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合集下载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中国园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这是园林的化学物质生活基础。

在植被、水体、建筑位置等方面对园林的小气候条件的改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山石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风景风景式景观属性,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特点。

建造园林所用树脂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重在意境个股表现,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将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炼和微缩收纳至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其目的是为强调人对自然的明白与感受。

这些对现代园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而言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弹性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稍加高于自然的无公害整体。

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鲜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产生了自身的风格特点。

具体说来,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五点。

:1.1出自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园林乡土情怀。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东南角一处。

1.2园林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分莱菲县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浓郁的诗情画意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结构、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旧式绘画当中的美感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6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5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 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 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 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 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 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 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 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 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 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 ,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 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 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 、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 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 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 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颐和园谐趣园,以 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 面,尽管绕湖一周而呈闭 合的环状,但毕竟由于湖 面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 限,空间感仍嫌不足。幸 好外围乔木参天,在以建 筑形成的界面之上又形成 一段较稀疏的界面,从而 有效的增强了空间感。
手法十:添景
在两个不同的景观之间添加一个具有过渡 性质的景观,当风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没有 中景时,容易缺乏层次感,常用添景的方法处 理,添景可以为建筑一角,也可以为树木花丛。 例如,在湖边看远景时可以用几丝垂柳的枝条 作为添景。添景的作用就在其的过度性可以使 两个同步的景观得到相对自然的过度。
手法七:渗透与层次
对景、框景或借景,都不外是把彼此 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 性质,同时也都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至于具体处理则因情况不同而千变万化。 《园冶》所说“巧于因借”,关键正体现 在“巧”字上。颐和园长廊西端敞轩看西 山,把园外景色引入园内,兼有借景和框 景双重意义。此外,通过右侧圆洞门又可 以对石丈亭院内山石,可以说把借景、框 景、对景三者合为一体。
颐和园云松巢,西部院落前低后高较规整:东部 以爬山廊连接方亭、建筑、随地形变化逐步升高,整 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层次分明。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

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师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

也正由于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

园林模山范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计成《园冶》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过:“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咫尺山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用以追求无限的意境。

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的运用,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用比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大有限空间的效果。

园林中常常利用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如采用园中园的方式来创造和扩大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山、植物等分隔空间;利用多种题材进行组景,使空间愈见其大。

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的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的十分恰当……耐人寻味。

”——景愈藏则境愈深——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高大的楼台还是小巧的亭榭,全部袒露一览无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反对一览无余,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

它介于隔和透之间,园内景物之间互为联系,同时又互为掩映。

这样,就能构成层次丰富、境界深幽、意趣无穷的城市山林胜景。

中国园林的主景与高潮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其精华部分要“千呼万唤始出来”,方才见其韵味。

这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开门见山,一眼观尽的手法迥然不同。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整体生成的一条美学规律,它在园林中有着普遍的表现。

古典园林造园方法

古典园林造园方法

古典园林造园方法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古典园林造园方法。

你说这古典园林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想象一下,走进一座古典园林,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那弯弯绕绕的小径,就如同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不就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点缀着整个园林的美丽嘛。

先来说说布局。

古典园林的布局那可是有讲究的,得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不能一股脑儿地全堆在一起,那多没趣呀!就好比一幅画,要有空白的地方,也要有浓墨重彩的部分,这样才好看呢。

而且啊,还得注意动静结合,要有安静的角落让人沉思,也要有热闹的地方让人嬉戏。

再讲讲那山水。

山和水可是古典园林的灵魂啊!没有山,这园林就少了几分气魄;没有水,就少了几分灵动。

山可以是怪石嶙峋,也可以是平缓起伏;水可以是潺潺溪流,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湖泊。

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面。

还有那些花草树木,那也是不能忽视的呀!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花开,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树种。

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让园林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

树木呢,有的高大挺拔,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有的则婀娜多姿,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造园的时候,可不能随便乱来呀!得考虑到方方面面。

就像做菜一样,各种调料要搭配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古典园林不也是这样嘛,每一个元素都要精心安排,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人陶醉其中的仙境。

你说这古典园林造园方法神奇不神奇?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可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去欣赏。

咱可得把这手艺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古典园林的魅力呀!这可不是小事,这是咱文化的瑰宝呀!所以啊,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别让这么好的东西在我们手里弄丢了。

咱平时有空的时候,多去逛逛那些古典园林,好好感受感受。

你会发现,每一次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都能看到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这就是古典园林的魅力所在呀!它们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等着我们去细细品味。

你想想,要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都能像古典园林那样美丽、那样有韵味,那该多好啊!咱每天走在里面,心情肯定特别舒畅。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的三个创作境界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一、“生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道家,主张自然主义哲学。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园林模山范水,亭台楼榭,绿荫红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二、“画境”
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唐代诗人孟郊言:“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万物由我裁”。

宋代掇石叠山,师其形,写其意。

各艺术门类可突破界域,触类旁通。

中国园林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

“山水画卷的简约笔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园林的气息,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三、“意境”
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
从“生境”和“画境”升华,
“是景语皆情语也”。

园林要有意境,设计关键在于虚,虚实相生,有诗意氛围,艺术境界。

园林从仅供游玩休憩的写实山水园林到古朴、
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远的写意山水园林,从形而下的技术到形而上的艺术,成为有着醇美韵味,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目录1 引言 (3)2 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

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

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规划设计1、象征象征性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典型表证。

