年来在政府财政支出上暴露出的一些违规问题,如政府豪华采购等也触痛了人们的神经,引发了公众对政府花钱的很多的质疑,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基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目的,通过政府预算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纳税人的钱应该怎么花,不仅是个遵守预算契约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个遵守公共道德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各方深思。

(二) 制度—怎么花钱问题。

应从制度法规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完善与协调,并加以控制与约束。

1、预算编制阶段的制度控制。

一是编制过程。

由于预算编制阶段客观存在着利益博弈及协调关系,因此,在各部门自下而上提出预算请求时,其内容除了对本部门维持现有部门运转和项目的必要金额以及对业务增加和新上项目的计划及成本计算外,还应要求提供详细解释部门政策及预期结果的报告; 相关的业绩指标,包括前期的结果及将来的预计结果; 达到预算目标的说明和有效执行措施; 实现预算结余及提高支出效率的计划等。

由于各部门预算请求的提出主要基于本部门利益,所以必然与宏观目标的着力点及财政预算的可能产生矛盾,因此,财政部门自上而下确定部门预算支出限额过程,即是通过一些预算硬约束指标,使“预算需要”向“预算可能”转变的过程,也是利益矛盾的重要协调过程。

财政部门应根据各部门的预算请求,首先要审查其是否与政府整体公共政策一致,进而参考往年支出考核绩效并在年度预算规模的基础上对各部门预算请求提出修改意见&确定部门预算限额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应包括: 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有关支出在部门间分配的政府策略; 该部门正在进行的项目的预算评价及对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影响; 可分配的财政资源量等。

二是技术手段。

关键是要加强财政收支的精细化管理,预算编制应该更加细化,并强调其科学性,防止多报预算。

2、预算执行阶段的制度控制。

预算支出执行中的控制即有合规性控制,也有绩效性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