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和及其内在关联,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论证了“三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南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根本性。
同时,从历史主体的情感认知的层面,揭示了“三个自信”必须获得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只有这样,“三个自信”才能变成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变成生命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亮剑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主张,“三个自信”的提出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但同时,“三个自信”还要得到历史主体——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
而这种肯定和认同是通过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知、价值认知和情感认知表现出来的。
理性认知确认一种事实存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价值认知确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
情感认知确认“三个自信”在每个人的心中的位置,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它会变成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又明证“三种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给人以快乐,把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历程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对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述。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通过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来实现。
一、道路自信——坚定道路选择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源于对这一道路的深刻认识和坚定选择。
道路自信体现在坚定理论自信、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上。
中国共产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坚持,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敏锐。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断丰富发展它,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认同。
在政治上,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坚定支持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
制度自信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只有坚定自信,才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
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树立起民族复兴的道德支柱和精神基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化,既要坚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点,又要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
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觉和自主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自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文化符号。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有创造力的文化人才,使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信还要求我们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
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阐述你对“四个自信”的认识
“四个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指的是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指的是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真理的。
这一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指的是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指的是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又融入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体来说,“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只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是国家和人民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在历史经验和实践基础上,我们必须坚持自信,不断完善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就面临着严峻的国家建设和民族解放的任务。
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才走到了今天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道路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和实践基础上,我们需要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可持续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是由于它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发展而来的。
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和可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实际的,是在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建设逐步形成的,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真实性和可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包括对发展道路既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创新性延续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这一道路本身的优越性,只有优越才能够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绝对优越性(即本身的优越性)和相对优越性(即比较的优越性)。
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必须不断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优越性;实现途径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关键的一条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号召全党,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充分树立高度的道路自信。
当前,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及其来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单纯从汉语词义来说,“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
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来说,“自信”则是指一种积极性,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这种积极态度表现在一个人的内在心理上,就是一种充分的自我肯定与相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这种自我肯定与相信在政党、国家和整个民族范围内的延伸与扩展。
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发展道路既有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目前发展道路创新性延续的清晰认知,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充分信心。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发展道路既有成果的充分肯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摘要:所谓道路,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目的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强国富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大思路和基本途径。
坚定道路自信,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特色;道路;自信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01-0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报告还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的坚定决心,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深刻认识道路自信的科学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积极评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决心。
所谓“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所选择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一百多年历史证明了的真理。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概括,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又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其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这一概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撑,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四个自信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这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是必由之路,绿色是底色,共享是目标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有了自信,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吸收借鉴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多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逻辑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制度特点。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这一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所在,对这一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个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三个自信”,不是来自盲目的冲动,而是具有成功实践基础、科学理论基础、人民群众基础。
这种精神上的自信有着坚强的根基和支撑力量。
一、“三个自信”具有成功实践基础“三个自信”来自于党和人民伟大的实践、成功的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塑造自信的重要根基。
我们党强调的“三个自信”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创新出来的,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涉当代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选择的道路、方向问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指向。
这条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广大中国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权益的根本途径,是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以党和人民的实践创新为基础的。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的基本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包括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首先,政治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最佳制度,能够为中国人民带来持久稳定的发展。