无论是文学、戏曲还是音乐、绘画,象征性的运用充斥了整个传统的中国文化,园林艺术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从瓶形的院墙门洞中同感受到甬道平安和吉祥;也可以从借景窗上飞动的蝙蝠图案看到福之降临。

当然,那盛开的牡丹园更是满园的富贵和吉祥;而偎依于池水边的两棵柳树也依稀可见一对恋人的窃窃私语;还有那池中所的红鲤,也是主人寄予飞黄腾达的象征。

2、写意颇为写意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的古典园林不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模仿,它的是从自然景观中加以提炼和抽象。

造园装配家要设计和营造的是意境,这一点和中国传统山水画异曲同工。

中国人的铜条山造水,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模仿,它是造园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诗学观察后,抽象其神韵的结果。

同样比例的叠山,可以是气势磅礴的甘泉,也可以是柔美秀丽的桂林,全看造园三团的艺术修养了。

有时,方圆仅三米见方的水池,在造园表达出来师手上竟可以表达出滔滔不绝的大太湖。

3、掩藏借景格式和塔心理学认为,人在常态下的心态是平衡成见的,当受到外来视觉刺激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强,这种压强诱发导致人的内心产生一种试图恢复平衡的反作用力。

中国人用“抑扬顿挫”来表达这种心理衰减过程。

在园林设计,尤其是在像苏州这种小尺度的私家园林设计中,掩藏和借景更是不可缺少的园林设计技法。

如何从小中见大,更是体现一个造园师艺术修养的关键。

能借园外的最好自然风景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借,则一定是用掩藏的手法,将视觉的消失点永远落在掩盖物后面。

这也就是“曲径通幽”的妙用。

4、曲径在中国园林设计中会,尤其是在小尺度的园林中所,曲径是运用得最为道路网广泛的一种交通形式。

我们知道园林的功用相信就是为了休闲,我们都知道两点的直线距离是最短的,短时则将令高的效率,这显然是与消磨时光相违背的。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巧于因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法

巧于因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法

巧于因借——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法摘要:巧于因借作为一条重要的造园法则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首次明确并提出来的。

本文就巧于因借的基本原则及美学意蕴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巧于因借古典园林造园法则1 前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

《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

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

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2 借景定义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

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在园林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3 借景种类3.1 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3.2 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3 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3.4 互借。

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3.5 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3.6 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3.7 应时借。

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4 借景方法4.1 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与现代造园的区别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与现代造园的区别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与现代造园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的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

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其造园手法也将为大多是园林争相模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是千古以来古典园林最典型的特征。

因此我们在古典园林里可以看到园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有通过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同时这也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即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曲回流水、花卉草树等景象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同时也隐喻性地显示四维中的时间效果。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园林营造理念,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和智慧。

在中国造园艺术家的心目中“,大”和“小”是相对的,有限和无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的目的。

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原则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1.1 构架山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申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申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1.2 模拟仙境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

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

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

1.3 移天缩地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

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

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

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1.4 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

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

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

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1.5 形式独特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

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

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1.6 造园手法高超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

接下来就是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

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

中国明代造园大师计成(1582年-?)就着有《园冶》一书,精辟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重要的造园手法。

这是中国第一部造园专着,具有跨时代的、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

在诸景区中常常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

第二节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国园林是在山水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园景立意的构思和生活内容的要求,因山就水来布置亭榭堂屋、树木花草,使之互相协调地构成切合自然的生活境域,并达到?°妙极自然?±的艺术境界。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山、水、植物、建筑和匾额、楹联与刻石等五个方面。

山景是园林风景形成的骨架和支托;水景是园林景观的脉络;动植物(特别是花木)为园林景观的肤貌,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景观要素的链带;建筑起着联系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媒介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匾额、楹联与刻石为园林风景的画龙点睛之处,为园中的景点增加诗情画意。

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设置,而是各得其章法,通过园林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造园者的情怀。

2.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1)对仙境的向往:一池三山,象征东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2)模写山水: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3)写意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2.2 理水为表现自然,理水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1)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谢,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2)隔。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

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2.3 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花木的选择标准:(1)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2)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3)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4)有意境:花木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2.4 建筑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

(1)厅堂: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也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

(2)楼阁:楼是园林较高层的建筑。

一般可作房间,作藏书画,供登眺。

阁,四周开窗,每层设围廊,有挑出乎座,以便眺望观景。

(3)书房馆斋:馆可供宴客之用,与厅堂稍有区别;大型的馆,实际上是主厅堂。

斋供读书用,环境当隐蔽清幽。

(4)亭: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

主要供人休憩观景。

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

(5)轩:是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

(6)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

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多开敞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想、眺望。

水榭则要三面临水。

(7)舫:是仿造舟船造型的建筑,常建于水际或池中。

林常在园中造舫,大多将船的造型建筑化,在体量上模仿船头、船仓的形式,便于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也便于内部建筑空间的使用。

(8)路与廊: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9)桥:园林中的桥,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特别是南方园林和岭南类型园林,由于多湖泊河川,桥也较多。

(10)园墙:这是围合空间的构件。

中国的园林都有围墙,且具民族特色;比如龙墙,境蜒起伏,犹如长龙围院,颇有气派。

园中的建筑群又都采用院落式布局,园墙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化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

2.5 匾额、楹联与刻石每个园林建成后,园主总要邀集一些文人,根据园主的立意和园林的景象,给园林和建筑物命名,并配以匾额题词、楹联诗文及刻石。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