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地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度量第九章 RAROC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第九章 RAROC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a04f5a97c1cfad6185fa74e.png)
确定经济资本 事前评估
业务1
业务2 …
业务n
RAROC绩效评估
必要 回报 率
合格 业务
事后跟踪评估
资产出售 证券化 信用衍生工具
各种 措施
必要回报率
经济资本量 超额回报
2020/10/24
RAROC绩效评估
图9-2 RAROC绩效评价程序
12
一、绩效考核
▪ 首先,确定经济资本。根据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各种 计量模型,分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 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三项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加总得到 总经济资本。
▪ 此外,银行无条件将资源从风险调整收益低的部门转移到风 险调整收益相对较高的部门有较高的成本,并且成本可能超 出银行可以承受的范围。
▪ 银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处理这些问题。一种方法是设定最低
门槛的RAROC标准,另一种方法是将增量经济资本配置于
RAROC较高的项目。
2020/10/24
18
三、RAROC在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 1.RAROC模型避免了ROA、ROE等指标在投资决策以及绩效评 价中的缺点,充分评估了风险要素。传统绩效评价指标资产回报 率、权益回报率,仅仅将预期的利润与资产或者权益相除,没有 考虑投资的风险因素。
▪ 2.管理者可以参考RAROC计算出的收入度量标准,设定银行的 最低资本回报率。通过对银行性质各异的风险活动的客观比较, 管理者可调整经营策略,让银行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将银行整 体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框架内,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信用风险度量
第九章 RAROC模型
➢RAROC模型的背景 ➢RAROC模型的基本内容 ➢RAROC模型应用
RAROC模型
资本计量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运用
![资本计量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6a42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b.png)
资本计量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运用
资本计量是指银行为了管理风险而设立的一种资本监管规定,银行必须确保其拥有足
够的资本以应对可能的损失。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资本计量就是指银行管理层对经济资
本的计量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银行有足够的经济资本来满足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
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
1.确定银行的整体资本水平
银行要定期对自身的资本水平进行评估和计算,以便掌握其整体风险水平和资本水平,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资本补充或资本管理决策。
同时,银行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资本结构和资
本成本,以提高其竞争力。
2.确定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
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是指银行各项业务对应的风险资本占用量。
银行经过对
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其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到各项业务的风险加权资产,
从而确定各项业务所需的资本占用量。
3.确定单个业务或资产组合的经济资本
银行可以通过对不同的业务和资产组合进行经济资本计算,来确定单个业务或资产组
合的风险和资本占用量。
这可以帮助银行管理层及时发现和定位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
和控制,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
4.设定风险控制指标与限额
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资本计量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和限额。
这些指标和限额
可以更好地帮助银行管理层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保护银行及其客户的利益。
总之,资本计量在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本计
量体系和管理机制,以确保银行能够合理分配和管理资本,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更
好地服务客户和社会。
(风险管理)经济资本配置与操作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经济资本配置与操作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4047dba0116c175f0e48f4.png)
(风险管理)经济资本配置与操作风险管理经济资本配置与操作风险管理经济资本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调整收益的核心工具,目前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关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技术方法日趋成熟,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现代银行信息化和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正大幅度增加,如何通过经济资本配置,提高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已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配置与管理方法,并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资本的管理流程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与银行风险敞口的非预期损失(UL)等额。
银行的预期损失(EL)以准备金形式被计入经营成本,并在金融产品定价中取得补偿,事实上已不构成风险。
非预期损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它是指实际损失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该损失最终必须用银行的经济资本抵御。