其次,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实践基础的发展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第三,理论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中国共产党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最后,文化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底蕴,能够为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总之,“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自信心的体现。
这种自信是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和长期实践的深刻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依据
5公关热点理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依据文/冯来兴1 黎勤2(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2.乐从中学..广东佛山..528315).摘要: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是新时代制度自信的宣言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建立在以下四个方面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价值、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自身的一系列显著优势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 制度自信引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之治”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
一、制度自信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到底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是由人们主观事先设定好的,也不是人们临时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在长期发展的历史、社会性质、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奠定了制度前提和政治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党领导人民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伟大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中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提炼升华,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在实践探索中,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价值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得到了更为充分地体现和诠释。
如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其本质特征和根本政治遵循。
从历史的向度来说,坚持四个自信,尤其是
从历史的向度来说,坚持四个自信,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历史性、战略性决策,也体现了我们党善于探寻历史根源、把握历史脉络、揭示历史规律的高度历史自信。
历史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二者的关系如同“源”与“流”。
只有在历史选择、历史自觉、历史实践、历史积淀中坚定历史自信,才能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在历史选择中明确道路为什么“通”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探索得来的。
从1840年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无论是实施实业救国、改良主义,还是推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最终都无不归于失败。
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实践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基础。
二、在历史自觉中清晰理论为什么“灵”三、在历史实践中印证制度为什么“优”制度自信来自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悠久历史传统。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民族特色。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工业化、修建三峡大坝、建成青藏铁路、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件件大事就是这伟大成就的重要标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生动写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作者:曾家华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11期[摘要] 有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什么样的前途和命运。
道路的选择是要讲科学和理性的,是要以各方面主客观条件为基础的,而不是盲目的、主观臆断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我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的坚定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下去的思想前提和精神支撑。
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走得好、可持续,还需要满足道路自信的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
清醒而正确认识我们的道路自信所具有的基础、依据、条件等有利因素,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作者简介] 曾家华,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八大报告宣讲团成员,研究方向:经济哲学、发展哲学、党的建设等,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01-0003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绝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人民必定受祸害。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
所以,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就是没路可走,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革命和改革,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实践。
这些历史事件都铸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给了我们更多深入清晰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的机会。
我们应该清楚地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殊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是因为我们要应对新的历史发展形势而进行深层的制度变革,为今后的国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果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很多的优势和成就,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要位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具有国家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倡导等多方面的优势。
这些成绩凸显了我们强大的国力和人民的智慧,并表明了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最后,我们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在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平衡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合作发展的关系,保持国际社会内的稳定和秩序。
我们应该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把握机遇,巩固成果,持续前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坚定而有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替代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便是坚持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从而构建更加繁荣、和谐、美丽的中国梦。
因此,我们应该在基层、在工作岗位上以及在各个方面积极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更多的人走向前方,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心态奋力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十大基础和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十大基础和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十大基础和依据: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科学的价值遵循;呈现出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取得了巨大的实践绩效;实现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为世界制度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具有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和发展的自觉性。
分析这十大基础和依据,对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基础和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基因的制度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来的制度文明。
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和人民有着高度的自信。
这种自信作为一种心理和精神状态,一种政治信念和信仰,不是凭空而来的,更不是想象和虚幻的,而是根植并遵循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实践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充足的依据,这些基础和依据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了人类进步和文明的趋势,代表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始至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总结出的五大原则,比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这些原则,又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出的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步骤和方法的具体化和制度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为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对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之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创立的一套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领会其核心要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指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心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这些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制度保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信心,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西方多党制和议会制的弯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的自豪感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思想汇报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思想汇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正确的道路,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阐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的重要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对其充满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宝贵财富。
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1.1 成功实践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家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和坚定实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对这一成功实践的肯定和延续。
1.2 人民的选择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开展各项工作。
