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则》-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

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

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三则》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 ”造句。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 “竽” “充” “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2. 成语故事:简要介绍每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2. 使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含义理解与应用。

2. 成语故事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教学法:分析成语故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故事。

2. 学习成语:分别讲解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五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表演。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狐假虎威、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2. 成语故事:简要介绍每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七、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2. 使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八、教学难点1. 成语的含义理解与应用。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及其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教学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 教材《成语故事》- 多媒体设备2. 材料:- 书面材料:成语卡片、练习册等四、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电子板书,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语,在黑板上写下“成语”二字。

2.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或短语,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短语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呈现】1. 教学成语故事:-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成语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观看图片,理解成语的意义。

2.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练习】1. 成语卡片匹配:- 学生分组,教师将成语的卡片投放到桌面上,学生两两合作,将成语与对应的故事卡片进行匹配。

-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增进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填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目的是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 学生逐一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拓展】1. 创作成语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或演讲。

- 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提升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2.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前一组的成语。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总结词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4、出示文中图片,观察那个楚国人的样子,(板书:张口结舌)出 示: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张口结舌 ”的意思。你能把横线上的词换成自己的话吗?(哑口无 言、 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吞吞吐吐、瞠目结舌,急得满头大汗, 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等)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那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
4、用 “总是 ”造句。
5、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板书:逃走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导用 “不要??而要??”造句。(对南郭先生来说,齐湣王可比齐宣 王难对付了。他可不是胡子眉目一把抓,而是有所选择了。我这儿 有两双名牌鞋子,一双是冒牌的,一双是正宗的,你们知道了,肯 定不要冒牌的,而要正宗的。现在偏偏有些 不法商贩用些不好的东西冒充好的东西,这也叫滥竽充数。)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篇一:《成语故事》教案】 篇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 发教育。
5、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教师应结合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5.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成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6.家长监督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每周至少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并在作业本上记录阅读心得。此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好习惯,拓展成语知识视野。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
布置成语积累、成语故事写作等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反馈调整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8.家校合作,共同促进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学生的成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收集5个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并记录在作业本上。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成语使用,提高成语积累的积极性。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成语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此作业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成语知识水平。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成语故事表演剧,将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在分工、讨论、总结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悟成语的内涵,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形成一个成语?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结构、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以《成语故事》课本为依据,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成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成语,但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在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时,可能存在词汇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成语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精选9篇)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精选9篇)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精选9篇)《故事三则》篇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第一则以教师讲为主,第二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精读《自相矛盾》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生:听过或没有师:有人听过。

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生回答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盾楚锐戳”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

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生拿出笔纸。

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

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

同时讲解并板书戳不穿→→矛不锐利戳得穿→→矛很锐利盾很坚固盾不坚固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8、成语故事三则

8、成语故事三则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写出寓言寓意。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滥竿充数
画龙点睛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8、成语故事三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初读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教学反思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指名读生字词,完成填空。
自由读寓言一,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说大话
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语文教案)五年级成语故事教案

(语文教案)五年级成语故事教案

五年级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起看看五年级成语故事教案!欢送查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高山流水课件教学过程: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理清脉络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局部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4、老师总结二、学习巧遇知音局部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黄昏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

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冲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三、学习痛失知音局部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2、品读遗言,谈体会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语故事《画龙点睛》第二单元: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第三单元:成语故事《掩耳盗铃》第四单元:成语故事《井底之蛙》第五单元: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3. 实例演练: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会成语的正确运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语文素养。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成语故事分享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2. 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推荐相关成语故事书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PPT等教学资源。

2.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话题。

3. 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后预留5分钟时间进行练习和讨论。

2.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3. 整个教案共计10课时。

十、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每个单元的成语故事与成语学习的关系,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意义,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2. 成语解释: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3. 成语运用:学会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意义,正确运用成语。

2. 难点:成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成语故事的学习。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教学法:以成语故事为例,分析成语的内涵和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引入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来历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亡羊补牢”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成语故事的意义和运用,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

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故事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成语故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成语运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故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故事的基本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2. 教学资源:成语故事课件、成语卡片、成语接龙游戏道具。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掌握的成语故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故事,掌握成语的用法。

5.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进行认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作文。

2. 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成语故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鼓励和支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成语竞赛:组织成语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成语故事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成语故事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成语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五个成语故事,分别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道理和寓意,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成语故事的学习,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