在实际工作中,经济资本的管理流程分为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以及应用调试三个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上述流程中,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基于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基于银行内部的VaR模型,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一般采用高级计量法AMA获得。
(一)经济资本计量根据等额配置原则,经济资本在数量上等于风险敞口的非预期损失,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简单系数法、收入变动法和资产变动法。
[1]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变动法正在成为主流的经济资本计算方式。
对一个特定资产组合,经济资本的计算步骤如下:第一,计算资产组合中单笔资产的非预期损失。
首先,假设风险服从单尾β分布,计算该笔资产损失的标准差和数学期望再通过联立方程组反推该笔资产的损失分布函数;最后,在损失标准差上乘以经济资本系数。
第二,利用历史数据,计算资产损失变化的相关系数矩阵,该计算过程的复杂度较高,普通银行无需自己开发系统,而可直接运用CreditMetrics或KMV等软件实施计算。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算公式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094a16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算公式经济资本这玩意儿,在商业银行里可有着重要的地位。
咱先来说说啥是经济资本。
简单点说,它就像是给银行上的一道保险,让银行能心里有底,知道自己能承担多大的风险。
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计算公式是咋来的呢?这可得从一些基本概念说起。
经济资本 =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 +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 +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咱先唠唠信用风险经济资本。
这就好比你借给朋友钱,你得琢磨琢磨这朋友靠不靠谱,会不会赖账。
银行给企业放贷也是一样的道理。
银行得评估这企业的信用咋样,信用不好的,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就大。
计算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时候,得考虑好多因素,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敞口啥的。
比如说有个企业找银行贷款 100 万,银行经过评估,觉得这企业违约概率是 5%,违约损失率是 80%。
那风险敞口就是 100 万,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就大概是 100 万 × 5% × 80% = 4 万。
再讲讲市场风险经济资本。
这就好比股市波动,汇率变化,这些都能让银行的资产价值起起伏伏。
计算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就得用上一些复杂的模型和方法,像 VaR(风险价值)模型啥的。
我之前在一家银行实习的时候,就碰到过汇率波动影响银行资产的事儿。
那阵子,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汇率跟坐过山车似的。
银行的外汇资产一下子就缩水了不少。
当时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那叫一个紧张,天天盯着数据算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就怕出啥大岔子。
最后说说操作风险经济资本。
这就像是银行内部的一些小差错、小失误,可能是员工不小心输错了个数据,也可能是系统出了点小故障。
计算操作风险经济资本,也有不同的方法,像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某个网点,因为员工操作失误,把一笔存款给弄混了,结果给客户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一折腾,银行不仅要赔礼道歉,还得付出额外的成本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
总之,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计算可不简单,得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7d5514e518964bcf847cfd.png)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中的应用作者:丁武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0期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信用风险成为理论界的关注热点,如何准确和合理的计量出信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用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经济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用它来配置和量化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用风险的管理更加精确化和规范化。
此外,将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融入贷款项目的评估中得到的风险调整绩效,能够避免单纯的从会计账面价值角度评估项目而忽视风险的差别。
关键词:信用风险;经济资本;PD;LGD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41-03(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从广义上讲,信用风险是指受信方(借款人)拒绝或无力按时、全额支付所欠债务时,给信用提供方(借款人)带来的潜在损失,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一般分为商业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
本文的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银行信用风险,即指银行借款人发生违约或借款人信用等级下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当借款人或其他合约义务人的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并且信用质量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信用风险。
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VaR模型,VaR模型除了需要用到借款人信用评级的数据、信用评级转移概率外,还需要确定回收率、信用价差、无风险远期利率等,计算较为复杂。
本文介绍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较为简单和直观,可作为VaR法外的参考计量模型。
(二)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概念起源于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1日颁布的巴塞尔协议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
风险权重的划分目的是为衡量资本标准服务,有了风险权重,资本对确定的风险资产8%的目标标准比率才有意义。
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2f7e0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6.png)