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支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基石。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对人民选择的尊重和回应。
1.3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实践中锤炼,在理论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坚定信念。
二、理论自信的重要性理论自信是指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自信和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坚定理论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2.1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
道路自信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度自信则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本文将以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主题,为读者全面解析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条道路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摒弃了其他国家的模式,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解决中国特有的问题,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道路自信认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持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构成的。
制度自信认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注重对制度进行持续性改革和创新,使之与中国实际相适应,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道路自信为制度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度自信则为道路自信提供了有效保障。
道路自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制度自信则通过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道路自信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发展动力。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构建更为科学、更高效、更为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回顾成就、总结经验的报告,是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报告,是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报告,是制定蓝图、引领未来的报告,是凝聚力量、增强信心的报告。
通过对报告的初步学习,感受最深的可用“三个充分体现”来概括:报告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的表述,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高度自信来自于历史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高度自信来自于实践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扎根于发展创新的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历经风雨、艰难探索才开辟出来的一条现代化道路。
历史证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走过不少弯路,造成了不少失误。
改革开放后,在党领导下,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新思路,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的中国,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思想解放,社会和谐,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世界经济危机仍然持续、西方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困难的今天,中国道路愈发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中国人民在世人面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受人尊重,享有尊严。
中国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中特社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李军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分别讲一下什么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二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等等;第三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与国外对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我们要跟国外的一些发展模式、发展的道路进行一下对比,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首先来讲第一个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创新成果的总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所以,道路、理论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的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的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当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基
《 毛泽东选 集》 第4 卷, 人民 出 版社1 9 9 1 年版 , 第1 4 7 1 页。 《 毛泽东选 集》 第4 卷, 人民出 版社1 9 9 1 年版 , 第1 4 7 1 页。
J u n e , 2 0 1 7 / QI u n Q i a n Y a n l ④ 主题聚焦・ 道路自信
自信 、 世 界 比较提 升道路 自 信。
【 关键词】 中国道路 ;道路 自信 ;深厚根基 【 中图分类号】 D6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5 2 9 — 1 4 4 5 ( 2 0 1 7 ) 0 6 — 0 0 5 3 — 0 6
在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 , 作为实现 途径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居于至关重要的地 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 明确指出 : “ 道路关 乎党 的命 脉, 关乎 国家前途 、 民族命运 、 人 民幸福 。 ” 2 0 1 3 年
国情所决定 的。毛泽东 同志曾经指出 : “ 一切别 的 东 西都试过 了, 都失败 了。 ” 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
员、 候 补委员学习贯彻党 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 班式上的讲话 中进一步强调 : “ 道路 问题是关 系党 的事业兴 衰成败 第一位的问题 , 道路就是党 的生 命。 ” 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人 民坚定地认为 , 只有 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 , 能够引领 中国进步 、 实现人 民幸福 。这就是我们对 中国道 路的 自信。而我们为什么对 中国道路充满 自信 , 中国道路何以 自信是我们需要深入阐释 的前提性 问题。只有这样 , 我们的道路 自信才能摆脱“ 自我
党 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 集体 , 带领全党全 国各族人
民完成 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 , 进行 了社会主义 改造 , 确立 了社会 主义基本 制度 , 为当代中 国一切发展 进 步奠定 了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在探索社 会 主义建设过程 中经 历的曲折 、 取得的独创性理 论成果 以及工业 、 农业 、 国防、 科技、 文化等各领域 的巨大成 就 , 为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 了宝贵经验 、 理论 准备和物质基础 。党 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以后 , 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 的党 的第二 代 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 国人民实现了指导思 想 的拨 乱反正和工作 中心的转移 , 作 出实行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摘要] 有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什么样的前途和命运。
道路的选择是要讲科学和理性的,是要以各方面主客观条件为基础的,而不是盲目的、主观臆断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我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的坚定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下去的思想前提和精神支撑。
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走得好、可持续,还需要满足道路自信的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
清醒而正确认识我们的道路自信所具有的基础、依据、条件等有利因素,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作者简介] 曾家华,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八大报告宣讲团成员,研究方向:经济哲学、发展哲学、党的建设等,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1-0001-0003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绝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人民必定受祸害。
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
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
所以,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就是没路可走,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
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人民享受到
了极大的实惠,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
要开拓未来,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需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后的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看一看群众的诉求,有了人民的支持,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
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扬长辟短,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
比较清楚了,目前,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不盲从别国的路子,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
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那么,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
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固步自封,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
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
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
从党的奋斗历程看,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
义经过中国的实践,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
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科学而成熟的理论,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
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
自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
自从
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是开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航程的领航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保证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不动摇,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组织起广大的民众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奋进。
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大国,要把13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我们的道路自信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