五、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材料,包括文本、图片、音频等。

2.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故事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五个成语故事。

3. 第二课时:讲述并分析《自相矛盾》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第三课时:讲述并分析《滥竽充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5. 第四课时:讲述并分析《画龙点睛》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6. 第五课时:讲述并分析《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7. 第六课时:讲述并分析《亡羊补牢》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研究三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

这三则成语故事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研究。

通过讲解故事的背景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成语故事魅力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三个成语故事,重点是要读准确、读流畅,并理解故事大意。

然后交流齐读三个成语故事的题目,以整体感知三个成语故事的大概内容,为深入研究三个故事打下基础。

第二步,解读“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先追溯“矛”和“盾”的本意,引发学生质疑,激起他们阅读故事的兴趣和欲望。

然后指名简单说故事内容后,引出故事的重点句。

学生要自由读、指名读,并想象楚国人“夸口”时的样子,带着自己丰富的想象读好两句话。

最后探究两句话的矛盾之处,让学生理解“谁你用什么矛”的含义,以及卖的矛和盾谁更厉害。

请大家再次阅读楚国人的故事,他卖矛又卖盾,说自己的矛能戳穿任何盾,又说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矛,这就是自相矛盾。

而“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则是讲述了一个乐队演出时,有人用不好的乐器来凑数,让整个演出变得不完美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凑数而使用不好的东西,让整个事情变得不完美。

XXX虽然不会吹竽,但他却混进XXX队里,假装自己会吹。

课文中有三处提到这一点,但最重要的一句是:“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XXX,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教师可以指名学生读这句话,并展示竽上的小孔(即“竽眼儿”),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让学生模仿XXX先生的吹竽姿态,并播放录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

最后,教师可以点出“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寓意,即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只会让人最终落荒而逃。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已经广泛应用,并且意义也有所发展。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比较课文和古文的差异,体会古人的语言精炼之处。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对牛弹琴》2.教学资源:成语故事书籍、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

(二)成语故事讲解1.《画蛇添足》a.教师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b.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画蛇添足”是多余的行为?c.学生分享类似的生活实例。

2.《守株待兔》a.教师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b.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守株待兔”是愚蠢的行为?c.学生分享类似的生活实例。

3.《对牛弹琴》a.教师讲述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b.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对牛弹琴”是无意义的行为?c.学生分享类似的生活实例。

(三)成语运用练习1.教师设计一些成语填空、选择题等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3.教师批改练习题,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学生自主查阅其他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1.在讲解成语故事时,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在作业布置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 8成语故事教案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8成语故事教案 苏教版

8、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三则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袁向军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感悟文中的句子,体会南郭先生的人物个性。

2、以学生的朗读文中的语言体会出寓言的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含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还记得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我们说话、做事切不可矛盾,这就是农村中有一句俗话“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成语故事就含有一定的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则成语故事。

二、学习《滥竽充数》:板书:滥竽充数师:这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谁能向大家说说故事的大概?1、指名回答故事内容。

2、师质疑:南郭先生为什么开始能蒙混自己呢?而以后又不能呢?出示: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俸禄。

于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

1、分析句子2、进行造句……总是…………不要……而要……师: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走了,其实南郭先生的逃走给人留下很多启示,你想其他吹竽人会从中明白点什么?指名回答:假如我们来教育一下南郭先生,你想说什么,南郭先生又会怎么想?1、指名回答。

2、生活中,还有没有滥竽充数的现在呢,你就这词明白了什么?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画龙点睛》板书:画龙看课文,了解谁“画龙”,画得如何。

1、学生浏览课文,读句子。

板书:奇怪2、师:为什么当时张僧繇不点睛呢?板书:不信指名回答。

师:张艺人点了睛后,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指名读。

出示句子: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飞去。

(1)指名读。

(2)齐读。

3、师:呀!多惊人的场面呢,形态逼真的龙居然活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看看这时游客是怎么样的?板: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师:游客们面对这情景,真是啧啧赞叹呀!想想那时他们会称赞什么?(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师:高,实在是高呀!你本来画龙就逼真,加上这传神之笔,就更显出神入化啦!这样的情景给游客什么样的启示呢?指名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三则》
作者:宗阳春发表时间:2004-4-29阅读次数:15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
“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成语故事三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