信用风险的计量方法为了确定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需要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旧协议中计算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方法不够精确,而且金融创新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降低了原方法的适用性。
为此,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多种方法以使协议对于信用风险的度量更加精确,其中提出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的主要方法有三个:标准化方法,银行内部评级法(IRB法),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
1.标准法是对1988年协议中处理信用风险方法的修改。
首先是风险权重确定标准的变化。
银行资产按其是否有外部评级以及外部评级机构对资产的评级结果给予一定的风险加权比。
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国家及央行的债权风险不再按是否属0ECD成员国划分,而采用出口信贷机构对外公开的信用等级;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债权风险,既可以按实际外部评级结果而定,又可按国家信用风险权重提高一档的简便方法处理;对非金融企业债权风险权重,按外部评级结果确定。
在标准法下,长期信用评级适用于长期债权和短期债权,而短期信用评级只能用于短期债权;如果一家机构同时拥有多个外部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则选出两个最高者,若两个基本点最高者级次相同,则使用这一级次的信用等级作参考,若不同,则取次级作参考[20]。
巴塞尔委员会对外部评级提出了操作规定,建议各国监管当局不要允许银行机械地套用外部评级机构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只有当银行及其监管部门对评级机构的评估资料的质量和方法感到满意时才去使用,并且银行在评估机制的选择上应保持方法的一致性,而不能拼凑不同机构的评估方法,这是因为不同的外部评级机构所使用的信用分析方法与等级术语不尽相同。
同时要注意所用评级机构的评估体系应与确定法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保持一致。
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选择还要注意其评估的客观性、独立性、透明性、可靠性、通用性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性,而且监管当局要注意对上述标准的识别。
其次,风险权重具有了较高的弹性。
银行对其他银行的短期债权享受优惠风险权重,但条件是债权是以本币计值并以本币作为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信贷配置与信用风险计量
![商业银行信贷配置与信用风险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a1655f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0.png)
02
信贷配置的决策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宏观经济状况
信贷配置应考虑宏观经济状况 ,包括经济增长率、失业率、 通胀率等指标,以及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
影响。
行业发展趋势
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存在差 异,信贷配置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 ,对不同行业进行风险评估和信贷 策略制定。
国际贸易环境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信贷配置产 生重要影响,包括贸易保护主义、 汇率波动、贸易摩擦等。
行业因素
01
行业生命周期
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信贷配置应考虑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 ,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可适 当增加信贷配置。
02
行业竞争格局
行业的竞争格局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信贷配置应考虑行业的竞争格局, 对竞争激烈的行业需谨慎对待。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决策树模型
通过决策树的构建,对 信贷风险进行分类和预 测。
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构建神经网络,对 信贷风险进行预测和分 类。
支持向量机模型
通过构建超平面,将信 贷风险进行分类和预测 。
基于内部评级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IRB(Internal Ratings Based)模型:根据银 行内部评级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计量和分类 。
LGD(Loss Given Default)模型:通过计算 违约损失率,进一步估算信贷风险。
EAD(Exposure at Default)模型:通过计算 违约时的暴露金额,进一步估算信贷风险。
06
信贷配置与信用风险计量 的实践应用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83e13546c175f0e7cd137fd.png)
(三)计算信用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K)
1. 非零售风险暴露
K
=
LGD ×
N
1 × G(PD) +
1− R
1 1 −1.5 ×
b
× [1 +
(M
−
2.5)×
b]
1
R −R
×
G(0.999)
−
PD
×
LGD
×
2. 零售风险暴露
K = LGD × N
1 × G(PD) + 1− R
1
R −R
×
G(0.999)
R
=
0.12
×
1−
1 e (50×PD)
1− 1
+
0.24
×
1
−1ຫໍສະໝຸດ − 11e (50×PD −1
)
e 50
e50
2. 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RFI
=
1.25
×
0.12
×
1
− 1
1 e (50×PD −1
e 50
)
+
0.24
×
1
−
1
− 1
1
e (50×PD −1
)
e 50
3. 中小企业风险暴露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计量和管理体系介绍 - 崔玉征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计量和管理体系介绍 - 崔玉征](https://img.taocdn.com/s3/m/10704334af45b307e8719728.png)
可获得最新年报
审计机构的过审变去计更1机年构发变生更过情财况报
N
定性
调整后内部等级 内部调整
内部调整原因:
内部调整后等级
综合调整 及最终评
集团/母公司名字
分
集团/母公司等级调
整(上调、下调)
经集团/母公司调整
后的内部等级
最终内部等级
最终内部评级
6
6 集团/母 公司内 部评级
6 6 BBB
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的计量体系(续)
二、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的计量体系(续)
3、机构主体PD的计量方法(续)
机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的开发与个人相比有较大不同,因为机 构的信用风险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所以还款能力对机构信用风险 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还款意愿。
