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的特性
【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相互对立
(二)相互依存
(三)相互消长
(四)相互转化
阴阳的属性
•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
•无限可分性
【掌握】五行的概念
五行的关系——生/克、乘/侮
【熟悉】五行的特性,事物的五行归类
【了解】五行的应用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相生----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克----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约束的关系
相乘----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掌握】五脏、六腑的功能
【熟悉】1.藏象学说的特点
2.脏腑的概念
3.五脏的系统联属
五行归类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眼舌唇鼻耳
五华——目面唇皮毛发
五体——筋脉肉皮骨
五志——怒喜思忧恐
五液——泪汗涎涕唾
气血津液
1、掌握气的功能
2、掌握气血的关系
3、熟悉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和分类
4、熟悉血的生成、运行和功能
5、熟悉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6、了解血的概念
7、了解津液的概念和功能
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功能
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
2、温煦作用: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4、固摄作用:
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
固护脏器位置
5、气化作用: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
即经气的运动而化生之意
如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气血关系
气对血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气为血之帅血对气A.血能养气B.血能载气------血为气之母
临床应用:①血虚时,补血+补气;②血瘀时,活血+行气③气虚出血时,补气+止血
经络
1、经络的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
3、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4、经络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熟悉)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规律
手三阴经(肺、心包、心)上肢的内侧
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上肢的外侧
足三阴经(脾、肝、肾)下肢的内侧
足三阳经(胃、胆、膀胱)下肢的外侧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手--手三阳经—头---足三阳经---足---足三阴经---腹---胸---手三阴经--手
1.循行规律--十二经脉循行和交接是本着阴升阳降的规律进行的。阴升阳降
2.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病因
掌握1、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熟悉2、七情的致病特点3、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3.地域性:所致病证与生活、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 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或两种以同时侵犯人体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症候的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
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风致病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风为百病之长
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使肢体收缩拘急
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1.湿性重浊
2.湿性粘滞
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火(热)邪--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
1.表现阳热之象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火性趋上,主要侵犯人体上部
4.火热易生风动血
5.火热易致阳性疮痈
(1)怒则气上
(2)喜则气缓
(3)悲则气消
(4)恐则气下
(5)惊则气乱
(6)思则气结
四诊
【掌握】
1、望病色的临床意义
2、常见舌色、舌苔的临床意义
3、常见病脉的脉形和意义
【熟悉】
1、有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舌诊、脉诊的意义
【了解】
1、切脉的方法、部位
2、正常脉象、变异的正常脉象
望诊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局部望诊头面、五官、颈项躯干、皮肤分泌物舌、指纹(小儿)病色--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变化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1)青: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主热证,血液充盈于脉络之内
(3)黄:主脾虚、湿
(4)白:主虚、寒证
(5)黑:主肾虚、水饮、瘀血、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