在机构信用风险评级领域,全球做的最好的是Moody’s(穆 迪),其PD模型包括定量、定性、综合调整三部分,定量、定性 比重以7:3、8:2居多,建议仔细研究其官网资料 ( )。
(安信在2014年遭遇2次信用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超过5000万,在实施上述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来,2015年共计对 约5个主体实施了禁止准入、约3个主体实施警示准入,从2015年至今未发生过类似的信用风险实际损失。)
三、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的管理体系(续)
2)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的风险缓释是指降低主体违约概率或降低主体违约后 证券公司可能面临损失的措施。可见,风险缓释即包括对违约的风 险缓释,又包括对违约后果的风险缓释。 2.1)违约的风险缓释 对违约(PD)的风险缓释是指降低违约概率、提升信用等级的方法。 主要通过第三方独立担保来提升信用等级。需要说明的是集团或母 公司的担保会放在评级模型的综合调整部分,即子公司的信用等级 等于母公司或集团的信用等级,因此,只能通过第三方独立担保才 能真正提高主体的信用等级,缓释主体的违约概率。 除此之外,券商需要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针对个人和机构及 担保方的统一评级体系。
信用风险量化的4种模型
![信用风险量化的4种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458b13b580216fc700afdde.png)
信贷风险管理的信用评级方法信贷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信贷风险管理是当今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银行在贷款或贷款组合的风险度量中特别注意运用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
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JP摩根的VAR模型、RORAC模型和EVA模型。
1、KMV——以股价为基础的信用风险模型历史上,银行在贷款决策时,曾经长时间忽视股票的市价。
KMV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为企业信用度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从而,贷款银行就可以用这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去处理金融市场上遇到的问题了。
尽管很少有银行在贷款定价中将KMV模型作为唯一的信用风险指示器,但非常多的银行将其用为信贷风险等级的早期报警工具。
KMV实际上是一个度量违约风险的期权模型,是由买入期权推演而来的。
KMV扭转了看待银行贷款问题的视角,从借款企业的普通股持有者的视角来看贷款偿还(回报)的激励问题。
信用中国 我们共同打造换句话说,它将持有普通股视为与持有一家公司资产的买入期权相同。
基本原理如图所示:(1)KMV是如何工作的?假设普通股持有者拥有公开交易公孙的股票,公司债务是一张一年期的单一贴现票据(single discount note),票面价值是B.上图显示的是从普通股持有者方面来看的贷款偿还问题。
在图中,若公司资产的价值跌到OB以下(以左,如OA1),股的持有者就不会偿还那个等于OB的债务。
当然,如果选择违约,他就必须将对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转让给贷款银行,公司所有者的普通股就一文不值了。
然而,若公司资产的价值是OA2,公司就会偿还债务OB,而保留其余的价值BA2.在KMV模型中,公司债务的票面价值B就是买入期权中的约定价格。
可以看到公司的风险底线(downside risk)被限制在OL,因为“有限责任”保护了普通股的持有人。
从而,对一个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的回报有一个有限的底线和一个无限延长的上限。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d5a02f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8.png)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信用风险资本计量导语: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信用风险资本计量的考试知识点吧。
经济资本◆确定风险控制边界◆实现风险管理战略◆满足投资者资本回报要求经济资本的应用范围◆业务计划—预算用经济资本推演系数/产品经济资本分配比例◆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经济资本实际占用◆贷款定价◆风险限额◆风险政策一、标准法标准法以l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使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
标准法下的信用风险计量框架如下:(1)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对主权国家的债权、对一般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公司的债权、包括在监管零售资产中的债权、以居民房产抵押的债权、表外债权等13类。
(2)对主权国家、商业银行、公司的债权等非零售类信贷资产,根据债务人的外部评级结果分别确定权重;零售类资产根据是否有居民房产抵押分别给予75%、35%的权重;表外信贷资产采用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换为信用风险暴露。
(3)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等手段进行信用风险缓释,降低单笔债项的信用风险暴露额。
将上述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之后乘以8%即可计算出商业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应当持有的最低信用风险资本。
二、内部评级法根据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
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和高级法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对于零售暴露,只要商业银行决定实施内部评级法,就必须自行估计PD和LGD。
在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RWA=RW×EAD其中,RW为风险权重,反映该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水平;EAD为该项资产的违约风险暴露。
风险加权资产的8%就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银行对风险资产所应持有的资本金,即该项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bb71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0.png)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向来落后于市场风险,这主要因为:首先,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复杂得多;第二,许多信用风险模型起源于市场风险领域研究,例如 C-VaR 技术;第三,许多银行自认为了解信用风险,而把更多资源都投到了市场风险领域。
但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控制不好,最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
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着重讨论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技术和经验,这将对国内银行目前正在推行但却不够扎实的经济资本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为信用风险而配置的经济资本,应该基于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
对“信用损失”的准确定义,各银行之间存在差异。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风险的资产组合说明概率密度函数有相对长的厚尾,即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损失会高于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非预期损失耗尽经济资本的概率(即破产概率)低于目标水平。
在操作过程中,目标破产概率的选取往往与银行本身的信用评级一致。
例如,银行理想的信用评级是 AA ,那末非预期损失超过其经济资本的概率就等于 AA 级公司债券一年期违约率,约为 O.03%。
配置经济资本的关键在于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配置体系通常假设准备金涵盖预期损失,而账面资本涵盖非预期损失。
在此框架下,如果风险敞口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超过了实际可用资本,银行就面临资本不足。
贷款损失准备金普通分为专项准备金和普通准备金。
专项准备金是按照贷款预期损失,对贷款账面价值的调整,专项准备金不能吸收非预期损失,不作为权益或者经济资本的一种形式。
普通准备金可用来吸收非预期损失,因此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的供给。
大多数银行分配经济资本不仅抵御整个资产组合损失,而且抵御专门活动的损失。
理论上讲,分配给一项交易的经济资本应该被度量为考虑这项活动和银行其他活动分散化效应后,这项活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经济资本要求的贡献。
在实际操作中,边际贡献为整个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减去排除这项业务以后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
偿付能力计量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定义和测算方法
![偿付能力计量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定义和测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13481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3.png)
偿付能力计量中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定义和测算方法偿付能力计量是指保险公司评估其面临的保险风险并且确保其有足够资本来覆盖这些风险。
保险风险最低资本(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MCR)是保险公司必须达到的最低资本水平,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资金来偿付保险赔付。
保险监管机构通常制定MCR并监督其执行。
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定义: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是指保险公司应具备的最低资本量,以确保其能够履行保险合约中的责任并满足客户的保险理赔要求。
这包括最低的货币单位或资本比率。
测算方法:1.经济资本方法:经济资本方法是确定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以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为基础,通过对风险事件的概率和损失的预测,确定需要保留的资本量。
风险包括保险责任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运营风险等。
2.标准资本方法:标准资本方法是保险监管机构制定的资本测算标准。
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保险公司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本水平来确保偿付能力。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保险责任、资产规模等指标来计算所需的最低资本水平。
3.内嵌值方法:内嵌值方法是一种基于内部模型的测算方法。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模型来测算其所需的最低资本水平。
内部模型可以考虑公司风险特征、产品特点、市场环境等因素,以更精确地确定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需求。
无论使用哪种测算方法,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测算都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类型和程度;2.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分布情况;3.相关监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4.其他市场因素和风险因素。
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测算是保险监管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确保保险公司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
这对于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维护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保险公司应根据相关规定和准则,合理测算和持续监控其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水平,并确保其能够满足监管要求。
信用风险计量
![信用风险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2186cbddad51f01dc281f1e0.png)
2. 5C法
•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 •偿付能力(Capacity) •资本实力(Capital) •抵押担保(Collateral) •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 or Cycle)
3. 5W法
•借款人(Who) •如何还款(How) •担保物(What) •还款期限(When) •借款用途(Why)
第二章 信用风险计量
第一节 信用风险
第二节 信用风险计量技术
第三节 信用评级 制作者:张媛
曹文禹 孙岳峰 沈星星 钟璐 王祎 黄丽平 徐韵 何丹丹 沈潇君
第一节 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1. 含义: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 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 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 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对于某种证券来说,投资者是风险承受者,随着债券信用等级 的降低,则应增加相应的风险贴水,即意味着债券价值的降低。 同样,共同基金持有的债券组合会受到风险贴水波动的影响。风 险贴水的增加将减少基金的价值并影响到平均收益率。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 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的放款 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 信用风险的方法的使用。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随 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 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而当贷款 合约签定后,信用风险贴水则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风险贴水升高, 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而受到损失。
商业银行应使用的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应使用的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2017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c.png)
商业银行应使用的计量方法
商业银行可以使用多种计量方法,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量方法:
1.比例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计量方法,通过分析债务人
的财务状况和信用历史,确定贷款额度和担保要求。
2.专家评审法:这种方法利用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贷款申
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3.统计模型法: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技术,建立信用评估模
型,为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打分。
4.人工智能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信用评估
模型,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使用市场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如标准法、高级计量法等。
对于操作风险,可以使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进行计量。
总之,商业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68ac3858fb770bf78a5547.png)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
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
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
什么是经济资本
![什么是经济资本](https://img.taocdn.com/s3/m/070f873f6137ee06eff918ff.png)
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是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内部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因此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是一个新出现的统计学的概念。
它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如99%),一定时间内(如一年),为了弥补银行的非预计损失(unexpected losses)所需要的资本。
它是根据银行资产的风险程度的大小计算出来的。
计算经济资本的前提是必须要对银行的风险进行模型化、量化。
这样还能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或各个业务产品所需要的资本来。
其实,现在比较普遍使用的计算市场风险的模型(VaR)所计算出来的资本就是经济资本的概念。
经济资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指所“需要的”资本,“应该有”多少资本,而不是银行实实在在已经拥有的资本。
经济资本管理要求银行能够用量化技术比较精确地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非预期损失大小,并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
相应的风险衡量、监督和控制方法也要细分到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维评级、客户的违约可能性(PD)、授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LGD)和贷款交易的违约敞口(EAD)三个关键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在借助这些量化工具进行贷款决策前,银行管理层要先确定本银行可接受的客户违约率上限、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回报(RAROC)的下限。
如果整体资产经营结果不能产生正的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增值难以达到,银行就需要通过降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偏离预期水平的幅度设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
如果银行无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就要能够增加业务的净收益,否则将达不到股东价值增值目的。
经济资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达到股东价值增值和计算经风险调整绩效的目的。
在经济资本管理目标下,银行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业务流程等制度平台。
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案
![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431197fd0a79563c1e72a8.png)
ⅩⅩ银行ⅩⅩ年经济资本计量方案ⅩⅩ年,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计量方法如下:一、信用风险经济资本ⅩⅩ年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涵盖境内外分支机构及总行内设部门所有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及业务。
(一)计量采用内部系数法,公式:经济资本占用=经济资本计量基数×经济资本系数(二)各类业务经济资本计量基数。
1、正常贷款(含正常、关注类,下同)使用账面余额;2、不良贷款使用账面余额减去减值准备后的差额;3、表外业务使用应收净额减去保证金之后的余额;4、非信贷业务(不含投资)使用余额减去提取的减值准备、折旧或损失准备后的净额;5、银行账户债权资产使用资产账面价值减去减值准备后的净额;6、OTC衍生品,使用以下三部分的汇总值:按市价计算的数值为正的重置成本;根据剩余期限和挂钩资产分类,用账面名义本金乘以固定系数得到的add-on值;通过综合法测算的抵押品对风险暴露的降低。
汇总值为负的,计量基数取0。
具体计量方法,见附件1-1。
(三)各类业务经济资本系数,见附表1-2。
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ⅩⅩ年市场风险经济资本,涵盖境内外机构承担的交易账户利率风险、期权风险和汇率风险,以及境外机构承担的股票价格风险。
(一)交易账户利率风险,包括交易账户债券及债券衍生工具承担的特定风险和受利率影响的金融工具承担的一般市场风险。
1、特定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债券的市场价值(衍生品使用名义本金)×经济资本系数。
经济资本系数根据债券发行人和剩余期限设定,具体见附表2-1。
2、一般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占用=交易账户风险加权净头寸+各时段(时区)下加权多头头寸和加权空头头寸可抵消额度之和×风险权重。
风险权重见附表2-2、附表2-3。
(二)汇率风险经济资本占用。
计量采用系数法,公式:汇率风险经济资本占用=全行汇率总净敞口头寸×8%总净敞口头寸=外币资产组合净多头头寸之和与净空头头寸之和中较大者+黄金净头寸(三)股票价格风险,包括股票的特定风险和一般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75b9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1.png)
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信用风险是一种金融风险,指的是在借贷交易中,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由于信用风险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监管要求。
其中,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监管要求。
1.标准法:标准法是指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对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进行统一的计量。
标准法主要采用资产质量分类和风险权重分配的方法来计量信用风险。
资产质量分类是根据借款人偿债能力和风险特征对资产进行分类,风险权重分配是根据资产类别和特征确定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
通过资产质量分类和风险权重分配,金融机构可以计算出总风险资本。
2.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是指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模型来计量信用风险。
内部评级法主要包括建立评级模型、评级分类、风险权重计量和风险资本计算四个步骤。
评级模型是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交易条件等指标建立的模型。
评级分类是根据评级模型对借款人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的风险权重。
风险权重计量是根据评级分类和风险权重表计算不同资产的风险权重。
风险资本计算是根据资产的风险权重和风险资本系数计算不同类别的风险资本。
无论是标准法还是内部评级法,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根据风险资本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监管,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总而言之,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是金融监管机构用来要求金融机构计量信用风险所需的经济资本的方法。
无论是标准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合理确定信用风险资本,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监管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直落后于市场风险,这主要因为:首先,信用风险比市场风险复杂得多;第二,许多信用风险模型起源于市场风险领域研究,例如C-VaR技术;第三,许多银行自认为了解信用风险,而把更多资源都投到了市场风险领域。
但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控制不好,最有可能导致银行破产。
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的实践,着重讨论针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技术和经验,这将对国内银行目前正在推行但却不够扎实的经济资本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基本状况为信用风险而配置的经济资本,应该基于信用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
对“信用损失”的准确定义,各银行之间存在差异。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风险的资产组合说明概率密度函数有相对长的厚尾,即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损失会高于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分配要达到的目标是非预期损失耗尽经济资本的概率(即破产概率)低于目标水平。
在操作过程中,目标破产概率的选取往往与银行本身的信用评级一致。
例如,银行理想的信用评级是AA,那么非预期损失超过其经济资本的概率就等于AA级公司债券一年期违约率,约为O.03%。
配置经济资本的关键在于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配置体系通常假设准备金涵盖预期损失,而账面资本涵盖非预期损失。
在此框架下,如果风险敞口所要求的经济资本超过了实际可用资本,银行就面临资本不足。
贷款损失准备金一般分为专项准备金和一般准备金。
专项准备金是按照贷款预期损失,对贷款账面价值的调整,专项准备金不能吸收非预期损失,不作为权益或经济资本的一种形式。
一般准备金可用来吸收非预期损失,因此可以作为经济资本的供给。
大多数银行分配经济资本不仅抵御整个资产组合损失,而且抵御专门活动的损失。
理论上讲,分配给一项交易的经济资本应该被度量为考虑这项活动和银行其他活动分散化效应后,这项活动对整个资产组合经济资本要求的贡献。
在实际操作中,边际贡献为整个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减去排除这项业务以后资产组合分配的经济资本。
国外银行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另一特征是,相互独立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配经济资本。
也就是说,对每种风险分别估计概率密度函数,银行总经济资本分配是对每种风险资本分配的加总,通常不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度问题。
二、总体模式经济资本计量的方法论和操作线路集中地反映在风险计量的总体模式上。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国际先进银行在对信用风险进行经济资本计量时,通常分为两种模式——集合模式(Aggregative Models)和结构模式(Structural Models)。
1.集合模式集合模式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聚类分析(peer analysis)或历史现金流分析(historical cash flow analysis)推断出业务或产品类别的总风险。
历史现金流分析是从历史现金流的波动中估计一项活动总的风险。
历史现金流的波动假设等于将来的波动。
为了使银行的实施成本最小化,基本现金流的估计通常从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中产生,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一些调整,以便一个期间的现金流可以近似解释成为这项活动的经济收益,有时称为“净税后运营利润(NOPAT)”,给定历史NOPAT时间序列,一项活动总风险由NOPAT和名义规模的历史比率的标准差来代表。
集合模式在操作风险为主的非金融公司使用更普遍,但在受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影响更大的银行并不普遍。
在银行中,集合模式主要用来评估业务或产品线的表现、高层次的战略决策,或用来验证结构风险模型,而不是用于日常的投资或风险管理。
集合模式有两个局限:第一,数据可获得性使它在个别交易或客户关系(如产品定价决策)上使用比较困难。
第二,模型对分别分析的业务线内资产组合构成的变化相对不敏感。
例如,如果银行资产组合信贷质量和竞争对手明显不同,聚类分析会产生误导。
同样,如果银行资产组合当前构成与历史构成不一致,历史现金流方法就不适当。
2.结构模式结构模式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别设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模型估计总体风险。
关于信用风险模型,大多数银行使用多种建模方法。
经常是对某些产品线(如消费者或小型业务贷款)采用“自上而下法”,在其他产品(如大公司客户)采用“自下而上法”(如图2-1)。
图2-1信用风险结构模式自上而下模型经常用来估计消费者或零售业务贷款池的信用风险。
在一个广泛的子资产组合内(如信用卡),所有贷款都被当做同质处理。
银行把估计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在子资产组合历史损失的基础之上。
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准确的估计,银行把自己的历史损失经验和同业的损失经验组合在一起(通过公共财务报表等途径)。
目前,美国的大银行正在朝自下而上的信用风险模型方法上发展。
对大中型市场的客户度量信用风险的方法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下而上方法明确地考虑信贷质量和其他构成效应的变化。
自下而上的建模过程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信用债项结构的评估,在每一笔债项(贷款或授信)的层面上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
三、“自下而上”模式“自下而上”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式体现了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正在成为国际银行的主流趋势,它包括三个要素:(1)时间段(planning horizon)的选择和“信用损失”的定义;(2)贷款估值方法;(3)与信用相关的选择项处理(credit-related optionality)。
1.时间段和信用损失定义信用风险建模要考虑“信用损失”的定义和度量信用损失的“时间段”。
为了分析方便,银行通常选择一年期,使用违约模式模型(Default Model,简称DM)或盯市模型(Mark-to-Market,简称MTM)来定义和度量信用损失。
从概念上看,信用损失是在设定的时间段内,资产组合的现值和未来值之间的差额。
因此,银行要估计资产组合现值和未来值的概率分布。
在估计方法上,国外银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路:DM模型表现为在时间段内只有贷款违约,才发生信用损失。
而MTM模型的视角更宽,除了违约外,经济价值的下降也产生信用损失。
(1)违约模型银行用来定义信用损失最普通的方法是DM方法。
有时它也称为两阶段模型:违约和不违约。
如果贷款不违约就没有信用损失,如果贷款违约,产生信用损失,它等于客户合同规定的金额和贷款在偿债期(workout period)内实际净现金流(回收额减成本)之间差额的现值。
初始价值每一美元的损失率以LGD表示,它作为随机变量,自时间段开始起价值就是不确定的。
如果所有的信用暴露有一年期限,DM模型至少在概念上考虑了资产组合所有的信用损失。
对于有效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DM模型忽略了一年的时间段以外和违约相关的信用损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银行通过贷款期限来调整信用工具的评级,也就是说同一客户较长期贷款(违约概率高)比短期贷款级别低。
实际上,这种调整往往是特定的,即除违约概率以外的关键参数,如贷款违约之间的相关性,通常不能根据期限进行有效的调整,由此难以评估期限因素所产生的全面影响。
(2)盯市模型MTM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即便在时间段内交易对手没有正式违约,其经济价值也有可能下降。
尽管当前很少银行在交易账簿外使用MTM 模型,许多模型的开发者认为美国银行在几年内将从银行账簿的DM 风险模型向更一般的MTM模型转变。
MTM模型是“多状态”的,“违约”只是信用评级变化的几种状态之一。
实际上,信用资产组合假设是盯市的,更准确地说是盯住模型的。
定期贷款的价值将使用折扣现金流法,此方法下贷款估值使用的折扣率反映的是该级别贷款市场决定的信用利差的期限结构。
为了说明DM和MTM模型差别,考虑一笔内部评级为BBB级的贷款。
两种方法下如果在时间段内违约贷款丧失价值。
DM模型下损失率由贷款的LGD表示。
MTM模型下,在时间段内如果贷款没有违约情况下遭到降级,或在金融市场上信用风险利差增加,也发生信用损失。
相反如果信用评级提高或信用利差收窄,贷款价值增长。
2.贷款估值方法在上述两种模型下,建模者都需要准确届定每个信用工具在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期当前价值和将来值,这也是自下而上方法的根本要求。
(1)MTM模型下贷款的当前值。
贷款当前值是合约现金流目前的折扣值。
用来对合约现金流进行折扣的利率反映:由国债收益曲线表示的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对每个信用评级,由市场决定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
这种规定假设除了特殊的随机效应,信用风险利差取决于特定工具的信用评级。
在理论上,应用于一笔贷款合约支付的信用利差不仅反映贷款的违约概率,而且应反映LGD的均值和波动性,也就是说,金融市场对有同样违约概率,但在违约时有明显不同的预期损失率的贷款,不应该采用相同的信用利差。
(2)MTM模型下不违约贷款的将来值。
不违约贷款(从时间段末开始)的将来价值是剩余合约现金流当前的折扣价值。
由于贷款的信用评级可能发生变化或由于已评级贷款信用利差的期限结构发生变化,折扣率不同于在时间段开始时计算贷款价值的折扣率。
(3)MTM模型下已违约贷款的将来值。
对在时间段内发生“违约”的贷款进行现值建模,银行不依靠合约现金流的折扣。
通常情况下,已违约贷款经济价值的下降以LGD表示。
通常,LGD依赖于工具的优先性和抵押品类别加随机的“风险因子”(4)DM模型下贷款估值。
该模型下,贷款的当前值等于账面值。
在时间段末对贷款的估值只有两种情景:违约和不违约。
不违约贷款的将来值是账面价值,违约贷款价值的下降是贷款账面值乘以它的LGD。
DM模型下信用风险利差的变化和降级都不影响将来的贷款值。
实践中,DM模型下贷款估值很重要,该方法简单易行,普遍适用于国内的商业银行。
3.信贷相关选择项与简单的贷款相比,对多种信用工具而言,信用暴露不能清晰确定,而是依赖将来随机事件的发生。
一个“信贷相关的选择项”的例子是额度授信,在固定的时间内银行同意根据客户意愿预付资金。
该限额的一般特征是客户提取率随客户信用质量恶化而增加。
在当前的信用风险模型下,与信贷限额相关的信贷相关选择项把提取率作为客户期间末信用评级的已知函数。
在MTM模型下,计算限额的将来值时,通常把限额假定为一笔等于假设提取的贷款。
DM模型下,未提取的信用债项被转换为“贷款等价暴露”(Loan Equivalent Exposure),使它可以和定期贷款比较。
总之,贷款的信用风险损失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PD或客户评级的迁移概率;(2)贷款LGD;(3)金融市场上信用利差的变化。
四、信用风险计量的一般方法1.基本程序简单地说,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计量大体上分为4个步骤:(1)对每个风险敞口和资产组合,计算给定时期内的预期损失水平。
(2)计算每个风险敞口预期损失的波动额,即非预期损失。
(3)计算资产组合预期损失的波动额。
(4)计算整个资产组合信用损失的概率分布,并测定对应于每一个敞口,在给定置信度和时间范围内,需要多少经济资本来吸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